第一篇:(读后感)做一位会教的老师
做一位会教的老师
——读王金战老师的《学习哪有那么难》有感
王金战,教育界中一位传奇式的老师,用一位家长的话来说“像王老师这样,剖析问题深入浅出又入木三分的好老师真的不多了„„”。这个“不多”的老师所带的一个班中有37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另有10人被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录取;他所带的一个复读班,83个复读生100%都考上了大学。他真的很“牛”,因为他曾让全班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了北大;他只要在考前面对面辅导学生2小时,一般就能提高20分;他寥寥数语就能打开“问题学生”的心结,被很多家长当成“救命稻草”„„是什么让王老师成为传奇?是什么使王老师魅力无穷?《学习哪有那么难》一书虽然是王老师写给学生和家长看的,是告诉学生只要有信心、有兴趣、有好习惯、有好头脑、有好效率、有好心态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大学之梦。但透过这些表象,却分明让我看到王金战老师对学生、对学科的深入研究,真正地入了教的门道,才让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投生所好。这是王金战老师吸引学生的常用伎俩,投其所好并非放任自流,并不是师生关系本末倒置。王老师的两句话和值得借鉴:“你可以长时间地不学习,但是你学习的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七加一大于八”。什么意思?王老师觉得青少年都喜欢玩,这是一种天性,也是王老师投其所好的切入点,而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做到劳逸结合,王老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让学生养成一种有节奏的生活习惯——读书的时候讲效率,玩耍的时候尽情放松,让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一个小时的锻炼,效果大于8个小时的学习。
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一般我们做老师的都会怎样做呢?大声呵斥?消极等待?可是“现在中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给自己学,而是给老师学,这个问题就把较大的压力推给了老师。作为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职业修养,让自己成为真理的化身,才华横溢,风趣幽默,性格阳光,这样的老师往往给学生带来信心,带来力量、带来兴趣。”王金战老师有一个做法很有特点,就是一旦发现课堂上有睡觉的学生,就主动给学生道歉,就会反思“是不是老师讲得不精彩、不吸引人?”因为“这不是学生的过错,而是老师的过错”。所以,王老师首先改变的是自己的教学方式,让知识在课堂上呈现过程流畅、学生喜爱的方式。
细研文本。“如果一个老师的工作状态差、工作能力不到位,你耽误的是几十个学生的前程,你耽误的是几十个家庭一生的幸福。”为了让学生增强学习的效率,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王金战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出了一套解读文本的能力,特别是数学这一块的脉络、条理、重难点梳理得相当清晰;另外往往被人忽视的考试说明,他也研读得非常到位,因为王老师认为考试说明是高考唯一依赖的大纲,高考的题型分步、难度分步、考试重点、难点等都明明白白写在考试说明之中。为此他常做的三项工作是“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比对往年的考试说明,看变化在哪儿;看看它与近几年高考题的吻合程度。”
精益求精。王金战老师对差生有着独特的见解:“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没有一个学生生下来就注定是个差生。所以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如何改变差生呢?用王老师的话来说,除了用放大镜寻找这些孩子的优点,让这些学生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最应该做的事,不是逼着学生从一楼到二楼,二是引导学生,给他一个合理的铺垫,让他从一楼比较自信、比较踏实地上到二楼。”
另外,王金战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成功的心理疏导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他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为此,王老师常常把培养学生好心态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他也常常能静下心来聆听孩子的声音,因为“当孩子需要倾诉的时候,一定要当好这一角色,不要去鉴别他说话的对错。”一旦赢得了孩子的心,就会唤醒了孩子的潜能,就会收获孩子自信的一生。
王金战老师看似简单地做着不简单的事情,但学生们都希望自己能够碰到王金战这样敬业、讲课精彩、和学生能够成为朋友的老师;家长们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样的老师台前受业;我们教师也希望自己能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育艺术、善于引导学生心灵,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第二篇:《做老师真好》读后感
《做老师真好》读后感
钱理群先生说了一句话:“做教师真好。”一句话道出了一个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每个日日夜夜的幸福和辛苦。
踏上讲台四年了,一千多日的朝夕相处,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披荆斩棘,在语文学习路上艰难攀爬,有快乐,也有难过,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为此哭过笑过,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一瞬间的五味杂陈涌上心头。说的真好,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娃娃,一群家庭的责任重于泰山,每次走进教室,每次打开书本,都让我觉得战战兢兢,生怕漏了,生怕错了,生怕不够……这许的困惑与迷茫,在过去了的日子中始终缭绕心头。看到了钱先生的书,我想也许这本书能告诉我答案。
还记得我是保持着一种怎样的冲动心情打开扉页,我想从书里面找到答案。例如,应试教育朝素质教育的转变中,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效果的矛盾在日常教学中难以解决,我不知道自己是该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育目的,还是仅为暂时的一点教学评价来走老路,让学生可以获得一个让他自己,也让他的家人满意的成绩,但几年之后,十年之后,我爱的这些孩子们会不会又变成一个庸庸碌碌的人?如果是这样,那我踏上工作岗位的誓言岂不是变成一个骗了自己也骗了孩子,同时更是骗了这许多家庭的谎言?我的力量微弱渺茫,但我还是为此感到惴惴不安。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突然发现,原来不止是我在不安,在困惑,在迷惘,原来也有那么多的人存在跟我一样的迷惘……钱老师给的答案:要在困境中求生存,在束缚中寻发展,无论如何也要为孩子开拓一条健康成长之路,并在这一挣扎、奋斗过程中寻求并获得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豁然开朗,四个字从心里洋溢而出。我明白了我的角色,我该做的,是啊,也许熊和鱼掌自古就不可兼得,也许我的力量不足以两全其美,也许我的能力也无法让我的孩子得到最完美的教育,但是我起码知道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来为我爱的这些孩子们开拓一条通向健康成长的路,也许有一天当看到每个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时,我们感觉做老师真的很好!。
曾经,在那些心底流泪的日子里,在眼前布满雾霾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当老师好难!一个好老师,一定是个受到学生欢迎、家长认可、领导信任的而又教学成绩优秀的老师!一定是个既会工作又会生活的老师……想着想着,就觉得当老师跟当一个完美的圣人差不多,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付诸事业,这样的想法真的很强烈,强烈到突然觉得当一个老师是一个我这辈子都无法完成的梦。每次,我的同事们都告诉我,做完自己该做的事就够了,管那么多干吗?可是做完跟做好,差的好远好远。对着一群会笑会闹,可爱的不得了的孩子们,面对这群生命,面对着这群未来不可知的生命,对着他们的笑颜,我真的说不出,做完就够了这句话。育人,两个字,需要你花费的时间是无限的,这一段借来的缘分,我们甚至还不能够奢求同等的回报。我特别喜欢书中这段:“善于宽容: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在教学中创造一个宽厚、宽松、宽容的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这句话很真实,让我们从盘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课堂,那一个个活泼天性使然的学生被痛苦地复制,若非亲眼看到,亲身感受,你不会明白什么是宽容!由此,我想,当一个好老师,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多付出,至少比一个普通老师付出的要更多;当一个好老师,就意味着要比别人更宽容;当一个好老师,就意味着在没有可变性的日常教学中让工作多少变得有点创造性,在劳动中多少获得某些主动性。这样的老师就会获得创造性劳动所带来的快乐。终有一日,在连绵起伏的山峦攀爬之后,终有一日,在无数只见星辰的黑夜之后,我们能看到无数个孩子健康的成长后,那无数个问号成为感叹号的惊变之后,我会得到那份独属于自己的幸福,那时也许我们会说:当老师真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做一名老师不难,难的是一直、一直做一位好老师!一直两个字“真难”,但好老师三个字一定“真好”!
第三篇:《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1
最近我拜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荆老师对教育教学的那份执着和对学生的那份爱。他说:人生有两大快事,第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快乐有大家分享。人的意义在于活的有价值,有价值并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和荣誉,而是要让别人生活得更有价值!
一转眼,我的教师生涯已有20载。有时我很怀疑:这是真的吗?想想那个青涩的我踏上讲台好像就在昨天。20xx年不长,它只是人生的一个段落;20xx年也不短,比我任教班级学生的年龄都大。仔细数来,20xx年的教学历程中,大约有20xx年我一直在担任班主任工作。自从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更是深深的感受到:当一名教师不容易,当一名班主任更不容易。这些年来,我清楚地明白了: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繁忙的、更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每天的学习要班主任关心,班级的纪律要班主任费心,就连班里的卫生也要班主任操心,每天下来,我经常是筋疲力尽,身心疲惫。还有,现在教师不但要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备课,上课等等,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真的感到心力交瘁,做教师的幸福感骤减。
当我读完《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之后,思考了很多。我想,我们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的路上,在行走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做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遗憾。荆志强老师书中的一句话“如果你把学生当作魔鬼,那么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学生当作天使,那么你就生活在天堂。”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老师自己感觉到幸福,才能让学生幸福。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而当我们把教书育人变成一种事业而非职业的时候,即使疲惫写在脸上,我们也会感觉到幸福如午后的阳光懒散而宁静。只要带着爱心走进课堂,那么再调皮的学生也会是可爱的;只要带着快乐走进课堂,那么再枯燥的课堂也会变得快乐。
细细想来我们做教师还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我们有很多的惊喜,幸福无处不在:当迎面听到无数声“老师好”时,当教师节来临时收到学生无数的祝福时,当我的课堂上所有学生都在认真研究问题时,当我们批评过的学生不记恨还主动给我们打招呼时……,难道不让我们觉得幸福吗?只要能带着一颗爱心去观察,幸福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其实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自己要能守住心灵的宁静,有乐于奉献之精神;对学生有着大爱和宽容之心;要热爱这份教育事业,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因为有爱,我们才深深的感动;因为有爱,我们才不懈的追求;因为有爱,我们才无比的幸福。任何一项创造都是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2
拿到这本书,随手翻阅了一下,就被其中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展示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的从第一章读起,内心完完全全被“生本教育”幸福地占据了。
且看——“课堂上让学生主讲,作业让学生批阅,无论是抽考还是统考,学生成绩稳居全镇第一。”“因为能调动学生,效果就好。”“努力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把课堂变成剧场,小品、相声的舞台。”“语文课重在自读自悟,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大阅读。”“真做不累,我是天天生本,每天快乐,享受生活。假做会很累。”……
说实话,读荆老师的文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那时,我们校也刮起了一两年的“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的课改风,而且是轰轰烈烈,小黑板,全组参与展示,小组围坐,小组评价等等强制入课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再进行下去。再后来,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随心所欲”起来。现在,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唯恐哪里漏掉什么。我是个很笨的人,经常在各家不同的教育观中有点迷失方向的头晕。再加上总是觉得任务多、课程紧,把课堂当学生的舞台,充分让他们展示,一开始他们弄不好,浪费了不少时间,我又没有耐性等待他们展示的成长,因此,本来还没有成熟地操作的我就丢掉了原来的大胆放手。现在的课堂,不是主持,而是占完完全全的主导加示范,有时候“导”的有些累。学生听课状态不佳时,我经常用强硬手段强制学生回到正常的课堂状态,比如提问、罚站等,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是自发释放出来,我经常感觉自己手中像是有一根绳子,紧紧地拉着学生,自己一松学生就不往前走了。多么希望预习课上,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课上,老师轻松自在,只是适时点拨即可。
现在所接的班级,没有尖子生,我期末考试后在总结这学期的措施时其中有一条是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口才。这学期,虽然有所关注,但还没有完全放手,还没有放心!
我憧憬荆老师的生本课堂,憧憬他们课堂上随心所欲的展示,憧憬学生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的自由,憧憬他们的积极主动。但我知道,课堂上的精彩呈现,是因为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措施,如,预习措施、小组评价措施等。而所有这些,是有根的,荆老师的生本教育之根是“六心”——爱心,创造心,平等心,细心,耐心,关心。这才是教育的`灵魂啊!
相信学生,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力量,把“生本教育”的种子种在自己的灵魂里,把“生本课堂”的种子里种在学生的心田里,相信,岁月能见证神奇!莫徘徊,莫犹豫,大胆地走在“生本课堂”的课堂教学之路上,收获的将是课堂的异彩纷呈,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3
读书可以感知社会,了解自我。读书可以给人智慧,使人勇敢,让人温暖。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手段,作家们读书如恒,笔耕不辍,正是因为读书,他们才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对于读书,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胡适认为,读书的目有三点。第一点:读书为了生活。第二点: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第三点:为要读书而读书。人们之所以读书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读书能力。
当老师两年以来,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当老师,你快乐吗?幸福吗?”面对班级的平均分,学习上不去的学生,教师的压力也日渐增多。当工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之后,整个人都觉得倦怠了。现在,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幸福感,因为每天要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备课,上课,等等……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真的感到心力交瘁。
当我读完《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之后,也想了很多,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老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的路上,在行走途中,错误地把星座当做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混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调整自己的思维,每日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得累吗”也许又是会身心疲惫,但一想到学生们的笑容和听到的朗朗读书声,累,但也凝聚着快乐。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我发现有时候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
书中的很多案例令人感动。感动之余又不禁想到自己,如果有人问我:“你会真正的喜爱自己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我是一名职业教师,我的职业道德中要求我们必须爱我们的学生。这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可是细细想想吧,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就比如面对问题学生,您自己是否能有足够的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一些表现出色、成绩优秀同学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经常捣乱的同学的火冒三丈。反观自己,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真正喜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书中还说到要学会欣赏你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那么,就让我们幸福的阅读吧,不去为了写读书笔记而阅读,不去想着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我想说的是,任何一项创造都是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4
教师不是哲学家、教育家,但是不能只埋头教书而没有自己的教育思考。荆老师认为:生本教育中的着眼点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学生个体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我们应以生命的观点去看待教育,让校园生活、课堂生活充满爱、充满生命的脉动,则教育也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书中,荆老师还对如何做生本作了毫不保留的介绍:
第一,从学生的层面来讲:让学生了解生本、接受生本。告诉学生生本教育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开展生本教学的老师着眼于学生的一生。
郭思乐教授说过:什么是生本教育?按我们的说法,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有的人说,我们的教育向来依靠教,现在强调以生为本,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这是“剑走偏锋”,言下之意是权宜之计,是一种不得不采取的策略。我们并不排除这是在教育处于需要改革的困境之中的一种解脱的策略,但认为它更是教育的本质的回归。
通过曾接受生本教育的学生对生本的认识来告诉新学生开展生本教育的必要性,在心理上接受生本教学,从而认识到改变自身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应从“主动学习”开始。
引导学生开展生本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讲清道理。
2.落实措施、多种形式加以引导。
(1)刚开始以点名和自主上台相结合,统计个人上台次数等形式,迫使其去尝试。
(2)适当调控:点名上台一段时间,让学生主动上台。
(3)榜样引领:以做的好的、成绩进步快的学生为榜样,激发其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3.与学生做真心朋友。
第二,从家长层面来讲:不用担心家长不支持。
学生是家长的“开关”,因为家长是听学生的,如果学生觉得生本教育好,家长肯定会支持的,所以先不要急于做家长的工作,还是让学生感受快乐,有了进步,借学生之口,让学生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讲实施生本教学的好处,自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从教师层面来讲:我们教师该怎么做。
1.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要学会逐步实现“以学定教”到“不教而教”的转变。
3.实施生本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的要求。
第四,从学校层面来讲:走生本教育道路,勇敢进行教学方式改革。
1.开展生本教育需要学校校长和领导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远见卓识。
2.开展生本教育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
3.做好生本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营造宽松的者是评价机制。
4.作为学校既应培植丰厚的生本教育土壤,也要有必要的制度保证。
(1)在生本教育的起始阶段,需要学校通过专家引领让教师认同生本教学理念。
(2)学校需要对生本教育进行必要的推进工作。
荆老师的书中还提到,在实行生本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六个心:一是爱心——把爱赋给学生;二是创造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平等心——与学生平等相待;四是细心——细节;五是耐心——克服烦燥情绪;六是关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工作中处处体现生本。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5
拿到这本书,随手翻阅了一下,就被其中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展示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的从第一章读起,内心完完全全被“生本教育”幸福地占据了。
且看——“课堂上让学生主讲,作业让学生批阅,无论是抽考还是统考,学生成绩稳居全镇第一。”“因为能调动学生,效果就好。”“努力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把课堂变成剧场,小品、相声的舞台。”“语文课重在自读自悟,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大阅读。”“真做不累,我是天天生本,每天快乐,享受生活。假做会很累。”……
说实话,读荆老师的文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那时,我们校也刮起了一两年的“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的课改风,而且是轰轰烈烈,小黑板,全组参与展示,小组围坐,小组评价等等强制入课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再进行下去。再后来,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随心所欲”起来。现在,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唯恐哪里漏掉什么。我是个很笨的人,经常在各家不同的教育观中有点迷失方向的头晕。再加上总是觉得任务多、课程紧,把课堂当学生的舞台,充分让他们展示,一开始他们弄不好,浪费了不少时间,我又没有耐性等待他们展示的成长,因此,本来还没有成熟地操作的我就丢掉了原来的大胆放手。现在的课堂,不是主持,而是占完完全全的主导加示范,有时候“导”的有些累。学生听课状态不佳时,我经常用强硬手段强制学生回到正常的课堂状态,比如提问、罚站等,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是自发释放出来,我经常感觉自己手中像是有一根绳子,紧紧地拉着学生,自己一松学生就不往前走了。多么希望预习课上,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课上,老师轻松自在,只是适时点拨即可。
现在所接的班级,没有尖子生,我期末考试后在总结这学期的措施时其中有一条是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口才。这学期,虽然有所关注,但还没有完全放手,还没有放心!
我憧憬荆老师的生本课堂,憧憬他们课堂上随心所欲的展示,憧憬学生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的自由,憧憬他们的积极主动。但我知道,课堂上的精彩呈现,是因为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措施,如,预习措施、小组评价措施等。而所有这些,是有根的,荆老师的生本教育之根是“六心”——爱心,创造心,平等心,细心,耐心,关心。这才是教育的灵魂啊!
相信学生,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力量,把“生本教育”的种子种在自己的灵魂里,把“生本课堂”的种子里种在学生的心田里,相信,岁月能见证神奇!莫徘徊,莫犹豫,大胆地走在“生本课堂”的课堂教学之路上,收获的将是课堂的异彩纷呈,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第四篇: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当我把《做幸福的老师》读完了,也想了很多,希望从书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知为什么,思考了很久,总觉得好像还没有读!当再次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伴着那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入睡时,梦中的我插上了翅膀在蓝天中翱翔;当伴着梦中的惬意醒来时,随手捧过《做幸福的老师》,再次重温“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微笑便荡在脸庞、溢在心间,就这样,为一天的幸福生活和工作拉开了心驰神往的序幕。
终于,现在,我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
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错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思维,每当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累吗?” 也许有时会有身体的疲惫,但是,我觉得幸福,因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园的宁静,可以早点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累着,但是快乐着,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
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用您的微笑、信任,赏识我们的学生,用微笑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微笑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播撒阳光照耀心灵„„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抛却世俗的烦扰,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吧!
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
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下面就结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谈谈我的思考与问题。
1、我的教学中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曾对我的科学课提出了三个希望: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活动的教学,演绎出最美的探究历程;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求真的教学,科学的本义在学生的心底时时镌刻;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快乐的教学,微笑在每一个孩子童真的脸庞宜人地舒放。因此我私下地认为我的教学理念中也应该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然而理念只是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在实践中能否落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顾我的课堂,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为了赶落下的课时,把该学生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有时应该让学生好好讨论的地方,我却匆匆带过;有时应该让学生动手制作的模型,却因为学生有些困难而轻易地放弃;有时因为教学实验材料准备的困难而放弃了让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细细想来,问题真得挺多。虽然其中有部分客观的原因,如教材的课时多,配套实验器材的不到位等等,但从主观上看,还是由自己的畏难情绪造成的,因此如何改善我的教学,让每节课焕发出生本的教育理念应是我不断思考的地方。
2、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提及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生本的教育方法,它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科学教学中的精髓是活动教学,是“做”的范畴,如果只让学生学而不做,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来“以学定教”完成教师的使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本教育中的“教”比师本教育中的“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如果空泛地提“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这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因此我设想我的生本科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讨论交流来把“教”融入于学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场景。改“在书本中学科学”为“在生活中做科学,在教学中精选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探究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
开发,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有利于探究的活动,帮助学生探究,以求得学生最大发展值
3、如何对待课堂教育中不和谐的音符?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我平常对学生应该是比较尊重和友爱的,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随意、散漫,甚至影响到同学学习的不良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尊重和友爱成了他们不和谐的音符的“温床”,如何在不变 “温床”为“冰床”的前提下,能够让“温床”飘出和谐的音符,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唯有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让他们爱上科学学习。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后,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目前,学校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历史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现在 的初中生我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上学讲。总是有的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 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 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 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
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 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 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做教师的好多年来,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着,那就是同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做老师,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当我把《做幸福的老师》读完了,也想了很多,希望从书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知为什么,思考了很久,总觉得好像还没有读!当再次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伴着那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入睡时,梦中的我插上了翅膀在蓝天中翱翔;当伴着梦中的惬意醒来时,随手捧过《做幸福的老师》,再次重温“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微笑便荡在脸庞、溢在心间,就这样,为一天的幸福生活和工作拉开了心驰神往的序幕。
终于,现在,我有了一个使自己都感动的结论:“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
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师才能让学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成人生的错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思维,每当早晨早早来到学校,有人会问:“你不觉累吗?” 也许有时会有身体的疲惫,但是,我觉得幸福,因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园的宁静,可以早点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累着,但是快乐着,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
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用您的微笑、信任,赏识我们的学生,用微笑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用微笑鼓舞学生向上的勇气,播撒阳光照耀心灵……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抛却世俗的烦扰,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吧!
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下面就结合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谈谈我的思考与问题。
1、我的教学中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曾对我的科学课提出了三个希望: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活动的教学,演绎出最美的探究历程;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求真的教学,科学的本义在学生的心底时时镌刻;我希望我的科学教学是一种快乐的教学,微笑在每一个孩子童真的脸庞宜人地舒放。因此我私下地认为我的教学理念中也应该含有生本教育的理念,然而理念只是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在实践中能否落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顾我的课堂,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为了赶落下的课时,把该学生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有时应该让学生好好讨论的地方,我却匆匆带过;有时应该让学生动手制作的模型,却因为学生有些困难而轻易地放弃;有时因为教学实验材料准备的困难而放弃了让学生动手体验的机会……,细细想来,问题真得挺多。虽然其中有部分客观的原因,如教材的课时多,配套实验器材的不到位等等,但从主观上看,还是由自己的畏难情绪造成的,因此如何改善我的教学,让每节课焕发出生本的教育理念应是我不断思考的地方。
2、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提及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生本的教育方法,它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科学教学中的精髓是活动教学,是“做”的范畴,如果只让学生学而不做,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来“以学定教”完成教师的使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本教育中的“教”比师本教育中的“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如果空泛地提“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这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因此我设想我的生本科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以讨论交流来把“教”融入于学的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场景。改“在书本中学科学”为“在生活中做科学,在教学中精选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探究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有利于探究的活动,帮助学生探究,以求得学生最大发展值
3、如何对待课堂教育中不和谐的音符?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我平常对学生应该是比较尊重和友爱的,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随意、散漫,甚至影响到同学学习的不良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尊重和友爱成了他们不和谐的音符的“温床”,如何在不变 “温床”为“冰床”的前提下,能够让“温床”飘出和谐的音符,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唯有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让他们爱上科学学习。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后,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目前,学校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历史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现在 的初中生我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上学讲。总是有的学生不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时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但“生本教育”并不这样认为,它提出“学生 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 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 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抛秧启示”,什么是“抛秧启示”呢?插秧是种水稻的大农活。一直以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层层,以为付出得劳动越多,收获就会越多。年复一年,人们照此方法办理,但禾苗产量依旧。不知谁发明了抛秧的方法,农民把插秧改为抛秧,却能带来丰收。初看起来,勤劳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悠闲的却能带来丰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实,插秧贯注了我们的丰收的意愿,但破坏了秧苗的自由生长的自然规律。类比到教育上来,老师就好像插秧的农民,主观意愿很 想丰收,但没想到当我们强行对秧苗进行密植时已经破坏了自然规律。学生也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秧苗,当我们将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些细密的目标以后,就会对学生提出细密的要求。殊不知,学生对这种“保姆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并不领情。因为,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接纳外力所规定的规范。因为这些不是他们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于这些规范是否合乎儿童天性和如何使学生认同。总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发展学生的天性,发挥学习的潜能。或许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 成绩。“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在课堂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