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望效应(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23: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期望效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期望效应》。

第一篇:教师期望效应

课堂上的情感传递:探索老师愉悦感(享受)和学生愉悦感(享受)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研究中,作者考察了老师愉悦感和学生愉悦感之间的关系。他们以情感研究中的社会--认知方法为基础,假设(a)教室中老师愉悦感和学生愉悦感呈正相关,其次假设(b)教师的热情可以调节这种关系。研究从两个时间点上(7年级和8年级)、71个教室中、1542名学生那里获得了学生对数学课愉悦感的自我报告。在第二个时间点上,获得了关于数学老师对教学过程中愉悦感的的报告,以及学生对老师热情的感受程度,研究所得结果于理论预期是一致的。多层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即使调整学生先前在上课时数学愉悦感的水平,老师的愉悦感和学生的愉悦感也呈正相关,而且老师愉悦感对学生愉悦感的影响能够通过教师的热情来调整。讨论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的情感互动可能产生的实际影响。

关键词:愉悦感,热情,老师,学生,ML—SEM

在正规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和认知技巧,而且发展出一种与成绩或成就有关的愉悦或不愉悦的情感。虽然教室里情感无处不在,但是对教学情境中的情感研究一直很少,尤其是愉快的情感,几乎被教育研究者忽视了。

Pekrum,Goetz,Tite和Perry(2002b)提出,像学生愉悦感,愉快的情感很值得深入研究,因为这些情感能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它通过增加弹性保护人的健康,创建与其他有重大意义的东西之间的联系,为个体自我调节打基础,还可以指导群体行为。(Fredrickson也认为如此,2001)。实际上,实证研究证实了愉悦的情感与学习动机、自我调节以及认知资源的激活和表现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对学习和成就的愉悦情感为学生再次进入学术内容奠定了兴趣上和意愿上的基础。这表示了在今天这个需要毕生学习的知识社会,愉快的情感感情的重要性。因此,学生愉悦的、成就的情感在教学研究领域是一个值得做的、理想的目标。

此外,老师的情感体验还值得研究者、行政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特别是当我们看到世界各国中老师都存在高消耗和早退休的状况。尽管有一些研究已经认识到,像生气、焦虑、疲惫这些不愉快情感是影响老师离职的关键因素。但关于老师愉悦的情感方面的实验证据还非常的稀少。已经有很多定性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可以充满愉悦的情感,从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些什么呢?例如,在30所被采访的中学中,有24 所学校的老师自己讲述了他们的愉悦感受,而且所有的老师都同意愉悦感和他们的日常工作有关。另外,老师们都认为在教室里表现出愉悦感可以使他们更高效。实际上,愉快的情感能够使老师努力追求在职培训机会,阅读与课题或教学有关的书籍,或者细心仔细的备课,做这些都可能加强了教学质量。

本研究重点关注了一种令人愉快的情感,即愉悦感(享受)。由于在教室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社会互动是持续存在的,我们实证检验了教师愉悦感和学生愉悦感正性相关的假设。为了检验这种假设,我们使用了增值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对教学效果的研究中经常使用。用这种方法,我们探索了教师性格特点与学生成果之间的并发关系,控制了像先验知识这种类型的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本研究中,我们控制了在前一个学年的学生愉悦感,专门对老师和学生愉悦感之间的关系做出检验。

我们进一步假设调节老师愉悦感向学生传递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机制就是老师的教学热情热情。愉悦感是一种内在体验,相反,热情聚焦于老师的外在行为。这些行为包括姿势、表情、演讲时的动作以及对幽默和生动事例的使用。有了关于教学的这些早期工作及成果,我们赋予热情这样的概念:一种特别的——表面上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主张在教学中老师的个人情感体验会转变成不同程度的热情并在他的教学风格中表现出来,这种热情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愉悦感。

课堂上的情感传递

愉悦感和价值观的传递

从对老师的采访研究证据中发现,教学者的情感可以影响学习者的情感和行为。例如,在一次有关’情感和教学”的采访中,一位老师这么说:

教学……非常令人胆怯……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我的情感情绪……真的可以指示学生的心情以及孩子们会怎样表现……如果我的心情好,那将是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方法为”教师向学生传递情绪情感是如何开始的’提供了理论框架。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评论中知道一个主题或一项学习任务是有价值的,同时,他们通过观察老师对这项主题或学习任务所持的愉悦感受也能体会到所学东西的重要性。反过来,通过这种价值引导,如果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这种认识会使他们积极产生愉悦感。但Brophy把这种过程看作“欣赏——定向模型”,表示在慢慢品尝体验和对学习任务持审美、满意态度这种过程中,老师会传达出这种愉悦感。

Wildetal已经提出一个专门解释价值引导的过程。在他们建构的社会知觉模型中,这些作者认为既是一项行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目标没有公开表现出愉悦感,关于他们动机层面的小的、暗含的迹象能够引出社会知觉者愉悦感的期望。在Wild的一系列研究中,参与者由外在动机的老师和内在动机的老师传授一定技巧,尽管两种条件下他们接受的课程相同,所达到的标准也相同,但被外在动机老师授课的学生报告说他们产生了较淡的的兴趣和较低的愉悦感。这说明学生能这体验到老师是外在动机还是内在动机,会导致对课程愉悦感的感受水平不同。

调节变量——老师的热情

基于“社会知觉可以对社会互动伙伴之间情感传递过程产生影响”的假设,我们提出,老师热情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愉悦感的调节剂。这种假设以前面提出的“不同”为基础,这个不同发生在教学中老师的主观愉悦感(有效体验)和表现愉悦感(行为层面)的不同。在教学中,老师把愉悦的体验转化为热情是合情合理的。确切的说,与愉悦感外在表现相关的行为,像微笑和瞪眼,较高的或富于变化的音调,以及较快的语速,这些行为就是与教学热情相联系的行为。换句话说,在教学中老师将愉悦感转化为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情感可以积极影响学生的愉悦感。

实证研究支持这种观点--教师热情是与学生动机以及学生对课堂评估是正相关的。在他们关于高效教学的研讨概述中,Brophy和Good将教师热情确定为可以积极影响动机(多于认知方面)的结果的一种核心品质。以往关于老师热情的研究也表示了热情对学生动机有积极影响。另外,对初中教育的两个元分析报告与说明,学生报告出来的教学热情与他们在课堂上的评价呈正相关。然而,检验老师热情与诸如课堂愉悦感类别的学生的分离的抽象的情感研究非常缺乏。

第二篇:关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影响》的案例分析

关于《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影响》的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教师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领悟教师期望效应的真正内涵,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来促成各种积极期望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变,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教育策略上努力践行,从学生评价、课堂提问、师生交往的方面来对每一个学生建立起积极期望。

关键词:教师期望

期望效应

案例:一个六年级的小男孩,因为入学早,在班里年龄偏小。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科老师似乎都对他有意见,有的老师建议家长给他上课外补习班,快要考试了,老师把男孩家长请来,当着学生面说:“你家孩子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作业总是忘记,上课好像没有睡醒,做什么事都慢腾腾,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我建议你们应该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智力有没有问题.”学生听老师这么说眼睛湿润了,但当着老师面没有哭出来。

家长听了老师的话很沮丧也很生气,以为孩子在学校真的没有好好学习,回家后便对孩子严厉斥责,甚至动手打了孩子。期末成绩出来了,男孩成绩并不差,英语九十多分,语文和数学都是八十多分,老师没有批评他,也没有表扬他。

下面一些话是男孩从老师那里听到的,这些话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你真次考试肯定会不及格,会给班里丢脸,希望你能抓紧点。你真是不可救药了,我没能力较好你这种学生。教你这样的学生,我会少活十年 在这样下去的话,你就去当环卫工人吧

案例中的老师对学生所表达的期望能起到积极作用吗?案例中的老师希望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能够考出好成绩,话语中表达了对该生的期望,但是这种期望是以消极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如,不好好努力就会不及格,给班里丢脸,让老师无能为力、生气,到医院检查智力等。对学业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这种期望表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恶化。随对某些学生来说,老师的指责、激将法会促使学生发奋图强,但毕竟那是少数,多数学生会因老师的消极期望而丧失自信,从而对丧失学习兴趣。

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期望?在期望表达这方面,教师容易受学生过去成绩等因素影响,因此很难对成绩差的学生有积极期望。如果教师能够转变观念,用心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并建立及期望效果会更好。从表达期望的角度说,教师不仅需要给与学生非言语的积极关注,如期待的目光、接纳的笑容,而且在言语上要特别注意。比如:

你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我认为你有能力做得更好一些

你一点也不比别人差,甚至比他们聪明,要是能够在学习上多用心,成绩在九十分以上根本没有问题。

一、引言

当然除了表达积极期望外,还应针对学生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如指导学习策略、培养学习习惯等。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案例中学生取得超出老师预期的成绩,此时应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肯定学生的努力,并进一步表达对学生的期望。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那什么是教师期望,教师期望的应用又需要注意什么,下面我们就着重对教师期望进行论述,是读者认识教师期望的重要作用,对从事教师职业的老师一点启示。

二、教师的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的行为或是行为表现作出的预测。教师期望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情感效应,教师期望能引起“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即教师对某个学生的认知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教师是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是语言成为现实,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⑴影响教师期望形成的因素

①学生背景信息。学生背景信息,如性别、民族、身体特征(如外表)、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智力水平、测验成绩、性格特征等,对教师期望形成有一定作用。研究,学习以 往的学习成绩是影响教师期望的关键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主要建立在对学生以往成绩表现上。过去的学业成绩往往很少带有偏见,也是最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在教学决策方面仅仅依据这些信息是局限的。

②学生对教师期望的直觉。教师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间接因素。教师期望的传递是否有效,效应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期望行为的直觉的解释,以及能否将它转化为自我期望。学生对教师的期望知觉可能并不代表教师行为意图或实际表现,但最终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却是这种知觉,③教师的个人特征。包括,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控制点、教师的个性因素、教师的信念。

总之影响教师期望产生的因素很多,教师需要经常反思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尽可能的时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⑵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长生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而且影响学业的进步。具体来说,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态度和师生关系等方面。①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所持的积极期望,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受到地期待的学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消极影响。尤其年龄小和不太自信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更加明显。②教师期望会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当教师对学生给予高期望时,常会用带有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而这种期望又会转化为学生在在动力,从学习上取得显著进步。受期待的的学生可能会放弃努力,对学习产生厌倦,表现出不良行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教师期望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⑴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期望效应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想,即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长的愿望,在环境许可的环境下都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学生的潜力,相信每位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的美好愿望,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教育这要对美为学生充满信心,视学生的潜能为教育资源,基于每位学生尊重、信任和期待

⑵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作为教师,建立和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必须基于对学生全面信息了解的和掌握,要收集全面可靠的信息,包括学生的特点、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家庭环境等。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整个班级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共同需要、兴趣,而且要深入到每个个体。

⑶形成良好师生互动。包括公平对待每一为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学会换位思考、从细微处关心学生。

⑷科学的运用教师期待效应

①建立合理期待。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为学生,并对他们建立积极期望,这是运用教师期待效应的前提。

②有效的传达教师的积极期待。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有效的传达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像是:我相信你、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词语。直接表达对学生的积极期待。还可以用非语言的方式,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等。事实上,教师对学生微笑、点头注视等体态语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④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期望效应的是实质是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而言是外因,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很多学生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期望发展,对老师的期望会“视而不见”。因此,要是教师期望期望最终发生作用,就需要让学生将教师的期望转化为自己对成功的期望,如果学生意识到成功的价值,并且有信心取得优秀的成绩,那就会激发学生的动力。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充满殷切的期望,而且要将期望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不仅学生会在教师的积极期望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而且教师也会从学生积极的行为变化中,获得教育成就感,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会进入一个由期望引起的良性循环之中,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三篇: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设计完成的。罗森塔尔来到一所普通的学校,随机走进一个班里,在班里转了一圈,然后在班级的花名册上随机圈了几个学生的名字,告诉这个班级的老师,这些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将来一定能成就大的事业。几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向老师了解那些被圈中的学生,果然,那些学生的成绩在这几个月里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都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这时,罗森塔尔才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被选出来的学生他并不了解,只是随机圈中的,这让老师感到很意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在罗森塔尔教授告诉教师他对学生的看法后,教师对这位心理学家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便对所圈出的学生或明或暗的表达出很高的期望,学生在接受这种期望后,提高了自信,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为优秀的学生。这就是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的实验来自于一个普通的中学,但揭示的心理暗示作用,表现在各个阶段、各个性质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上,都是通用的。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呢?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生源特点,大多数学生曾在小学以及初中时代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甚至部分学生被看做问题学生,他们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但是此阶段的他们性格活泼,积极性高,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进入中职学校的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走出校门,成为一名技工。有极少数学生有毕业后继续深造之后再进入社会的打算。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我校高一年级的新生中,我随意选取了10名学生,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今后有可能的去向,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和欣赏。

针对以上情况,我做了一下分析谈谈我对教师期望效应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解。

①期望要符合情理。合情就是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和情况。中职数学学习的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难度较低,注重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注重学生动手练习。合理就是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既满足学校和社会的需要,又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对未来具有积极的作用。

②期望要具有可行性。期望应符合各方面的条件,也就是说,是基于现实的,有实现的可能。如果说客观上是合理的,但在主观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那么这种期望就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没有了学习动力,目标便不能实现。

③期望应该具有挑战性。只有超出原有的水平,学生才会觉得有挑战性,有吸引力,有激励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达到期望的目的。

④期望要内隐。教师的期待应当是温情脉脉的感化,是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感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顺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不能只是口头上的说教,压制性的语言只会重伤学生的心灵,造成逆反心理。

⑤期望要持久。期望要有信心和耐心,当我们把这种期望传递给学生之后,在一段时间内,或许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变化,但我们此时不能灰心。

在中职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期望效应的主要观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①鼓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多表扬,哪怕学生的进步只有一点点,我们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热情便会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让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正是对他们前途的关怀与负责,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对他们真正的爱。

②心理暗示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亮丽的期望,鼓励学生追求更加美好,发生与期望相一致的变化,是责无旁贷的。

③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暗示。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论证了这一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领域,没有差生,也不可能有差生,学生在这个方面表现的不好,在其他方面肯定有表现优秀的情况。只要我们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进而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训练,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④心理开发同时就是智力开发。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到,罗森塔尔名单上的“非常聪明的孩子”,不但在心理上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而且在学习上也都有较大进步,这就是心理与智力同时开发的实例,心理积极促进智力发展,智力发展也促进心理的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从内心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祖国的未来,肯定他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态度要平等,扮演好学生朋友的角色,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像传统教育中那样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使学生敬而远之;宽宏大度,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赢得学生的信任,将生活中的事物数学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目标,寄予学生较高的期望,提供适当的环境领域,热忱的对待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习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期望效应给了我们重要的教育启示,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应有效合理的利用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使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改善。

第四篇:教师期望效应在初职生专业学习中的实现(科学教育)

教师期望效应在初职生专业学习中的实现

甘霖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王玲珺

摘 要 初职校作为特殊学校的其中一员,“学困生”为其生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学生大多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初职校,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存在着欠缺。同时,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在专业课学习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帮助这些孩子重拾自信、摆脱困惑、掌握技能,教师的“期望效应”是关键。

关键词 初级职校 学困生 专业学习教师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所谓“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可以产生积极作用的效应。那么,在初职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期望效应呢?

一、获得期望效应的关键——教师科学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总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教师对学生发展过程及其结果所抱的态度和期望。

“相信学生学得更好”的信念,应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观。持传统学生观的教师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自然也就不会为消除他们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而努力;持以科学学生观的教师认为,后进生都有变好的愿望和条件,自然应以积极的行为,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不断进步。基于多年初职校餐饮专业课的教学经验,本人深感“信心”和“信任”对于这些“学困生”的重要性。因为不尽人意的成绩,他们长期地被忽视(甚至被轻视),别说没有人觉得他们能学得好,就连他们自己也“相信”自己没有能力学好。

所以,在餐饮专业课的学习之前就要给他们信心。举些“学长”们的例子,特别是那些“丑小鸭变天鹅”的案例,以此告诉他们只要肯学,学好并不难。对于餐饮这门学科可以侧重学习重点及今后就业中实用性的介绍,至于技能的难点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渗透。

例如:“托盘端托”的学习,刚开始学生总打破杯子、酒瓶,这时教师如果责备的话,十有八九学生是要打退堂鼓的。所以教师非但不能“吓唬”,反而还要给他们“壮胆”——打破杯子不是失败,只要掌握要点、勤加练习,人人都能把托盘托得“稳如泰山”。一旦有了进步,哪怕是原来砸两个杯子,现在砸一个,也可以讲“这次有了进步,一定继续加油!”之类激励的语言,这可使学生把“亲其师”的情感体验化为一种勤奋学习的动力。积极的外部信息能使学习者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激发出蕴藏于自身的巨大学习力量。以鼓励学生的话语作为教师的口头禅,可以使学生的潜质得以充分发挥。

二、获得期望效应的前提——学生积极的自我观念

学生的自我观念,是学生对自己的基本看法,包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所持有的感觉、态度和评价。后进生的自我观念如何,决定着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期望目标能否得以实现。教师的期望只有为学生所接受、认同,才能激发起学生为之奋斗的积极性。因为在教师的影响下,自以为是优等生的学生才会以优等生的标准要求和表现自己,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争先回答,对教学活动积极参加,主动参与。而自以为是后进生的学生会以后进生的标准要求和表现自己,学习不主动,对考试得分满不在、漠不关心。

在餐饮专业课的操作,往往是分组进行的,教师要试着根据学生的表现、擅长的技能轮换组长的人选,发现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在全班宣布、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实践证明,从教师提出期望到期望的实现,首先需要把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的追求。如果缺少这样的中间环节,即使教师的期望多么真诚、热切,也不会变为现实。要使教师期望变为现实,有赖于学生实现教师期望的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积极的自我观念为前提的。

三、获得期望效应的动因——合理的期望目标

合理的期望目标,是指教师对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发展趋势的预测标准,既有实现的必要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可望又可及的期望目标能催人奋进,可望不可及的期望目标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放弃努力。合理的期望目标结构应与学生的需要层次结构相适应。

专业课教师,要针对初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且学习的专业理论较深,学生学习困难就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感到“跳一跳可以摘下桃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降低教学难度,不代表随意降低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需求和教学目标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下而灵活把握教材,制定贴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逐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检测试题,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潜力和进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低到高逐步提升,增强他们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兴趣。

例如:餐饮专业课中“托盘端托”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操作者能平稳托物、动静自如。当然,如果一下子就提出这个要求,肯定又要使学生“望而却步”。为使学生扎实掌握这项基本功,本人设计了具有梯度的练习,即空盘端托——托盆——托杯——托瓶;托空器——托实器;托盘站立——托盘行走。每一轮练习都比上一轮加大一点难度,练习结束学生也同时完成了原先觉得较难完成的学习任务,增加了信心和成就感。

只有合理的期望,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推动其行为。此外,教师的期望还需具备动态的发展,即在对学生设置期望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不断变化。

四、获得期望效应的基本方法——鼓励性评价

鼓励性评价,是指捕捉和发现学生的成功之处,给予肯定性的价值判断。对后进生评价的目的,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激发和勉励他们继续努力。

人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对成功的渴望。一个人向着某一目标行动之前,就憧憬着实现目标的喜悦,如果我们对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总给以“30分”、“不及格”、“倒数第一”等否定性评价,将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应当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待差生“只有在他取得了进步的时候,才给他们打分。”既要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又要评价他们的创造能力,可设“学习成绩进步奖”、“创造能力提高奖”等,促进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潜能。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看待学生成绩的反复

“学困生"的转化非一日之功,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要指望短期内就彻底达到转化的目的。

2、正确处理与“学困生”的关系

所有的学生在教师面前都是平等的,不要把“学困生”看成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样会让“学困生”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也容易使没有得到教师特殊关照的另外的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对“学困生”的关爱要藏在心里,工作中则要能形成“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对“学因生”的表扬要适度

对学生的表扬一般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但表扬并不是一味“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很多教师可能会对“学困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予以肯定,但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对“学困生”的表扬一定要适度,在表扬的同时要能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老师对他的期望,若对“学困生”给予过多的或者是不切实际的表扬,会使他们对老师的表扬不再太在乎,也会使他们今后承受挫折的能力大打折扣。

教育不是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受教育是每一个人的权力,教育是在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条件、环境和氛围。教师的期待效应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搭建充分发展的平台,通过启发、引导、锻炼、鼓舞、激励,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层层阶梯,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给学生更多的欣赏与喝彩,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 雷 《教育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金丽 《优、差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研究》 心理学探新 [3]《卡耐基成功法则全集》 中国物资出版社

下载教师期望效应(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期望效应(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