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著《家》导读
一、人物鉴赏:
1.觉新
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的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画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因而从艺术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他在梅林里的憧憬,他在洞房外月下的独叹,他在面对梅前来避难时借酒抒怀,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懂风情,有学养,会思考,有灵气的觉新形象。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做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这选择恰恰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悲剧的意味更加耐人寻味。
高老太爷作为封建家长,有什么旨意、决定都要觉新向下传达,并责成他去贯彻执行,而觉民、觉慧对高老太爷的旨意和决定有什么不满和反抗的情绪,气首先发泄在觉新身上。另外,高老太爷得到下面的反馈信息后,如果认为贯彻得不利也要训斥觉新。觉新又是联系高家和张家、周家、冯家等大家族的纽带。在觉新看来,他的“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两大主义使他暂且过上了安静的生活,但他没有看到,他的两个弟弟也没有看到,他所作的牺牲,真正的换来了觉民和觉慧的幸福。
“持中贵和”是觉新一直坚持走的一条道路。觉新是《家》里面唯一“真实的人物”。他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人道,善良,忠厚,仁爱,性情温和,处事稳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尊敬长辈,疼爱妻儿,关爱弟妹,同情“下等人”。老一辈把他视为得力助手,“祖业的继承人”,喜欢他;少一辈把他看作可信的依托,敬爱他。而他呢,在两种势力的斗争中,尽量地让双方矛盾不被激化,采取了中立的做法。他虽然也接受了新的教育,然而封建传统思想在他思想中留下的深厚积淀使他无法割舍与旧家庭的情感。于是,觉新式的“两重人格”便油然而生。他最终无法跨越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所属的家庭而获得一种健全的、进取的、独立完善的现代人格,他最终只能成为封建家族的最后一位守墓人。
高觉新形象是巴金的独特创造和发现。这一形象有极其深刻的典型意义。高觉新是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立的一个痛苦的灵魂的典型形象。觉新性格已经超出了人物本身的意义,成为人类普遍性的悲剧。在他身上表现出新旧社会交替嬗变中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揭穿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封建文化的极端腐朽、残酷和虚伪。高觉新是一个受害者,同时他又间接损害和毁灭自己所爱的人。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反封建斗争中,妥协、调和、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而宣告了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的彻底破产。
2.觉慧
觉慧,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和理想,给了他们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觉慧便是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他讨厌别人说自己坐轿子,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把他当作有钱人的纨绔子弟。他大胆地跟鸣凤示爱,希望可以选择自己爱的人;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渴望推翻这腐朽的封建制度;他公开支持觉民抗婚,主张青年人主宰自己的命运;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黎明周报》),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他敢于怒斥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太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
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作者通过觉慧写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荡,写出了包含在旧家庭内部的新力量的成长。
3.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
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体化、形象化。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作品写到老太爷为了觉民逃婚而大发雷霆时,有一段议论:“他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到的。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他时常发脾气,骂了觉新,骂了克明;连周氏也挨了他的骂”。这段评论显然是把高老太爷作为一个批判的靶子在进行抨击。通过这样的人物塑造,《家》完成了政治批判的目的。由于作者难以完全抛却与祖父的亲情,因而在某些地方流露出对这个人物复杂的感情色彩,比如年夜饭的微笑,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最终成全等,既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没落感,也表现了亲情未泯的一面。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矛盾性和立体性。
4.觉民
觉民,一个积极进步,逐渐上进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比觉新少了思想上的落后,又比觉慧多了遇事、抉择时的沉着和稳重。他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像觉慧一样,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斗士,也跨不过阶级的鸿沟,忘不了主人与奴才的差距,在年初九舞龙人的惨叫,求饶声中,他表现出麻木的神情:“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在他的心目中,下人们的痛苦,算不了什么。
5.女性形象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瑞珏,觉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温和贤惠,善解人意,待人谦和,柔情似水。作为高家的长孙媳,又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可以看到她对新生活的向往。
梅芬,高家的亲戚,具有林黛玉性格的女子。在对觉新的爱情上失利后,就变得沉沦乏志,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情恶果。
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鬟,在家中地位低下,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有“灰姑娘”心态。她暗恋三少爷觉慧,对觉慧的爱情,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虽然觉慧也爱她,但不合理的制度不允许她们相爱。她幻想能继续给三少爷做奴婢,也是一种幸福。谁知,她根本没有爱的权利,连选择身份的权利也没有。两个老太爷竟决定了她的终身,这对鸣凤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她既然敢大胆地打破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以一个丫头身份去爱一个“少爷”,就足以说明她已具备叛逆性格。她不甘任人摆布,想求助别人摆脱厄运,一切求助,带来的结果是绝望。她本来挣扎着为一种新生活而努力,但却随着希望的破灭而破灭。她不甘受蹂躏、受糟蹋,勇敢地为爱情献身。她求新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她要用死回击这个旧制度的压迫;用死达到自己追求新生活的境地,她挣扎的结果是被挣扎着的旧制度所扼杀。鸣凤的投湖,是一次令人扼腕的悲剧,然而《家》中的悲剧又何止这一出,她只是用生命的全部做了
最激烈的诠释。女子刚烈的贞洁犹如那投在湖面的皎洁月光,晃眼而长久。主仆之间的爱慕在那个背景下是决然不被允许的,所以鸣凤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去控诉自己的不甘。
小说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却和以上几位截然不同。她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去学习。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她与觉民大胆恋爱,努力追求婚姻自由。琴的抗争,因卫道们的妥协和同盟军的支持,最终逃脱厄运。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追求个性解放、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形象。在当时看来,她是时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为是当时女性中的先驱者。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没有言论自由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束缚了女性的发展,大大减弱了妇女对整个社会前进的推动作用。作者之所以塑造琴这个形象,无疑是为了唤醒这社会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作者这一人物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
在高家,在卫道们的欺压逼迫下,出现了一群屈从者们,最典型的代表是觉新,他是旧制度的牺牲者,但又不自觉地扮演了维护者角色,令人可怜。陈姨太是另一类型的屈从者,她同婉儿的命运一样,但婉儿心怀积愤,她却怡然自得,时常扮成高老太爷的衷心拥护者。陈姨太,有着扭曲的人生,人生的扭曲导致心灵的扭曲。她是高老太爷买来照顾他的生活的。在那样的制度下,陈姨太不得不依靠高老太爷而生存,甚至仗着高老太爷的势力做坏事。在宗法上,她极力怂恿觉新、觉民的悲剧婚姻,在礼教上,主张瑞珏离家,以免“血光之灾”,使得瑞珏身亡;在家训上,当老太爷教训儿子时,她给老太爷捶背,虽不便多说,但行动上是支持高老太爷的。其实,她是旧制度的牺牲者,也是维护者。
四婶、五婶等人,屈服于宗法、礼教、家训,虽一方面受旧制度迫害,但又用旧制度迫害别人。如果说陈姨太可恶的话,那么四婶、五婶是可悲的。四婶、五婶出身旧式家庭,他们的言行无不带有旧制度的烙印。在旧制度统治下,女人要讲“三从四德”,就连丈夫有过失,五婶也不敢反抗,只是将丈夫告到太爷处。但是,她们也是旧制度的助纣为虐者,最典型的例子是五婶给女儿裹脚,她的作为使淑贞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严重创伤。
二、重点情节梳理:
1.鸣凤投湖(第26节)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2.“克定受罚”(第33节)觉新的五叔克定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债、嫖妓,高老太爷愤怒地责罚了他,然后一病不起。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
3.“捉鬼**”(第34节)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4.“血光之灾”(第36,37节)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三、作品鉴赏:
封建社会在中国经历了特别漫长的历史岁月。它的解体是极其缓慢的,而且一面走向灭亡,一面继续虐待、摧残、杀害各阶层的人们,包括封建阶级成员自身。所以,以控诉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为主旨的《家》,具有强烈的战斗意义,它曾激动了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
1、作者抓住了那个变革时代的焦点,抓住在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
2、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真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3、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写道:“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满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家》尤其浓厚。这种气息反映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小说,你毫不感到是在绞汁写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
这不是艺术,而是天赋。如他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家》的艺术特色: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人物性格。如作品写鸣凤投湖时的心理,就非常细腻,是全书极感人的篇章。它将一位年仅17岁的少女在即将走向生命尽头时的痛苦、惘然、哀怨、挣扎以及最终绝望,一层层真实细致地剖示出来,使读者从这位被凌辱的少女身上,看到旧制度摧残人性的罪恶,看到这位弱小者生命的宁折不弯。又如,作品写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也极细致,作者还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除此之外,作品在塑造梅、觉新等人物时,也非常注重采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正是由于作品细致地写出了梅的内心,才使梅多愁善感的性格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觉新是一位有着“两重人格的人”,作品多处细致地剖析他的内心,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因受新思想的启发,对现实不满,又受旧思想的羁绊而最终不能或无力抗争的苦闷、矛盾,使人物复杂的性格得以凸现。其次,作品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一般说来,一部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多、事件多,就需要作家有精心结构的能力。这部小说全书描写的人物多达70人左右;作品所写的事件也相当多,如闹**、梅与觉新的感情悲剧、鸣凤之死、觉民逃婚、瑞珏惨死等诸多事件。尽管作品表现的人多、事件多,但由于采用了单纯明快地讲故事的结构方式,以事件为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便巧妙地把高家内外的各种人物、各种矛盾纠葛,同祖孙两代矛盾冲突这条主线交织成一体,环绕作品的主题思想,有条不紊地分别展开,使作品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始终保持着庞大而紧凑、严密而不游离于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
再次,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家》代表了巴金前期的创作风格: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心。这种风格自然与巴金激情化的写作状态有关。
单纯、朴素、流畅、激情充溢的作品永远有其存在的价值。而《家》就融合了这样的写作风格。透过《家》中的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无奈与局限,同时也看到了敢于冲破黑暗的光明的象征。《家》是一部揭露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的控诉书,也是一封宣告封建制度死刑的判决书!《家》这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四、牛刀小试
1、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C、《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D、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E、《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A C。A项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梅是贵族小姐,瑞珏是长孙媳,鸣凤是贫贱丫鬟。C项觉新不是。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2、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B、《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C、《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D、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作者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E、《家》中,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参考答案】A E。A项高觉新为了尽“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E项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
3、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请简述一个故事来说明他幼稚的一面。(5分)
【参考答案】作为高家少爷的觉慧,与丫环鸣凤真心相爱,但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下不了最后的决心。高老太爷要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向觉慧哀诉,他没有听完哀诉就把鸣凤遣走了。鸣凤被逼无奈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4、简述《家》中瑞珏的结局情景。
【参考答案】高老太爷死后,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强迫瑞珏到城外去分娩。觉新明知是鬼话,却无力保护妻子,瑞珏于是搬到城外一个阴暗潮湿的院子待产。瑞珏难产,由于缺乏护理,最后在“明轩„„救我„„”的呼喊声中悲惨死去。
5、简述《家》中梅的爱情悲剧。(5分)
【参考答案】梅和觉新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梅不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6、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5分)
【参考答案】觉新。他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第二篇:名著导读《家》
《家》名著导读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11.25—2005.10.1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等中长篇小说。
二、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经„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三、人物形象
1、许倩如:一个大胆,有个性新女生,出生富家,父亲是个宽容的人,小时母亲去世,时常与有思想青年一起,携助办《黎明时报》,发表进步言论,带头剪去长头发,并鼓励女生剪头发。后来到外地追求新生活。
2、钱梅芬: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她没有更多的要求,只期待着与自己的意中人结成姻缘,而家长的一时任性,就使她的美好愿望成了一场梦!她只有尊从家长的意愿另嫁他人,但她与觉新青梅竹马,旧情难忘,因此终日愁苦,以致重病缠身,精神的、肉体的折腾伴随着她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是封建的家长制和封建的礼教夺去了她的青春,葬送了她的生命!
3、瑞珏:这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但当她知道觉新和梅的关系时,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她爱自己的丈夫,她更同情梅的遭遇。在她临产时却为了避免“血光之灾”被赶到城外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她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下婚姻的牺牲品。她是那么爱觉新,可连在临终前看上觉新一眼的权利都没有,可见封建礼教之吃人!
4、鸣凤:鸣凤本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对现实毫无反抗意识。她和觉慧少爷相爱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次次冲击着这个单纯天真的女孩。在鸣凤面临着要成为冯乐山的小妾的危机时,她开始要反抗,当她意识到觉慧已经不能给她真正的爱情时,鸣凤便毅然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5、高老太爷: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代表。一方面,他年轻时的荒唐、衰朽时的胡闹,正体现了封建腐朽灵魂的全部德行与特征;另一方面,他专制、冷酷,想以他的意志来建构一个四世
同堂的大家庭,于是,酿成了一桩桩血泪故事。自然,作为大家庭的创业者,他也有慈祥、温和、宽宏的一面,但这一切最终也是为了维护和延续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家庭。
6、觉慧: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义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
7、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处于“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的熏染。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随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他的一生陷入极大的矛盾痛苦中,大大加强了这个人物的悲剧力量。
8、觉民:起初是稳健温和的人。他虽然逃过婚,但却只是单纯地为争取自己生活的权利和幸福。他的长辈们的不义行为,使他认清了“在两代人中间妥协简直是不可能的”他才决心完全走上反对旧家庭的叛逆的道路。他也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的一个物。
四、故事情节
1、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① 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
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② 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③ 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2、简述最能体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特征的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
①“嫁丫环”。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环作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在他的所有、丫环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他,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鸣凤。可是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烈的她以死抗争,绝望地投湖自尽。
②“抱重孙”。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于是,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从此,觉新不得不断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掉了梅一生的幸福。
3、简述《家》中体现高老太爷专横的一件事
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4、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作简要介绍
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5、简述《家》中一个令你悲痛的故事。
答: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高家长辈要求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去住。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潮湿的房子。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因为陈姨太的要求,觉新被拒之门外,不能和瑞珏见最后一面,希望完全破灭了。
6、简介《家》中家庭禁锢青年思想的两个方面。
答:
一、封建旧家庭和专制制度,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二、封建礼教及迷信对生命的迫害,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7、简述觉慧反抗的一个故事。
答: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其他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8、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请简述一个故事来说明他幼稚的一面
答:作为高家少爷的觉慧,与丫鬟真心相爱,但又经常出于矛盾之中,下不了决心。高老太爷
要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向觉慧哀诉,他没有听完哀诉就把鸣凤遣走了。鸣凤被逼无奈投水自尽,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9、简述《家》中梅的爱情悲剧。
答: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10、请用一个情节或事件简述觉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
①成家前的觉新是一个积极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他贪婪地汲取知识,并期待着朦胧的爱情。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他都无奈而顺从地接受了。
②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着泪答应了要求,送瑞珏到城外去。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却不能进产房。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1、简述高家吃年饭的情景。
除夕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的吃“团年”——年饭的日子。吃年饭的时候,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吃酒,高家一派喜庆。
12、《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态度。试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13、巴金的《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典型人物,也深刻地层现了新旧两种力量的矛盾斗争。请你概述一个情节,表现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参加学生运动,在学生联合会开过会的觉慧,一回到家就被叫到祖父的面前,他惊恐不安地等待假寐的祖父训斥。当祖父睁眼后,却又奇怪地挥手让他出去,可正当他走时,又被叫回,严厉地责备他上街散传单,又痛骂学生太嚣张,太胡闹,不读书只闹事,不如不进洋学堂。觉慧忍气开口想分辩,又遭怒斥,并让叫来觉新,让哥哥好好管住觉慧。
14、《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答:“他”指的是觉新。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15、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高觉新提亲。“他(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高觉新的亲事最终是怎么决定的?请简要叙述。
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商量、选择后,只剩两家,而这两家请来的媒人情面同样大,他父亲就用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红纸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
16、简述“瑞珏之死”的主要情节。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育。觉新流着泪容许了晚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消费。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苦楚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初一面。
17、《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
答: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呜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18、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答:梅: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
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五、内容升华
1、简述《家》的艺术特色
(1)热烈浓郁的抒情气氛。作者热情地礼赞美丽的青春,猛烈地抨击封建势力的罪恶,把自己感情的潮水,用洗炼流畅的语言痛快淋漓地倾泻出来,使人感到作者的感情与作品中极表同情的人物的感情已经同化了。这种主观感情的人物化,具有诗一样的情绪,抒情意味浓烈而隽永。(2)善于挖掘人物心灵的丰富内涵,展示细腻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鸣凤投湖前的内心独白。(3)情节结构庞大严密、跌宕有致。在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全书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交织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4)语言精练生动,流利畅达,总带着一股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总之,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准确而真实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特定的社会历史风貌,形成单纯、热烈、畅快、明朗的艺术特色。
2、《家》是如何表现反封建的主题的
(1)小说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是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阶级的腐朽没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二是以觉慧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觉醒、反抗和他们光明的前途。(2)小说通过这一正一反两方面的综合,显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新生力量必然崛起的历史趋势,从而完成了对反封建主题思想的表现。
3、简述《家》的主题思想
《家》描写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风、瑞珏三个女性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4、爱情故事是《家》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写了哪几对青年的爱情? 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
5、谈谈《家》的思想成就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主要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名著。它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生活为背景,真实描写了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之事。具有较高的思想成就:
1、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制度吃人的本质。
2、历史地再现了五四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歌颂了反封建青年的叛逆精神。
3、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公开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6、为什么说《家》比“五四”以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思想上显得深刻?
它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
7、简介《家》中家庭禁锢青年思想的两个方面。
一、封建旧家庭和专制制度,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二、封建礼教及迷信对生命的迫害,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8、比较鸣凤和四凤的形象。
鸣凤和四凤相比,生活的12时期较为提前,但他们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进步作家笔下的下层女性追求自由爱情的悲剧形象。从思想上看,四凤比较成熟,她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和周萍的阶级差别,感情为第一位;从感情上看,鸣凤较为理智,她非常清楚自己的情感的不被允许和不可能性,因此她在爱觉慧和不愿拖累的矛盾痛苦中头湖自尽。两位女性同是受侮辱的悲剧形象,同是当时社会的产物。
9、分析觉新的复杂性格极其成因。
A、他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性格上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就两重性格而言,后一面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一个悲剧的性格。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B、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他身上还存在着他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
10、《家》中高老太爷最后的死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之后产生的错觉:“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从这一段中你看出导致他死亡 的原因是什么?
从这一段中看出导致他死亡的两个原因: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封建大家庭,新一代叛逆者又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11、试简述《家》的思想内容。
答:《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呜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12、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时时处在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中,他的双重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他接受封建正统观念,又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又接受新思想的影响。既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又处处奉封建礼教为处世行事准则。既渴望自由解放,又无力与旧家庭决裂。既想着要为别人牺牲自己,又常常让别人为自己的孝道而牺牲。他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帮凶。
第三篇:《家》名著导读
2013高一期末考试名著系列——《家》
《家》名著导读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11.25—2005.10.1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等中长篇小说。
二、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经„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三、人物形象
1、许倩如:一个大胆,有个性新女生,出生富家,父亲是个宽容的人,小时母亲去世,时常与有思想青年一起,携助办《黎明时报》,发表进步言论,带头剪去长头发,并鼓励女生剪头发。后来到外地追求新生活。
2、钱梅芬: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她没有更多的要求,只期待着与自己的意中人结成姻缘,而家长的一时任性,就使她的美好愿望成了一场梦!她只有尊从家长的意愿另嫁他人,但她与觉新青梅竹马,旧情难忘,因此终日愁苦,以致重病缠身,精神的、肉体的折腾伴随着她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是封建的家长制和封建的礼教夺去了她的青春,葬送了她的生命!
3、瑞珏:这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但当她知道觉新和梅的关系时,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她爱自己的丈夫,她更同情梅的遭遇。在她临产时却为了避免“血光之灾”被赶到城外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她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下婚姻的牺牲品。她是那么爱觉新,可连在临终前看上觉新一眼的权利都没有,可见封建礼教之吃人!
4、鸣凤:鸣凤本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对现实毫无反抗意识。她和觉慧少
written by SunZhigang
2013高一期末考试名著系列——《家》
爷相爱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次次冲击着这个单纯天真的女孩。在鸣凤面临着要成为冯乐山的小妾的危机时,她开始要反抗,当她意识到觉慧已经不能给她真正的爱情时,鸣凤便毅然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5、高老太爷: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代表。一方面,他年轻时的荒唐、衰朽时的胡闹,正体现了封建腐朽灵魂的全部德行与特征;另一方面,他专制、冷酷,想以他的意志来建构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于是,酿成了一桩桩血泪故事。自然,作为大家庭的创业者,他也有慈祥、温和、宽宏的一面,但这一切最终也是为了维护和延续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家庭。
6、觉慧: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义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
7、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处于“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的熏染。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随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他的一生陷入极大的矛盾痛苦中,大大加强了这个人物的悲剧力量。
8、觉民:起初是稳健温和的人。他虽然逃过婚,但却只是单纯地为争取自己生活的权利和幸福。他的长辈们的不义行为,使他认清了“在两代人中间妥协简直是不可能的”他才决心完全走上反对旧家庭的叛逆的道路。他也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的一个物。
四、故事情节
1、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① 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written by SunZhigang
2013高一期末考试名著系列——《家》
② 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③ 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
written by SunZhigang
2013高一期末考试名著系列——《家》
和瑞珏见最后一面,希望完全破灭了。
6、简介《家》中家庭禁锢青年思想的两个方面。
答:
一、封建旧家庭和专制制度,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二、封建礼教及迷信对生命的迫害,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7、简述觉慧反抗的一个故事。
答: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其他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8、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请简述一个故事来说明他幼稚的一面
答:作为高家少爷的觉慧,与丫鬟真心相爱,但又经常出于矛盾之中,下不了决心。高老太爷要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向觉慧哀诉,他没有听完哀诉就把鸣凤遣走了。鸣凤被逼无奈投水自尽,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9、简述《家》中梅的爱情悲剧。
答: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10、请用一个情节或事件简述觉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
①成家前的觉新是一个积极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他贪婪地汲取知识,并期待着朦胧的爱情。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他都无奈而顺从地接受了。
written by SunZhigang
2013高一期末考试名著系列——《家》
②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着泪答应了要求,送瑞珏到城外去。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却不能进产房。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1、简述高家吃年饭的情景。
除夕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的吃“团年”——年饭的日子。吃年饭的时候,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吃酒,高家一派喜庆。
12、《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态度。试举小说中的一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13、巴金的《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典型人物,也深刻地层现了新旧两种力量的矛盾斗争。请你概述一个情节,表现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参加学生运动,在学生联合会开过会的觉慧,一回到家就被叫到祖父的面前,他惊恐不安地等待假寐的祖父训斥。当祖父睁眼后,却又奇怪地挥手让他出去,可正当他走时,又被叫回,严厉地责备他上街散传单,又痛骂学生太嚣张,太胡闹,不读书只闹事,不如不进洋学堂。觉慧忍气开口想分辩,又遭怒斥,并让叫来觉新,让哥哥好好管住觉慧。
14、《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
written by SunZhigang
2013高一期末考试名著系列——《家》
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答:“他”指的是觉新。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15、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高觉新提亲。“他(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高觉新的亲事最终是怎么决定的?请简要叙述。
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商量、选择后,只剩两家,而这两家请来的媒人情面同样大,他父亲就用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红纸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
16、简述“瑞珏之死”的主要情节。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育。觉新流着泪容许了晚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消费。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苦楚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初一面。
17、《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
答: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呜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18、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答:梅: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
written by SunZhigang
2013高一期末考试名著系列——《家》
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五、内容升华
1、简述《家》的艺术特色
(1)热烈浓郁的抒情气氛。作者热情地礼赞美丽的青春,猛烈地抨击封建势力的罪恶,把自己感情的潮水,用洗炼流畅的语言痛快淋漓地倾泻出来,使人感到作者的感情与作品中极表同情的人物的感情已经同化了。这种主观感情的人物化,具有诗一样的情绪,抒情意味浓烈而隽永。(2)善于挖掘人物心灵的丰富内涵,展示细腻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鸣凤投湖前的内心独白。(3)情节结构庞大严密、跌宕有致。在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全书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交织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4)语言精练生动,流利畅达,总带着一股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总之,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准确而真实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特定的社会历史风貌,形成单纯、热烈、畅快、明朗的艺术特色。
2、《家》是如何表现反封建的主题的
(1)小说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是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阶级的腐朽没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二是以觉慧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觉醒、反抗和他们光明的前途。(2)小说通过这一正一反两方面的综合,显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新生力量必然崛起的历史趋势,从而完成了对反封建主题思想的表现。
3、简述《家》的主题思想
《家》描写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梅、鸣风、瑞珏三个女性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4、爱情故事是《家》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写了哪几对青年的爱情? 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
5、谈谈《家》的思想成就
written by SunZhigang
2013高一期末考试名著系列——《家》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written by SunZhigang
2013高一期末考试名著系列——《家》 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B、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他身上还存在着他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
10、《家》中高老太爷最后的死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之后产生的错觉:“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从这一段中你看出导致他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从这一段中看出导致他死亡的两个原因: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封建大家庭,新一代叛逆者又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11、试简述《家》的思想内容。
答:《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呜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12、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时时处在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中,他的双重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他接受封建正统观念,又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又接受新思想的影响。既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又处处奉封建礼教为处世行事准则。既渴望自由解放,又无力与旧家庭决裂。既想着要为别人牺牲自己,又常常让别人为自己的孝道而牺牲。他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帮凶。
written by SunZhigang
第四篇:家名著导读
《家》
1、巴金小说《家》中,觉慧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从1928年开始,巴金写了二十多部中篇与长篇小说,七十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随笔等,还有三十多种外国文学译作。一般认为《家》和《寒夜》是其代表作,而他晚年所写的散文《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家》写于 1931年. 1938年和1940年,作者又顺着《家》的情节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它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他们的爱情或者刚刚萌芽就被旧礼教所扼杀,或者屈服于包办婚姻而酿成悲剧,或者反抗家长的干涉争取自由结合,这种种不同遭遇,在当时有各自不『酬的代表性,表现了当时青年人的不同生活道路。《家》的爱情描写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表现青春和美好的感情如何受到封建家族统治的迫害,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
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在五四思潮冲击下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感觉到那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不再做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把幸福拿过来”。小说写他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包括参加学生运动.向“门户不当”的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民逃婚,以及最终从家里出走,到外边寻找“新生活”,等等。以今天的眼光看来.觉慧有理想有追求,但他的许多行为未免单纯幼稚,然而这正是受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他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表现了当时新一代青年精神上的成长。
觉慧的大哥觉新是另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理智上,觉新也是“新青年”,他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孙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觉新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家对他来说是精神炼狱,但毕竟又还有一种神圣的血缘联系,以及难于割舍的留恋。他不可能像觉慧那样大胆反抗,义无反顾,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既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每一次向封建罪恶势力的让步都以牺牲别人(包括他所爱的人)为代价,而他自己也只能清醒地在罪恶的泥沼中挣扎。这个人物有人格分裂的悲剧性,他代表了与觉慧不同的另一种人生追求,作者在对觉新这个善良懦弱人物的批判中也含有深深的同情。
(《家》里边还刻画了其他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r环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等等,他们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王国里上演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第五篇:名著导读《家》教案
名著《家》导读
一、关于作者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等职。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1982年获得“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1928年9月在巴黎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同年底回上海,埋头写作和翻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巴金参加了救亡运动,这个时期,他写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之一的《家》、《灭亡》的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描写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砂丁》《萌芽》(后改为《雪》),另外,还写作出版了多卷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继续写了《激流三部曲》的《火》《憩园》《寒夜》以及为数众多的散文、短篇小说、游记、童话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巴金的艺术风格。他的文笔热情奔放,语言凝练清新,被誉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各种文字,驰誉海外,被国际文艺界目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巨擘。
二、内容梗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巴金先生的《家》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不同遭遇以及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惨命运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一带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 1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但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中高觉新的形象塑造的极为成功,具有典型性。他是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觉新的道路代表了第三种命运——即应该反抗而没有反抗,既不甘心维护旧制度,又没有勇气走新道路,由此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三、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
《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高老太爷专制,冷酷,虚伪。对下人极为冷血,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对孙子包办婚姻。但对他所行使的一切封建行为以及他所维护的封建制度充满了自信。
一类封建大家庭的维持者,如高克明、高觉新。高克明的身份是个律师,很显然受到了新的教育,这使他与他的那些兄弟们比起来决然的不同;但是由于长兄的缺席,他自觉地充当起了长兄的职责。但是,他十分明了大家庭的命运,但是又不能不承担起维持者的责任。具有相同性格内涵,而在作品中形象更加丰富的是第三代的老大,即长房长孙高觉新。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的性格是在历史的特殊阶段中双重文化塑造的结果。一方面,他受过新式教育,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想去上海,北京和国外去上大学,庇护反抗的弟弟们。另一方面:他出身豪门望族,受封建主义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他较深的封建传统思想。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和责任都将他推向了历史牺牲品的处境。使他成为家中的最大受害者,爱情丧失,妻子死于非命,理想幻灭,青春被无谓扼杀。他清醒但又软弱,隐忍使他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所以依照他的性格逻辑,他最后应该是走向“自杀”,但作者却在结尾和《春》《秋》中让他一反常态,成为一个反抗者。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在于告诉读者,这样的路“不该走”。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败家子,如叔叔辈的克安、克定。他们吃喝嫖赌,既荒淫无耻,又极端的不孝。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其中最主要是觉慧。他是高公馆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他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嫉恶如仇。大胆叛逆,追求光明。关心社会进步,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发现在对所对抗的敌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但正是他的幼稚,才显示他的人情味。作者通过这样的形象告诉读者“应该走”这样的路。这一形象与觉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一类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鸣凤等女性。这些女性美丽,但却遭遇了不幸。正是通过美的毁灭,作品很好地控诉了封建家族的罪恶。而在这些上述的这些形象中,最为鲜明的是高觉慧和高觉新。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四、人物形象塑造的剖析
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下面就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人物塑造的剖析。
1、高老太爷:
他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中,他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名言是'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他的话人人必须遵守.他把觉慧软禁在家里,不准他参加学生运动;他强迫觉民淑英接受他定下的亲事;他把丫头凤鸣当作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终于迫使鸣凤投湖自杀.高老太爷的令一个特点是虚伪,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他和其他剥削者一样精神空虚,灵魂丑恶.玩花旦,讨小老婆,欺压丫头,什么丑事都做得出来。他身边那个浓妆艳抹,说话尖声尖气,走路扭扭捏捏的陈姨太,就是他道貌岸然的形象注脚.。
2、觉新: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懦弱,顺从,苟安,得过且过,逆来顺受.他在伦理上接受了新思潮,并激起了思想上的共鸣,但在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旧家庭,在新旧矛盾冲突中,压下自己内心的痛苦,服从于统治者的安排.他渴望婚姻的自由,希望与自己心爱的梅表姐结婚,但他没有勇气违抗父母之命,最终导致梅芳的抑郁而死.婚后,他深爱妻子瑞珏,也并不相信迷信的陈规陋习,但在习惯势力面前又不敢挺身而出保护爱妻免遭厄运.
性格二重性的表现: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他打小就接受封建的正统思想的教育,但是他眼见到自己家庭的败落从而也对封建思想感到不满。这就造成其思想性格的二重性。
他是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觉新的道路代表了第三种命运——即应该反抗而没有反抗,既不甘心维护旧制度,又没有勇气走新道路,由此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1)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形象,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2)觉新的悲剧在于他怯懦优柔、充满矛盾的性格。
(3)觉新身上那种懦弱苟且性格的形成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首先,长子长孙的地位对其性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其次,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长期毒害所造成的结果;
第三,从五四文化思潮中吸取的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影响。
觉新的悲剧不仅是性格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他的悲剧说明: 对于封建恶势力只能奋起抗争,争的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以及爱情的幸福,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
3、觉民:进步与守旧之间的个性主义者目光深邃,正直、聪明、冷静、外表显出一些内敛的气质。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是个怀疑主义者。觉民
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
觉民有理性、有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觉新在“家”中渐渐“死”去,他却在“家”中成活,并走向成熟。
4、觉慧:
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他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抛散反对军阀的传单;他反对觉新的逆来顺受,支持觉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灾的封建说法;他藐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及深严的家法,和丫头鸣凤的恋爱最后愤然离家出走.他大胆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然而他又是幼稚的.他的反抗还带有一些盲目性.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
他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
A、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
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
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
B、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他身上还存在着他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总而言之,觉慧是20世纪初,在新思潮冲击下由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人,是封建主义大胆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
5、四个女性
瑞珏,无可奈何的牺牲者。她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善良,忍耐,宽厚,贤惠。作为高家的长孙媳,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可以看到她对新生活的向往;然而,这个最善良的人却被封建陋习折磨而死。
梅芬,一枝随风陨落的凋零病梅。冰清玉洁、优雅而秀美。梅是觉新的灵魂与梦想所在。梅异常聪慧,也善解人意,善良但她的性情是刚烈的,高傲孤独地死去。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者,深深地爱着觉新,在觉新被迫娶了瑞珏之后,就变得沉沦乏志,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情恶果。
鸣凤,梦想破灭的无助女孩。聪明美丽、纯洁善良,外柔内刚,是封建礼教牺牲品,封建统治的受害者。高家的一个小丫鬟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这三位女性在作者笔下竟是如此悲惨,都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实属无奈,但我以为,作者这样塑造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不反抗的结果是悲惨的。这一类人在当时妇女中是占绝大多数的,具有历史意义。
而小说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却和以上几位截然不同。她健康、活泼、有活力。她几乎
是个新女性。她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矛盾体,既热情又阴郁,既高傲又自卑,既大胆又怯懦.她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去学习。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向封建礼教反抗的形象。在当时看来,她是时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为是当时女性中的先驱者。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没有言论自由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束缚了女性的发展,大大减弱了妇女对整个社会前进的推动作用。作者之所以塑造琴这个形象,无疑是为了唤醒这社会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作者这一人物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家》这部小说正因为有如此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故事情节,使我感受颇深。
六、精彩篇章推荐
1.“瑞珏之死”(第36,37节)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陈姨太要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因为陈姨太的要求,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因难产惨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2、鸣凤投湖(第26节)鸣凤已被安排嫁给冯老爷做小老婆,而她深爱的觉慧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天晚上,鸣凤鼓足勇气来到觉慧面前,想把心里话告诉他,可觉慧正忙着他的事业,她不无留恋地看了觉慧几眼往湖边去了,最终她明白她和觉慧间永远隔着一堵墙,她应从他的生活中消失,她无限留恋地看了这世界最后一眼,叫了声:“三少爷,觉慧„„”就纵身眺进湖里。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3.“克定受罚”(第33节)觉慧的五叔克定在外头讨了妓女做姨太太,拿了妻子陪嫁过来的金银首饰,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不久,丑行被揭穿,高老太爷责罚他们后,感到无比失望,为此一病不起,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
4.“捉鬼**”(第34节)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觉慧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