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8]关于喜耀改革一周年成果的总结与回顾[梁锦柳](推荐)

时间:2019-05-14 23:1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07-18]关于喜耀改革一周年成果的总结与回顾[梁锦柳](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07-18]关于喜耀改革一周年成果的总结与回顾[梁锦柳](推荐)》。

第一篇:[2011-07-18]关于喜耀改革一周年成果的总结与回顾[梁锦柳](推荐)

[2011-07-18]关于喜耀改革一周年成果的总结与回顾[梁锦柳]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来到喜耀这一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工作了十几年,这是我最为感触的一年,当中从汗水、泪水、纠结、抵触、怀疑、不愤、逃避,到学习、进步、成长、快乐、成功、喜悦„„。

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了。这个虽然不是有关改革方面的成果,可是我还是要说,因为这是我来到喜耀一年来最大的收获。在公立学校教了十几年,似乎除了教会孩子学会课本知识就没别的教了,每一次考试能达到教育局定下的目标、能在全镇与同年级的相比下名列前茅,我的内心就会充满了成功感,也因而受到了领导的赞赏与肯定。

我们喊了这么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几乎是空话,从没认真执行过,还是应试教育每一次在猖狂。其实,现代的教育几乎跟考试划等号。我们过去骂科举考试,如何摧残人性,而应试教育之流弊不更甚于明清科举吗? 我们的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怎麽样,考试多少分,考了第几名,不懂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以为送进学校,交给老师,一切听老师的没错。学校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一味追求升学率,学校是变成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场所。一切衡量学生优差,学校名气的标准都是以考试成绩为重点。学生自然成了考分数的机器,完全忽略了对其人文关怀,学生心理扭曲是必然的。如若得不到即使有效的调节与发泄,势必采取过激行为,酿成悲剧。我们的社会风气,一切在金钱至上观念驱使下,败坏不堪,不良的风气引诱、腐蚀着年轻一代。家庭、学校、社会没有真正担负其教育重任的,甚至相互推委,形成恶性循环。霍教授深知现代教育的弊端,所以开创了真正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喜耀粤西学校。自从来到了喜耀,开始接触性情教育,教学观念慢慢的得到熏陶与改变,我们首先要对孩子进行性情教育,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学会四流四化,与时俱进。我家在2001年就买了电脑,可我对它从不感兴趣,来喜耀前我可以说是一个电脑盲。那天听谭汉新老师学电脑的经典故事时,为他的顽强学习而喝彩,但同时因而感到惭愧。我当初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刚来喜耀,见到大部分老师都在用手提电脑,心里就佩服的不得了。我又来的不是时候,刚来就碰到学校进行改革,实行无纸化办公,所有需要提交的都用电子版。我那个时候怕呀!我想比谭老师还要怕吧,因为我比谭老师要年轻的多,但竟然不懂电脑!我在别人面前连说都不敢说,害怕别人取笑、会有轻视的目光来看我。如果要交总结、作业,我就在笔记本上写好,回家再叫老公帮我打,幸亏每次作业都不是要马上交!后来慢慢的,像梁老师所说的,不懂也要装懂,装装就懂了。不知是那一天开始不用老公帮忙了,记得第一次自己完成作业时,我兴奋的马上打电话回家说:“我终于自己完成作业了!”

现在,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在梁老师的“软硬兼施”下,我学会了打字、上Q、收发邮件、博客运营、文档规范化、文档汇总、ppt的初步制作。虽说还不是电脑通,但却不再是电脑盲了,和以前的同事上Q,她这样子说:“你终于学会用电脑了!”

有了一颗上进的心。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作为一个老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经过这一年的改革、梁老师的多次培训都深深的令我明白这一点。做人不要抱怨,要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要敢于想,给自己定一个高目标,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要懂得如何去领导孩子,如何赢得孩子们的尊重,这是一个合格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这一年来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

第二篇:3.2.3.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与总结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成果与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论分析和探索实践过程中,常常提及‚融‘教学做’为一体‛这个关键词,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内涵层次标准把握以及操作实施方面却显出一定的滞后性,其中最为关注的‚融什么‛、‚怎么融‛是重点和难点,应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具体操作标准的界定。我们认为,‚融‘教学做’为一体‛主要内涵应体现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两个层面。

做中学。是以为企业一线服务为目标,主动提高院校在市场需求中吸引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企业需求‛与‚院校服务能力至上‛的原则,主动开展各类技能人员的培养培训以及针对企业需求的科技开发服务,所以‚做中学‛是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具体体现,也是‚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重要内涵。

学中做。是以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施为目标,寻求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根据学生学习操作技能实际需要,开展诸如工学交替、现场教学等工学结合形式,首要目标是服务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完成。所以,‚学中做‛也是当前深层次工学结合的重要表现。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工学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是何谓深层次工学结合,同行业者理解很多。我们认为,要实现‚做中学‛状态下的工学结合,关键是模式化与机制化两个要素:

深层次工学结合运行模式化。基于‚做中学‛维度下深层次工学结合运行模式化的核心,在于工学结合不单纯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一种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式课程改革、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与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建设、‚双师结构‛团队构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企业越来越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与经历。企业在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工作经历提出一定要求。这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合情合理的选择。随着人才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经历已成为必然趋势。不仅学生要适应而且高职院校也要适应市场的这一要求,并为此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能不能提供一种既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半工半读教育就能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产生真正影响。半工半读是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教学计划包含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系统的技能训练,特别是‚半工‛形成的‚工作经历‛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凸现出了半工半读教育的特点。半工半读为学生建立了工学交替的方式与过程,使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理论与实践、体验与发现、教与学等实现有机结合。学生可以面对企业生产实际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体验和理解。可见,半工半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较为有效的教育模式。它可以给学生提供‚预就业‛的机会,为扫除学生就业道路上拦路虎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成果主要内容

创新与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实践证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利益、学校利益、学生需求结合最好的一种培养模式。但该模式必须基于不同背景条件来构建,应具有多样性,因此,对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面临

系的构建,构建的原则及体系建立和运作的方法。

4.开展了创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1)构建了三个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范例。在系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范例,同步进行了方案实施试点,通过试点,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了配套制度建设,节约了教育成本,减轻了学生经济负担,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使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受益,改革效果明显,学校品牌逐渐显现。(2)探索了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了配套制度建设。制订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充实了弹性学制、学分置换、学籍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

(二)成果创新点

1.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要为基本思路,研究探索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原则和思路。2.在三个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范例,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实效。3.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突破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二个二分之一‛(二分之一课堂教学、二分之一到企业)的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任务实作穿插讲解的方式边讲边练,强化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做到 ‚教、学、做‛一体化。

4.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导

(四)成果特色 1.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成果理论联系实际,所提出的见解,对构建不同背景条件下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指导性。2.具有可操作性

成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范例,结构体系科学、系统,兼顾学生,学校,企业多方的利益,可操作性强。3.具有可示范性

成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构建建议及实践经验,能够起到对其他专业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带动推广作用,具有示范性。

三、课题研究与实践成果

根据教育部2006年14、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这些研究与实践成果,既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又是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即是对多年来高职教育体现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总结,也是对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分析与展望。

在此过程中,我们结合学院整体发展的实际,重视开展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有力的推动了重点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和其它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指导和带动作用。说明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也是符合国家有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

总之,‚半工半读‛教学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它涉及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总结 本成果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课题的成果,已经通过教育部委托的鉴定机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课题鉴定。2000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批准立项的通知》(教高司[2000]40号)文件精神,由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高林教授牵头,北京联合大学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十个研究所、学院和部门、山西吕梁高等学校、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相关同志共同组成课题组,承担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编号I04-2)课题研究工作。在四年的研究中又补充了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ATA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题研究。

在四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建立了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主,各参研单位分头实践、共同研究的工作网络,确立了始终坚持四个“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将课题研究与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课程基础理论研究与高职教育特点紧密结合,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将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成功开发出了“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简称“VOCSCUM”,VOCSCUM课程获得教育部专家和高职院校同行的好评。课题的具体成果包括: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八个专题研究报告、二十八个VOCSCUM专业课程解决方案、五个不同范型的单元课程解决方案、三部专著、一部课题研究文集、发表论文数十篇,配合理论研究设计推出职业资格证书一套(与信息产业部合作)、创新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十九个、开发出版教材22种。课题成果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背景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核心任务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本质原因是现行课程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之间存在差距。这就使课程改革成为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核心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一些基本问题急待研究解决,否则课程改革很难深入和落实。如:

1.决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面向和专业口径宽窄的本质要素问题;

2.如何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及处理好培养目标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3.课程结构的系统化问题,即专业课程的整体结构不采用 “老三段”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后,专业课程应遵从怎样的新的系统结构。科目课程强调理论上“够用为度”、课程之间的“课程整合”后,应建立怎样的新课程体系结构;

4.掌握技术和技能教育的课程规律问题,如课程的理论模型、课程范型以及它们对课程实际教学的要求和影响;

5.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基础的主要区别问题;

6.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方法和教授手段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问题;

7.以提高素质为宗旨的关键能力和个人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型和课程设计问题;

8.关于课程开发方法的研制,如何搭建课程理论和课程教学实际应用之间的立交桥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无论从理论或实证研究层面,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于课程是与学生最直接的教育媒介,因此,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的质量是教育质量最直接、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二、总体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建立了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ational Competency Systematized Curriculum,简称VOCSCUM)

课题研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高度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用高等教育整体分类的理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此为指导思想,结合当代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在对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现状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住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适时地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的全新理念,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国情,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和开发方法,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大亮点: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模式;研制出一套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提供了运用VOCSCUM理论和方法开发的专业课程解决方案和不同范型的单元课程;初步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框架,初步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学科,并同时探索了相关的方法论问题;提出了“就业导向,面向职业”的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并加以内涵界定和概念阐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框架体系,阐释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模式之间的关系等。

三、理论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

1.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系统性偏差的理论观点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系统性偏差表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社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认同度低;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提供的课程不满意,认为在学校学习期间未能获得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但是,多数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那么,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课题组认为,在高职专业名称与社会需求接轨后,产生系统性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职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内在规律。

2.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VOCSCUM课程观

VOCSCUM课程观集中体现再就业导向上,具体表现在:课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课程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服务;课程为个人发展服务。对于我国当前国情来说,毕业生就业不仅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基础,也是今后个人发展的基础,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也是为个人发展打基础。因此,就业导向的课程也是人本本位的重要体现。

3.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概念

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它应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环节,VOCSCUM课程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而言的,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课程指专业的全部课程,其表现形式为培养方案;中观课程指一个专业中内容相关的一组课程,在VOCSCUM课程中指一个课程链路的课程集合,也称链路课程;微观课程指教师讲授的一门课程或教师指导的一个实践教学单元。在研究中,我们提出和定义了课程观、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范型、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解决方案等十个VOCSCUM课程的基本概念。

4.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十项基本原则:

⑴ 设置专业原则——面向行业设置专业;

⑵ 设定培养目标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⑶ 适应学生智能特点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

⑷ 设计宏观课程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

⑸ 设计中观课程原则——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

⑹ 设计微观课程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的多元范型单元课程;

⑺ 考核标准原则——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⑻ 评价课程的原则——专业课程整体剖析的课程评价方式;

⑼ 保障原则——以产学研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

⑽ 导向原则——正确处理就业导向与专升本的关系等。

5.分析了职业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内涵界定

职业能力的内涵可以表述为:职业能力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大部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又可分为职业特定技能和行业通用技能,它们与职业关键能力相互包容,行业通用技能是职业特定技能的基础,职业关键能力是行业通用技能的基础,没有职业关键能力和行业通用技能提供的坚实基础,职业特定技能不可能充分发挥,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6.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体系一直是延续本科的理论体系,不能摆脱

学科系统化的思想,科目课程也没有脱离学科体系组织教育内容的束缚,教学方法改革在指导思想上也是跟着本科走,没有深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本成果从课程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摆脱完全学科体系、脱离职业应用实际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影响,研制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这套体系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理论基础、课程观、课程范型、课程设置原则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初步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7.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的框架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人才培养环境、框架、平台、核心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涵为:

⑴ 人才培养环境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人才需求环境、生源环境、人才培养环境及产业环境。

⑵ 人才培养框架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国家框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高职教育办学机构的设置、高职教育学制及与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衔接、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等。

⑶ 人才培养平台是指支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教学平台,包括支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平台、支撑实践教学的环境平台、支撑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发平台、支撑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平台以及支撑能力培养的职业技能鉴定平台。

⑷ 人才培养核心是指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突破现行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四、方法论研究成果——研制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

研制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开发方法”,具体包括:

1.行业分析方法(国家或地区层面)

行业分析方法是从行业分析入手,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能力标准和职业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国家行业的能力体系与职业资格框架,从而可以使人才培养与合理使用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行业分析包括行业能力分析与行业职业分析两个方面,行业分析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起点。

2.专业设置方法(国家、地区、学校层面)

专业设置方法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⑴ 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和行业分析

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的制(修)订工作应由国家常设的专业设置修订委员会负责,委员会的成员应由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高职专业类别原则上按行业划分兼顾学科。同时,委员会还应负责组织行业分析工作。

⑵ 地方级(省、直辖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在国家颁布专业目录的基础上,应允许地方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修订国家目录,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支柱性产业形成地方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地方也应成立由教育专家和经济劳动部门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制(修)订地方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⑶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学校)的专业设置

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专业目录指导下,考虑本地区劳动力市场需求因素、教育市场供给因素以及学校教学资源因素的前提下,决定专业开设与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应由学校的规划部门、教学指导部门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完成。

3.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学校层面)

VOCSCUM专业课程开发是VOCSCUM课程中宏观层面的课程开发,主要是开发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VOCSCUM专业课程开发,是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课程观指导下,依据高职教育目的,在需求分析(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职业分析、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结构设计、培养方案设计、单元课程设计、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

4.单元课程开发方法(学校层面)

单元课程开发方法由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部分组成。课程分析是以专业及职业分析结果为基础,进行课程任务分析、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课程设计包括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及制作课件等,课程设计是单元课程开发的核心部分。课程实施的任务是根据课程分析和课程设计的结果,按照课程实施的时间进程安排、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实施课程的具体条件,形成课程实施方案。单元课程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单元课程开发各阶段的工作标准,包括:课程分析评价、课程目标评价、课程内容体系与课程大纲评价、课件与教材评价、课程实施方案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等。

5.课程评价方法(国家、地区、学校层面)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应分为国家、地区、学校三个层面的评价。目前,国家层面的评价标准体现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地区层面的评价标准应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的评价标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配置的特性制定本地区的评价标准。学校层面应建立以专业评估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评价标准,同时,学校还应建立以毕业生评价为核心的目标评价体系。各个层面的评估工作应通过专门评估机构实施评价。

五、实践研究成果

2003年以来,课题组主要成员通过与部分行业企业合作,分别开发了两年制《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解决方案》和三年制《计算机信息管理(Web数据库应用开发)专业课程

解决方案》《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等28个专业课程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开发了《程序设计基础》《服装专题设计与工艺制作》等5种不同课程范型的单元课程解决方案。与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合作设计和推出面向大学生的IT类职业资格证书一套,包括CEAC—计算机软件技术项目工程师等17种“CEAC—大学生IT职业证书”。

六、专业改革实践成果

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确定位,构建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第二阶段——创设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固化教学改革成果;第三阶段——实施两年制VCCSCUM课程。2002年以来,课题组在北京联合大学、课题参研单位以及通过行业、企业、学会等,组织北京及全国的一些职业院校进行实践和试点,北京联合大学作为课题主持单位建设了四个国家级高职重点专业和七个北京市级高职重点专业。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四类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中,运用了VOCSCUM课程的思想和方法,设计了四类紧缺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方案,并以教育部文件形式下发,开始在全国试点。

七、教材改革实践成果

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从2000年开始组织学校优秀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编写教材,实施单元课程的改革思想。由课题组主要成员组织的教材改革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在科目课程中加强实践、实训的比重为主题进行教材建设,主要代表作是《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教材;第二阶段是按照问题中心范型构造教材内容体系,主要代表作是“现代高职高专信息技术” 和“高职高专电子商务系列教材”系列教材;第三阶段是按照VOCSCUM方法编写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教材,代表作是《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近年来,主编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已达数十种,其中由高林教授与袁玫副教授主编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材2002年获国家级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

八、课程研发机构改革实践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遵从的理念是: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方法研制为手段、以改革实践为重点、以建立机构为保障。因此,为保障课程改革的成果落到实处和改革的可持续性,课题主持单位率先成立了《北京联合大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发推广中心》,通过建立专门的课程研发机构,集中优秀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和编写相关教材,同时开展相应的教师培训。本研究的许多实践成果就源于该中心,课程研发中心的工作模式是高质量、高效率进行课程改革的一条捷径。

下载[2011-07-18]关于喜耀改革一周年成果的总结与回顾[梁锦柳](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07-18]关于喜耀改革一周年成果的总结与回顾[梁锦柳](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