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将迈入老龄社会 “银发产业”万亿商机凸显——四篇研究文章
我国将迈入老龄社会 “银发产业”万亿商机凸显
2011年04月29日 03:5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银发产业——一个新型的“蓝海产业”正悄然崛起。
国家统计局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这意味着,在未来一到两年,我国将正式迈入“老龄社会”。
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呈现跳跃式增长。业内一致预期,目前我国仅7000亿元产值的银发产业,有望在“十二五”加速驶入快车道,迈向万亿规模。
13.26%!国家统计局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按照联合国传统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也就是说,在未来一到两年,我国将正式迈入“老龄社会”。
人口专家认为,对于我国来说,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既有如何尽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严峻挑战,又有发展银发产业即老龄产业的难得机遇。
首个老龄化冲击波将至
统计局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据此测算,我国老年人口已近1.78亿。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昨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老龄化程度还会继续加快,未来二十年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并将于“十二五”期间迎来第一个人口老龄化冲击波。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率特别高,这意味着接下去几年将有一大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步入老年。总的来看,这个人口老龄化冲击波将持续7至8年的时间。”翟振武说。
据人口计生委估计,60岁以上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每年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期间的每年增长800万,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2亿。
老龄化进程提速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未来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将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将对整个社会产生直接考验。
产业发展远未满足需求
在翟振武看来,由于“十二五”是我国第一次遇到大批人口进入老年的情况,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老年住宅、老年服务体系,都面临考验。
眼下,养老机构床位紧缺就已经体现了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有38060个,床位只有266.2万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至少达到300万张。
同时,我国养老产业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津生认为,我国老龄产业目前仍然主要局限在以生活照料为主,功能泛化的老龄服务业,十分缺乏以护理看护和社会化服务为重心的老年服务业。
从老龄产业的细分行业来看,硬性老龄产业包括老年健康医疗用品产业、老年食品保健产业、老年生活用品产业、老年居住建筑产业、老年复健及辅助用品产业、老年休闲及娱乐等行业的开发仍然十分不足。
“总量小、品种少、企业少、规模小,传统产品多,科技含量少。”魏津生如此总结硬性老龄行业的现状。
不仅硬性老龄行业跟不上,软性老龄行业更是明显发展滞后。魏津生认为,在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保险、老年财务规划和后事规划等等软性老龄产业中,目前有的只是低水平的开发,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
银发产业加速驶入快车道
硬币的另一面,是老龄化加速将大幅拉升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目前仍较弱小的银发产业有望在“十二五”时期驶入快车道。截至目前,我国老龄产业产值仅7000亿元人民币。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到2025年将超过3亿人,2045年,将达到4亿人。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老年人消费能力的精确预测,但一些粗略的测算已经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城市的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亿至4000亿元。另外一个不容忽视而又无法统计的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扶助与赡养的支出,在中国“孝道”的民族精神中,子女为父母的支出将极大提高老年人的购买能力。
中国民主建国会去年年底公布《立足国情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专题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老龄产业产值仅7000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形成老龄、少儿、成人产业三分天下的格局。
从亚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可以看出银发产业的增长空间。据估计,1998年,日本老人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总值达到220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老年人在医疗方面930亿美元的花费。有预测认为,到2025年,日本的“银色产业”将拥有6270亿到7460亿美元的市场。
另据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去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预测,到2025年,韩国的“银色产业”产值将达到27万亿韩元,而在2000年,这一产业产值仅为17万亿韩元。
刘伟认为,老龄产业的兴起是老龄化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这里既包括了传统老龄产业,如服装、医药、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等,又包括了现代老龄产业,如娱乐、旅游、金融、地产、社区服务和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未富先老”倒逼产业升级
2011年04月29日 03:5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未富先老”已非危言耸听。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昨日公布,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
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镇人口比例已接近半数,比十年前提高了大幅提高了13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提速;此外,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在放缓,年均增速仅为0.3%,老龄人口比重上升,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问题。专家表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人口红利”临拐点 “未富先老”将凸显
昨日公布的数据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就是人口的年龄构成数据,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和老龄化人口的比例。
数据显示,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4亿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亿人,占13.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
从普查数据可见,短期内中国还不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专家指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在持续放缓,“人口红利”在“十二五”末或将迎来拐点。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也表示,尽管过去十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依然在增加,但增速却在放缓。“十二五”期间,正好是农村劳动年龄人口转移数量,不再足以补偿城市的需求的变化时期,两者相抵消,在2015年的时候,全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量等于零,此后会变为负增长。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力开始持续短缺,是“先老”的一个表现。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下行。
有专家指出,其实,过去30年我国经济能保持10%左右的增速,与充分挖掘了人口红利有关。而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未富先老”特征更加突出。
劳动力结构渐变 城镇化进程加快
事实上,近年来,沿海地区频频出现的“用工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逐渐减缓。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霍德明指出,劳动力结构改变倒逼着产业升级,中国原来是廉价劳动力或者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国家,但是现在面临产业升级,这种廉价劳动力可能不再能够持续下去。蔡昉认为,要解决未富先老的问题,就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从全都靠投资来加快生产,转向依赖生产率的提高,使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人口达到了6.6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68%,比2000年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2000年比1990年前一个十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这充分说明后十年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建堂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过去十年是我国城镇化最快的时期,城镇化有助于拉动内需,推进城镇化必将有效拉动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也要注意到,尽管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但大量的矛盾没有化解,遗留的问题很多。
此前蔡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现在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农民工。1.5亿农民工,除了4%是从农村迁移出去的,另96%都进了城,但这部分人没有完全被纳入社会保障的体系,他们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等和城市的差距都非常大。”
此外,有专家也表示,近年来,地价房价、资源品价格以及劳动力价格持续较快上涨,今后城镇化的成本将明显提高。正因如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末城镇化率达到51.5%,和过去相比,这个速度显然不是太快。
统筹考虑 未雨绸缪
此外,数据还显示,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有所缓解。但新出生人口中,男多女少的问题反而比十年前严重了,新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为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116.86上升了1.2个百分点。
对此,马建堂表示,这次人口的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二是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偏高,这些都会给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马建堂指出,我们要未雨绸缪、统筹考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蔡昉认为,在“十二五”期间,要合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要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新农保制度要实现全覆盖,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制,实现基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老龄化提速 医药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2011年04月29日 03:5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作为一个普通的股民,朱先生最近突然开始关注起医药股。
“目前家里有6个老人(我们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妻子的外公外婆还健在),我发现医疗保健支出已经成为我们家食品之外的第一大支出。”朱先生告诉记者,正是出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切身体会,因此开始在股市上逐步买入医药股,以对冲未来高昂的潜在医疗支出。
他非常看好生物制药和心血管类为主导产品的上市药企。
伴随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与朱先生这样类似的家庭会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到医药行业而言,这将直接刺激我国医药消费的飞速增长。医药行业内外一致判断:“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为医药市场带来黄金十年的重大机遇。”
昨天出炉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3.26%。据介绍,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老龄化人口的医药消费占整体医药消费的50%以上,且人的一生当中,80%的药品消费是在最后20年发生的。
“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膨胀以及占总人口比例的迅速提高,将成为推动医药市场扩容的重要因素,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将作用深远。”九州通(600998)董秘办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从容医药基金合伙人姜广策看来,未来医药行业非常值得看好,核心逻辑就是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世界的比例超过1/5,居世界首位,并且还在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
“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上市公司,会成为大家研究的重点;而老年患者常见的一些重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等疾病,与之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在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下,继续有不错的表现。”姜广策说。
民族证券医药行业研究人士指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减肥药是老年人最为需求的三类药品。
“正因为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公司加大了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上海一家生产化学原料药公司的一位销售总监向本报记者透露。支持该公司从化学原料药向抗肿瘤药物转型的理由很简单:“老年人詈患肿瘤的机会比较高,市场需求很大,目前全球的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规模在500亿美元左右,而在中国也存在500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同时,他也提醒,抗肿瘤市场已经开始充满激烈竞争,国内已经有恒瑞医药(600276)、奇鲁药业等很多家公司参与。
记者调查发现,券商机构人士也相当看好老年龄化对医药股带来的投资机会。“2011年开始,美国的„婴儿潮‟一代将逐步退休,中国建国后出生的一代,也将面临老龄化,就是世界主要国家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这将直接刺激医药消费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医药企业利润增速的提高,带动医药股整体市盈率的提高,对于股市投资者,老龄化带来的是长达10年以上的医药股投资机会。”
老年旅游:“鸡肋”将变“香饽饽”
2011年04月29日 03:5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个庞大且潜力无穷的市场也随之孕育。其中,旅游作为一种社会化活动,正逐渐成为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业内人士表示,老年旅游作为“银发产业”的一部分,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经验,老年人的出游比例高达60%以上,美国超过55岁的人口中有47%的人有远程出国旅游的经历。在庞大的消费群体面前,老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老年人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有与中青年旅游者不同的消费内容、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等等。老年旅游市场作为旅游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有着区别于其他旅游细分市场的一些明显的特征。
比如,由于生理、心理特点,老年人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上更喜欢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因此旅行社在设计旅游产品的时候,不可忽视这个极具潜力的老年旅游市场。“对于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来说,春秋是最好的出行季节,这成为旅游淡季重要的补充。”上海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各大旅行社都已经推出多种“双亲团”、“银发团”等老年旅游团队路线,预订情况逐年增加。此外,因为老年团队出游需要专业看护,因此,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食住行游购娱的专业市场将获得很大的发展契机。
不过,业内也指出,目前的旅游行业对老年市场的准备仍嫌不足。比如,硬件条件较差产生的接待压力,旅游产品不能满足老年游客需要,老年旅游专门化程度不够等。“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必须尽快提高,以适应老年旅游市场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