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观后感 教育学
好好告别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will always hurt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这是看完影片之后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也许是因为被这段英文的美感所折服,也许是自身感慨于这句话道出甚远的人生感悟。从片名不难看出,这是一部充满奇幻冒险风格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少年在海难之后如何与一只同船的成年孟加拉虎共同在救生艇上漂浮了两百多天的故事。坦白的说,在PI在向日本保险公司调查员讲述第二个故事之前,我认为这部电影并无特别之处,乏善可陈;无非仅是以先进的3D技术新开拍的“我与老虎海上历险记 ”。
当PI缓缓讲出第二个厨子版海上逃生故事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似乎从沉睡中渐渐苏醒。第一个故事讲的是自己和老虎,而在第二个故事中全是以人物出场,母亲、水手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受伤之后被厨子吃掉,然后派不小心放跑了一只海龟,被厨师殴打。母亲与厨师争执,被厨师所杀。厨师把母亲的尸体扔进大海喂鲨鱼。派出于愤怒杀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在这个故事里,各个人物和第一个故事似乎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母亲=猩猩,厨师=鬣狗,水手=斑马,老虎=派。这时候我才发现电影在这之前似有似无的铺垫,全都不是闲笔。我们将动物和人物一一对号入座之后发现各个人物愈发鲜明的形象在这样的对等关系之后更加鲜明:慈悲的母亲,残酷的厨子„„我很想感叹这种隐晦的表现手法实在是让人惊叹。
也许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看懂了这部电影,我认为它牵扯到的太多:宗教,信仰,甚至现实。但派在这部片子里,真正感谢不是所谓信仰,宗教,而是他的父亲——“如果不是我父亲的教诲,我不可能活到现在。”多年前,在PI第一次在动物园见到老虎并想为之喂肉的时候,父亲及时遏制并以“羊入虎口”的血淋淋的事实告诉pi:“你在它眼睛里看到的是自己的倒影。”
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令PI存活下来更重要的因素是老虎的同行,让他时刻保持警惕,由最初与老虎帕克的相互提防,想要杀死对方的心理逐渐变为相互依赖,也变成了派生存下去的一种动力,再到后来为老虎捕鱼找食,甚至到最后为老虎的离去感到万分悲痛。
影片终结于pi与帕克的背影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接着骨瘦如柴的帕克径直地走向了森林。这一刻,我突然想哭。PI和老虎经历了恐惧、共生、驯化、依赖的过程,可最终老虎帕克甚至没有回过头来看他一眼。
迄今为止,我们短短的一生已经徐徐或匆匆走过多少人,不管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是稍作停留,或是一路陪伴,我们都该向他们投以感激的目光。不管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是温暖还是伤害,亦或是欢笑、悲泣,这都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有死亡和离别是永恒存在的。我们不愿在回首时看着苍茫回路上仅有零零星星的疏影,不论如何,这些人都为我们这一段生命的旅程加饰了很多美好且值得回味的东西。
也许我们该好好对那些即将告别、亦或是早已告别了的人,好好说
声再见吧。便不至于在经年之后,想起了关于这些个人的一切,却想不起当初是如何与他们道别。人生是要不断放下一些东西的,不过我们也许是需要用我们自己来告别的方式来好好地向那些人,告别。
第二篇:《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终于在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要下架前到了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也许是欣赏李安,也许是欣赏3D,也许仅仅是想看电影消遣,总之今天安排自己走进了电影院,在它要下架之前的最后一刻欣赏了李安这部作品,毕竟3D唯有到电影院才能体会现代科技的美妙之处。
唯美的画面,逼真的现场。电闪雷鸣,汹涌海浪,恐怖的海滩,3D效果让人身临其境,船难、绝望、求生、挣扎,急速的飞鱼、月光下发光的水母、满天的星光、飞跃的海豚。在灾难面前,李安是选择了梦幻,还充满想象力。李安在片中关于人性、生存的意义、宗教、信仰的心灵主题,化整为零地置入,没有煽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感动,让你思考。
从某一角度看这是一部宗教片。一个人内心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不可能在海上这样漂流200天的。少年派对着暴风雨的呼喊是一种人对神的更高层次对话,电影的前面铺垫了一段,派一步步对信仰的了解与辩证,派才会在后面对着天咆哮、甚至是呐喊……好欣赏最前面那一段,看似没什么的开始,却是后面一切的铺垫,名字的由来——游泳场,是派后面海上漂流的线索;派攻克圆周率的记忆,是在暗示他有顽强的毅力;与老虎的相处,也是为后面与老虎相伴做铺垫;宗教与信仰是他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还有莲花手势……当然也可以理解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只凶猛的老虎,这虎是我们的欲望,是我们的恐惧,我们搞不定它,它带给我们危险,带给我们不安,但是因为它的存在,让我们保持精神的警觉,激发我们生命的潜能与之共存,少年派得以生存,李安因之得到电影的梦境,而我们,按李安的说法,我们因之在这场幻觉的盛宴中,得知我们并不孤单……电影不同的人看,不同角度,欣赏可以完全不同……
欣赏派的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估计这种教育方式在我们这里是行不通的。他自己是无神论者,但却由派去了解、甚至信仰各种宗教,虽然他有提醒派,但是没有限制他的好奇心,同时他也教育派很多生存守则,不能幻觉,现实是残酷的。其实每一个人的出身地的不同,就意味着他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将不同,也许现实中的人更多的是认命。就像俄罗斯人,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在漫长的冬天,所以俄罗斯人只能接受,只能适应,不能抗拒的。对于俄罗斯人只能接受命运,沙皇是他们的命运,斯大林是他们的命运,漫长的冬天是他们的命运。旷野的命运,冬天的命运,白昼的命运一样,都是无法改变。我们虽然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但是落实到教育这一块,却一直很难变。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到了要去“女性礼仪培训班”,已经是下下策了。有教养的女子,有资望的女媛,没有一位毕业于培训班。
影片的经典台词“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这句台词是与老虎的分别引出的,但在影片前面部分也有所体现,派遗憾没能与亲人道别,他离开荒岛,放下莲花,也许可以理解为他放下了初恋女友,寻找新的生活……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在未来的岁月,要好好运用减法……
遇到灾难只能接受,说认命也许有点悲观点,但这认命内心依旧充满乐观,对美好的未来永远不要失去信心,想办法去适应,慢慢改变,实现美好……
第三篇: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看完《少年派奇幻漂流》(Lifeofpi),我的内心犹如风暴之下的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久久不能平静。相信很多人同我一样,看完电影,不是简单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开始在思考,主人公讲述的两个故事究竟哪一个是真的?导演的用意何在?是科学、理性胜利了,还是信仰的力量战胜邪恶了?那只老虎难道就是pi的象徵吗?它是pi内心的另一个自己……
一个伟大的导演,不仅仅能为观众呈现出充满视觉冲击和想像力的画面与音效,在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在观影之後触动了灵魂,引起了深刻而持久的思考,甚至是心灵的挣扎。
思绪万端,百味杂陈,我既兴奋又无奈,兴奋於我想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无奈於难以抓住所有的稍纵即逝的灵感、驾驭着生动而深刻的语言。既然无法面面俱到,那我就先只谈一个最令我对自己感到惊讶的想法。
我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圆圈,试图说明我的思考。
圆圈就这麽大,半径就这麽长。圆圈和半径可以丈量,但是π呢?
半径r,看得见摸得着,是事实,是理性,是科学,是物质,是可知的世界。
圆周率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不可知的,是永远写不完的小数点後无数位,是无穷,是永恒,是无理数,是不确定的确定,是自然,是规律,是无规律的规律,是灵魂,是信仰,是神秘的看似不存在的存在,是主宰,是神。而它的存在决定着πr=圆的面积,2πr=圆的周长。
圆(round),圈(circle),轮回,命运(fate),人生(life),是以r为半径的圆,是一种形状,是一种经历,是有张力的,是弯曲的,是从起点走到起点的一道轨迹。我们看得见圆圈,我们看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圈,我们看到一个个独特的人生。我们也量得出半径的长度,我们看得出圆圈的大小,但我们永远看不到π的踪影。但是,π就不存在吗?π确确实实存在啊,它是3.14159……然而,数位化的π不是π本身,π是无法用数字完整表现出来的。难道不觉得很神奇吗?
同样的,神存在吗?我想,这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不论你有无信仰。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询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去往何方?当然,我们想知道的不仅仅是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答。神,存在吗?神不就隐匿在现象之中吗?大自然何其雄伟!那无穷尽的变化着的大千世界,那翻江倒海的巨大威力,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何而来的?是规律,是存在於每个角落的规律?这就是神吧?我们赞美祂,因为我们太渺小,祂太伟大,创造了一切,又可以毁灭一切。同时,我们也痛恨祂,因为我们太无力,我们永远无法逃脱命运的诅咒,我们要经历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所谓人生七苦,谁也无可避免,生命太过短暂,而我们有太多遗憾。就如同pi所说的,他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他所拥有的一切就已恍然离开他的世界了。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个圆圈,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就是生命的轮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生命就是一个圈套,我们身在其中,无法逃脱。
我们在世界上游荡,用所见所闻所感填补着生命的空白,使其更加丰富更加完满。我们经历沉浮起落,我们曾哭过也曾笑过,生命难免痛苦折磨,难免悲欢离合,难免失望甚至是绝望,同时也会有希望。可怕的是,濒临绝望时希望落空之後的绝望,整个人犹如掉进了黑洞,无法挣脱。
这就是人生,就是lifeofπ。
第四篇:浅析少年派奇幻漂流
浅析少年派奇幻漂流
派问作家,你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作家想了一下,说,第一个。于是派说,那么你选择了相信上帝。
如果不是结尾令人称奇的剧情反转,这部电影将不幸沦为一部制作一流的奇观风光片,但显然,少年派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之后,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的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和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而只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实际上这部著作是非常不适合拍成电影的。没有大的起承转合,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或者角色冲突,仅仅一个男孩和一只老虎,在一艘小小的船,除了求生之外,让人很难想象应该用什么东西填充起整个故事。因此在时空结构上,导演下足了功夫,主角和作家交谈的现在时,航海前的童年和青少年的成长背景,少年与虎的航海历险,让整个电影呈现出了三个时空序列。倒叙式的开场,漫谈式的铺垫,那些关于家庭和成长的记忆,不管是派的初恋阿楠蒂还是刚开始提到派的父亲为了教育他认识猛兽,都调整了故事的节奏,用了一匹活山羊,羊是系在笼子外面的,可是下一个镜头,羊却被拖走了。这个点显然也有别有寓意的,而主角父亲对他所传递的关于生存和动物的观念,也是故事结尾处拔高人生“遗憾”的铺垫。最后派和老虎终于飘到陆地上,不管派怎么哭,老虎终于头也不回的回到了丛林中,或许从刚开始起,真实和幻想已经分的不那么明晰了。
再有不得不提的是,画面、特效和配乐是做到极致的美轮美奂,让电影重新成为一件“艺术品”。其拍摄的手法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片,也不同于动画电影那般夸张,很好的依靠三维技术,把写意和写实,把浪漫和现实巧妙地杂糅的天衣无缝这些尝试,创作技巧角度的一种贡献,首先是对于大海的描绘,是那么万变风情,从暴风骤雨到平静深邃,海洋中的奇妙生物,那银光闪闪的鬼头刀,成群起拍子的飞鱼,跃起水面的鲸鲨,荧光浮动的水母海洋,整个影片对于大海的表现是认真而细致的,把大海拍的并不残酷,例如观众们会担心派与鲨鱼的一场恶战,却是匆匆几个镜头带过,而坏天气暴风雨则成了主角呐喊的理由与场所,这么看,李安无疑是敬重而热爱大海的。最后,与前面的写实相比,这个食人岛要梦幻很多。这是抒情的意象为主,那些盲动的黄鼠狼,无根的漂浮之树,树生莲花美丽的花瓣内却藏着人的牙齿,这些诗意的梦幻的情境,你可以联想到很多玄妙的东西。但是你不觉得更接近故事吗?在派站在暴风雨中向神责问之后,很可能这个岛完全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吧。由于技术效果的美妙,海上漂流的特定情景,以及动物角色本身的神奇魔力,都对故事的单调性进行了一定的弥补。其实,不论哪一个版本的故事,也不论真相为何,有多残酷,少年派在海上历尽险阻,他的起死回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所以,派强调的重点,显然不在他神奇生还的结果,而在于这个结果的形成方式。派信仰三个宗教显得如此刻意,对命运的追问如此执着,在暴风雨中如此快乐的舞蹈,这些情节,已经让影片在精神层面飘得更远。
第五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谈到人性和信仰,我脑中浮现的是关于人性的一句的经典话“你觉得人生来是恶还是善?”。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然而它并没有定论,不同的人的不同回答,就是他们的信仰,就是他们对人性的看法。
初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以为它只是一部有着精美3D画面的电影,以为那魔幻的剧情只是为了那绚丽的画面服务。然而当我在课堂上第二次带着不一样的眼光看它时,我发现了那奇幻的画面应该反过来是为剧情服务的,它不是商业片。李安是个善于用电影表达又善于将要表达的想法藏在电影中的导演,他的电影里的有些东西只在再次看的时候才能发现。这是电影表达的技巧,导演想表达出来的想法和态度,对现实的批判和揭露,如果太直白的话观众反而会难以接受,会捍卫自己的信仰而反击,这是人性,自我对自身信仰的保护。然而没人想引起这种敌对反击争论,像宗教间信仰的纷争一样。电影要的是引起人对自身的反思,因此这需要含蓄的表达,这是电影的艺术。于是乎许多电影你在初次看时看到的只是你自身的信仰,你自身的经历,你的观点。只有在你再次以不同的视角、抛弃你过去的认识、不带批判的眼光去看时,你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关于信仰的讨论似乎贯穿着这部片子,最明显的一处就是结尾派讲了两个故事,让人选择其中一个,这种选择无疑需要信仰来支撑。你选择了第二个故事,那么你可能是更现实的人;你选择了第一个故事,那么你可能是更开放的人。这样的选择中,也同样能体现出人性。这部片关于信仰的还有是在上帝的讨论上。派生在一个宗教信仰盛行的国家,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幼年的他成为了宗教的一部分,上帝的概念也一直在他的心中活跃着。这其实也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信仰宗教的人,他们是如何步入宗教之路的,他们的愿景,他们的忠诚。而与此相反的是他的父亲,一个理性至上的人。他象征着现实中对不相信鬼神的人们,他们信仰着理性。
然而这只是开始,这只是作者对现实的刻画,当观众对其中一派点头表示对作者对事实的澄清表示认可之后,真正挑战观众信仰的才开始。无论他对上帝多么忠诚,他还是遇上海难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派不得不抛弃过去的戒律。这似乎满足了一些比较现实的观众的胃口,然而,派又遇上了宗教神话中才可能出现的奇幻场景,上帝似乎显现出神迹了,这时有着宗教信仰的观众又叹了口气。可是这神迹在暴风雨的残暴中又显得太残酷了,这时怎么回事?到底谁胜了?到底该站在哪边?派在这屡试屡败中爆发了,他发出了怒吼,大声的质疑,他已经完全臣服了,可是为何他站在哪边都是不稳的。这无疑是种绝望的境地,一个人的如何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只有像派一样勇于探寻,敢于直面内心,敢于质疑的人才能坚持而不是寻求一死来解脱。
此时他不再是与老虎抗争了,也不再是在理性与宗教间抗争了,它们中缺少了人性,缺少了一个人可以拥有的灵性。他上了那个梦幻的岛,在水池中自由的游,脱离了束缚。他明白了在这所有的一切里能救自己的应该是自己,理性和宗教篡夺了个人的努力,所有的奇迹都是人创造的,人才是自己的上帝。等待是得不到援助的,只有自己的行动才是改变一切的动力。所以派才离开了那个岛,回到他的生活中去。经受了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这其中的领悟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采访和调查的人关注的都不是派本身,而是故事,他们也还是选择了其中一个。即使也许前两个故事都是假的,给人选择一个自适之地。鬣狗是他哥哥,瘸腿斑马是小儿麻痹症的爸爸,家人自相残杀,太过残酷,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邪恶的。而派也觉得那只是在海难残酷的环境下人性动物本能的爆发,无可怪罪,没必要去宣扬罪恶,所以没说出真正的故事。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事实都不足为怪,李安导演的作品就是注重于呈现事实,赤裸裸的现实在李安的《色戒》和《饮食男女》中让人反思。同时,现实又不是有标准定论的,就像《少年派》和《卧虎藏龙》结局留下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