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日志之人际交往
实习日志九——精神财富
——2011.10.26离开熟悉的东北师大,离开熟悉的老师,离开熟悉的同专业同学,我们投入到了一个新的团体——喀左一高实习团队。喀左的实习点有四所中学,每所中学都由中文、数学、化学和历史四个学科的二十人加一名带队老师组成,以后的两个月,我们二十一人将共同奋斗在一中这片土地上。
完全陌生的地方,大多数陌生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交流,很快我们便熟悉适应了过来,成为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在这里我们交往的对象主要有下面一些:
一、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是我们实习工作的核心,因为我们的教学,我们的管理工作都需要指导老师的安排。我除了每天听课前与指导老师交流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外,晚上化学组人少,老师不忙的时候我会去找老师交流一些疑问和心得,请教老师一些教学问题,刘老师经验特别丰富,而且他还很谦虚和有耐心,每次他都会以一种征求和互相探讨的口吻来为我解疑,与老师交流几次后,我就发现,刘老师虽然看起来是一名老教师,但是他的一些思想、观点一点儿都不陈旧,讲的理论和我从课本上学习的一样新。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刘老师已经有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他每次备课都还在思考和更新,想要用一种更好更新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进行过几次交流后我就感受到从刘老师身上我一定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所以我愿意经常跑到办公室和老师交流,除了教学之外,老师也会与我说一些找工作以及新老师刚上
任时注意的事情,还有就是生活中的事。在与刘老师交流时我发现我完全是以一个虔诚的学习者在学习,我会不断的完善自己。
二、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们来这里完成各项工作的对象也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体来说一下喀左一高的学生,我觉得他们特别优秀。县里的孩子都是特别朴实、特别单纯的孩子,他们听话而懂事,有礼貌而略微害羞。一高的学生是中考名列前茅的学生,所以他们又有着其他学校学生没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与他们交流最多的是在听课时的课前与课后,学生会好奇又带着点试探的问你一些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懂事和热情,进教室听课时,一进去他们马上帮忙搬凳子,旁边的男生还忙着把他们的坐垫递过来,下了课也都抢着帮我们抬凳子。等到我们上课的时候学生都特别配合,特别有激情,这是一帮可爱的孩子。
三、学校其他老师。除了自己的指导老师接触的比较多,我们在学校还结识了很多朋友式的老师。一位是负责化学实验室的汤老师,汤老师很注重享受生活,是一名驴友,他在群上参加了一个喀左旅游团队,假期时就会去旅游爬山。我觉得能够在日常生活之余多去户外走动是非常好的事情,汤老师很乐意给我讲一些他去旅游时遇到的美景趣事,国庆假期时我们在喀左出游的地点也是由汤老师推荐的。还有一位是学校心理教师史老师,史老师正值将要退休之际,但他对自己的职业,对教育特别热爱。他很钦佩大学生,所以见到我们后特别热情,欢迎我们到他的办公室聊聊,而我们每次去史老师都会给我们讲很多他的教育理念和观点。除了这两位老师之外,我们平时在学校
还会碰到很多只有一面之缘,说过只言片语的老师,但相同的特点是他们都很谦虚、热情。我在一高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一种气质,一种精神面貌。
四、化学组老师。化学组是我们除了自己办公室和宿舍之外最常去的地方,除了去找自己的指导老师交流,我也会和其他老师进行交谈。由于学校条件,高一和高二的老师是在同一个教研组的,共有八位老师,他们相处的和谐融洽,让我们很是羡慕。除了自己的指导老师,我还去听了其他两位高一老师的课,她们讲课风格不一,但都有自己的特色,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相同的知识,每次对我的疑问也都热心解答。高二化学组的四名老师虽然没有当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指导老师,但对我们也很和气,其中一名老师教着高二尖子班——二年一班,晚上自习时间有时办公室只有他在,所以我也会请教他一些问题,和他进行的一些交流也让我获益匪浅。
五、实习团队。最后我要说的就是我们这个天天见面,天天在一起共同奋斗的实习团队的交往。除了自己学科的同学,我们大多数人三年来从没见过,是实习将我们连在了一起,每天同时起床,一起吃饭,共同在办公室讨论、学习、娱乐,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记得与每个人刚结识时的情景,我们记得每个人在出去游玩时的欢声笑语,我们记得每个人第一次上台讲课时的紧张与激动。五十五天,我们已经像影子一样习惯了身边有彼此的存在。最后几天了,老师说实习结束就意味着我们这个团队的解散,回去之后,虽然在一个学校,但见面的机会就少多了,我们都很是不舍,但是我相信有了这近两个
月的朝夕相处,在我们的心里,这个团队永远都不会解散。
实习结束,什么都可以有个结尾,但唯独我们处下的这些情分不会说结就结。最后一晚在和指导老师吃饭时,刘老师说,什么是最大的收获,感情就是。我会珍惜这些感情,因为这些东西才是支撑我走下去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喀左第一高中实习教师 张美英
第二篇:实习日志之班主任实习
实习日志八——小小班主任
——2011.10.17以前总开玩笑说班主任也是一个小小的官,手下管着几十号人呢。现在来实习了,有了“当官”的机会,我们自然是要尝试一下。
来学校的第二天,孙校长为我们安排了自己的指导老师后,我们便询问老师是否为班主任,并积极主动联系没有担任指导老师的班主任,希望能够做一些班主任工作,老师们都很高兴,并欣然同意了我们的征求。由于学校给我们分配的全是高一班级的指导老师,而高一年级共有12个班,所以我们大多是两个人共同担任一个班的辅助班主任,来到学校两天后我们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都全面展开了。
我的指导老师是三班的班主任,是高一化学教研组长刘老师,刘老师是一名教学和管理都特别优秀,而且特别有经验的中年老师,带着四个班的化学课,其中包括高一年级唯一的尖子班一班,还担任着三班的班主任,所以我想他一定非常非常忙,而且也会非常累,可是刘老师干起这些事来非常轻松和有序,让我佩服于他的经验。
我们刚去那几天正是学校开学第二周,而第一周是军训,所以第二周也是他们刚开始上课的那周,当然一些杂事也比较多,第二天下午因为学籍表登记工作较为繁琐,刘老师就叫我和另外一位同伴去帮他向电脑中输入学生信息,我很开心老师能够把一部分任务交给我们,我干的很认真,而且我很高兴通过这次工作锻炼了我对表格的使用熟练程度。学籍登记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再一次的核对,让学生确认后再进行核对,这个工作做了两三天之后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还
有学生情况登记表,住宿表等材料的完成,我才知道原来班主任的工作还真挺杂而多的,但是通过这些都能很快的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我并不厌烦这样的工作。
除去刚开学的这些杂乱工作较多,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也比任课老师要多很多。早上学生跑早操和上早自习老师都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去够一定的次数,当然,这只是学校的硬性要求,除了规定的次数外,我想,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如果班主任想要多看着他们,管理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刚开始这段期间,显然要多去几次。我们为了多做些工作,多为老师分担一些,也和学生多接触一些,都主动要求早上跟着学生一块去跑操,所以早上通常我们两个人带一个班级的同伴会轮流着早上早起去跟操和看早自习,这是我们班主任实习工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上午两节课之后会有课间操,学生也是在操场跑步,我们也会跟着下去维持秩序,后来学校要求班主任跟着跑步的时候我们也跟在后面跑,这又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还有就是晚上的小自习,一高的晚自习是无声自习,第一个小自习是由班主任看着,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科目,后两个自习则由任课老师管理。我们来了之后,班级的小自习就由我们看着了,刚开始去的几次,同学们都以比较新鲜和好奇的眼光打量我们,我当时觉得肯定会影响学生学习,后来慢慢的他们习惯了之后就很好了,有时他们还会在上自习的时候问一些白天上课遗留下来的疑难题目,每当为他们解决了问题之后我心里都是满满的满足感。
除了早上的早操、上午的课间操、晚上的晚自习这些比较固定的班主任工作外,有时还会有一些零碎的事情需要我们处理,比如刚来第一周我的指导老师因为开会去出差了,刚好那天下午有两节实验课,所以我主动要求代课老师辅助她上好实验课,在学生自主做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实验操作的指导。另外,学校每周在特定时间安排有大扫除,任务都分配好了,我们有时也会去看一下。隔两周的周五是全年级开班会的时间,第一次开班会刘老师有事要对学生吩咐,所以我们只是去参加。这次的班会我觉得和以前传统的班会一样,班主任向学生说明需要做的几件事,然后就是向学生传达学校的规章制度,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最后是班主任向学生要求一些班级注意事项。参加这样的班会觉得死气沉沉,老师在前边讲,学生在下边边听边写作业。后来的主题班会,班主任没事要宣布的话就会交给我们这些“小班主任”和团支书来完成,每次都有主题,团干部和我们商量之后,班会就由他来主导完成,因为我觉得当好一个班主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好班级的班委,不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班干部才是重要的。
由于学校的一些限制,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并不很多是我这次班主任实习乃至整个实习中非常遗憾的事情,但是,通过一些小事的处理,我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相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而与学生一起努力,让班级建设的更加和谐,让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最好必定是一件更加有意义的事情,我热爱这样的职业。
第三篇:实习日志之篇一
实习日志之篇一
——初来乍到
说初来乍到,一点也没有妄言啊,在来广州之前,我是没有来过长江以南的任何一个城市的。我记得我的出发时间是正月初八上午,就是阳历的2月30日,到广州火车晚点了将近两个小时,23个多钟头的硬座把我折腾的已经不成人形了,幸好有两个打头阵的哥们儿已经找到地方落脚了,这样我也就避免了露宿街头的命运。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找房子住,说到这,我不得不感谢一下打头阵的李正华,有了他的经验我避免了上当受骗。我直接找了他之前的那个房产中介,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搞到了比‘花’他们更便宜实惠的房子,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实惠’二字,因为这个房子有很多的高低床和一个还算不错的阳台,使我们十二个兄弟姐妹有了住的地方。
房子倒是解决了,接下来两三天中我们不断出击,到各个大超市、小市场找尽可能便宜的日常用品来填补我们的生活之需,奔波了几天,我都感觉在家里温养的几斤肥肉灰飞烟灭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希望,这样,我也开始考虑实习的问题了。
在来之前,黑马的冼伟红女士联系过我们,我们也把确定到达的时间告诉给她,她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来安顿,在把广州这里的家安排的差不多时,我就开始了寻找黑马之旅。我先给上一年到这的师兄打电话,知道了黑马的具体位置,接下来就是找到家里到公司最方便的交通路线。
找的过程不算太艰难,但是有一点小小的麻烦,因为我们是打算坐地铁上班的,谁知道,黑马被夹在了一号线和五号线中间,而且离最近的地铁站都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就小纠结了一下下。在试验了地铁与公交之后,我们终于确定了方案,就是早上坐地铁,不怕堵车,要走路,但是会按时到,不怕迟到;下午就坐公交,不用走太远,但是可能会堵车,回家晚点儿不要紧,嘿嘿,这样的安排貌似不错,实习正式开始了……
第四篇:实习日志之篇二
实习日志之篇二
——意外的出行
『今天好荣幸啊,跟着黑马大叔参加了广州4A广告协会的开年会,见到了协会中广州好多的广告界巨头和“稀有动物”(引自台湾广告教父孙大伟),之后还有幸与他(她)们共进晚餐,他们大多对兰大的印象很深,因为或多或少的接受过我们兰大的实习生(大致原因应该有黑马大叔的“胁迫”),哈哈哈。。』这是我昨天晚上在微博上发的一条状态,今天日志的副标题是“意外的出行”,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含假的。
这两天刚刚上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记得2月6日,就是上一篇日志的终结时间,我是“初来乍到”,说实话,刚开始是满心的战战兢兢,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该问些什么、该看些什么,所以就是各种迷茫,好在公司的同事都很热情,各种帮忙纷沓而至,我就有点受宠若惊了。但是,更加让我倍感荣幸的是那天下午我还有幸参加了一个提案还有小组研讨会,第一天的“猛料”让我对接下来的实习充满了期待,但是,当时我怎么也想不到三天后竟会有这样的眷顾。
2月9日,星期四,天气阴,今天下午最后一位同学联系了广州4A广告公司智在广告,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正月初十左右,同学们纷纷报到广州开始找实习单位,我也正式成为了一根“线”,一根连接黑马大叔和同学们的线,伴随着一些同学面试的通过,一些还没有定下实习单位的同学心里着急,我何尝不是;昨天,剩下了最后三个公司,但是大叔之前给我们介绍的几家公司都已经满员了,我更有点坐不下去了,虽然我知道肯定会有,但是时间是宝贵的,更何况对于我们呢?好在黑马大叔的大力帮助,最后的三位同学都接到公司录用的通知,我也松了口气。我当时心里还在想,要感谢一些广州的这些广告界大佬们接纳了我们这些广告界的小牛犊子们,哪知下午竟让就有了当面感谢的机会!
下午,正在看台湾孙大伟的广告也疯狂,大叔过来叫我早点和他一起走,我赶忙收拾了一下跟了过去,路上大叔说带我去参加广州4A广告协会的开年会,瞬间的惊喜冲击了我,呵呵,当时我只感到了心跳声,其他的都忘掉了。见到了经常在报纸上、想象中和书本上写的那些广告大佬们,感觉到他们与其他行业老板的不一样,藐视权威、充满叛逆、睿智善辩和“没大没小”,他们不会盲目自信,而是很有理性的去分析会不会达到那样的高度;对于事情的看法他们畅谈己见、雄辩四方,用智慧去折服他人;至于“没大没小”,我是说他们竟让看得起我这个小牛犊,跟我开玩笑,邀请我到他们的公司体验他们的公司文化,并交换联系方式。
机会难得,但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挥手拜别时仍不想挪动回家的脚步,这就是我常想的“不知东方之既白”吧。
第五篇:土木工程实习日志之第一天------桥梁
土木工程实习日志之第一天——桥梁 桥梁
桥梁【bridge】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
桥梁一般讲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五大部件是指桥梁承受汽车或其他车辆运输荷载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是桥梁结构安全的保证.包括(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2)支座系统、(3)桥墩、(4)桥台、(5)墩台基础.五小部件是指直接与桥梁服务功能有关的部件,过去称为桥面构造.包括(1)桥面铺装、(2)防排水系统、(3)栏杆、(4)伸缩缝、(5)灯光照明.一、桥梁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结构分为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四中基本体系,此外还有组合体系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桥梁分类 多孔跨径总长L(米)单孔跨径L0(米)
特大桥 L≥500 L0≥100
大桥 L≥100 L0≥40
中桥 30 小桥 8≤L≤30 5 涵洞 L<8 L0<5 二、各类桥梁的基本特点: 梁式桥 包括简支板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其中简支板梁桥跨越能力最小,一般一跨在8-20m.连续梁桥国内最大跨径在200m以下,国外已达240m.拱桥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两端支承处产生竖向反力和水平推力,正是水平推力大大减小了跨中弯矩,使跨越能力增大.理论推算,混凝土拱极限跨度在500m左右,钢拱可达1200m.亦正是这个推力,修建拱桥时需要良好的地质条件.刚架桥 有T形刚架桥和连续刚构桥,T形刚架桥主要缺点是桥面伸缩缝较多,不利于高速行车.连续刚构主梁连续无缝,行车平顺.施工时无体系转换.跨径我国最大已达270m(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是建造跨度非常大的桥梁最好的设计.道路或铁路桥面靠钢缆吊在半空,缆索悬挂在桥塔之间。斜拉桥已建成的主跨可达890m,悬索桥可达1991m.组合体系桥 有梁拱组合体系,如系杆拱,桁架拱,多跨拱梁结构等.梁刚架组合体系,如T形刚构桥等.桁梁式桥:有坚固的横梁,横梁的每一端都有支撑。最早的桥梁就是根据这种构想建成的。他们不过是横跨在河流两岸之间的树干或石块。现代的桁梁式桥,通常是以钢铁或混凝土制成的长型中空桁架为横梁。这使桥梁轻而坚固。利用这种方法建造的桥梁叫做箱式梁桥。 悬臂桥:桥身分成长而坚固的数段,类似桁梁式桥,不过每段都在中间而非两端支承。 吊桥:是建造跨度非常大的桥梁最好的设计。道路或铁路桥面靠钢缆吊在半空,钢缆牢牢地悬挂在桥塔之间。较古老的吊桥有的使用铁链,有的甚至使用绳索而不是用钢缆。 拉索桥:有系到桥柱的钢缆。钢缆支撑桥面的重量,并将重量转移到桥柱上,使桥柱承受巨大的压力。 玻璃桥:纯玻璃制成的一种桥梁。(平板桥) 廊桥:加建亭廊的桥,称为亭桥或廊桥,可供游人遮阳避雨,又增加桥的形体变化。 三、中国桥梁的历史 历史和现状上看,绝大多数桥梁均架设在水面上,只有阁道桥和现代城市的行人天桥和行车天桥,是架设于高楼崇阁之间或通衢大道之上。 从对天生桥的利用到人工造桥,这是一个历史的飞跃过程。从简单的独木桥到今天的钢铁大桥;从单一的梁桥到浮桥、索桥、拱桥、园林桥、栈道桥、纤道桥等;建桥的材料从以木料为主,到以石料为主,再到以钢铁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然而,中国桥梁建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著名的科学技术史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J.Needham)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桥梁「在宋代有一个惊人的发展,造了一系列巨大的板梁桥」。到了当代中国,所建造的武汉、南京长江大桥等,更受到世人称赞。可见,中国的桥梁,经过了一个从童年、少年、青年到壮年的发展过程,愈趋成熟。中国在发展桥梁方面于 14 世纪以前处于领先地位,今天,她依然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桥梁大国。 四、桥梁的发展史: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1)古代桥梁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米。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图1[列米尼桥示意图]为罗马时代建造的列米尼桥示意图。 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英国在公元1176~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桥为19孔跨径约 7米尖拱桥。西班牙在13世纪建了不少拱桥,如托莱多的圣玛丁桥。拱桥除圆拱、割圆拱外,还有椭圆拱和坦拱。公元1542~1632年法国建造的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最大跨径约32米。当时椭圆拱曾盛行一时。1567~1569在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建了三跨坦拱桥,其矢高同跨度比为1∶7。11~17世纪建造的桥,有的在桥面两侧设商店,如意大利威尼斯的里亚尔托桥。 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形式。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公元11~12世纪南宋泉州地区先后建造了几十座较大型石梁桥,其中有洛阳桥、安平桥。安平桥(五里桥)原长2500米,362孔,现长2070米,332孔。英国达特穆尔现存的石板桥,有的已有2000多年。 木桥 早期木桥多为梁桥,如秦代在渭水上建的渭桥,即为多跨梁式桥。木梁桥跨径不大,伸臂木桥可以加大跨径,图2[ 木悬臂桥示意图]为木悬臂桥的示意图。中国 3世纪在甘肃安西与新疆吐鲁番交界处建有伸臂木桥,“长一百五十步”。公元405~418年在甘肃临夏附近河宽达40丈处建悬臂木桥,桥高达50丈。八字撑木桥(图3[ 八字撑木桥示意图])和拱式撑架木桥亦可以加大跨径。16世纪意大利的巴萨诺桥为八字撑木桥。 木拱桥(图4[木拱桥示意图])出现较早,公元104年在匈牙利多瑙河建成的特拉杨木拱桥,共有21孔,每孔跨径为36米。中国在河南开封修建的虹桥(图5[ 虹桥示意图]),净跨约为20米,亦为木拱桥,建于公元1032年。日本在岩国锦川河修建的锦带桥为五孔木拱桥,建于公元300年左右,是中国僧戴曼公独立禅师帮助修建的。 中国西南地区有用竹篾缆造的竹索桥。著名的竹索桥是四川灌县珠浦桥,桥为8孔,最大跨径约60米,总长330余米,建于宋代以前。 古代桥梁基础,在罗马时代开始采用围堰法施工,即打木板桩成围堰,抽水后在其中修筑桥梁基础和桥墩。1209年建成的英国泰晤士河拱桥,其基础就是用围堰法修筑,但是,那时只能用人工打桩和抽水,基础较浅。中国11世纪初,著名的洛阳桥在桥址江中先遍抛石块,其上养殖牡蛎二三年后胶固而成筏形基础,是一个创举。 (2)近代桥梁 18世纪铁的生产和铸造,为桥梁提供了新的建造材料。但铸铁抗冲击性能差,抗拉性能也低,易断裂,并非良好的造桥材料。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发展,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钢的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钢材,为桥梁的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使钢材应用日益广泛。 18世纪初,发明了用石灰、粘土、赤铁矿混合煅烧而成的水泥。19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在混凝土中放置钢筋以弥补水泥抗拉性能差的缺点。此后,于19世纪70年代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桥。 近代桥梁建造,促进了桥梁科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1857年由圣沃南在前人对拱的理论、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完整的梁理论和扭转理论。这个时期连续梁和悬臂梁的理论也建立起来。桥梁桁架分析(如华伦桁架和豪氏桁架的分析方法)也得到解决。19世纪70年代后经德国人K.库尔曼、英国人W.J.M.兰金和J.C.麦克斯韦等人的努力,结构力学获得很大的发展,能够对桥梁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应力进行分析。这些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桁架、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发展。19世纪末,弹性拱理论已较完善,促进了拱桥发展。20世纪20年代土力学的兴起,推动了桥梁基础的理论研究。 近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划分,除木桥、石桥外,还有铁桥、钢桥、钢筋混凝土桥。 木桥 16世纪前已有木桁架。1750年在瑞士建成拱和桁架组合的木桥多座,如赖谢瑙桥,跨径为73米。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美国建造了不少木桥,如1785年在佛蒙特州贝洛兹福尔斯的康涅狄格河建造的第一座木桁架桥,桥共二跨,各长55米;1812年在费城斯库尔基尔河建造的拱和桁架组合木桥,跨径达104米。桁架桥省掉拱和斜撑构,简化了结构,因而被广泛应用。由于桁架理论的发展,各种形式桁架木桥相继出现,如普拉特型、豪氏型、汤氏型等(图6[ 桁架桥])。由于木结构桥用铁件量很多,不如全用铁经济,因此,19世纪后期木桥逐渐为钢铁桥所代替。 铁桥 包括铸铁桥和锻铁桥。铸铁性脆,宜于受压,不宜受拉,适宜作拱桥建造材料。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是英国科尔布鲁克代尔厂所造的塞文河桥,建于1779年,为半圆拱,由五片拱肋组成,跨径30.7米。锻铁抗拉性能较铸铁好,19世纪中叶跨径大于60~70米的公路桥都采用锻铁链吊桥。铁路因吊桥刚度不足而采用桁桥,如1845~1850年英国建造布列坦尼亚双线铁路桥,为箱型锻铁梁桥。19世纪中以后,相继建立起梁的定理和结构分析理论,推动了桁架桥的发展,并出现多种形式的桁梁。但那时对桥梁抗风的认识不足,桥梁一般没有采取防风措施。1879年12月大风吹倒才建成18个月的阳斯的泰湾铁路锻铁桥,就是由于桥梁没有设置横向连续抗风构。 中国于1705年修建了四川大渡河泸定铁链吊桥。桥长100米,宽2.8米,至今仍在使用。欧洲第一座铁链吊桥是英国的蒂斯河桥,建于1741年,跨径20米,宽0.63米。1820~1826年,英国在威尔士北部梅奈海峡修建一座中孔长 177米用锻铁眼杆的吊桥。这座桥由于缺乏加劲梁或抗风构,于1940年重建。世界上第一座不用铁链而用铁索建造的吊桥,是瑞士的弗里堡桥,建于1830~1834年、桥的跨径为 233米。这座桥用2000根铁丝就地放线,悬在塔上,锚固于深18米的锚碇坑中。 1855年,美国建成尼亚加拉瀑布公路铁路两用桥这座桥是采用锻铁索和加劲梁的吊桥,跨径为250米。1869~1883年,美国建成纽约布鲁克林吊桥,跨度为283+486+283米。这些桥的建造,提供了用加劲桁来减弱震动的经验。此后,美国建造的长跨吊桥,均用加劲梁来增大刚度,如1937年建成的旧金山金门桥(主孔长为1280米,边孔为344米,塔高为228米),以及同年建成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桥(主孔长为704米,边孔为354米,塔高为152米),都是采用加劲梁的吊桥。 1940年,美国建成的华盛顿州塔科玛海峡桥,桥的主跨为853米,边孔为335米,加劲梁高为2.74米,桥宽为11.9米。这座桥于同年11月7日,在风速仅为 67.5公里/小时的情况下,中孔及边孔便相继被风吹垮。这一事件,促使人们研究空气动力学同桥梁稳定性的关系。 钢桥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的伊兹桥,建于1867~1874年,是早期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无铰钢桁拱桥,跨径为153+158+153米。这座桥架设时采用悬臂安装的新工艺,拱肋从墩两侧悬出,由墩上临时木排架的吊索拉住,逐节拼接,最后在跨中将两半拱连接。基础用气压沉箱下沉33米到岩石层。气压沉箱因没有安全措施,发生119起严重沉箱病,14人死亡。19世纪末弹性拱理论已逐步完善,促进了20世纪20~30年代修建较大跨钢拱桥,较著名的有:纽约的岳门桥,建成于1917年,跨径305米;纽约贝永桥,建成于1931年,跨径504米;澳大利亚悉尼港桥(见彩图[澳大利亚悉尼港桥,是公路、铁路两用桥]),建成于1932年,跨径503米。3座桥均为双铰钢桁拱。 19世纪中期出现了根据力学设计的悬臂梁。英国人根据中国西藏木悬臂桥式,提出锚跨、悬臂和悬跨三部分的组合设想,并于1882~1890年在英国爱丁堡福斯河口建造了铁路悬臂梁桥。这座桥共有6个悬臂,悬臂长为206米,悬跨长为107米,主跨长为519米(图7[福斯悬臂梁桥示意图])。20世纪初期,悬臂梁桥曾风行一时,如1901~1909年美国建造的纽约昆斯堡桥,是一座中间锚跨为190米、悬臂为 150和180米、无悬跨、由铰联结悬臂、主跨为300米和360米的悬臂梁桥。1900~1917年建造的加拿大魁北克桥也是悬臂钢桥。1933年建成的丹麦小海峡桥为五孔悬臂梁公路铁路两用桥,跨径为137.50+165+200+165+137.5米。 1896年比利时工程师菲伦代尔发明了空腹桁架桥。比利时曾经造了几座铆接和电焊的空腹桁架桥。 钢筋混凝土桥 1875~1877年,法国园艺家莫尼埃建造了一座人行钢筋混凝土桥,跨径16米,宽4米。1890年,德国不莱梅工业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座跨径40米的人行钢筋混凝土拱桥。1898年,修建了沙泰尔罗钢筋混凝土拱桥。这座桥是三铰拱,跨径52米。图8[ ]为三铰拱、桥示意图。1905年,瑞士建成塔瓦纳萨桥,跨径51米,是一座箱形三铰拱桥,矢高5.5米。1928年,英国在贝里克的罗亚尔特威德建成 4孔钢筋混凝土拱桥,最大跨径为110米。1934年,瑞典建成跨径为181米、矢高为26.2米的特拉贝里拱桥;1943年又建成跨径为264米、矢高近40米的桑德拱桥(图9[瑞典桑德拱桥示意图])。 桥梁基础施工,在18世纪开始应用井筒,英国在修威斯敏斯特拱桥时,木沉井浮运到桥址后,先用石料装载将其下沉,而后修基础及墩。1851年,英国在肯特郡的罗切斯特处修建梅德韦桥时,首次采用压缩空气沉箱。1855~1859年,在康沃尔郡的萨尔塔什修建罗亚尔艾伯特桥时,采用直径11米的锻铁筒,在筒下设压缩空气沉箱。1867年,美国建造伊兹河桥,也用压缩空气沉箱修建基础。压缩空气沉箱法施工,工人在压缩空气条件下工作,若工作时间长,或从压缩气箱中未经减压室骤然出来,或减压过快,易引起沉箱病。 1845年以后,蒸汽打桩机开始用于桥梁基础施工。 (3)现代桥梁 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获得了重大进展。从而,为节约桥梁建筑材料,减轻桥重,预计基础下沉深度和确定其承载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和钢桥。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1928年,法国弗雷西内工程师经过20年的研究,用高强钢丝和混凝土制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这种材料,克服了钢筋混凝土易产生裂纹的缺点,使桥梁可以用悬臂安装法、顶推法施工。随着高强钢丝和高强混凝土的不断发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的结构不断改进,跨度不断提高。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有简支梁桥、连续梁桥、悬臂梁桥、拱桥、桁架桥、刚架桥、斜拉桥等桥型。简支梁桥的跨径多在50米以下。连续梁桥如1966年建成的法国奥莱隆桥,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高架桥,共有26孔,每孔跨径为79米。1982年建成的美国休斯敦船槽桥,是一座中跨229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高架桥,用平衡悬臂法施工。悬臂梁桥如1964年联邦德国在柯布伦茨建成的本多夫桥,其主跨为209米;1976年建成的日本滨名桥,主跨240米;中国1980年完工的重庆长江桥,主跨174米(见彩图[重庆长江桥,是公路预应力混凝土 T型刚构桥])。桁架桥如1960年建成的联邦德国芒法尔河谷桥,跨径为 90+108+90米,是世界上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桥。1966年苏联建成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桁架式连续桥,跨径为106+3×166+106米,用浮运法施工刚架桥如1957年建成的法国图卢兹的圣米歇尔桥,是一座160米、5~6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刚架桥;1974年建成的法国博诺姆桥,主跨径为186.25米,是目前最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架桥(图10[博诺姆桥示意图])。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吊桥是将预应力梁中的预应力钢丝索作为悬索,并同加劲梁构成自锚式体系,1963年建成的比利时根特的梅勒尔贝克桥和玛丽亚凯克桥,主跨径分别为 56米和100米,就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吊桥。斜拉桥如1962年建成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桥。这座桥为5孔235米连续梁,由悬在 A形塔的预应力斜拉索将悬臂梁吊起。斜拉桥的梁是悬在索形成的多弹性支承上,能减少梁高,且能提高桥的抗风和抗扭转震动性能,并可利用拉索安装主梁,有利于跨越大河,因而应用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如1971年利比亚建造的瓦迪库夫桥,主跨径282米;1978年美国建造的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帕斯科-肯纳威克桥,主跨299米;1977年法国建造的塞纳河布罗东纳桥,主跨320米。中国已建成十多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其中1982年建成的山东济南黄河桥主跨为220米(见彩图[济南黄河公路桥,是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于1982年建成通][车])。 钢筋混凝土桥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修建了多座较大跨径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如1963年通车的葡萄牙亚拉达拱桥,跨径为270米,矢高50米;1964年完工的澳大利亚悉尼港的格莱兹维尔桥,跨径305米。 中国1964年创造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由拱肋和拱波组成,纵向和横向均有曲度,横向也用拱波形式(图11[双曲拱结构示意图])。拱肋和拱波分段预制,因此可用轻型吊装设施安装。这样,在缺乏重型运输工具和重型吊装机具下,也可以修建较大跨径拱桥。第一座试验双曲拱桥,建于中国江苏无锡,跨径为9米。此后,1972年建成湖南长沙湘江大桥,是一座16孔双曲拱桥,大孔跨径为60米,小孔跨径为50米,总长1250米。 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图12[桁架拱桥示意图])是拱和桁架组合而成的结构,其用料少,重量轻,施工简易。 钢桥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强度高、韧性好、抗疲劳和耐腐蚀性能好的钢材的出现,以及用焊接平钢板和用角钢、板钢材等加劲所形成轻而高强的正交异性板桥面的出现,高强度螺栓的应用等,钢桥有很大发展。 钢板梁和箱形钢梁同混凝土相结合的桥型,以及把正交异性板桥面同箱形钢梁相结合的桥型,在大、中跨径的桥梁上广泛运用。1951年联邦德国建成的杜塞尔多夫至诺伊斯桥,是一座正交异性板桥面箱形梁,跨径206米。1957年联邦德国建成的杜塞尔多夫北桥,是座6孔72米钢板梁结交梁桥。1957年南斯拉夫建成的贝尔格莱德的萨瓦河桥,是一座钢板梁桥,跨径为75+261+75米,为倒U形梁。1973年法国建成的马蒂格斜腿刚架桥,主跨为300米。1972年意大利建成的斯法拉沙桥,跨径达37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架桥。1966年美国完工的俄勒冈州阿斯托里亚桥,是一座连续钢桁架桥,跨径达376米。1966年日本建成的大门桥,是一座连续钢桁架桥,跨径达300米。1968年中国建成的南京长江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正桥为128+9×160+128米,全桥长6公里(见彩图[南京长江桥,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桥梁])。1972年日本建成的大阪港的港大桥为悬臂梁钢桥,桥长980米,由235米锚孔和162米悬臂、186米悬孔所组成1964年美国建成的纽约维拉扎诺吊桥,主孔1298米,吊塔高210米。1966年英国建成的塞文吊桥,主孔985米。这座桥根据风洞试验,首次采用梭形正交异性板箱形加劲梁,梁高只有3.05米。1980年英国完工的恒比尔吊桥,主跨为1410米,也用梭形正交异性板箱形加劲梁,梁高只有3米。 20世纪60年代以后,钢斜拉桥发展起来。第一座钢斜拉桥是瑞典建成的斯特伦松德海峡桥,建于1956年,跨径为 74.7+182.6+74.7米。这座桥的斜拉索在塔左右各两根,由钢筋混凝土板和焊接钢板梁组合作为纵梁1959年联邦德国建成的科隆钢斜拉桥,主跨为334米;1971年英国建成的厄斯金钢斜拉桥,主跨305米;1975年法国建成的圣纳泽尔桥,主跨404米。这座桥的拉索采用密束布置,使节间长度减少,梁高减低,梁高仅3.38米。目前通过对钢斜拉桥抗风抗震性能的改进,其跨径正在逐渐增大。 钢桥的基础多用大直径桩或薄壁井筒建造。 五、名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