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昌县畜牧兽医局劳动保障年审工作汇报(原稿)1
孝昌县畜牧兽医局
2009年度劳动保障年审工作汇报
为了贯彻落实《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畜牧兽医行业职工整体素质,促进我县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孝昌县畜牧兽医局2009年度劳动保障年审工作汇报,行业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通知如下:
一、严格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孝昌县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取得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国家对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认可,也是此类人员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及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文件;同时,又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
二、畜牧兽医行业就业准入职业的实施。目前,畜牧兽医行业中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被列入首批准入职业。为此,从现在起畜牧事业单位在招收、录用此类职业人员,就业前必须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已在岗位上的上述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应分期分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根据本县畜牧经济发展需要,今后将逐步扩大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并向社会发布。
三、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孝昌县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站、县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畜牧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具体鉴定工作在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指导下,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站实施。
(一)鉴定站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制度建设,改善设备设施,完善考务管理,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以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二)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由市畜牧兽医委员会统一管理,市畜牧办公室按照畜牧兽医系列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及各县业务工作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考评人员。考评员须经培训和资格考核后,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局和县人事局进行资格确认,考评员名单送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备案。
(三)各级畜牧部门可根据需要,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在鉴定前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规范要求,组织参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四、建立培训、鉴定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已通过培训、鉴定后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应的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用人单位可在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范围内自主确定其工资及津贴标准。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从业人员切身利益的大事。畜牧行业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搞好宣传,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协同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年度审核等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切实有效地做好全县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的开发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工作。
第二篇:畜牧兽医局畜牧水产工作汇报(推荐)
畜牧兽医局畜牧水产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畜牧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全年畜牧水产业生产发展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畜牧水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好形势。
一、畜牧水产生产情况及畜产品价格现状
(一)畜牧水产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据畜牧部门预计,年全市生猪存栏108.19万头,同比增长12%;牛存栏33.4万头,同比增长5%;羊存栏14.64万只,同比增长12%;存栏禽451.5万羽,同比增长15%。出栏猪88.55万头,同比增长15%;出栏牛4.9万头,同比增长5%;出栏羊7.59万只,同比增长10%;出栏禽460.83万羽,同比增长18%。肉类总产量9.58万吨,同比增长11%;禽蛋产量4272吨,同比增长10%。全市水产品总产量786吨,同比增长8%以上;水产养殖面积93公顷,同比增长2%。
(二)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
据定点调查显示,目前仔猪价格平均每公斤24.4元,环比下降12%,同比增长16%;待宰活猪平均每公斤16.6元,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9%;去骨带皮猪肉平均每公斤26.0元,环比持平,同比增长8%;鸡蛋平均每公斤12.36元,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3%;活鸡平均每公斤15.6元,环比增长4%,同比下降3%;牛肉平均每公斤33.0元,环比增长2%,同比增长32%;羊肉平均每公斤34.0元,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31%;玉米平均每公斤1.62元,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8%;小麦麸每公斤1.55元,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15%。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近几年,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畜牧业正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我市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畜牧业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市发〔〕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新形势下抓好“三农”工作的重点,对做好今年全市畜牧业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结合全市畜牧业发展实际,将各项畜牧业发展目标纳入对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畜牧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为抓好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及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我局以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对全市畜牧水产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畜牧业目标任务分解至各县区及本局各科、室、站、所,并纳入对各县区畜牧部门及本局各科、室、站、所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积极采取措施,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围绕畜牧业生产发展目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的支持,争取信贷资金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发放额度,鼓励和引进市内外企业投入发展畜牧业。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地方支农资金的投入向畜牧业倾斜。全市本着“渠道不变、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将畜牧业发展的有关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年,市级投入发展畜牧业的专项资金共计642.21万元,较年增加144.21万元。
(三)抓好畜牧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的推广
以畜产品基地为主战场,以“三推广三普及四提高”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动物防疫、品种改良、人工种草为重点,大力推广牛羊杂交改良、三元杂交猪生产、人工种草养畜、秸杆处理、肉牛肉羊短期规模育肥、动物疫病监测检测等实用技术,采取专门培训、现场培训、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养殖实用技术的培训。全年全市共举办畜牧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480余期,培训人数达3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册。
(四)加大畜牧业生产的扶持力度
一是认真抓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和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到目前,全市共完成能繁母猪投保2952头,保金达17.71万元,理赔2394头,赔付金额达239.4万元。能繁母猪补贴工作将于近期全面展开。二是建立种猪补贴制度。对购进优良种公猪的农户每头补助800元、纯种母猪每头补助500元、二元母猪每头补助300元。三是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今年,继续招收200名村级兽医员进行中专学历培训,不断充实基层防疫员队伍,提高基层防疫员的整体素质。四是加快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今年,向省争取了420万元资金对7个规模养殖场和6个养殖小区进行扶持,帮助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五是为加快我市养牛业的发展,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我局于年代市政府拟草的《关于促进养牛业发展的意见》,已于年5月17日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该文件下发后,将从资金、技术、科技等方面对全市养牛业的发展给予重点扶持。
(五)切实抓好畜牧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
年1月13日以来,持续一个多月的雪凝天气给我市畜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全市因灾累计死亡畜禽177797头(只),其中牛1597头、猪16862头、羊26077只、禽127453羽、马37匹、兔5699只、黑豚50只、竹纽22只。倒塌和损坏圈舍3408间50266平方米,畜禽养殖场水电设施严重受损,鱼种场及池塘养鱼受灾严重,各项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到9393.937万元,其中畜禽死亡损失6689.592万元,圈舍损失1102.3万元,畜禽规模养殖场水、电等设施损失249.57万元,牧草损毁5.54万亩、损失1108.4万元,渔业损失136.84万元。
面对严重的灾情,我市各级畜牧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省畜牧局关于抗灾救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组织广大畜牧技术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组织指导养殖场、户采取措施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工作中,一是加强对抗灾救灾和恢复畜牧业生产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恢复畜牧业生产的各项措施,及时调度畜牧业生产灾后恢复情况,加强灾区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做好产销衔接。二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受灾严重的乡镇调查了解灾情,组织指导养殖场、户落实升温保暖、修补圈舍、科学饲养、防病治病等措施。三是及时下拨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强化对救灾资金的管理,确保救灾补助资金用到受灾严重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四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努力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五是积极协助种畜禽企业做好畜禽种苗调配工作,尽力提供恢复生产所需种苗、饲料等物资,确保灾后恢复生产需要。五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增加灾后恢复畜牧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加快生猪补栏,尽快修复损毁的畜禽圈舍和水电等基础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六是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进场、科技入户活动,指导和帮助养殖场、户解决恢复生产面临的技术问题。七是组织养殖农户加强对饲草地的管理,采取追施肥料、挖沟排水、清除杂草、补播补种等措施,促进饲草萌发生长和草场的恢复,保证饲草供应。至目前,全市共修复加固受损畜禽圈舍4614间138480平方米。补栏生猪11896头,其中母猪3860头、商品猪8036头;补栏牛2183头,其中母牛1166头、商品牛1017头;补栏羊12140只,其中母羊7632只、商品羊4508只;补栏禽161000羽,其中蛋鸡22600羽、肉鸡135800羽、鹅2600羽;补栏兔6420只。全市规模养殖场全部恢复供水供电,3个种畜禽场恢复正常生产。组织向灾区调运饲草料486吨,组织畜牧技术人员14800人(次),深入灾区帮助指导养殖场(户)恢复灾后生产,发放技术指导资料12000本(册),补种牧草48000亩,发放防疫药品4680公斤,免疫畜禽1323.74万头(只、羽)。(六)强化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牲畜品种改良工作。目前,全市有牛杂交改良点208个(其中新建20个),预计到年底可完成牛杂交改良配种5.1万头,产杂交犊牛3万头。有羊杂交改良点104个(其中新建11个),预计到年底可完成羊杂交改良配种2.6万只,产杂交羔羊2万只。有猪杂交改良点655个(其中新建32个),预计到年底可完成能繁母猪配种10万头次。推广杂交猪212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112万头),推广良种禽501万羽。二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为切实抓好今年春秋季动物集中防疫工作及常年补针工作,制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我局于3月27日组织召开了全市畜牧工作会议,对今年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与各县、特区、区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分别于2月28日和8月5日组织召开有各县、特区、区分管局长、兽防站长和疫情测报人员参加的春季和秋季动物防疫专题会议,分别对全市春季和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县、特区、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经费到位和措施到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防疫责任区域,坚决杜绝防疫死角。由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按照“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免疫密度达到100%,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的要求,在今年的春防工作中,全市除羊口蹄疫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99.6%外,牛、猪口蹄疫和禽流感免疫密度均达到了应免数的100%,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均达到应免数的95%以上,免疫密度和质量有所提高。目前,我市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已在全市范围展开,预计11月中旬可全面完成防疫工作任务。三是加快饲草饲料工作步伐。坚持草畜配套、以草稳畜、以草促畜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人工种草工作力度,以推广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菊苣等优质牧草为重点,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预计到年底全市可完成人工牧草种植5.47万亩、秸秆科技处理14.4万吨、工业饲料推广11.86万吨,完成冬闲田土种草5.11万亩。(七)加快畜产品基地和项目建设
继续抓好已实施的盘县优质肉牛基地、六枝优质肉猪基地的巩固工作,充分发挥其幅射带动作用。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及要求,扎实推进钟山区优质家禽、盘县优质肉羊、水城县优质肉牛、六枝优质家禽基地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启动实施盘县优质肉猪基地、水城县优质家禽基地、钟山区优质肉猪基地和六枝良种猪推广、水城县良种禽推广和钟山区良种猪推广项目建设。通过优质畜产品基地和良种畜禽推广项目建设,实现科技、资金、物资等畜牧业生产要素的配套集中投入,确保基地项目在加快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八)加大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
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今年全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兽药、饲料经营、使用的监管力度,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等范围广、影响大的农资监管专项活动,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奶牛饲养场进行了全面检查。至目前,全市累计出动农资执法人员1861人次,检查饲料经营户2446户(次)、兽药经营户1444户(次),查处兽药、饲料经营违法案件32起。开展了兽药、饲料、畜产品抽样检验工作,到目前没有发现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情况,畜产品兽药残留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九)进一步抓好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渔政管理工作
全市上下加强领导和组织,扎实开展渔政管理及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了春季禁渔工作。全市共组织统一执法检查行动15次,出动渔政执法人员120人(次),张贴《省渔业条例》100份、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省渔业条例》宣传小册子150本,悬挂宣传横幅6幅;张贴标语150幅。二是开展渔业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规范了渔船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我市渔业行业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组织实施当中。三是开展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规范养殖生产秩序,强化养殖用药管理,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抓好渔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市—2020年渔业发展规划》已于年7月30日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文正式印发。六枝、水城、钟山的渔业发展规划草案已编制完成,目前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待论证修订完成后即可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出台。五是积极开展查禁非法经营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活动。采取发放办证通知及相关宣传资料等措施,进一步督促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鲟鱼等国家保护的二级水生野生动物的养殖场(户)、餐馆、饭店办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六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我市水产品消费安全。今年以来,我市结合春季禁渔工作的开展,多次组织渔政人员到水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品超市及重点养殖场(户)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在检查中,各受检查对象均能出示相关的合法证明,未发现违规用药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及养殖过程违规用药情况。七是认真组织开展年整治非法捕捞作业专项行动。根据省渔业局的要求,我市年整治非法捕捞作业专项行动充分从 月22日开始,市畜牧局于9月19日专题研究部署整治行动工作,制订了工作方案下发到各县、特区、区。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组织实施当中。八是抓好水产技术的推广。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发展冷水鱼养殖,市、县渔业术人员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水城县白马饮业冷水鱼养殖场开展虹鳟、金鳟等冷水性鱼类的流水养殖,指导盘县红庄特种鱼类科技养殖示范场做好流水养鱼池的规划、布局和修建工作。水城县白马饮业冷水鱼养殖场于年元月份从云南省嵩明县喷水洞冷水鱼养殖场引进体长25~30cm、体重250~350g的大规格三倍体虹鳟鱼种500kg和体长1.5~2.4cm、体重2~3g的三倍体虹鳟鱼苗2000尾进行试养。到目前,体重分别达到1000克和500克以上,长势良好,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我市发展冷水鱼养殖实现了零的突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不足制约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广大养殖农户发展畜牧业的愿望强烈,但缺乏投入生产的资金积累,争取信贷资金又十分困难,难于扩大养殖规模。
(二)传统饲养方式比重仍然较大,饲养水平还不高。目前,我市畜禽养殖仍以分散、小规模的传统饲养为主,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养殖方式落后,养殖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三)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畜禽品质鉴定、疫病检测、诊断及卫生监督基础设施水平、畜产品标准体系、质量监测检验体系、饲料产品监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滞后;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稳。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依靠科技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需要。
(四)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近年来,动物疫病呈多发态势,新的重大动物疫病病种不断出现,加之畜禽流通频繁,动物疫病的防控压力日益加大,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五)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成本增加,养殖业的市场风险加大。从年以来,玉米价格总体保持持续上升态势,特别今年以来,玉米价格基本保持在每公斤1.5元以上,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保持在每公斤5元以上,为近10年来的历史高位。
第三篇:托里县畜牧兽医局绩效考核工作汇报
扎实苦干 奋力拼搏 全面完成2011各项工作任务
---托里县畜牧兽医局绩效考核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托里县畜牧兽医局全体干部职工对考核组领导到我局进行全年绩效考核,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对各位领导多年来关心支持我局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畜牧兽医局一年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进行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1年,县畜牧兽医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自治区、地区有关畜牧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力落实县委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富牧强县”思想,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以绩效考核为动力,紧紧围绕全年畜牧业发展目标,以转变作风为重点,狠抓牲畜疫病防疫和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大力实施牧民定居和天然草场保护工程,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办事效率,扎实推进畜牧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畜牧业各项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年初牲畜数65.62万头(只),年内繁殖成活各类仔畜50.25万头(只),繁殖成活率99.56%。年内最高饲养量达到113.14万头(只),较上年增加0.87万头只,同比增加0.77%。其中牛饲养量为11.76万头;羊饲养量为97.83万只。牲畜年末存栏达到65.98万头(只),较上年增加0.36万头(只),同比增加0.55%。其中牛存栏8.41万头,羊存栏54.93万只。
全年出栏牲畜53.25万头(只),其中出栏牛3.76万头,羊48.24万只,猪0.65万头。家禽出栏15.90万羽。牲畜出栏率达到81.15%,商品率达到74.4%。牲畜母畜比例为80.90%。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7627吨,较上年增加78吨,同比增长0.44%。奶类产量达到17026吨,较上年增长366吨,同比增长2.20%。毛产量达到1416吨。绒产量达到27吨。
预计,畜牧业产值达到了41994万元,占农业产值的58.9%。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153元,较去年增收757元,其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2710元,较去年同期增收627.6元,增长30.14%,占到总收入的52.85%。
二、畜牧业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齐抓共管,群防群控,认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近年来周边地区和县(市)相继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较大损失。“塔玛牧道”横穿托里县境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切实做好2011年春季和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疫苗供应、发放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动物防控监督检查,同时健全了疫情预警预报制,强化了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并且形成了长期工作机制。全县春、秋两季牲畜重大疫病免疫接种均完成应免畜禽的100%,确保了畜牧业生产安全。
全年共计完成各类畜禽免疫接种162.06万头(只、羽),其中完成牛“O”型、亚1型口蹄疫双价苗16.67万头份(春季8.25万头,秋季8.42万头),牛A型口蹄疫苗16.82万头份(春季8.30万头,秋季8.52万头),羊“O”型、亚1型双价苗109.73万头份(春季54.79万只,秋季54.94万只),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0.42头份(春季0.21万头,秋季0.21万头)。完成禽流感H5N1灭活苗8万羽。完成猪瘟0.42万头份。鸡新城疫10万羽。
(二)狠抓牲畜品种改良,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
继续采取农区以黄牛冷配为主、牧区引进良种种公畜自然改良的改良机制。全年开设大畜冷配站18座(其中建立大畜流动冷配站2座),完成冷配牛7450头,完成计划任务的74.5%。2011年,全县牛、绵羊、山羊等主要畜种良种及改良率达到75.72%。
(三)狠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督,确保畜牧业安全生产
一是认真开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工作,完成牲畜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和新证换领工作。同时,采取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二是以“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及非法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加强了对兽药、饲料经营市场的规范管理。对我县辖区内7个乡镇的36个牲畜养殖育肥户、1个农贸市场、1个活畜交易市场、3个屠宰场的彻底登记检查、未留死角。与36个牲畜养殖育肥户签定了养殖环节不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及非法添加剂的承诺。与19家兽药、饲料经营经营个体签定流通环节不销售“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及非法添加剂的承诺。与3家屠宰场的负责人签定了不收购加工含有“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及非法添加剂的牲畜或畜产品的承诺。三是从规范检疫监督管理入手,认真安排并落实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公路检查站的监督检查工作。设臵检疫报检点14个。完成牲畜产地检疫32098头(只),家禽产地检疫11238羽。屠宰检疫家畜20759头只,家禽8535羽,检出病害畜2头只,病害家禽500羽。庙尔沟公路检查站共检查运输牲畜车辆576辆次,检查牲畜12376头只,家禽3458羽,动物产品156吨。查处一般程序案件4件,罚没数额4132元。销毁病畜和未经检疫畜禽产品1500公斤。
(四)狠抓饲草料储备,确保牲畜安全越冬渡春
根据地、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县及时调整了牲畜越冬饲草料储备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了畜牧业工作责任书,将目标任务依次分解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身上,并把牲畜越冬饲草料储备工作列入乡(镇)工作目标任务之中,切实在全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深入抓,具体工作人员扎实干”的工作格局。为做好越冬饲草料储备工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越冬草料准备工作,加大对牲畜越冬工作的督导力度。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牲畜越冬饲草料储备工作具体措施,有效实施了牲畜越冬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有力地保障了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预计托里全县越冬牲畜65.98万头(只),折合标准畜108.83万只,其中牧区标准畜55.29 万只,农区标准畜28.54万只,定居点标准畜25万只。为做好 3
牲畜安全越冬度春,各乡镇及时进行宣传动员,引导农牧民群众通过外地购买、自行种草、打草等多种方式,及早做好饲草料储备工作。全县农牧区应储备饲草料25.99万吨,其中草22.72万吨,料3.27万吨。截止目前,全县已储备草料26.04万吨,其中已储备草22.74万吨(牧区5.66万吨,定居点2.44万吨),已储备料3.3万吨(牧区1.52万吨,定居点0.76万吨)。
(五)狠抓骨干培训,夯实畜牧实用人才基础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现实需求,县畜牧兽医局在全县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基层兽医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系统培养一支知识全面、技能过硬、作风扎实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托里县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一是分别于5月和7月份组织畜牧系统业务骨干2批次总18人次到畜牧业发展较为先行的伊犁等县(市)参观考察,进行现场观摩。二是9月份邀请自治区畜科院专家、教授来我县举办培训班,对畜牧兽医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动物检疫监督、标准化生产、生态养殖等。培训兽医骨干人才45人次。三是8月份和11月份对全县乡、村动物防疫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村级防疫员达312人次。
(六)狠抓项目建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共申报实施畜牧业发展项目12个,投资总额13470万元,目前已落实项目8个,资金8670万元。项目涉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牧民定居工程”、“国有牧场危房改造”、“畜牧业养殖”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5大类。今年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二是草原保护与建设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三是完善牧民定居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强自治区防灾应急饲草料库建设。通过这些畜牧业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极大的推动了我县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
1、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
一是村级防疫员队伍不断壮大。在原有102名村级防疫员的基础上,新增15名防疫员,使全县村级防疫员总数达到117名。每名防疫员年享受国家补助3600元,年国家补助资金达42.12万元;二是加强了基层乡镇兽医站化验室建 4
设。继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申报实施乡(镇)站化验室设备购臵项目,总投资50万元。
2、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
一是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地点分布于庙尔沟镇、铁厂沟镇、阿合别斗乡、多拉特乡、库甫乡。建设内容包括:草原围栏70万亩(其中禁牧30万亩、休牧40万亩),新建饲草料地3774亩。项目国投资金1140万元。工程于2011年9月底开工。预计2012年6月完工。二是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今年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全县225万亩天然草原列入到禁牧区建设,涉及牧户1449户,每亩草场补助5.5元。1525万亩天然草原列入到草畜平衡区,涉及牧户4425户,每亩草场补助1.5元。截至目前,信息采集录入3465户。
3、牧民定居工程建设项目
2011年实施400户游牧民定居,主要分布在乌雪特乡郊区,库甫乡阿合塔因恰、胡塔勒边境村等4个乡镇9个定居点。其中在城镇、乡政府附近集中定居150户;与边境村扶贫项目捆绑实施实现就地连片定居120户;结合公益性保障住房建设项目在城郊建设楼房转移安臵130户。建设内容:新建400套住房,其中砖木结构150套(60㎡90套,80㎡60套),砖混结构120套(户均80㎡),楼房130套(户均75㎡)。住房建设面积共计达29550平方米。新建暖圈270座,每座80平方米,共计2.16万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5363万元,其中边境村扶贫项目1602万元,集中定居点1677万元,楼房工程2084万元。截至11月初停工,边境村扶贫项目120户全部完工。集中定居的150户完成主体129套,地基完成21套。楼房工程全面开工。
4、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体系建设
托里县被确定为塔城地区唯一的自治区级饲草料储备体系建设县,建设中心草料库三座,其中饲草库2座,饲料库1座,占地3750平方米。草料库一次性购臵草料4600吨,其中储备饲草2760吨,饲料1840吨。总投资803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93万元,为自治区投资;饲草料储备购臵资金510 5
万元。草料库于2010年10月开工,当年完成饲草料库选址和饲草库地基开挖。于2011年4月开工续建,10月初全面完工。
目前,该储备库储备饲草料2022.06吨,其中苜蓿770.18吨,秸秆409.88吨,玉米籽337吨,棉籽壳505吨。
三、不断提升执政效能,改进工作作风 1.加大日常督察力度,推进作风建设。
根据托绩效办[2011]4号《关于印发〈托里县绩效督查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文件精神,对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同时成立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年初为进一步提升为农牧民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畜牧工作跨越式发展,制定了畜牧兽医局绩效考核办法,调整了畜牧兽医局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全年共督查各项畜牧工作110余次,有力的促进了畜牧工作的发展。
2.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强化为民服务理念。今年,我局开展了“托里县机关干部十不准”活动,进一步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实行严格上下班签名制度,领导带头作表率,强化了效能建设,努力营造高效、廉洁、便民的畜牧业发展内环境。加强对养殖农(牧)户的指导和帮扶,制定推行了以“察民情、解民忧、顺民心”为主要内容的《畜牧系统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工作手册》。今年,畜牧系统党政干部共计帮扶农牧民养殖户16户。
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执政效能。
加强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新疆座谈会和县委扩大会议精神。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学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每个星期三的学习日和党员电教、党课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积极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竭诚为民的工作作风,树立畜牧亲民、畜牧为民的理念,以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不断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促进了队伍政治理论素质的不断提高。
4.加强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效能建设。
我局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财务制度、信访接待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同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党风廉政教育等一系列制度。在疫病防治、动物及其产品卫生监督、草原补偿收费等服务窗口单位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和社会承诺服务。坚持窗口单位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规范了窗口服务单位的工作程序,提高了畜牧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全年我局没有出现一起违反绩效考核有关规定和违纪违法违规的行为。
四、加强党组织建设,促进畜牧工作的发展
(一)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和选举党代表工作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七一”前夕,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孔繁森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组织11人加入到县政府机关代表队参加红歌歌咏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局党委组织3名工作人员参加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地税杯”党务知识竞赛,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局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50余人参加由地区纪检委在县文化活动中心举办的“建党90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就图片展”活动。7月25日,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托里县庆祝建党90周年“国税杯”反腐倡廉演讲比赛,获得“组织奖”。
按照县委有关文件要求,我党委及时召开了党委全体党员会议,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了4名出席中共托里县第十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候选人预备名单。经过各支部党员的充分酝酿讨论,最后选举了3名正式党员代表出席中共托里县第十届代表大会,完成了预定的大会的议程。
(二)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注重把创先争优与服务“三农”相结合,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我们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与广大养殖从业人员交朋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及时反映他们的意愿,主动关心他们的疾苦,切实帮助养殖场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我们广泛开展了“三进五到位”活动,三进:科技专家进村、进场、进户;五到位:良种到位、良法到位、良料到位、良医 7
到位、良管到位。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要求,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办事、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在畜牧系统办公场所开展以“服务群众无小事、从我做起抓点滴”为主题的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三是创新和规范党务和政务公开。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不断创新和规范党务、政务公开形式。对应公开的事项,采取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公开,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晓、利于群众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造公开、平等、互相监督的党务、政务环境。
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
1.抓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强化表率示范作用,做到有榜样可学。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廉政承诺公开制度、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强化自我约束,做到率先垂范,教育班子成员坚持从我做起,严格按照党章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严于律己,勤政廉洁,敢抓敢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2.抓学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反腐倡廉意识。今年,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坚持从抓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入手,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定期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学习生活会,党员干部总结汇报会等,开展党纪、政纪、法律、法规教育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坚定了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
3.抓廉政教育,促使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理念。一是开展督查组同站所一起下乡镇,入市场、进屠宰点、兽药店等地进行廉政随访;二是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以便于农牧民随时咨询政策法规,监督干部工作行为;三是邀请党廉纠风义务监督员参加廉政座谈会,听取义务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四是通过典型示廉,励志明廉,读书思廉,文化倡廉,警示省廉以 8
及开展廉洁承诺等手段倡导廉洁从政。与领导干部签订了廉政承诺书,并积极开展干部家属支持和参与“家庭助廉”教育活动,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20份。
4.抓监督管理,预防和治理腐败。本着“加强监督、预防为主、严肃处理”的原则,对重点部门、岗位采取跟踪督察、教育引导的管理方式,加强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产生。
六、强化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畜牧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1.为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五观”、“四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大力发扬“诚信务实,开放兼容,踏实苦干,奋发图强”的新时期托里精神。坚持每周星期三下午为学习日,全年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达到40余场次,学习上级来文及各级会议精神、业务知识等,进行理论测试20余次,同时还利用网上党校、座谈讨论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来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大家团结一致、互帮互敬,有力的促进了畜牧各项业务的开展。
2.为打造机关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采取了各种途径的文化宣传渲染。在信息化建设上要求全员搞宣传,办公室共编写畜牧信息38期,其中大部分被地区畜牧兽医局和县有关单位采用,完成外宣报道8篇。为使群众了解畜牧法规和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按照县委宣传部要求积极参加大型展览5次,悬挂横幅18条,出黑板报8期,出动宣传车12车次,发放宣传单2500余份。
3.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征订各类党报党刊。根据上级的文件要求,2011年我局共订阅了《人民日报》、《新疆日报》、《塔城日报》(汉哈两种文字)、《新疆经济报》《新疆法制报》等党报党刊。我局也按照县委宣传部的要求,及时完成了明年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
4.为大兴新时期良好的文明风尚,大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确定了联系村(队),结合 “科技之冬”和“科技下乡服务到户”、“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大力宣传文明新风,普及科技知识。今年以来,我局党委共深入乡镇为农 9
牧民免费培训畜牧实用技术达30余次,累计免费为对口扶贫单位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10000余元。
七、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层层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认真落实人防、技防、物防各项工作措施,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强化,矛盾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规范,“五无”创建取得实效,狠抓行业内部治安综合管理措施的落实,本着“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地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县畜牧系统全年无越级上访事件、“黄、赌、毒”现象和社会治安重大事件发生,全年未发生一起治安案件。
八、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我局在加强档案工作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将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同时,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建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形成了以主管领导主抓、办公室分管、档案员具体负责的三级档案管理模式。今年为规范档案管理,专门配臵档案柜4座,档案盒100多个,抽干夹600多个,2011年1月至11月,已收到上级部门文件295件,局下发文件91件。信息38期,各种有关畜牧工作的总结、计划、措施、统计报表、申请共有209件。做好2010年文件的归档工作。归档永久文件23件,30年文件19件,10年文件31件。同时,注重完整搜集保存当年和历年的电子版材料。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塔城市畜牧兽医局平安单位工作汇报
塔城市畜牧兽医局平安单位创建工作汇报
自平安单位创建以来,在市综治委和社区综治办的指导下,我局认真组织,大力部署,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平安单位创建各项工作,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取得一定实在成效,现将平安单位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
一是成立平安创建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平安单位创建工作,我局及时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及各站所长任成员的畜牧兽医系统“平安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平安创建工作的落实,专门安排一名业务干事负责局及下属各单位创建工作。
二是实行平安创建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局委会与各站所、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各站所与乡级站所签订责任书,部分站所与部门重点岗位人员及全体干部职工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形成了“谁主管、谁负责”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
三是认真部署创建各项工作。按照市综治办的要求,结合系统实际,我局认真制定了畜牧兽医系统平安创建实施意见,切实将平安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平安创建工作与党建、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总结、同考评。根据各阶段实际,局主管领导多次召集各站所长对平安 1
创建工作安排部署,并及时解决平安创建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防范措施到位,内部安全显效。
(一)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防范制度。制定了全系统要害部位、治安保卫工作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系统要害部位的范围;要害部位的防范措施;要害部位的管理要求;要害部位管理的责任人。并修订并完善了《禽流感防治紧急预案》、《重大动物疫情防治预案》、《草原防火制度》、《牲畜疫苗注射管理办法》、《动物防疫工作暂行办法》、《畜禽屠宰检疫操作规程》、《屠宰场兽医卫生管理制度》、《屠宰场兽医卫生检疫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以人为本、制度管人的工作格局,杜绝了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积极做好平安保卫工作。根据各阶段作实际,我局及时成立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小分队及应急抗险小分队,每逢重大节假日、重要季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工作,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特别是在7.5事件发生后,按照市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我系统各单位分别成立了安全保卫小分队,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着重做好了各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特别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了单位的良好秩序。
(三)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我局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努力提高单位安全生产和事故防范能力。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和文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管理,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重点加强了对畜禽疫病防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防疫检疫、草原防火等畜牧业生产工作。一是根据畜牧业工作重点,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开展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督查活动,检查活动中,做到了有计划、有布置、有重点、有落实,并由行政一把手或主管安全领导亲自带队,检查不走过场,认真查找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当时不能解决的,限期进行了整改;二是面对去冬今春以来风雪灾害给农牧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局领导及时深入灾情一线进行靠前指挥,并组织协调各乡(镇)场农牧民进行抗灾自救,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切实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保障了草原畜牧业安全生产;三是在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中,按照“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基层兽医人员严格开展防疫工作,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并及时对新出栏畜禽进行补免,保证了免疫工作的质量,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发生;四是充分发挥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职能作用,对全市动物疫病进行动态监测,有计划地开展免疫抗体检查,对奶牛进行了布病、结核病检查,对于合格的发放了《奶牛健康证》,在保证市民饮用奶的安全上迈出了卓有成效的一步;五是加强依法治牧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
为,加大了屠宰检疫、产地检疫、市场兽药饲料及草原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六是切实加强草原防火工作。强化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针对我市边境线一带时有境外火灾侵入,存在着一定的火灾隐患的情况,为消除草原火灾隐患。采取果断措施,积极实施了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项目,有效地遏制了境外火灾的侵入。同时,加强了境内防火安全检查,在固定检查站实行24小时检查,开通了4部防火专线电话,确保了信息畅通,并设立了防火流动检查站,保证 了我市草原防火安全。
(四)积极宣传,努力营造平安创建良好氛围。为切实做好平安创建工作,我局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畜牧业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努力增强群众安全意识。采取广播、举办专栏、散发传单、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畜牧法》《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动物防疫法》和《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和乡村集市日期间,制作并悬挂了大型横幅,并制作了2块板报,利用街头宣传形式,向市民散发传单4000余份。在春季动物疫病防疫过程,我局组织宣传组深入全市各乡(镇)场利用赶集日到广大牧民中进行法治宣传,面对面的给农牧民讲授畜牧业法律法规,并发动物防疫法宣传单放5000余份,在提高农牧民法律法规意识的同时,促进了工作开展,积极构建了平安创建氛围,推动了畜牧业发展。
(五)加强安全教育,夯实创建基础。自平安创建工作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把安全教育和法制培训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年初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安全生产及社会治安讲座,针对动物防疫工作,加强了对防疫员进行防疫技术培训教育,提高防疫人员自身防护措施,做到了安全第一;针对草原监理执法工作,组织监理员进行了《草原法》和《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行政执法方面的业务培训,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水平。通过安全生产及法律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畜牧系统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为畜牧业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形成以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的格局。
一年来,我局平安创建工作,基本思路就是坚持以“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的工作方针,努力做到并达成以下几点共识,一是凡涉及到职工利益的事,坚持按有关程序操办,并让利于职工;二是凡涉及到安全隐患、事故苗子的事,坚决做到三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明情况不放过,不查清责任不放过,不解决问题不放过;三是凡涉及到安全与工作发生矛盾时,坚决做到一切工作让位于安全,没有安全保证的事,哪怕利润再高,也坚决不做,宁可牺牲利益也要保安全;四是凡涉及到安全工作需要资金投入时,坚决做到不吝啬,不拖延,该用的就用,以确保平安为前提,以主动确保平安为
目标,从上到下使创安单位的工作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以防为主,防范于未然。
四、存在问题
综观平安创建各项工作,我局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是与上级领导与职能部门的长期大力支持、配合是分不开的,在取得成绩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宣传面不够广泛,宣传效果还没显现;二是个别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度不够高,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主动性不够强;由于综合原因,平安创建工作开展的还不够全面、不细致。这些问题将有待在以后创建中进行整改和加强。
五、今后工作思路
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吸取其他单位创建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认真查找本单位平安创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问题,制定更有效的方法,及时整改,及时提高,及时收效,通过不懈的努力,真正把创建平安单位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努力实现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推动我市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塔城市畜牧兽医局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劳动保障工作汇报
关于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关情况汇报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各位领导:今天,你们专程来我市调研检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这对我市今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次鞭策和促动。我代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市是因企建市,是我省的老工业基地,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职工下岗分流力度加大,企业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多,部分职工群众生活出现困难,社会保障面临很大压力。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整体联动,狠抓落实,以“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和“五保合一”为主要框架,以参保对象多领域、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省政府参事室关于社保体系建设调研有关通知要求,现将我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点我市社会保险制度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和“五保合一”为主要框架,以参保对象多领域、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其主要成效表现为:一是“两个确保”不断巩固。1998年-2003年,我市累计发放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6.1亿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6.21亿元,“两个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二是“三条保障线”相互衔接。至2003年底,全市进入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已达到1.2万人,进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达到8.1万人,保障率为8.9%,基本上做到了“三条保障线”政策措施相互对应、保障对象不留空档、保险关系及时接续。三是“五保合一”机制初步形成。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及生育保险“五保合一”、“五费一单”、一票征收运作,做到了资金来源清晰、资金去向明确、记帐分帐无误、利息分配正确。
(一)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监管体系为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发挥最大效益,我市逐步建立起以内部监督、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基金监管体系,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化解基金运行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建立完善内部基金监管体系。劳动保障部门经办机构内部建立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及管理措施,明确各项基金管理的程序,包括基金预、决算制度,基金收入会计核算制度,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记录制度,结余基金保值增值制度,与财政、地税部门定期对帐制度,基金支出审核程序等,做到了基金收支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使内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各项基金收支管理更有序、更安全。二是建立完善基金行政监管体系。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重点对所属经办机构和有关单位进行监管,主要看基金是否及时足额征缴、基金是否及时足额入库入帐、基金支付是否及时足额、业务流程是否规范、参保单位是否按时足额缴费等。财政部门重点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税部门进行监管,主要审查经办机构的预决算,监督经办机构上报的基金支出计划是否符合规定,监督地税部门收缴的基金是否及时存入国库。通过实施监管,确保基金足额收缴和及时拨付。审计部门重点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地税部门的基金收支进行审计,定期对财政部门的基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计,使基金收支及管理工作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三是建立完善基金社会监管体系。成立了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委员会,劳动保障、财政、地税、民政、审计部门和工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向市人大、市政协通报社保基金收支、结余情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劳动保障、财政、地税、民政、审计等部门分别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方面的举报投诉,接受完善基金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劳动保障部门还不定期开展社会保险稽查,核实参保险人、数缴费基数,清理企业欠费,查处冒领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及失业保险费问题。如去年共查处7人冒领养老金1.6万元。
(二)建立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政府是制度建设的组织者、政策制定者,负责制度的建立、完善和监管;相关部门是贯彻落实政策的实施者;企业是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主要承担者;职工个人是享受社会保障权益的受益者,但同时必须先为获得权益作出贡献。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我市建立起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一是政府制定政策。近些年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规章,如《失业保险实施细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暂行规定》、《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等,构筑起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政策体系。同时,逐步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承担责任,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比重,全口径安排社会保障资金由2001年的31065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36074万元,占同期财政全口径支出的23.36%。二是部门落实政策。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地税等部门具体落实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确保社会保障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到2003年底,我市养老、失业、生育保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8万人和10.7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达8.1万人。三是企业履行义务。我市绝大多数企业都把社会保险费支出作为企业列支的第一序列,加强资金筹集和调度,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如东钢公司原来因生产经营效益不佳,累计欠缴养老保险费逾1000万元,2002年以来,该公司不仅按时足额正常缴费,还以每月补缴80万元的进度,全部偿还了历年欠费。有的特困企业也想方设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如市一橡胶厂12名经营者和生产骨干以私人住房作抵押,向银行贷款52.5万人,为出中心的下岗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和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建立“五费合一”申报、征缴机制情况
(一)探索社会保险“五费合一”机制为适应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改变的新形势,我市积极探索社会保险“五费合一”申报、核定、征缴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设立了社会保险申报核定大厅,从2002年12月起,各经办机构统一派人集中办公,业务上由社会保险基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对五项社会保险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申报、统一核定、统一记帐,地税部门则实行“一票征收”。到目前为止,市本级实行“五费合一”申报、核定、缴费的单位达729家。通过实施“五费合一”核定征缴,2003年,全市共征缴社会保险费58272万元,同比净增10173万元,增幅达21.2%;今年1-5月征缴社会保险费26256万元,同比净增5498.8万元,增幅达28.4%。
(二)综合缴费费率的设想企业缴费是支撑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但目前的缴费费率及不公平,而且畸高,构成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环境的破坏因素和企业竞争力的损害因素。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为例,一方面是参加养老保险的国有企业负担沉重,而未参加的企业却无需支付社会保险费;另一方面,由于历史负担不同,各地企业的负担亦极不平等,深圳企业的缴费率仅为工资总额的6%,北京为19%,黄石为21%,沈阳等老工业基地却高达24%以上,高低之间相差竟达18个百分点。对此,在划清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的条件下,应尽快明确界定企业的责任并迅速实现企业负担平等化,新型社会保险制度应按统一的费率标准,向所有符合法律规范的企业征收社会保险费,包括企业应当承担的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等。综合缴费费率宜控制在工资总额的30%以内;将住房公积金与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合并,做实个人帐户,实现个人帐户多元化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鼓励但不强制企业建立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机制。在控制企业责任的前提下,应根据社会保障资金的需求量,提高政府财政和个人负担的比重,个人负担的最高比重控制在工资总额的10%,或者在支出剧增的现阶段,采取发行长期国债的办法来弥补,以保护企业的竞争力并实现就业增长。
三、落实企业改制社会保障政策情况1999年以来,我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工作。到目前为止,有584家企业改组改制,国有中小企业全部退出国有序列,涉及职工11.8万人,清算、预留各项社会保障费14.4亿元,督促企业为职工补缴社会保险费0.9亿元,维护了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落实改制企业社保政策一是多渠道分流职工。按照“全员接收、分流安置、有情操作”的原则,分类安置改制企业职工。调整留岗人员劳动关系。对企业改制后的留岗人员,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重新录用,及时变更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并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鉴证。目前,我市改制企业留岗人员劳动合同签订或变更率达98%。理顺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重点解决下岗职工进出中心、隐性就业和债权债务关系,全市改制企业原已在中心的下岗职工1.06万名,通过领取一次性安置费或协议期满出中心领取经济补偿金,享受失业保险的3100余人,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清理分流人员的劳动关系。对原“停薪留职”、“内退”、“两不找”、“挂靠”等10类人员,因企制宜,因人区别,分类处理,平稳操作,协议期未满的继续履行协议,协议期满企业有岗位的企业重新择优录用,无岗位的解除劳动关系,依法给予经济补偿,享受失业保险。二是预留社会保障费。为维护改制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合法权益,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注重把好“三道关”,即:严把改制方案审查关。我市改制办公室下设5个工作小组,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严格的审查、复核和举证程序,使改制方案既实在、具体,又合法、合规。严把安置费的清算关。在清算职工安置费过程中,直接到企业审查企业资产评估情况,详细核对职工享受安置费的数据和职工身份,逐项核对、逐条落实、逐人确认、逐个鉴证。我市共计清算职工安置费12.3亿元,其中有2.6名职工“买断身份”领取一次性安置费自谋职业。严把拖欠职工费用预留关。在改制中有90%以上的企业存在拖欠职工的生活费、社会保险费、工资福利、医疗费、集资款等问题,我们据实核查,登记造册,落实到人,在审查资产评估中进行预留,共计预留企业拖欠职工费用2.1亿元,其中欠缴社会保险费1.4亿元。如市南极雪集团土地变现存入财政专户后,劳动保障部门直接从专户中划转社保基金401.2万元,维护了职工的社保权益。三是接续社保关系。针对改制企业“买断身份”人员不断增多、社会保险参保人员流失的问题,我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台了自谋职业人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办法,灵活缴费时间、缴费标准、缴费方式,并实行即“两委托、一传递”的参保缴费服务模式,委托银行打印缴费清单,委托银行代收社会保险费,由代收银行生成和传递缴费信息,这一举措受到了自谋职业人员尤其是改制企业“买断身份”人员的普遍欢迎。全市有2.3万名职工接续了养老保险关系,接续率达88%;灵活就业人员累计参加养老保险52522人,接续和参加医疗保险1.15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改制企业社会保险历年欠费清欠难度大;二是少数改制企业实行承包、租赁、创收自养或托管后,新的承租管理着不愿承担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法定义务,使部分已参保职工养老保险关系不能及时接续;三是由于原企业缴费没有足额到位,致使部分自谋职业人员不能与企业解除社保关系,同时与新的用人单位的社保关系也无法建立。
(三)下步工作重点一是强化社会保险费的清欠力度。建立企业社保信用评价机制。对有缴费能力拒不缴费的企业,设立曝光台,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对确无缴费能力的企业,规范破产,其划拨土地使用权由市政府依法收回,统一由市土
地储备中心按原用途径评估收购储备,并进入市场交易,变现的土地收益用于补缴社会保险费和职工安置费,超过半年仍未拍卖变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按评估价值的50%预付资金补缴 社会保险费和职工安置费。二是调整社会保险缴费办法。对“买断身份”自谋职业人员被新的用人单位录用的,原企业对个人的欠费实行挂帐处理,先与新的用人单位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待原企业统一补缴社会保险费后再进行缴费登记。
四、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至2003年底,我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9万人,离退休人员达93835人,去年发放基本养老金56228万元,月均发放4686万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
(一)主要做法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我市劳动保障、地税部门不断强化征缴手段,对有钱不缴的单位,通报一批,曝光一批,处罚一批,强制收缴一批,并联合其他部门推行不准其兴建办公楼、职工住房、购买小汽车、评先等“八个不准”;对历年欠费,实行分类处理,追缴一批,单列征收一批。通过部门联合督查,欠费单位纷纷上门,主动缴费并签订补缴协议。市财政部门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加强调度资金,仅去年就借贷9400万元资金补充养老金不足。此外,还积极对上争取中央财政对我市养老保险工作的资金支持。二是多形式推动扩面。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专人专班负责制、定时定量考核制,成立了稽核专班、普查专班、扩面专班,由点到面,分类突破。如去年全市组成6个稽核小组,抽调40余名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稽核,动员职工参保,共稽核19.5万人,督促156家企业6575名职工参保和2638人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三是多手段确保发放。我市规范了养老保险金发放形式,加快了基本养老金发放业务流程,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通过社会化发放,坚持将发放时间提前到每月中旬,社会化发放率自2000年起一直保持在100%,并在各代发点公布了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和咨询电话,使离退休人员就近、方便、按时、足额领取到基本养老金。全市没有因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不到位而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离退休人员增长过快,养老保险抚养率高。1998年初,全市进入社会统筹的企业离退休人员57333人,到2003年底已增加到93835人,6年增加36502人,平均每年净增6084人,年均增幅为10.14%。目前,我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与离退休人数之比为2.76:1,实际缴费人数与离退休人数之比仅为2.54:1。这些年来,全市32家国有工业企业破产,7793名离退休人员全部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年均增加养老保险金支出3338万元。二是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矛盾突出。随着企业改组改制、兼并破产,参保人员流失,自谋职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增多我市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如基本养老保险按100%的收缴率计算,2001年可收缴34615万元,而当年支出基本养老金43035万元,缺口8420万元;2002年可收缴39745万元,而当年支出基本养老金53422万元,缺口13677万元。1998年-2003年,全市共征缴养老保险费20.4亿元,支付基本养老金26.1亿元,收不抵支5.3亿元(其中2002年收不抵支17337万元,2003年收不抵支14969万元),月均缺口738万元。据测算,今后5年是黄石市企业职工退休的高峰期,每年将新增退休人员8000人,年均增加基本养老金支出4000万元,养老基金年均缺口在1.8亿元以上。
五、失业保险扩覆及“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落实情况
(一)狠抓失业保险扩面,积极落实 “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一是“三结合”抓扩面。在失业保险扩面工作中,我市采取了“三结合”的扩面方式,即重点突破与分片包干相结合,宣传发动与强制扩面相结合,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与其他部门参与相结合,分行业推进,分战线包干,分重点突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到去年底,参保人数已达27.5万人,其中新增扩面7757人,征收失业保险费5008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二是“三明确”保发放。明确建立资金台帐,各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建立资金明细帐;明确发放时间,将每月20―25日作为下岗职工领取生活费集中时间,每月15日前作为养老金发放时间;明确监督机制,要求各企业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作为厂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条件、名单、签字、金额“四公开”;政府网站设立查询系统,建立语音查询电话,各代发点公布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实行职工退休审批公示制,接受职工群众监督。三是“三联单”促衔接。劳动保障、民政部门建立起正常的工作协商制度和信息沟通渠道,劳动就业机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与民政城市低保机构三方联合签单。对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依法办理退休手续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其基本养老金等情况传递给民政部门;对进中心协议期满和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依法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确定新的劳动关系;尚未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待遇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直接纳入低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上有误区。在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的认识问题上,有三大误区:企业经营者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失业保险不比养老、医疗保险,与职工切身利益关联度不高,参保是增加负担;事业单位领导认识上有误区,认为事业单位不存在失业人员,也享受不到失业保险政策,存在参保吃亏论;企业劳动者认识上有误区,认为现在就业环境不佳,能拿到工资和缴纳养老、医疗保险就万事大吉了,不太关心自己是否参加了失业保险。二是手段上不强硬。由于我国社会保险立法滞后,其配套措施不全、操作性不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执法无力,处罚手段不到位,使得失业保险扩面难以拓展。
(三)下步工作重点一是政策配套,强制参保。对于应参保而未参保单位,在年检时除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外,还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行政措施加以限制,强令其
参加失业保险。如税务机关可以不供应发票,工商部门及其他执法机构不进行年检换证等。特别是新建单位,在工商注册登记时必须先办理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参保手续,以保证应参保的单位不漏户、职工不漏人。二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健全部门间联动工作机制,凡与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有关的政府部门都应明确责任,各司其职,从不同角度配合经办机构全面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等工作,对不参保、不缴费的单位,该制约的要制约,该处罚的要处罚,该曝光的要曝光。三是严格执法,依法监督。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稽查和监察执法机构,依法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稽查,对应参保而不参保的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规的处罚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对拒不参保的单位,下达罚款通知书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情况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是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是由民政、统计、工会等部门共同调查,分析我市城市居民维持最低生活的消费情况,并用科学的方法,求出我市一个居民维持最低生活的费用金额。根据调查和测算结果,结合我市财政状况和有关方面的经济承受能力,由市政府最后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我市城市低保标准:1997年7月1日至2000年7月1日,城区120元、大冶110元、阳新100元;2000年7月1日至今,城区156元、大冶140元、阳新120元。
(二)千方百计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近几年来,我市根据国务院《条例》和省政府《办法》,认真做到了“全员纳入,应保尽保”。除中央、省转移支付一块,我市两级财政按省政府“按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0.8%-1.5%列支预算”的要求,足额列支了低保资金预算,2001-2003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2818万元(其中2001年895万元,2002年925万元,2003年998万元)。全市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社会化发放率为100%。2001-2003年,全市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8080万元(其中2001年983万元,2002年2293万元,2003年4804万元),享受低保的由2001年的49657人增加到2002年的70666人,2003年达到81267人,保障率分别达5.5%、7.8%和8.9%。
(三)实行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为规范城市低保管理,我市逐步建立了8项管理制度:一是分类管理制度。对享受低保的对象分三类进行管理,第一类是长期保障对象,即“三无对象”,其家庭成员收入情况变化不大,只需要掌握减员情况,要求基层民政部门和社区半年入户审核一次;第二类是相对稳定的保障对象,即男50周岁以上,女45周岁以上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困难居民,重新就业机会不大、收入来源比较明确的对象,要求基层民政部门和社区每季度入户审核一次;第三类是明显不稳定的保障对象,即在劳动年龄段内、身体健康、暂时下岗失业人员,要求基层民政部门和社区每月入户核查。二是续保登记制度。低保对象由过去到社区领取低保金改为通过银行发放存册的社会化发放后,为了准确掌握低保对象的人口变化情况和收入变化情况,我市逐步建立了续保登记制度,低保对象每月10日至15日到社区反馈保障金领取情况,并登记申报家庭人口和收入变化情况。连续两次或一年内累计三次不登记的视为自动放弃低保待遇。三是公示通报制度。市低保管理中心、县(市、区)民政部门每月通报该地区的城市低保工作情况,每个社区在人群集中的地方统一设置固定的城市低保公示通报栏(牌),对享受低保待遇对象的姓名、享受对象及享受金额、家庭住址情况进行常年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四是申报评估制度。为了查清申请低保对象的隐形收入,对新申请享受低保的居民,要求其如实填写《家庭收入申报表》,通过调查,对申报不实的申请对象,社区可缓期3―6个月接受他们的申请。对擦皮鞋、开麻木车、摩托车等无固定月收入的低保申请对象,各县(市、区)经过市场调查统一制订了行业评估标准,在无法查实收入的情况下,按行业评估标准计算他们的收入。五是参加公益劳动制度。低保对象享受了国家的救济,应当回报社会,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要求每月参加社区组织的1-2次社会公益劳动,连续两次以上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公益劳动的,可取消其本人的低保待遇。六是优先就业培训制度。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人员申请低保的,先到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就业申请和登记;享受低保待遇后,至少每半年要向社区提供一次求职登记证明,12个月内两次以上介绍其就业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者,可以取消低保待遇。七是评议评审制度。街道办事处建立了城市低保评审委员会,社区建立了城市低保评审小组。评审委员会和评审小组的组成人员除相关部门的领导外,主要是由老党员、老居民代表组成,对谁该享受低保,谁不该享受低保,并不是基层民政干部和社区干部说了算,而是由居民代表说了算,在源头上防止了“人情保”、“关系保”的出现,有利城市低保工作的“阳光操作”。八是档案管理制度。根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城市低保自身的特点,我市县(市、区)、街办(乡镇)、社区三级都建立了一户一档的文字档案和微机档案,即将实现与市民政局和省民政厅的微机联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层城低保组织机构网络需进一步完善;二是管理手段亟待进一步改进;三是管理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四)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几点建议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有效规范的资金筹措机制。地方财政加大配套力度,尤其是要明确低保资金在社会保障资金预算中的增长比例。在充分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的同时,制定较为合理的低保资金增长机制。同时,加强对低保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管力度,监管是要检查低保金是否确实足额到位。二是完善工作程序,确定收入核算方法。要尽快出台具体办法,科学核实家庭实际收入。同时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和促进就业的原则,制定鼓励低保对象自食其力的政策。三是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确保低保制度正常运行。城市低保是项动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低保工作具有政策性、时效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必须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低保工作机构的设立,其规格应与社会保险机构相当,并适当参考当地低保对象数量配备人员编制,工作人员工资和经费列入财政全额拨款。
七、财政支持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一)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2002年以来,我市在财力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认真落实国务院国发[2002]42号文件精神,按照“保工资、保法定支出、保社会稳定”的支出原则,将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提高到了与工资发放和法定支出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始终围绕社会保障支出达到总支出比重15-20%的目标作出了不懈努力。2003年全市安排社会保障资金达36074万元,占同期财政总支出(扣除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后)的比重达37.27%,较2001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近几年中,黄石市在再就业资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城低保等资金的安排上都达到了省政府规定的比例。2003年,全市安排城低保资金998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1.2%(省政府规定0.8-1.5%);安排再就业资金938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1.15%(省政府规定1%)。与此同时,市政府、市财政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改组、改制、破产清算步伐,通过实话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税收、给予贷款贴息等措施,每年用于支持社会保障的资金超过了1亿元。
(二)建立和完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一是克服困难确保社会保障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到位。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文件要求,我市建立了社会保障财政补助资金专户,用于管理各级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资金。同时制订了《黄石市社会保障财政补助资金专户管理办法》,该账户设立以来,我市严格按照预算进度,及时拨付各项资金,保证了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今年以来,已拨付到位社会保障资金1540万元,占预算的53%。二是加强协调,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及时足额到位。自2001年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税务征收以来,由于社会保险基金与税收收入同一个国库,尽管黄石市财力极为困难,资金调度非常紧张,但市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及时足额出库和保值增值,为及时拨付各项支出创造了条件。三是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确保社会保障支出需要。黄石市是全省的老工业基地,从2001年以来社会保障资金缺口不断扩大,特别是养老保险从2001年出现缺口以来,累计缺口资金达4亿多元。为了确保养老金等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我市在及时拨付社会保险费和预算安排资金的同时,通过从银行贷款和调度其他资金2亿多元用于发放,其中贷款一项累计达1.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