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
2014年普通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
2014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平稳创新,彰显公平。试题贴近考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试题设计科学,考查准确,充分发挥了不同题型的测量功能,保证了测量的高信度、高效度,提高了测量的精度,更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更有利于依据考生的作答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更有利于指导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一、与时俱进,平稳过渡
2014年理科综合由去年的240分增加到今年的300分,其中物理由去年的89分增加到今年的110分。具体到题型来看:
选择题个数没有变化,仍然是7个,分值由去年的每题5分调整为今年的每题6分,共42分;实验题结构小幅变化,由去年的一道大题(包含两道小题)13分,变为今年的两道大题共18分,阅读量略有增加;计算题依然为两道大题(一力一电),分值由原来的33分增加到今年的38分;选做题还是“三选一”,但分值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12分,三道选做题从形式上更加统一。总体来说物理的试卷结构和去年相比有小幅变化,但阅读量、思维量、作答量和去年基本一致,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二、注重基础,彰显公平
试题注重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检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必须具有的共同基础,检查了考生是否洞察了物理学的基本架构。
整卷无偏题、怪题。在试题材料选择、情境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设计,注重基础性,充分考虑到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层次的考生,保证了试题的公平、公正。
第14题,是理综试卷中的第一道物理题,考生面临从化学到物理的思维转换。该题继承了往年比较注重基础的风格,以生活中所熟知的“秋千”为背景展开,考生感觉自然亲切,上手快,思维转换自然,同时本题又较好地考查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力学基础内容。
第15题,是考生所熟悉的v-t图像问题。本题借助图像考查了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立足基础,考查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试题选考部分也注重考查三个模块的基础知识,试题从形式上更加统一,在阅读量、思维量、作答量等方面基本等值,彰显了考试的公平性。
三、立意新颖,贴近生活
创新是进步的原动力。2014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既注重加强与考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适度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新课标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的要求,也注重在考生所熟悉的经典情境上不断创新,设计出新颖的设问方式,体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第18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是考生十分熟悉的情境,但该题在熟悉的背景下巧妙地把两个带电粒子的偏转结合起来,创设了新的情境,设计别出心裁。
第19题,是以 “均匀带正电薄球壳”为背景设计的一道综合性选择题。“均匀带正电薄球壳”是考生相对陌生的情境,要求考生有较好的再学习能力。该题起点较高,但题目通过简洁的描述告知考生球壳内、外的电场分布,有了这样一个台阶,考生经冷静思考,结合图像在不同空间分段考虑,思路豁然开朗,答案呼之欲出。这样的情境创新,这样的巧妙设计,更有利于选拔出拥有良好学习潜力的考生,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第20题,“神十”与“天宫”对接、“嫦娥”携“玉兔”落月两大航天工程是考生较为熟悉的情境,以“玉兔”回家的设想为命题背景,通过规定新的零势能面,考查卫星发射过程的功能关系,情境新颖不落俗套。考生须具有相应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与发射地球卫星类比来突破难点。通过该题作答,可使考生认识到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第22题,立足于教材中《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涉及电路设计、仪表选择、实物连接、数据处理等常规问题,是考生熟悉的情境,但落点又打破常规,由测量电阻上升到间接测量长度,是“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体现。该题将考生较为熟悉的实验背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试题设计从考生答题的思维规律出发,合理设置问题难度和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考生在解题时能够比较容易切入,但拾级而上,又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所收获,保证了试题有较高的区分度。可以说本题较好展示了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考查有助于扭转电学实验片面求深、求难,忽视基础的备考模式,有利于引导电学实验教学降低难度、回归基础。
四、学会建模,运筹帷幄
“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要学好物理,就要从众多现象中发现共同的本质,要善于建模。考试大纲规定的物理考点有120个左右,但由此衍生的习题却浩如烟海。所以,善于建模,熟知典型的物理模型,是考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内涵、取得更好成绩的保证。今年试题对模型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
第37题,是一道以水下重物打捞为背景的热学题目,情境设置新颖,对考生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引导考生关注实际,很好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另一亮点是物理模型需要从情境中逐步获取信息才能构建起来,有效体现了思维的递进性,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建模能力。
第14题,是共点力平衡的常规模型;第17题是理想变压器的常规模型;第18题是带电粒子的类平抛模型;第22题是伏安法测电阻的模型等等。不管题目如何变化,只要善于从情境中提炼出物理模型来,就等于打开了解决问题的一扇窗户。
2014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五种能力,层级恰当,覆盖全面,比例合理。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要求。试题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又以科学、求实和创新的态度,对高考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给予了充分关注和冷静思考,同时对如何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第二篇: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语文
结构稳定重能力选材典雅设题新
——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从总体上看,今年语文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材典雅唯美,设题新颖别致,卷面清新自然,试题难易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一、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今年的语文试卷在保持试卷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如第一大题没有涉及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第四大题第15小题“默写名篇名句”改变了往年要求考生四选三的形式,直接给出六句话让考生加以填空;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做题的形式,直接给出了一篇文学类文本让考生阅读答题,减轻了考生的阅读量,可以使考生快速答题。试卷结构的相对稳定,可以使考生迅速进入考试状态,对试卷没有陌生感,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水平。
二、注重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山东卷历年都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今年也不例外。如第一大题第1小题对字音的考查,改变了以往标音识别的考查形式,采用了不标音辨识的形式,每对加点字读音都具有形近音似的特点,如“湛蓝/斟..酌”“毛坯/胚芽”“咆哮/酵母菌”等等,这样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考生只有具....
备了扎实的读音基础知识才能加以正确识别,避免考生仅仅通过答题技巧就可得分的可能,突出了能力的考查。第5小题对成语的考查,四个成语分别是“不寒而栗”“反戈一击”“广开言路”和“各有千秋”,这些成语都是考生常见的,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容易用错,考生只有真正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掌握它们使用的语言环境,才能加以判断。又如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三个题目分别从“概括主旨”“对‘调理心情’做法的判断”以及“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 1
角度进行考查,这就需要考生必须对选文的文意和观点准确理解才能加以判断,避免考生仅仅通过核对选项和原文的异同就可以判断的弊端,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再如第14小题突出了对考生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6小题突出了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第22题突出了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等等。
三、选材注重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今年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选材上具有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典雅唯美,清新自然,使整个试卷充满了语文的美感,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如第二大题论述类阅读材料选取了梁漱溟《朝话》中关于“心理调整”的一段文字,语言平实,口语化强,逻辑清楚,条理性强,而且内容与考生贴近,读起来极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改变了以往选材局限于文化、历史及哲学类的文章,避免了语言晦涩、概念缠绕的毛病,是一个大的突破。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了明代大家方孝孺的《詹鼎传》,这是一篇较为典型的古文传记,传主酷爱学习,为人正直,公正廉洁,人物关系简单,语言规范平实,可读性强,意蕴丰富。古代诗歌的选材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只选一首诗词进行考查的惯例,而且在内容上跳出了以往表现孤独、思乡、羁旅、伤春等感情诗歌的圈子,选取了宋代陈与义的《寻诗两绝句》,意境生动,形象鲜明,表现出名家高超的构思练意练句的水平,所选篇目经典,艺术技巧精湛,给人以古典艺术的享受。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的是黄裳写于1956年的《浣花草堂》,从文体上看是游记散文,但是文章内容的主旨却是针对当时评论杜甫片面极端的风气,肯定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重新评价杜甫。文章主题立意高,技巧纯熟,作者的观点在叙述、描写的文字中含蓄、优美地表现出来。考生本身对杜甫较为熟悉,在考试答题过程中可以对杜甫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深化。
除了上述几篇大阅读材料外,整个卷面也处处体现出传统性和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如第4小题成语的考查涉及到先秦诸子名家的文章风格;第5小题病句的考查涉及房地产和商品房价格的现实问题;第16小题概括信息涉及24字核心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第17小题采用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图片温馨动人,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第18小题,要求考生组合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对联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了解春节和端午的节日特点,还要懂得对联的特点,更加突出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第23题作文材料本身就极具诗意和审美价值,“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四、设题另辟蹊径,别致新颖
纵观全卷,今年的试题在设题思路上也与以往有了较大不同,能够另辟蹊径,别具匠心,更加符合考查考生能力的要求。如,第二大题第7小题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判断“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而四个选项本身都与考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考生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同时又与文本观点紧密结合,避免考生不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就直接答题,设题巧妙,匠心独运。文言文阅读的第12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四个选项不仅仅是对原文的单纯翻译,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尤其是对错项的设置,考生如果不细心阅读理解原文,就不容易判断出来。第14题鉴赏陈与义《寻诗两绝句》,这两首诗最突出的两点是陈居士的形象与写景,因此两个考点即围绕此两点设置,第1问概括分析“园花经雨百般红”“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写景色特点的不同,第2问要求考生概括陈居士的特点,既抓住了诗歌的关键,又为考生答题提供了抓手。又如第18小题关于对联的考查,这一题型的设计,既可以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中的连贯得体、对偶平仄等方面的能力,又可以考查考生关于节日、对联等传统文化的知识,一题多考,难度适中,这也是试卷中的一大亮点。再如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的设题也较有特色。文本选取的是一篇游记,但又不单纯是一篇游记。第19题“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这一设问,就提示了考生本文的主旨和写
作目的;第20题理解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选取的是文中最重要、最富有意蕴的两句话,且其一为对杜甫的评价,一为对杜诗的思索,考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更加有助于对整篇文本的深刻理解;第21题关于作者对杜甫新认识的概括的问题,考生在前两题的基础上就可以较为清楚地归纳和概括;第22题为探究题,“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和关键,是在前三问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挖掘,不仅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文本和作者的观点,而且对考生如何去全面评价一个诗人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四个设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设题十分精巧。
总之,2014年语文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在加强“双基”考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材料的选用突出了传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卷面清新,选材典雅,考点明确,设题精巧,难易适中,是一份文质兼美的优秀试卷。
(出处——http:///zcjd/2014/14060801.doc)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
http:///zcjd/2014/14060801.shtm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
第三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C
N
O
Na
Mg
S
Ba
137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以下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B
NH3H2OC
AgNO3D
BaCl2
3.以下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选项是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参加足量铁屑,充分反响后,过滤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参加适量NaOH溶液,过滤
4.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热量。表示上述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A
C8H182〔g〕=8CO2〔g〕+9H2O〔g〕
△H=-48.40kJ·mol-1
B
C8H182〔g〕=8CO2〔g〕+9H2O〔1〕
△H=-5518kJ·mol-1
C
C8H182〔g〕=8CO2〔g〕+9H2O〔1〕
△H=+5518kJ·mol-1
D
C8H182〔g〕=8CO2〔g〕+9H2O〔1〕
△H=-48.40kJ·mol-1
5.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响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那么以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
V1>V2>V3
B
V1>V3>V2
C
V2>V3>V1
D
V3>V1>V2
6.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那么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7.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响: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8.假设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那么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二、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假设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项选择时,该题为0分;假设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9.以下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2O
B
BF3
C
CCl4
D
PCl5
10.以下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
熔点比生铁的低
B
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响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
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
D
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11.假设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
Na+
NO-3
Cl-
B
K+
Na+
Cl-
NO3-
C
K+
Na+
Cl-
AlO2-
D
K+
NH+4
SO42-
NO3-
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参加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参加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以下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
Br-
B
SO42-
C
H2SO3
D
NH4+
13.能正确表示以下化学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A
15.人们使用四百万只象鼻虫和它们的215磅粪物,历经30年多时间弄清了棉子象鼻虫的四种信息素的组成,它们的结构可表示如下〔括号内表示④的结构简式〕
以上四种信息素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1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
H不变
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7.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参加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响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
两烧杯中参加反响的锌等量
D
反响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18.将·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以下关系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
c(HCN)<c(CN-)
B
c(Na+)>c(CN-)
C
c(HCN)-c(CN-)=c(OH-)
D
c(HCN)+c(CN-)=0.1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三、〔此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7分〕〔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假设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答: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填代号〕。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参加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参加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参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参加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20.〔15分〕拟用以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枯燥、纯洁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参加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2H4
乙醇
浓H2SO4
NaOH溶液
浓H2SO4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H2SO4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NO
稀HNO3
铜屑
H2O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枯燥、纯洁的气体是。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
①气体,理由是。
②气体,理由是。
③气体,理由是。
④气体,理由是。
四、〔此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6分〕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22.〔12分〕根据以下反响框图填空,反响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响,反响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响。
〔1〕单质L是。
〔2〕化合物B是。
〔3〕图中除反响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响,是
和
〔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响方程式分别是
和。
五、〔此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0分〕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A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且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响,但不能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发生消去反响。请填空:
〔1〕A的分子式是,其结构简式是。
〔2〕写出A与乙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所有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属直链化合物;②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24.〔8分〕烷基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例如
化合物A—E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A是芳香化合物,只能生成3种一溴化合物,B有酸性,C是常用增塑剂,D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常用化学试剂〔D也可由其他原料催化氧化得到〕,E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酚酞,结构如图2。
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六、〔此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8分〕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和Na2SO4混合物与250mL
1.00mol/L过量盐酸反响,生成2.016L
CO2〔标准状况〕,然后参加500mL
0.100mol/L
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mL
1.00mL/L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26.〔12分〕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A〔气〕+B〔气〕C〔气〕
〔1〕假设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假设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假设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那么x=
mol,y=
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4〕假设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参加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II.假设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响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响。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拟
〔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拟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参考答案
一、〔此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1.D
2.A
3.C
4.B
5.B
6.C
7.B
8.C
二、〔此题包括10小题〕
9.C
10.D
11.B
12.B
13.A
14.BC
15.C
16.D
17.AC
18.BD
三、〔此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略
〔2〕A、D
20.〔1〕NO
〔2〕①C2H4
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响温度
②Cl2
反响生成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
③NH3
反响生成的NH3被c中的H2O吸收了
四、〔此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Na2O,K2S,MgF2,CaCl2
22.〔1〕H2
〔2〕H2O
〔3〕②,④
2NaCl+2H2O2NaOH+H2↑+Cl2↑
2Ca(OH)2+2Cl2=Ca(OCl)2+CaCl2+2H2O
五、〔此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C5H12O4
〔2〕C(CH2OH)4+4CH3COOHC(CH2OCCH3)4+4H2O
〔3〕CH3CH2OH
HOCH2CH2CH2OH
HOCH2
CH2CH2OH
24.〔1〕
〔2〕
〔3〕
〔4〕
六、〔此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g·mol-1=
设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反响中放出的CO2物质的量==0.0900mol
与Na2CO3、NaHCO3反响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1.00mol·L-1-×0.100mol·L-1×2+×1.00
mol·L-1
解得:x=0.0700mol
y=
Na2CO3质量×106g·mol-1
NaHCO3质量×84g·mol-1=1.68g
26.〔1〕〔1-a〕
〔2〕3a
〔3〕2
3-3a
丁
假设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假设,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
假设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4〕
〔5〕乙
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响,故反响到达平衡后a>b。
第四篇:全国各地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试题(山东卷)
状元源 http://zyy100.com/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
状元源 http://zyy100.com/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
状元源欲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政治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回答17~18题。
17.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
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
④政府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
A.①②③B.②③④
CD.①③④
“”
B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19.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6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
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
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2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
.“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
【必做部分】(25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 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常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45分
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年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材料四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材料五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资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5分)
(选做部分)
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6月,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指出:中国愿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本地区实现共同繁荣。
年2005。
务,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
(1)从成员性质和职能范围的角度分别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类型。(2分)
(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8
分)
37.(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①饭店里,有顾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集市上,有购物者向销售者一次次索要塑料袋。
③学校里,空无一人的教室灯火通明。
④写字楼里,有人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
⑤农家院里,做饭、照明使用自家生产的沼气。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做法。(在答题卡上只写相应序号)(2分)
(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如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环境伦
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8分)
山东文综政治答案
第Ⅰ卷
17.C18.B19.B20.B21.C
22.A23.D24.C25.A
第Ⅱ卷
【必做部分】
28.(25分)
(1)图9显示,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GDP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消费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
(2)答案一:人大代表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应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以及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答案二:政协委员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应群众的意见和建议。②积极提交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
(3)①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9.(35分)
(1)措施:设郡县(分);修驰道(分)。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分);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加强对地方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分)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分)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分)
(5)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分);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分)
提高能源利用率(分);调整产业结构(分)。
(6)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分)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分)
【选做部分】
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政治间国际组织一般性国际组织
(2)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致力于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非洲等广大
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④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凸显负责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若答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37.(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②③(分)
(2)①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②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分)③只有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
(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解析及启示
13.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和书法名家。解法一:日本文字主要由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创造的片假名和学问僧空海采用汉字草书创造的平假名构成,材料中点出平假名,故受草书影响,怀素是狂草名家,选D;解法二:根据材料中的平假名字体判断是模仿草书,这是本题考查的主要意图;解法三:排除法,王羲之非唐朝,颜真卿和刘公权擅长楷体,故选D。
【启示】以上不管哪种解法都必须建立在对几个书法名家生活朝代和擅长字体等知识掌握了解的基础上,故踏踏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是高考取胜的基础。14.《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启示】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的。
1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排除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
【启示】牢记论从史出原则,解体时堤防结论的偷换、夸大等陷阱。
16.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答案】D。【解析】“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和维新变革的思想,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本题大大超出了高中历史教学要求,非课标和考试说明所要求之能力所能及也。命题不在于显示命题者自己学识有多渊博,而在于体现命题使命的公正。
【启示】此题和15题都涉及到福建地方史的考查,以后对福建地方史要细化。
17.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答案】A。
【解析】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A。
【启示】观点理解型试题解题要决在于抓住观念中所述事物的内在联系,抓住其本质。这与09年高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题如出一辙,加强对史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18.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此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历史事件的比较,常规解法是逐一审核,尼克松访华不属于睦邻友好,两者都不是结盟,也不是另起炉灶,故选D。【启示】再次说明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的重要性。19.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启示】对历史基本概念掌握一定要到位
20.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答案】B。
【解析】此题融历史、地理、物理学知识与研究性学习于一体。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要求较高,第一层信息月亮受地球引力影响绕着地球转,第二层信息月亮运行同时还受其它星体引力的影响,科学家们正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和计算才发现了海王星的,故选B。此题用排除法也比较容易选出B。
【启示】加强对历史图片信息的解读和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2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④“新改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对巴黎公社概念的全面把握。从背景看①解读正确,从过程和性质看③④解读正确,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一般认为是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从材料中萌芽一词也反映了这点,故选D。【启示】还是强调对历史概念的全面把握。
22.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解析】此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启示】还是强调对历史概念的全面把握。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解析】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
【启示】此类型试题要决在于抓住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回答24—25题
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启示】解读材料信息,抓住其要害。
38.(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点评】此题侧重对经济史和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古今贯通、中外结合,同时结合了工业发展、人均GDP与民生等热点问题的考查。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8分)(1)【评析】此题考查曲线图表的解读和概括能力,同时审题要把握比较和走势两个关键词,答案中要体现中与西欧三时段的走势,同时要体现两者的异同。
【答案】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
(2)【评析】此题考查知识的调用能力,解题要懂得题目的转换,不考虑人口因素来分析人均GDP实际上也就是分析影响这时段经济发展的因素,此类问题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 等几个方面分析。
【答案】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2分)
(3)【评析】此题第一问不难,第二问考查阐述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突破口还是在于审题环节,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实质上还是要说明这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局限问题。
【答案】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
(4)【评析】此题以中国80年代发展为中心,横纵向对比总结 【答案】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41.(15分)历史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答案】主张: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9分)
【评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第一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问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答案】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粱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6分)
【答案】梁启超认为提高回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珥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
【答案】不对立。
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 时代发展潮流。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6分)
【解析】逐条归纳,难度不大。
【答案】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魄;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解析】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多层次评价。
【答案】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址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朽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