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X有限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根据“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的原则,分别轻重缓急,以便集中力量及时解决严重影响职工健康、安全的问题,制定本计划。
一、依据
1、国家法规、标准及上级主管部门、政府管理部门的指示、要求;
2、针对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原因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3、职工的合理要求。要根据《职业病防治》的立法宗旨,正确处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的关系,以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为目标,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力戒形式主义。
二、事项、实施时间、实施部门和经费预算
1、防护设施建设与维护、警示标识
2、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每个员工按需可领取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工作场所卫生检测评价:每年对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点进行监测。
4、职业卫生宣传:在宣传栏宣传职业病防治的最新进展、方法等
6、职业卫生培训:对每个新进员工进行职业病方面的培训,对相关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培训。
7、职工健康监护:每年安排对有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病健康体检。
8、职业病人诊疗
9、其他
三、验收与考核
以责定权,以控制效果定奖,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用人单位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同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但不能像经济责任制那样,把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制定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分解或者压在劳动者身上。
第二篇:职业危害防治计划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确保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计划。
一、人员配置
配备专职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管理制度建立
按晋煤劳发(2011)1499号文件及《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及2013年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配备必备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用品
1、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员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将不断改进和更新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四、危害公告和警示标识
1、在醒目的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五、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控制
1、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2、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公司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六、危害日常检测和定期检测
1、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应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估结果存入员工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员工公布。
七、危害告知和培训教育制度
1、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应聘人),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2、应当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八、员工健康检查和建档
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公司应当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在岗期间,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
2、应当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九、职业病报告和处理
1、发现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2、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公司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3、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的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尽快安排诊断、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十、工作步骤
1、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国家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2、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3、各部门组织自查自纠,按照有关法律条文,进行对照检查,对在自查自纠中发现存在的间题,应当尽快处理,并及时汇报。
4、公司将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对各部门的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十一、工作原则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员工参与。
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
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督促相结合。
十二、工作目标
1、彻底整治有毒有害作业场所,使之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建立有效的职业病防治和安全生产制度。
2、健全工伤(事故伤害与职业病)保险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配备必备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的设施、设备和用品。
山**润联盛关家崖煤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2013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职业病例为零;
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告知设置率95%以上;
3、职业危害申报率100%;
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音、毒物、高温等检测率达到90%以上;
5、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100%,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95%,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100%。
6、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及上岗前、在岗期间的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5%;
二、实施方案
1、根据我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及职业中毒的发生。
2、自觉接受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对我单位的监督检查,对监督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改正。
3、定于 6月份,联系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4、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本体检时间定于 12月份,并对体检结果异常者做出妥善安排和调离。
5、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检查,保证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转,并定期维修。
7、定期发放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劳动者在上岗时配戴。
8、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
第四篇:职业危害防治计划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
为认真执行有关文件精神,切实保护职工身心健康,提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更好的为一线服务,特制定2007年特殊工种职业危害防治计划:
一、定期学习有关文件和操作规程,提高技术水平.
二、定期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体检,禁止身体不是或有传染病的职工上岗,根据有关文件给予相应的治疗或补偿.
三、有矿给每一位职工交医疗保险.
四、配置必要的防护用具,最大限度的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并教
育职工自我防范措施.
五、矿上建设一些健体体育器械,不定期举行一些文体活动,锻炼
职工身体.
六、不定期举行职业危害研讨座谈会,与有一线职工共同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并付注实施.
机电科
2007年元月
第五篇: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方案
大竹县新桥红星煤矿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方案
我矿近年来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加大了硬件设施投入,强化管理狠抓职工培训。增强职工对职业危害个体防护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现井下防尘管网基本形成,井下一线触尘人员全员个体防护基本到位。至改制以来,近9年时间内无一例新增尘肺等职业病例。但今年4 月省安检院来我矿进行检测发现:北2001采煤工作面、地面翻笼处粉尘少量超标,井下北掘进头局扇、地面绞车房噪声超标。
为确保职工身心健康,经对超标地点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现拟定以下整改方案:
一、加紧完善硬件设施:
完善修复井下、地面所有接触粉尘作业地点降尘喷雾设施,针对2001壁式工作面装煤点随着工作推进而移动的新特点。为2001采面专设柔性防尘管路,定期移动。
二、加强职工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职工个体防护意识,、每季、每月的职工培训会,必须增设职业危害相关知识内容。职业危害防治措施。防尘安全措施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贯彻学习。
三、严格管理。加强井下采掘工作面通风管理,执行《安全规程》对风速的要求,落实防尘喷雾设施的安装使用管理责任。对于损坏或随意使用的单位或个人严格按矿《一通三防管理制度》,《防尘安全措施处罚办法》进行处罚,并纳入考核。加强湿式作业管理,掘进工作面必须执行湿式打眼、水炮泥、洒水装矸等湿式作业方式,如有违反按100元/人处以罚款。该班有三次以上取消评失奖优的资格。严格个体防护管理,劳保用具按计划定期发放。职工必须正确使用,如有违反按违章行为处理。
四、定期检测:由生技科专职技术员冯永宏负责定期对矿业全面测尘,并作好记录,如有异常立即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五、每年年初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如发现职业病或职业禁忌症,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或调离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