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100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100分)
考生姓名:得分:
考生姓名:得分:
考官签名:___________
考官签名:___________
第二篇: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
一、视诊
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
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
强度和范围的改变;
负性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
剑突下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
二、触诊
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
时相
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心尖区
心尖区
收缩期
收缩期
收缩期
连续性
舒张期
收缩期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狭窄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倾坐位、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
1、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2、正常心相对浊音界距胸骨中线距离及各部组成右界(c
m)
肋间
左界(c
m)
2~3(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右心房)
2~3
3~4
Ⅱ
Ⅲ
Ⅳ
Ⅴ
2~3
(肺动脉段)
3.5~4.5
(左心耳)
(左心室)
5~6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3、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移位、房室增大、心包积液。
①
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增大(靴形心);
②
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向左显著,但不向下增大;
③
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普大型);
④
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心腰饱满(梨形心/二尖瓣型)。
⑤
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坐位烧瓶形,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四、听诊
1、听诊体位:平卧位或坐位;疑有二尖瓣狭窄,取左侧卧位;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取前倾坐位。
2、各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
a、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心尖区);
b、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c、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e、三尖瓣区——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①
心率:正常成人60~100次。
成人>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为心动过速;<60次/分,为心动过缓。
②
心律:窦性心律不齐;
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
③
正常心音:S1与S2的鉴别(下表),S3: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可及,S4:病理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
标志
机制:瓣膜
起源学说
特
点
音调
强度
性质
历时
心尖搏动
最响部位
S1
心室收缩
开始二、三尖瓣
关闭
较低
较响
较钝
较长
0.1s
同时
心尖部
S2
心室舒张
开始
主、肺动脉瓣
关闭
较高
较S1低
较S1
清脆
较短
0.08s
之后
心底部
S3
心室舒张
早期S2之后
0.12-0.18s
血流冲击心
室壁(心室
充盈音)
低
弱
重浊
而低
钝
短
0.04s
心尖部及内
上方,仰卧
或左侧卧,呼气末
S4
S1之前
(收缩期前)
心房收缩
震动
低
很弱
沉浊
心尖部及内侧
④
心音改变
A、心音强度改变
S1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S1
S1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心肌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力衰竭
S1强弱不等:房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S2
=
A2
+
P2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增加或血流量增加
S2增强
A2
增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S2
P2
增强: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减少或血流量减少,瓣膜关闭不全、低血压
S2减弱
A2减弱: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P2减弱: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B、心音性质改变:钟摆律或胎心律
钟摆律:心尖部第一心音性质改变,音调类似第二心音,心率快,心室收缩与舒张时间几乎相等,两个心音强弱相等,间隔均匀,有如钟摆的嗒声音,故称钟摆律。
若同时有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以上,酷似胎儿心音称为胎心律。
临床意义:主要由于心肌有严重病变,心肌收缩无力,第一心音的低钝性音调改变而似第二心音,常见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
C、心音分裂
S1分裂:
生理
儿童与青少年
病理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右心衰竭等
S2分裂:
生理
儿童与青少年
病理
任何原因引起一侧心室排血量过多或排血时间延长
生理性分裂
通常分裂(P2落后于A2):
右室射血延长:完右,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
左室射血缩短: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
固定分裂:房间隔缺损
反常分裂(逆分裂
即A2落后于P2):完左,主动脉瓣狭窄,重度高血压。
⑤
额外心音
A、舒张期额外心音
奔马律:S2之后出现的响亮的额外心音,心率常增快,每分钟在100次以上。与S1、S2所组成的韵律如奔弛的马蹄声。
舒张早期奔马律:实为病理性S3,出现在舒张中期,短促而低调
收缩期前奔马律:S1之前出现一附加的声音与S1、S2组成奔马律。此音较低钝,为病理性S4
重叠型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与收缩期前奔马律在心率相当快时互相重叠所引起
开瓣音:二尖瓣狭窄;S2后0.07s,音调高、响度强、时限短促的尖锐拍击性附加音
心包扣击音:舒张早期附加音,S2后0.1s,心尖区和胸骨下段左缘,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肿瘤扑落音:性质类似开瓣音,但出现时间较晚,音调较低,且随体位改变,心尖内侧。
B、收缩期额外心音
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早期紧随第一心音之后,音调高而锐,清脆呈爆裂样声音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非喷射性,性质与前相同,常见于二尖瓣脱垂,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
收缩晚期杂音=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C、医源性额外心音:人工瓣膜音,人工起搏音。
⑥
杂音
最响的部位
传导方向
听诊要点
杂音发生的时间
杂音的性质
强度与形态
杂音与呼吸、运动及体位的关系
A、最响的部位:往往就是杂音发生的部位
心尖区-二尖瓣病变
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病变
肺动脉瓣区-肺动脉瓣病变
胸骨左缘3、4肋间的粗糙收缩期杂音-VSD
B、传导方向:MR-左腋下,AS-颈部,MS-无传导
C、杂音发生的时间:首先识别S1与S2,此点对判断瓣膜病变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收缩期杂音:器质性、功能性;
舒张期杂音:器质性
连续性杂音:器质性
双期杂音
早期、中期、晚期、全期。
MS:舒张中晚期
MR:全收缩期
D、杂音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心脏杂音的音色和音调(声波的频率)。
音调(柔和、粗糙):功能性杂音往往柔和,器质性杂音往往粗糙。
音色:吹风样、隆隆样、雷鸣样、机器样、喷射样、叹气样、乐音样、鸟鸣样等。
E、强度与形态
杂音的强度:即杂音的响度及其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Levine
6级分级法用于收缩期,舒张期不分级,也可分为轻、中、重。
杂音的形态:是指在心动周期中杂音强度的变化规律。用心音图记录类型:
递增型:MS;递减型:AR;递增递减型:菱形
AS;连续型:高峰在S2处,下一个S1前消失
PDA;一贯型:MR。
F、杂音与呼吸、运动及体位的关系
体位:左侧卧位-MS↑,坐位前倾-AR↑,由卧位或下蹲改为站立(回心血量减少):MR、TR、AR、PS、PR↓,HOCM↑;
呼吸:深吸气(回心血量增加):TS、TR、PS、PR↑;
Valsava
动作:HOCM↑。
运动:
使杂音增强
G、杂音的临床意义:有重要价值,但并非必备条件,分:功能性杂音与器质性杂音。
功能性杂音:生理性杂音、无害性杂音、相对性杂音:有临床意义(与器质性杂音可合称病理性杂音)。
器质性杂音: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
收缩期杂音的临床意义:
二尖瓣区
功能性:运动、发热、贫血、妊娠、甲亢。特点:柔和、吹风样、短促、2/6
级、局限。
相对性:左室扩大引起相对关闭不全。高心病、冠心病、贫血性心脏病、扩心病。
器质性: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特点:粗糙、吹风样、高调、全收缩期、3/6级以上、向腋下传导。
主动脉瓣区
器质性:主动脉瓣狭窄。特点:A2减弱、喷射性、响亮、粗糙,常有震颤、向颈部传导。
相对性:升主动脉扩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特点:A2增强、杂音柔和。
肺动脉瓣区
生理性: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特点:柔和、吹风样、短促、2/6级以下
相对性:
肺血增多或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扩张产生肺动脉瓣相对性狭窄。见于:ASD、二尖瓣狭窄。
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特点:P2减弱、喷射性、响亮、粗糙、常有震颤。
三尖瓣区
相对性:右室扩大引起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柔和、吹风样、短促、3/6级以下,吸气增强,右室扩大时杂音可移向心尖。
器质性:极少见。可伴有颈静脉及肝脏的收缩期博动
胸骨左缘3、4肋间:室间隔缺损(VSD)、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
二尖瓣区
器质性:二尖瓣狭窄。S1亢进、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递增型、震颤。
相对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ustin
Flint
杂音)。
二尖瓣器质性与相对性狭窄杂音的鉴别
器质性
相对性
杂音特点
粗糙,呈递增型,为舒张中晚期杂音,常伴震颤
柔和,递减型,为舒张早期杂音,无震颤
拍击性S1
常有
无
开瓣音
可有
无
心房颤动
常有
无
X线心影
呈二尖瓣型,右室、左房增大
呈主动脉型,左室增大
主动脉瓣区:各种原因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特发性主动脉瓣脱垂、梅毒性升主动脉炎、Marfan
综合征。
坐位前倾、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清楚;舒张早期、递减型、叹气样、向胸骨左缘及心尖传导。
肺动脉瓣区
相对性:肺动脉扩张。P2亢进、递减型、吹风样、柔和,称Graham
Steell
杂音,见于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
器质性:极少
三尖瓣区:胸骨左缘4、5肋间隆隆样,三尖瓣狭窄。
连续性杂音的临床意义
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2肋间,机器样伴震颤
收缩期生理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要点
鉴别点
生理性
器质性
年龄
儿童、青少年多见
不定
部位
肺动脉瓣区、心尖区
不定
性质
柔和、吹风样
粗糙吹风样、高调
持续时间
短促
较长、常全收缩期
强度
一般3/6级以下
一般3/6级以上
震颤
无
3/6级以上常伴有
传导
局限、传导不远
传导远而广
⑦
心包摩擦音:心包脏、壁两层因炎症渗出,表面变得粗糙,而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发生摩擦所发生。
音质粗糙、高调、搔抓样、很近耳,与心搏一致,收缩期与舒张期均能听到,来回性,与呼吸无关,见于各种感染性心包炎、或AMI、SLE、尿毒症等。
第三篇:全身体格检查总结及评分标准(100分)
全身体格检查总结及评分标准(100分)一、一般检查[5.0]
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 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0.5] 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0.5] 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0.5] 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3.0]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0.5]
二、头部[5.0] 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0.5] 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0.5] 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 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 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0.5] 14.检查调节反射。[0.5] 15.检查辐辏反射。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0.5] 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0.5] 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0.5] 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0.5] 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1.0]
三、颈部[8.0]
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 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0.5] 21.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淋巴结。[2.5] 颈后三角: 双手指尖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 颈前三角:翻掌,双手指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右手指尖分别触摸颌下和颏下淋巴结,同法触摸右侧颌下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被检者头部稍前屈,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22.触诊甲状腺峡部和左右叶。右手拇指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 用左手拇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对侧轻推,右手示指、中指和环指在左胸锁乳突肌后缘, 右手拇指在气管旁滑动触摸,请被检者吞咽;同法检查甲状腺右叶。[3.0] 23.触诊气管位置。[1.0] 24.听诊颈部血管性杂音,先左后右。甲状腺无肿大则无须听诊。[0.5] 25.测试颈项强直。取枕,左手托住被检者枕部,右手放在其胸前使被检者头部作被动屈颈动作,同时观察两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Brudzinski征)。[0.5]
四、前胸部和肺部[16.0]
26.视诊前胸部皮肤、呼吸运动、肋间隙、胸壁静脉;蹲下观察胸廓外形;视诊两侧乳房、乳头的位置。[0.5] 27.触诊腋窝淋巴结。左手扶着被检者左前臂,右手指并拢, 掌面贴近胸壁向上直达腋窝顶部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壁、内侧壁、前壁。触诊腋窝前壁时,注意拇指和四指的配合。再翻掌向外,触诊腋窝外侧壁。左手检查右腋窝淋巴结,方法同前。[2.0] 28.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检查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胸骨压痛。[1.0] 女性则常规触诊乳房,先查健侧,后查患侧。按内上、外上、尾部、内下、外下顺序由浅入深触诊,最后触诊乳头。29.检查胸廓扩张度。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两拇指间距约2cm。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1.0] 30.触诊语音震颤。将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部上、中、下三部位的对称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并双手作一次交换。[1.0] 31.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 嘱其深吸气。[0.5] 32.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由第1肋间至第4肋间,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照的原则叩诊。[2.0] 33.肺下界叩诊。按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叩三条线。被检者平静呼吸,自上而下, 由清音叩到实音时翻转板指,取板指中部用标记笔作标记。[3.0] 34.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上、中、下部左右对称部位听诊。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3.0] 35.检查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一致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同语音震颤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作两侧对比。[1.0] 36.听诊胸膜摩擦音。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壁听诊。[1.0]
五、心脏[19.0]
37.观察心前区是否隆起(视)、心尖搏动。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视诊心前区异常搏动。[2.0] 38.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和震颤。用手掌在心前区和心底部触诊,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确定具体位置和时期[4.0]。
39.触诊心包摩擦感。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用手掌触诊。[1.0] 40.叩诊心浊音界。先叩左界, 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由清变浊,作标记;如此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叩右界则沿右锁骨中线, 自上而下,叩至浊音,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然后用直尺测量左右心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和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6.0] 41.心脏听诊。先将听诊器体件置心尖搏动最强的部位。听诊心率(1分钟)、心律、心音(强度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然后依次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听诊。[5.0] 42.听诊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3、4肋间听诊。[1.0]
六、背部[15.0]
43.视诊皮肤。被检者坐起,两手抱膝,暴露背部。[0.5] 44.触诊胸廓扩张度。双拇指在第10肋水平,对称性地把手掌放在背部两侧,两拇指间距约2cm,两手向脊柱方向推挤,使皮肤松弛致双手大拇指掌侧缘平行;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1.0] 45.触诊语音震颤。两手掌置肩胛下区对称部位,请被检者发“yi” 长音,然后两手交换,请被检者以相等强度重复发“yi” 长音。[1.0] 46.背部叩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4 点。[2.0] 47.叩诊肺下界和肺下界移动范围。沿左肩胛线自上而下, 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后屏住呼吸, 迅速自上而下叩至浊音区, 翻转板指, 在其中点作一标记。再嘱其深呼气后屏气, 迅速自上而下叩出浊音区,翻转板指, 再作标记,嘱被检者恢复正常呼吸。用直尺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再叩右侧。[5.0] 48.背部听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4 点。[2.0] 49.听诊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相同的声音强度发“yi”长音,在肩胛间区脊柱两侧和肩胛下区左右共4 点,两侧对比。[1.0] 50.检查肋脊点、肋腰点压痛和左右肾区叩击痛。[1.0] 51.观察脊柱的活动度。[0.5] 52.检查脊柱弯曲度、压痛、叩击痛(先用间接叩击法,再用直接叩击法)。[1.0]
七、腹部 [24.0]
53.视诊腹部外形(蹲下平视)、腹部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或蠕动波。[0.5] 54.腹部浅触诊。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滑行触诊,沿逆时针方向移动;检查McBurney点反跳痛。[1.0] 55.腹部深触诊。左手与右手重叠,以并拢的手指末端逐渐加压触摸深部脏器,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进行。[1.0] 56.肝脏触诊。用左手拇指置于季肋部,其余四指置于背部,右手自右髂窝沿右锁骨中线,与呼吸配合,向肋缘滑行移动,直至触及肝缘或肋缘。如果肋下触及肝脏,必要时宜在右锁骨中线叩出肝上界并测量肝脏的上下径。肝脏肿大者作肝颈静脉回流征检查。[5.0] 57.在前正中线触诊肝脏。一般从脐部开始,自下向上滑行移动,与呼吸运动配合,测量肝缘与剑突根部间的距离。[2.0] 58.脾脏触诊。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7~10肋处,右手掌自脐部开始,两手配合,随呼吸运动深部滑行向肋弓方向触诊脾脏,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触诊不满意时,可嘱被检者右侧卧位, 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再作触诊。如脾脏肿大,则测量甲乙线、甲丙线和丁戊线。[3.0] 59.Murphy氏征检查。以左拇指勾压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其余四指与肋骨交叉,嘱作深吸气,同时注意被检者的面部表情,询问有无疼痛。[3.0] 60.双手拇指依次深压季肋点、上输尿管点和中输尿管点。[0.5] 61.检查肝区叩击痛。[0.5] 62.检查液波震颤。左手掌轻贴被检者右侧腹壁,右手指指腹部叩击左侧腹壁,必要时请被检者或助手用右手掌尺侧缘压在脐部腹正中线上,再叩击对侧腹壁。[0.5] 63.检查振水音。左耳凑近被检者上腹部,冲击触诊上腹部。[0.5] 64.检查腹部叩诊音分布。从左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叩诊。[0.5] 呈左侧卧位,停留片刻后再次叩诊。
65.叩诊移动性浊音。从脐部开始,沿脐水平向左侧方向移动,叩及浊音时,板指位置固定,嘱被检者右侧卧位,稍停片刻,重新叩诊该处;然后向右侧移动叩诊,直达浊音区,叩诊板指固定位置;嘱被检者向左侧翻身180 [3.0] 66.右下腹听诊肠鸣音(1分钟)。[1.0] 67.听诊有无血管杂音。[0.5] 可根据专科情况,腹部检查按视、听、触、叩的顺序进行。68.触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股动脉搏动。[0.5] 69.听诊有无射枪音和有无Duroziez双重杂音。听诊器体件置于股动脉上听诊。[0.5] 70.检查上、中、下腹壁反射。[0.5 ] 八、四肢及部分神经反射[8.0] 71.视诊上肢皮肤、关节、手指及指甲。
72.检查上臂内侧肘上3~4cm处皮肤弹性。触诊左右滑车上淋巴结。[0.5] 73.触诊双侧桡动脉搏动、有无交替脉、奇脉、水冲脉和毛细血管征。检查水冲脉时,用左手指掌侧紧握被检者右手腕桡动脉处,将被检者前臂抬高过头。[0.5] 74.检查左右上肢运动功能和肌力。[0.5] 75.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及Hoffmann征检查,先左后右。[2.0] 76.视诊双下肢皮肤、下肢静脉、关节、踝部及趾甲。77.触摸腘窝淋巴结,触诊压陷性水肿,先检查左下肢,后查右下肢。触摸两侧足背动脉。[0.5] 78.检查左右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力。[0.5] 79.左右膝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征、Copperhead征、Gordon征、Kernig征检查[3.0] 80.盖好被子,收拾完毕后,感谢被检者的配合,并道别。[0.5]
第四篇:64层螺旋CT检查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64层螺旋CTA检查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附4例报告)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放射科覃群
【摘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64SCTA)在复杂和复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例有手术记录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64SCTA检查资料,与心脏彩超对照,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手术证实畸形共28处,术前64SCTA发现畸形数:25处,漏诊畸形数:3处,均为瓣膜畸形,术前心脏彩超发现畸形数22处,漏诊畸形数:6处。结论:64SCTA能清晰客观地显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解剖形态,术前64SCTA检查对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复杂(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本文所指的复杂(复合)型先心病的判断标准为:患者存在1个以上的病理生理改变[1]或几种心血管畸形同时存在[2]。其由于并存多种畸形,病情复杂,血液动力学常发生明显改变,需及时进行干预或治疗;临床急需一种能够最好地显示其解剖、畸形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方法,64SCTA检查可以满足临床外科的需要,通过对本院4例病例的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其对复杂型先心病的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自2010年05月至2011年9月有手术记录的4例复杂型先心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64SCTA心脏检查,同时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次检查者以术前最后一次为准)。行两种检查时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变化。男1例,女3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29岁,平均年龄16.7岁。
1.2、检查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VCT 64排螺旋CT机扫描,能合作的患者训练呼吸后,屏气扫描,不能合作的患者检查前予以镇静后,于平静呼吸状态下扫描,均运用心电门控。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膈下2cm。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0mA,床速22mm/s,螺距(pitch)0.22:1,每螺旋时间0.4s,扫描时间2~8s。对比剂:优维显(370 mgI/ml),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适当调整注射速率(2.5~4.0 ml/s)。剂量
1.5~2.0 ml/kg。8~20ml生理盐水冲管。将所得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AW4.4)进行重组,75%时相进行重建,主要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独立进行诊断评价,意见不合时经商讨取得一致。彩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常规采用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大动脉短轴及胸骨上切面。对于常规切面难以显示的复杂先心病患者采用可以更好显示畸形的任意切面。
2、结果
4例患者64SCTA检查均取得满意图像。4例患者中,手术证实的畸形共28处,参照Van Praagh[3]的节段分析法进行分析:(1)心脏
部分畸形:共10处,CTA检出7处,心脏彩超检出9处,(2)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共9处。CTA检出9处,心脏彩超检出7处,(3)大血管部分畸形:共9处。CTA检出9处,彩超检出6处。
3、讨论
复杂性先心病因合并多处畸形并常伴有心外大血管异常以及相应起代偿作用的侧支循环。以前手术一般多为探查性质,根据探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容易导致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风险增大。因此,临床急需一种能够在术前精确显示异常解剖结构的影像方法。64SCT扫描速度快,重建图像质量高,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多角度、多方位显示病变的空间位置,直观再现了复杂的解剖关系,特别对心外结构的畸形,对心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次4个病例中经手术证实畸形28处,64SCTA检出的畸形数25处,达到较高的检出率(89.29%),但仍较文献报道稍低 [4,5]。这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小有关。在分段诊断上,在心脏部分,64SCTA共检出7处畸形,漏诊3处,彩超共检出9处,彩超要优于64SCTA,64SCTA漏诊的都是瓣膜的畸形。瓣膜病变是CT的弱项,MSCTA心脏成像显示的是静态图像,不适宜实时动态观察瓣膜的运动情况以及血流通过瓣膜的状态,因此对心脏瓣膜病变显示不如彩超,同时也跟医生的诊断水平有关。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及心外大血管部分的异常,64SCTA检出全部18处畸形,优于彩超(13处),在这些结构性的畸形方面,64SCTA比彩超有明显优势。因为64SCT丰富的图像重组技术,多方位、任意角度观察,图像能立体地、清楚地、准确地显示畸形,而彩超多由于
胸部骨骼及肺组织的遮盖,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降主动脉、上腔静脉等心外血管的显示不佳,特别是当位置异常时更不易正确显示,从而造成了漏诊,同时也不排除操作者的个体差异。
与其它影像学检查相比较,64SCT检查避免了图像的重叠,有利于观察心内解剖及心腔与大血管的关系,尤其在显示大血管畸形及其远端分支发育情况方面更显优势;在显示肺动脉发育、肺静脉畸形引流、腔静脉变异及主动脉侧支上甚至优于心血管造影,且价格又相对低廉,检查也较心血管造影简单。此外,64SCT在显示心外大血管的同时,还可以同时检测出气道及肺实质的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伴气道狭窄,螺旋CT三维重建是目前诊断气管狭窄的无创性最佳手段[
6、7]
64SCT对先心病的诊断已从解剖形态向功能方面拓展,已有文献报道[
8、9]在心电门控下扫描还能对先心病的心脏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如测量右室容积、射血分数等,有作者[10]甚至认为MSCT心功能分析是众多影像学方法中最为安全、全面和准确。MSCT包括双源CT,其不足之处是不能提供血流动力学及血氧含量等方面的信息
[12]。
心血管数字造影被认为是先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复杂有创的操作,较高的检查费用及较大的射线量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磁共振心脏成像没有射线,也可以电影形式显示心脏改变,但是其检查时间一般都要在25~30 min以上,即使是镇静后,先心患儿也不易配合,空间分辨率也不高,因此应用不多。
心脏彩超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基本的首选筛查和诊断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无创性、无放射损害、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及费用低廉,可以测得异常的血流信号及血流方向,可以观察到心脏的运动及瓣膜的运动情况,在一些瓣膜疾患及心内间隔缺损中具有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比拟的优点。缺点在于视野小,受到胸廓及肺组织等解剖结构的干扰,其结果的正确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个人技术和经验,对肺动脉远端及周围血管等的显示较困难。而且直观、立体的图像。
64SCTA作为一种安全、迅速、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具有图像质量好,诊断准确率高,能兼顾心内、外心脏大血管畸形,同时也能够发现肺部并存的异常等,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可以根据手术入路,逐层、多方位显示,对于术前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有着重要意义,尽可能降低术中风险,与彩超检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作为复杂性先心病的术前常规则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惠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2]陈灏珠.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 Van Praagh R.The segmental approach to diagnosis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Birth Defects Original Article Series,1972,8: 4-23.[4]Johnson TR,Nikolaou K,Wintersperger BJ,et al.Dualsource CT cardiac imaging:initial experience[J].Eur Radiol,2006,16(7):1409-1415.[5]Jakobs TF,Becker CR,Ohnesorge B,et al.Multislice helical CT of the heart with retrospective ECG gating:reduction of radiation exposure by ECGcontrolled tube current modulation[J].Eur Radiol,2002,12(5):1081-1086.[6]李庚武,刘斌,王万勤,等。64层螺旋CT诊断复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2):183—188。
[7]薛潋艳,朱铭,杜隽,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气道狭窄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7):1009—1011。
[8] Raman SV,Cook SC,McCarthy B,et al.Usefulness of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to quantify right ventricular size and function in adults with either tetralogy ofFallot or transpositionofthe greatarteries[J].Am J Cardiol,2005,95(5):683—686.[9] Boxt LM.Magnetic resonance and computed tomographic evaluation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J Magn Reson Imaging,2004,19(6):827—847.[10]王翔,金朝林,张树桐,等。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功能分析预测急性心肌梗塞风险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
(3):328—332.[11]程召平,武乐斌,王锡明,等.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2):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