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上半年全省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统考与技能鉴定考务注意事项(小编推荐)
附件
22014年上半年全省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
基础课程统考与技能鉴定考务注意事项
一、考试试卷(资料)的领取及回收
(一)领卷
1、各市鉴定中心可选择机要邮寄或专人专车方式领取考试资料。选择专人专车领取试卷的单位需于6月18日到广州市惠福东路546号广东就业服务大厦九楼领取考试材料;选择机要邮寄方式接收试卷的单位需在6月6日前将单位地址及联系人传真至省鉴定中心试题管理科(注明:技校计算机统考寄卷),联系电话:020-83311703,传真020-83389419。
2、广州地区的省(部)属学校于6月19日专人专车方式到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试题管理科领取考试材料。
3、各市考点学校于6月19日到各市鉴定中心领取考试材料。
4、各单位必须严格做好试卷的保密工作。
(二)回卷
各市和广州地区的省(部)属学校需于6月23、24日将考试资料送回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7楼。
二、统考时间
6月21日:第一批:8时30分至10时30分
第二批:11时00分至13时00分
第三批:14时00分至16时00分
第四批:16时30分至18时30分
6月22日:第五批:8时30分至10时30分
第六批:11时00分至13时00分
第七批:14时00分至16时00分
第八批:16时30分至18时30分
三、考试当天的总值班地址和电话
总值班地址: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考务管理科 值班电话:020-83361069、83366631、83374860、83363069、83185891、83310051(可传真)
四、各市鉴定中心、考点领取试卷注意事项
(一)试卷在考试之前,属国家机密材料,试卷领回后,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要求严格保管。
(二)各市鉴定中心、考点领取材料清单
资料袋一份:内装试题光盘专用袋(1袋/考点),试卷光盘密码专用袋、考试系统加密狗专用袋(1袋/考点)、《考务须知》(1册/考点)、(网络化考试系统)考场指令、统考登记册和考试结果数据光盘袋(空袋)。
(三)领取考试材料
要认真检查密封情况,清点数量,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四)领取考评员劳务费有关事宜
1、省(部)属学校的考评员劳务费由省鉴定中心统一发放,学校在领试卷时代领,然后在考试当天发给外校派往本校的考评员。
2、市属学校的考评员劳务费(初、中、高级),由各地级市鉴定中心自行发放。
五、试卷回送注意事项
考试结束后,主考收齐每批考试的考场记录表(各批次
各试室的记录表集中装袋),并填写主考汇报表、缺考考生汇总表等。在规定时间内,交本市鉴定中心,由市统一按试卷运送要求或通过机要邮寄方式把考试有关资料报送省鉴定中心。广州地区的部(省)属学校直接将以上材料交省鉴定中心。
各市鉴定中心、考点回送材料:
资料袋,包括:
l、试卷袋,内含:
试题光盘1张
考试加密狗1个
2、资料袋,内含:
统考登记册,内含主考汇报表、缺考考生汇总表、考场记录表
考场指令(网络化考试系统)
每批考试考生签到表(报名软件中打印)
3、考试结果数据光盘袋,内含:
考试结果数据光盘(一式两份)
注意:考试结果数据光盘袋注明考点代码及学校名称
如发给的《资料袋》不够,学校可用同样大小的信封封装,并用学校封条加盖公章密封,多个袋请用绳子捆绑。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统考经验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统考经验总结
一、3月份考试基本情况
(一)考试题型和分数比例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试题分为客观题(为单选题)和操作题两大类,其中客观题占40%(每题1分,共40分),操作题占60%(共9题)。操作题中,操作系统应用2题,共10分;文字处理2题,共16分;电子表格2题,共12分;演示文稿1题8分;INTERNET应用1题8分;OUTLOOK1题6分。
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考试方式:联网机考,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考题内容分析
从3月份网考考试情况看,整个考题没有超出考试大纲要求,无偏题和怪题。各章节知识点的考试难度不大,考题注重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应用。
但是考试知识面较广,考题灵活,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问题都会在考题中出现,例如,问超市收款台检查货物的条形码,这属于计算机系统应用中的什么技术?
从学生考试后反馈情况看,普遍感到客观题相对比操作题要难一些,反映出同学们在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的灵活性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今后考试应注意的问题
从这次考试情况分析,由于考试难度不大,能认真到校参加复习的同学均反映考得不错。但从考后反馈情况看,由于许多学习中心普遍存在学生到课率不高情况,使得一些考试技巧和考试方法没有传授给学生,部分学生的考试受到一定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操作系统部分(第一、二章)
例如,在计算数字转换时,多数学生都是用手算,没有用到本可以用计算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利方法,出现既花费了时间又可能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
又例如,在WINDOWS2000环境中,若应用程序出现故障或死机,这时按_____组合键,将弹出“任务管理器”窗口,通过“结束任务”结束出现故障的程序。A.ctrl+alt+del B.ctrl+alt+shif C.ctrl+alt+tab D.ctrl+alt+end
此题总共只有4个答案,学生完全可以一个一个答案进行测试,找出其中正确的答案,本章的内容,基本上不用死记硬背,完全可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找到答案,问题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找答案。
2.Word文字处理部分(第三章)
这部分考试时主要是以操作题形式出现,学生普遍完成得比较好,但有以下两个问题应值得注意:
(1)图片的格式:
我们常用的版式有五种: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衬于文字下方、浮于文字上方,而忽视了“上下型”、和“穿越型”环绕。左对齐、右对齐、居中也是我们常用的对齐方式,指的是图片相对于版面的位置;而“只在左侧”和“只在右侧”,指的是文字与图片的环绕方式,“只在左侧”表明文字只出现在图片的左侧,与“左对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我们要求水平对齐方式为“居中”,环绕文字方式为“只在左侧”会出现以下效果:图片居中,附近的文字全在它的左侧。
具体操作:选中图片,设置图片格式,选择“版式”中的水平对齐方式或者[高级]按钮中的选项。
(2)行距的设置:
设置文字中的行距,这是大家都比较清楚的,但要求设置行距为1.25倍,可能有的同学就不知道了,如我们能做到举一反三,行距有“单倍行距”、“1.5倍行距”、“2倍行距”,我们也用过固定值及最小值,这些都不可能出现1.25倍,那我们就试试“多倍行距”,设置值设为1.25,这样就OK了。
因此若考试中遇见以前没见过的题,首先要临阵不慌,仔细思考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试一下其它选项,正如前面所述,不知道“穿越型”但知道“四周型”是通过图片的格式中的版式设置的,就进入“高级”中去试一下,行距也是如此的。这些考题都是在常用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不常用的操作而已,只要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就可以作到举一反三。
3.Excel电子表格部分(第四章)本次考试Excel部分没有超出考试用书的例题、自测题的难度,未见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范围题目。操作题的类型有限、难度较低。本次考试考察考生的操作技能集中在求和、求平均、筛选、排序、填充、制作统计图表、数据列的移动等知识方面。
例如,excel 广泛用于()答案为A
A 统计分析,财务管理分析,股票分析和经济、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 B 工业设计、机械制造、建筑工程 C 多媒体制作
D 美术设计、装潢、图片制作等各个方面
此类客观题基本属于较为简单的问题,学生甚至凭常识就能作出正确回答。又例如,打开考生文件夹(d:exam张振斌)下的EXCEL考题56B.XLS,完成以下操作;
1)计算所以学生的总分: 2)筛选数学<60的记录;
3)按筛选后的结果将学生姓名和数学成绩用蔟状柱型图表示出来存放到student1中。
完成后用原文件名保存。
对于这种操作题,首先切忌采用手工计算得结果,手工汇总即使结果正确,肯定会判错而不得分,其次要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若表中错1个数据,最后结果就都是错的,这是Excel的特性所决定的,千万要特别仔细。
从考后反馈情况看,相对于其他知识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用的少,对Excel部分的知识较为生疏、体现在操作题不熟练,个别题计算有误。其原因与部分分校的辅导质量和辅导时间少有一定关系。今后要在这部分知识上多下工夫,充实完善。
4.PowerPoint演示文稿部分(第五章)
本次PPT考试部分没有超大纲的考试试题,考试内容比较简单,与平时练习题目吻合。学生考试反映掌握情况较好。这部分考察考生的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
(1)PPT的版式设置;
(2)幻灯片之间的移动与复制;(3)插入操作(插入声音,图片等操作);
(4)文字等对象的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阴影等格式);(5)文字等对象的动画设置;(6)幻灯片的切换;
(7)放映方式的设置(自动、手动)等知识点。
因此,只要在复习时牢牢掌握以上知识点,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5.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部分(第六、七章)
本部分整个考试知识点都没有超过考试大纲要求,整个网络部分内容都考得较为简单。
(1)选择题部分:所有内容全部在复习讲解范围,并且也都在复习强调的范围内,符合预先理解与估计。难度评价:容易。
(2)实践题部分:这个部分内容只考核了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应用。①浏览器部分:考试所涉及到范围在预料之中,考核了浏览器的打开(使用模拟环境)、访问网站、网页保存、使用收藏夹、使用历史记录、历史记录的搜寻。
例如,进入清华网站,清华网站的网址为www.xiexiebang.com,单击历史工具按钮,在历史记录中的搜索中输入工程学,进行相关查询。
虽然这个内容在教材上并没有专门介绍,但是内容本身相当基础,属于很实用的功能。从考后反馈情况来看,同学们一般能根据题意进行操作,不存在问题。
②电子邮件部分:考试所涉及到范围在预料之中,考核了OE的打开(模拟环境)、给指定人发邮件、使用抄送、使用附件。考核的内容都非常简单,但从考后反馈情况来看,对于这个部分还有很多同学不熟悉,有部分同学根本不会使用。有一个代表性问题就是模拟软件和真实软件有一点差异,比如附件功能,真正OE默认的搜索类型是所有文件,所以只要找对位置就可以添加了,但是模拟环境下默认类型不是所有文件,但是可以更改这个类型。学生因为对这个软件不熟悉,就不知道如何找到附件了。
从上面分析可知,对于应用性强的知识点,在教学中要强调软件实用性的把握,注重一些简单实用功能的挖掘。
6.网络安全与多媒体部分(第八、九章)本次网考所涉及这部分的知识只有客观题型,无操作题。客观题涉及到了计算机病毒、病毒类型、病毒预防、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数据保密、网络道德、防火墙、多媒体数据类型、多媒体软件工具等知识点,考察内容范围与教材练习题相吻合,学生考试反映情况良好。
例如,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对于外来信息应采取。A.禁止使用 B.先查毒、后使用 C.使用后,就查毒 D.随便使用
这是一般常识性的计算机病毒预防的题,学生容易凭常识就能作出正确回答。答案B
又例如,以下两个题考察的知识点均是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语言表述不同,但考察的核心是一致的。
①计算机病毒是。答案是D A.通过计算机键盘传染的程序 B.计算机对环境的污染
C.既能够感染计算机,也能够传染生物体的病毒
D.非法占有计算机资源进行自身复制和干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的一种程序 ② 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在计算机系统中潜伏传播破坏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________。答案是B
A.指令 B.程序 C.设备 D.文件
综上所述,通过参考学生的反映分析,本次考试内容总体难度不大,符合考试大纲的范围。资源和培训均有一定价值,基本覆盖了考试各个方面。另外,同学们普遍认为,凡重视考试,认真进行了操作练习和复习的同学,考试比较轻松自如,均考得不错;然而也反映出一些不足之处,如一些学习中心对复习重视不够,培训和宣传没有完全落实,没有宣传网上资源情况,以至部分学生基本不知道有什么资源,资源放在什么位置,有些辅导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过于死板,知识的关联性不强。因此,今后各学习中心要积极总结本次考试的经验,辅导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知识结构与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部分章节的教学时数,加强对学生系统性知识地辅导,加大操作技能培训力度,在辅导教学中注重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技巧的传授,结合督促、检查,从而保证同学们考试的顺利通过。
第三篇:参与式教学法在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参与式教学法在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目前我国技工院校的学生受自身基础条件制约,对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他们虽自控能力不强,纪律意识欠缺,但是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思维活跃,接受和动手能力其实并不弱。《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应用性强、覆盖面广、普及率高的学科,是当今不少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必备技能。因此,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线的技工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面,如何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是该文所要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破冰游戏、课程导入、分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7-0157-02
1技工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年龄在16-18周岁,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习惯不好,进入技工院校后,普遍存在基础比较差、学习自主性不够强、对文化基础课没兴趣的现象。但同时也有自身的优势,他们一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2传统的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通常是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进行,这时教师是中心,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安排把自己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于每个学生接受程度如何很难把控,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程度停留在表面上。
现在很多学校都对分组教学、行动导向性教学、项目教学进行了尝试,教师会通过总结的方式给出“参考答案”,这样无形中会把自己的观点传输给学生,这并不利于技工院校学生的思维发散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讨论在技工院校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和时效性。
3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可以积极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4参与式教学法的设计案例
近年来,笔者主要担任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笔者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取得的一点经验,现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项目二文档版面的编排”参与式教学案例为例,将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做法叙述如下:
4.1活动实施步骤
教学时长为2节课,共计90分钟,教学地点在计算机多媒体机房,活动具体设计步骤以及分配时长如下:
4.1.1“破冰”游戏(10分钟)
“破冰”是参与式教学的首要环节。所谓“破冰”,就是指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每个人的距离,让参与者之间能快速的熟悉,从而为后续的“参与”提供基础。
可以用作破冰的项目很多,一般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比如可采用打字比赛来破冰,先让学生随机分组,然后教师选取一段文字,小组内部分工,每人负责录入其中1-2句话,输入法不限,依次进行录入接龙,规定文字录入结束后,用时短且正确率在95%以上的小组获胜。
“破冰”游戏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思想放松并变得乐于交往。因此,不一定要与专业紧密相关,也可采用其他游戏,比如一元几毫、你说我猜、马兰花开几朵、猜猜我是谁等等游戏形式均可。
4.1.2分组(5分钟)
分组是参与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分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按宿舍分组、按床位分组、按座号分组,当然也可以沿用之前“破冰”游戏的分组。进行分组后,要确定一个组长。通过组内学生的交流、各组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小组荣誉感,从而促进参与式教学的有效开展。
4.1.3课程导入(5分钟)
课程导入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例如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文档版面的编排”,主要由三个学习任务组成,分别是:
任务一:文档的页面设置;
任务二:在文档中应用艺术字;
任务三:在文档中应用图片。
教师在课程导入时,根据所要进行的任务,提出学习的要求:
1)基本要求
①掌握纸型的选择、页面边距的设置、文档网格的设置;
②掌握艺术字的创建方法、艺术字填充、形状、大小、阴影等效果的设置;
③掌握图片的插入、裁剪,以及图片版式、大小、位置的调整方法。
2)提升要求:如何让排版更加合理、美观。
4.1.4参与式教学实施(60分钟)
1)教学情景设计环节:5分钟
根据分组,假设每个小组的角色为一家图文店,组长即为店长,需要对自己组员的最终学习情况负责,在最后的评比环节中将根据小组完成情况来确定组员特别是组长当堂课的练习成绩。
2)自主学习环节:15分钟
根据课程导入时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本、网络等途径自主学习相关的操作要领,鼓励同学们了解更多实用的操作方法,比如组合快捷键的使用。组长要监督每个组员都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为下一个例题操作环节做好准备。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营造轻松而又有序的课堂氛围。
3)例题操作环节:25分钟
自主学习环节结束后,由教师布置例题集进行??践操作,例题集中例题围绕学习任务的要求出题,题目由结构和要求相似的若干题构成,并以任务单的形式派发给每个组长(店长),每个组长接到任务后,组织组员进行解题,了解教师(客户)的要求,然后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环节中,组长必须保证本组全员参与,每个同学都应当操作至少2道例题以上。
4)完成情况评比环节:15分钟
任务完成以后,将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评比。各组将完成的任务发给教师,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从正确率、排版美观性等各方面点评各组的完成情况,特别重点强调排版的美观及主要注意事项。然后以各小组互相评价f60%)+教师评价(40%)的方式进行打分,给出各组的当堂练习成绩,期间,将随机至少抽查两位同学的学习情况。
每个组员的成绩则以小组成绩结合个人平常表现情况,由教师评分。
完成情况排名第一的小组,将给予额外的小奖励,可以是小礼品也可以是成绩加分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活跃气氛。
4.1.5教师总结及课后任务布置(10分钟)
总结“文档版面的编排”这堂课的主要要求,强调掌握文档编排对今后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强调组合快捷键的使用,鼓励同学在今后的操作中灵活运用快捷键来提高操作效率,特别应指出版面的编排应注意空间的合理利用,包括行距和页边距的正确设置,艺术字以及图片的规范运用,让版面的整体效果美观。最后,教师布置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同学们完成后以邮件形式反馈,下堂课前进行现场抽检。
4.2案例实施效果评价和分析
本次教学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与探究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探究讨论再到教师归纳总结,由此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教学主题,由学生自主讨论任务要求,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即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4.3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的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进行,但是因为个人原因以及一些学生对学科兴趣不大,因此即使采取了游戏、情景设计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但是很难做到百分百全员投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提高个人的素养和人格魅力以此感染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5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法能够符合青春期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心理学规律,有利于技工院校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P者期望,这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法,能够有更多职业院校的教师掌握,能够在更多的职业院校得到推广与应用。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革新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革新策略
【摘要】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促使计算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优化至关重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发展,掌握计算机操作环境以及计算机工作平台,有效应用常用性工具软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技能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革新策略,为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计算机应用基础;问题;策略
一、前言
信息技术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方面需求愈发迫切,课程设计过程中也愈发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望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学有效性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重要的标准。从近些年来看,高校普遍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同学生社会学生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具有非常重要地位以及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不仅促使学生增加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课程相关创新发展能力。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基础操作方法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累积知识,那么就需要重视基础课程精讲细练,培养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志,实现素质教育改革有效渗透。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
本课程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主要教材,属于高校必修课程,高等教育不断普及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观念成就以及教学模式老旧等问题,严重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目前社会背景之下,计算机水平也是个人所需要掌握能力,计算机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习就业与学生未来工作前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提升学生计算机能力与计算机水平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从目前来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灌输性教学方式,不关注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教育。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需要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提升实践教学力度,有效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所存在问题,培养高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有的学生是来自于大都市,有的学生则是来自农村,基础教学条件存在着差异性,这就使得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系统化学习计算机知识并且培养计算机技能,同时能够更加娴熟操作计算机,甚至一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国家认证的计算机相关技能证书。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少接触到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从目前来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班级为单位,按照统一大纲与统一目标开展教学。
2、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从目前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多是采取教师多媒体讲解以及多媒体演示,进而安排学生能够在专业机房内进行实践练习,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辅导。在讲授知识点过程中,学生同教师无法进行有效实践互动,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间隔比较长,学生容易出现知识点遗忘,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教师计算机实践指导工作量加大。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时,学生大多是根据实验教材的操作步骤进行操练,操作结果同实验教材也是大同小异,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无法实现知识拓展与知识延伸利用。考虑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同计算机专业化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似性,更加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同时实践教学并没有依托于理论教学,这就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脱节,期末考核更加关注理论知识方面考核,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并不关注实践课程学习,进而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受到限制。
3、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从目前来看,除了计算机专业,其他专业都是开设统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含基础知识内容、操作系统内容、办公软件内容、常用工具等等,一部分学生认为所涉及内容太过广泛,学习比较吃力,同时无法将计算机课程知识和所学专业有效衔接,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从目前来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都是配备了实践教学,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理论方面教学,这就使得实践教学作用逐步淡化。教师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案例或者习题进行按部就班的上机练习,认为仅仅依靠案例或是习题就能够达成实践目的,这就使得计算机实践教学成为了验证性教学,创新性能力以及主动思考能力不强,无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存在不足。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革新对策
1、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念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促使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也产生较大变化。随着高校学生信息获取途径多样化,这样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多种学习的平台和多样化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例如,目前最为有效课堂组织形式为翻转课堂,通过翻转课堂教学能够为传统教学提供辅助,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方面限制,这就使得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就需要转变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根据高校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与学习特点,高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日常学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能够规避在时间与空间方面限制,减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避免学生出现枯燥情绪或者是疲乏情绪,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结合学生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开展更加有效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针对化教学,这样能够更加科学的统计分析各项数据,促使高校学生能够更加有效掌握学习的规律。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这样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解决实际学习问题,借助信息数据来检验教学资源、改进教学资源以及反思教学资源,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
2、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综合素质
高校教学时,需要引导计算机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将教学、科研和学习相结合,进而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研教学有效结合,这样能够满足计算机教学改革需求,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大数据运用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为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巨大的机会,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吸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规律,还能够为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指导,将教学活动和大数据之间结合,鼓励学生能够结合学习步骤开展特色化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此外,高校需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工作。考虑到全校范围内所有的专业都需要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依靠目前专任教师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不得不使得一部分行政工作人员来承担教学工作。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大多是因为工作需求具备熟练的基础性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本职并不是从事教学,因此在课堂组织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适当的培训。
3、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大数据促使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非常必要,那么就需要关注实际操作结果,还需要发现知识重要作用,进而做好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诸如,翻转课堂、公开课以及微课程等,这样能够促使学生高效掌握国内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与先进教学方法,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实现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转换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高素质人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时,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计算机教师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困境,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提升高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此外,教学时数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出于未来发展考量,需要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而保障教师具有足够的授课时间,实现应用知识有效灌输,不仅促使高校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五、结语
计算机应用领域逐渐拓展与深入促使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掌握必要计算机知识与计算机技能,这也是社会发展大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于高校各个专业必修课程,促使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工作平台以及计算机操作环境,利用常用工具软件来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非常重要,这也是计算机教学改革重点与改革难点。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尝试,融入新思想、新理论以及新方法,逐步培养高校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创新能力,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利用计算机思维解决生活以及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建生.试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策略[J].才智, 2016(33):11-12.[2]赵慧敏.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及教学策略[J].祖国:教育版, 2013(11):87-88.[3]高飞.基于建构主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9):143-143.[4]杨静.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4):159-159.
第五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第三产业兴起至今,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而第三产业的主体是信息业,其支撑是计算机技术。如今,有计算机知识,且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化人才的必备条件。本文试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问题;对策
一、提出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不断提高,近年来,无论从教学状况还是从教学效果来看,都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新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城市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电脑课,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来自城市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就普遍高于来自农村或者山区的学生。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计算机教师教学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更新不彻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发挥 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则始终是一种被动学习的姿态,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不起来,则教学任务将无法实施。
(三)学生不能主动学习
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不能主动探索知识。这学期,我上了一个文科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根据我的调查,上课时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到50%,有的学生上课时还戴着耳机;还有的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玩手机。我也咨询了班上的同学,课后能温习教材的学生仅有20%左右。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急需提高,学习态度急需端正。
(四)计算机教学软、硬件设施不配套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班级多、学生人数多,尽管采用了幻灯机教学和在教师机上安装软件进行广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没有配备扩音设备,后几排的学生仍然是听不见。甚至有的机房使用的电脑也是十年前的配置,故障重重。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材里讲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办公软件是office2003。导致教学软、硬件不配套,这种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提出对策
大学生综合素质既包括了能力素质,也包括了知识素质。而高职教育主要是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一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以学生为主载的新型教学模式。
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各种
应用软件,并使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
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在学生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可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学生刚人学时,首先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变满堂灌为“探究性”学习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借鉴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完善认知结构。
(三)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使用任务式驱动法教学,增添学生学习动力 2.使用情景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态度 比如,在讲用word文档编排艺术小报的课程前,教师可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份已完成的艺术小报,让学生产生自己制作艺术小报的想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简单讲解,即创设了任务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感兴趣。
3.积极交流讨论,认真组织协作学习4.效果评价,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5.使用其他方法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1)使用多媒体技术,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前单一的、枯燥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2)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
学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逐渐提高。(3)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
随着高职教育从观念更新与模式转换向教学过程深入,这样的改革方向是一种必然。如何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是每位计算机应用教研室的老师要研究的课题。
6.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环境对于学习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求环境变革与优化。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针对合班上大课的情况,机房应配置扩音设备,解决教师难讲学生听不见的问题。同时,安装广播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学的内容。
7.注重实践,调整和完善教学任务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地开展市场调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以及本校的专业特色来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自编或选用合适的教材,使教材更贴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三、实践的效果
按照改革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很多方面都有了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还可以经教师指导后再学习。而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任务。既解决了学习起点不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提供给学生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很大提高
学生不必按教材完完整整地去学,而是在老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母的。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使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得到了提高
采取协作交流的方式授课,老师点评和同学互评结合,可以使班上每一位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思考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四、结束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紧紧围绕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立足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参考文献:
[1]张铁军.计算机教学中情景的设计及运用[j].信息与电脑,2010(5)[2]曹文梁,王科欣.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2011(5)[3]陈伟.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法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