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财会专业应以课程学习为重还是以考证为重
中职财会专业应以课程学习为重还是以考证为重
梧州市机电技工学校蔡巍
摘要:在十八大报告中,大篇幅讲到了教育现状,并专门提出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拥有精湛技能的人才,而是培养综合素养高的技能人才,因为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就业教育。为此,针对当前的中职财务专业教学中,重考证教学而轻系统性的课程学习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学习考证
一、问题溯源
2005年以前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按规定可免考而直接领取会汁从业资格证书,从2005年开始实行了财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只考一门(《财经法规》)的“领证必考”的政策,到2013年起下半年起发展到“三门必考”,甚至把珠算(可与电算化随选一门来考)这门容易通过的课程也列为了无纸化的考证当中。这样,不但加大了学生的考试难度,也大大降低了考试的通过率。为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领到“上岗证”,不用再参加社会培训,直接就可上岗。现实中大多数学校让学生在两年的在校学习中,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几乎是围绕考证来开展的,而把学历教育中课程学习必要的一些科目进行了大量的删减,现实中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实际就成了考证教学。
二、现状分析
1、学生现关状
中职在校生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自学能力也较差,约束力也不够。尤其对于财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而会计又是一门技术性及政策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一开始学习就进入考证的教学,不但通过率低,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基础的不牢固。而现实中,许多学校却背道而驰,他们为了使学生更快地适应考证情况,一般在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考证课程,有的甚至第一年就让他们开始考证,美其名为尽早进入“状态”。导致的结果是,第一年的考证往往只是学生的“试水”,通过率很低。第二年继续考,虽然通过率提高了,但学生系统性课程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也随之减少了。
2、社会现状
当前,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又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所以不为用人单位所接受。所以,许多学校将考证工作纳入毕业考核体系,并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即学生要取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计算机初级等级证书才能予以毕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符合市场的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现状分析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经济管理学科,它的发展与建设是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为一体的。而现实中把考证教学等同于学历教学,虽然在短期内达到了学生可以“出校即可上岗”的目的,也达到了培养所谓“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专业能力培养却是与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的需要相悖的,所谓“实用型人才”,在企业中始终发挥不了作用,而学生的两年在校学习,真正的实用知识只学不到一半。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既要使学生可以系统地进行课程学习,又要使学生顺利通过上岗考证,才是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实现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以及会计职业教育课程本质的回归。
三、改革建议
1、课程学习与考证学习互相作用
对于一般财务人员,光是知道怎么做账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是最低层面的要求,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的成熟,账务处理肯定都会实现自动化,财务真正的价值在于管理企业的资产,税务的筹划,以及估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等等,这些东西对企业来说才是有价值的,而财务专业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学习应该涉及投资、融资、税务、法律、会计、审计各个方面,通过这些完整的理论体系学习,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能起到打基础的作用。
另外,财务这个工作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财务工作的重点、核算办法、税务筹划都是不一样的,工作中涉及到的财务经验只限于你这个行业的某块工作,对于你自身财务专业性的成长是不利的,通过考证书,能让你明确财务的各个体系,在接触别的行业的财务工作时,上手能快很多。因此,笔者认为,课程学习与考证学习同样重要,通过考证学习,可以看到财务领域的一个概貌,而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为以后学习及融入某个行业的会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置的要重新定位
社会的现实性,迫使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重新定位,要把课程的设置更趋于课程中体现考证的内容。为此,在第一学期,笔者认为,在专业课中应开设《基
础会计》、《税收基础》、《珠算》、《计算机基础》等,为第二学期的考证的科目《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或《珠算》)打下基础。在第二学期,应开设考证科目《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为每年6月份的考证做准备。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第一年基本完成考证的目标,虽然第一次考证往往通过率不高,但是学生有了一次“试水”的机会,在第二年的继续冲击的两次考证中机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第三学期,课程设置中不应再有考证的科目,而应设置《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既为系统地掌握财务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基础,又为今后的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打下基础。同时,要在这些课程中形成一体化教学,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至于对未通过考证的学生,在第二年应该利用课余时间来复习及考证,不再占用第二年的课程学习。在第四学期,由于学生准备外出顶岗实习,因此,应着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开设《会计模拟实训》及《计算机考级》,同时让学生考取计算机考级证书,为毕业找工作增加一个法码。
3、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
会计的专业知识更新较快,几乎每隔两三年就会更新内容,如果总是“一本通书教到老”,对于财务专业的老师是行不通的。为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更应重视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现实中,大部分的财务专业老师,都有上岗证,有职称资格证,这些证书的获得,为他们的知识更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为取得这些证书的人员每年都要进行继续教育,并实行年审制度)。但是,有这些还不够,如何把这些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到教学中去,让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学懂弄懂,就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笔者建议,第一,在多进行学术交流,通过交流去获得好的教学经验;第二,在考证的教学中,不要采取“满堂灌”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与练齐下,让学生把握考点,逐个击破,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第三,能定期地让教师去企业实习,让知识紧密地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更好地把实用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师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第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通过参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学生的学习不能脱离技能的实训
在财务专业学习过程中,理论性的学习是占大多数的,要让文化底子较差,理解力较弱的中职学生进行纯理论的学习,显然是违背是以倡导技能训练为主的中职教育。为此,中职生学习课程学习的过程,笔者认为应该把技能实训穿插其中,而不能只靠一门《模拟实训》解决了事,比如《基础会计》中要加入《出纳
岗位实训》内容,《财务会计》中要加入《财务会计实训》等,通过这些实训教学,能使理解力较弱的中职生得到更为直观的实践体验,对学程的理解及学习就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也为今后工作的实践性提供了平台。
中职学生在校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要对他们实行“双证教学”(毕业证与从业资格证同时获得),不但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毕竟职业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就业教育,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只有从多方面入手,通过会计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教学战略,才能提高中职财务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水平,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得先机;我们要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考证的教学亦要重视课程学习的系统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具有竞争实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进修有基础、求职有技能、创业有潜力的实用型人才。
姓名:蔡巍
工作单位:梧州市机电技工学校
联系电话:***
邮编:543000
邮箱:455529497@QQ.com
第二篇:浅谈会计电算化课程如何在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中发挥核心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会计电算化课程如何在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中发挥核心作用
作者:石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4期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课程掌握不够,授课效果欠佳
许多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存在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掌握不好,不能准确根据相关原始凭证,判断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虽然在《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已经安排了大量的手工模拟作账实训,但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是较差;学生在上机实训时对计算机软件操作、硬件使用,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这就导致会计电算化教师在授课时,还要给学生补习大量的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从而无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开展正常理论教学和电算化实训。
1.2课程重视不够,教学实训环节薄弱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强,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的课程,所以,要科学合理的安排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训。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环节重视不够。一方面,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影响了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没有专业实训微机室,或者虽有专业微机室,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造成软、硬件滞后,使得实训效果欠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这就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虽然拿到了毕业证书、会计电算化上岗证书,但是由于缺少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却适应不了本专业的岗位需求。
1.3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及教学软件缺乏
许多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理论授课加上机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时以教师单纯讲解为主,实训时是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熟练重复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使用的多数会计电算化教材只是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指南,没有考虑和突出财经专业的课程特点,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多数教学软件还是采用各财务软件公司商品软件的演示版,而演示版软件主要是单用户版软件,学生能够练习的只能是单机版,但是学生将来毕业后所接触的企业往往多是网络版。
1.4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丰富的会计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各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型,不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
知识,就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另外,这些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一所学校进入另一所学校,专业知识较为单一,缺少专业实践,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如何加强电算化教师的培训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的建议
2.1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能够胜任职业工作能力、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通过校内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会计账务处理技能,运用于实际会计工作中去。
学校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前,要有针对性的开设《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实训》、《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实训》、《计算机基础》《汉字录入》等课程。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时,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自学其他财务软件能力的培养等。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步骤、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不同版本会计软件的操作比较、实践教学等内容。
2.2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模拟实训
会计电算化理论课教学应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教学功能,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信息传送给全体学生,学生直观的学习理论知识。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该逐步加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创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训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主要是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实训法主要是学生通过上机实训,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采取“启发式”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比较法是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业务流程与手工会计的业务流程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
模拟实训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来讲非常重要。加大上机实训时间是学好该课程的核心,建议理论与实训课时的比例为1:2。实训应做到分步骤实训和全方位模拟实训。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对教师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中职学校必须采用多种办法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考取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可以选派教师到国内较好的中职或高职院校进修;可以组织
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和研讨班;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可以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等形式,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对学校来讲,可以让学校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通过调研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可以利用从企业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教学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聘请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下企业实习实训,增强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对企业来讲,可以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可以通过学生下企业实训来选拔优秀毕业生留在企业工作,免去了企业培训成本,招聘费用。总之,好的校企合作可以让合作双方达到双赢。
第三篇:结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论在教学过程如何践行“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必须明确对于自身专业的提升方向和标准。能够做到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
<一>以学生为本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主动、积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在教学生活中,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二>师德为先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模范作用非常重要,我要处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影响每一位学生,在对待学生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足够的耐心,还要有全面的审视学生的细心,因此教师要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用爱去教育学生,没有爱的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三>能力为重作为教师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教育是传递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过程,作为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驾驭自己的课堂,具体工作开始如下:
1、熟悉教材,注重学科的特殊性,分析新旧教材的点,大胆调整教材,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把我知识体系,据现代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把学习教材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
2、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面对课程改革,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教师确实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改变,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于是我会在教学设计抓住主线由浅入深,正确引导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学生的评价
体系。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体现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评价不仅限于学习成绩的评价,我将从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习惯,与人交往,沟通等方面的评价学生。
<四>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向学生传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教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学习的能力,以便使学生离开学校后能成为承担一定责任的合格人才。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我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总之,现代教师的专业标准时衡量一位教师适应教育的要求,朋友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我努力用教师的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来发展自己。
第四篇: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论在教学过程如何践行“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
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论在教学过程如何践行“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
韩愈的《师说》中写道:师之道矣,传道、授业、解惑。也就说老师的天职就是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答疑解惑拓宽见闻,总之,要全面发展学生,以生为本。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如果老师能做到以生为本,就是从根本上实施了素质教育。所以以生为本就是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生,从学生出发,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老师有两个基本要求,即两个基本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先生堪称师德典范。陶行知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放着优裕的生活不过,终年穿一身蓝布料做成的衣服,有时连吃饭也发生困难,过着不如老妈子生活,因此有人认为陶行知先生傻,真的是“傻”吗?首先,认为陶行知“傻”的人,无非认为有两点理由:其一,有福不享偏去遭罪,非傻难解,此人秉持的是物质享乐主义,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其二,遭罪若为己亦可理解,偏偏是为了教育别人的子嗣,若是混口饭吃还可理解,却是为了什么民族的为来祖国的希望。因此对陶行知的行为嗤之以鼻。此人的价值观只是两字:“利己”。总之,持着这种态度的人,在他全部的人生里,所思所想全是“小我”,一生的心思和心血全都花费在为自己盘算更多的物质利益。陶行知先生,以及和先生一样 舍“小我”成“大我”,为了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而奉献着的教育工作者,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文化的精髓。他们的“傻”,是世俗无法理解的崇高。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单食,一瓢饮,居陋巷,人忧其不堪,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贤哉!回也!”我们的文化里从来就不缺这样的担当和气节,它们早就流传成延绵的血脉和精气,他们自然而然的认同着另一种人生观“超越物质”。共同构建另一种价值观“人人幸福我才幸福”
学高为师就是要求老师在提升师德修养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一方面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勤加思考,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并勤做教学笔记,一点一滴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习,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整体把控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报》《德育报》是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老师如果想要称职,并成为一个教育专家,就一定要终身学习,坚持不懈的提高自己。终身学习也是一个老师适应时代的要求,21世纪时一个信息更新特别快的时刻,互联网的普遍和更新,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老师不掌握一定的新科技,不时时更新知识和信息,那很难担当起传道的职责,所以要终身学习,每天抽出时间看书,看报纸,在网上浏览,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事实新闻,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