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教师招聘备考指导之心理调适:克服考试焦虑,让你在考场上一往无前
山西教师招聘备考指导之心理调适:克服考试焦
虑,让你在考场上一往无前
复习了整整几个月的时间,考试终于临近。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甚至是失眠、烦躁的情绪都会出现,不过不要着急,你仅仅只是有了考试焦虑症的一些症状。下面中公教师考试网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考试焦虑症,帮助您克服考试焦虑,让你在考场上一往无前!
心理学上,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应对考试产生的焦虑,其主要表现是临近考试的准备阶段,心理变得异常紧张,心情烦躁;进入考场后,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行为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出考场后仍处于考试的紧张状态中,久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如果你曾经出现过这种状况或将要面临一场重要的考试,大可不必慌张,就算大脑一片空白,也要给自己加油打气。接下来,中公教师考试网给大家介绍几种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虽算不上什么灵丹妙药,却也有凝神静气的作用。
1.宣泄法
假使你出现了考试焦虑的状况,夜不能寐、食不知味,首先你可以采取宣泄的办法帮助自己缓解焦躁的情绪。当你复习不进去就不要再硬着头皮看了,因为此时处于这种焦躁状态下的你,已经不适合再复习下去了,硬是逼着自己看下去只会让自己发现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以前学会的知识点也忘记了,仿佛大脑一片空白,这样反而使自己的焦躁与不安情绪加重。因此,此时你要做的就是果断放下课本,出去打打球,锻炼一下身体,或者听听音乐,实在不行就找个朋友聊聊天,说点开心的事,或者抱怨一下考试带给你的压力都无妨,总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将自己心里的不痛快感觉统统宣泄出去。
2.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精神疗法。别紧张,不要以为这种方法是治疗精神院病人的,其实此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因为工作、考试等产生精神压力的同胞们。当你面临考试焦虑时,可以用此方法来鼓励自己,多给自己一些暗示,想想自己没学会的可能大家都还没学会,或者想想自己以前成功的例子,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可以做得很好的,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深呼吸,放平心态,千万不可破罐子破摔。
3.足眠法
我记得自己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就出现了考试焦虑,当时自己年纪小,也不懂得如何克服,每天忧心忡忡的,还好这种状态很快就被老师发现了。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老师意识到直接找我谈话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就在班会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让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的话:考试临近,我看你们也复习的差不多了,实在复习不进去的话,我特批你们回去睡觉,睡他个两天两夜再回来学习„„于是班里一半学生都回去了,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班那次考试得了第一。我想这就是足眠法带来的奇迹,不是放任不管,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彻底放松之后的大爆发。还记得你们的高考吗?高考之前的两天大家都是放假回家的,我想大概也是为了让大家放松下心态,所以,别想着别人在复习的时候你没有学习会损失很多,要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
4.信任支持法
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建议可以采取信任支持法克服考试焦虑。在您的学生或者孩子出现考试焦虑症状时,一定要多给孩子以鼓励,孩子的焦虑多半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造成的。尤其是在考试临近时,一定要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百分百的支持,但同时要掌握好分寸,不能让孩子认为您的关心是一种变相的压力。您的信任使孩子自己战胜了心理上的自卑,这样他会做的比想象中更好。
所以,同学们,尝试着去克服自己心理上的恐惧吧,不要让自己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在心理上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篇: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政治备考之认识论――真理和价值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政治备考之认识论――真理
和价值
在教师招聘政治学科的笔试考试中,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这两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的,所占比重远大于另外两部分,其中经济生活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较为紧密所以相对较为简单;而哲学部分较为抽象,通常涉及到思辨思维,很多考生认为其比较难,所以直接放弃或者全靠运气去做,这对于想考取教师岗位的政治考生来说是非常不可取的。
其实在高中政治哲学部分常考的知识点,除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知识点以外,较难的就是认识论的知识点了,而认识论部分只需要考生着重掌握两个知识点——真理和价值:
1.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属性: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价值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2.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同时,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则材料,来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点:
有这样一则新闻:亚洲鲤鱼成为美国的灾难,奥巴马宣布投入5150万美元根治亚洲鲤鱼入侵,鲤鱼是中国人很爱吃的鱼类之一,鲤鱼美食在中国是数不胜数,美国人怎么就把它当成灾难了呢?美国人之所以不喜欢吃鲤鱼,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烹饪方法差异很大,中国的红烧、清蒸等方法在美国人看来十分麻烦,其次鲤鱼小刺相对较多,这让美国人很反感。不过在中国人眼里,鲤鱼就是美味了!请同学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中国人的“美味”却是美国人的“灾难”。下面中公资深讲师韩青青就这道题目给大家作出分析:
1.价值的主体性。“价值”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
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亚洲鲤鱼”这一客体对“美国人”和“中国人”这两个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鲤鱼是中国人很爱吃的鱼类之一,鲤鱼美食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多不胜数;但是中国鲤鱼的红烧、清蒸等烹饪方法在美国人看来十分麻烦,另外鲤鱼小刺相对较多,这让美国人很反感。“亚洲鲤鱼”这一个客体的不同“待遇”,很好地论证了价值的主体性。
2.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而不是抽象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在中国的“美味”——鲤鱼,到了美国,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就变成了“灾难”。
黑格尔曾以下雨好不好为例说明真理的具体性,抽象地、简单地说下雨好还是坏,都不是真理。如果久旱逢甘霖,说下雨好才是真理,因为它符合客观实际;如果霪雨不止,再说下雨好就不是真理,而成为明显的谬误。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第三篇:备考指导-教师招聘考试答题技巧之教学设计__张老师
【备考指导】教师招聘考试答题技巧之教学设计
《背 影》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目标事实上就是三维目标,最好不要超过四条。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课时:一课时
如果题目没有涉及,这个课时可以不写出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正常的教学设计其实不需要意图,放在这里便于大家的理解
二、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作者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作者资料。
朱自清,中国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3、学生齐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过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言行中看父亲
速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思考:从父亲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设计意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这一环节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师的讲解灌输所无法企及的。] 过渡: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
2、感动中谈父爱
学生交流最感动的一处,教师总结过渡:的确,文中的父爱堆积如山,处处可见,而其中“为子买橘”可谓是经典之笔,让我们一起走进父爱的世界。
3、细节中悟父爱
(1)看视频片段“为子买橘”,听读。
(2)出示删改后的语段,比较读,问: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请再用你的朗读感染其他同学,让他们和你产生共鸣。
原文删改后的语段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最打动你的细节。(4)学生自由读,为个别读蓄情。
(5)配乐个别读,在音乐声中让全班同学得到熏陶。(轻音乐:《月光》)(6)配乐齐读,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于是,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爱,打动了作者,打动了同学,也打动了我。作者流泪了,我们也是。)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设计通过比较阅读,把精彩的细节删掉,换成无感情的叙事文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本设计摒弃了烦琐的基础知识与词典意义的词语解释等形式,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
四、赏读课文,理解亲情。
1、感受中看儿子
面对父亲的言行,儿子有着怎样的感受?请在文中作圈点勾画。
2、变化中谈儿子
出示感受的句子,齐读,思考: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有什么变化?(学生读句子,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儿子对父亲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深深地自责,真切的感受,细微的变化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对父亲真挚的爱。)
3、美读中悟儿子
美读文章结尾部分,学生配乐读。(轻音乐:《奇迹》)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从“我”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是研讨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通过变化来寻找作者感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作者的精神世界挖掘得更深刻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时,具备了鲜明的道德标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
过渡: 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五、敞开心扉,释放亲情。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写一写你的经历,谈一谈你对父爱的理解。(可以用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可以用一首脍炙人口的歌,也可以用一首隽永的小诗„„)
[设计意图:在写作过程中,轻声播放萨克斯音乐《奇迹》,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手法,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写作水平;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教师积极地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总结:难以忘记
凛冽寒风中你送来的厚厚冬衣 难以忘记
远行时你那不经意的回头 更难以忘记
买橘时你那蹒跚的背影
同学们,我们不应该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去安慰父母那颗“可怜”的心,因为面对父母的养育和爱护,一切豪言壮语都显得如此的苍白与无力。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表述的概括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是无所求的,但是,作为子女应该明白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六、迁移训练,内化亲情。
以“父爱”为题,写一个片段。(要求: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设计意图:布置作业是趁热打铁,让这种感受变成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具体实践。]
这是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考生可依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删减,环节及流程设置基本依此为准。
板书设计: 父亲劝我 嘱咐茶房 亲自送我 忙讲价钱 拣定座位 嘱托茶房 为子买橘 远行回头 惦记儿孙
在语文教师的考核标准中,板书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很多语文教师板书写得较凌乱,建议以课文脉络为线索,总结为两字或四字式的排列,如上面所示。也可以以情感为脉络设计,但字数不宜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