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违犯现役军官职务任免纪律的处理规定
违犯现役军官职务任免纪律的处理规定
【颁布部门】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军委纪委印发
【颁布日期】2004.07.20
【实施日期】2004.07.20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现役军官(以下简称军官)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严肃军官职务任免纪律,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违犯军官职务任免纪律,是指违反《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条件、程序任免军官职务及不执行组织任免决定的行为。
第三条违犯军官职务任免纪律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党纪处分:
(一)不严格执行编制,违反军委、总部的有关政策规定,超配、高配军官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二)以少数人研究代替党委会议讨论决定,或者党委常委成员到会不到三分之二以上,讨论决定军官职务任免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三)未得到党委常委应到会成员半数以上同意,决定军官职务任免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四)违反规定的程序,临时动议决定军官职务任免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五)个人决定军官职务任免或者擅自改变党委会议集体作出的军官职务任免决定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处分;
(六)未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晋升军官职务,造成不良影响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七)单位或者部门不执行上级派进、调出军官决定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八)在军官职务任免工作中,收受或者索取贿赂,或者以封官许愿等方式收受他人财物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九)采取行贿手段谋取职务、职级待遇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条的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十)泄露军官职务任免酝酿、讨论情况,或者泄露军官考核情况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十一)插手干预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职务调整、晋升,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十二)在军官职务任免工作中,营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十三)参与军官考核的人员弄虚作假或者隐瞒、歪曲事实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造成选人用人严重失误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十四)故意向考核人员提供虚假情况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十五)采取伪造、更改档案材料等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职务晋升或者职级待遇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十六)将不符合条件的士兵或者地方大学生选取为军官、文职干部,或者违反规定将地方人员特招为军官、文职干部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十七)在军官职务任免工作中发生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十八)其他违犯军官职务任免纪律的,视其性质、情节和后果,对主要责任者,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四条违犯军官职务任免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组织处理:
(一)干部部门工作人员违犯军官职务任免纪律,受到处分或者不适宜继续在干部部门工作的,调离工作岗位;
(二)本单位、本部门军官选拔任用工作中不正之风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或者直属单位发生重大用人失察失误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部门主要领导予以免职或者调整工作岗位。
第五条违犯军官职务任免纪律应当受到处分,但能够主动承认并纠正错误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理。
第六条违犯军官职务任免纪律作出的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上级党委、政治机关或者本级党委按照规定予以纠正。
第七条违犯军官职务任免纪律应当同时给予军纪处分的,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对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职务任免工作中违反《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条例》有关规定的行为,按照本规定处理。
第九条对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警官职务任免工作中违反《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有关规定的行为,按照本规定处理。
第十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
【颁布部门】中央军委 【颁布日期】2002.01.04 【实施日期】2002.01.04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军官职务任免的程序 第三章 军官的考核 第四章 后备干部 第五章 军官职务的晋升
第六章 军官的调整交流和任职回避 第七章 军官职务的免除
第八章 军官职务任免的纪律与监督 第九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现役军官(以下简称军官)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完善军官选拔任用制度,规范军官职务任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以下简称现役军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排级至大军区级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职务的任免。专业技术军官职务的任免,按照总政治部的有关规定办理。第三条 军官职务任免,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
(二)德才兼备,注重实绩,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
(三)尊重群众公论,实行民主监督;
(四)公道正派,任人唯贤,搞五湖四海;
(五)合理配备,适合交流;
(六)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定。
第四条 军官职务任免,必须按照现役军官法规定的权限办理。根据工作需要,有任免权的单位党委可以授权本级政治机关代党委审批军官职务任免事项。
第五条 党委、首长和政治机关必须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军官职务任免的职责。第二章 军官职务任免的程序
第六条 军官职务任免,应当在全面考核、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由政治机关提出任免意见,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未经考核,政治机关不得提出任免意见;未经政治机关提出任免意见,党委不得讨论;未经党委集体讨论,不得任免军官职务。
第七条 军官职务任免,一般应当由军官拟任职务的上一级单位党委研究上报。副大军区级单位主官职务的任免,由总政治部研究上报,副大军区级单位的正军职、副军级单位的正师职、旅级单位的正团职、副团级单位的正营职军官职务的任免,分别由上级单位党委研究上报。
由本级直接提名的军官职务任免意见,应当征求相关的下一级单位主官的意见。基层单位连,排级军官职务的任免,应当听取基层单位党组织的意见。第八条 政治机关提出军官职务任免意见,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拟制预案:本级直接提名的军官职务任免意见,应当根据军官岗位的编制空缺情况,综合各级的意见、任免对象的德才表现和群众公论等情况,由干部部门拟制军官职务任免预案;有的军官职务的任免,必须时可以拟制两个以上的预案;
(二)形成方案:政治机关召开主任办公会议或者党委会议,研究军官职务任免预案,形成军官职务任免方案;
(三)呈报党委:军官职务任免方案形成后,由政治部(处)主任签署意见呈报本级单位党委。
第九条 党委集体讨论军官职务任免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个别酝酿:政治机关提出的军官职务任免方案,应当送交党委常委成员(不设常委 的,送交党委成员,下同)进行酝酿,由书记、副书记或者由书记、副书记委托政治机关逐个听取党委常委成员意见;方案经党委常委成员多数同意时,方可提交党 委会议讨论;对少数成员不同意的方案,如果涉及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可以暂缓提交党委会议讨论,由政治机关作进一步考核了解;
(二)会议讨论:党委常委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到会,到会成员应当根据任免对象德才表现和群众公论等情况,发表明确意见;书记、副书记未到会时不得讨论,其中一位未到会又确需讨论时,应当事先听取意见,会后通报情况;
(三)形成决定:党委决定军官职务任免事项,必须得到党委常委应到会成员半数以上同意。党委决定军官职务任免事项,不得采取传批的办法进行。
第十条 党委对军官职务任免事项形成决定后,属于本级任免的,即下达任免命令;属于上级任免的,按照任免权限逐级上报至有任免权的单位党委审批。
第十一条 对下级单位党委上报的军官职务任免意见,由干部部门审核后,提交政治机关的主任办公会议或者党委会议讨论。干部部门审核和政治机关讨论时,如对下级单位党 委上报的军官职务任免意见有不同意见,应当与下级单位党委协商。协商后,意见一致的,报本极单位党委讨论;意见不一致的,将下级单位党委上报意见和政治机 关意见一并报本级单位党委讨论。党委讨论军官职务任免事项,要求下级单位党委复议的,下级单位党委应当复议,形成集体意见上报。
第十二条 军官职务任免命令按照下列规定下达:
(一)中央军委命令,由中央军委主席署名下达;
(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命令,分别由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和政治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和政治委员署名下达;
(三)大军区级以下单位命令,由该单位正职首长署名下达。中央军委、总部和大军区级单位命令,首长署名用签名章;其他单位命令,首长署名用印章。军级以上军官的职务任免命令时间,以中央军委主席签署时间为准;师级以下军官的职务任免命令时 间,以会议决定时间为准。其中,同一次会议研究决定的军官之间有职务接替关系的,以被接替职务军官的任免命令时间为准。
第十三条 军官职务任免命令应当及时公布或者转发。党委应当指定专人同被任免的军官谈话,担任重要岗位职务的军官应当由党委书记、副书记谈话;必要时,可以召开宣布命令会议,并组织岗位交接。
军官接到任职命令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到职。需要暂缓公布命令或者推迟到职的,应当经过有任免权的单位政治机关批准。第三章 军官的考核
第十四条 任免军官职务,必须经过考核。考核结果应当作为军官职务任免的主要依据。第十五条 考核应当根据军官现任(拟任)职务的要求,全面、历史地考察其德、能、勤、绩、体,注重考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实绩和作风情况。
第十六条 军官考核工作在党委领导下,由政治机关组织实施。中央军委、总政治部重点考核军级以上军官;大军区级单位重点考核军、师级军官;军级单位重点考核师、团级军官;师级单位重点考核团、营级军官;旅、团级单位考核营级以下军官。
第十七条 军官的考核标准,依据军官的基本条件和各级各类军官岗位职责制定。正师职以上军官的考核标准,由总政治部制定;副师职以下军官的考核标准,由大军区级单位制定。第十八条 军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分别为:
(一)优秀:政治上坚定,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群众威信高;
(二)称职:政治上坚定,素质全面,胜任本职工作,作风扎实,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有威信;
(三)不称职:思想政治素质较差,或者不能胜任现职,工作平庸,或者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失误,或者自身要求不严,存在不廉洁等问题。
第十九条 军官考核结果等次,一般由军官所在单位的上一级党委、政治机关评定,也可以由实施考核的单位党委、政治机关评定。第二十条 军官考核主要采取下列形式:
(一)定期考核:团级以上军官二至三年考核一次,营级以下军官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由单位首长或者政治机关领导带队,以政治机关人员为主,必要时吸收其他有关机关人员,组成考核组,全面了解军官的情况,提出军官考核结果等次评定意见和后备干部人选意见;
(二)随机考核:利用军官执行重大任务、入院校学习和参加党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等时机,对军官进行多侧面的了解,验证定期考核结论,跟踪考核后备干部;
(三)晋升考核:对一年内未作考核或者意见不一致的拟晋升职务的军官,进行有针对性的了解,为党委讨论提供依据;对拟晋升为主官职务,或者需要在较大范围内遴选的军官,晋升考核可以不受时间限制。
第二十一条 根据需要,考核一般应当采取个别谈话、个人述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基层单位营级以下军官,还可以采取笔试、面试等方式对其工作能力和素质进行测试。
第二十二条 对担任团级以上领导职务军官的定期考核,个别谈话的范围一般为:
(一)被考核军官所在单位党委常委成员、纪委领导成员和机关副职领导、有关业务部门的领导;
(二)被考核军官的上一级单位党委和纪委的主要领导、政治机关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
(三)被考核军官的下一级单位党委主要领导;
(四)其他有关人员。
第二十三条 按照不同考核要求,应当灵活运用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的方法。对团级以上领导职务军官进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一般应当组织被考核军官 所在单位党委常委成员、纪委领导成员和机关副职领导、有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参加。对其他职务军官进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参加人员的范围,由考核 组视情确定。评定考核结果等次、推荐拟晋升对象,应当把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评定为优秀等次的,或者拟晋升职务的军官,应当得到多数群众的赞同;同时要注意少数人的意见,防止简单化。第二十四条 对团级以上领导职务军官和基层单位营级以下军官的定期考核,一般应当组织个人述职。进行个人述职的军官,应当报告任现职以来履行职责的情况、主要工作体会和个人优缺点。听取述职的人员由考核组视情确定。
第二十五条 考核承担经济责任的军官,如一年内未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或者在经济方面有反映的,应当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第二十六条 对被考核军官的考核结果,包括主要评价和看法,应当同军官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交换意见,并采取个别谈话、集体讲评或者通过党委主要领导反馈情况等方式告知本人。
第二十七条 对被考核的军官,应当准确、具体、实事求是地写出考核评语,其内容包括本人政治表现、基本素质、工作实绩、道德品质和作风等,以及主要缺点和不足。定期考核应当填写《军官考核登记表》。第四章 后备干部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所称后备干部,是指按照本条例规定确定为团级以上领导职务军官的候选对象。
第二十九条 后备干部按照下列权限推荐:
(一)大军区级单位推荐军级军官;
(二)军级单位推荐师级军官;
(三)师级单位推荐团级军官;
(四)团级单位推荐正营职军官。
第三十条 各级后备干部的数量,由有推荐权的单位党委统一确定,一般为团级以上各职级军官后三年年平均补充量的二倍。
第三十一条 后备干部应当是任现职级一年以上经考核评定为优秀的军官。拟晋升为作战部队领导职务的后备干部,应当是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第三十二条 确定后备干部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政治机关提出预选名单:经过全面考核、民主推荐,政治机关提出后备干部预选名单,分送党委常委成员听取意见;预选数量应当大于规定的后备干部数量;
(二)党委集体讨论:党委常委成员可以就预选名单发表意见,也可以提出预选名单之外的人选,通过综合衡量比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定;
(三)上级党委、政治机关审定:军级和师级、团级、正营职军官,分别由总政治部和大军区、军、师级单位党委审定;其中,正师职和正团职、正营职后备干部名单,分别报总政治部和大军区,军级单位政治部备案。第三十二条 党委、政治机关应当跟踪考核后备干部,适时调整后备干部名单。对于已经推荐的干部,经考核不合适的,应当予以调换。推荐名单于每年第一季度上报。第五章 军官职务的晋升
第三十四条 军官晋升职务,应当根据编制缺额,按照标准条件和任职资格,择优选拔。第三十五条 晋升为团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军官,应当从后备干部中产生。因特殊情况,个别未列入后备干部名单需要晋升职务的,应当向有任免权的单位党委、政治机关作出说明。第三十六条 军官晋升上一级职务的最高年龄,与本级平时服现役的最高年龄相同。其中,晋升为作战部队团级以上领导职务和院校领导职务的最高年龄,按照总政治部的有关规 定执行。本级副职晋升正职的,一般应当小于正职平时任职的最高年龄三岁以上。其中,副团职军官晋升为作战部队以外单位正团职职务的最高年龄,与作战部队团 级职务平时任职的最高年龄相同;在舰艇上服役和从事飞行的副团职军官,按一般应当小于正职平时任职的最高年龄三岁以上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晋升为作战部队团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军官,一般应当经过下两级中的一级主官岗位锻炼,或者经过军级以上机关业务部门主要领导岗位锻炼。没有部队任职经历,或 者没有经过军级以上机关业务部门领导岗位锻炼的机关干部,一般应当代理部队相当职级领导职务一年以上。晋升为机关业务部门领导职务的军官,应当具有机关和 基层工作经历。晋升为专业性强的单位业务领导职务的军官,一般应当具有本专业系统任职的经历。第三十八条 军级以下各级主官和机关、院校的军官晋升职务,应当任满平时任职的最低年限;军级以下各级副职晋升职务,任职时间应当满二年。
第三十九条 军官德才优秀,任现职级满一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任职提前晋升上一职务:
(一)通盘衡量为最合适接替人选的;
(二)组织指挥完成重大任务表现突出的;
(三)所领导的单位全面建设成绩显著的;
(四)有发展潜力需要重点培养锻炼的;
(五)因编制岗位限制或者工作需要,在前一职务任职五年以上的。军官德才特别优秀,工作需要的,可以越一职晋升职务,但是必须任满本级任职的最低年限。第四十条 军官每晋升一级指挥职务,应当经过相应院校或者其他训练机构培训。第四十一条 晋升为团级以上职务的军官,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晋升为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业务领导职务的军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第四十二条 军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晋升职务:
(一)定期考核评定为不称职的;
(二)晋升考核中多数群众不赞成、不推荐的;
(三)任满平时任职的最高年限被免职的;
(四)患有严重疾病不能正常工作的;
(五)批准转业、复员、离休或者退休的;
(六)受军队纪律处分或者党的纪律处分不满规定时间的;
(七)其他原因不宜晋升职务的。
第四十三条 军官代理职务,按照任免权限审批,由政治机关下达通知。代理上一职务的军官,下达任职命令后,其新的职务等级时间以任职命令时间为准。第六章 军官的调整交流和任职回避
第四十四条 军官应当在机关、部队、院校之间,沿海、内地、边远地区之间,军、兵种之间,不同岗位之间进行交流。
第四十五条 军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交流:
(一)达到现役军官法规定的交流年限的;
(二)需要通过岗位轮换进行培养锻炼的;
(三)接近或者达到作战部队平时任职的最高年龄,需要调整到作战部队以外单位任职的。
(四)因改善领导班子和军官队伍结构需要调整的;
(五)长期在驻艰苦地区部队工作,需要安排到驻其他地区部队任职的;
(六)按照规定需要任职回避的;
(七)其他需要交流轮换的。
第四十六条 军、师级军官在驻艰苦地区部队任现职满二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交流到驻其他地区部队任职:
(一)担任军级和师级职务,在艰苦地区累计工作分别满三十年和二十五年的;
(二)调整交流到驻艰苦地区部队师级以上岗位连续工作满六年的;
(三)在驻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区部队连续工作满四年的。驻艰苦地区部队的团级以下军官,可以根据需要交流到驻其他地区部队任职。第四十七条 军官交流的范围:
(一)正军职以上军官,在全军范围内;
(二)副军职至副师职军官,一般在大军区级单位内,工作需要的也可以在全军范围内;
(三)团级以下军官,一般在军级单位内,工作需要的也可以在大军区级单位内。总部、中央军委办公厅和中央军委直属院校的军官,在全军范围内交流。
第四十八条 军官达到现役军官法规定的交流年限,因工作岗位特殊需要,或者在二年内达到服现役最高年龄,或者二年内任满任职高年限的,可以不作交流。同一单位的军事、政治主官一般不同时交流。
第四十九条 军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调任下级职务:
(一)因编制调整需要安排的;
(二)需要进行岗位锻炼的;
(三)经考核不称职的。
第五十条 军官调任下级职务,属于正常的调整使用,应当区别不同情况,确定职级待遇。属于第四十九条所列第(一)、(二)项情形的,保留原职级待遇;属于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新的职务等级确定待遇。
军官因第四十九条第(三)项情形调任下级职务满一年,符合晋升条件的,可以晋升职务。第五十一条 军官具有现役军官法规定的任职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
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军官和艰苦地区的军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其原籍所在地的军分区(师级警备区)和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武装部担任主官职务。
党委成员、政治机关和其他机关的有关人员,在军官考核和讨论军官职务任免时,涉及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第五十二条 军官应当如实向政治机关报告需要回避的亲属关系,党委、政治机关应当及时作出回避安排。
第五十三条 确定军官任职的亲属关系回避对象,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一)职务等级不同的,由职务低的一方回避,个别工作特别需要的,也可以由职务高的一方回避;
(二)职务等级相同的,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情况确定其中一方回避。第七章 军官职务的免除
第五十四条 军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现任职务自行免除:
(一)批准转业、复员、离休或者退休的;
(二)被任命新的职务的;
(三)编制职务岗位撤销的。
第五十五条 大军区、军、师级军官,任满平时任职的最高年限,应当免去现任职务。第五十六条 军官未达到平时服役的最高年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去现任职务:
(一)身体有病连续休养半年并且需要继续休养的;
(二)担任师级以上职务因工作需要或者接近服现役最高年龄,本人提出申请的;
(三)有重大问题需要离职审查的;
(四)其他原因需要免去现任职务的。因前款所列情形需要免除军官现任职务的,应当在上报请示时,向有任免权的单位党委、政治机关作出专门说明。
第五十七条 军官达到平时服现役的最高年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缓退出现役,但是应当免去现任军队领导职务:
(一)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
(二)在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担任职务的;
(三)在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各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担任职务的;
(四)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兼任专业技术职务需要改为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五)其他原因不宜安排转业、复员、离休或者退休的。
第五十八条 军官入院校学习学制超过一年的,应当免去现任职务。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团级以上领导职务军官和营连级主官,舰艇、航空兵、导弹部队的师级以下主官,入院校 学习学制为一年的,可以免去现任职务。军官学习结业后,应当及时任命新的职务;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任命的,一般不得超过半年。第八章 军官职务任免的纪律与监督
第五十九条 军官职务任免,必须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得违反编制员额和编制职务等级的规定;
(二)不得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程序;
(三)不得降低军官职务晋升的标准条件;
(四)不得搞任人唯亲,以个人亲疏好恶恩怨取人;
(五)不得拒绝执行上级派进、调出军官的决定;
(六)不得授意晋升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职务;
(七)不得封官许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
(八)不得泄露军官职务任免的酝酿、讨论情况。第六十条 军官职务任免工作实行下列责任制:
(一)推荐责任制:担任领导职务的军官必须按照规定和程序行使职权,不得随意插手军官职务任免工作,以个人名义推荐后备干部或者拟晋升职务的对象,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进行,以书面形式推荐;因推荐不当造成选人用人失误的,推荐人应当承担责任;
(二)考核责任制:考核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客观反映群众公论,准确掌握军官情况,不得隐瞒、歪曲事实真相;因考核失察或者有意隐瞒真相造成选人用人失误的,考核组负责人应当承担责任;
(三)提名责任制:政治机关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提出军官职务任免意见,不得向党委提供不实情况;因提名不当造成选人用人失误的,政治部(处)主任应当承担责任;
(四)任用责任制:党委审批军官职务任免事项,必须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原则和任免程序,坚持集体讨论,个人不得决定军官职务任免,不得授意下级党委、政治机关晋升军官职务,不得改变党委的决定;党委书记、副书记对军官职务任免中出现的问题负 有总责。推荐人、考核组负责人、政治部(处)主任、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应当分别在推荐、考核、提名、任免的有关材料上签名,以示负责。
第六十一条 凡违反本条例规定作出的军官职务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上级党委、政治机关或者同级党委按照规定予以纠正。凡违反第五十九条所列纪律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主要责任者给予批评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推荐人、考核组负责人、政治部(处)主任、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凡违反第六十条有关 规定的,应当给予批评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党委、政治机关以及干部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上级党委、政治机关以及干部部门,对下级党委、政治机关以及干部部门执行本 条例的情况,负有指导、检查和监督职能。党委、纪委、政治机关受理有关军官职务任免工作的检举、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对有关责任者作出处理 或者提出处理意见。干部部门和纪检部门应当加强联系,互通情况,定期检查分析本条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党委、纪委、政治机关。
第六十三条 军官对军官职务任免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可以向上级党委、纪委、政治机关检举、申诉,受理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核实处理。军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 向考核组申请复核。考核组应当认真复核,作出复核结论。本人对复核结论不服的,可以向派出考核组的单位党委或者上级申诉。
第六十四条 对军官职务任免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人员,检举、揭发军官职务任免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应当给予支持和保护;对有打击、报复、迫害行为的,或者蓄意诬告,干扰军官职务任免工作的,应当认真核查、严肃处理。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职务的任免,按照本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六十六条 战时军官职务的任免,另行规定。
第六十七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警官职务的任免,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六十八条 本条例由总政治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九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2月27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团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任免暂行条例》即行废止。
第三篇:职务任免通知
XXX公司 职务任免通知
XXX字【2015】001号
公司各部门:
经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会议研究决定,因公司工作需要,特作以下人事安排:
任命XXX同志为工程部经理; 任命XXX同志为工程部副经理; 任命XXX同志为行政部经理; 任命XXX同志为财务部副经理; 特此通知!
抄报:总经理办公室 抄送:工程部 财务部 销售部
XXX公司二0一 年 月 日
第四篇:职务任免通知
职务任免通知
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通知,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那么你有了解过通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务任免通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务任免通知1公司各部:
因公司发展需要,经公司研究做出如下人事任免决定:
1.免去朱业务经理职务,任命李为商丘、驻马店等地区业务经理,负责商丘、驻马店区域的客户开发、客户维护、客户管理等相关事宜。
2.免去张物流部主管职务,任命崔为物流部主管,负责物流部的人员和业务管理,保证物流部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门业有限公司
20xx年11月1日
职务任免通知2公司各部室:
为适应公司经营发展需要,经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对以下同志进行人事任命,现予以公布:
聘任为xx总经理助理,协助财务总监负责公司计划、财务、审计、预决算、招投标等财务管理,负责计划财务部工作;
任命xx为工程部副经理(主持工作),免去市场开发部副经理职务;
任命xx为安全运行部副经理(挂职)主管公司安全工作;
任命xx为市场开发部副经理(挂职),主管客户服务服务工作;
特此通知。
xx公司
20xx年9月24日
职务任免通知3关于公司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免的通知各部门、门店:
目前根据门店不同业态及不同区域的分布,现对公司架构作以调整,实行xx区域分公司管理模式。全公司分为五大部分,xx总部;xx女子百货;xx市;x区金好来;xx餐饮公司。经公司研究决定:
任命xx为执行总经理;免去xx超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任命xx为巩义区xx超市区域总经理;免去xx超市有限公司营运部、xx企划部经理职务。
任命xx为巩义区xx超市区域副总经理,负责协调巩义区xx超市及xx女子百货所有外协事务;免去xx超市有限公司防损部经理职务。
任命xx为xx女子百货总经理;免去xx女子百货店长职务。
任命xx为、上街区金好来区域总经理;免去xx金好来超市有限公司xx商品部经理职务。xx金好来餐饮公司总经理由董事长xx兼任。
原办公室、行政职能xx区
xx超市
二〇xx年十月十四日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职务的任用方式,任免机关和任免权限,任免的情形和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和规范。职务任免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依法对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及时进行任免,实现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对其发挥国家公务员才能,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各职其人,人职相宜,结构合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的含义
1、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国家公务员任职与免职的统称,指任免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标准条件,通过法定程序,任命(聘任)或者免去国家公务员担任的某一职务。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是在以往干部任免制度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公务员担任的所有职务都必须进行任免,不仅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必须办理,而且对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也必须办理,不仅在晋升、降职时办理,在录用、调任、轮换、挂职锻炼、退休时也要办理。
二、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方式
国家公务员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三种,即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国家公务员中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根据宪武之地法和组织法的规定,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或者决定任命。非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实行委任制,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
1、选任制
选任制是一种通过民主选举确定任用人选的任用方式。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产生和任免的方式如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并有权罢免上列人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团会期间,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正副领导人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十人以上代表联名提名,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闭会期间,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从本级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中决定代理的人选;根据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的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的秘书长、厅长、局长、主任、科长的任免。
2、委任制
委任制是指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直接确定任用人选,委派其担任一定职务。委任制能充分体现任免机关和行政首长的用人权,贯彻了用人和治事相统一的原则,有利于在行政机关中贯彻首长负责制,保证政令畅通和行政机构高效运行。
对我国政府组成人员以外的国家公务员的任用将以委任制为主。针对过去委任制存在的一些缺点,如用人上的长官意志、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能上不能下等,在国家公务员任免制度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在选拔任用过程中,遵循公开、民主、平等、竞争的原则、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等手段,从而使委任制的运用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3、聘任制
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国家公务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聘期满后自行解聘,需要时再协商续聘与否。
从国家行政机关职能的特点,及目前的社会条件来看,还不宜在国家公务员较大范围内实行聘任制,只能在部分人员部分职务中采用。主要因为:第一,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制定、执行政策和指导监督政策的实施。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一定连续性,并需要具有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人员。若多数实行聘任制,很有可能带来大面积不稳定因素,影响国家行政机关政党运转。第二,聘任制的实施需要与之相应的配套措施,如落聘人员的去向和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不好,聘任制的实行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人才市场也未发育成熟。因而
我国公务员制度实行后,可在部分人员部分职务中实行聘任制。
三、国家公务员的任免机关和任免权限
任免机关是指具有法定任免权的机关。职务任免作为一种人事管理行为,任免机关是行为 主体。
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工作人员。”还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也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和奖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而,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我国公务员的任免机关。
任免权限是指任免机关对国家公务员行使职务任免的权力范围。任免机关只有在任免权限范围内实施任免才是有效的。对国家公务员任免权限的划分,是根据各级政府的组织原则和国家公务员管理权限划分的。
我国各级人民政府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各级人民政府中的工作部门以及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均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各级政府机关中的国家公务员,除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任免的政府组成人员之外,应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各级人民政府任免各工作部门及派出机构、直属机构中除政府组成人员之外的领导职务和部分非领导职务,其他国家公务员职务,一般由任免机关授权各工作部门、任免机关的人事部门任命。如国务院任免国务院副秘书长,各部委副部长、副主任、副审计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各直属机构的局长、副局长、署长、副署长、主任、副主任等。
省政府任免各厅局的副职、直属机构的正副职、厅局级非领导职务等,国务院各工作部门的司局级以下职务,省政府工作部门的处级以下职务,则可委托各工作部门任免。
四、国家公务员的任职
任命国家公务员职务,须有拟任职务的职位空缺,在国家规定的职数限额内进行,严禁突破职数限额任职现象的发生。被任命的不同职务层次的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拟任职位条件的基本要求。
1、任职情形
对国家公务员的任职情形予以规定,目的在于要求任免机关适时地实施任职。国家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任职:
(1)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合格的;
(2)从其他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的;
(3)转换职位任职的;
(4)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5)因其他原因职务发生变化的。
2、任职程序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用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和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这样才能保证任用质量,提高任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水平。委任国家公务员职务一般按照下列程度进行;
(1)所在单位提出拟任人选。所在单位根据职位空缺和国家公务员的德才提出拟任职人选,并向任免机关说明拟任职理由、任职方案、拟任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情况和有关方面的意见等。
(2)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对拟任职人选进行考核。任免机关人事部门接到下级单位任职呈报意见后应认真进行审核,并根据任职的不同情形,职务层次的高低,对拟任职人选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3)任免机关决定任命。具有任免权的机关,通过集体讨论,作出是否任职的决定。
(4)任免机关发布任职令、颁发任命书。各级政府任命的国家公务员,分别发给由总理、省长、直辖市市长、自治区主席、市(州)长、县(区)长签署的任命书,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公务员,发给部门首长签署的任命书。
聘任国家公务员的程序一般如下:
(1)公布拟聘任的职位、职数以及任职资格条件。
(2)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初选对象。
(3)对初选对象进行竞聘、面试、笔试或者举行答辩。
(4)用人单位择优确定聘任人选,签订聘约,发给聘书。
聘用人员聘用期满后,其职务自然解除,需要继续聘用的,必须重新办理聘任手续。
3、对于兼职的规定
有关兼职的规定是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兼职过多过滥的现象,《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规定:“国家公务员原则上一人一职,确因工作需要,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内兼任一个实职。国家公务员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
五、国家公务员的免职
国家公务员职务发生变化而不能履行职责时,应及时免去其原任职务。免去原职,是任用新职务的前提。如果不及时办理免职手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人员重叠,即某一职务同时有两人担任;二是职务重叠,即某个国家公务员同时具有两个职务。
1、免职情形。国家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免去现任职务。
(1)转换职位任职的;
(2)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3)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4)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
(5)调出国家行政机关的;
(6)退休的;
(7)其他原因需要免去现职务的。
2、免职程序。免去国家公务员所任职务,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所在单位或上级提出拟免职建议。
(2)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对免职事由审核。
(3)任免机关审批并发免职令或免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