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浅谈工程建设领域职业犯罪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基本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各行各业建设工程投资不断增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建筑行业大力开展“创优夺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市场竞争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遗憾的是与此同时,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中,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在建筑市场滋长蔓延之势也明显增强,大楼竖起,干部倒下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少数干部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案件屡有发生,出现了“工程建设上马,干部中箭落马”等腐败现象,既而工程质量下降,“豆腐渣工程”增多,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去年12月20日,人称“土地奶奶”的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因贪污受贿6000余万元一审被判死刑。经查,罗亚平从2001年至2007年期间,利用为开发商拿地、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等机会,采取造假套取土地补偿金等手段贪污3400余万元,通过倒卖土地资源获利3700余万元,另有4400多万元的资产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涉案总金额高达
1.1亿余元。罗亚平一案具有典型性:国土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又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巨额利益驱动和诱惑下,近年来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比较严重。由此可见,工程领域中的职务犯罪是一种最具危险性的权力腐败,必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我着重就建筑领域内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特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作一探讨。
一、建筑行业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及特点。
(一)、工程项目审批环节。项目审批部门不负责任,渎职、滥用职权或受利益驱动对审批项目明知是违反国家政策而违规上马,如江苏“铁本”案件。接受贿赂,对不符合审批条件或条件不健全的项目违规批准立项。
(二)、施工、监理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每一道环节都应有施工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的监督和制约,但往往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本应固
1若金汤的工程,当钱与权交成了朋友后,一些工程管理和监理人员便消极履行职责,导致“豆腐渣工程”接连不断;如长江堤防腐败案。
(三)、重要设备和材料的招投标环节。工程建设中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人员接受回扣或拿了“好处费”以后,购进一些以劣充优,质次价高的设备或材料,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
(四)、招标合同签定环节。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拿到工程,签定工程施工合同,用钱铺路贿赂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搞暗箱操作。项目管理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渎职行为发生。
(五)、款项支付环节。为了尽早顺利的得到工程款,行贿受贿是腐败分子惯用的手段
(六)、工程质量检验、验收环节。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的建筑企业或个体从业人员,为了浑水摸鱼或以次报优,便用金钱千方百计的贿赂工程质量检验,验收人员。
(七)、工程完工后留守环节。这个环节极易被人忽视,一些大的工程完工后,往往会剩余大量废料或边角料,由于管理不严,这些东西被工程留守人员变卖后,不是个人贪污就是几个人私分。在建筑行业存在贪污贿赂、渎职等诸多职务犯罪现象中,贿赂行为始终伴随在建筑行业的角角落落,是建筑行业腐败行为的高发点。
二、建筑领域内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工程建设领域内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市建筑领域内发生职务犯罪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经济制度和体制不完善,存在一定弊端。当前,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同时发挥作用,难免存在诸多缺陷:既存在计划体制的较大弊端,也有新体制的幼稚和不成熟,客观上为少数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经济活动中渗透了权力的“魔力”,在这种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存的情况下,企业走向市场步履艰难。有权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凭借手中的权力左右市场行为的取向,无权单位和个人想办事、办成事,只有靠
钱来进行“感情投资”、“买通关节”。这种私下的“权”和“钱”的交易行为,是发生职务犯罪的主要根源。
(二)、市场行为不规范导致无序竞争。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就使少数人有了可乘之机,从而导致正常经济活动中,行贿受贿、收受回扣、请客送礼、高消费之风有增无减,有的企业虽然靠歪门邪道取得了暂时的经济效益,却扰乱了建设市场,腐蚀了党员干部,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最终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建筑施工企业被迫参与这种不正当的无序竞争,不得不大幅度地提高业务招待费用,为了绕过财务制度的束缚,一些企业设立了“小金库”。加之公有制企业产权不清和对经营者的约束不力,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三)、缺乏有效监督,处罚力度不够。现有的监督执法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制约职能和手段不够强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尽管我们现在有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群众监督,但上级组织和基层群众都不可能及时了解具体情况,等到把情况搞清楚了,已变成了事后监督,错失了将其遏制在“萌牙”状态的时机。当然,了解情况最清楚、最及时的是同级监督,但现在这种同级监督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使得这种监督变得软弱无力,形同虚设。特别是个别心术不正的领导打着减人增效的旗号,有意识地削弱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的作用,使之既缺乏办案条件,又缺乏办案手段,更缺乏办案人力,稍大一点的案件只能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另外,惩治腐败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在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形形色色贿赂国家公职人员的社会群体制约还不够,因而,许多腐败分子及其帮凶逃脱了处罚,长期逍遥法外。
三、遏制建筑领域内职务犯罪的对策与措施。官员腐败是古今中外存在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历史、社会根源,但不是不可对付的,只要我们的政策措施跟上,即使不能完全消除腐败,也能够将腐败现象及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惩治少数人职务犯罪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新加坡的经验已经证明,惩治腐败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遏制我市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化改革,理顺关系。遏制建筑领域内的职务犯罪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靠深化体制改革。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如:韩国等,在其经济腾飞的初期阶段,也曾因腐败成风,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再如:我国商品短缺时期,曾困扰我们多年的不正之风“开后门”现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已成为历史。党中央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进度,继续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这是遏制职务犯罪的希望所在。通过精减庞大臃肿的政府机构,理顺行政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企业推向市场。要通过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干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干部树立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从干部管理体制上预防职务犯罪。
(二)、规范市场,公平竞争。首先要建立规范的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市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运作,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招投标过程中的关系标、形式标和陪标等弄虚作假现象发生,使所有建筑施工企业能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中自由竞争。同时,还要对建设工程的物资采购实行公开招投标,制止私下交易,增加透明度,从根本上遏制物资采购环节中的以次充好、回扣等不正之风。另外,工程建设交易市场还要推行“双合同”制,即:甲、乙双方除了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外,还要同时签订《党风廉政合同》。明确双方的廉政责任和违反合同的处罚措施,从而增强双方的廉政意识,确保建筑工程优质,人员优秀。
(三)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使腐败分子无机可乘。要完善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监督机制,全面推进财务会计上级委派制。企业业务招待费开支要做到公开、透明,并定期向职代会报告。按照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其最高权利机构是职工代表大会,所有花钱有关的事项都应该是公开和透明的,否则职代会有权罢免企业领导人。同时,坚决取消“小金库”,从源头上堵塞企业资金流失的渠道。另外,在建筑企业,还要全面实行企务公开,逐步推行政府采购制。进一步明确“职”、“权”、“利”,对干部的福利待遇逐步“化暗为明”,要实行廉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问题出在下级或同级,板子要打在“一把手”的身上,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其身,用制度堵塞漏洞,从根本上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党员、干部永远保持清醒地头脑,防止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最根本的是要抓好预防性教育,普遍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免疫力。要取得职务犯罪防范的主动权,一靠教育,二靠制度。靠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靠制度管理现代企业,这两个关口把好了,就能减少腐败机会,做到有效预防。要抓紧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淡化“官念”,增强“公仆”意识。要把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和中纪委七次会议精神贯穿于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之中,经常利用正反典型,开展以案说纪教育,做到“警钟常鸣”。要建立健全干部廉政档案,全面推行干部定期“述廉”和定期交流换岗等措施。近期尉建行同志说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对大多数同志来说,主要是自我接受教育和自我防范问题,通过办案惩处的是极少数腐败分子,而受教育的是多数人。”
总之,抓好工程建设领域内职务犯罪预防是一个长期地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南京要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良好的发展环境、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工程建设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作者:肖华学号111103094681 工作单位:嫩江县容大建设监理公司
第二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皖江中学:徐春霞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经过今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
我深切地认识到了时代在更新,随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更重。
教育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
本学年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具体收获如下:
1.通过师德培训,使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注重细节,充满师爱,从细微处入手,充分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培训老师现身说法,以自己教育孩子的亲身经验,来告诉我们师德的重要性,一个有高尚品德的老师,才会培养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培训老师还强调了,身教重于言教。
2.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要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今后,我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3、终身学习,多读书,读好书。我要认真阅读学校订阅的教育教学刊物,认真写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我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领悟书中的精髓,吸取书中的养分,充实自己。
4、听了专家的培训,我充分认识到了当前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改变是关键,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即改变以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实现“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5、关于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首先我们需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
第二就是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不能要求一时的成绩,更多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学习习惯。
第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去应对这个世界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成绩仅仅是很简单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让学生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
地理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赋予特定的地理知识,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更加强调地理知识,发现过程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为此我们可以把地理知识和学习能力和训练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学生地理信息的获取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的认知能力去教学。为此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6、关于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心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答了“立什么德性,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改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我认为在学校里,核心素养要依靠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慢慢的养成,是一个滋养的过程,重在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引领和助推,学生的周围是老师,老师们的素养在不断的影响着、引领着学生素养的形成。因此,学校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素养,教师就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标杆和引领者。
综合专家所述,教育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我清醒的认识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既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核心素养,又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探究方式的建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核心素养引领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7、关于“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的学习心得: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一、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懈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二、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要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三、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
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并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的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的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通过学习,我收获颇多,我也会将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继续教育,为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继续教育,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不断进步!
第三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班次学号076、帅肖野:***017)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A(安全与事故分析)
我是一名从事工程建设多年的施工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侧重于技术管理,听了胡教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讲课后深受触动。
从京津塘车祸到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垮塌;从渭南鞭炮炸塌大桥到榆林毛毯厂地下室塌方;乃至上海13层楼倒塌;贵州国际机场的事故,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潜在危险就在我们身边,如不积极应对,他人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自己的明天,某些表面的平衡,甚至因为一张纸的重量就在瞬间被打破,进而产生石破天惊的轰动效应,不经意间我们自己就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而“名垂青史”。
追溯事故真相,探究事故发生原因,深刻认识我们行业从大环境到小现场,从管理者到操作者都需要进行一次革命式的蜕变,否则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
一、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自改革开放以来,建设行业急剧膨胀,从业人员大幅度激增,昨天还在田间作业的农民,今天就成了建设队伍一员,普遍安全素质较低,甚至不具备安全常识,如吕梁隧道事故案中伤亡的均为农民工。
二、施工企业的管理不到位,有时也难以到位,表现为人员流动性强,有些工人今天在甲工地,明天就到乙工地,同时承揽几个项目的工作,临时招募的人员常常存在,有的施工企业不培训,有的施工企业做了安全培训又难以细化到位,如:昨天刚完成项目上的三级教育,今天又更换了一个班组或几个工人、经检查检查三级教育未落 实,基于施工现场实际只能加强制度的健全,提高约束力,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实际执行中又或多或少的打折,如此埋下隐患。
三、建筑市场的仍未规范化
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挂靠。在我从业的过程中经历几个项目。实际情况是甲乙方为一家,甚至有的监理单位也裹挟其中,这些暗箱操作完成后向外的挂牌甲、乙、丙。这种坏境下各方的作为能力大大受限,常常给安全和质量埋下隐患。
现实的市场经常存在违规行为,不光彩的幕后交易合法化,实施过程就是利用他人招牌,这样正真的企业管理系统和企业文化。制度就不能落实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实际没有资质的人拿到项目,他的管理水平可想而知,如此安全事故发生后挂靠的单位甚至不知,当然不可能启动企业的应急预案。
四、劳务公司的出现也许是市场的需求,但却是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障碍,或者说是毒瘤。在项目管理的线型组织结构中某些指令无法到达。就是因为这个中间环节的存在,我经历的项目中就有1个劳务公司签约中承诺的天花乱坠,而且非常诚恳而又执着的要把安全文明的施工费收入囊中,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方或方法对抗项目部关于安全文明施工的需求,使项目部安全文明的施工常陷入尴尬境地,不得已外聘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建设,结算时扯皮,劳务公司有的办法,集结工人闹事、堵交通。加上劳务公司虽然具有法人资格、却不可能为伤亡事故买单、所以也不愿意进行安全方面的投入。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事故发生的特点:
一、事故往往关联在一起,从反面证明了安全意识的情况。
二、本地区伤亡3人以上事故在增加。
三、事故总量呈上升趋势。
四、经济发达地区伤亡人数高于其他地区。
鉴于此、我们在一线施工的管理人员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冷静沉着状态,不应成为某些经济利益和政治需要的牺牲品,科学管理,数据说话是我们唯一的准则。
学习了如何有效的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更理解以下几点的重要性:
1、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安全管理的灵魂,体系的作用是线性组织结构需要末端忠实执行指示,必须保证有危险源的地方就有安全人员监管,应不计成本的执行。
2、安全技术管理应急需提高。
由于建筑市场的急剧扩大,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有的过去土生土长的技术人员未受过系统完善的专业教育,只凭自身积累的经验就华丽转身了技术负责人,对施工方案的编写无法达到一定深度,加之现状市场建材(如架管壁厚)强度不达标,向对脚手架、模板支架(满堂架)的受力未能从数据上按实际情况进行实质性验算调整,造成缺失和漏项、针对性不强,加之现场管理人员水平不够、执行力度差,对接头扣布设、扫地杆的设臵、水平杆、立杆间距要求放松,对剪刀撑的设臵未能严格要求,常常给事故 埋下隐患,所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素质教育的加强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屏障,如此才能实现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
欣慰的是从2004年2013号文件到2009年87号文件住建部出台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方案》必须论证政策,对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督导作用。
其中加强完善了规定内容:○1建设单位应依法办相关手续,2专业分包工程的专项方案,由专业单位编写,这样方案就更贴○近实际,3统一了编制内容,如此对重要的内容就不会漏项,○4○规定了论证会成员组成,使论证更科学,更全面。○5提出论证的主要内容,以此加强政府的技术指导和强制要求 探讨与忧虑
历史和现实中常有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德国人70年前在兰州建造的大桥至今安全运行、且告知使用期限已经到期,其严谨的态度让人感叹。
而我们常常自豪自己“勤劳、勇敢、善良”,却不曾挖掘五千年文化演绎中中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禁锢,“中庸之道”的学说成了我们血液中去不掉组合、更有刚正是做人之本,但“圆滑乃处世之道”的谬论不自觉的占据我们的意识形态,历史上常有执着认真的人“深居幽谷”今天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常常执行力不够,基层工作的难度常在于此。经济服从政治需要、技术服从管理需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而相对的历史:意大利文艺复兴引发了欧洲人的思想活跃,英国 工业革命给冷兵器时代划上句号,意识形态的转变形成鲜明对比。
安全生产管理虽然只是万千世界中一点水,但却能反应太阳的光辉,纵观安全生产形势:路漫漫其修远兮,不知还需多少“鲜血和生命”上下而求索。甚至渴望引入机器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时代早点到来。
以本人从业的经历,项目管理中权大于法的现象常常存在,正如胡老师讲的一个案例,总工还没有到场,项目经理已安排好浇筑砼准备工作,只是想让其走个过场,结果酿成惨剧,施工现场管理中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只是有的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者运气了一些罢了。
现实中、有的项目部组织架构中建制特殊、或裙带、或后台,给安全管理也带来了一定难度,项目技术负责人常常权力不能到位,团队合作中既要严格把关,又要搞好关系,有时真的“两难全”,建议“舍鱼取熊掌”也
B(风险管理)
听了风险管理讲座,对建设工程中风险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运用识别、评价、管理风险,以便更好的实现项目目标。
人类社会大环境中风险无处不在,既有客观的又有人为的,工程项目是集技术、经济管理、组织各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各个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所以风险必然存在。
作为项目管理者就需对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细化风险管理过程,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对重大风险进行规避和转移。
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表现为客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相关性,所以在签订合同前应全面分析人文地理、水文气象、地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力求对项目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签订合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表现为政治、经济法律、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业主、承包商因素,相关联工期风险、费用、质量、生产能力、市场和信誉风险,项目实施中法律责任风险,如此对风险管理就提出相应要求。
立项前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都存在哪些风险,且对风险的后果进行预测,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损失进行量化计算,对发生的概率用类似的工程进行确定,以认定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如投资增加,工期延误等,对不同的风险事件选择适宜的风险对策,力求形成最佳风险对策组合,制定预防计划,应急计划,购工程保险等,实现规避、转移等方式执行到位。
在项目运行前、中、后各个阶段,对项目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关于风险识别,对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归类,识别风险的主要因素,了解风险识别的特点,如个别性、主观性、复杂性、不确定性,采用的方法,包括专家调查法,财务报表发,流程图法,初始清单法,经验数据法,风险调整法,尤以初始风险清单法常用。
二、对风险的评价应全方位考虑,可采用风险量函数值测算,对风险损失的衡量,应考虑投资方面风险,货币,法规、价格、汇率等。
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方面风险,赶工或延期、质量和安全方面的 风险。
项目产品功能方面风险
三、对风险概率的衡量常利用相对比较法,概率分布法以此做好对风险等级的评定,建立曲线图。
四、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对策,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对某些重大风险,我们又以进行回避,如中止合同,拒绝承担风险,放弃已承担的风险,只受少部分损失。
对于某些风险我们可以控制,依据自身能力又可以做到风险预防,或进行风险抑制。
另一种方法:是进行风险转移,如通过合同或协议或减少转让人损失或寻求外来资金补偿,也可利用保险转移、项目管理过程为实现目标,从企业内部财务角度考虑应对风险,可以进行少部分风险自留,风险对策的选择过程应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特点,从系统观点出发,整体上考虑风险管理,制定一个与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以求顺利实现目标。
2014-10-30 7
第四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房地产估价师网络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相关规定,本人有幸参加了今年河南省房地产估价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课程,本人根据课程要求,选修课学习了《房地产估价基本术语标准》、《房地产估价规范之二估价方法》、《《房地产估价基本术语标准》之估价报告及《房地产估价报告评审标准》》等选修课程,完成学习后感觉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对房地产评估行业的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同时也对自己作为一名房地产估价师肩上的责任有了更多的了解。自己体会最深的是下面几个方面。
一、对房地产估价的原则之一“合法原则”有深刻的认识
这次讲课的老师在他们的授课内容中,无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合法原则”,反复强调估价必须遵守合法原则,以法律为依据进行估价。这使我深刻地感觉自己在法律学习方面的不足。作为一名房地产估价师,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仅仅从技术层面出发做估价,是不可能做好估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不仅能够正确维护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的依法行政的权力,对提高房地产估价机构和房地产估价师的社会地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师在讲课中,一再提到一种观点:房地产评估行业的未来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他认为除了正常意义上的估价服务,有必要向房地产咨询服务的方向发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房地产相关业务细分服务。这样就要求我们房地产估价师,必须对涉及房地产评估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有充分的了解,要求房地产估价师具备很高的法律素养。
二、对房地产估价机构和房地产估价师的法律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房地产估价成为我国评估领域唯一对人员和机构都设定行政许可的行业。因此,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机构出具的关于房地产价值的评估报告将具有法律效力。无形中对估价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对我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压力。同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手段,依法保护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估价机构利益不受侵犯。这有利于净化我国评估领域的市场环境,促使房地产估价行业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持续健康发展轨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为房地产估价师,应当珍惜自己的荣誉,珍惜国家给房地产估价师的法律地位,扎扎实实研究问题,做好评估工作。
继续教育尽管时间短,但具体学习内容之外的意义是巨大的。除了面对面学习新知识新思考之外,我能够感受到学会各级专家学者对房地产评估行业的敬业和钻研精神。工作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两件事情,平时的努力和学习更为重要,参加继续教育无疑是一次极好的提高机会。
第五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博学,这是一个根本前提,要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本身必须有桶“活水”,必须是充盈的,是清澈的,其实成功的教师,他的知识更应是奔腾不息的江河,只有不断地拓宽,向前,才能无愧于时代,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博采众矢,只有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强调“文理融合”,这样才能适应知识大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散,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中,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必将教育的春天。
继续教育学习体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继续教育学习学习总结
21世纪,人的观念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需要懂知识、能操作、善合作、会生存的人才,不断地激励着人们要继续学习,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我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或者说,我已经融入了继续教育学习的广阔天地之中。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在开学这一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说实在的,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各种学习、培训也参加了很多次,可往往是走形式的多,真正有收获的少。所以开始点击继教网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和学时。可是,当我进入继教网的那一刻,我就被这里的一切吸引住了,它为我呈现的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根据学习计划,我选了三门课程来学习。回忆这些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其一,通过上网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二,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
其三,“新课程培训—中学数学”,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继续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音乐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本次学习的课时,而且在线学习时间还在不断上涨。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是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在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又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理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知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陷阱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略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有人说,“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自己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最终目标!同时也祝愿每位教师都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在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通过经典教育案例的学习,受益匪浅,真的很庆幸自己能够有这么一次机会,特别是通过这次学习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首先,经典教育案例使我更全面的了解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使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能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自身职业的特点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担当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其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再次,通过学习,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一名年轻的教师来说,对我今后的教学进行理论性的指导,以至于不会偏离素质教育、我想我们虽然学到是理论,而最主要的是我们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欲实践,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还是要将落实进行到底。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最后,教师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师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着一双双对知识的渴求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杂念,将一切烦恼与忧愁抛却脑后,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课堂中去。北京五中校长、特级教师吴昌顺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和崇高师德,必须要有“精、气、神”的修养。精、气、神就是指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
教师在课堂上的最佳表现首先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健康向上精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会感染学生,通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与其教育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联系在一起的。
我觉得学习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使强迫的,只有不间断的进行业务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授课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新课程内容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