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政治复习黄金法则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0:1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考研政治复习黄金法则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考研政治复习黄金法则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篇:2011考研政治复习黄金法则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纲变化之处

第七章第三节考点:“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改为“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十四章第二节考点:“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改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导学

该课程今年大纲内容很稳定,几乎无变化,只是文字上有点变化。

本门课总分约30分,其中可能单项选择题约6道;多项选择题5道;材料分析题1.5道,大约15分。

复习建议

(一)完全依据大纲

复习不越纲,以纲为限,省时少累。

(二)把握社会热点,轻松获取命题重点

一定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实性强。每年试题中的分析题大都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这些试题紧贴当年的时政,历史上出题从不回避热点。

★要重点关注两类和两人★

两类:一是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及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二是阐述中央提出的战略、方针、政策、目标的依据、重大意义以及采取的措施或对策。

两人:胡温讲话

今年命题绝对热点:

1.“七个怎么看”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低碳经济4.世博会

5.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6.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三)从整体入手,构建扎实的框架知识结构

全面出击和重点进攻相结合,打下扎实理论基础。

毛特课程的命题点相对集中(既指章节比较集中,也指考点相对比较集中)。一般来说,考点主要集中在第三、八、十一章,且以材料分析题为主,其他各章命制材料分析题的机率比较少,但是都会有选择题出现。

(四)复习时候注意学科交叉知识点部分

考研命题组喜欢在此交叉部分命制试题。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

第一章

P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补充:20C30S党内第一个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时间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斯,时代特色。

P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实际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P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P13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20C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3、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入和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理论条件。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P1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8、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补充:毛泽东建军最基本的要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这一理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P23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P29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与时俱进,在坚持执政为民。

补充: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有:党面临执政的考验,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面临和平与发展的考验。

P30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补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本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P36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43 补充: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P47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

这一品质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本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很强的实践性,鲜明的批判性,高度的开放性,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科学性。

P54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P55 补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 72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中。

P74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第三篇: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分导读

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分导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综合性强不但表现在本门课程是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融合而成,而且其知识点前后交叉、贯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共有十五章内容,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由总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部分组成。第一章和第二章属于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精髓。本部分内容尽管是对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基本特征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介绍,所以考生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识记上即可,尤其要加强对一些相近、相关概念的辨析,以提高解答客观试题的能力。第三章和第四章属于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考生备考的主要方向是理解相关的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另外,本部分内容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相关内容交叉,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命制主观性的材料分析题,考生备考时应该将这两门课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复习备考,以应对主观性试题和跨章节、跨学科的试题。第五章到第十五章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不管是从涉及的内容来说,还是从其所占的篇幅来看,都是本门课的重点,主要的内容在以前的历年考题中都被考查过,所以考生备考的精力和时间都应该放在本部分,既要理解和记忆相关的概念以应对客观性试题,又要识记相关的原理及相关的知识点以应对主观性试题,以及跨章节、跨学科、联系时事的综合性习题。

根据考纲规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试卷中是分值最大的一科,约为30分,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将这门课作为重点。根据题型结构和考查的分值的分配比例,本门课总分30分中,其中单项选择题约4~5道,每道1分,共计4~5分;多项选择题5~6道,每道2分,共计10~12分;材料分析题1道,计10分。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总结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1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Pl177

1)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a高度集中的几乎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

b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C 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

2)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注意的重要特征。这样背景下,在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然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

2、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P179

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邓小平就没有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反映社会制度的范畴,而只是作为组织经济活动的手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理论意义P181

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丰富内涵:p181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制度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市场机制对资源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83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8.2 6.我国基本经济制度P184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7.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P186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7、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P187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8.公有制经济的范围:P189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9.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P189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所有制基础不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

10.股份制P190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股份制是基本集中地一种形式,本身不具有制度性质。

1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P191

1)从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2)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8.3 12.分配制度P192

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就应当仍然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自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情况进行分配。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声场厂房、设备、原材料)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

13.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P193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1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P195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a.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产生和扩大差距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会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b.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除了坚持只能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手段富裕起来外,还需要解决一个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不能导致社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党的十四大以来,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是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P200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要求。

8.4.15.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背景:P202 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属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3.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1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P203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自主创新,不是意味着什么都自己干,完全由自己来创新,而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2、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3、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P206

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包括了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3、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b.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这是我国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8.三农问题:P21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P220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P222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P224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P227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P230 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231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名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物的权利。P231。

5、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P233

6、依法治国的意义P237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d.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0.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P251。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P252。

四有青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0.2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P255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精髓)

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P259。

10.3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P26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处于就定性和支配地位。

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是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补充: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各民族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P274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含义: P276

一般来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我们所有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P277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P278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11.2 5.党中央还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281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P283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2.1 0.1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P296。

1、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P296。

1)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2)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

3)美国政府于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1

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P298 1.2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P301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P302

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5)解决台湾问题(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P309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6、解决台湾问题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3.1 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要求实现通航、通邮、通商三通,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提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P300。3.2 1983年6月,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阐述了邓六条。P301。

4、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P302。

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5.香港和澳门问题P306

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87年4月13日,中葡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P305.补充:邓小平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即: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0.1 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P318.0.2 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0.3 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1、走和平发展道路依据P325 1)2)3)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327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0.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果断提出“一条线“的外交战略。P328。

2.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P330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330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知道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其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苏联解体后,威胁中亚地区安全的因素不包含军备竞赛。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4.1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P33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1)2)3)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P338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P339 14.2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P346。

1)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P346。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P366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有党的性质决定的,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为坚强的领导核心。P381 补充: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和本质是坚持一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根本着眼点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党的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辨析题: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2、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个普遍规律,因此对东西部差距拉大问题无需特别关注。

3、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首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的作用,它是排斥计划调节的。

5、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

7、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8、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10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就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实现“均衡“ 1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

12.民主集中制比西方民主制度更具有高效率。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14.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1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于政治之处的”。

16、人权高于主权。

1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质上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18、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1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0、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2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22、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4、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的拖下去。

25、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稳定的主要根源。

26、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27、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8、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应以全体劳动者为基础,叫“全民党”或“人民党”。

29、现在是科教兴国时代,发展生产力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因而党应以知识分子为基础。30、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

31、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32、中国共产党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简答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现象进行分析。

6、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7、如何理解建设创新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9.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10.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1.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12.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13.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如何理解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4.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方针?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思?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期末复习要点

第 八 章复习要点

(一)基本知识点(单选、多选、辨析知识点)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P14

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P144

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P14

5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146

5.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P148

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P148

7.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P149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1

519.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P151

10.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生产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P1

521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5

51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P157——158

1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P159

1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

3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P164——16

51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P16

517.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P170

18.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P17

319.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P17

420.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P14

4(二)综合知识点(材料分析、案例分析及综合论述知识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P14

5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P146——147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具体分析收入的分配方式:P151——1

53【案例】请分析李四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李四本人:我自己承包了五亩责任田,完成农业税收后,收入还挺不错!——按劳分配

李四的妻子:我在马路边开了个小店,收入比老李还高哩!——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

李四的儿子: 我是水利局职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工资、奖金和津贴属按劳分配,炒股属于按生产要素(资本)分配

李四的女儿:我是工程师,除了工资我还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工资属按劳分配,当技术顾问的报酬属于按生产要素(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李四的母亲:我每月靠出租房屋也能有一定的收入——按生产要素(土地要

素)分配。

下载2011考研政治复习黄金法则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考研政治复习黄金法则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