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职业培训对促进就业创业具有深远意义范文

时间:2019-05-15 00:3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明职业培训对促进就业创业具有深远意义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明职业培训对促进就业创业具有深远意义范文》。

第一篇:海明职业培训对促进就业创业具有深远意义范文

海明职业培训对促进就业创业具有深远意义

一个人的职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他发展与成才,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择业是人生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将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波折。因此,职业的选择,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人的一生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相投,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就会乐此不疲,不断努力,奋发成才,在职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工作就不可能安心,更谈不上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就。

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主要针对这类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有关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的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据了解,作为一家专门为社会无业、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兼职等培训指导的公益性机构,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是由一批国内外的高级专家和有成就的学者组成的公益性机构,秉承良心、信心、耐心、责任心为宗旨,为社会和谐贡献一份力量。十年来,先后在广西、福建和海南省指导和帮助了3000多人就业和创业,其中有近百人成为了主管或老板。

据了解,作为一家专门为社会无业、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兼职等职业培训指导的公益性机构,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要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号召,联合了国内外的高级专家和有成就的学者一起主办了“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旨在通过创业、就业或兼职等职业培训,培养、提高这些有着潜在创业能力的人员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帮助那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再就业的自信心。同时,对这些前来参加培训的人员实施市场分析能力、市场竞争意识、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帮助其尽快成就事业。而且,常年对社会广大无业失业或创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

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经过近10年的无私奉献,先后在广西、福建和海南省培养了100多名成功老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指导了3000多个人每月增加了3000元的收入;帮助了10000多名儿童入学或重返校园学习,为社会做了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第二篇: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

加强职业培训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稳定扩大就业、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是培养技能人才、打造人才高地的重要任务。为整合全市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和职教中心资源,打响“盐城职教”品牌,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新时期全市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创业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实效,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企业职工都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和“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5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名,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初、中、高之比为25:45:30,基本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适应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重点开展“学历+技能”、“外语+技能”培训。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加大 创业培训力度,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在培训结业时均应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四)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根据劳动者就业需求,建立健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灵活采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方便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劳动者培训积极性。根据市场需求,全面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养,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训中心,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咨询服务等,提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根据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着力完善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训、创业见习相结合,与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相衔接的培训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整合职业培训资源。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组建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有特色、办学有规模、就业有市场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打响“盐城职教”品牌。加强各类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依托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及其它重点职业院校建立盐城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世界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建设1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2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5个省级、20个市级和20个县级创业培训基地,10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和定点培训机构。

(六)提升职业培训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建设2-3个市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培养20名省级教学名师、100名专业带头人、1000名“一体化”教师,职业培训专业课教师“一体化”比例达70%以上。深化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示范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开发培训计划大纲和培训教材。推进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立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公布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三、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

(七)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内技能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贯通劳动者技能晋升通道。探索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从生产服务一线发现拔尖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制度。

(八)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地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丰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内容,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和制度化,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省、国家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一类技能竞赛前三名、省级一类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得者以及参加世界技能竞赛的选手,在市内职业院校任教的,可按规定程序优先招录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九)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他们开展相关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推行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采用企业建设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在企业班组、工段、实训(研发)中心等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创新、技术开发等活动,发挥技能大师“传、帮、带”作用,带动企业技能人才水平整体提升。

(十)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对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等级、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激励制度。用人单位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取得高级工以上

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等方面享有与高等院校毕业生相同的政策。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试用期、见习期工资待遇及定级工资均参照高等教育大专学历毕业生待遇执行;技师班毕业生各项待遇按照本企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有关待遇执行,经用人单位聘为技师、高级技师的,其待遇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切实加大职业培训资金的保障力度

(十一)增加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资金要积极整合、统筹使用、提高效益。确保各项政策性资金安排到位。统筹安排省财政补助经费和市、县财政应承担的经费,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建立按生均安排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财政经费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调整市、县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在按规定给予各项职业培训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应不少于20%用于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规范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市、县政府可统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用于本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并划出一定比例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职业培训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个人通过国内公益性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资助和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准予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十二)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统一城乡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建立城乡统一、普惠共享的职业培训政策,做到同一地区、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统一。根据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职业资格培训期限为基础,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标准,对属于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工种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落实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并取得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未颁布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的城乡劳动者,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实施免费培训。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等,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设立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统筹使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设立盐城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优秀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奖励和职业技能竞赛奖补。建立职业培训服务重点企业制度。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定向培养的学生(学员)毕(结)业后进入市内重点企业就业并签订2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进行适当补助,所需资金从当地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企业以委托培养、提供教学捐助等形式与各类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培训一线在职人员和招录职业院校学生人数达到企业职工总数20%的,返还当年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政府统筹部分。

(十三)强化职业培训资金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采取切实措施,做好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的公开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部门依法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审计,防止骗取、挪用、以权谋私等问题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审计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告。监察部门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篇: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对促进就业创业的思考

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对促进就业创业的思考

近年来,我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要决策,在省和无锡市的领导下,失业保险工作法规制度完善,覆盖范围广泛,基金收支平稳增加,使用功能完善,保障水平合理,管理科学规范。特别是在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对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和创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主要成效

(一)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抓住失业保险基金扩大试点的机遇,把金融危机不利因素化为完善失业保险工作发展的新起点,从制度层面着手,通盘考虑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三者之间关系,将基金过去以保生活为主向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转变,有效地优化了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结构,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凸现,惠及民生的工作力度更大。2009年我市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6096.23万元,主要用于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和创业补贴等惠及人数达9534人,2011年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2870万元,将让更多的人员受益。促使更多人实现再就业。近年来,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稳定在2.5%以内。在积极拓展失业保险基金功能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规范管理基金安全运行不出事的原则不动摇,与财政部门配合,把建章立制放在首位,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严格按照省和无锡市的要求处于良性循环和安全运行之中。

(二)失业保险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彰显了稳就业防失业的功能。

为减轻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我市2009年先后出台了服务企业稳定就业的“新七条”政策措施,对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出台了我市《关于进一步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政策措施的意见》(澄政办发〔2010〕47号),进一步延续社会保险降率政策,降低企业医疗保险单位缴费和失业保险单位缴费各0.5个百分点,延长社会保险补贴期限,稳定就业岗位,对2009年12月正在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我市企业或灵活就业人员,补贴期限顺延到2011年4月30日。我市各类补贴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将为企业直接减负7000万元以上,稳定企业岗位,形成了政府支持企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共同稳定就业的工作格局,全市失业率仅有小幅反弹,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的情况,为金融危机期间稳定就业做出了贡献。

(三)失业保险工作制度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失业保险规定》(省政府72号令)。我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拓展:一是在参保的适用范围上,将农民纳入失业保险制度,实现了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二是在基金支出项目上,在强调基本生活为首要功能的基础上,根据省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更加注重防失业促就业功能的体现,大致保持了三者的基本平衡。三是在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上,实行失业保险待遇与缴费年限挂钩的办法,统一缴费基数标准,根据缴费年限,划分三个梯级标准,同时将失业保险金的低限提高到低保标准的1.3倍,按季实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消费价格上涨动态补贴,缓解因物价上涨等因素给失业人员带来的生活困难。四是在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障上,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做好新老制度的衔接。五是在失业保险关系及基金的转移上,从方便失业人员享受待遇的角度对参保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与本人户籍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或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跨统筹地区迁移户籍的,可以按规定自主选择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地点、基金同时划转。

二、近期就业和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

今年来国际形势和江阴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新阶段,失业保险工作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宏观经济背景、世界经济复苏和欧债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就业工作压力和百姓对失业担忧情绪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面临着策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形势的艰巨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我市原有依托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环境和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势必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和污染型的行业、企业,在关停并转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职工的安置和转岗问题,需要我们及早谋划,制定方案,尽量减少失业人员,鼓励和促进就业,而不是等问题出来之后再考虑,这也是我市“十二五”期间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任务非常艰巨。

(二)面临着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形势复杂转变难于掌控的风险。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复杂。欧债危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并且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1%,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投资、消费、出口”其中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仍不明显,靠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有限,中国主动下调GDP的增长率,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经历了自2008年以来最明显的下行压力,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从6月1日起的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1140元上调到1320元等因素直接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必将对就业形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必须高度关注、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带来的行动向新情况及时研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尽可能降低宏观经济形势对就业工作的不利影响。

(三)面临就业失业工作要求多样化的新问题

1、我市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是以“大学生”就业难和一部分企业又急需一定技能的人才“招工难”问题,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一群体对就业的诉求量多样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解决生活问题,除了收入要提高,还注重于职业生涯的发展,职工生活环境等等,稍不满意,宁可在家做“啃老族”。根据国际劳工组织2010年15-24岁之间的统计世界净失业率为12.6%,是同期成年劳动人口失业率的2.4倍。我市技能人才问题目前大部分企业重使用、轻培训,他们担心培训好后又留不住技能人才,如何在制造业由“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2、土地征用产生的失地农民重新择业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每年都有原来以种田为生的农民失去生产资料,面临从农民到企业职工的择业转变,这部分人员基本是年龄偏高、文化偏低,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确保他们的生活不断提高,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研究,切实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3、劳动者工资报酬过低收入分配机制不健全。增加就业和失业工作压力,近年来,由于职工工资偏低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我市的外来务农人员因工资偏低出现回流情况,迫使我市有一部分企业向内地和中西部劳动力富余的地区转移,这种一直把劳动力价格低廉看作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企业为保持这一优势,往往有意无意的压低工资水平现象,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了摩擦性失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基本原则

(一)我市失业保险参加人数逐年增加。

失业保险参保越多,基金积累越多,抗风险能力越强。近五年来,我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由原来的2007年的213728人上升到2011年底的336785人,五年净增参保人数123057人,增长了57.6%。

(二)失业保险基金收支逐年结余。

失业保险基金近五年来结余由原2007年的1.89亿元上升到2011年底的5.13亿元。根据2012年1-3月的基金收入情况看,我市失业保险金收入基本稳定在1900万元到2000万元之间,估算到2012年底,我市基金收入将达2.28亿元-2.4亿元,近五年来基金支出平均每年为6483万元,2011年的支出为7363万元,根据推算2012年当年结余额将达1.4亿元-1.6亿元左右。

四、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对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建议和设想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发挥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应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在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方面

加大力度完善政策,发挥在保障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预防和促进的功能,做到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收入,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具体建议和设想如下:

(一)加大对失地农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扶持力度。

目前“4045”以上的失地农民85181名,因年龄偏大,就业困难,鼓励企业吸纳和自谋职业,帮助他们就业,实现就业的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企业吸纳的按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金额,自谋职业的按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50%,公益性岗位的增加每人每月补贴400元的岗位补贴,期限为三年,这样可以增加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加参保人数,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就业工作,每年补贴达1.5亿元左右。

(二)加大培训补贴政策力度。

结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培训补贴标准,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劳动者培训合格后,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按规定由原来的培训补贴1600元提高到2000元左右,对企业组织职工参加培训和技能鉴定,且当年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本人,按规定适当提高培训补贴。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江阴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为江阴率先实现现代化作出我们的贡献。

(三)加大全社会创业工作力度。

鼓励大学生创业。在税收、金融、政府补贴方面创造有利于创业者的优惠环境。大学生创业的可以获得政府给予一次性6000元的开业补贴;带动就业的每带动一名就业政府补贴3000元的带动就业补贴。鼓励高层次人才落户江阴。实施租房补贴,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毕业生,可领取租房补贴,标准为:博士每人每月800元;硕士每人每月600元;学士每人每月500元,补贴期限为二年。

扩大失业保险支出为我市促进就业,预防失业提供了机遇,我市要利用好上级给予的优惠政策,在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职业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江阴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下载海明职业培训对促进就业创业具有深远意义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明职业培训对促进就业创业具有深远意义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