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0年工作要点(共)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的统一部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就业再就业、民生改善、扶贫富民、社会和谐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推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紧扣促进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工作。以中等职业教育能力提升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加快构建支撑职成教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长效工作机制。
2.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职成教发展实际,编制并落实好职业教育分规划和继续教育分规划。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实施工作,扎实做好制度建设、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制订、落实检查和宣传工作,切实增强职成教为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二、切实把中等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
3.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分类指导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划工作,切实做到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3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可比口径增长5%的工作目标,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可靠保障。创新招生工作推动机制,推动各地落实招生计划。指导各地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区域间协调发展计划,进一步扩大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联合招生规模。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广泛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在职职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4.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开展项目总结、成果展示。研究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开展《中等职业教育
基础能力建设规划(2005-2010)》执行情况检查,并组织落实好新一期项目的实施工作。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引导各级财政、社会各方、各类行业企业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研究制订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改进和加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作。
5.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制度建设。做好《职业教育法》修订相关工作。重点加强国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制订和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各地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研究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机制,开展督导评估工作。探索建立适应非应届初中毕业生需求的灵活学习制度和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政策措施。推动制订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标准,修订《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办法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研究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行和完善实习责任保险工作。
三、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6.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逐步形成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质量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引导形成各级政府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多方参与的管理新机制。筹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职成教科研工作,组织行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等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完善充实全国职业教育专家人才库。多种形式推进教产合作,支持行业、企业、学术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对话活动。研究制订《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人才培养、教学、评价模式,重点推进符合职教特点的教学环境、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等创新。
7.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召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
《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推进学校的共青团工作。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座谈会,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举办第七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8.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总结交流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经验做法,分析研讨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教学改革工作。颁布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完善专业管理,制订专业设置标准,开发教学指导方案,开展国家级示范专业点建设,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开展面向区域特色产业的专业建设创新试点工作。推动实施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推进教材改革创新,组织开发创新示范教材。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一步推动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
9.加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加快落实试验区共建协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试验区率先开展改革创新,加强试验区经验做法和改革成果的交流与推广。鼓励、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区域职业教育改革试验。
10.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辽宁等省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组织开发覆盖30个以上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的平台建设,并开通网络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完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系统,加快开发“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与监管综合信息系统”。制订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继续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四、健全和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促进教育公平
11.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工作。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抓紧制订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免学费资金及时落实到学校。加强督导检查,保证学生基本信息完整准确,严肃查处虚报学生人数、骗取资金等违规行为。继续推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研究制订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免学费的政策措施。
12.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按照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专项清查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助学金发放的监督管理;指导各地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国家规定的资助标准不降低、资助范围不缩小,保证国家助学金及时、足额发放。
五、大力发展涉农专业和农村职成教育,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东西部之间职成教事业发展
13.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切实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召开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作座谈会,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加强农业类学校和专业建设,促进涉农专业对接现代农业、农业类企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落实好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扩大农林类专业招生规模。统筹利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城市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支援农业职业教育的力度。研究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先进县评估标准并开展创建工作。
14.以农村新成长劳动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健全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为基础,覆盖县、乡、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技能型农民工。继续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 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指导各地积极落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0万人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万人次的任务。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试验工作。研究制订“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示范县”评估标准。研究对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政策措施。
15.加大对民族地区、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支持民族特色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西藏和新疆等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西部和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办好西藏、新疆内地中职班。研究制订推进东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的政策措施,推动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为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提供对口支援。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6.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5650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并从中选派250人出国进修。组织重点专业师资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结题验收,分批出版相关成果和教材。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会。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制订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和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研究制定“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办好“促进就业与职业教育”市长专题培训班和教育厅
长职业教育专题培训班。
17.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召开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基地建设工作会议。遴选一批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教师实践基地,并与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为全面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提供平台和载体。颁布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工作评估标准,启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评估工作。
七、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加快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18.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筹备召开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研究制订《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若干意见》,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社区教育工作。积极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制订社区教育实验区基本要求和示范区评价标准,加强检查评估,遴选确定一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19.推进多种形式的成人培训。健全职工教育工作协作会,大力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推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继续做好职工教育统计工作。积极推动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加快推进成人继续教育资源建设,筹备成立成人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
八、优化职成教发展环境,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20.着力营造职成教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职成教改革发展先进典型、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推广,加大毕业生成才就业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组织出版学校改革和学生成才典型案例系列读本。探索有效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加强职成教宣传工作的新途径。办好《职成教情况》,增强其引领性、时效性和可读性。支持社会团体开展职成教领域的评优表彰和成果推介活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借鉴国际上有益的政策、管理和办学经验等。
21.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健全司内学习和工作交流制度,逐步形成就重大政策措施进行深入研讨的浓厚氛围。加强司内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弘扬勤政、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帮助相结合,积极建设和谐司局。
第二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
《一碗清汤荞麦面》教案4078字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语文组 杨峰明
【教材定位】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语文》(专业模块 现代服务业及财经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单元 自尊自强——单元导语:社会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而人格理应平等。《一碗清汤荞麦面》既描述了困顿中的母子如何自尊自强,奋斗创业,又启发我们,投身服务业应如何善待顾客。本文属于自读课文。
【学情分析】
1.本课程是为现代服务业及财经类专业二年级学生而开设的,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语文(共用基础平台)》基础课,掌握的程度较好。2.学生对小说基本要素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尚不清楚听清、听懂他人的话语,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学会根据不同语境使用得体的语言。
3.专业服务领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已经提上日程,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有益的尝试。【教学理念】
《一碗清汤荞麦面》以活动单元的形式层层推进,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单元,包括讲故事、找感动、议感受、诉真情等活动内容。在教学中营造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得到较为真实的体验,以融情入微的体验达到情感审美和教育功能。
阅读教学中贯穿人文关怀,情感熏陶,审美情操的原则。采用多层次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人物的内心,使学生能在一个较大的思考范围内品味作品的语言,发现人物的可敬可爱之处,感受作品传达的人性美。
【教学方法】
讨论法、发现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梳理故事情节。
2.文本意义解读——述情节,理结构,初步体验感动。3.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文本意义生成——寻找感动,体验感动,让我们感动一回。2.心灵感悟——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归类分析和细细品味,探究小说所表现的真善美。
2.建立起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深度阅读小说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评价小说人物的同时,发现人性中的善和美。
【重点难点】
1.重点:沉浸感人情节,体验动人细节。2.难点:品味人物人性美、和睦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媒体】运用计算机媒体,进行辅助教学(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以“感动”为话题切入。
多媒体循环播放“感动中国2008人物”图片(课件)——感动团体—中国奥运军团 ——叔叔,郎真向您敬个礼(四川大地震)——众志成城抗雪灾奋战滁州抗洪抢险 ——我的鞋子、我们的课桌 教师配以如下导语:
有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软弱,因为它往往触碰你内心深入最软弱的地方,使你泪流满面;它也可以使你坚强,因为它会化作你不断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这种力量就是“感动”。一个社会需要„„今天我们读了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也许又会经历一次感动,感受一次震撼。
二、教授新课
(一)单元活动一 文本意义解读——述情节,理结构,初步体验感动 活动步骤一:请一位学生详细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作补充。故事情节是我们读小说要掌握的第一要素,通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请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
活动步骤二:在复述的基础上,高度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这篇小说写两个孩子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八个人的钱。母亲把抚恤金全部用于还债。还不够的部分,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大儿每天送报赚钱支持母亲,二儿每天买菜烧饭帮助母亲,让母亲能够安心工作。遭受沉重打击的母子三人,大年夜来到北海亭面馆,“头碰头”同吃一碗清汤荞麦面。以后他们又去过两次。母亲因为工作努力,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借款提前还清了。经过十几年的不屈抗争,母子三人从逆境走向光明,当他们第四次来到北海亭面馆吃每人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时候,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才。大儿通过了医生的国家考试,在京都的大医院里当上了实习医生,并将要到札幌的综合医院去工作,二儿也进了京都的银行工作。一家人和和美美,前途光明。
活动步骤三:围绕“吃面”这一中心事件,找寻母子三人吃面的次数、碗数和母亲点面时的语句,进而理清结构,明确线索。
故事回放(述情节,理结构)(课件)
母子三人(人物)
一碗
清汤 一碗 一碗 两碗 三碗 荞麦(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又十年以后)面
老板夫妇及面馆顾客(人物)
“吃面”的故事(课件)
问:找出母亲四次要面的语言描写,并注意这四次说话的区别: „„唔„„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怯生生)„„唔„„一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
„„唔„„清汤荞麦面两碗„„可以吗?(怯生生)唔„„三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平静)
解读:真实性:“„„唔„„可以吗”,符合日本人的说话方式,符合人物民族的特征。
符合母亲当时的心理——难为情(每一次都一样?)复杂性:前三次难为情一次比一次轻—— 第一次把要面数量“一碗”放在后面。第二次第三次比第一次少了一个省略号 第三次比第二次增加数量,一碗变成了两碗
发展性:最后一句不是难为情,因为这时候他们已经战胜了困难
(二)单元活动二 文本意义生成 ——让我们感动一回 活动步骤一:寻找感动,体验感动。
活动内容:在文本中找出令你感动的细节,并简要说说感动的理由。小说最感动人物评选(课件)
让我们感动一回——细细品味清汤面
(寻找感动、体验感动)
小说最感动人物——为母子而感动(课件)两个男孩子„„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母亲还是穿着„„
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每天烧饭的事还是包给我了
我也继续送报,弟弟,我们一起努力吧!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
决不能忘记母亲买一碗清汤荞麦面的勇气。兄弟们,齐心合力,为保护我们的母亲而努力吧!
小说最感动人物——为母子三人而感动(课件)
母子三人,静静地,互相握着手,良久,继而又欢快地笑了起来。
小说最感动人物——为老板夫妇而感动(课件)领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 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将已经灭的炉火重又点燃起来
“给他们下三碗,好吗?”“不行„„他们也许会尴尬” 心神不定,翻转价格牌,写好“清汤荞麦面一百五十元”,设置“预约席” 重新装修,二号桌放在店堂中央,成了“幸福的桌子”。
在柜台的深处,只见他们两人面对面地蹲着,一人一条手巾,各执一端,在擦着那不断夺眶而出的泪水。预约席摆了一年又一年
第十四年除夕,心里都在想——热闹到顶点——突然静了下来——都松了口气——都屏住呼吸,耳朵竖起来(嘴里含着一口面听着,直到这时,才把面咽下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鼓掌声
老板娘抱歉婉拒——脸色一下子变了——不知所措——泪珠一串串地掉下来——清醒过来——泪流满面的丈夫却应不出来
活动步骤二:我“吃”清汤荞麦面
你“吃”出了什么滋味(吃到了什么)???(课件)(这篇小说折射出了生活的哪些原味?说说你的见解。)
师:大年三十的晚上,母子三人合吃一碗清汤荞麦面,对于他们来说,这碗面是鲜美无比的佳肴。现在请你来品尝一下日本作栗良平为我们烹制的这一碗清汤荞麦面,你吃出了什么味道?不知道小说的作者所要的表现的原味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碗清汤荞麦面。
学生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见解。小组一:我们吃出了苦涩和辛酸。„„ 小组二:我们吃出了幸福和甜蜜。„„ 小组三:我们吃出了感动。„„ „„
师:对这碗清汤荞麦面,我们尝出了各种各样的味道,可谓是酸甜苦辣,百味杂陈。这就是生活的原味。
活动步骤三:心灵感悟——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归类分析和细细品味,探究小说所表现的真善美。
活动形式:补写下面文字中删去的句子,要体现小说作者所歌颂的人物的真善美。这是菜单上最便宜的一碗面,自从母子三人从碗里捞起了(课件)„„(坚韧与团结 不屈与奋进 亲情与关爱)这碗面从此就变得昂贵 这是一碗普通的清汤面 自从面馆老板在碗里拌进了
„„(善良与尊重 关爱与祝福 真诚与热情)这碗面便不再普通
三、教学小结
活动步骤四:概括总结,领会主旨
„„一碗 一碗 两碗 三碗(课件)勇气、团结、不屈、奋发——一曲奋斗者的生命之歌 善良、同情、尊重、关爱——一曲充满人性美的爱的赞歌
四、练习作业
(三)单元活动三 视界融合——我的感触,我的诉说
活动内容:你曾经面对过困境吗?你遭受过像母子三人一样的苦难吗?你经历过感动吗?你的家人、朋友等身边的人也许正经历着下岗、疾病、贫穷、失败等挫折和困境,请任选一角度,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阅读《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感受,把你的经历或感想写出来。
【板书设计】
母子三人(人物)
一碗
清汤 一碗 一碗 两碗 三碗 荞麦(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又十年以后)面
老板夫妇及面馆顾客(人物)
【教学后记】 语文教学《一碗清汤荞麦面》中和服务类专业结合起来:
1.第一次面对他们时,看出了他们的身份,仍热情地迎接和招呼他们,在临走时仍热情地欢送他们。(对待客人要一视同仁,要公平公正,消费高低要一个样;迎接工作和送客工作要同样热情)
2.下一碗面和下一碗半的面(规范化和个性化服务)
3.将他们带到去年同一位置(对回头客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满足客人的需求。使客人感到亲近感,感觉受到尊重。体现对客人的照顾)——这也是为什么母子三人偏偏选择这一家的缘故。
4.下一碗还是下三碗(服务过程中,要注重服务细节。即使在好意的情况下,也应该避免让客人陷入尴尬)
5.预约席的设置(预约,本来是客人主动预约。而在这里是主人心里已经与客人约定。要对客人守信用。实际上也是主人的一种人文关怀)
第三篇: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4年3月25日访问量:10
512014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综合改革,重在实际效果,强化长效机制,突出关键举措,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一、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1.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指导职业院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宣传活动,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到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行动上,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党团组织活动中。指导职业院校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群众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育人质量。召开2014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职成教战线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2.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做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学习宣传会议精神,制定配套政策和落实措施,指导地方贯彻会议各项部署。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加强分类指导,以课程衔接为重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努力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制定提高学生巩固率的政策措施。发布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试验区和试点项目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推出一批典型案例。
3.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推动行业企业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推动若干行业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举办职业教育与行业对话活动。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推动组建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联盟等协作组织,推动学校、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推动行业、大型企业、示范性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改革试点。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发布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分行业制定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标准、开展教材质量抽查,开发一大批基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教学案例库。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4.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建设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加快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订提升行业指导能力的意见、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推动省级政府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推动县级以上政府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改革,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研究制定职业院校学生升学管理办法。筹备成立职业教育评估工作委员会,公布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合格评估方案并启动相关工作,加快发展评估等的研究与试点。推进职业院校章程制定工作。继续实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
告制度。深入推进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二、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5.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颁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大纲和规划教材。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劳动模范”和“道德楷模”进校园活动,加强以敬业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革命传统、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素养教育,重视体育、艺术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继续举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深入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召开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公布一批德育、美育工作先进案例院校。
6.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印发高等职业学校指导性专业目录(2014)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实施工作培训。开展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组织修(制)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等课程教学大纲。召开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经验交流会。成立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组织修订职业教育公共课程国家规划教材。加强教材出版与使用管理。试点开展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开展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加强获奖成果的推广应用。
7.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发布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计划指导框架和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推进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做好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工作。继续实施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启动信息惠民工程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试点项目。推进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二期)。举办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大赛,推出一批大赛成果。完善信息化建设数据采集和监测制度。完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
8.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继续开展中德、中英、中荷等职业教育政策对话活动和合作项目。推动中美、中澳、中非、中国-南美高职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高职院校与美国社区学院交流合作。继续开展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儿基会等的相关合作项目。扩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国际合作试点范围。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推出一批国际合作典型案例。
三、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
9.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推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成第二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工作。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等项目,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实施绩效。组织开展职业院校、专业布局调整政策研究。推动各地调整布局结构,加强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10.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
开展职业院校规范管理年活动。制定印发职业院校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组建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委员会。召开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公布一批学校管理典型案例。指导各地以省为单位开展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
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
11.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推动各地做好助学政策落实、督导检查等工作。推动相关部门和各地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实现免学费,调整助学金标准,提高助学水平。推动各地及时足额安排配套的免学费补助资金和助学资金。推动提高高职学生奖助学金覆盖面。推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办法。争取高职院校扩大奖助学金覆盖面。
四、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12.加强西部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
完善东中西部合作机制,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特别是示范性职业院校扩大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深化东中西部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师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继续实施华夏基金会职教项目,扶持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继续做好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对口帮扶滇西工作,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探索支持政策,完善长效合作机制。指导民族地区分区制定规划,加强省级统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配合相关部门办好内地民族中职班。进一步推广“9+3”经验。
13.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继续推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联合涉农部委研究制定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公益性培养培训制度。出台指导县级职教中心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升级。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开发相关课程、教材和数字资源库。做好教育部定点扶贫帮扶工作。
五、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14.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创新
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推进终身教育立法。制定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开展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综合改革及相关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资源开放联盟和继续教育城市联盟建设。推进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年报年检、质量评估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评估工作。印发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战略转型。加强继续教育研究基地建设。举办高校继续教育院长培训班。
15.加快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研究制定职业院校服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政策。总结交流学校和行业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做法,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继续做好职工教育培训统计工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教育培训。指导各地开展《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等三项国家标准的试点工作。
16.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组织编写2014年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报告和典型案例(第二辑),扩大学习型城市覆盖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13)和社区教育情况统计结果,推广一批社区教育服务民生创新工作案例,开展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举办201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进一步激发全民终身学习的积极性。
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17.着力提升宣传工作水平
围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强职业教育重大政策和先进典型宣传工作。发挥好职业教育宣传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充实工作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注重发挥各类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配合有关部门研
究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
18.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切实巩固和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注重发挥地方、院校以及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完善调查研究和联系基层制度。健全联系地方、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工作机制。深入基层调研、深入实践学习,改进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增强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服务战线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提高质量30条”)为主线,在抓规范、立标准、定政策、推改革、建机制、树典型、提质量上下功夫,在解决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阶段性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提高质量30条”有关人才培养工作
1.修改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筹备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在高教战线兴起学习宣传贯彻“提高质量30条”的热潮,指导各地各高校制定落实“提高质量30条”的实施工作方案。做好“提高质量30条”有关本科人才培养任务的落实工作,继续引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工作大讨论,召开全国高教处长联席会议,举办新建本科院校领导培训班,分类分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座谈会,交流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做法经验。会同直属司筹备召开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第22次直属高校咨询会,交流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提高质量30条”的有关政策举措、经验做法,举办各地各高校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成果展。
二、优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和区域布局结构
2.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导各地各高校完成专业对照整理工作,做好2012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工作。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建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网络平台。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导支持高校设置相关专业。
3.优化区域布局结构。配合国家发改委,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组织实施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高校发展,深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好2012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进修锻炼工作,总结宣传推广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10多年来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配合教改办及时跟踪了解各地各高校有关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加强检查督促,组织交流推广试点成果和经验,发挥试点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整体探索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生招录、培养模式、学院管理、教师聘任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5.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推进2012规划项目建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中,支持建设180个本科专业点进行综合改革;建设3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着重推出一批中国传统文化类视频公开课,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建设11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启动建设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加强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建设,扩大实施精品课程师资培训。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健全拔尖学生培养跟踪制度,组织参与高校开展交流,促进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继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信部、国资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在国有大型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继续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与卫生部合作制定医学人才培养标准,与发改委共同建设一批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综合基地。继续实施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启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会同中央政法委探索建立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国内与海外高校合作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新机制。启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联合农业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大力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实施好“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班计划”。研究制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卓越非通用语种人才、卓越会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
7.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研制基础类教学实验室基本规范(标准);立项建设9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启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
8.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会同中宣部、团中央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2012年“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献给党”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召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座谈会,进一步引导高校加强和改进红色经典艺术教学、研究和创作工作,组织有关高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红色经典艺术宣传教育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以文理交融为重点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做法。
9.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印发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加强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召开创业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实施163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估
10.加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协会)和高校联合制定有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促进各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分类标准体系。
11.稳步推进本科教学评估。继续推动各高校开展自我评估,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继续组织部分高校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组织专家研究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建设指南(标准)。推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本地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五年规划,做好2012年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完善本科院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完成审核评估方案研制工作并开展试点。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学科专业国际评估。成立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扩大医学教育认证试点,初步建立医学教育认证制度。
12.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类专家组织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研究、咨询、评价和指导作用。
五、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13.按照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教育部负责的93种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力争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出版一批工程重点教材。
14.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陆续出版为契机,建立中央、地方和高校分级培训体系,认真开展对教材所涉课程教师的培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六、进一步提高司机关建设科学化水平
15.认真执行《教育部专项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宏观管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注重向基层学习,定人定点赴高校开展调研,全司干部每年两次旁听在京高校教务处处务会议,问需问策于基层。坚持司内定期学习制度,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水平,建设学习型司局;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司局。
第五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
2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思路和抓手是什么,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基本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一抓党建、实德育、保方向1.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指导中小学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增强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各地各校深入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攻坚行动,进一步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压实党建职能部门责任;研制《中小学党建工作标准》,促进中小学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举办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和网络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党建工作水平。2.做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举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省级骨干培训班,建设中小学德育示范区,统筹德育各方面工作,推动将《指南》落细落实、常态开展。推广一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研究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和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制定印发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意见。继续组织“开学第一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等教育活动。3.大力推进校外教育。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导各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督促各地加快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印发校外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开展项目绩效考核。继续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遴选命名工作,推荐一批研学实践典型线路和活动课程,建立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网站。二抓攻坚、补短板、促公平4.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研究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实施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攻坚行动。推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5.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攻坚行动,开展《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项督导核查。大力推进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计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全面实施两类学校建设底部攻坚。建设学籍信息系统与国家人口库比对机制,强化控辍保学监测工作;推动辍学高发区(县)“一县一策”制订完成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实施精准控辍。6.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加快项目建设,完善督查通报机制,召开基础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推进会。推动落实教育部同中西部十省份签订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备忘录》,扩大教育资源,加快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建立对各省(区、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动态监测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7.办好特殊教育。全面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一人一案”,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印发《关于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指导意见》。督促30万人口以上县(市)独立设置特教学校。推动以区(县)为单位加快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三抓改革、强内涵、提质量8.促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印发《幼儿园玩教具图书配备指南》,指导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环境。开展防止和纠正“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开展第七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广泛征集优质游戏化课程资源,组织编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特色的绘本,支持幼儿园开展丰富适宜的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科学保教能力。9.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组织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评选,建立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立国家基础教育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工作指导。继续支持开展西部教学支持计划。制订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意见,并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和全员培训。组织好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统编三科教材统一使用培训工作。10.深化中高考改革。深入研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对普通高中带来的重要影响,积极参与做好已进入试点省份指导工作。指导拟进入高考改革省份做好条件评估工作。适应新高考改革,制定《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建立地方中考改革动态跟踪机制,开展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评估工作,提高命题水平。举办考试评价改革培训班,总结交流各地在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11.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制定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提升计划,更好服务师生和教育管理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深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推动优秀成果知识点系统化、全覆盖;遴选推广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区域、学校案例和优秀课例。启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工作。建设义务教育学生学籍系统二期,提升学籍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应用,发挥学籍系统在招生入学、控辍保学、消除大班额、特殊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完善学前教育学籍信息系统。12.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提高质量要求,组织研制装备标准建设规划,健全中小学装备配备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强化装备应用工作,继续开展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出台《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指导研制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开展中小学图书馆馆藏图书适应性调研,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生阅读活动。13.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推动各地各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案、对标研判、依标整改、逐项达标,从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学校环境等方面,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以实施《标准》为抓手,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各方面工作,探索基础教育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规范管理新路径。四抓治理、促规范、树形象14.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坚持标本兼治、内外联动、堵疏结合、积极稳妥,在部署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对管理体制、设置标准、负面清单、监督管理等提出明确意见,并结合深化中小学教学改革和课后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长效机制。15.规范竞赛表彰等活动。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印发《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完善管理权限、重新登记核准、严格活动组织、强化日常监管、约束结果使用、推动社会共治,严控和减少此类活动,切实减轻学生、家长和学校负担,维护良好育人环境和秩序。16.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召开基础教育招生入学工作会议。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切实规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行为,秋季开学后组织开展招生入学工作专项检查。进一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优化简化随迁子女入学程序要求,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体系。17.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抓住安全日等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关爱生命、预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国家安全、防范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止学生网络沉迷、防灾减灾、禁毒等方面教育,推动中小学上好安全教育课程,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防范风险意识和安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