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突发小状况应急办法(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0:1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突发小状况应急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突发小状况应急办法》。

第一篇:中考突发小状况应急办法

中考期间突发“小状况”的应急处理建议

白泥井郑国洲中学心理咨询室2013-6-15

一、考试篇

1、进场前紧张怎么办?

考试时适度紧张可集中注意力,有利发挥,只要不过度即可。如进场前突然出现焦虑状态,可紧握几下拳头,暗示自己,增强必胜信心。

2、意外填错或损坏试卷咋办?

拿到试卷后,若发现试卷、答题卡有重印、漏印或字迹不清现象,考生应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提出更换答题卡,由监考员视情况决定是否启用备用答题卡给考生更换,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考生更换答题卡。因为考场考试的有关规定并不会因为考生换答题卡而给予额外的填涂时间。

如意外将考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填错,或在翻页时不慎损坏答题卡,应立即举手向监考老师报告,请示该如何处理。监考老师会决定是否可以换发答题卡或采取补救措施。若换发考生拿到调换后的试卷和答题卡后,不要急于答题,首先应按最初的要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写上姓名、考号,最后再认真核对一遍,以防漏填、错填。

3、如何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试卷发下来后,应从头到尾浏览一遍,这样,整套试卷题目便扫描到大脑中,考题的难易分布也了然于胸。下笔前,应将时间大致分解一下,答题时按照分配好的时间来进行作答。

4、答题时忽然慌了神或出现手抖、额头冒汗、书写痉挛等情况,怎么办?

少数考生在考前准备充分,信心百倍,但一看到高考试卷难度与自己想象的有差距,或者碰到难题,立即就乱了阵脚。在碰到难题时,应平静情绪,实在无力解答时,可先搁置,继续按安排好的时间计划解答后面的考题,若答完全卷后有多余时间,再回头攻坚。如果出现手发抖、额头冒汗等极度紧张的情况,可放下笔,做几个深呼吸,待情绪平静后再作答,但放松时间不宜过长。考生若出现书写痉挛,可以安排短暂的休息时间,并让手自然垂到体侧。你可能发现轻柔地摆动手或收缩、放松手都是非常有益的调剂。只有这样,你的手才不至于紧张或疲劳到痉挛的程度。

5、考试出现记忆堵塞怎么办?

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在临场时突然想不起来,大脑出现一片空白,此时考生不要拼命想,越是集中脑力去想,可能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正常状态。此时可先跳过,继续答别的题,很可能灵感就会突然涌现,很容易便记起来了。

6、单科考砸后怎么办?

心理暗示 :考一门放一门,暗示自己“考得还行”。

不打考试“官司”。考完一门后不和同学对答案,尽量避开同学老师的追问;不想考试结果怎样,暗示自己“考得还行”;不打考试“官司”,不懊悔自责,考一门放一门。互相激励。如果有同学老师问起考得怎样,尽量说自己考得很好,而不谈具体的题目是怎么做的。很多人在一起,说都考得不错,就会觉得很有信心。

接受自己某门学科有可能失利。如果感到自己某科考试失利了,告诉自己:“某一门学科考得不好很正常,不代表其他学科也考不好”;“高考(中考)取的是几门学科的综合成绩”;“自我感觉考得不好的科目不一定真的考得不好”。接受自己有可能失利,及时把兴奋点转移到下一门应考科目上,做到越考越有信心。考生此时还可以不妨学学阿Q,暗示自

己:我没考好,别人也不一定能考好,要难大家一起难,接下来的其他科目中,再竭尽全力去考好便是。

7、考试中忘带文具或文具不好用了,怎么办?

个别考生忘记带2B铅笔、橡皮、垫板,或所带的笔写不出来,数学考试忘记带圆规和三角板等,都可向监考老师求助。

8、若是交卷后发现由于紧张忘记在密封线内填写个人信息,怎么办?

考生应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学校带队老师或考点负责老师联系,说明情况寻求帮助。此后就不要多想,做好迎接下一门科目的准备。这些问题,相关的老师一定会给你想办法解决的,自己多想无益。而一旦进入考场,以前或者以后的事情都是和你无关的,在你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面前的卷子。

9、关注考试过程,不关注他人和考试结果。如果看到其他同学非常镇定地埋头答卷,不要紧张,而要告诉自己:“考试是检验我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必管其他同学的成绩如何”;如果感觉老师在盯着你看或老师的走动影响了你,你可以对自己说:“他(监考老师)看他的,我又没作弊,不必害怕。”“现在只要专注于试题就可以了,不用管其他。”当然,考试那天,要穿着舒适,不要使服装的色彩和样式特殊,以免引起考生及监考老师的过多注意,以免答题分心。

二、赶考篇

1、忘带或丢失证件怎么办?

如果已到了考点或在去考场的路上突然发现忘带证件,不要自己回去拿,一定要稳定情绪,及时向带队老师或主考老师反映,他们会有办法解决。

2、眼镜意外损坏怎么办?

这种情况最好不要发生,否则很棘手,因为考场内不可能备有合适的眼镜。考生应早做准备,检查眼镜是否完好,有问题的赶紧重配或修理,平时习惯戴隐形眼镜的考生,考试时最好戴框架眼镜,或带一瓶眼药水。

三、休息、饮食篇

1、晚上不要睡得太早,比平时稍稍提前即可,否则的话容易打破生物节律,反而睡不着。建议在晚上10时到11时之间睡觉为好。考生晚睡前最好温一温脚,喝杯牛奶,以安心定神。如果睡不着,要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也可以进行一些自我暗示或放松,比如:平躺着心沉丹田(肚脐正下方三个指头处),反复默念“我睡着了”,千万不要急躁和自责。

2、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考生中午午睡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午睡时间过长影响考生考试兴奋度,不利于充分发挥实力。

3、中考期间,考生饮食上最好以清淡少油易消化为主,少食多餐,尽量不要吃冷饮、碳酸饮料等刺激性的食物(对比白开水,碳酸饮料反而更能瞬间解渴。对此专家表示,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增加肾脏负担。过多摄入糖分会增加人体热量,使人产生困倦感,不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也不要喝咖啡、浓茶提神。而能引起胀气的食物,比如豆类、韭菜、洋葱等最好不要多吃,以防临时上厕所影响考试发挥。

考前过度重视睡眠和饮食,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影响其心态。考试期间可能因为压力出现失眠厌食等情况,很多同学心里着急上火反而更加严重。其实,即使两天不睡觉一天不吃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伴随突发事件而来的心理波动才会真正影响我们的考试。睡不着不睡就是了,吃不下去就不吃,喝点水一样精神抖擞一样答好试卷。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良好的心态往往有助于自身水平的发挥,很可能带来一个更高的成绩。

四、健康篇

1、遇到突发性疾病怎么办?

天气炎热,很多人吃点东西都容易拉肚子,其实,拉肚子不一定是因为食物不洁所引起,考试期间由于精神紧张,有可能诱发腹泻、胃痛、胃痉挛等症状,考生可事先准备一些霍香正气液,出现以上不适时,立即服用。

考试中,考生若生病不适,要尽量坚持考试,可请考场监考老师帮忙,到医务室紧急处理一下病情,争取回来继续考试,考试时间不延长。由于中考是不允许补考的,因此遇到这种情况,考生如能够坚持,应尽最大努力参加考试,如参加不了,就等于放弃了这次机会。

2、女生出现生理问题怎么办?

经期本来不稳定的女孩,在考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进考场时最好带上卫生用品。有痛经史的还要带上止痛药,考试之前应向医生咨询,遵医嘱服用,以避免因痛经困扰考试。

3、感冒、头痛怎么办?

考试期间不要贪凉,住在空调房里的考生不要将温度设置得太低,以26℃左右为宜,并经常开窗保持房间通风,呼吸新鲜空气。若遇到轻微感冒,可服用中成药,有头痛史的考生也应准备头痛药。

答题时注意坐姿,不要将头垂得太低,否则容易引起颈部不适、头晕头昏,答题过程中应经常活动、按摩一下颈部、太阳穴。

4、考试时尿急怎么办?

平时因紧张而容易尿频尿急的考生,在考试时最好少喝水,且不要反复暗示自己要上厕所。原则上考生进入考场后,是不允许中途离开考场的,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只能向监考老师请求报告,不要硬憋,越憋越容易紧张造成发挥失常。

五、其他

1、答题时先易后难,稳扎稳打,不会做的题目先跳过去。你肯定会有题目做不出来,这很正常,你可以对自己说:“这很正常”,“我不会做,别人也不会做”,如果实在做不出来,暂时放一放,先做其他题目。

2、难题不用心慌、易题不要掉以轻心。如果碰到难题,可联想平时做过相类似的题目,以找到突破口。而一些貌似熟悉的题目一定要看清楚条件是否已经更改,确保不丢分。非选择题就要看分值,如果10分的题目用了10分钟还没做出,就要大胆放弃了,保证会做的题目做完做对。“按分作答,按问列点”,不留空白,增加拿分机会。也就是,如果一道问答题是4分,那么考生应该分别列出4点作答,答题面要宽、角度要多、话语要简洁。拿到试卷后要统览全卷,分配好时间,以免把后面容易的题目失掉了。在同学们普遍觉得难的探究题方面,由于题目设置是有梯度的,同学们先把可以拿的分先拿了,不要留空白。记住“把会做的题做对,把不会做的题填满”的原则。只要不倒扣分,尝试回答所有问题。

3、做题时最好一次成功,不要期望全部做完后,再认真检查(往往时间不够),就是有检查时间,也不要盲目改正答案,因为做题时第一印象成功率较高(检查技巧:主要检查有没有漏做的考题;涂卡有无对错题号)。

总之一定要牢记:凡事都会有意外,总可能碰到根本想象不到的意外。考场上出现任何反应都是正常的。一旦出现,要先稳定情绪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这时,同学们在主观上对自己心理、情绪、状态的调度和调节就显得更加重要。要坚信“出现问题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第二篇: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

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三章 报告与信息发 布

第四章 应急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2004 年 5 月 10 日 省人民政府第 19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4 年 5 月 20 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

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三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省人民政府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设区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预警、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负责落实突发事件的各项应急措施。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部署,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规划,完善农村和社区公共卫生设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省人民政府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给予财政支持。

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全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设区市、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本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与本部门职责有关的突发事件应急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补充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宣传、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及突发事件应急相关知识,增强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公共卫生知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相关资料和咨询服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公共卫生知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公益宣传。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力度,加强城乡水源保护,落实饮用水消毒措施,确保卫生安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医疗废物和其他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置场所,统筹配备专用设施、设备。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机构按照下列规定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与预警工作:

(一)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与预警工作,为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做好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与报告工作,按照规定汇总、报告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乡镇卫生院还应当对辖区内乡村医生履行突发事件报告职责进行监督;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所(室)应当在本社区或者本村内履行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预防保健等信息的收集和突发事件的报告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指定专业技术机构负责开展与突发事件有关的日常监测与预警工作。

第十三条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全省突发事件应急所需的药品、试剂、疫苗、医疗器械、救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

物资储备的具体目录,由省人民政府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会同卫生、发展改革、财政、食品药品

监督等有关部门编制。

第十四条 应急物资储备采用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形式。除必须以实物形式储备的物资外,其他应急物资在保证最低储备量的同时,应当采用生产能力形式储备。

实物储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物资储备目录,具体组织落实。以实物形式储备的物资,应当在保质期或者有效期内适时更换并调剂使用。

生产能力储备由省人民政府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物资储备目录,统一组织落实。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

设区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者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具备条件的综合医疗机构中设置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传染病专科或者传染病病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指定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或者专业技术机构承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生物污染、化学污染、放射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

第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专家库和应急处理卫生技术人员储备库。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定期对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并将其列入继续教育考核内容。

第三章 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制定全省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省、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确保突发事件信息畅通。

第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 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 2 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2 小时内向设区市人民政府报告;设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2 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省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1 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报告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报告时间,突发事件类型和特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范围,涉及的人数、临床表现,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报告单位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进展和新发生的情况,及时按程序进行后续报告。

第二十一条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或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蔓延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第二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向省有关部门、设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驻赣部队通报。

设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通报后,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必要时通知本行

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三条 突发事件涉及或者可能涉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涉及或者可能涉及本省的突发事件的通报后,应当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

第二十四条 本省按国家规定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对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

第二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向社会及时、准确、全面发布本省突发事件的信息。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

禁止传播虚假、恐怖的突发事件信息。

第四章 应急处理

第二十六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的下列事项迅速进行综合评估:

(一)突发事件的类型、性质、等级;

(二)突发事件发生强度、涉及范围及其发展趋势;

(三)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控制措施。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专家的评估意见及时向应当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人民政府提出建议。

在突发事件的类型、性质明确的情况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直接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第二十七条 启动全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国务院报告;设区市和县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成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应急预案启动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准备,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专业技术机构,应当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 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必要时,可以依法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

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和及时运送。

列入生产能力储备目录中的相关生产企业应当根据省指挥部或者省人民政府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的指令,迅速投入生产。

第三十一条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专用车辆,凭指挥部核发的特别通行证,在本行政区域内免缴一切道路通行费,不受行驶路线限制,公安、交通部门应当确保其顺利通行。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指挥部应当及时收回特别通行证。

第三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机构,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要求,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对前来就诊的突发事件致病、致残人员,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接诊治疗,不得推诿、拒绝;接诊医生应当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医学观察的病人,应当立即收入专门的观察室;对需要转诊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收治突发事件致病、致残人员,应当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收治或者拖延治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资金,保障因突发事件致病、致残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依法做好医疗废物

和其他危险废弃物的收集、运送、贮存、消毒、处置工作。隔离控制区内的生活垃圾应当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和其他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对被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对需要转诊的,应当严格按要求做好转诊工作。

第三十六条 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和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对有关机构采取的控制措施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被隔离观察的人员,经确诊被排除为传染病病人的,在接受隔离观察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按出勤照发。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指挥部根据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依法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措施。

第三十八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铁路、交通、民航等单位应当依法对出入传染病流行区域的交通工具及其司乘人员、物资实施卫生检疫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受检查者应当如实填报有关情况,不得隐瞒真实情况,不得拒绝。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铁路、交通、民航等单位采取的卫生检疫等控制措施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涉及入出境口岸的,依照 国境卫生检疫法 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预案的要求,立即组织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并责令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容器,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责。

第四十条 造成重大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重大食物中毒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二)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三)落实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停止其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十一条 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件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预案的要求,立即组织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并责令暂停导致职业中毒事件的作业,封存造成职业中毒事件或者可能导致职业中毒事件发生的材料和设备,组织控制职业中毒事件现场。

第四十二条 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停止导致职业中毒事件的作业,保护、控制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中毒事件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二)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三)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四)落实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四十三条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应急处理;

(一)经初步判断具有传染性或者不能排除具有传染性的,可先比照传染病应急处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经初步判断为中毒但其原因不明的,可按照有关中毒应急处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四十四条 发生传染病菌种或者毒种丢失情况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对传染病菌种或者毒种可能影响的人员、地区、范围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并对传染病菌种或者毒种丢失事件进行调查;必要时,由公安部门协助进行调查。

传染病菌种或者毒种丢失后可能产生重大危害后果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规定,采取控制措施。

第四十五条 对因生物污染、化学污染、放射事故等引起的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在经调查核实并判定事件性质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第四十六条 突发事件消除或者被有效控制后,应当适当解除应急处理状态。

解除应急处理状态的程序与启动应急预案的程序相同。

第四十七条 依法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条例》或者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者实施方案的,对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过的行政处分;造成应急处理工作混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擅自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和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拒绝采取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控制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 2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 2003年376号令),预防和控制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广大旅客、铁路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运输生产秩序,结合铁路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国内突然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并有可能借铁路传播的事件;铁路车站、列车发生 3人以上集体性或有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3人以上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

第三条 铁道部统一领导、指挥铁路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消除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防止疫情借铁路传播或事态扩大。

2、做好旅客、铁路职工家属的健康保护。

3、保证突发事件急需物资运输。

4、做好病人的医疗救治。

第四条 铁路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应坚持以下原则,最大程度地减低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和危害。

1、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反映及时、措施果断。

2、领导负责、分级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

3、防治结合、专群结合、路地联控

4、早发现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五条 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应给予适当补助;对做出贡献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或抚恤。

第二章 组织保障体系

第六条 铁道部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织保障体系,实行领导负责、逐级落实、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网络指挥系统和疫情报告制度。

第七条 发生突发事件事,铁道部成立“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卫生工作的部领导担任,部内卫生、外事、运输、安全、公安、宣传等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协调开展工作。

第八条 部属各单位相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和指挥机构,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

第九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服从国家统一指挥的前提下,发生在铁路范围内、需要两

个及两个以上铁路局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时,由铁道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并协调处理。突发事件仅限于铁路局、分局管辖范围内时,原则上由铁路局、分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具体处理工作;必要时,由铁道部统一指挥。

第三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十条 部属各单位要制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预防工作检查监督和效果评价制度,确保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落实。

第十一条 铁路站车应加强对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防病信息和技术措施的广播宣传,提高广大旅客的防范意识。加强对站车工作人员识别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使其掌握铁路常见应急处理事件的报告、防范、处理方法。

第十二条 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有关公共卫生工作,提高站车和铁路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水平。

第十三条 加强对铁路职工、特别是站车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保证清洁和饮食卫生,提高防御疾病能力。

第十四条 铁路站车按照规定配备医疗救护药箱、应急设备以及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第十五条 铁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的预防、治疗、检测、控制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第十六条 加强卫生机构建设,健全信息网络、配备食品、有毒化学物、微生物等突发事件检测设备,提高铁路系统疫情检测、卫生检疫、医疗救治、追踪调查和疫情处理等方面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水平。

第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卫生、科研机构开展预防控制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工作。

第四章 信息报告制度

第十八条 铁道部在全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铁路局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2小时内报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1、旅客列车上发生三十人以上旅客食物中毒或有人员死亡。

2、铁路沿线城市人民政府宣布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流行。

3、铁路单位职工发生三人以上职业中毒事故或发生死亡事故。

4、铁路运输过程中有毒化学品泄露引起公共人群急性中毒。、铁路运输放射性物质包装失去屏蔽效能,放射性物质撒漏或丢失。

第十九条 发生本办法十八条一、三、四、五款情形时,各铁路局卫生主管部门应在 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 铁路站车发生 30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重大食物中毒需要立即组织抢救病人时,执行公务的卫生、客运人员科直接向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隐、缓、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

第五章 应急处理

第二十二条 国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铁路采取措施时,由铁道部决定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各地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铁路局、分局决定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并向铁道部报告。铁路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铁路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向铁道部报告,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初步处理建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时决策,组织各成员单位按照“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开展工作。

第二十三条 铁路各级卫生部门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对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技术咨询,指导相关单位预防和控制疫情在铁路职工和家属中传播;及时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组织控制和消除疫情。

第二十四条 铁路各级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突发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为抢救、隔离、运送病人提供安全保障,协助卫生部门对拒绝安规定隔离处理的传染病患者和接触者依法强制执行,打击利用突发事件扰乱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稳定,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第二十五条 铁路各级运输部门负责组织客货运输部门防止和控制疫情借铁路交通工具传播,保证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过程中的人员、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的运输。

第二十六条 铁路各级外事部门负责掌握进出境旅客的情况和信息,组织协调处理涉外有关工作;指导铁路有关部门配合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做好铁路口岸入出境人员、交通工具、各类货物需要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药械等物资优先经铁路口岸及时运送。

第二十七条 铁路各级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组织职业危害事件的现场勘察、事故原因及定性分析

第二十八条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铁路各单位做好职工、家属和旅客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二十九条 计划、财务部门负责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设备经费。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条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分别给予领导者、直接责任者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留用查看、开除等相应处分。

1、对突发事件隐、缓、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缓、谎报,对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不力、工作失职,造成一定影响和损失的;

2、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3、未按照优先安排的原则,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运输的;

4、突发事件发生后,对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

第三十一条 铁路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铁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

1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瞒报的;

2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3未按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4拒绝接诊病人的。

第三十二条 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部核备。

第三十四条 除铁路站车外,铁路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依照国家和当地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由所在地铁路主管部门组织处理,并报部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篇:银行卡行业突发负面新闻应急处理办法

银行卡行业突发负面新闻应急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卡行业应对新闻舆情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维护银行卡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突发负面新闻,是指突发的或即将发生的针对银行卡经营管理的重大不利新闻和客户向媒体投诉,可能对银行声誉、品牌造成不利影响,或导致业务操作无法正常进行、产品非正常终止。

第二章 突发负面新闻应急处理的原则

第三条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银行卡业务危机事件,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四条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银行卡专业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会员银行明确突发负面新闻应急处理联系人,充分发挥各行在突发负面新闻应急中的作用。

第三章 突发负面新闻应急处理的流程 第五条 各会员银行应安排专人进行媒体日常监测,及时发现与银行信用卡相关的负面报道或获悉负面报道线索,重大负面报道应在第一时间报告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包括但不限于:(一)针对银行信用卡行业的重大负面新闻报道或媒体投诉,包括:重大系统漏洞,重大信息泄露,等;(二)关于客户采用极端手段或引发恶性事件的负面新闻报

道或媒体投诉;(三)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的负面新闻报道或媒体投诉。

第六条 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在接到会员银行的报告后,视影响范围、紧急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涉及全行业的重大负面新闻报道或媒体投诉,由银行卡专业 委员会负责拟定媒体应对口径,以公告、记者发布会、媒体见面会、记者访谈等形式说明情况,消除影响,引导舆论,力争将负面报道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 时将口径下发会员银行,要求会员银行统一口径,一个声音对外;对于涉及某个会员银行的负面新闻报道或媒体投诉,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将向相关会员银行发出督办 通知。第七条 在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做好危机应对的同时,相关会员银行应及时与媒体取得联系,说明情况,沟通解释,争取对方理解,尚未刊登的力争撤版,已经发生的要尽力避免后续、跟踪报道的出现。同时密切关注其他有关媒体的反应,避免负面报道的扩散。

对于投诉、业务类的负面报道,相关会员银行应在第一时间联系、安抚客户,积极处理客户的问题,化解客户不满,争取客户理解并撤诉,避免客户投诉面的扩大。

第八条 会员银行应安排系统内业务骨干及时参与网上评论和跟帖引导,对负面舆情要及时查清事实,分类处置。对恶毒攻击、肆意诋毁银行卡行业改革发展成绩、坚持错误立场的少数分子,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批驳,必要时可提请公安机关予以打击。

第九条 对于属实的报道,会员银行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负面舆论扩大化,同时要摆正事实,讲道理,争取大多数群众和媒体的理解和支持。

第十条 银行卡专业委员会与会员银行一起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通过主动报道展示成果,与政府、媒体及公众进行良好沟通,通过正面新闻宣传、专 家解读、银行家发表文章等方式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维护市场信心,要充分利用与相关新闻媒体、经营性网站的经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关系维护,争取媒体对 银行卡行业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第十一条 待舆情危机处理完毕,进行相关事件的总结分析,定期通报和开展评价,提出改进工作和预防类似事件的相关措施。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不适用一般银行卡业务投诉处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银行卡专业委员会负责制订与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76号

《河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省长:李成玉

二○○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河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四条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急救机构建设与装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资源储备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省、省辖市人民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给予支持。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其他在第一线工作的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其他在第一线工作的人员家属给予必要的帮助。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省实际,拟定全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专项预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省辖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本级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做好传染病、职业病预防和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及学校等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公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的日常工作,并保证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突发事件类别,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在危险性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及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对早 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健全120急救指挥系统和急救医疗体系,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

第十三条 省辖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传染病医院。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指定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传染病科和病房,有条件的也可以设置规模适当的传染病医院。

乡镇卫生院和具备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门诊,配备传染病医师和相应的检查设备。

传染病医院、传染病门诊和传染病病房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和要求。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支持和指导村民委员会建立健全村卫生室,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库,定期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第三章 报告和信息发布

第十六条 建立与国家衔接的全省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体系和信息报告网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网络管理、使用、维护和突发事件的日常报告工作,保证信息畅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本办法规定的时限内及时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第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省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按照国家规定,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二十条 接到报告的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调查核实必须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第二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毗邻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接到通报的省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二条 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和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举报人和举报资料予以保密,必要时,对举报人给予保护。

对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

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信息。根据突发事件发生范围,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授权省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第四章 应急处理

第二十四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第二十五条 启动全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国务院报告。省辖市和县(市、区)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省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者由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和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确定危害程度,作出评价报告,并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意见。

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突发事件依法开展调查取证和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并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检验和监督监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第二十九条 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

医疗卫生机构、监测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集中力量开展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第三十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应当保证及时运送。

第三十一条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第三十二条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第三十三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决定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留验站点,对进出本行政区域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和查验,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受查验者应当如实填报有关情况,不得逃避查验,不得隐瞒真实情况。

在交通工具上发现需要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采取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实行首诊负责制,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规定将病人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对需要隔离治疗的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及时转送至传染病专科医院或指定的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应当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医疗机构接诊和收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三十五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团结协作、群防群治,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并向居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科学防治的相关知识。

第三十六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加强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当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可以根据疫情流行状况对流动人口做出限制流动的决定。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工作。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资金,保障因突发事件致病、致残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与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与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用人单位不得因上述人员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而解除其劳动关系。

第五章 职责分工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正常进行。

第四十一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依法开展卫生监督检查;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承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工作。

第四十二条 发展计划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点保障和及时划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资源储备所需经费,负责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医疗防护用品、消毒产品的生产、供应和储备,保证有关物资及时到位。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应当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进行交通管制,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物资运输车辆通行;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依法采取的强制隔离措施;对妨碍执行公务的依法予以处理。

第四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物资严格把关,加强监管,保证质量和正常供应。对制假售假、囤积居奇、欺行霸市的行为依法惩处。

价格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管理,及时制止和打击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交通、民航和铁路部门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防止危害因素通过交通工具扩散,并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物资的安全运送。

第四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做好学校的突发事件的报告、通报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学生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第四十七条 建设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工地的卫生管理,保障建筑工人(民工)的居住环境及食品卫生安全,防止突发事件事态的扩大蔓延。

第四十八条 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企业的卫生管理,对旅游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及时按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必要时,应劝阻或限制旅游活动。

第四十九条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应当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科学知识和防治工作的宣传,并按照有关规定报道经批准发布的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第五十条 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做好突发事件中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

第五十一条 农业、科技、环保、安全生产、监察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规定报告,不按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物资生产、供应、运输、储备任务,以及对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阻碍、干涉调查的,依照《条例》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理;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依照《条例》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中考突发小状况应急办法(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突发小状况应急办法(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盐津县兴隆中学2012年中考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盐津县兴隆中学2012年中考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2年昭通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做好考试的各项工作,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突发停电应急预案

    突发停电应急预案 1、在接到停电通知的情况下,客服部应事先将停电线路、区域、时间、电梯使用以及安全防范要求通知每个住户,并在主要出入口发布停电通告;同时工程人员应该做好......

    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传染病应急预案 南京市江宁区德美幼儿园 .(一)报告及处理程序 1、幼儿园如有传染病发生,必须立即向园长室报告,幼儿园立即向疾控中心、教育局安全办和和镇教管办报告......

    突发火灾应急预案

    突发火灾应急预案1 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提高我镇火灾事故扑救和处置能力,快速有效地指挥调度一切救援力量,消除灾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有效地保护......

    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火灾、涝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快速有序地进行抢险救灾,保护学校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制定抢险救灾应急预案。一、组......

    突发停电应急预案

    突发停电应急预案15篇 突发停电应急预案1 1、在接到停电通知的情况下,客服部应事先将停电线路、区域、时间、电梯使用以及安全防范要求通知每个住户,并在主要出入口发布停电通......

    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1 (一)报告及处理程序1、幼儿园如有传染病发生,必须立即向园长室报告,幼儿园立即向疾控中心、教育局安全办和和镇教管办报告。2、幼儿......

    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侦察营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提高部队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部队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