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标准是什么
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标准是什么?
解答:
企业所得税法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从2008年起,企业不再提取福利费,按实际发生额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以内扣除。即低于14%按实际扣除,高于14%的部分,年终汇算时要进行纳税调整。
hTtp://www.xiexiebang.com
福利费是指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应在卫生保健、生活困难补助、集体福利设施,以及不列入工资发放范围的各项补贴等方面享受的待遇和权益,这是根据国家规定,为满足企业职工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而建立的制度。职工福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从企业提出的职工福利费和住房补助基金。
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范围:职工困难补助费;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的医药费,本单位医疗部门的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工资和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就医路费等;本单位职工食堂、浴室工作人员的工资和食堂炊事用具的购买、修理费用等;本单位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资、费用,以及托儿所、幼儿园设备的购置和修理等费用;企业自办农副业生产的开办费和亏损补贴;结余的职工福利基金可用于维修宿舍(包括集体宿舍和家属宿舍);职工健康检查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
职工个人福利补贴 ;职工个人福利补贴是指为解决职工某些带有特殊性的生活困难,由企业以货币形式提供给个人的一种补充收入;职工个人福利补贴一般有职工探亲假,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以及其他一些补贴。
职工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应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食堂作为企业的福利部门,只能为企业职工就餐提供服务,而不能无偿为职工提供午餐。企业职工的餐费属于个人消费支出,应由职工个人承担。正确的做法的是,企业职工自行向食堂购置餐票或直接用现金购买午餐,食堂自收自支,单独建立收支账,与企业损益无关。对于食堂招待客人的费用,应由企业承担,在“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科目列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44条规定,“纳税人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证或资料。不能提供的,不得在税前扣除。” 据此,企业可以编制自制凭证入账,自制凭证需要注明招待客人的所在单位、姓名、日期以及招待的时间等等。
不属于职工福利费的开支: 1,退休职工的费用2,被辞退职工的补偿金3,职工劳动保护费4,职工在病假、生育假、探亲假期间领取到补助5,职工的学习费6,职工的伙食补助费(包括职工在企业的午餐补助和出差期间的伙食补助)。
以前年度节余的福利费余额的处理:
2008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扣除。企业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扣除范围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国税函〔2009〕3号文对《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含的内容从3个方面做了较详细的说明,但是,《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人民出版社出版)对职工福利费范围的解释是:“职工福利费,主要包括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以及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因为税法与会计准则对职工福利费范围的界定存在差异,且税法界定的范围比会计准则界定的范围要明确和具体。所以,企业今后在涉及职工福利支出的问题上,只要是实际发生的符合税法规定范围而且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职工福利费,最好直接列作职工福利费支出,用足税收政策。
但必须指出的是,国税函〔2009〕3号文第三条对界定的职工福利费的内容究竟是全列举还是非全列举的问题没有明确。
如果是全列举,则该文没有列举的即使从情理上分析可以作为职工福利费支出的内容都不能作为职工福利费在税前扣除(即使在工资薪金总额14%的范围内),如该文没有列举的许多企业都存在的逢年过节发放給职工的各种货币性福利和非货币性福利,或者平时以各种名目为职工提供的衣、食、住、行、玩乐、健康等各方面的待遇等。如果是非全列举,则没有列举的其他从情理上分析应该作为职工福利费的支出又如何把握?如上述逢年过节发放給职工的各种福利和以各种名目为职工提供的各方面的待遇等。
因此,对于上述扣除范围的问题还有待税务部门予以进一步明确。但笔者认为,在没有明确之前,企业对合乎情理的职工福利支出可以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惯例和常规自行判断是否应计入职工福利费。
还需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国税函〔2009〕3号文已经明确属于职工福利费范围的支出在进行涉税处理时必须列入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的范畴,而不应再列入其他范围。如对国税函〔2009〕3号文已经明确规定的“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等,即使企业已经按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定直接计入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费用,但也应该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税前扣除是否都需要发票或收据?税法对允许扣除的支出有合理性的要求。但要体现“合理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取得合法和适当的报销凭据,即主要是企业从外部取得的发票、收据等。因此,企业对发生的从外部购进或由外部提供的用于职工福利的支出,均应取得必要的发票和收据等凭据,而不应再认为职工福利费支出可以不需要这些报销凭据。
但是,企业在日常列支和核算职工福利费时,往往无法取得发票、收据等外部凭据,如企业以货币形式发放給职工的各项补贴、救济费、安家费等。对于这部分福利性支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主要审查此类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只要是合乎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属于必要、正常且合乎情理、事理和法理的支出,就应该给予报销,而不应拘泥于凭据的形式。
另外,对于企业已经在当年度职工福利费中列支、但至次年度才能取得相关支出报销凭据是否可以税前扣除的问题,尽管国税函〔2009〕3号文没有明确,但笔者认为,只要是在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前取得了相关报销凭据就可以在当年度扣除,否则就需进行纳税调整。
第二篇: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的财税差异分析
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的财税差异分析
摘要:企业职工福利费的核算与管理问题历来是国家、股东以及企业职工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福利费计算基础的确定与工资薪金范畴的解析,研究福利费核算内容以及结余的处理方式,促进福利费核算规范化。
关键词:福利费;工资;扣除
职工福利费是中国职工薪酬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维护 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国家、股东、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相继出台了《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 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表明了职工福利费在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研究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的财税差异,具备相当 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职工福利费计算基数的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40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 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2008年新税法实施后,按实际发生的福利费为准与税法规定限额比较,进行税前扣除。低 于14%按实际扣除,高于14%的部分,汇算清缴时要进行纳税调整。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应注意下列问题:工资薪金总额的确定,职工福利费支出的确定 以及以前福利费有结余的情况如何处理。但由于影响福利费的规定有《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等,需要结合实际情形来判定。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是指企业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强调 “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 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企业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所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 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 目的。
二、关于工资薪金的延伸理解
1.接近于收付实现制的扣除口径。准确的计算工资薪金总额是确定纳税期内职工福利费扣除 限额的关键。工资薪金若能于当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应为当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这是有别于实施条例强调的权责发生制普遍原则的,这是征管中税务机关 的一种管理上的变通操作,相当于收付实现制,由此会造成纳税人资金时间价值的损失(税款的时间性差异)。
企业所得税法对于税前可列支的工 资薪金支出,是实际发放的金额。但对于当发放的2008年(不含)之前的计税工资余额,不予认可为当期工资薪金,而对于之前计提的工效挂钩工资,所属 年纳税调增,则2008年及之后发放的,则允许税前扣除。国有企业,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额发放数额,不得税前扣除。据了解,关于工资薪金,应会区分 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进而区
分高管与普通员工来评价合理性支出的标准。如以当地平均职工工资的倍数来确定。
2.职工身份的界定。只有为 职工发放的工资薪金才允许作为工资薪金扣除统计范围,如为派遣员工发放的工资薪金,则不能税前扣除。虽然在实质扣除的标准上比较明确,但是对于工资薪金对 应的员工身份,各地却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定方式。如有的地方特别强调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的缴纳,诚然对于员工合法利益的保护如此规定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对 于目前中国企业的用工状况来看,社会保险的缴纳并未尽完善,教条的适用此条款,我们认为这不是税务机关就可以改变的现状。不过对于纳税人来讲,关注当地工 资薪金中对于员工身份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内资企业大多原来适用计税工资办法,执行新税法之后,作为职工福利费基数的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总额,将 更加有利于纳税人。
三、职工福利费核算内容解析
1.福利费原则性扣除理解。对于职工福利费的使用范围,之前依据财务制度与企业所 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对此有过相关的约定的使用范围,实务当中也存在着模糊的现象存在。而且还存在补充医疗、养老等从应付福利费过渡使用而实际又能税前 扣除的情形。职工福利费按当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总额的14%,且实际发生的准予税前列支。但在税法上,2008年(不含)之前计提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 费,应先使用余额,之后实际发生的才允许列为当的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过职工福利费最难以确认的是福利费的统计范围如何把握,目前各地税务机关理 解的标准差异较多,这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政策解释。
2.福利费扣除核算分析。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执行新会计准 则的企业,本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应当是“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的“职工福利”和“非货币性福利”以及符合上述福利费范围未列入福利费科目的其他支出 的合计数。实务中应分析企业实行的政策,如果作为工资薪金并发放,税前扣除没有问题,但员工必须承担个人所得税,这种情形下可增加职工福利费的基数。相反 如果作为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并不要求以缴纳个税作为税前扣除的条件。从财企[2009]242号文件中,可以看出是倾向于工资薪金口径来判断的,但税务 机关尚未对此明确。
3.以前福利费结余处理方式。《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规定,“2007的企业职工福利费,仍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 除,未实际使用的部分,应累计计入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 足部分按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扣除。”就我们的理解,职工福利费余额有报表上的余额与税务上的余额两种情形,就企业所得税来讲,应采用税务上的余额来冲减。税法仅对按14%计提减去全部使用后的金额,来计算是否存在余额。但应注意2007年纳税人仍可以按税法规定仍计提的14%部分同样包含在内。税收余额与 会计余额的差异表现在,会计余额可能有所属纳税形成的余额,而税收余额仅指旧法下按14%计提形成的余额,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结余额非常大,当年实际发生数小于税收结余数。则用余额来支付当年的发生额,如果会计账面已经列入2008年费用科目要进行纳税调增。第二,实际发生数大于结余数,但冲 抵后未
超过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不用做纳税调整。第三,实际发生数大于结余数,且冲抵后余额仍大于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 额,仅就超过部分做纳税调增即可。即若企业2007年年末应付福利费有税收余额,那么2008年汇算清缴时,应将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先冲减尚未使用完的 福利费余额,如果尚有余额,则留到下年继续冲减;如果不足冲抵,则不足部分与工资薪金总额的14%比较,进行调整。
四、不同财务制度下福利费结余的处理方式思考
根据财政部下发的《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
[2008] 34号,企业将不再执行《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如下规定,“截至2006年12月31日,应付福 利费账面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按照[2008]34号新规定:《企业财务通则》施 行以前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有结余的,符合规定的补充养老保险应当先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实施条例》规定,符合规定的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在税前扣除,且不属于 福利费范畴,因此,如果企业按照上述规定用补充养老保险冲抵以前结余的应付福利费,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可以调整此部分用掉的福利费余额,这对于本福利费 实际支出较大超过税法规定的企业,会有一定的税前扣除效果。对于上市公司以前的应付福利费余额在首次执行日的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首次执行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应当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 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即对于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而言,“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如果要求执行新《企业会计准 则》的企业将冲减管理费用的应付福利费余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而不作纳税调减,对于这些企业也是不公平的。
总之,目前关于职工福利费的统计口径由于存在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的不同理解与规范,由此给纳税人带来管理上的混乱,也带来税收调整的成本,这些都将影响纳 税调整与汇算清缴的管理成本,也不利执法部门的统一。建议财税部门对此进行统一,而并不是一定要为纳税人节约税收成本才是纳税人最迫切要求的。
参考文献:
[1]刘志耕.职工福利费四大涉税问题剖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2):111-113.[2]郑崴.中国职工福利费的改革及会计规范[J].商业会计,2010,(23):15-17.[3]赵琪.职工福利费扣除范围变化政策解读[J].财会通讯,2010,(19):109.
第三篇: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如何规范到位
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如何规范到位?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这一规定改变了之前福利费按照可在税前扣除的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的规定,将预提扣除改为了据实扣除。但由于职工福利费的扣除范围较广,据实扣除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那么,如何规范地在税前扣除职工福利费?结合现行政策,笔者建议如下。
全面掌握职工福利费财税核算范围
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设立各种补贴、提供服务等形式,为职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所提供的物质帮助。职工福利包括集体福利和个人福利两部分,以集体福利为主。集体福利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免费或优待(包括低廉收费),带有补贴性;二是以消费的形式满足广大职工的共同需要,每个职工都有平等的使用权利,如职工宿舍、浴室、食堂等设施。个人福利主要是为个别职工的特殊生活困难提供必要的货币补贴,直接支付给困难者,如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
财务方面,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34号)明确:(1)补充养老保险属于企业职工福利范畴,由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2)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总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列支。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业负担,企业应当从职工个人工资中扣缴。个人缴费全部由个人负担。(3)对于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之前已经离退休或者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内退而未纳入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职工,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其支付的养老费用,从管理费用中列支。
税收方面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以下简称国税函[2009]3号)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主要包括:
(1)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2)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3)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值得注意的是,下列费用不属于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退休职工的费用;被辞退职工的补偿金;职工劳动保护费;职工在病假、生育假、探亲假期间领取到的补助;职工的学习费;职工的伙食补助费(包括职工在企业的午餐补助和出差期间的伙食补助)等。国税函[2009]3号文件所规定的职工福利费包括的范围,与我们通常所说“企业职工福利”相比大大缩小,如企业发给员工的“年货”、“过节费”、节假日物资及组织员工旅游支出等都不在此列。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
税收上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有严格的要求,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国税函[2009]3号文件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而有的企业在管理费项下设“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科目,这类企业应及时调整账册,将员工福利归集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科目。对此,建议企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科目,归集核算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企业也可以采取平时预提、年终结算的方式核算职工福利费,但核算比较复杂。需要注意的是,税收上认可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与会计上“职工福利费余额”并不一致,此外,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并不一定等于当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当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要先冲减“职工福利费余额”。
职工福利费支出必须有合法凭据关于职工福利费的税前扣除问题,《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在《企业所得税法》下,职工福利费支出是否必须凭合法发票列支是纳税人目前十分关注的。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合理性原则以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的解释,职工福利费属于企业必要和正常的支出,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具体事项具体对待。
如职工困难补助费,只要是能够代表职工利益的决定就可以作为合法凭据,合理的福利费列支范围的人员工资、补贴是不需要发票的,对购买属于职工福利费列支范围的实物资产和对外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取得合法发票。如果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仍未将跨的福利费发票处理到位,一旦被查实,就得作出相应的纳税调整,并补缴相关税款。当前企业列支的职工福利费的“合理性”证据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入账凭证不合法,如企业职工食堂的采购支出,如果没有取得发票,不允许税前扣除,外购物品未取得发票或取得的发票不符合规定;二是自制支付凭证手续不齐全,收款人未签字确认或由他人代签字;三是金额较大的支出无董事会决议;四是有关补贴项目无发放依据。
核算职工福利费的支出要准确
企业不按照开支范围核算现象较为普遍,一是把应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费用在其它会计科目中列支,如:企业食堂人员工资、食堂房屋设备的修理费等直接在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中列支;企业向职工发放的交通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等费用支出直接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企业接送职工上下班的专用车辆的修理费、燃油费、驾驶员工资等支出直接在成本、管理费用中列支。二是把不属于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的费用作为职工福利费列支,最典型的是不少企业把应该作为业务招待费支出的礼品、食品、茶叶、正常的娱乐活动、安排客户旅游产生的费用等支出作为企业内部职工的集体福利支出,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以为这样只要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就能全额税前扣除,若作为业务招待费列支,则只能按实际发生额的60%限额扣除。三是把应由职工个人承担的费用如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代缴的社会保险金个人承担的部分、企业领导个人消费的费用等作为职工福利费列支。
企业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是否规范,是否到位,应重点把握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是否单独设置账册核算;二是支出是否符合开支范围;三是是否在工资总额的14%限额内扣除;四是有没有首先冲减以前结余的应付职工福利费,结余金额是否改变用途;五是计算税前扣除限额的工资总额是否合理;六是列支的职工福利费是否是合理的、真实的,入账的凭证是否合法。
第四篇:税务机关对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处理分寸和企业风险点提示
税务机关对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处理分寸和企业风险点提示
税务机关对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处理分寸和企业风险点提示职工福利费是每个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时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税务机关进行所得税稽查时的必查的项目。今天对2009年以来审理稽查案件进行整理。结合实际稽查典型案例,对税务稽查企业职工福利费的处理分寸进行一下分析,提示财务人员在所得税汇算时控制好职工福利费的风险点,合理进行职工福利费的帐务处理。
案例一,职工福利费2007年末余额未冲减补税案一建筑企业,每年利润都在50万左右。2007年末职工福利费余额80余万元,2008年计提60万元,本年共使用50万元,年末余额累计90万元。
2009年10月,稽查局对其检查,调整增加所得额60万元。此项补税15万元。
稽查依据:国税函(2009)3号,(2009)98号“企业2008年以前按照规定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首先冲减上述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税法规定扣除;仍有余额的,继续留在以后使用”。
2010年稽查,仍有企业因此而被补所得税并征收滞纳金。
提示:这个问题太简单,太明显了,每个稽查员都会查了。看看自己的职工福利费是否有余额?处理好。案例二,职工福利费余额冲减管理费补税案一特大型央企上市公司之控股子公司,2009年初由一国内著名事务所出具2008所得税汇算的鉴证报告,并对其筹划税收策略。
2009年9月税务稽查,发现2007年末职工福利费余额4300万元,2008年未计提福利费。当年支付职工福利费900万元,冲减了余额。
职工福利费余额还剩下3400万元,企业冲减了管理费。
企业利润增加了3400万元,2008报表好看了,对上市公司影响比较好了。但利润的所得税怎么办? 事务所要求企业汇算申报表将3400万元做为所得额调减项目,少申报了所得税。
事务所给出的理由是这3400是老法税时的余额不应再征税了。此理由得到了许多税务人员的认可。
稽查组认为应补税。依据是:国税函(2009)3号:“企业2008年以前节余的职工福利费,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审理时也有一些争议,总结意见是:职工福利费冲减管理费也是改变用途,企业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余额没有了,2009及以后企业可以计提并使用福利费,并且可以在税前扣除了。而企业3400万余额,如不在2008年冲减管理费用而改变用途,还要在2009年及以后使用。
实际上福利费冲减管理费,并在申报时调减所得额确实减少了所得税。
税务处理决定:对此补税征收滞纳金,企业未提出异议。
提示:以规避纳税义务为目的的筹划,总是有风险的。
职工福利费专款专用,改变用途是需要缴税的。
案例三,职工食堂无采购发票补税案2010年6月稽查检查一企业,2009年职工福利费支出总额未超14%限额,其中列支120万元职工食堂费用,会计凭证为自制凭证,收据由食堂管理员签字。
此项目补税30万元。依据是发票管理办法和(2008)80号文。
另:企业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业务招待费12万元。全额扣除。由于招待费总额不超支,此项补税1.2万元。企业申辩:向农民和摊贩买米面油肉等无法取得发票,但确实是实际支出的,而且符合真实发生原则。应可以扣除。
职工食堂列支的餐费费是职工会餐费用支出,不是招待外单位关系户的支出。不应做为业务招待费。审理委员会认为:“原则”是立法的依据。税收的执行只能依据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职工福利费限额内据实扣除,相当于管理费支出,对购买业务支付的款项,无发票不能扣除。
税收文件只规定业务招待费按60%扣除,区分单位内外扣除的办法没有文件支持。补税正确。
发票依据:(国税发[2008]80号)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纳税人使用不符合规定发票特别是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不得允许纳税人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
提示:不能以为符合所谓的“原则”就可以不考虑税收文件的规定。《税务处理决定书》从来都没有“根据**原则征税或不征税”的文字。税务机关税务处理从来都不相信什么原则。
企业取得发票有很多种渠道。最直接的办法是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
所有餐费发票,不论企业在哪里列支,大都应按60%扣除。
参考:桂地税发〔2010〕19号 何谓“实际支出的凭证”,未正面回答“关于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扣除凭证的问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三条的规定,纳税人发生的职工食堂经费补贴以实际支出的凭证,在规定的比例内作为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
案例四,职工福利费中个人所得税案今年稽查检查一企业,发现企业在职工食堂经费中列支了给职工买蔬菜、水果的支出,并且计算出职工食堂费用为人均每天30无。稽查员将职工食堂经费总额平均分摊到每个职工头上,计算个人所得税。企业提出异议。
审理时,认为:依据相关文件规定,职工福利费中如能确定为个人所得,可以计算个人所得税。但如何能确定每个职工每天都能在食堂就餐?况且人均每天30元是否全部用在职工头上,职工是否认可?多数不支持征税。
提示:如不能确认为个人所得,就不能对其征收个人所得税。
执法者应学会善意的疏忽。对职工食堂支出征收个人所得税,鲜有所闻。
案例
五、物业费代替福利费补税案今年稽查检查一企业,发现企业2009年开始没有职工福利费支出。经调查发现一物业合同,约定公司的保安、环境卫生、食堂都由物业公司管理,企业向物业公司支付管理费用。食堂供应一日三餐,费用偏高。稽查员根据合同约定的职工食堂费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为企业的职工福利费支出,超过工资14%部分进行补税处理。
企业有异议。
审理认为:国税函(2009)3号文:职工福利费为“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企业支付的物业管理费不属于职工福利费范畴。不同意对其补税。
提示:物业管理费是企业分离社会职能的管理手段。
物业管理合同签订不宜过细。
关于一些经常遇到的职工福利费列支问题,各地地方政策不尽一致,列举一些供大家参考,以便控制风险。1;关于通讯费、通讯补贴税前扣除问题辽宁地税(2010)3号规定:企业实报实销的管理人员的通讯费在管理费用中列支,准予税前扣除;企业发放的通讯补贴,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在职工福利费规定标准内税前扣除。
河北冀地税发〔2009〕48号规定:企业发放的通讯补贴应计入职工福利费,按规定比例在税前扣除。对实报实销未做规定。
天津(津地税企所〔2010〕5号)规定: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通讯补贴,应纳入职工工资总额准予扣除,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
目前大多省市对职工通讯费支出均认定为职工福利费支出扣除,并扣除一定标准后计算个人所得税。2;关于供暖补贴和采暖费税前扣除问题全国只有辽宁地税(2010)3号明确规定:供暖费补贴在职工福利费列支,按职工福利费规定标准税前扣除;职工报销的采暖费在管理费列支,按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税前扣除。
天津(津地税企所〔2010〕5号)规定:企业发放的冬季取暖补贴、集中供热采暖补助费、防暑降温费,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按职务或职称发放的集中供热采暖补贴应纳入职工工资总额,准予扣除。
而其它北方省份文件只引用总局文件对采暖费补贴做出规定,而未明确规定“职工报销的采暖费”如何处理。职工报销的采暖费与发放补贴是不同性质的管理方式。
辽宁地税规定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因为总局也未明确“职工报销的采暖费”如何处理。
此扣除方法可以争取。
3;关于交通费、交通补贴税前扣除问题辽宁地税(2009)3号文规定:企业报销的交通费在管理费中列支,准予税前扣除;企业发放的通讯补贴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按职工福利费规定标准税前扣除
河北省冀地税函〔2009〕9号规定:企业借用个人的车辆,企业与个人之间必须签定租赁协议,如租赁协议中明确规定该车发生的汽油费、修车费由企业负担的,则相关的汽油费、修车费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企便函[2009]33号规定:2008年1月1日(含)以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企业为员工报销的燃油费,应作为职工交通补贴在职工福利费中扣除。
企便函[2009]33号文件此条与所得税司的解释不尽一致,并不被各地税务机关认可。因为实际操作中何为“企业为员工报销的燃油费”很难确认。企业租赁车辆,职工以单位名头的发票报销,是否可以在管理费用中列支?还是河北规定比较符合现实。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做法与辽宁和河北的文件规定一致。
天津比较严厉,租职工个人车辆,油费不能扣除。
天津(津地税企所〔2010〕5号)规定:租赁交通工具税前扣除问题
(一)企业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租入其他企业或具有营运资质的个人的交通运输工具(含班车),发生的租赁费及与其相关的费用,按照合同(协议)约定,凭租赁合同(协议)及合法凭证,准予扣除。
(二)企业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向具有营运资质以外的个人租入交通运输工具(含班车),发生的租赁费,凭租赁合同(协议)及合法凭证,准予扣除,租赁费以外的其他各项费用不得税前扣除。
4;关于财企字[2009]242号与国税函(2009)3号文件关于工资总额认定的差异问题财企[2009]242号关于企业为职工提供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实行货币改革的纳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福利费管理,与国税函[2009]3号规定不符。总局已经解释企业会计处理可依据财企字(2009)242号,税务处理要依据国税函(2009)3号。
天津地税已经部分执行财企[2009]242号的规定。(津地税企所〔2010〕5号)规定:
职工交通补贴的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应纳入职工工资总额,准予扣除,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
职工食堂经费的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纳入职工工资总额,准予扣除。
提示风险:企业执行财企字(2009)242号或(津地税企所〔2010〕5号)关于福利费转为工资的政策未必是有利的,可能要付出更多 的成本,原因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计费基数大多是职工个人上年平均月工资,而社会保险费率一般在25以上,加上以职工工资为基数的工会经费等支出,企业的付出远大于企业所得税税率25%的水平。
天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国税函[2009]3号正被肢解和部分否定。
对本文内容补充如下:
1;关于案例二,职工福利费余额冲减管理费补税案:
职工福利费与工资的税收管理不同。被冲销的3400万元余额是福利费余额全部是在当年计税工资*14%的税法扣除标准内提取,这部分计提的福利费符合当年税前扣除标准。但3号文及98号文规定很明确,福利费改变用途就应该补税。
因为企业这样做的直接后果造成了2009及以后少缴纳所得税。
原理是:以前余额没有了,2009度企业提取并支付福利费1000余万元,在税前扣除了。2010年至今已经提取并支付了800多万元,在税前扣除。
对企业3400万余额补税只是所得税时间性差异。迟早要交的。
3号文及98号文规定是合理的。
2;关于案例
五、物业费代替福利费补税案
关健点:
一是:3号文:职工福利费为“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
企业已经分离办社会职能了,企业支付的物业管理费都是服务性支出,不应属于职工福利费范畴。
二是:物业管理费是企业分离社会职能的管理手段。是说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政策,避免职工福利费的涉税风险,也可以节约一些额度发放补贴。
三是:物业管理合同签订不宜过细。是说有些涉税条款应以补充规定出现,增加难度。有点税收知识的人就能看出问题的合同不符合企业利益。
3;关于一些经常遇到的职工福利费列支问题:
有人说通讯费不应属于福利费,应是工资。
实际上“通讯费”属于3号文福利费范围中的“
(二)为职工生活....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我们认为是生活补贴。所以做福利费扣除。
对此,王骏的观点是“通讯费应按照比例划分为公务性费用,这部分应允许全部扣除”。肖宏伟支持。但多少比例合适?政策制定风险多大?一国或一省都难以平衡。总局大企业司企便函【2009】33号规定一个80%,受到所得税业务部门的强烈质疑,执行不下去。
目前可规定一最高限额,以下按比例扣除符合实际一些。
4;关于财企字 [2009]242号与国税函【2009】3号文件关于工资总额认定的差异问题:财政部增大工资总额的核算范围,初衷是要规范垄断行业的薪酬标准,对普通企业实质上是增大了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垄断行业患病,所有企业都一起吃药了。
执行财企242号文件,中小企业的负担将进一步增加。
企业会看到为职工发放交通住房通讯补助,所付出的各种费的成本要远大于企业所得税不扣除所产生的支出。
肖宏伟赞同王骏:“推翻财企【2009】242号、国税函【2009】3号,由财政部税政司、会计司、企业司、金融司加上总局所得税司共同出台一个福利费的文件,会计税法共同使用”。应该为期不远了。但愿2010汇算能见到。
第五篇:餐费税前扣除标准
这样的餐费允许全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这样的餐费允许全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一提到餐费,小编相信大部分会计立刻联想到属于业务招待费,而且知道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数额少之又少,其实这个理解不确切,餐费不一定属于业务招待费!
情况1:
员工出差过程中发生的符合标准的餐费100元属于差旅费,允许全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100元 贷:库存现金 100元
情况2:
公司召开市场会议过程中发生的餐费10000元属于会务费,允许全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借:管理费用-会务费 10000元 贷:库存现金 10000元 提醒:
会议费中会有餐饮发票,税前扣除没问题,但是,一般会要求提供与会议相关的会议通知、会议签到册等可以证明会议费真实性的资料。如会议通知(包含内容:会议时间、会议安排、会议内容、会议标准等)、会议纪要等资料。
情况3:
公司召开董事会过程中发生的餐费2000元属于董事会费,允许全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借:管理费用-董事会费 2000元 贷:库存现金 2000元
情况4:
公司员工岗位技能培训过程中发生的餐费1000元属于职教费,允许按照工资总额的2.5%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借:应付职工薪酬-职教费 2000元 贷:库存现金 2000元
情况5:
公司逢年过节等员工聚餐过程中发生的餐费5000元属于福利费,允许按照工资总额的14%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5000元 贷:库存现金 5000元
情况6:
企业筹建过程中发生的餐费6000元属于开办费,可以按照金额的60%计入开办费,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总额度不受收入的限制。借: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6000元 贷:库存现金 6000元 依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
情况7:
企业因销售业务洽谈会、展览会过程中发生的餐饮费用9000元属于业务宣传费,允许按照营业收入总额的15%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借: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 9000元 贷:库存现金 9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