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南京中考试卷 PM2.5校车安全成考题[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00:0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师点评南京中考试卷 PM2.5校车安全成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师点评南京中考试卷 PM2.5校车安全成考题》。

第一篇:名师点评南京中考试卷 PM2.5校车安全成考题

数学考到了PM2.5、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汽车销售问题等大量实用性考题;思想品德考了天宫一号、校车安全等热点; 历史:95%以上试题可在教材中找到出处。17日,南京市2012年中考数学、历史和思想品德考试结束,南京市招办第一时间特邀一线名师对试卷予以点评。

数学:考到大量“应用”,关注数学活动经验点评:张爱平(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金陵汇文学校教师)

试卷结构相对稳定,难易有度,有利于每一位考生展示自己真实的数学学习水平。

1、试卷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第2题的PM2.5、第13题的公司员工年薪状况、第20题的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第21题的羽毛球比赛以及第25题的汽车销售问题等都是考生身边熟悉的背景,整卷中大多数试题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原型。试题由易到难,形成梯度,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之比约为7∶2∶1,试卷中的最后几题都设置了2个及2个以上的小问,力求做到试题入口较宽,为学生解决问题搭建适当的台阶,同时保证了试卷的区分度。

2、试卷多种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基本模型的掌握以及应具备的数学能力。如第6题的折纸问题,考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度量等手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考查了考生解决图形变换问题的能力;第14题的用刻度尺“量”角的问题,在较新颖的背景中考查了考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知识中基本模型的应用以及抽象的能力;第20题有关七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统计知识的考查,分层次设计了三个问题,形成了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全过程的考查,体现了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关注;第25题汽车销售问题的创新点是在此类问题中,突破性的引入“销售量与进价联动”与“盈利=销售利润+返利”的真实的销售案例为背景,改变原来此类销售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所考查的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不变,使得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着眼于模型思想,考查了考生的应用能力。

3、试卷关注考生的学习过程及过程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运用。如第23题看图说故事,给出了一个考生平时学习中非常熟悉的函数图像,要求考生根据图像直接写出一个满足特定关系的函数实例,考查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函数本质的理解;第26题再现了一个平时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场景——老师批改了一个学生“小明”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利用一些标记指出了“小明”出现的问题,要求考生对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辨别,并利用已有知识完善该过程,最后对题目中的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这样的考查方式考查了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找错、纠错和知识拓展的能力,考查了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的意识,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考生创新意识的关注。

思想品德:考了天宫一号、校车安全等热点

点评:王存贵(南京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心组组长、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教师)

试卷注重基础,强调能力,总体感觉平和平稳,难度适中。

1、今年的试卷突出了对学生的德育引领功能,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体验,注重道德践行。例如,选择题中关于“问题童装”的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通过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成就的分析,引导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主观题中,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立足学生发展,注重能力考查。今年的试卷既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掌握的情况,又突出了学生在掌握思想品德学科能力的基础上的合理拓展,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选择题增加了组合式选择,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分析生活现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主观题不仅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学习新政策、新知识并利用新学的政策知识解读实际的生活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只要学生具备必要的学科能力,就能获得理想的分数。

3.立足教学实际,注重科学务实。今年的试卷依据教材和课标,严格遵循《中考指导》书的要求,符合南京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际,科学务实。试题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探讨的话题具有时代性,立足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发展。例如,试卷考查了天宫一号、PM2.5、校车安全、共青团成立90周年、伦敦奥运会与南京青奥会等重大时政,同时考查了初中生的从众行为、拒绝不良诱惑、正确与父母交往、积极应对挫折等问题,特别是结合我国文化建设这一社会热点,以民族精神、南京市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及中央《决定》等为背景,组织了相应的试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历史:95%以上试题可在教材中找到出处

点评:郭蜀宁(南京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市第三中学文昌校区教师)

试卷平实平和,关注社会热点,难易适中。整卷保持了传统题型与基本风格,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如第3题丝绸之路、第6题唐太宗、第31题中国汉字和书法艺术的演变等题,考查的都是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试卷强调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并突出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学科特点,适当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如:选择题第5、6、10、11、21、29题和非选择题第32题,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25题侧重考查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图表的能力;第31题第(5)小题“谈谈你对汉字或书法艺术的认识”、第32题第(4)小题“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等,则侧重于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试卷关注热点,将众多的社会热点问题蕴含于主干知识的考查之中,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关注周年纪念。如与2012年周年纪念有关的有第14题“南方谈话”的发表、第32题中华民国成立、第20题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等。关注时事。如第20题有关郑和下西洋内容的考查,南京承办第八个世界航海日活动、第27题有关欧盟的考查涉及欧债危机等。除欧盟一题外,均通过材料的阅读理解、比较等方式进行考查,恰如信手拈来,暗合时事,无生搬硬套之嫌,可谓匠心独运。

3、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试卷注重指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突出时代特征,体现国际视野。第5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反映了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第17题考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31题考查与汉字演变和书法艺术发展相关的知识,配图中还展示了书写工具的演变。这些内容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成就,引导学生认同、尊重和热爱祖国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8至17题、第32题和第33题(3),着重考查了近代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民主的英勇抗争,以及现代中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本次世界史方面内容考查体现了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第33题从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运行机制的发展变革、全球化及多格化趋势日益加强、新兴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等视角,选取典型史实,增强国际意识,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英语:在情境中考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点评人:市优秀青年教师、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教师章磊

今年中考英语试卷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但考查的方式不是停留于词汇、语法等记忆层面上,而是注重考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单项填空题避免了考查死记硬背语法知识的现象,而是将其置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如15题单项填空题的题干有具体的语言情境,试题背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另外,试卷还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考查。如,今年的阅读理解题由5个语篇构成,语篇形式丰富多样,且内容积极向上,适合考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有介绍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宣传材料,有介绍诗歌的文本,有描写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的故事,有介绍人口分布以及英语习语的来历和用法的说明文等。

化学:试卷命题素材主要来自课本实验

点评人:省化学特级教师、南京外国语学校化学教研组长陈懿

今年的中考化学试卷以现实生活、新科技、热点问题为背景,重视对学生化学基本素养的评价。试卷以课本上的基础实验作为命题素材和背景,如: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室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的制备、工业炼铁的基本原理等,既测试了学生对化学知识与技能、重要概念的理解状况,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加工。

另外,今年试题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包含化学前沿、科研成果和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如试题中的“PM2.5”、“某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原料的组成”、焚烧秸杆造成的危害等。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二篇:名师点评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

名师点评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坚持立德树人,凸显正确方向和育人功能

试卷以“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育人要求。试题选材关注价值取向,文质兼美。语基小语段内容关涉闽江流域文化,地域特色鲜明,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立文化自信;《观沧海》以宏大气势传递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好沉的一抔土》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口的土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汲取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动力;《中文输入法,智慧的代码》展现中文输入领域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智慧,昭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非连续性文本围绕“归国潮”主题,彰显中国“磁场效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文创设情境,引发思考,鼓励尝试不同方式的“充电”,创造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充满正能量。

二、追求文化品位,体现语文特质和教学导向

试题的选材和命制,追求文化品位的高雅,体现语文特质和教学导向。文本选择、题干表述和答案设置,都尽力体现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之美。“积累与运用”精选古诗文名篇名句,文化底蕴深厚;文言文选段要求学生从伯牙琴音高妙和董源画作美妙的角度展开分析,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现代文阅读试题,虽文体各异,也都有较为浓郁的文学韵味和文化气息。在教学导向方面,试卷努力给一线教学一些提示:摒弃应试之“术”,回归语文教学之“道”;摒弃单纯的应试解题指导和固化的答题模式,回归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摒弃写作的模式化教学套路,回归指导学生立足生活,写真情实感;就“教”的层面而言,承载树人之道,是语文的使命与担当;从“学”的层面而论,指引学生涵泳语文之美,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追求。

三、着力稳中求新,注重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试卷切合中考“两考合一”的要求,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稳中求新,注重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在“阅读”领域,设置选择题型,注意对文本信息进行转述与整合,力求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设置简答题型,注意考查学生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科学安排难易结构,以更好区分学生概括、分析和鉴赏能力的差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适当提高材料之间的整合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作文试题兼顾开放与限制,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体验和思考,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篇:凸显“热爱祖国”主题——2017年名师点评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最终版]

凸显“热爱祖国”主题——XX年名师点评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试卷综述】今年我省中考语文科目题量适中,试题设置科学,难度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中略有降低。作文由去年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二选一的形式改为一道命题作文,题为“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命题者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用意显而易见,但对考生而言,选择余地小了,审题难度增加了,作文题目的开放性也相对变小。

在“古诗文默写”环节,分值不变的情况下,由去年的8选6,变为今年的2选1,难度略有增加。文言阅读部分,依然考查实词、虚词、语句翻译和文段理解。但在实词的考查上改去年的选择为今年的释义,难度略有增加;而在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上,由语言表述的形式改为选择,难度有所降低。

古诗鉴赏部分,题型与去年完全一致,依然从炼字的角度和情感把握上进行考查,但所选材料的感情指向性较去年那首古诗更为明确,易于把握。综合来看,难度基本持平中略有降低,更趋合理。

整卷试题在设置上凸显了“热爱祖国”这一主题。分别在“积累和运用”板块的“语段修改”和“综合性学习”板块中明确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归纳、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诠释、对祖国的祝福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并在“说明文阅读”中通过对我国航空技术在农业领域新成果的介绍,间接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一套试题中有意识地选取这样一个主题,使得这套试题“形散神聚”。可以说,这是本套试题的一大创新和亮点。

【亮点题型】歌曲分析题,要求学生根据歌词说出歌咏比赛中选取《歌唱祖国》这首歌的理由。这可以说是一种综合语文与音乐的新形式。它引导学生走出语文堂,走向现实生活,选取适当的方式表达我们自己的心声,并能够对这种方式作出理性的判断。另外,要求“写出借‘月亮’思念亲人的两句古诗,表达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这道题,不仅考查了考生的文学积累和运用,也启发考生关注自身以外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关于“名著阅读”,今年新创了一道“妙笔点评”题,给出了金圣叹的点评,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鲁达为人的点评。这不仅要求考生对名著中典型人物很熟悉,而且对考生结合具体文段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非常新颖灵活。

【贴近生活】大阅读部分,秉承了近年来关注陕西地域文化的宗旨,选取了陕西本土作家祁玉江的《陕北的山》,文学性、思想性兼具,带领学生品读陕北的山,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题目设置上,较去年的大阅读略有降低,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文学作品阅读材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散文。

【命题启示】初中生学习语文,不仅要通过堂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能够跳出“小本”“小堂”,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语文。关注现实,学以致用,这才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下载名师点评南京中考试卷 PM2.5校车安全成考题[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师点评南京中考试卷 PM2.5校车安全成考题[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