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会 乘势而上 做大做强做好中等职教(范文)

时间:2019-05-15 00:5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住机会 乘势而上 做大做强做好中等职教(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住机会 乘势而上 做大做强做好中等职教(范文)》。

第一篇:抓住机会 乘势而上 做大做强做好中等职教(范文)

抓住机会 乘势而上 做大做强做好中等职教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力求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协调并进,并就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职业教育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中等职教学校应牢牢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做大做强做好中等职业教育。

一、高举职教旗臶、营造职教氛围

二00五年十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到事关我国和谐社会的创建,事关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高度,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十分关注,各类媒体也不失时机的宣传职业教育的努力和坚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本身就更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教的大气候,用自身多年办职教的优势去影响社会,努力形成本地中等职教发展的小气候。认真做好职教宣传工作,让社会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清楚职业教育对学习成绩一般,但喜欢动手做具体事情的学生的促进和提升的重要作用,让大家清楚的认识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普通高考之外还有一条职业教育的道路。尤其是宣传中等职教的就业性、效益性、先机性、终身性、社会性。利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力展示职教学生大有作为,将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变为学生求学的需求,使学生能有效的就业,自立于社会,洗去职业教育在社会心目中次等教育的认识,求得社会的认同。中等职教毕业生用较少的教育成本,获取较大的投入产出性价比,中等职教毕业生较早进入社会,较早减轻家庭教育经济负担,让学生较早进入社会,早一步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臵,早一步为社会创造财富,因为“早一步”而抢占先机,实现成才与成功,实现人生价值和美满幸福。

二、建设职教队伍、凝聚职教人才

高素质的职教学生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去培养造就,职教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职教教师的引进、使用、培训、交流、提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以教师、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师成长研究、学生成才研究,建立适用、应用、够用、会用、好用的中等职教学校理论教育、技能训练体系。用

好用活分配杠杆,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建设一支聪明、开明、文明、高明的职教教师队伍。切实抓好职教队伍梯次建设,形成规模相当、相对稳定、专业过硬、团结学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熟悉业务、精通管理、思想解放、积极主动的管理人员队伍;形成爱岗敬业、乐业奉献、周到精细的后勤服务队伍。利用暑期分期分批选送专业课师资去东部、进企业、到农村参与专业实践与提高,促进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更新和升级,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亲密接触”,让职教的教师更深入的了解社会、理解职教、把握市场,让职教教师更快的找准自己的位臵,找到人生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实现教师的成长同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社会进步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与共赢。

三、畅通职教渠道、完善职教网络

中等职教学校要畅通信息渠道,通过报刊、电台、网络等形式广泛的收集和传播关于职业教育的各类信息,及时掌握职教发展动向,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做出适合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的学校决策。畅通学生进出渠道,做到出口畅、入口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招生和就业网络,做到学生招得来、学生好、出得去、用得上。完善育人网络,提升学生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切实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职教培养出来的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有职业操守,懂职场发展之道,知市场竞争之势,走成功人生之路,以出路吸引生源,以成才引导家长,以成就影响社会,让社会和家长真正体会到职业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就业出路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亲民政治,主要体现在对农民的关爱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其中农民工的转移培训就是其中的善政之一,畅通农民培训渠道,服务当地社会经济,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职业教育的再培训,让农工、下岗职工增强能力,实现有序有效转移,找到适合的岗位,上岗就业,脱贫致富,他们对职业教育会有非常深厚的情感和十分深切的体悟,从而影响和改变周围群众及其子女对职教的看法,提升职教的对社会的作为和职教的社会影响力,从而赢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和信心,让职业教育在富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书写一大笔。

四、强化职教管理、扎实职教服务

因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类型的多样化,职业教育应加强教育教学和技能培养方面的研究,建立起一整套职业教育的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的学习、生活、技能、实验、实习、特长、法纪、就业教育各方面的服务,探索在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技能等级等诸多方面分类管理、分层指导、分步实施、分别发展的模式,对学习后进生、生理缺陷生、生活困难生、行为问题生、心理障碍生、成绩优秀生、技能突出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个别指导,差异化生存,求得最后实现职教学生的个体优异,整体优良,人人发展。努力提升教育服务的水平,增加职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做到知识上提升、技能上强化、心理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努力争取实现教育管理零距离、实习就业零障碍、服务工作零差错、学生家长零投诉、学生认识零起点、贫困学生零费用。

五、经营职教资本、提升职教效益

国家和政府在职教发展资金方面作了大力倾斜,但这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资金的需求而言,仍有较大的缺口。学校可借鉴市场运作模式,大胆探索,争取政策支持,运用学校品牌、资源、“知脉”、“人脉”,构建职教发展“金脉”,形成“政府+学校+银行+企业+社会”的多渠道融资体系,解决学校发展和添臵设备设施急需的资金问题。政府依法保证办学经费的投入,确保兑现“三个增长”;采用市场手段,把学校可以经营的部分资产和利润空间交由企业运营,激发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投资教育事业,获取相应回报;探索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将部分后勤管理事务实行公司化运作、股份制经营,允许资金、技术等参与分配,鼓励教师出资购买股份,参与社会化管理,取得收益,实现资金保值增值,把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教师的眼前利益、长远利益挂起钩来;职业教育资源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民众,可由政府出面、全衡各方利益,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向社会筹资、集资、借资,先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然后分期偿还债务;职业教育在国家大力支持之下会有良好的发展,其中蕴含无限商机,积极争取银行资金支持,零风险、高回报,终将成为金融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学校要认真核算办学成本,强化资金、资源、设备、设施利用效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升投入产出比,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六、凸显职教特色、构建职教文化

职教学校要不断总结办学过程中的经验,以实践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成才为目标、以发展为追求,努力形成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提炼有特色、易传播、好理解、能实践、可扎根的职教理念和职教文化。如“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成就人生”、“学做人之道、修立业之本”等职教理念。开展别具一格的职教文化体系建设,形成职教的人本文化、创新文化、团队文化、学习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竞争文化等,突出一个“活”字:学校办学模式“活”、教师教学方法“活”、培养培训体制“活”、升学就业方向“活”、学生做人处事“活”。充分体现职教文化的不同层次,做到在宏观上展示形象,中观上讲求实效、微观上富有情调,让学校有学校的风采、有工厂的设备、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有开放进取的意识、开拓创新的意志、市场竞争的气势,让教师有学者的风度、技师的技术、社会活动家的气度,让学生有青年的梦想、员工的素质、经营者的气质。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始至终必须牢牢抓住质量和出路这二个关键,质量上乘、出路宽广,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求得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指名度,职教学校的形象才会高大,学校要有创建品牌的意识、打造品牌的志气、维护品牌的毅力,细心呵护昨天的成果,精心耕耘今天的田地、热心促进明天的发展,强化职教的市场开拓力、形象扩张力、资本内蓄力、社会影响力、核心竞争力,树立职教品牌。

第二篇:发扬成绩 乘势而上 全力做好201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发扬成绩 乘势而上

全力做好201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

吴家明

(2010年3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全会和“两会”精神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县委丁开路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2009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09年我县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抓学习,理论武装工作有成效

一是抓干部理论教育。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和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用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思想教育干部群众。采取“外请专家,内请行家”辅导学习的办法,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为全县300余名副科以上干部作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讲座,邀请了5名农村基层党总支书记,围绕“科学发展在基层”为主题,讲述他们成为农民致富的领路人、贴心人、当家人的成功经验,促进了全县干部学风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全县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共500多篇,其中两篇获省社科理论奖,两篇被市委督查室转发全市学习参考,达到了理论指导,推动工作的目的;三是适时开展形势教育。组织宣讲团到10个乡镇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市委、县委全会精神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盐津取得的辉煌成就。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用群众语言说话,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县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人心,全县上下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增强。

(二)抓创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有成效

一是组织开展“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全县共推荐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87人,中和镇艾田社区支书黄德府荣获省级道德模范称号,5名荣获市级道德模范称号,10名获县级道德规范和“身边好人”称号。二是积极开展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获省级文明单位9个、文明村2个、文明小城镇1个,市级文明单位21个。以“文明村、文明户”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开展“建设新农村·美化新家园·村容整洁大行动”、“创建平安和谐文明家庭”、“保护生命之河、构建和谐家园”等系列活动,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新风尚。广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普及环保理念,培育生态文化,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群众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目前创建活动实现了乡镇有典型、村组有示范,共创建文明生态村(组)17个。三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以电子游戏室、歌舞厅、经营性网吧、彩票投注站、小报小刊摊点和音像制品店等娱乐场所为重点,对全县20家歌厅,17家音像制品,13家网络和游戏厅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查缴非法盗版音像光碟40余张,收缴非法出版物30多册,取缔无证经营书刊、音像制品店、地摊4家,取缔无证无照网吧7家,收缴出售盗版教辅书171册。

(三)抓外宣,盐津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拓宽外宣渠道,改进外宣方式,增强外宣效果,提高盐津影响力和知名度。精心策划主题宣传,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措施,宣传全县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顺势而谋,趁势而上,千方百计推进盐津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着力做好反映盐津整体形象外宣精品的策划,推动外宣精品上电视、上报纸、上广播、上网络。一年来,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昭通日报、昭通电视台等各级主流媒体刊发新闻稿件960余条。其中,《脚踏五尺道、一日三千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云南盐津地震灾后重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人民日报内参刊载;《云宏化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敬老院抓文化建设、丰富老人精神生活》在中国文明网刊载;《党员个个带头、产业发展不愁》在云南日报头版头条刊载。盐津网共刊发稿件(图片)2100余条(幅),点击率达31万人次。制作专题片36个,其中,《中华情·情满盐津》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5次,《天下雄关看盐津》在旅游卫视播出。盐津对外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动态,及时采编报送舆情信息,全年共采编报送舆情信息200余条,被中央、省委、市委宣传部采用50多条。

(四)抓载体,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是成功举办了“中华情·情满盐津”大型文艺演唱会,“相约豆沙古镇·挑战世界极限”暨 “中国·豆沙古镇第二届美食节”活动。“关河之声”激情广场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古渡·春潮”、“和谐秀美新盐津,关河之声大家唱”、“五月颂歌”、“教育之花为祖国开放”、“祝福祖国”等文艺演出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初步形成。全县已形成群众文艺活动点18处,规模大的活动点每天有300—500人参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到乡镇、社区、学校、科普示范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印发大众科普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种养业等资料2.6万份,受益群众达4万多人,在农村基本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三是认真组织祖国60华诞系列活动。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为主旋律,以“辉煌60年”、“我与盐津共发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盐津人眼中的盐津”为主题,举办了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征文演讲、书画摄影、座谈交流、篮球比赛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开展“歌唱祖国歌唱党,红色歌曲进校园”活动。四是深刻反映盐津民风民俗和历史传承的关河号子、牛灯、打鼓草、烫画、剪纸、马帮文化等民间文化得到深入挖掘、提炼和发展。组建了五尺道民间艺术团,艺术团成立以来,文体演出在省市屡次获奖,送戏下乡演出活动,深受群众喜爱,云南省第七届“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我县两名选手获得全市二等奖。五是全面完成14231套直播卫星“村村通”这一惠民工程、4300户数字电视整体转化。六是盐津文艺作品喜获丰收。相继出版了《代江杂文》、《古道采珠》、《祖国颂》、《夕阳放歌》、《丝路心语》、《紫色雨》、《岩城情韵》等盐津作者文集。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各界人士在《中国诗刊》、《云南日报》、《昭通文学》、《昭通日报》和《昭通社会科学》等刊物和媒体登载了文学、科研作品100余篇文章。盐津书画作品在省市引起了众多关注。七是豆沙古镇特色文化不断丰富。重点扶持发展了10个旅游配套项目,开展了“再现马帮文化”活动,聚艺行(民间剪纸)、豆沙印象(烫画)、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豆沙关创作基地相继开业,进一步丰富了豆沙的旅游文化内涵。八是认真做好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在整合宣传文化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构建大宣传格局方面还不够有力;二是新闻宣传上还有不小差距,善待媒体、善用媒体、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主流媒体的报道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四是公共文化设施依然薄弱;五是宣传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对宣传工作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特别是对部门和乡镇创建工作指导不够,对一些部门和乡镇工作的特点、亮点提炼不够、推广不够。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足够的重视,在下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做好2010年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对201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结合全国、全省、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2010年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贯穿一条主线,突出六个着力。即: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打造“农特产品大县、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始终,着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用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着力拓展对内对外宣传,树立盐津良好外部形象;着力提高舆论引导力,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着力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加强宣传思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改革创新的能力。

按照这一思路,今年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抓好6项工作:

一是着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努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赋予“学习”更深的内涵、更高的目标。要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龙头,以全体党员为主体,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关键,以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党委(党组)、总支(支部)、党员“三级联动”体系,形成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基层党组织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广泛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突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养这个基本要求,把深化理论武装作为第一位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立足实际、学以致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学习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落实,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成为增强本领、提高素质,推动工作的过程。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和完善纪检、组织、宣传部门季度联合督学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以制度建设督促学习、崇尚学习、竞相学习的良好学风,加强各级党组织在政治理论学习中,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情民意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争取推出一批有份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文章。

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三下乡”活动、板报传单、网络电视等载体功能,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世界形势、中国国情、盐津实情、时代趋势、群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全方位向全县人民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通过学习交流、研讨会、读书会、专题报告会、理论骨干培训班、辅导讲座等学习形式,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深入、持久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着力提高舆论引导力,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主线,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盐津电视台、盐津网等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 “农特产品大县、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就,形成正面舆论强势,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成效;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宣传,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县关于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各乡镇、各部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的有效做法和实际效果;进一步加强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力争盐津各项工作的亮点和特点在省市以上主流媒体有声音、有文字、有图像;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健全舆情信息报送工作体系,加强社情民意调查和舆情分析,及时了解和真实掌握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人们的思想动态和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思想疑虑,提出科学对策和建议,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努力营造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斗志昂扬、奋力拼搏,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要求,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建立全县新闻宣传季度通报制度,把各乡镇、各部门在县、市以上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纳入宣传思想工作考核范围,并按季度向县委宣传部上报被市级以上主流媒体采用的新闻稿件情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大外宣工作格局,抢占主流媒体宣传阵地,扩大我县对外宣传的覆盖面;建立和完善新闻舆论引导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进一步规范网上舆论导向,巩固和壮大新闻通讯员和网络舆情工作者队伍,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队伍的能力,提高网络评论的整体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评论,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三是着力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着力在认知认同、融入贯穿、引领整合上下功夫,贯穿到各项工作、各个方面,推动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各乡镇要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大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把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积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引领青少年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积极开展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宣传国家支农惠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宣传全县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方针、政策所做的努力,深入开展国情、县情、乡情教育,针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解读县委政府各项政策措施,讲明相关背景和政策取向,讲透有关群众利益的具体措施,引导广大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运用灯箱广告、模范墙、橱窗、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本辖区、本部门各级、各类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用身边的事教育和感召身边的人,引领人们崇尚模范、关注模范、争当模范;依托县乡文化活动站、农民学校等基层宣传教育阵地,深入宣传普及礼仪知识,形成讲文明、懂礼仪、守秩序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学校等创建活动,使勤俭节约逐步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

四是着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坚持重在参与、重在过程、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领域,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在县城和乡镇重点好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廉政文化“五进社区”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宣传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正气的阵地;设立固定的宣传栏,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公德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大力整治各种污染和损害居民利益、破坏人居环境的行为。居委会要动员、组织社区内单位和广大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环境卫生活动,义务植树、种草、护绿,义务打扫居住区环境卫生,保护社区环境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不断完善社区环境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标准。全面提升社区居住、休闲、服务环境,促进文明和谐社区的发展。在农村开展以村组为单位,以群众为创建主体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今年选择8个村为首批文明生态村创建示范村,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乡镇要认真选好点,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确定后组织实施;文明行业创建要以窗口行业和关系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行业为重点,大力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集市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义忘利为耻”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重点治理乱摆摊点、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现象,营造整洁有效的环境;在党政机关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建立文明创建退出机制,对已获得文明资格的单位,定期进行复查,不合格的坚决取消文明单位称号,提高文明创建水平和社会影响。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扎实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网吧专项整治、互联网有效监管、文化市场“扫黄打非”、校园周边200米范围环境整治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继续开展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认真做好受助大学生和“宏志班”学生的选拔、推荐和管理等各项工作。

五是着力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以实施“农家文化大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契机,提高乡镇文化站、社区服务站服务水平,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乡镇、街道文化骨干学习培训。确保完成“农家文化大院”至少8个示范点建设。确保完成直播卫星“村村通”这一惠民工程。继续开展“服务新农村,送戏到农家”活动,确保完成50场文艺演出,各乡镇要根据实际,组织业余文艺演出队到村民小组演出,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以豆沙古镇为龙头,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扩大豆沙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继续办好盐津文学《豆沙关》,努力打造文学艺术品牌,充分展示盐津的人文资源和文化积淀。

六是着力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团队。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认清形势,把握全局,结合实际,为促进盐津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在学习思考中增强思想政治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水平;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树立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意识,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努力在宣传系统营造“充满正气、充满情谊、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全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

第三篇:试论做好党建工作为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试论做好党建工作为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郑洋

如果把企业比作大海中的一艘航船,那么有效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助其扬帆远航的和风。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各级党组织只有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企业整合重组、改革发展等中心工作,做好结合文章,才能有效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变压器”、“稳压器”和“推进器”的作用,从而为加速企业发展起到保驾和支撑作用,让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稳健地扬帆远航。

一、做好与管理团队建设相结合,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管理团队,为企业远航打造动力引擎

企业管理团队起着企业实施战略选择、革新、组织绩效等重大事项决策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做好与管理团队相结合工作。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要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力为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努力工作对事业负责,协调配合对整体负责,公道正派对员工负责,廉洁自律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培育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加强严谨务实的作风,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保值增值。二是要抓好高管队伍管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是行动的体现,制度是行为的规范。要坚持用学习、教育强自身素质,建章立制严表率作用,增强高管人员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在全体员工中 1

树立勇闯市场的榜样、认真学习的榜样、求真务实的榜样、团结廉洁的榜样。始终坚持和发扬民主、务实、学习创新和公道正派的风气。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会议制度及议事决策规则》、《中心组学习制度》、《高管人员外出请销假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队伍的行为,增强战斗力。三是抓好中层管理队伍建设。要按照德才兼备和公平竞争原则,建立完善能上能下的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机制,优化中层管理人员结构,为中层管理队伍注入生机与活力,最终达到激活人的目的。与此同时,要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迅速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做好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通过加强服务保障、融入渗透,为企业远航助推发力

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推进企业加速发展。一是要做好宣传发动。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等活动,让员工明确形势、顾全大局、集聚合力、干事创业。比如,通过对企业一年来成绩的总结以及对下一步发展的规划,教育引导员工树立“大而思强、好而思进”的思想。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加大宣讲力度,使员工明白目标的内容是什么?明白实现目标的措施是什么?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二是要注重融入渗透,通过加强沟通融合、效能监察等活动,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贴近、贴紧、贴实,充分调动和凝聚团队力量,为企业远航

助推发力,保驾护航。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要精心策划,紧擂战鼓,使全体员工的干劲得到最大发挥。适时悬挂激励员工建功立业的巨幅标语,积极组织展示创业风采的摄影比赛,并将摄影比赛图片制作成展板在企业巡回展出,激励员工进步。适时围绕克难攻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的氛围,推动形势的发展。三是突出沟通融合。教育员工牢固树立“企业一盘棋,荣辱与共”的坚定思想,凝聚人心,升华情感。通过会议、办班、内部刊物、企业网站等形式和载体,加强思想与文化交流,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促进企业的融合与统一,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四是进一步加强效能监察。企业党组织要将效能监察列为工作重点并予以推进,从而,进一步开源节流,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做好与创新工作相结合,通过方式方法及活动载体的创新,为企业远航打造不竭动力。

创新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发展的源泉。对于正处在知识经济和体制改革、整合重组的企业而言,创新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活力和吸引力,推进企业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要适应形势变化,着力观念创新。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上,提倡党务人才观念,要培养知识型、复合型人才。在优化党务干部队伍、实行一岗双责的同时,要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对新机制下的党务工作人员进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这种方式,使党务干部不断用新的理论、新的技能、新的观

点指导工作,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适应到超前预测的转变,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为”赢得“有位”。二是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积极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从企业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内竞赛活动,着力活动载体创新。比如,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单位生产经营任务完成好、整体功能发挥好、党员培训工程推进好、思想工作保障好、支部工作创新效果好)和争创“四优党员”(业务技能优、工作绩效优、思想素质优、群众工作优)活动。三是强调高效运行,着力机制创新。要按照“服务、融合、促进、协调”的工作思路,在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使控制与指导、执行与创造、统一性与灵活性、主题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使党组织既有整体的合力,又不乏个体的活力,为推进企业大船扬帆远航,打造不竭的动力之源。

第四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动职教与城市互动协调发展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努力推动职教与城市互动协调发展

永川市人民政府

(2006年1月18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明确指出,各地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决策行为的重要内容。过去的一年,在教育部、重庆市等领导的关怀下,在重庆市教委等市级部门及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重庆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得以迅速推进,职业教育与城市建设形成了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有效地促进了永川大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2005年11月,重庆市教委、中共永川市委、永川市人民政府分别被教育部等七部门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我们推进职业教育与城市建设互动发展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握方向,科学定位,把职业教育作为承载城市发展的轮子

永川市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人。2002年5月,中共永川市委、永川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川渝经济带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调 1

整,永川在成渝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独特和重要。

面对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我们提出要在三个方面首先实现突破:一是突破经济总量百亿大关,努力加快渝西经济中心建设;二是突破文化竞争力发展制约,倾力打造渝西文化中心;三是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全力推进现代大城市建设。我们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捆在一起来抓,让永川社会发展的和谐水平更高些。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把上述三大建设“捆”在一起的链条是什么呢?中共永川市委、市政府论证了几十个项目,最终认定“发展职业教育”是“承载和推动城市发展的一个轮子”,并确立了“城市以职教为特色,职教以城市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城校互动”发展思路,得到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2004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在永川建设重庆职教基地的重要决策。2005年8月,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视察重庆职教基地时,充分肯定了“城校互动”的职教发展模式。

二、城校互动,多元发展,积极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城校互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发展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城市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内涵,并为职教提供建设发展、资源整合、优质服务、文化交流等平台;职教为城市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社区发展内涵、文化繁荣空间、群体消费市场和招商引资环境。目前,职业教育学生占城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城市人口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提高了人口素质,提

升了城市形象,推动了城市建设。同时,我们正在加速整合劳动力市场、职业资格鉴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务输出、三峡移民培训、职教基地建设等资源,启动全国第一个职教主题公园的筹建工作。

面向市场,大力促进多元发展。重庆职教基地中公办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院校各13所。办学主体,有国家办,有个人办,也有企业联办,还有股份合作制。同时,我们大胆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办学路子。基地建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70多个。职业院校共开设了91个专业,涵盖300多个技术工种。依托职业院校,建立了15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搭建平台,积极做好统筹服务。在职教基地建设中,我们搭建了基础设施、行政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对外宣传、合作交流、投融资、招生就业等7个公共服务平台。统筹专业设置,创新课程设计,实施学分制、选修制、多证制。成立职教基地职业教育研究所等跨校组织,增强院校间的联系,推进产学研工作。建立了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为职教学生提供技术资格鉴定。

三、发展为民,以文化城,永川职教初见成效

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目前,重庆职业教育基地职业院校建成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占永川市城区面积的16%,建设总投入达到5.5亿元。基地共职业院校26所,教师近6000人,每万人口的职教学生数约为全国平均数的8倍。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85%以上的学生来自永川市外,其中外省市学生超过了6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2%。

职业院校与东部地区及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60多所学校采取“1+2”、“2+1”、“1+1+1”等模式开展联合办学。并采取“六个一点”(中央财政资助一点、重庆财政补助一点、地方财政配套一点、贫困地区扶贫资金支持一点、职业院校减免一点、用人企业赞助一点)措施,联合实施“西部职教助学工程”。2005年共资助家庭贫困学生2870人,资助总金额达到23万元。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2005年,培训农民工1.2万人次。近几年,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5万余人,其中80%以上的人到沿海或发达地区实现就业。据统计,职业院校75%的学生来自于农村贫困地区,三年后可以帮助5万贫困地区的农民子女实现就业脱贫。

拉动了永川经济快速增长。通过职教基地建设,扩大了永川城市人口增量,改善了城市人口素质和结构,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据2004年的调查显示,职业教育拉动永川市GDP增长3.5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约3亿元,拉动消费4亿元,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6万多个,增加城市人口1万余人。另外,还拉动了商贸、建筑、交通、旅游、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职教与城市互动协调发展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重庆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步伐,我们将全面实施重庆职教基地建设的“两个规划”,坚持“城校互动”发展理念,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型,六年见效”的工作步骤,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切实推进城校融合。要使校园成为城市最好的地方,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按照长期建设要求来统盘考虑和整体规划;持之以恒地以建设城市的特色和亮点来规划和发展,坚持走社会化道路;城市的服务体系要完善,不但硬件设施共享,软件资源也要共享。

2.着力实施八大工程。围绕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示范基地这一目标,我们将加快实施“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系统工程”、“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示范专业打造工程”、“城市职教文化培育工程”、“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职教科技产业发展工程”和“西部职教助学扶贫工程”。

3.继续深化六项改革。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我们将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合作办学机制改革。

4.全力打造职教品牌。我们将继续坚持“城校互动”的理念,打造“学技能来永川,选人才来永川,办职教来永川”的职教品牌和“永川技工”人才品牌。到2010年,职教基地面积将发展到10平方公里,职业院校发展到30所,在校学生达到10万人以上,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多样,灵活开放,资源共享,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西部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第五篇:范锐平同志在全市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全市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201

110月20日

年范锐平同志

在全市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襄阳经济跨越发展过程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前,市委、市政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由振邦同志牵头,带领市经信委等部门,就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健全完善服务工业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和企业家工作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帮助大家开阔视野,专门组织100名企业家到宜昌考察学习,实地察看宜昌企业迅猛扩张、做大做强的架势,切身感受宜昌企业家干大事、创大业的劲头。市委、市政府提请各位企业家讨论《关于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目的就是使文件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襄阳工业做大做实做强提供强大的政策推动力。希望各位企业家多提意见和建议。

从工业经济的规模和结构分析,我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处在这一发展阶段,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仍然是经济跨越发展的主导引擎和根本动力,襄阳的发展速度、层级、层次和影响力,仍然是由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来决定的。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来看,工业化中期特征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呈加速发展态势。不论是工业企业个数的增加,还是单体企业产能的扩张,都进入了递加速状态。从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国家的发展历程看,进入工业化中期后,都会有10年至20年的加速发展期。这个时期的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可以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如过去人们常提的“亚洲四小龙”,基本是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化初期,是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必须大力发展轻工业。同时,还因为资本积累极为有限,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只能选择投资相对少、劳动力需求相对多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产业,即轻工业。而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产业有了基础,发展重化工业和企业的重型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三是产业分工专业化、精细化、大型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集中专业人才做精专业事情,开办专业公司做大做强专业项目,成为这一时期不可阻挡的潮流。潮流是由规律推助的。专业分工可以最大限度地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最快速地把产业做得更精,做得更具竞争力。经过工业化初期一段时间的无序竞争后,行业和产业发展逐步回归理性,由相对分散走向集聚整合。

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工业化中期的这三个特征,对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臵身事外。世界经济环境、国家宏观政策、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都是政府决策者、经济工作者和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考量的因素。做大做实做强工业,是从襄阳当前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提出的目标要求。既符合当前工业化趋势,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应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理念和奋斗目标。

刚才,必雄同志对做大做实做强工业,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树立建设工业大市的雄心壮志

“大”是强的基础,是实的外在表现。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从全省战略布局中定位发展坐标,必须以“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作为参照系,确定追赶目标。从目前的情况看,襄阳与武汉、宜昌相比,都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工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从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2010年工业规模看,在“大”的差距上,襄阳与武汉、宜昌相比差得很大。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1941亿元,占全省31.6%;宜昌是747亿元,占全省的17.2%;襄阳是681亿元,占全省的11.1%。从单体工业企业块头看,在“强”的差距上,襄阳与武汉相比差得很远。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襄阳是武汉的1/2,但工业总产值却仅有武汉的1/10。通过与“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襄阳的资源禀赋和相对优势,我们一定要把工业发展作为赶超的重点,牢固树立做大工业的雄心壮志。

第一,襄阳具有开工厂、建基地的比较优势。《福布斯》杂志曾把襄阳列为中国大陆最适宜开工厂的城市之一,是很有道理的。企业家开工厂,有几个因素要首先考量。一是有没有足够的土地空间;二是有没有相对便宜的劳动力;三是有没有产业配套的环境;四是有没有便捷通达的物流。综合这几方面因素,武汉和宜昌都不如襄阳。随着我国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过程,“人口红利”开始下降,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一、二线城市“用工荒”已成为摆在企业家面前的大难题。仅从这个角度讲,襄阳比武汉有优势。襄阳中心城区周边及襄阳东部几个县(市)一马平川,可供生产要素配臵的平台,条件优越,建设成本相对低廉。从现实和长远来讲,我们比宜昌发展空间大。而且越发展,襄阳的优势越明显。

第二,襄阳有足够覆盖市场的相对区位优势。襄阳七省通衢,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处中心地位,距郑州、西安、武汉三个省会城市都在300公里左右,与重庆、成都的距离也不远不近,是中东部地区人流、物流进入西部地区的重要桥头堡。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准确把握全国战略格局,确定国家一级行政区划治所时,曾高瞻远瞩地说:“盖天下之要膂,襄阳实握之!”任何一家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大集团,谋划发展战略布局,特别是在全国布局时,寻找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性市场集散中心,必定会把襄阳作为重要的选择。

第三,襄阳具有破解工业瓶颈制约的潜在空间优势和弹性容量条件。现在对产业约束力最直接、最紧要的因素,是土地、环境承载力、劳动力成本等。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往内地迁,也是基于这三个因素的推动。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没办法生存;二是土地紧张,企业没有空间扩张;三是环境约束,让很多有环境指标限制的企业没有办法在这些地方发展。而我市综合承载能力很强,这三个问题都有办法来破解。

二、创新工业经济的领导方式

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态势看,30多年来以劳动密集性产业为特征的低成本生产、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已经结束,开始进入以10年左右为周期的动态化产业结构调整期。这是工业化进程中发展态势的重大转变。出现动态调整期、发展不稳定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一种突变的进程,是借力外资发展的进程。突变中,形成了各地产业层次差异性大的客观现实。在领导和组织工业经济的方式方法上,政府一定要适应这种转变和动态调整。只有提前实现这种转变,在动态调整中抢抓主动权、优先权、主导权,才能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地区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设“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工业产业体系。在工业的原始积累阶段,由于没有基础,工业是以招商引资形成初级的产业集聚,基本上不加选择,以至于在工业化的初期和城市发展的初期,没有产业分区,也没有产业体系。一个城市,特别是许多县级城市,可能几十个产业汇聚在一起,甚至还有可能是化工企业和食品企业混在一起。工业化进入中期以后,工业有了相当的基础,政府就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城市发展的定位,来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前一阶段,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科学论证,提出了发展“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工业产业体系,即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产业,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产业为支柱产业。这既是从襄阳现有产业规模来确定的,也是从襄阳产业自身的比较优势中筛选的。从目前的产业规模和带动能力来看,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是襄阳当之无愧的龙头。而新能源汽车,从它目前的产业规模和贡献份额看,还不足以成为支柱。但它是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面,是未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襄阳是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之外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城市。这是我们未来参与全球、全国竞争的“种子产业”。这个方面的比较优势,是我们超超一、二线发达城市的后发优势,也是许多后发城市难以赶超的独特优势。明确产业体系只是一个基础,而要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就要进一步调整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

第一,政府要用强力的支持政策作引导。优惠政策要从面向外资向面向园区和产业转变;政府扶持从普惠制向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重点产业集聚的园区转变。以政策引导,推动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第二,要改进对工业的领导方式和服务方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要以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为重点,减少对企业微观管理和运行的干预。沿海发达地区行业协会的专业性都非常强,凝聚力也非常强,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他们的产业办公室,主要任务是研究这个行业的国家政策、世界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这个行业最新技术的演变方向,以及市场变化动向。企业家们很乐意跟这些部门和这些政府官员打交道。我们成立了创业服务局,但专业性管理机构和行业性协会发育不够,必须尽快改变这一现状。

第三,要推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提升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和贡献率。襄阳工业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加工厂和加工基地。这种加工厂的模式,决定了我们原材料的来源和初级中间配套产品的销售“两头在外”。发展只能靠成本优势和政策优惠。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产业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也是难以为继的。从我们工业税收、特别是地方税收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来分析,可以看得十分清楚。襄阳工业地方税收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008年是1.49%,2009年是1.47%;到2010年变成1.15%,比全省低0.56%,比武汉低0.89%,比宜昌低0.65%。不仅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这是十分危险的。这反映出我们工业企业的产业层次不高、整个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不高。同时,也表明我们使用优惠政策是过度的。从经济利益上讲,意味着我们企业税收是外溢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襄阳在为外地“打工”,襄阳在为其他城市做贡献。税收流失导致财政保障能力不够,财力不足导致政府没有能力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没有更多资金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只能靠土地优惠、靠牺牲未来的税收来招商引资发展低端产业,象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反应,恶性循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现状带来的严重后果,必须以壮士断腕的气概迅速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切实抓好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一要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推动产业的上下游配套、整合和联合。把产业链的上下游变成上下游企业的原料和市场,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让产品在一次又一次的精深加工升值过程中,一次又一次伴生的“肥水”全部留在“襄阳田”里。作为地方政府的组织者,首先要有这种意识。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研究,特别是在引进一个龙头企业进入后,就要围绕这个龙头企业做整个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尽可能让其所需原材料全部在本地提供,使其提供的初级产品在本地进行深加工,变成二次产品甚至三次产品。

二要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产业龙头和关键配套能力建设上。对有基础的产业,要下大决心、用最优惠的政策,把这个产业的龙头企业引进来,把产业链中所缺的环节补上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有远见,一定要算大账,一定要不惜血本,以大“舍”求大“得”。

三要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努力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产业聚集的竞争要素,目标就是稳定商务成本竞争力,提高要素资源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在这个方面,政府要问需于企业,问计于企业,问效于企业,毫不迟疑,投资建设。

四要加强市场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是金融支持和物流水平。特别是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突破性发展,要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给予更大的优惠政策。

(二)加强产业人才体系建设。国际社会现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判断,就是出现“刘易斯拐点”。这意味着中国劳动力开始由过剩向短缺转折,依靠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来提升竞争力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在“刘易斯拐点”的倒逼下,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悄然兴起。第一轮东部产业转移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主体,正在兴起的第二轮产业转移,而是以初级人才和较高资本密集度为主体的产业转移。面对这种形势,一要大力培养和丰富劳动力资源优势,特别是以农民工、职业技工人员为主体的蓝领员工队伍。二要大力营造“白领阶层”安居乐业的环境。我们就是要给这些初级人才包括一部分中高级人才提供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用人文的理念来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形成新的人才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加强政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支持全民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使微型企业创业便利化,技改能够得到财政的扶持,研发、设计、建设技术中心能够得到政策支持,云计算、物联网高度发达,为企业提供一个可得性、便利性、经济性的公共服务。这三大平台建设,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改善发展环境的主攻方向。要加快建设进程,提高建设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四)运用政策和规划,引导优势资源向优秀企业集中。在继续坚持资源配臵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要运用政府的政策优势和规划的引导及约束,把有限的资源交给最优秀的企业,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和产出最大化。这种政府资源的调控式配臵,一要公开,二要明确标准。公开,就是政府、主管部门要把政府所有支持企业、扶持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资金,全部设定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明确标准,就是优选优秀企业,优先扶持。具体地说,就是要选择投入产出比例高的企业,选择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企业,选择关联性强、对产业带动力大的企业,选择对社会和地方贡献大的企业,重点跟进,重点扶持。对那些事关“产业襄阳”建设大局的战略性项目,还要量身定做最优惠的政策,使这些项目早日建成,产生带动效应、综合效应、长期效应。

三、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团队

企业是工业做大做实做强的主体,是“四个襄阳”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一定要把企业家团队建设摆在最突出的位臵。从政治上关心,让企业家开会坐前排,在社会上有地位,争当引领工业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从企业家的成长方面关心,为企业家素质的提升和社会的认可提供平台;从工作和生活上关心,让企业家安全、安心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希望每名成功的企业家自尊、自爱、自强、自励,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始终保持创业创新的激情。管理大师熊彼特对企业家精神有一个非常精辟的概括:一个企业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他背后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是有眼光,第二是有胆识,第三是有组织协调力。我们当前处于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也处于一个机会均等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极有可能成功。企业家作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群体,不能只维持现有的成就,应该珍惜时代提供的无限商机、创造的优越条件、赋予的光荣使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找一个有利的位臵,寻找一切可以发展的机会,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我所用,把企业做大做强,创造属于自身的神话。“神话”被创造之前,是决心创造神话者的梦想。梦想,对于有创业激情的企业家来说,就是要努力实现、通过努力一定会实现的目标。希望全市广大企业家,永远保持创业创新的激情,不断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发展“神话”。

第二,要努力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最近,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乔布斯。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有一句非常精彩也非常有哲理的话:“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要打败竞争对手或者赚钱。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做不平凡的事或者更伟大的事情。”我们的企业家,不要老是想着自己赚钱,不让别人赚钱。总想把别人算计得血本无归,这在社会上是难以立足的,是不受欢迎的。希望襄阳的企业家都像乔布斯一样,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在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顺便赚钱。从历史来看,每一位伟人的后面,都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追随者、合作者,都有与人合作、与竞争者合作的胸襟,甚至是与敌对者合作的胸怀。从现实来看,浙商、苏商、徽商成功,都基于强烈的合作共赢理念和意识。他们看到一个好项目之后,不管有多大,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做,都把它先敲定下来,再寻找合作伙伴。我们的企业家一定要有这种胸怀,一定要有做大事的胸怀。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做成大事。只有这样,襄阳工业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要把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追求的永恒目标。企业家,是社会的优秀分子。获得成功,既有个人的奋斗,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我们的企业家要胸怀大志,回报社会,服务人民,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不忘社会责任;在享受成功中,不忘感恩社会。安徽京东方的企业文化宣传中,有三句话讲得非常好。第一句是敬畏事业,第二句是感恩社会,第三句是超越自我。就是说,我们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一份敬畏之心。企业家的成长是社会关爱的结果,是社会支持的结果。企业不能脱离社会。当企业家们自己有一份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企业家之所以超于常人成为社会中的优秀分子,就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止步于物质的享受,不止步于一点点物质财富的积累,我们价值的体现,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而是以社会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大小来衡量的。只有对社会的贡献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企业家的社会形象才越好,企业家的社会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大家都要有这种胸怀,并不断超越自己。

詹姆斯〃C〃柯林斯在《基业常青》这本书中写到,那些真正能留名千古的宏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出重要决定的愿景。我们生逢盛世,赶上了一个大好时代,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部崛起的目标近在咫尺,省委、省政府对襄阳的发展给予一个非常高的定位,已经成为凝聚全市上下的精神动力。希望各位企业家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更高目标,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实做强,以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成就“四个襄阳”的宏伟愿景!

下载抓住机会 乘势而上 做大做强做好中等职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住机会 乘势而上 做大做强做好中等职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