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党建带团建考核的通知
关于党建带团建考核的通知
各基层团委:
按照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党建带团建考核要求,团建和党建同部署、同考核,考核组定于11月16日开始对各基层团委进行考核。请各基层团委结合泗青发《2009》1号文件(共青团泗水县委2009年度考核意见)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1、向分管领导汇报好党建带团建的重要性,抓紧落实考核工作。
2、务必准备好汇报材料5份,并准备好向考核组的汇报工作。
3、准备好1-2个展现共青团亮点的示范点,迎接考核组参观考核。
4、整理好一年来的共青团工作活动档案。
5、保证有1-2个共青团工作的展板,展板要求不小于2m×1m。
6、本次考核将严格按照考核评分标准表逐项打分,请准备好各项相关材料。
7、此次考核将作为各基层团委年底评选红旗团委、先进团委依据,对在此次考核中准备不充分、考核出问题的团委取消评选红旗团委、先进团委资格。
附:2009年团委工作考核评分标准
共青团泗水县委
2009年11月14日
2009年乡镇(街道)团委工作考核评分标准
2009年乡镇(街道)教育团委、县直学校团(工)委
工作考核评分标准
2009年县直团委工作考核评分标准
第二篇:党建带团建
党建带团建,催生农村基层团组织新活力
----探索乡镇团委书记竞争直选
内容摘要:新形势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幅调整。这些变化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内容、形式、格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在农村党建与团建工作上衍生了不少新问题、新情况。党的十七大又提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对照要求,结合实际,我们以民主、公开、择优、竞争为原则,率先在通源乡探索了乡镇团委书记竞争直选试点工作。一方面希望能以“玻璃房子”的选举催生团组织新活力,打开基层团建工作新局面;另一方面,搞好乡镇团委书记的竞争直选试点,对全面提高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更为重要。
关 键 词:党建 团建 团委书记 竞争直选
近年来,农村基层团建工作部分存在组织涣散、团员外流、任务软执行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逐渐弱化态势,与党组织赋予的使命不相适应,党建带团建作为一个时代性命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以为,基层党委应抓住有力时机,主动出击,寻求党建带团建工作突破口,乡镇团委书记竞争直选就为此搭建了一个平台,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一、通源乡团委书记竞争直选的探索过程
一是乡党委深入调研,摸清全乡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乡党委成立由党委副书记带队,各相关科室同志参加的调研组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发现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行政村合并调整后,团组织协调沟通不够,体现在团支部书记临时指定,没有固定;
2、团员青年流动性大,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在村里的团员青年少之又少;
3、团干部队伍中,年龄偏大(最大68年出生)、兼职过多(治保、妇联、民兵连长);
4、历届乡团委书记任命居多,缺乏团工作和基层工作经验,办事软着落,缺乏向心力、凝聚力。通过调研较好地掌握了基层团组织的现状,认清了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二是市乡两级联动,研究制订实施细则。乡党委分两次专题研究了乡团委班子的建设情况,成立了以分管副书记为组长的通源乡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领导小组。团市委领导也先后五次到乡实地指导工作,出台的工作实施方案上下历经多次修改,时间上也从准备、实施到总结完善历经1个多月,确保了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三是拓宽用人视野,择优推选乡团委书记候选人。对照组织要求,团委书记岗位必须选择政治素质过硬、年轻充满朝气、干劲足、有培养前途的同志担任。经过三轮考察酝酿,从七名人选中确定两名候选人,其中一名是乡中心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一名是乡党政综合办副主任。四是选举方式创新,以竞争直选方式选出乡团委书记。2名候选人分别上台发表竞选演说,在一个公开、神圣 的场合,公平参与竞争;乡团委书记直选是由团代表在候选人竞选演说的基础上,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二、通源乡团委书记竞争直选的探索效果
一是凸显了“党管干部”的用人原则,这是从组织上实现了党建带团建。在此次乡团委书记竞争直选中,乡党委全方位把握,从方案制定、逐步实施到圆满完成,用人强调择优、注重程序。乡团代会的换届和团委书记的竞争直选,既能让优秀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又能在机制上保证其尽心履职;既能为下属各团支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树立了标杆,又能让基层团支部干有方向。
二是探索了“团内民主”的工作做法,这是从思想上促成了党建带团建。在竞争直选试点工作中,乡党委加强领导,率先在全市共青团组织探索民主做法。在党内,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以公开选拔、民主推荐、差额考察、党委研究决定的方式层层过滤、刷选,提出书记候选人名单;在团代会,双方分别发表3-5分钟竞选演讲,整个过程没有预先铺垫,真正落实“竞争与直选”,选出代表心中的团委书记,催生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新活力。
三是达到了“激励干部”的预期目标,这是从任务上推动了党建带团建。以竞争直选的方式产生新一届团委书记,保证了把有事业心、有干劲的优秀干部选上来。试点团委书记竞争直选,对当选者无疑是一份更大的责任,一种无形的约束,一个艰巨的使命。如何把3分钟的竞选演说转为践诺实践,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对党组织负责,对全乡团员青年负责。
三、通源乡探索团委书记竞争直选的启示与思考
一要注意加强领导与发扬民主的结合。只有口号的民主,是纸上谈兵;而实践的民主伴随着风险成本。党建工作要把握好选举大局,既要加强领导,适当引导,又要充分发挥民主,做到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
二要注重党管干部原则和尊重代表意愿的结合。党管干部体现在乡团委委员候选人和团委书记候选人的把关上,严格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择好候选人。在把好候选人关的基础上,又能按照选举的有关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公开公平介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在团委书记竞争直选时还采用了分别上台发表竞争演说的方式,让代表较全面了解候选人情况,从而使代表投票更能体现意愿。
三要把握选得出与选得好的结合。党委在设置候选人资格条件时思想政治条件从严,其他条件适当放宽,保证优秀的人到台前。加强组织引导,把握竞争选举的候选人名额和心态,让代表们客观、公正地选出好干部。
四要加强竞争与协作的结合。团委书记竞争候选人搭档要充分认识创新选举意义,定好位子,布好调子,摆正心态,不计得失。特别强调,台上竞选是对手,台下又同是团的中坚力量,是协作伙伴。五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具体工作结合。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突破与推进,关键是找准具体工作实施的结合点,并在工作中体现、在实践中探索。
第三篇:党建带团建
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团的建设——不断开创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我校团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建带团建,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教育优势,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青年需求开展工作,坚持眼睛向下、身体下移,切实做到有效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有效凝聚青年,把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在学校党委的周围,不断为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不断开创党建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高举团旗跟党走,以党建带团建,统筹规划学校团建工作发展格局
学校党委长期以来将学校团建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始终坚持在思想上教育指导,在作风上表率引导,在具体工作上关心指导。特别重视学校各级团组织领导班子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指导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的完善,推动党建与团建在工作空间和工作内容上紧密结合。
1、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思想建设
学校党委多次指导各级团组织学习党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重视对青年发展的研究和指导,在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全体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主体教育活动,指导团员青年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校党委领导每年都在中心团校大学生骨干班上作专题讲座,并经常与共青团干部进行座谈和交流。
2、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队伍建设
在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团委是学校正处级建制的单位,下设两个正科级岗位。对于团委领导班子建设,学校党委鼓励团委大胆创新的开展工作,提拔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年轻干部担任共青团工作,重视对基层团干的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保证基层团组织机构健全,形成了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年龄梯度合理的团干队伍。
3、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机制建设
学校校党委领导多次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并在实际工作中为共青团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校党委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的汇报,研究共青团建设的重要问题,并多次就共青团工作做过重要指示。校党委明确规定校党委副书记、院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的责任制。形成了校党委、院分党委(党总支)、学生支部到党员四个层次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局面。
4、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组织建设
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我校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完善团的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我校目前共有团员27166人,团员比例达90%,团支部765个。
每年推荐2000余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要工作,为党的事业发展输入更多新鲜血液。学校党委对团委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我校共青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加强团的活动平台建设,实现第二课堂全面育人,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提供广阔平台。
在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学校团委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和文化艺术活动,并通过社团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大学生成人成才,创业就业,完善和丰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服务学生科技创新。深入开展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系列学术科技活动,通过西华杯支持学生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级、省市级的课外科技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57个;加强学生科技团队建设,鼓励支持成立研究小组、专业协会及学科兴趣小组等27个科协组织,积极探索构建校、院两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大力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良好氛围。
2、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团委全力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塑造校园文化精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通过每年一届的大学生科技文体艺术节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同时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新生文化节、毕业生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重点精品系列活动,同时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今年开办了西华看世界、西华讲堂两大品牌活动,为大学生开展通识教育、放眼看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3、服务学生创业就业。团委积极争取团省市委、地方政府和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以西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导航站为依托,构建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依靠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精英导师团队,在校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教育,创业训练,职业化训练,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面试、创业就业咨询等活动,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荐优秀的创业团队到省市县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广泛联系地方企业共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增加职业经历、学习择业就业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切实帮助。
4、引导学生志愿服务。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区服务、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力争让更多的青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年以来,我校共组织4万余人次集中或分散赴全国各地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共举办农业、科技、心理、电脑知识普及等各类讲座700余场、文艺演出200余场,累计向1万余人次提供灾后重建、法律援助、咨询服务、教学辅导等社会援助,有效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连续被评为
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重点团队。今年暑期我校“三下乡”活动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创新推团建,拓展团建工作的育人空间,巩固和扩大学校党委开展工作的青年群众基础。
在学校党委的悉心指导下,我校团委坚持以创新推动团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团的基础组织建设,强化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培养输送,在坚持学校学院两级团建的基础上,以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体制为突破,以构建基层团干部培养体系为重点,以建立基层团组织运行机制为关键,推动基层团组织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1、创新团基层组织机构新模式。学校团委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创造出了“课题组设支部、专业教师指导”的研究生团建模式,“社团建团支部,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团建模式,“跨部门设支部,服务青年教职工”的教工团建模式,“寝室建团支部、学生公寓建分团委”的公寓团建模式以及网络建团、QQ群建团等新的团建模式,实现对团员青年的联系和服务,扩大团组织覆盖面。
2、构建基层团干部培养体系。学校团委充分重视基层团干部的培养工作,按照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部署,通过各级团校,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团干部的培训,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团学干部队伍。
创新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机制,对团干部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将上级考核与下级考核、党政考核与青年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
大力推行学生干部交叉任职,增进校、院两级学生干部的工作交流,做好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完善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健全推优入党机制,认真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和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积极向党组织推荐群众基础好、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青年优秀团员作为党的考察发展对象,为党组织选拔、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后备力量。
3、建立和完善团组织工作机制。
(1)、完善团的汇报沟通工作机制。建立与学校党委、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分党委的汇报和沟通机制,争取学校各级党政在政策制订、制度设计、干部配备、活动经费、工作指导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学院分团委定期向分党委和院领导,校团委向分管校领导的工作汇报制度;校团委定期不定期与相关学院分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汇报沟通制度;邀请学
校领导、分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出席共青团重要会议和活动制度。
(2)、加强团内基层民主管理运行机制。利用团委网站平台全面推行团务公开,着力完善各学院团务公开制度,努力使团的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办事流程、评优评奖等相关事项面向全校公开,接受全校师生民主监督,提高团的工作透明度。
(3)、建立普遍联系团员青年的工作机制。秉着“了解青年情况,解决青年困难”的工作理念,团委开展青年接待日活动,开通网上团委会客厅栏目,多渠道了解青年学生的心声和诉求,拉近了团组织和青年的距离,使团组织能够更好地起到思想引领作用,带领广大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鼓励广大团干部经常深入青年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团员青年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倾听青年团员的真实想法、意见和建议,每月进行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为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提供依据。
(4)、创新团的教育工作新形式。学校团委十分重视对青年团员的教育工作,大力创新团校、团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从单一的理论学习,转为全面的青年素质和能力的培训;从单一的课堂讲座,转为课堂教学、座谈讨论、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相结合的全面的教育方式。同时积极利用飞信、QQ、网站等方式,开展网络教学。让广大青年把学习和个人成人成才结合起来,把开展工作和个人能力提高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就业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努力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形成“党重视团,团依靠党;党领导团,团紧跟党”的格局,争取学校党委对团的各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把团建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推动“党建带团建”,实现团建新发展。只有坚持创新的开展团建工作,坚持做到眼睛向下、身体下移,有效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有效凝聚青年,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不断推进我校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开创党建团建共促共建新的局面!
第四篇:党建带团建
以“三个重点”深化组织建设、“三大行动”服务党政中心、“三大阵地”服务青年团员发展需求、“三条路径”强化团干部队伍建设、“三大保障”促党建带团建机制建设
机电学院全力推进党团工作共同发展
机电学院 胡肖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 进一步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是推进党团工作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
一、深化认识,增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意识
机电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的党建带团建工作,认为党建带团建,关键在“带”,根本在“建”,要增强“带”的主动性,强化“建”的实效性。
二、加强领导,探索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机制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机电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在一些影响共青团发展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上及时给予指导;不定期地听取分团委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共青团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团的建设工作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
2、重视基层团组织建设,让党员在基层团组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学院要求各班级如有学生党员,团支部书记尽量由学生党员担任。我院目前49个团支部,党员担任团支书的班级达到20个。同时学院制定了《机电学院团支书月评考核制度》,严格对团支部书记进行考核,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促进了团支书的工作。这些学生党员在基层团支部的工作中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促进基层团支部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建立健全推荐优秀青年入党制度,不断向党组织推荐优秀青年 2006年,为进一步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学院分团委制定并严格执行《推荐优秀青年入党的制度》,开展各支部的推优工作,对推优的工作对象、推优程序、工作重点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使推优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在推优的过程中,学院各学生党支部还安排入党联系人深入到各个团支部监督和指导推优工作,保证了积极要求进步的优秀青年能够及时推优。2006年全年,分团委共向党组织推荐了370名优秀青年。
4、建立分党校,开展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我院在校党委指导下和院党委直接领导下,建立了分党校,由分团委党章部组织协助开展分党校的工作。为开展好分党校的各项工作,为党组织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的后备力量,分党校制定了《机电学院分党校管理条例》、《机电学院分党校培训制度》,在分党校培训期间,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各项工作,对党校学员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全年共培养党校学员330人。
5、建立分团校,为优秀的青年团干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为了做好青年团干的培训工作,提高青年团员的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为党组织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我院于2005年设立了分团校,并制定了《机电学院分团校章程》,规范了分团校的各项活动。在分团校的培训中,我们采取形式活泼的培训方式对青年团干进行分类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理论学习为平台,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为党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1、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为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新形式下团组织建设,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号召,分团委举办了关于邓小平理论学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学习的报告会。得到了学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参与,有6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2、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理论学习
为进一步树立、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的号召,我院各学生党支部和各班团支部于4月份进行了关于“八荣八耻”文件的学习。为巩固学习成果,为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青年团员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意识、先锋意识、诚信意识和互助意识,牢记社会主义荣辱观,我院于11月份开展了“八荣八耻”理论学习报告会,共有17名同学参加了最后的复赛,6名同学获奖。
3、办好理论学习刊物《信念》 学院在带领广大党员、团学青年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学习成果收录到学院的理论学习阵地《信念》中,《信念》由学院分团委组织编写、印刷,免费发送到全院同学手中,为学院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
四、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做好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
1、举办“红军不怕远征难”大型合唱比赛
为使团员更好地体会和发扬长征精神,做好新时期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院分团委在院党委、院工会的指导下,围绕“忆长征史、立宏图志”,积极开展各种以“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为主题的活动,组织了“红军不怕远征难”大型合唱比赛。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国防生、学生党支部共组成16支队伍,近800人参加了本次比赛。全院师生在安排正常的学习、教学任务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刻苦训练,排练达20余次之多,不畏艰难困苦、坚持到底的长征精神在全院又一次得到了新的诠释。
2、开展“我读长征精神”演讲征文比赛
为配合学院开展的主题教育,我院还举办了“我读长征精神”演讲征文比赛,比赛得到了全院党团青年的积极响应,学院还有2名同学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3、举办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主题教育图片展
为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学院还举办了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主题教育图片展,通过专题网站、宣传板等方式展出我院进行主题教育的成果,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我院的主题教育网站获得学校主题网站评比三等奖。
五、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抓手,以党员带团员,团员带青年,活跃学院学术氛围
机电学院是工科院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为活跃学院学术氛围,营造实践创新的良好环境,学院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抓手,建立了“学生党员学术骨干团队”和“机器人研发梯队”等学术团队,以党员带团员,团员带青年,积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鼓励和吸收团员青年加入学术团队或开展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院学生积极开展科技活动,浓厚了学院的学术氛围。2006年全年,学院学生党员获得国家专利或省级以上奖励13项,在全院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机电学院在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中作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离我们的工作目标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自觉性,完善工作制度,探索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机制,推进学院党团工作深入发展。
第五篇:党建带团建
Xx镇党建带团建工作汇报材料
党建带团建工作是从基层组织长期建设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一条成功经验。xx镇党委高度重视全镇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根本在建、关键在带”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镇党建工作的重心,切实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做到了“党团建设同步抓、党团任务同步下、党团阵地同步建、党团教育同步推、党团工作同步查”,逐步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发展”的工作格局,近年来,各级团组织的各项建设得到了普遍加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下面,我将我镇近年来党建带团建工作做一个简单汇报。
一、把握政治方向,带好思想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带好了思想建设,党建带团建工作才能带出水平、带出成效。近年来,我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思想政治领导。一是以开展创先争优为契机,坚持党团共建创先争优。把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纳入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整体部署,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使党团组织争创目标相一致、活动载体相衔接、推进节奏相协调。二是以加强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五四”运动、“七一”建党、国庆等重要纪念日和青少年入党、入团、入队、18岁成人等重要时刻为切入点,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为载体,通过召开建党纪念大会、举办优秀创业青年事迹报告会、举办“ 弘扬红色旋律,唱响发展之歌”红歌大赛以及“党在我心中”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全镇团员青年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充分发挥了引导、教育、凝聚团员青年的作用。
二、强化阵地意识,带好组织建设。
团的基层组织是共青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镇党委以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资源为原则,采取独立建团、联合建团等灵活多样的设置方式,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特别是非公企业等基层团建工作,目前我镇共有村级团支部19个,村级团总支1个,非公企业团支部8个,中学团委1个,学校支部11个,努力做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就有生机勃勃的共青团”。各基层团组织努力按照“抓组建、求数量,抓规范、求质量”的工作思路,积极加强与外界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依托党建带团建,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为青年服务的理念,努力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
三、围绕素质教育,带好队伍建设。
团员队伍是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的重要来源,团干部队伍是党的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镇党委不断加强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两支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把“推优入党”和培养优秀团员紧密结合起来,抓好“推优”工作、完善“推优”机制、规范“推优”程序、确保“推优”质量,增强团组织的“输血”功能,真正使“推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使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2005年以来全镇有35名优秀团员经过“推优”入党,团组织“推优”在发展青年党员中所占比例达到60%,为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在“育、选、管、推”上下工夫,不断推进团干部培养,推动团干部队伍建设。2010年,我镇党委通过“村村都有好青年”评选培养活动,为今年各村团组织换届打下基础。在村级团组织换届工作中,我镇各村团组织成员候选人采取由上一届团组织推荐,村党总支考察推荐,再由镇团委讨论、进一步走访考察,报镇党委审核,推荐进行选举。经过今年的团组织换届,我镇团支部书记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得到了改善。目前,我镇各村团干部平均年龄为29.1岁,比上届降低7岁,学历均为高中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8人。近年来,我镇还坚持开展基层团干部及优秀青年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新任团干部培训班、农村剩余年轻劳动力培训班、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班,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综合素质。
四、围绕中心工作,带好作用发挥。
工作实效是党建带团建成果的有力说明、切实体现。近年来,我镇党委在抓好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同时,不断推进共青团整体工作,将各项工作放到中心工作中去落实,放到大局形势下去实践,求真务实,激发青春活力,着力发挥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效。一是带领团工作在全镇重点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好志愿服务工作。2005年以来我镇各级团委、团总支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其中镇机关团员青年服务敬老院活动、xx中学团委义务督察网吧青少年上网等活动得到社会认可。大力推进希望工程事业。2005年以来,我镇争取上级助学组织已结对贫困学子70余人,共发放爱心助学款40万余元,镇团委通过倡议发动本地爱心人士助学捐助款10万余元;2011年争取结对单位xx街道助学金90000元,电脑10台。二是带领团工作为服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在巩固企业团组织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加大非公企业团建力度,扩大团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影响力。积极鼓励青年就业创业。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为重点,针对青年就业、创业的需求,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就业信息资源,在园区内建立了两个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为青年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利保障,目前通过指导培训共有青年创业项目3个。加强企业二代接班人培养。目前我镇企业二代接班人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经过镇团委的组织协调,通过商会等途径每年选派企业二代接班人赴xx培训,让二代接班人吸取更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能更好的建设企业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党建带团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我镇的党建带团建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行政村由于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向外大幅度流动,团支部存在“空壳化”和“松瘫软”的现象;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不够落实,建团率不高,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配套;基层团干部的自身素质离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存在理论学习不够勤、服务意识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实等问题;党建带团建工作载体有待进一步创新;个别党团组织活动载体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没有找到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合适的切入点,工作亮点和特色不十分突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强化班子建设,抓好团干学习与培训,提高团委班子整体工作能力;抓好队伍建设,从“党建带团建”入手,抓好制度完善与落实、团员发展和教育工作;突出青少年工作,以宣传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突出思想教育,强化部门联动,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