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
第五课第一框 让职业道德永驻我心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和要求;了解慎独和省察克治的含义及其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和要求。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和意义;以注重职业道德养成为荣;认同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
运用:在职业道德养成的实践中,自觉运用慎独的方法;自觉通过省察克治,勇于改过和善于改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慎独和省察克治。
难点: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慎独和省察克治。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54~58; PPT课件。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
讨论“小王同学的想法对吗”,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一:小王同学的想法对吗?
通过组织血色很那个讨论小王同学的想法,引导学生认识小王将来职业生活的两种可能性:一是无法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接受教训,重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明白,在学校学习就要注重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习新课
第一目:职业道德需要养成。
1.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是后天养成的。
(2)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
(3)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
(4)注重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二:刘德故事的启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4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结合阅读教材第54、55页的正文以及“链接”,回答:假如你是一名职业工作者,你会怎样做?怎样才能在职业生活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引导学生懂得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理解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从现在开始,需要假以时日,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对照职业道德规范改变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第二目:入暗室而不欺──慎独。
1.教学内容
(1)慎独的含义及特点。(2)慎独的意义。(3)做到慎独的要求。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三:推销员小耿事例大讨论。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56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思考并回答:假如你是小耿,你会怎么做?我们如何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坚守职业道德?引导学生了解慎独的含义、特点。板书:入暗室而不欺──慎独,自己独处无人监督,按照道德准则行事;自主性,主动性。
(2)探究活动四:杨震拒金。
看“杨震拒金”的故事,要求其他同学边看边思考:这个故事在什么地方显示了“独”?杨震为什么能做到慎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杨震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这种道德品质与慎独是什么关系?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归纳:①什么是“独”?②为什么要“慎”?③杨震坚持了什么样的信念?④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慎独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能做到慎独;做到慎独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慎独的意义,掌握慎独的要求。
(3)探究活动五:在“隐”与“微”上下功夫大讨论。
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的“链接”,思考:造成“隐”与“微”的原因有哪些?说说我们身边的“隐”与“微”现象。如果小夏将电脑其据为己有,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在“隐”与“微”处的不同选择是对自己道德境界高低的试金石:做到慎独,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不能做到慎独,可能会成为进一步堕落的起点。最后作归纳,强调说明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的重要性──有了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才可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3)探究活动五:在“隐”与“微”上下功夫大讨论。
阅读教材第57页的 “链接”,分小组讨论,积极思考,交流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每组推荐代表发言,回答问题。
第三目: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省察克治。
1.教学内容
(1)省察克治的含义。(2)省察克治的意义。
(3)做到省察克治的要求。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六:富兰克林的习惯。
请一位学生朗读教材第57页的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其他学生听并思考并回答问题:富兰克林的做法,对我们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第2、3节正文,理解省察克治的含义、意义,并用PPT出示:对照规范,反省检查,找出不足;克服与修正不足,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与习惯;提高道德境界。
(2)探究活动七:我们应当怎样省察克治?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58页的“链接”和名言,围绕“我们应当怎样省察克治”这个问题,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展开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掌握省察克治的方法。用PPT出示:学会省察,按照规范反省自身,勇于改过,善于改过。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第五课第二框 在职业实践中锤炼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职业道德榜样的内涵及意义;知道涵养职业道德要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锤炼。情感态度观念:懂得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在实践中锤炼的道理;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见贤思齐;懂得从小处着手,在职业生活中自觉修炼。
运用:自觉以行动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自觉践行,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在职业实践中,自觉遵从职业道德的要求,身体力行,纠正自己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不良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见贤思齐,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
难点:自觉践行,从小事做起;自觉遵从,身体力行。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59~62; PPT课件。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温故知新,案例导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一:王顺友的马班邮路给我们的启示。
简要介绍王顺友事迹,引导学生探讨:王顺友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怎么来的?他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哪些?
在学生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点评、归纳,其中突出五个关键词:养成、职业实践、锤炼、责任感、身体力行,进而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职业实践中养成。
(2)引导学生翻阅教材,了解在职业实践中锤炼良好职业道德的三个主要途径:在职业实践中锤炼;见贤思齐,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
(二)研习新课
第一目:见贤思齐,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
1.教学内容
(1)学习职业道德榜样的重要意义。(2)怎样学习职业道德榜样。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二:秦冬琦的故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活动框中的文字及名言,问题:秦冬琦是如何很快成为一名优秀服务员的?秦冬琦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学生探讨、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职业道德榜样对人的激励作用,理解人人都可以像秦冬琦一样,通过自觉地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2)探究活动三:怎样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的“链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道德榜样的事迹,并推荐代表回答PPT出示的问题:你向道德榜样学习过吗?结果如何?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第一、二节正文和“点评”,归纳学习职业道德榜样的要求,激发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道德榜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道德榜样,抓住职业道德榜样的精神实质,将学习职业道德榜样落实到自己的职业活动中。
第二目:从小处着手,做好每件职业事。
1.教学内容
(1)从小处着手的重要性。(2)如何做到从小处着手。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四:从小处着手。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6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从小处着手的名言或故事。思考:为什么要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着手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什么样的关系?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从小处着手与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小处着手,做好每件职业事。
(2)探究活动五:“成大事者,应不拘小节”辩论。
组织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61页“链接”和教材关于两节“从小处着手”的正文,对“成大事者,应不拘小节”观点进行辩论。在学生辩论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小节”,辩证地看待“大事”与“小节”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从小处着手”的道理以及如何做到从小处着手。指出:克服眼高手低,从每件小事做起;恪守规范,以负责态度做好每件小事。第三目:身体力行,在职业实践中养成。
1.教学内容
(1)身体力行对于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如何在职业实践中身体力行。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六:珍妮与露丝的故事。
请两位学生上台讲珍妮与露丝的故事,其他学生边听边阅读教材第61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思考:从职业道德养成的角度看,珍妮与露丝的事例我们什么启示?为了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理解:实现理想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与提高都离不开行动,都体现在自己的道德行为上。
(2)探究活动七:邓建军的故事。
请一位学生介绍邓建军的事迹,结合教材第62页的第二、第三两节正文和名言,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邓建军的成功与他的职业道德有什么关系?邓建军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怎么得来的?
引导学生理解邓建军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养成的,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又与他在职业实践中身体力行、在事上磨炼是息息相关的。进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在职业实践中身体力行”、“在事上磨炼”的含义与重要性,理解“身体力行”与“磨炼”贵在坚持。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第二篇:职业道德与法律说课稿第五课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所抽取的课题为: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我将就此课题展开说课讲解。
我的说课课题结构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六方面展开。
说教材部分:
先请大家看看说教材。说教材包括四个环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首先,教材分析,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如下:本课选自《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是中职生进入职场前在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自我约束及保护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中职生顺利进入职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门课程配有光碟及教辅材料,主要用于学生的辅助教学及练习,本说课课件里的案例,主要是本人根据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收集整理的资料。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选自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第一单元我们讲了道德的外在表现——礼仪,在此基础上,由表及里,本单元就道德本身进行讲解。从总体上看,本单元遵循从一般道德到职业道德,从道德规范到道德实践的逻辑顺序展开。
上一课就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讲解,如果说职业道德规范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本课就是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课。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道德实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讲解深化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道德认知向道德信念转化,促进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本节课在本门课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首先,本节课是本章、本门课程的实践落脚点。在教学大纲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其次,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说教法部分:
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本科学习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
2、理解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在实践中持之以恒。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2、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三、情感目标
1、认同“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增强“慎独”的意识。
2、认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对本节课对教学目标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本节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对理论进行讲解,同时用理论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将相关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教学重点:
结合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有如下:
1、慎独的意义
加强道德修养,必须理解慎独的意义。要引导学生投入积极自觉的道德实践,逐步达到慎独的境界。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内省的意义
加强道德修养,必须理解内省的意义。要引导学生投入积极自觉的道德实践,学会内省。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3、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在理论上,是整个第五课的逻辑重点。中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或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自觉接受磨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我确立本节课教学重点的根据在于:
1、上述三点内容在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由这两点贯穿了本课所有的教学内容;
2、上述三点,从践行职业道德的方法讲起,最终落脚于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3、上述三点是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这门课程的教学落脚点,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
内省不容易,难在道德评价标准的正确选择上,难在对自我的严格剖析上,难在天天坚持上。
2、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学生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存在“重心性修养、轻职业实践”的认识误区,在岗位上实践中存在着“重工作业绩、轻道德修养”的认识误区,因而这是教学难点。
我确立本节课教学难点的根据在于:难于做到。
在践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中,因为学生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存在认识误区,同时,难于在生活中坚持,因而这两点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等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适宜学生的教法。这些方法可概括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用为根本。
教为主导体现为: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需要对整堂课进行宏观上的适度调控,为学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学习氛围,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彻底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
2、以身边事例,以浅显化、通俗化方式讲授;即启发式教学。如在讲解“职业道德养成的道德意义时”可以通过小王和小李的案例进行导入,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的理解。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舞台是学生的。而要让学生在舞台上表演得精彩,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及途径,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为主体这一目标。
学为主体:
1、通过案例、动画、图片等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对比法、案例教学法、调查法)。如案例教学法:在讲解重点“慎独”的时候,可以通过卫校实习生丁茹的事例和锅炉工大赵的事例,让学生明白道德修养要靠自律,要做到慎独。
2、通过活动探究、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如在讲解难点“内省”时,某公司晚上下班要求员工进行内省的事例,提出该公司让员工内省的做法对加强员工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作用?进而提升员工加强内省的动力。
用为根本
1、讲练结合,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讲完道德榜样的作用后,我们可以进行活动:“说说我的榜样作用”等,让学生讲所学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2、具备基础及共性:
中职一年级学生处于应试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过渡期,对学生的最大考验是适应中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即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学会分析,学会应用。
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对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较难接受,对枯燥的理论性的知识没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动性,以一种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掌握践行职业道德,是中职学生非常重要的入职准备,在入职前先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对中职生顺利进行职业生涯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学法分析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一种双向活动,教法是在学法的基础上,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来制定的,同时,教法对学生的学法又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在以上教法的引导下,课堂中的学法则体现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原则,通过看看、说说、想想、做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一切学问由问题产生。有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才能诱发人们去探究,才能激发人们去发现和创造,并通过老师的诱导、启发和学生自觉的参与作为最终解决问题的途径。这节课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置、教学的方法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更多的是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新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说板书设计 说课后反思
通过对本课进行说课,可以在熟悉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符合学生的教法及学法。整体教学思路清晰,分板块教学目标明确,借助大量有说服力的材料,精心设置问题,串联板块主题,逐层推进学生对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帮助学生认同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认同职业道德规范,涵养职业道德修养,践行职业道德,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本节课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教材,严格控制课堂教学时间。
第三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第五课
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增强“慎独”的意识。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榜样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慎独的意义;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是本框的教学难点;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举例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首先,提出案例,创设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王和小李是同乡好友,同一所中职学校毕业,又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做同样的工作。小王在学校时就严格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做,工作后,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日益纯熟,很快成为业务骨干,三年后被提升为车间副主任。小李在校时就对各种道德规范很排斥,认为规矩太多,约束了自己的自由。参加工作后总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经常出一些小差错,有一次还差点酿成事故,同事对他有意见,领导多次批评无效,只好将他辞退。探究问题:
①小王和小李在公司的表现不同,结果也很不一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在校时,小王和小李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二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境界却有如此大的不同?
③从小王和小李的经历,谈谈职业道德养成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有何作用。学生讨论。
案例分析提示:对此案例,可以采取“倒推法”,即从二人的不同结果往前推,一步一步推出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结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职业道德重在养成。【教学过程】
(一)、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
1、职业道德重在养成
进一步探究: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何在? 职业道德养成有助于提高职业人的全面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利用教材提供的互动栏目:有人说:等到了工作岗位上,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不用刻意培养训练。也有人说:我们还没有工作,现在进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时尚早。
再进一步发动学生探讨,通过讨论,形成一个共识:良好职业道德不会自己形成,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养成训练,而且需要从现在开始。
案例2:病房里,卫校实习生丁茹准备给病人打点滴。刚要注射时,一不小心,手碰到了一次性注射针头上。尽管患者没有看到,当时病房里也没有别人,而且丁茹的手也刚刚消过毒,但她还是决定更换一只新的注射器。
案例3:锅炉工大赵值夜班,因为晚上喝了酒而睡着了,被车间主任发现,罚款100元,并做出书面检讨。事后,大赵非但不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认为自己被抓是倒霉,还埋怨车间主任不近人情。
提出探究的问题:①道德修养靠自律,还是靠他律?②哪个更重要?
通过争论,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既要靠自律,又离不开他律;而自律更重要。在此基础上,介绍“慎独”的内涵。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独自一人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就是高度重视自律的作用。
2、慎独
(1)慎独的内涵
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独自一人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慎独,是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词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时时处处也不能离开的。“君子”在别人看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总是十分警惕。“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名人名言: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现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探究问题1:从个人层面看,我能做到慎独吗?有没有慎独的经历(说一说当时的情形,谈一谈当时的感受)?慎独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探究提示:部分中职学生自律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当着老师的面一个样子,离开老师的视线又是另一个样子,特别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探究问题2:为什么我们会在意别人的眼光?而一个人的时候却```` 探究提示:慎独是建立在高度的道德觉悟和自觉精神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
案例4:某中职学校拟在期末考试时推出“新政”——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消息传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案例5:某公司拟在车间和办公室安装监控器,引起了员工的议论,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
探究问题1:慎独的意义? 探究提示:
1.慎独作为一种自我修养方法,可以促使从业者以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地心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高低的重要尺度。
3.慎独有利于弘扬诚信风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探究问题2: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探究提示: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材料:火柴棒的威力
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元,但是一根火柴棒却可以摧毁一栋房子,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一旦发作起来,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
探究问题:我们生活中的火柴棒是什么呢?
探究提示: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懒散随意的习惯;自私狭隘的心胸。
材料:你看过这样的现象吗? 某同学经常迟到
某同学把早餐带到教室,边上课,边吃早餐
某同学无故不去做操留在教室,也有某同学在做操时废话连篇 某同学在上课时去上厕所或装水
某同学上课玩手机,听音乐,讲闲话、爱睡觉
某同学发型不符合学校要求,对老师的话阳奉阴违 某同学不养成良好习惯,随手丢弃垃圾杂物
要叠一百万张骨牌,需费时一个月,但倒骨牌却只消十几秒钟。要累积成功的实业,需耗时数十载,但要倒闭,却只需一个错误决策。要养成被尊敬的人格,需经过长时间的被信任,但要人格破产却只需要做错一件事。
3、内省:让品格日臻完美
材料:某公司每天晚上下班后要求员工思考四个问题,并交流心得:(1)今天我对自己最满意的表现是什么?(2)今天我的工作有失误吗?
(3)我的失误给公司、顾客及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影响?(4)明天我会在哪些地方有所改进? 探究问题:
①什么是内省?
②内省对于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内省,即通过内心省察,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内省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回顾我们的一天:
早晨:6点30分起床,早操,吃饭或者睡回笼觉
7点50分,进教室—早读
8点-12点,上课;课堂上呢?听课或者睡觉、玩手机、聊天。。中午:12点-14点,吃饭,睡觉,打游戏。。
下午:14点-16点,上课;课堂上呢?重复上午的活动
16点-19点,逛校园、聊天、社团活动、吃饭、少部分人看书。。晚上:19点-21点,晚自习,重复上午下午的活动
21点-22点,玩,吃宵夜
22点—次日6点,睡觉,通宵。。第二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探究问题:内心的意义
探究提示:内省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动力,是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对于加强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名人名言: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高尔基 内省的方法:
1.有效地运用内省的方法,首先要确立道德评价标准
2.有效地运用内省的方法,还要做到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看待自己,并善于激发和培育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
3.有效地运用内省的方法,必须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坚持不懈。
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见贤思齐:学习职业道德榜样
材料一:邓建军是江苏省常州市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做知识型职工、与时代同行”的职业追求和“立足岗位学技术、运用知识去攻关”的职业精神,成为中职学生“热捧”的明星,在他的母校——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掀起了“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的热潮。
树立职业道德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和感召作用,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
学习职业道德榜样,首先要善于发现榜样,正确选择榜样。
学习职业道德榜样,还要与岗位工作结合,把学习榜样的愿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材料二:
一个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共产党员———王顺友。
“修脚大师”陆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态度和精业成绩
勇于科技创新,不断冲击世界纺织难题,是邓建军身上最夺目的闪光点。
2、积善成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 一切美德都蕴含在平凡小事中 材料1:道德楷模雷锋
材料2: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叫苏格拉底,许多人都慕名来向他
学习,都希望能成为像他一样的大哲学家。有一次,学生问:“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大哲学家呢?”苏格拉底说:“很简单,只要每天甩手300下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说:“老师,这太简单了,别说是甩手300下了,就是3000下、30000下也可以啊!”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有说话。一个月过去了,苏格拉底问:“有多少同学每天坚持甩手300下啊?”很多学生都骄傲地举起了手,大概有90%的人坚持着。又一个月过去了,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多少同学在坚持啊?”这回只有80%的人举起了手。就这样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了,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同学在坚持每天甩手300下吗?”同学都你看我我看你,只有一个同学举起了手,他的名字叫柏拉图,他后来也成为了像苏格拉底一样的大哲学家。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柏拉图微笑着说:“甩手而且甩得足够久......”
3、躬行践履: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图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职业行为习惯,得出这些都是小事,但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既离不开在校时的专业训练,更离不开工作后在实际岗位上的正规强化训练。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要高标准,严要求,勤反思,戒反复,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在道德榜样的感召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坚持实践训练,逐步培养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是我们中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1.中职生应该如何提高宪法意识?
答;重视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宪法意识
A.培养宪法意识,就必须要普及宪法知识,让中职生对宪法都有所了解。
B.宪法需要社会化和生活化,稳定的宪法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简述当合法利益受到非法侵犯时,我们应当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诉讼途径和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申诉等。诉讼是我们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
维护合法权利的途径有哪些? ①直接找侵权者交涉;②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诉;③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
答;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4.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哪些条款?
答;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第五篇: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
(2)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意识。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作斗争。
2.情感态度观念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做守法的劳动者。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运用
全面地、辩证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学会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自觉依法律己,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当今,未成年人犯罪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只有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才能自觉依法律己,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谈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问题,以及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这是两个道德概念,不属于法律用语。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是本课道德方面的要求。因为特定群体中小学生一般是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还很差,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所以对未成年人不提倡见义勇为,而是把它作为公民的义务。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不提倡”并不等于反对,而是要让学生认同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的同时,强调见义勇为的方式方法,要见义智为。换句话说,要求未成年人懂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要教育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使用有效手段,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进行见义勇为;要避免蛮干,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死亡。所以是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教材首先从加强未成年人自觉预防犯罪意识入手,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预防犯罪;其次提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要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最后,培养学生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引导学生提高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性,在将来走向社会后,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学情分析
由于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时间不长,文化知识薄弱,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心智还不成熟;还因为思想意识、心理发展不成熟,看问题容易偏激,爱钻牛角尖,加上生活经验的欠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和意外灾害的侵害,个别中职学生误入犯罪歧途。所以对学生而言,需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中职学生思想活跃,个性活泼,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有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协作活动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在上小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问题思考]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它已经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如此猖獗呢?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第十课第二个大问题,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看一看教材首先提到什么观点?
一、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1.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人的行为是在一定思想的支配下做出的,大家来说一说小华走上犯罪的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很显然,小华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因为他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而且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据为己有。概括地说,就是贪婪自私,价值观扭曲。那么,未成年人犯罪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116—117页,我们阅读课本上的案例,再继续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我们先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略)
读得不错!下面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个案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老师把每个问题布置给我们几个学习小组,由各组派代表来总结发言好不好?
①龙某为什么打伤医生李某?
②龙某故意伤害他人受到了什么法律处罚?
③我们青少年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教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进一步探讨总结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找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层层推进,深入探究,及时拓展。
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交流研讨案例,进行思维整合,解决问题: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据教材内容回答对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教育,并结合课本上的案例讨论,分析说明龙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总结发言。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
总结: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及常见情形
(材料)片刀的“用途”
北京市某中学三个初一的学生,上课传递“片刀已买好”的纸条,被老师发现,经过耐心的开导教育,三个学生说出片刀的用途。其中一个学生的邻居是私营企业主,买片刀是想将其杀死,他们享用企业主的钱财;另一个说他母亲爱唠叨,买刀想趁母亲熟睡时将其杀死,这样就不会有人烦他了。当问及三个学生杀人的后果时,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一张纸条被及时发现,避免了血案的发生,挽救了三个孩子。
(讨论)上述案例中的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简要说明他们差点误入犯罪的原因。
总结: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就是因为认知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不能正确对待父母、邻居和金钱。
归纳:青少年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认知能力低,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的交友观。比如龙某就是因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价值观念扭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给他人、家庭和自己带来严重的损害。由学生叙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略)
(3)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
讨论总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在中学阶段预防犯罪的发生,健康成长,还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看书第118页中间的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设置问题>
1.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略)
阅读课本118--119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归纳总结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都有哪些。由学生讲述。(略)
生活中有阳光就有阴影,有光明就有黑暗。说一说: 2.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怎样防范犯罪?
学生分组交流研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试一试)写出一个小贴士:预防犯罪的小提示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自觉预防犯罪,还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呢?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体地讲就是——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小组活动)看书119页下方的案例和图片,讨论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①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
②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看课本120页第1自然段。比一比,看谁找得快,看谁找得准。
(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
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举例:2008年抗震救灾小英雄事迹介绍。(略)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由这些感人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见义勇为之所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见义勇为有着重要意义。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见义勇为的意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同学们,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有高尚的见义勇为行为,也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看书120页相关链接内容。
比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思考)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P120[互动在线],回答问题:
①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
②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
师生共同讨论回答问题。(略)
(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见义智为的内涵就是,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可采取认亲戚的方式提醒受害者,而不是贸然与小偷打斗;或者打110报警„„等。
因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预防犯罪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为达到此意图,在教学中设置“交流研讨”环节。【体验导行】 [生活感悟]
下面我们来分析材料中主人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材料)无影“杀手”
2008年7月14号下午五点多,上海浦东曹飞在家中服毒自杀,年仅27岁。在留给家人的遗书上,第一句话是“别碰纸杯,剧毒氰化物”。氰化物毒性很强,摄入几秒钟就使人致死且无救,对其生产、销售、运输都受到严密监控。随后一个多月里,河南的小亮、宁波的李某也因服用氰化钠自杀死亡。为什么受严密监控的氰化钠会落入三个普通自杀者手中呢?经警方侦察发现,它来自哈尔滨杨海东手中。审讯中交代,他从网上查阅信息并从网上邮购过来,然后再加价倒卖给三位自杀者,从中牟利2万元。而且他还有准备寄往全国各地的快递单20多份——危险在扩散。2009年2月13号,杨海东因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设置问题>交流研讨,共同提高
(1)私自买卖剧毒氰化物触犯了什么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2)谈一谈杨海东为什么走上犯罪道路?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再次交流研讨、分析案例,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形象理解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深刻内涵,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案例,边分析案例,边解决设置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理解掌握,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所设置问题需要学生在观察案例,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找到答案。教师可予以讲解并补充介绍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和例子,及培养见义勇为品质、见义智为品质,让学生真正懂得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积极预防犯罪行为,同犯罪作斗争。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意义,理解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同时要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对照板书总结。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把握法律知识,深化德育主题。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
1.2005年4月份一天中午,贵阳市17岁的小蕾在西餐厅为客人服务时,发现客人落下一部价值6000多元的手机,随手装入自己的口袋中,同时还用客人手机给贵州老家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在客人返回寻找时,她拒不承认自己拿走手机。在警方调查时,依然拒绝交出客人手机。
(1)你认为小蕾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属于什么犯罪?
(2)说一说当我们捡到物品时应该怎么做?
2.2003年3月22日下午4时左右,广州市初二女生小苏坐公交车回家时,无意发现一个男子正盯着一名60多岁用手机与人通话的老太太。突然该男子夺过老太太的手机跳下车,跑出十几米远。小苏见状把书包抛在地上,跳下车追歹徒。曾是足球队员的她飞起一脚踹了过去,歹徒像足球一样在地上翻滚,挥手一刀划过了小苏的腋间。随后歹徒抛下抢来的手机,穿过数十个围观者扬长而去。当时没有一人上前助见义勇为的小姑娘一把,而老太太拿回被抢的手机,仅说了一声“谢谢”后就不见了人影。一名摩的司机则称赞小苏:“好样的!”晚上小苏洗澡时才发现伤口,被送到医院缝了六针。
(1)谈谈怎样看待小苏的见义勇为?
(2)面对歹徒时,我们该怎么做?
运用上述两个案例材料进行课堂练习,利用案例强化认识,通过解决设置问题的活动渗透德育教育,进行能力升华。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组交流讨论、分析案例,深入思考,强化守法意识,提升德育主题。
[课后作业]
1.完成学生用书[素质演练]部分练习题。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见义勇为”为题,写一篇演讲稿。(不少于500字)
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分层次巩固知识,提高认识。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案例情境——设疑探究——启迪思维——激趣导思——引导学习——巩固提高——能力升华——学以致用。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为主,用案例作教学主线贯穿本课知识,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根据案例从不同角度设计分析问题,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同时,进行多种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整体思路清晰,线索明朗,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拓展知识、创新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