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之我国中小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现状
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之我国中小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现状 本人通过学校发放的教材《经济改革与经济发论纲》,结合学习课件的体会和实际的工作内容,决定以所在的嘉善联大针织制衣公司为着眼点,谈一谈当今纺织业的经济发展现状。
一、中国纺织品企业基本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着数量增长时代已经结束、国内市场成为“主战场”、产业升级如箭在弦、与国际资源融合、走向现代化运营模式的现状,既存在着发展的优势,也存在着劣势与挑战,应从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建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等方面发展我国中小纺织服装企业。
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占全球的20%以上,为中国第二大出口产业。在国内许多地方都建立起了专业化的纺织品商贸中心,为国家财政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纺织行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国有一亿多人从事于纺织行业,所以纺织业又是关系到民生的一个重要行业。我国由于劳动力价格低廉,所以在出口纺织品方面有着价格上的优势,根据一些调查比较得知,中国一个纺织工人的收入只相当于一个同等的美国纺织工人的4.8%。正是因为这种价格的低廉才使中国的纺织品贸易长期顺差并且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巨大份额。对此,西方发达国家也不断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进行设限,采取配额制度,加大了对质量的要求。这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是严峻的挑战。对待这样的现状,中国政府也在不断采取对策来缓和矛盾。
2010年以来,针织行业一直延续了景气回升态势。在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支持作用下,针织行业产销两旺、固定资产投资加快、行业运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海关统计,2010年1-10月我国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金额达539.63亿美元,同比增长23.3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4.84个百分点。针织织物出口7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5.8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8.99个百分点。无论是针织服装还是织物的出口增速均高于全行业整体出口增速,且与去年相比提速明显。更为可喜的,无论是针织服装及附件的国际竞争力还是针织织物的国际竞争力都不断提升,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指数逐年提高。
二、嘉善联大针织制衣公司基本情况
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座落在长三角地区——浙江嘉善,320国道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公司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科学的管理方式,引进日本飞马牌高速缝纫机,年生产能力达100余万件,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永远将产品质量、信誉放在第一位。公司在注重生产的同时,也努力把工厂建成为规范、环保、绿化、和谐的现代化标准企业。部门每个人谨慎于每个细微的步骤,执着于全面的质量管理,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层层负责的质量控制局面。各部门各个岗位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共同构筑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构架。
三、嘉善联大针织制衣公司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并日益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主要有以下二方面的原因:
1.国家政策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外汇短缺,没有能力进口一些国家急需的国外技术产品和战略资源,因此,为了满足外汇需求,我国政府制定了“出口创汇”战略,对出口企业实施种种优惠政策,如提供出口补贴、退税等,简化出口手续,海关、商检、外监部门提供便利通道等。近年来,纺织行业受到国际、国内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已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针对传统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遇到的空前困难,2008 年和2009 年上半年,中央曾密集派高层深入相关省份和企业调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类和禁止类目录、放宽信贷等,并于2009 年初推出了纺织业调整振兴计划,政策面的这一系列利好消息,对稳定纺织服装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出口退税率从2009年初的14%逐步提高到16%,直观地计算可多退(免、抵、退)一部分的增值税。
对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而言,绝对值虽然不是很大,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部分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成本上升的冲击,在美元结算价格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跨年度出口订单的履约,保证国外客户不流失;二是多少可以缓解企业的筹资压力,从现金流的角度支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2.企业生产专业化和合作化
专业化分工形成服装出口的成本优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尝试通过合资,合作和建立联盟等方式进行生产、销售活动,如:大批量购买纺织原材料,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建立共同的销售中心,共同联系国外客户,形成共同的买卖市场,降低成品的运输和
库存费用。
浙江服装产业聚集的外部优势有利于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和其他中小服装企业之间结成严密的分工与协作网络,实施组织创新。同时,产业集聚还有利于提高联大公司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只要加强地区服装产业合作和企业协作,注重信息的交流和产品相互推广,争取实现供应链管理,也就是说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加以管理,就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外国客户的实际需要,实现增加出口的目的。总之,浙江的服装产业集群有利于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改善产业集群所需要生产要素的供应条件。
(二)劣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些配额制度的取消,整个服装产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机遇也有挑战,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要求自身发展,认识企业的劣势至关重要。
1.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低价优势难以存续
国际环境的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竞相进行纺织品领域的国际市场占有。像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国内还要低,其产品出口价格同样很低廉,这就对联大纺织品出口构成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印度近年来的纺织品外贸出口每年都在飞速发展,就化纤丝一项,一年就增长1000%以上。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平衡与中国的贸易关系,限制中国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选择印度为代替中国这个世界大加工厂的地位。
竞争压力冲击最大的主要是那些大宗、低档、初级的纺织品及服装,这正是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因此,联大公司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形势将更加严峻,出口产品的销售压力将大大增加。首先是国际上有生产、出口同类产品的邻国及其他强劲的竞争对手;其次是国内纺织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两种主观和客观的势头存在,无疑成为阻碍联大纺织品服装企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大大削弱。
2.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同样也面临着当前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新一轮的拯救经济危机方案中,实体经济的复苏成为拯救重点,很多企业在其经济拯救方案中或多或少地加入了“本国因素”,对其本国的产业实行特别保护,直接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抬头。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涉及范围广,区域化和集团化,隐蔽性极强,方法复杂性。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是否能够妥善处理好各产品出口国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是公司日后发展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3.企业自身贸易融资面临困难
联大公司融资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大困难。一方面,联大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风险大、信用能力较低;另一方面,资金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商品,在它的出租或委托经营中极易受到侵蚀,成为所谓“坏帐”而得不到归还和补偿,由此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具有连锁性和整体性。联大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公司主管人员缺乏现代融资意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缺乏积极性,银行向联大公司贷款风险大,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收益低,因此公司缺乏有效的资金信用保障。
四、加强嘉善联大公司自身力量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种种主观客观的不利影响和挑战,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应当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各种有效应对措施:
1.促进企业整合,推动企业结构升级
嘉善联大针织制衣有限公司进行企业整合可使自身获取互补资源,实现规模经营,有利于公司占领技术高地,增强联大的核心竞争力。联大公司结构合理化,涉及各部门的各种关系的协调,生产规模上比例关系的协调、以及产品的关联程度的提高等,还包括产值结构的协调、技术结构的协调、资产结构的协调和中间要素结构的协调。
2.加大产品研发和更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联大公司与其他大企业相比,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生产新、特、优产品获得市场竞争力。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多的接近市场和直接面对消费者,使产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优秀的品牌应该传承历史,浓缩精华,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将东方历史文化与西方艺术内涵巧妙融合,才能深入人心,让国外消费者感受到超越服装物质层面的价值。同时产品内涵更为重要,联大公司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还要深入产品实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引入创新的理念。新世纪纺织业推行的名牌战略都是与科技兴纺、绿色环保相联系的。对于服装产品来说,纺织面料开发环节就很有必要。联大公司要想真正成为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就要不断关注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现他们的潜在需求,提高研发能力与服务能力,设计和生产出富有创意的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含金量,给国内外客户带来惊喜,满足市场的期待。
3.加强企业自律组织建设,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联大公司要积极引进和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树立管理是企业永恒主题的观念,联大公司必须严格加强内部管理,树立健全合理的企业制度、组织结构和运营机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重视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制度化管理,按章办事,减少人治色彩和任人唯亲;重视人才的引进
和培养,树立人才观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其要注重引进和培养掌握WTO 知识的人才,学会运用WTO 的原则、条款保护和扩大中小企业产品的出口。
4.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规避壁垒
联大公司应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适时参加国际市场交流,加强对外联系鼓励和支持联大跨出国门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形成有实力的企业。将资本、技术、管理方法、原材料和市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优化组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国技术壁垒的技术含金量也在日益增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大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主动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严格执行国际同样产品的领先标准,同时积极申请质量和环境体系认证,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强化政策的宣传,让联大熟悉各级外经贸政策,特别是要把国家在出口退税、汇率等方面的政策变化及时传递给联大,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培训班和网站发布等形式,为联大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及应对措施,提高联大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有效防范出口中的各种风险。
5.强化社会保障意识,规范企业的用工制度
联大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强化雇佣双方的社会保障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使雇主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障是企业对职工乃至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通过宣传教育使劳动者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障是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还要通过宣传让劳动者了解、熟悉社会保障的政策和技术操作上的有关知识,消除他们的担忧或怀疑,自觉加入到社会保障中来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与员工签订合法的正规的劳动合同,在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法维护,使社会保障的法规真正落实。因此必须规范企业员工的保障制度,让社会保障成为每一个劳动者可以享受的“安全网”,也可以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五、总结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对国际市场和国内生产要素变化的复杂形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更加重视科技研发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扩大自主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加快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增强全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注:本文参考数据和文献则来自互联网,本文根据课本内容和实际工作结合,系本人花五天时间撰写单独独立完成,绝无抄袭复制粘贴网上那些文章之行为,如有不足生僻之处,希望老师指正!非常感谢!)
第二篇:我国纺织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分析
我国纺织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分析
2013年06月27日 09:35 来源:《山东纺织经济》2013年第01期 作者:李敏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从2010年2月份江苏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30个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市为1120元,最低的宁夏为710元。全国29个省市发布了工资指导线,上线平均增长幅度比2009年提高3%左右,基准线平均增长幅度比2009年提高2%左右。此轮“加薪潮”从2010年开始延续至今,由沿海地区带动、覆盖全国范围,上调幅度大。介绍了我国纺织企业劳动成本上升的情况,分析了对当前纺织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纺织企业,用工成本,资源
我国纺织业是建立在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低成本优势帮助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纺织企业获得过较大的经济收益。2000年WTO的报告指出,中国纺织企业职工的工资每小时为0.69美元,是美国的4.85%,墨西哥的31.36%,法国的3.81%,日本的2.64%,韩国的12.97%,印度的110.97%,巴基斯坦的186.49%,表明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纺织业长期比较优势的基础,同时说明扩大就业是发展纺织工业的强大动力。据德国Wemer(2003)公司提供的58个国家纺织业劳动力工资成本资料,中国人均工资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先进装备的拥有量已居世界前列,具备了向深加工发展的条件。
在我国,中小纺织企业大多都是低端产品的出口制造商,绝大部分出口企业采用长期合同定价的模式,没有自主品牌。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自我创新能力较弱,因而对于资源优势的依赖性很强,当资源优势发生改变的时候,反应也最为敏感。受国际原材料、能源和土地涨价,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增加,针对出口的税收优惠越来越少,汇率变化,银根紧缩,国际反倾销等这样一些因素的影响,出口企业用工成本逐年攀升,我国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危机。成本上涨极易导致企业亏损,一直走低成本竞争之路的我国出口型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步履维艰。纵观我国许多依靠低成本竞争战略在市场经济中分一杯羹的出口型中小纺织企业,其所采取的低成本战略并没有使它们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
(一)现状
2007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人力成本上涨非常快,2012年上半年工资同比增长了10%以上,占纺织企业生产成本的20%以上。据全球权威纺织服装专业研究机
构Wemer International的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目前纺织服装企业工人工资为0.85美元每小时,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比印度高0.16美元,分别是中国台湾的11.1%、韩国的10.1%、日本的3.7%。中国内地劳动力成本为0.55美元/小时,略高于越南0.09、巴基斯坦0.1美元。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成本快速攀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今年(2012年)的“春季大调研”行动中,一共派出了8个综合组以及多个专业组,赶赴国内7个省30多个纺织服装集群的100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2011年以来,行业用工成本上升12.6%,综合成本上升10.8%,利润下滑2.5%。规模以下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71%,利润同比增长9.9%,远低于规模以上企业增长水平,其经营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都仅为个位数。9个出口比重大于20%的服装产业集群,规模以下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仅为4.7%。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对的环境仍十分复杂,而趋紧的外部环境形成了市场倒逼机制,将带来新一轮洗牌促进中国服装行业的升级和调整。预计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的产销、效益仍将继续增长,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运行指标有望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将较上年有所减缓。
(二)原因
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对劳动者的保护,而其挑战的正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传统生存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该法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该法唤醒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导致各地劳动争议案件激增,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中小纺织企业在用工方面往往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些原本建立在依靠压低和克扣员工工资,减少工人福利基础上实行的低成本竞争战略的中小纺织企业成本激增,一方面是合法用工的成本提高,另外一方面,违法用工的成本也在提高。据统计,这类企业的工资成本将额外上涨10%~20%。
二、劳动力用工成本上升对纺织企业的影响
2011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积极应对全球不利的经济形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科技、管理和营销水平,实现了生产、出口及利润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月下滑,行业运行压力加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经营困难。同时出现了国内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提高的情况。
(一)减少了利润
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纺织行业系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服装行业),企业生产成本中15%-30%是人工成本。在目前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的形势下,纺织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均有所上升,平均上涨幅度在3%-6%之间,这对于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近70%的企业利润率在4%以下)。这些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产品大多为中低档次,创新能力差,平均3%-6%的成本上涨将导致亏损。
(二)影响了我国纺织企业的竞争优势
成本竞争优势是指在产品质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产品成本明显较竞争对手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主要是劳动力成本)竞争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近百年来,世界纺织服装制造业经历
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就是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变化的结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仍取决于成本竞争能力的变化。但从未来相对成本以及国际纺织服装贸易政策环境的变化趋势看,纺织业竞争力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有利于产业升级
本来按照经济学上的常理,加工制造业里的适当加薪能稳定一批技术过硬的熟练工人,企业接的订单也能从过去的中低档过渡到中高档产品,从而使企业利润得以同步增长。长远来看,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最大好处在于,促进企业迈向更高层次的转型,或是提高生产水平,或是整合、延展既有的产业链,不论怎样,其目的都在于促使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最终转变中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我国纺织企业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应对策略
(一)开发新的利润来源
在当今,依靠成本占领市场的方式已经不可行,行业要加大替代性原材料开发力度;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借助设计、品牌、渠道的力量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产品有效地占领市场提供可靠保证。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形势影响,招工难、“用工荒”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现象,但让一些企业感到奇怪的是,尽管2011年以来企业接受的海外订单量并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下滑,但是企业招工难的局面并没有改善,这和以往订单多才用工紧张、订单少用工则少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订单荒”遭遇“用工荒”,本来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同时出现,向市场发出了强烈的警示信号。不少企业和市场人士认为,“双荒”反常叠加的背后,是我国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步伐遭遇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冲击的严峻现实。
(二)实施品牌战略
建议企业内部成立科研机构,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研发自主品牌,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实施“品牌战略”。企业要进一步加快管理创新,引入全新管理理念,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对争创的品牌给予重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政策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招商作用,着力发展产业链条下游的终端产品,充分发挥各地区的开发区的招商平台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服装企业集团,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
综上所述,要应对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促进纺织企业进一步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行业要进行营销模式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奠定其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基础,毫无疑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无论是其难度或者重要性都将是我国纺织企业调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项目来源: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编号:PHR201007219)。
参考文献:
[1]刘佳.浅谈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出路[J].中国纤检,2011;(20).[2]陈珍珍.纺织服装企业愁对高成本时代[EB/OL].大洋网,2011-05-26.[3]张少兵.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发展透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华东经济管理,2008;(3).(作者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
第三篇: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之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发展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之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发展
从宏观上讲,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了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的思想,并接纳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将实现社会主义看作是无产阶级追求的目标。但是实现真正社会主义,是一个长远而艰难的过程,与前苏联相比,中国是在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前苏联基础上实行农村、城市各有全民与集体的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各有侧重,这在当时是适应中国国情,但是,无论是从接下来的1958年大跃进,还是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来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现实生产力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就会犯急躁冒进的错误,这种损失,则是巨大的。另外,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违背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片面希望生产力加快发展来巩固生产关系,否定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有益探索,结果反而使生产力停滞不前。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即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题,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实现共同富裕;三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接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从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其中之一即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使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党的十五大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江泽民在十五大中提出了几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指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些观点在十六大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十六大还特别强调了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统一性,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报告还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另外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七大报告中更是坚定指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回顾历史长河,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时间和实践不断的历练与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从以全民、集体这样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转变为包括全民、集体、个体、私营、三资企业、混合所有制等在内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及共同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价格形成的机制发生巨大显著的变化。市场体系从开始的不完善到逐步发育成长;国民收入分配机制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固定资产投资体制从以国家为主体高度集中的一元化投资格局转变为国家、企业、个人、外资的多元投资格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方式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令人惊叹也是欣慰的;随着时代的推进,新时期我们仍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为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也是改革开放的要求,更是理论的重大创新。
邓小平说的好,发展是硬道理,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进一步加快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环境来说具有紧迫性,除了以通过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市场管理和服务、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深化农村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法制、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作为基本构架之外。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政府积极发挥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金无足赤,我国经济增长是粗放型占主体地位,经济发展是以大量资源消耗为代价取得的,如果经济增长继续采用这种模式,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深化改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为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在宏观层次上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微观层次上要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举个例子,右图为1997年我国汽车行业平均每人一年生产的汽车数量,不难看出,我国汽车工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最根本原因在于汽车行业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而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就必须加快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
科技领先,是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快速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然要求,增长方式不转变,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经济发展,离不开全民的共同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强化全民教育,用科学力量武装每一个人。离不开政府发挥职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离不开环境保护,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也离不开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进步。
刚才说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甚,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我们的领导者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民生问题的发展上也是同样!建国60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是非常英明的举措,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巩固政权都起了相当重大作用。首先稳定了人民生活,保护了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第二是调动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第三是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了社会安定。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实现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生问题,相辅相成。在新中国诞生初期,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到“要在企业中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为在我国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确立了法律依据,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于1953年修订,到1956年劳动保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企业职工实行劳动保险和福利制度的同时,党和国家也逐渐建立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保障制度与福利制度。至到1986年之前,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许多内容均做了调整和修改,86年之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布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的通知》,至到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八五计划与十年规划》明确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95年扩大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范围。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还是到后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总的方向无一不在朝着为建设一个更好,更强中国而努力着,中国共产党坚定不渝坚持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党和人民共同的努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实践更加我们相信,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第四篇:就我国当前仓储管理(企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就我国当前仓储管理(企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也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企业仓库管理系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管理观念落后、仓储布局老化、信息技术应用技术不发达、仓储管理人才缺乏等。本文就我国当前仓储管理(企业)发展现状做出了一点分析,提出了一点见解。
[关键词]仓储管理 库存管理 仓储
一、我国仓储业现状
仓储总是出现在物流各环节的接合部,例如采购与生产之间,生产的初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批发与零售之间,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之间等等、仓储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如果借用运筹学的语言来描述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可以说就是在运输条件为约束力的情况下,寻求最优库存(包括布局)方案作为控制手段,使得物流达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仓储环节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仓储管理就是在实现物流流程的整合。
仓储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仓储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主要在50年代)为本系统的物资储存、保管、流通而建立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政府对物资仓储业投人严重不足、企业执行的是“不赔不赚”政策。由于仓储技术的落后,在很多的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制约着我国仓储业的发展。
在我国的仓储业,由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下,提升了其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凸显了其发展的良好势头。
1.仓储业务量增大,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较快。随着物流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仓储业务量不断增大,货物吞吐量、平均库存量、货物周转次数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储运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很快,仓储保管收入、运输配送收入、流通加工收入等的年增幅基本都达到了10%以上。
2.我国对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仓储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也加大了对仓储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近几年对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具体数据可见下表:
3.仓储技术获得较快发展。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自动货架、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以及条码技术、RFID等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和应用。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等技术也开始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使用。
4.仓储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国内的仓储设施无法满足物流活动的需要,原有的仓储企业缺乏改造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外国的物流公司纷纷投资建库。我国的大型企业也不断建设现代化仓库作为发展物流的平台。这种趋势加大了仓储企业间的竞争力度。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仓储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在很多方面暴露了其弊端。当前仓储业主要面临的几个问题。
1.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2.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而很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重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3.仓储方面的人才缺乏。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
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50万,仓储物流方面的人才缺乏也很严重。
4.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已经建立的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仓库法》,我国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仓储内部的依法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所以仓储企业很难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三、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物流最基本功能的仓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不断提高仓储的运作效率。目前我国仓储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会,面临种种制约因素,我们应当努力改变现状,优化仓储管理,以提高仓储企业的竞争力:
1.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既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又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贪大贪多,形成科学合理的仓储设施网络。
2.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为保障仓储业的健康发展,就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仓储体系。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规定,为仓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3.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所以仓储企业要不断完善其标准化体系。
4.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就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网络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
5.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仓储企业,就要有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从各高等院校引进相关人才,并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等,加大仓储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力度。
6.建立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是仓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前,我国缺乏比较完整的法律政策体系,所以要加快制定和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行业竞争秩序,调整各项政策,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主编:魏 莺)
优化现代仓储管理提升我国仓储业的竞争力(文章)
姓名:冯世勋
学号:8002310051
班级:电子商务10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