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卫生宣传资料
2010年全国爱耳日宣传资料
一、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重度以上听力障碍者占84%,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1998年3月,16位全国政协委员递交的《关于建议确立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提案,得到了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共同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 2000 年成功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爱耳日”活动历经十一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明确提出,“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给予补助”。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满足广大贫困听障儿童迫切的康复需求,中央财政出资资助贫困家庭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出资对人工耳蜗康复项目进行救助,也是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单人次标准最高的一次。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植入人工耳蜗可以重建听力,切实改善重度听障儿童康复状况的认识,普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知识,推动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3月3日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二、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宣传口号
——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人工耳蜗畅听的起点
——全社会共同关爱听障儿童
——扶贫济困救助贫困聋儿
——拥有健康听力享受美好生活
——预防听力损伤享受健康人生
——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三、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科普材料
1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耳又称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见图1。
图1 耳的组成当声音传到内耳时,首先引起外淋巴波动,继而影响中阶和其中的内淋巴,从而刺激毛细胞产生生物电,后者沿听神经和听觉传导路向听觉中枢传导,听觉中枢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产生“听”的感觉。如果内耳和听觉传导路以及听觉中枢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对于患有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和成人而言,人工耳蜗能够帮助他们重获听觉,使他们在有声世界更好地与人交流。
2什么是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一种帮助患有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成人和儿童获得或恢复听觉的电子装置,与助听器不同,人工耳蜗不是单纯地将声音放大,当内耳毛细胞损伤过重时,人工耳蜗可绕过内耳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人工耳蜗包括体内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利用体外声音处理器收集声音言语和环境声音进行编码处理,经过处理的信号通过射频信号传送给体内的处理芯片。处理芯片将编码过的声音信号进行解码并以电流脉冲的形式通过植入电极刺激听神经,这种技术称为人工耳蜗植入。
植入体部分由微处理芯片组成,密封在钛金属外壳中,以确保生物适应性和防止外部的挤压或冲击。植入体能模仿内耳毛细胞功能,以达到恢复感知和理解声音的效果。植入体的电极序列由铂电极组成,提供有效的电刺激。
声音处理器是人工耳蜗系统的外部组件。它利用方向性麦克风收集环境声音并减少背景噪声的干扰,将接收进来的声音经过分析,利用精细的预处理算法将声音中的有用信号提取出来通过编码策略进行编码,然后通过传输线圈传入植入体。
3人工耳蜗植入的条件
儿童植入者的选择标准: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助听器及其他助听装置无效或听力改善有限;无手术禁忌症;具有改善听力的强烈愿望;有家庭的支持;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有完整的听力言语康复教育计划。
成人植入者的选择标准: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助听器及其他助听装置无法改善听力和帮助有限;无手术禁忌症;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当的动机;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能运用口语、听觉进行交流。
5人工耳蜗植入过程
人工耳蜗植入分为术前、手术和术后三个过程。术前主要为病例选择和手术准备工作。术后工作包括人工耳蜗调试及听力言语康复等内容。
1)术前评估:①听力学评估:听力评估(纯音听力测试、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声阻抗、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助听器试戴;②医学评估:耳科学评估、医学影像学检查、其它医学学科检查等;③听力康复评估:听觉、言语功能评估;④其它评估:学习能力、心理评估等。
2)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努力做到微创,大多数手术时间在2个小时内完成。手术开始前需全身麻醉,手术风险与其他常规手术相同。在耳后方开口,在乳突部开小孔通向耳蜗或听觉器官,将电极以无创的方式插入内耳中,以保留可用的残余听力。植入体的电子包部分放置在颅骨表面事先磨出的骨床中,用皮肤覆盖。在手术过程中,利用电流刺激听神经的方式监测植入体的工作情况。术后,植入患者应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再出院。
3)术后:术后1个月左右开机,第1个月推荐每星期调试1次,1个月后每3个月调试1次,持续1年。1年后,对于不同年龄植入者调试时间略有不同,小于12岁植入者每6个月调试1次,12岁以上植入者每年调试1次。
4)术后康复: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关键环节是康复训练。为了帮助患者通过聆听获得最佳的语言发展,康复教师应着重教会儿童和家长如何运用听的技能。通过康复训练,儿童首先学习如何区分环境中有意义的声音,随后学习语言。儿童越早植入人工耳蜗,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语言的习得和康复的时间越快。目前,国际通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为听觉口语法(AVT)。
饶阳小堤医院
2010-3-2
第二篇:基本公共卫生宣传资料1
艾滋病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有三条:
(1)性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2、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
空气、饮水、食物;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游泳池;吸血昆虫如蚊子、跳蚤、虱子等,目前还没有发现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吸血昆虫;有防护的照料、护理艾滋病人;马桶及小便池。需要谨慎小心,以免发生意外传染的行为。(1)握手。(2)拥抱。(3)使用避孕套性交 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
3、预防艾滋病12 法:(1)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消除麻痹思想、恐惧心理和歧视行为;(2)洁身自好,保持单一的性伴侣,性伴侣越多,受感染的机会就越高;(3)深入了解你的性伴侣曾否与他人发生性行为?有否染上毒瘾?(4)不论你的性伴侣外表看来如何健康,均应考虑其有受HIV感染的可能性;(5)在性活动中,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6)不要在无保护措施下接触他人的血液或伤口;(7)注射器严格消毒,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最好用质量好的一次性注射器;(8)不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9)不吸毒,如已染上毒瘾又未能戒除时,千万不要和别人共同注射器;(10)不要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11)不要纹身,不要到消毒不严格或不消毒的理发店、美容院理发、纹眉、穿耳;(12)患有性病的人要积极彻底治疗,否则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4、哪些人容易得艾滋病?任何人都可得艾滋病,但以下人群更容易受感染:(1)男性同性恋者。(2)静脉吸毒者。(3)经常接受输血或输入血制品的人。(4)和多个异性有性接触的人。(5)艾滋病病人的配偶或性伙伴。(6)受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孩子。(7)患性病及血液病者。
5、我国政府对待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
(1)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2)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我县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单位为县疾控中心,咨询电话为78445273)。(3)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5)“一关怀”指的是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
肺结核病
1、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怎样才能控制传播?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结核杆菌会在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从呼吸道棒出,漂浮在空气中,特别是有咳嗽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其传染性最大,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健康人吸入了漂浮在空气中的结核杆菌就有可能感染上结核病。控制结核病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是尽早发现病人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通过药物杀死病菌,降低和消除传染性。此外,病人不要当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必要时用手帕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居室门窗常开,保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新鲜。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家人(尤其是孩子)、邻里、同事等都极有可能受到传染他们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必要时应到专业结防机构接受相应的检查和预防性治疗。
2、结核病主要有哪些症状?
肺结核病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临床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气急等;全身症状有发热、消瘦、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肺结核病的症状并不是结核病所特有的,其它肺部疾病也会产生这些症状。肺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状大都由轻渐重,由不明显到明显,逐步发展,多数病人早期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引起重视,常被误认为是“感冒”,“气管炎”而耽误诊治。因此,如有上述症状,持续时间又超过2—3周,就应该想到有结核病的可能。
3、为什么要进行“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
“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是卫生部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提出的一项硬性规定。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将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及可疑肺结核病人报告并转诊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登记、治疗和管理。众所周知,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患病率、耐药率都很高,且由于其病程长容易造成不合理用药及不规则治疗,致使病情治疗不愈或反复发作,成为慢性传染源引起他人发病。要彻底治愈结核病,应完全彻底地与结防专业机构的医生合作,按医生指定的治疗方案,接受医务人员的督导管理,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全疗程。县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是我县结核病定点诊治单位,任何单位发现疑似结核病人均须转诊至上述二个定点单位。目前国家对全部肺结核病人均实行免费检查、免费治疗。
高血压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加,我国已超过一亿。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降低并发症,减少病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但目前知晓率、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
1、高血压的饮食调控原则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2)补充适量的蛋白质:每日1g/kg,多选食豆腐及豆制品、脱脂牛奶、酸牛奶、鱼虾类。
(3)减少脂肪,限制胆固醇:多吃植物油,限制动物脂肪摄入。(4)进食多糖类食物,限制单糖(葡萄糖、麦芽糖)和双糖(蔗糖)的摄入,多吃高纤维膳食。
(5)严格控制钠盐摄入:轻度患者,每日控制3—5克,中度患者每日1—2克,重度患者应给予无盐膳食。
(6)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7)节制饮食,禁忌浓茶、咖啡,戒烟忌酒。
(8)多吃能保护血管和降压降脂食物:降压食物有芹菜、胡萝卜、番茄、荸荠、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降脂食物有山楂、香茹、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
2、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1)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2)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3)适量运动,健身强体;(4)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5)患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合理用药。
糖尿病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体重减轻)。
2、糖尿病的饮食调控原则
(1)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建议病人每周称1次体重,根据体重不断调整食物的摄入量和运动量,体重应控制在正常标准的±5%左右。
理想体重计算公式: 成年男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成年女性理想体重(kg)=[身高(cm)-100]×0.9(2)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日碳水化合物进量控制在210—300g,约折合主食300—400g,最好选用吸收较慢的多糖类食物,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等,蔬菜类右适量多用。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广柑、苹果、香蕉等应慎用,对于蜂蜜、白糖、红糖等精制糖应忌食。
(3)蛋白质适量摄入:每日1g/kg,多选食大豆及豆制品、鱼、禽、瘦肉等优质蛋白。
(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植物油,限制动物脂肪摄入
(5)增加纤维食物的摄入:如南瓜、糙米、玉米面、魔芋、豆、燕麦等。(6)保证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提倡食用富含维生素B1、B2的食物,如芦笋、牛肝、牛奶等,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7)食物多样化:每天都应吃到谷薯、蔬菜、水果、大豆、奶、瘦肉、蛋、油脂等8类
恶性肿瘤
1、癌症的十大危险信号
(1)体表或浅表可触及的肿块逐渐增大(2)持续发生消化异常,或食后上腹部饱胀感(3)吞咽食物时胸骨不适感及至梗噎感(4)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
(5)耳鸣、听力减退、鼻衄、鼻咽分泌物带血
(6)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7)大便潜血、便血、血尿(8)久治不愈的溃疡
(9)黑痣、疣短期内增大、色泽加深、脱毛、痒、破溃等(10)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2、如何预防癌症
⑴要增强自我保健责任感,保持良好情绪; ⑵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 ⑶食物防霉变,合理营养,经常锻炼; 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伤寒与副伤寒的预防
1、什么是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由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多发于夏、秋季。儿童和青壮年发病较多。甲型副伤寒可以通过生活用水、食物、苍蝇、蟑螂接触等传播引起流行。其中通过水源传播的机会最大,是目前最重要的传播途径。该病菌可以随着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生存能力很强,可在江、河、湖、塘水中存活1—3周,在粪坑或厕所中存活1—2个月,而且非常耐寒,在冰冻的环境可存活几个月或更久。
伤寒和副伤寒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中,发病后第2—4周由于持续排菌,所以传染性最强。恢复期及恢复后仍可继续由粪便排出细菌。细菌通过水源、海产品、瓜果、蔬菜、食具或苍蝇、蟑螂感染健康人。
2、伤寒和副伤寒的症状
开始有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食欲不好,头痛等,发热,5—6日体温可达40℃,持续不退,表情淡漠,前胸和腹部上可有红色疹,肝脾肿大,有轻度压痛,重时可有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等合并症。有合并症者死亡率高。
3、得了伤寒副伤寒怎么办?
(1)一旦得了伤寒、副伤寒应及时住院隔离治疗,千万不要到村级医疗站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造成更加严重的并发症,不要以为无关紧要,因为该病属于传染病,很容易引起家人的感染。(2)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伤寒、副伤寒平均治愈时间是15天左右,一定要坚持全程治疗,未全程或不规范用药会造成慢性带菌,延长排菌时间,对家人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特别是轻型病人,要坚持用药2周。(3)病人的碗筷、脸巾、牙杯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与家人分开使用。(4)病人的大便、呕吐物要加1/5量的漂白粉消毒后倒入粪坑或厕所。(5)病人不到街头饮食餐点用餐,以防传染给他人。家人照顾病人时,不要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
4、如何预防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都是肠道传染病,都是经口引起的传播,因此,预防该传染病主要是做好预防“病从口入”关。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用不卫生的餐具,生吃瓜果要使用自来水清洗,无自来水,需削皮后食用。(2)不吃凉拌食物,少摆席聚餐。不吃腐败食物和腌制食物。(3)不到街头不卫生饮食摊点就餐。(4)饮用安全卫生水。使用自来水,使用井水要消毒。集中供水要做好每日消毒。(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6)搞好粪便管理,不用新鲜粪便施肥,粪便应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7)不与病人共用日常生活用品,避免同病人共用食具等。(8)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等媒介生物。(9)发现伤寒、副伤寒病人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传染给健康人怎么进行消毒水源?
霍乱
1、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国际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
2、感染霍乱后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3、如何发现自己感染霍乱?
有腹泻症状,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应马上到医院就诊,并做霍乱弧菌的培养检查。与霍乱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触的人也应采集粪便或肛拭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4、感染霍乱后应如何做?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隔离治疗。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才可解除隔离。感染霍乱后,不接受隔离治疗,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造成传给别人的,会受到法律制裁。另外病人和带菌者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采样、家里疫点的消毒等工作。
5、霍乱怎么传播?
霍乱通过饮用未煮熟的水,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水产品),生熟食品通过共用同一砧板、餐具等引起交叉污染,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进食通过苍蝇污染的食物等传播。
6、公众如何预防霍乱?
预防霍乱的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病原不同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疲乏、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出现黄疸。根据病程长短及临床表现轻重临床分型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淤胆型肝炎四型。甲型及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而丙型、丁型及乙型主要表现慢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均可引起重型肝炎。肝炎治疗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可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应防止过劳和精神刺激,避免饮酒和使用有肝损害的药物,并注意防治各种感染,已免病情加重。
1、甲型和戊型肝炎通过食物、水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预防重点应做好“三管一灭”,注意个人卫生;甲型肝炎流行期间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2、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体液、母婴传播,预防重点则在于加强血液、血制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对乙型肝炎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母亲HBsAg 阳性或同时有HBeAg阳性者的新生儿。
3、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1)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2)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4)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5)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7)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8)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9)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10)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是一种人、兽(畜)共患的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人狂犬病一般由己感染(或发病)的动物(狗、猫、狼、狐狸、蝙蝠等)咬伤或抓伤人体皮肤后,病毒由伤口到达局部肌肉增殖,再沿神经束上行至神经节,最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人患了狂犬病后,临床上会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最终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加强对家庭养狗、猫等宠物的管理,定期给予注射兽用狂犬疫苗能有效地减少人群的感染、发病。
一旦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扩创、清洗伤口,并及早全程注射足量的狂犬疫苗,根据伤情在必要时加用抗狂犬人血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阻止发病。家里养宠物或是亲朋好友养宠物者,以及医务人员和经常接触到动物的高危人群要加强预防,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疫苗。
被动物咬伤后具体的处理方法:
一洗:尽快用肥皂水冲洗被咬伤口,冲洗半小时,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冲掉。
二挤:能挤压的伤处,要边冲水边挤压,不让病毒吸收到人体内。三消:冲完后,马上用75%的酒精擦洗消毒伤口内外,尽可能杀死狂犬病病毒。
四伤口周边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的剂量按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五注射狂犬病疫苗:被咬后,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有关政策:居民应根据《重庆市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暂行规定》规范养犬。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重症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个种型。
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感染别人;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也可以传播给别人。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洗漱用具,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传播。
哪类人群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手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尤以5岁及以下年龄组成发病率最高,占85%-95%。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控可防可治,可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1、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都要勤洗手,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
2、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汾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3、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更不要和患儿接触,减少被感染机会。
4、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降低。
5、托幼机构要对玩具、用具等定期清洗消毒。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儿童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主要暴发场所是学校或幼儿园,患病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
症状:潜伏期平均18天,部分患儿有热、头痛、乏力、食欲差等前驱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耳根部”,体温上升可达40℃。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日又累及对侧或双侧同时肿大。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发展,边缘不清,同时伴有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有弹性、灼热和触痛。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
治疗:对于无并发症的患儿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在家中隔离护理,直到肿大的腮腺完全消退为止。若出现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时,要警惕并发脑膜炎,需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家庭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
2、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
3、腮腺局部冷敷,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
4、要保证患儿休息,防止劳累。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到热退。5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拭皮肤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的退热药。6若患儿、烦躁或惊厥等严重症状,刚提示有可能并发脑膜炎,要及早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预防:
1、保持室内空气流畅,改善室内环境卫生。
2、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对患儿污染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
3、对易感儿童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可以用中药,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水煎服用,同样起到预防的作用。
救灾防病宣传资料
一、灾后会出现哪些传染病?
由于受到地震和暴雨的困扰,人们生活紧张、心情焦急、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则,使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有:
1、经肠道感染的传染病:
①细菌性的有痢疾、伤害、副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等; ②病毒性的有甲型肝炎。
2、经水体感染的传染病:有钩端螺旋体病;
3、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有疟疾、乙型脑炎等;
4、经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二、如何预防灾后传染病?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彻底清理室内环境,改善卫生条件,不仅流入室内的污物要清理,还要清除好环境污泥、垃圾、粪便、埋葬好死亡动物,疏通沟渠、填平洼坑,清除蚊、蝇孳生地,防止蚊、蝇大量繁殖、传播疾病。
2、注意饮用水卫生:对受损坏的自来水设施要抓紧修整,蓄水池、水井要掏洗干净,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家庭水缸可投放漂白粉精片或明矾进行杀菌、沉淀,并请防疫部门检测。不饮生水,喝开水,预防肠道传染病。
3、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与家庭饮食卫生:灾后食物易变质,霉变,尤其是溺死的禽畜肉更易变质,临时性摊点也常不注意卫生,所以要强调吃鲜饭菜,吃煮熟煮透的食品,禁止变质的食品上市,禁售溺死的畜、禽肉类。
4、对伤害、钩端螺旋体、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有组织的注射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一般都能注射一周后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对霍乱等腹泻病的密切接触者可服抗菌药(如氟哌酸)进行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年龄主要是15岁以下,特别是10岁以下儿童,以冬、春季发病较多,2-4月是高峰。病菌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着从呼吸道传播。
症状:流脑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流脑初期的发烧、头痛、流鼻涕、浑身乏力等症状持续时间非常短。经过几个小时或1-2天后,患者皮肤和口腔黏膜、眼结膜开始有出血点出现,出血点小的如针尖,大的则成片状。病情严重时,会颈项强直、频繁呕吐、怕光、狂躁等症状。而暴发性流脑病情发展更快,患者常在24小时内发生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血压下降,重者危及生命。若婴幼儿患流脑,病情更为凶险,常表现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两眼凝视不动,甚至抽搐。
治疗:一般疗法是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一周后逐渐痊愈。
家庭护理:
1、要进行隔离,保证病儿居住的环境空气流。
2、让患儿卧床休息,不要过早、过多的活动。
3、病情较轻者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要少量多次,以减少呕吐。重者由医务人员静脉输液或鼻饲补充营养和热量。要勤喂水,以利于药物排出,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4、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减少咽部细菌的繁殖。
5、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出血点和瘀斑发生感染和坏死。破溃时可以涂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用纱布敷盖保护伤面。
预防:
1、保持居室通风,勤晒被褥、衣服,以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2、15岁以下儿童是“流脑”易感人群,需要重点保护。可以接种流脑多种糖体菌苗。
3、在“流脑”好发季节,如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及时去医院检查。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一、流感是什么?得了流感有哪些症状?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共分甲、乙、丙型三种,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致病力最强。
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流鼻涕、咳嗽及喉咙痛等,儿童还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幼的儿童、年长者以及慢性病患者如(肺部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或心脏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慢性病恶化、肺炎以及死亡。
二、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缓,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传播也慢;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
三、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感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有时候亦可通过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件后再接触口鼻而染病。
四、得了流感如何治疗?
大部分人得了流感不治疗会在1-2周内痊愈,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用来治疗及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的发病、并发症、住院以及死亡。抗病毒药物需要由医生处方才可服用。若患上流感,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缓解病症及将病程缩短1-2天。
五、如何预防流感?
(一)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某些容易因流感而出现并发症的人士尤为有效。接种疫苗后需约两星期时间让身体产生抗体。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会随时间降低,一年后可能降至没有保护作用的水平。
(二)此外,应采取以下措施,以预防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流行性感冒:
1、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的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挤迫的地方;
5、如发现有类似流感的病征,应尽可能不要去上班/上课,并尽早找医生诊治,尤其是儿童、长者及慢性病患者。
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它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夏季,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二、细菌性痢疾是怎样传播的?
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再经口使人感染;亦可经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
三、怎样预防细菌性痢疾?
1、早期发现、诊断病人,早期隔离和彻底治疗。
2、从事饮水、饮食行业及托幼工作人员应定期粪检,发现带菌应立即调离工作及彻底治疗。
3、管理好饮食、水源、粪便,消灭苍蝇。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
4、接种痢疾疫苗。
四、接种痢疾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基因工程口服痢疾活疫苗口服后能诱导肠粘膜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保护效果。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分3次口服,每次间隔5-7天。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全、胃肠道疾病、心肝肾疾病、急性传染病和发热者忌服
乙脑防治知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农村群众习惯称之为“大脑炎”。是一种发生在夏秋季,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畜可以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侵犯10岁以下儿童。人群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为多,乙脑病人与隐性者之比为1:1000-2000,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乙脑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受感染的多种动物和人是传染源,家养动物均可通过蚊子叮咬感染乙脑产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猪因与人类关系密切,经研究证实是主要的传染源。乙脑在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我市的乙脑全年病例80%-90%集中在7、8、9三个月,主要侵犯10岁以下儿童。近年来由于普及计划免疫,小儿广泛接种乙脑疫苗,而使儿童病例减少,成人和老人发病相对增加。
乙脑发病以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烦躁等为特点。潜伏期4~21天。病程约二周,死亡多在病后一周内发生,病死率较高,约在10%左右;存活病人中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指恢复期神经系统残存症状超过6个月尚未恢复者,主要表现有丧失说话能力、瘫痪、精神异常、痴呆、肢体弯曲畸形、扭转痉挛等。预防乙脑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消灭蚊虫。蚊子是乙脑唯一的传播媒介,大力消灭媒介蚊的叮咬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
1、搞好环境卫生:填平坑洼,排除积水,疏通沟渠,铲锄杂草,消灭蚊子孳生地,搞好室内卫生,消灭越冬蚊。
2、改善农田耕作方法,用间歇灌溉,排除积水,施以化学和生物灭虫药。
3、做好个人防护,制作纱门纱窗和蚊帐。三带喙库蚊有两个活动高峰,一个在黄昏后两个小时左右,一是在黎明前,因此户外活动要避开这两个高峰。
二、加强养猪的管理和免疫
1、改善猪舍的环境卫生,减少蚊子孳生或喷洒灭蚊药,阻断和减少病毒的扩散。
2、圈养猪,要把猪圈建立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即使有感染病毒的三带喙库蚊也飞不到人群集中的地方。
3、疫苗接种:母猪接种疫苗后不仅能够预防孕猪的流产和死产,而且仔猪也可从母猪得到抗体,猪群有了免疫力后对防止病毒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在乙脑流行地区由于隐性感染的积累,小孩子是易感者,用疫苗给易感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乙脑疫苗接种时间一般安排每年4月份,可以到当地疾控部门询问。乙脑疫苗的免疫程序: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俗称红眼病,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至今年6月以来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大幅上升,部分省分相继发生多起暴发疫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主要通过眼-手-眼或眼-污染物品-眼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力时间很短,容易再次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多见于成人、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
大量的致病病毒存在于眼及其分泌物中,还可存在于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染。一旦当病毒侵入眼很快发病,一般不超过24小时,表现为起病急,潜伏期短,当患者感到眼部不适后1-2小时内眼睑红肿,2-3天内红肿达到高峰。病人的感觉是眼刺痒到刺痛,眼内异物感明显并有烧灼感,怕光、流泪、眼睑沉重、睁眼困难、眼部分泌物增多,多为粘液性,重者呈血性。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极个别患者可伴发脊神经麻痹的表现如下肢运动麻痹或瘫痪。
预防与控制办法: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尚无疫苗可用,主要采用切断传播途径和消毒含病毒污染物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症状和结膜下出血的特征及早发现病人诊断病人并不困难,患者和疑似病人应进行隔离,尤其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患者的洗漱用品应消毒,患者禁止进入公共浴池及游泳场。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
2.病人的隔离重点是眼部分泌物以及被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如病人的毛巾、手帕要严格消毒,脸盆、洗脸、手的污水亦应消毒,病人的眼药、食具等均不应与健康者共用。病人不用手去扶摸公用物品,不与健康人握手,不去公共场所,如理发店、澡堂、食堂、游泳池等。
3.加强卫生宣教对群众讲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与预防、消毒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加强个人卫生,常洗手,不揉眼,不去病家串门,不摸病人摸过的东西,不与病人共餐。4.流行严重时,停止开放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公共场所。如浴室、游泳池等,并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5.要特别注意防止病毒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和医疗器材因消毒不严而传染病毒。集体单位发生病例时,不提倡集体滴用眼药预防。
6.要严格选用有效的消毒措施:医用酒精、乙醚、氯仿对杀灭肠道病毒没有效果,只有高压、煮沸、焚烧可彻底杀死病毒。此外,紫外线、甲醛和含有效氯的消毒剂也能有效灭活肠道病毒。
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目前尚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预防细菌性继发感染。临床上可用抗病毒眼液如0.5%病毒灵眼液,0.1%疱疹净眼液,5%吗啉双胍眼液,干扰素眼液或0.2%阿糖胞苷眼液,开始时每小时一次,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晚间涂环胞苷眼膏或抗生素眼膏。有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或眼表面润滑剂或人工泪液促进上皮修复及保护上皮。有前房炎症时加用散瞳剂或非甾体抗炎药。国内有报告,使用干扰素滴眼或0.1%三氮唑核苷滴眼药等,但疗效尚不肯定。
甲肝防治知识
肝炎为严重危害我们健康的疾病。而其中又以甲型肝炎的感染最多。故加大对甲肝的防制措施,同时了解一些甲肝的相关知识,对我们的健康十分重要。
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病毒随甲肝病人的粪便排出。当人们饮用或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蔬菜时,就可能被感染。
甲肝病毒对物理、化学因子耐受力较强,能够较长时间在外环境中存在并保持传染性。
甲肝常年都有流行,但感染和发病高峰在春、秋季节,发病以儿童为主。有时能引起特大爆发流行(如1988年上海市的甲肝大爆发),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分散的小规模流行。
甲型肝炎的感染发病特点:
1.一般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近年成人发病增加显著。
2.甲肝病后80%以上的患者3个月内恢复正常,20%以下的患者6个月恢复正常。病程结束后获终生免疫,不会转成慢性肝炎,病死率约1%。
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预防甲肝的重点是采取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1.饮用水的管理,防止人粪污染
自来水要按规程消毒,不能喝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2.粪便管理
厕所要建造在离水源水井50米以外,粪堆、粪池设防漏墙及防渗层,以防止漫出或渗入地下。甲肝病人的粪便用一份20%的漂白粉澄清液或一份粪便拌匀进行消毒。便器用3~5%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60分钟。3.饮食卫生
提倡分餐制。不要生食甲壳类水产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4.疫苗接种
对易感人群接种甲肝疫苗。减毒甲肝疫苗和灭活甲肝都有很好的免疫预防效果。
第三篇: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农村居民可免费享受这些服务:(1)健康教育;村民可得健康咨询。每户家庭每年至少可获得4份卫生科普宣传资料,村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年至少更新4次。(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包括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防控措施。(3)重大传染病防治;包括感染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后的主要检查与正规治疗。(4)妇女卫生保健;已婚育龄妇女每两年可接受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孕产妇可接受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5)儿童卫生保健;适龄儿童可注射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七种疫苗。0–3岁儿童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4–7岁儿童每年接受1次健康体检。(6)慢性病人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包括量身高、测体重、测血压等常规性体检项目。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病人可获得咨询和治疗指导,老人和困难群体可获得社区医生上门访视、跟踪服务等。(7)其他;符合政策规定的其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怎样预防感冒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及时增减衣物;(3)避免与感冒的病人接触,流行期间不要去公共场所,不要去病家串门;(4)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乙肝的预防
(1)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2)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3)注射时要一人一针一筒;(4)提倡分餐制;(5)个人专用剃须刀和牙刷等。怎样吃才算吃得科学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均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饮酒要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饭前便后洗手;(2)进食定时定量,少吃零食;(3)不吃腐败变质和霉变食品,不生吃毛蚶等水产品;(4)不吃过烫食物,少吃冷饮;(5)不暴饮暴食。怎样保持情绪稳定、愉快
(1)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2)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3)善于忍让克制,待人宽厚遇事不斤斤计较;(4)能冷静对待欢乐与忧伤等突发性事件。怎样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心理平衡;(2)培养尊重他人、真诚待人、乐于助人的良好个性;(3)凡事相互谅解,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4)敢于坚持真理,维护正义。高血压的防治措施
高血压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三低二戒、一合理、一控制。三低:低盐、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二戒:戒烟、戒酗酒。一合理:饮食合理。一控制:控制体重。
高血压的治疗:二期以上的高血压病病人应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预防艾滋病
(1)不要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2)如果配偶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应使用避孕套保护自己;(3)注射时不要与别人使用同一针筒、针头,尤其不要静脉注射毒品;(4)不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5)不要输用未经检测过的血液或血制品,特别是进口血制品;(6)下列情况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如一般社交或工作接触,包括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在餐厅、饭店用餐,使用公共游泳池、浴室、公共交通工具,昆虫叮咬。
如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要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的家禽,尤其是产自疫区的鸡肉、鸡蛋等禽类食品,因为这类食品有可能带有病毒,而普通老百姓不知道如何加工消毒,容易被病毒感染。(2)其次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菜时一定要坚持生熟分开,切生鸡肉的案板和刀就不能再去切熟食,否则如果这只生鸡正好是一只病鸡,直接入口的熟食就容易沾上病毒,那么人就很可能被传染上禽流感。(3)不要喝生水,鸡肉、鸡蛋一定要煮熟了吃。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在70度以上的水里几分钟即可灭活。(4)吃东西前、回家后一定要洗手,把可能存在的病毒洗掉。(5)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6)豢养宠物鸟的家庭最好不要把鸟笼子挂在外面,因为许多野禽如麻雀、喜鹊都已经被确定是禽流感病毒的携带者,如果宠物鸟和患病野鸟有所接触,那么肯定会被感染禽流感病毒。宠物鸟的主人要及时给自己的鸟注射疫苗,并随时关注小鸟的情况,如果发生死亡现象,千万不要自己处理,不要用手去摸小鸟的尸体,而是应该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如果市民在平时遛弯、散步的时候发现死亡的麻雀、喜鹊,或不知名的漂亮野鸟,千万不要去摸它们漂亮的羽毛,甚至把羽毛带回家收藏,因为它们很有可能是死于禽流感,应该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7)尽量少去病人集中的医院,以及人员密集、空气浑浊的电影院、网吧、地下超市等。(8)在购买羽绒服、羽绒被时,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如果有鸭或鹅的异味,最好不要购买。(9)如果接触过禽类,又出现了可疑症状,应立即载上口罩并到正规医院就诊。怎样预防糖尿病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2)肥胖和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的成年人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血糖,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3)肥胖者要节制饮食,控制体重。(4)多吃新鲜蔬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怎样预防控制结核病
结核病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传播。(1)学生和教职员工每年的健康检查中应包括结核病的检查。(2)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及时发现人群中的可疑肺结核病人,督促可疑病人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3)了解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如持续3周以上的咳嗽、咯血及午后低热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熬夜,适当增加营养。(5)人员拥挤的场所如教室、集体宿舍、办公室以及家庭等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一旦发现了结核病人,应首先对病人周围的人群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以确定是否还有其他传染源存在并了解周围人群感染情况,对发现的所有结核病人和可疑结核病人,动员他们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6)为了进一步控制结核病,我国政府制定了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检查和治疗的优惠政策。具体是:对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流动人口中的痰涂片阳性初治病人、复治病人、和重症涂阴病人(胸片显示有明显空洞和粟粒型肺结核病人),根据国家规定提供常规抗结核药品。
第四篇:基本公共卫生宣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0问》
居民健康档案
10.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
答: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库。记录着居民的疾病家族史、遗传史和生活、工作环境等状况。从出生开始,记录着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期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与预防保健管理信息;妇女人生各期,特别是妊娠期的健康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与各时期患病时的医疗保健信息,等等。总之,健康档案应是陪伴居民终身的、全面、综合、连续性的健康资料,它翔实、完整地记录了居民一生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信息。
11.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所有城乡居民,凡是在社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户籍及非户籍人口,都可以在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自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有什么好处?
答:对于居民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居民看病时,医务人员通过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健康危险信息,所患疾病的检查、治疗及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做出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健康档案还将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到那时,居民无论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到大医院就诊,可以通过计算机查看健康信息,减少重复检查、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医务人员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还可以发现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3.怎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在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咨询,或接受卫生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服务时,由基层医务人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工作需要,医务人员还会走进社区、家庭开展建档工作。
14.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居民健康档案包括:1).个人基本情况。2).健康体检记录。
3).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与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记录。4).1
患病就医时的有关接诊、转诊、会诊与住院等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5.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哪些内容?
答:一是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包括:1).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型与血型等基础信息。2).药物过敏史、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等基本健康信息。3).农村地区还要询问一些厕所、饮用水等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二是询问居民当前健康状况,包括:1).有无不适症状。2).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3).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疗情况。4).住院、手术、输血等情况。5).预防接种情况。
6).最近一年的主要用药情况等。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35.0~6岁儿童健康管理包括那些内容?
答:0~6岁儿童健康管理内容包括:1).新生儿家庭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36.0~6岁儿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么好处?
答:.0~6岁儿童健康管理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长基础。医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儿童健康监测和重点疾病的筛查,还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37.为什么要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答: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是为了从出生开始就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各种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牙齿发育、喂养情况、听力、视力、疾病的转归等。它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的动态记录,是医生对于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依据。因此,请家长如实反映儿童健康状况,并保管好手册。
38.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答:新生儿出院1周内,儿童保健医生会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内容包括:1).观察和询问儿童出生及疫苗接种的情况。
2).了解新生儿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等情况。
3).医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
4).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5).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还要提醒家长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39.新生儿家庭访视有什么好处?
答: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通过家庭访视,家长可接受医生的直接指导,学会母乳喂养、新生儿日常护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等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技能。另外,医生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状况,并通过体格检查,为宝宝做出居民健康档案的第一份健康记录。
40.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新生儿满28天以后,家长或监护人带着新生儿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内容包括:
1).询问新生儿一个月来的喂养、发育和疾病等情况。
2).对满月婴儿进行体重、身长监测和体格检查,评价新生儿的发育。
3).给新生儿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
4).做健康指导。
41.婴幼儿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需要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
1).询问上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
2).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3).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4).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
5)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听力筛查。
6).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2.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4~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
括:
1).询问上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饮食、患病等情况。
2).进行体格检查,对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做血常规检查和视力筛查。
3).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4).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果没有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43.妇女怀孕后可以享受到那些健康管理服务?
答:妇女怀孕后,从产前、孕期全程到产后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
1).孕早期健康管理服务。
2).孕中期健康管理服务。
3).孕晚期健康管理服务。
4).产后访视。
5).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健康管理服务。
44.《孕产妇保健手册》包括那些内容?
答:《孕产妇保健手册》包括孕产妇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及一般的体检,包括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45.孕早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怀孕12周以内为孕早期。
1).需要到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医生为孕妇进行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还要进行体检和妇科检查,做血和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等化验。
3).开展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的指导,特别强调避免导致胎儿畸形的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宣传告知。
4).根据检查的结果,填写第一次的产前随访记录表。如果发现孕妇有妊娠问题或严重并发症,医生会及时将其转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
46.孕中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怀孕13~27周为孕中期。在16~20周,21~24周医生做2次随访。
1).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医生通过询问、观察,体检、妇科检查、化验等对孕妇和胎儿进行评估,识别是否为高危孕妇。
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
3).对发现异常或有高危征象的孕妇,立即将其转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47.孕晚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怀孕28周以后是孕晚期。
1).督促孕妇在怀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检查。
2).医生对孕产妇开展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孕期并发症防治、合并症防治的指导。
3).对高危孕妇应根据其就诊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增加到医院随访的次数,发现问题及时转诊。
48.什么是产后访视?有什么好处?
答:产后访视是指基层医生在产妇分娩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的第一次产后家庭访视,医生为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查体、健康咨询和指导。
通过访视可以了解产妇的一般情况,如: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也可以早期发现产褥期感染,达到早治疗、早康复的目的。
49.产后访视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1).通过观察、检查、询问,了解产妇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发现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恢复不佳、产后抑郁等问题,及时转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3).通过观察、询问、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指导母
亲正确护理婴儿。
50.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有哪些内容?
答:1).产后42的产妇到所居住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后健康检查。如果生产时曾出现异常的产妇就到原来分娩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2).通过询问、观察、体检和妇科检查,对产科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3).对产科进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儿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第五篇:公共卫生宣传顺口溜
生梨润肺化痰好,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健肾补脾吃红枣。
高血压饮食顺口溜,即:“半斤牛奶二两肉,一斤蔬菜八两谷。一个鸡蛋五克盐,水果绿茶享清福。不抽香烟少喝酒,乐观开朗心无忧。每天早上跑跑步,保你腰带不变粗。”高血压饮食上同时秉持“五味不过”原则。
糖尿病、不典型,重在筛查现原形。
糖尿病、不可怕,怕就怕不认识它。
生活方式要健康,全靠健教来帮忙。
病人多数不听话,不依不从吓吓他。
口服药物品种繁、针对用药不间断。
胰岛素、你别怕,正确使用作用大。
乡卫生院连动手,双向转诊齐步走,家庭医生守门人,病人快活乐哈哈。
◎孕妇看电视有影响吗?
孕妇看电视要注意“四忌”。一忌长时间观看,连续看电视不能超过2小时,每1小时应起来活动5-10分钟。长时间不活动加重下肢浮肿,连续看电视引起用眼过度,会感到头错眼胀、乏力疲惫,应在室内开一盏3-8瓦的小灯。二忌饭后立即看,饭后立即看电视会造成供给胃肠的血液减少,影响孕妇的消化吸收。三忌看惊险恐怖的节目。四忌近距离观看(应距2米以上),荧光屏射出的少量射线对孕妇、胎儿均有不良影响,看后应洗手、洗脸、开门开窗。
◎孕妇做B超对胎儿是否有影响?
B型超声波强度非常低,反复检查也是安全的,一般避免在妊娠10周之内作这项检查,因为怀孕头3个月,胚胎细胞分裂处在旺盛时期,如果不是绝对必须检查就不作。家中添宝喜洋洋,不能忘。出生先打卡介苗,乙肝首针少不了。满月乙肝第二针,0,1,6月把握好。二三四月服糖丸,三四五月打三联。半岁乙肝加流脑,七月宝宝乐逍遥。八月麻风很重要,九月流脑要记牢。一岁开始种乙脑,两岁加强勿忘了。一岁半后有三针,三联甲肝麻风腮。间隔半年甲肝种,年满三岁A加C。四岁还要吃糖丸,小儿麻痹得不了。六岁白破麻风腮,按时接种健康保。要问这是为什么,为了宝宝得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