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张德江:发展职教
重庆事业单位面试热点
【解析】今年413联考中,着重强调了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未来的经济繁荣。重庆金标尺教育根据此热点整理出了张德江书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讲话,广大考生可从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发展意义以及发展对策进行面试的准备。
张德江: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大战略
据重庆日报消息 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5月15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项重大战略,务必站在重庆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牢固树立抓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的思想,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推动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存根,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出席会议。
张德江指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把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蓬勃发展。设立直辖市以来,重庆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全市职业技术教育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
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推动重庆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重庆正处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重庆特殊市情、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重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迫切需要,是重庆改善民生、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举措,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一定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坚持不懈,全面推进,大力发展。
张德江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以转变观念为前提,彻底消除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想障碍,打破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想桎梏,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顺应市场规律,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要相衔接,注重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协调,切实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以质量为生命,把掌握技能放在首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实训基地,大力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技能人才。要以服务为宗旨,面向区域发展、面向产业发展,把解决库区移民、“两翼”农民和城市困难群体就业作为职业培训的重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以改革为动力,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关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办学体制,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活力。
张德江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事关重庆发展全局的长远大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职业技术教育摆在战略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保障,加强舆论导向,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要把职业技术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形成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要积极宣传引导,营造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重视、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浓厚氛围,努力开创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黄奇帆对《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作了说明。他说,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关键是解决好技能人才“能就业、就好业、有奔头”。要在观念上重视技能人才,政策上支持技能人才,使用上善待技能人才,通过完善人才成长“立交桥”、加强职业培训等措施,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布局,推动产教对接、校企合作,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会上分别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市领导张轩、何事忠、徐敬业、范照兵、徐松南、翁杰明、吴政隆、徐鸣、陈雅棠、吴刚、于学信等出席会议。各区县党委、政府负责人,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企业和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市教委:六大重点项目促进职教发展
市教委主任周旭昨日在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上表示,“十一五”以来,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建体系、扩规模、上水平、强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高职在校生突破70万,累计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110万人,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90%以上。
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抓落实。周旭表示,市教委将着力完成“四大任务”:一是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优质学校、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三是推进产教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同时,市教委还将实施好„六大重点项目‟。”周旭说,一是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项目;二是优质示范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设项目;三是实习实训与技能竞赛基地建设项目;四是教师能力素质提升项目;五是重点建设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六是学生资助项目。
“各区县教育部门和职业技术学校,要用产业、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检验办学质量,破除„唯书本‟„唯学历‟的桎梏。”周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创新、主动适应,还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通道。(记者 秦健)
市人社局:技工教育水平将居西部第一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昨日在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坚持《决定》引领,构建技工院校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将全市技工院校由现在72所减至50所,在校生人数由目前的12万人增至16万人,校均规模不低于3000人,就业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
该负责人表示,在确保公办、民办技工院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支持10所国家示范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建设,牵头制定技师学院生均公用经费高于中职学校的补助标准。筹建市就业与职业能力建设研究院,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前沿研究,制定新兴职业标准,开发精品专业教材。推动重庆江南职业技术教育新城建设,引导优质技工院校向其聚集。通过3至5年努力,将我市技工教育综合水平由西部第三提升至西部第一。
人社部门要充分利用职能优势,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互认互通机制,引导人才培养向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转变;制定高技能人才在工资、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等方面享受专技人才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为技能人才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建立政府奖励表彰制度。
此外,人社部门将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到2015年,全市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0万人。(记者 秦健)
巴南区:
江南职教城将建成“城校融合”典范
巴南区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巴南区将以建设江南职教城为抓手,着力打造新平台。计划用六年时间,把江南职教城建设成为集教育、实训、技术研发、居住、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校融合”典范。
该负责人透露,江南职教城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集职业技术教育与教育云计算于一体,计划总投资495亿元,规划常住人口规模25万人,其中在校学生达15万人。计划引进重点职业院校26所、建设教育“云计算”产业园,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引导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工学结合,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对象,优化职教结构,构建高职、应用技术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高端职教体系,为各行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和各类教育资源。
第二篇:2014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
2014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染色河流
【导语】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河流污染严重,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面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呢?
【背景链接】
近年来,我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中已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局部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质浓度高于国际水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问题原因】
第一,法律认定违法排污非常困难。要同时具备:超标、治污设施停止运转、故意停运等3项条件。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在执法过程中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看到污染,更要从实际执行标准来判断是否适用法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颁发执照的工商管理部门也面临这样的尴尬,是自己的职责范围,但是缺乏实际的执行能力。
第二,生产商家对于利益的追求,忽视对于环境的保护。各地的河水被污染,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和种植。对于这些触目惊心的污染结果,生产商家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至社会公共健康的利益而不顾。
第三,社会监督的力度缺乏一定的长期性。哪里污染追到哪里,是我们社会舆论媒体的焦点。政府部门对于各地的污染事件的处理力度不一样,有些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居然对于明显已经污染的河流,说可以使用。
【对策建议】
我国是一个缺乏水资源的国家,对于河流的污染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环境责任法律化。许多地方环境污染的背后,总能看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子。环境指标纳入政府官员考核指标体系将是斩断地方保护主义的利剑。“区域限批”制度是环境监管手段的重要创新。实践证明,“区域限批”制度的效果非常明显,不仅使违法建设单位受到严厉惩罚,也使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环评等法律制度产生了敬畏。
第二,政府、企业应当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对于已经产生危害的企业,要严格控制,给与一定的处罚,尽快还河流的洁净。
第三,及时公布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让政府的权利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使权力正常合法使用。民众对于企业的排污行为,依法要求公开的信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在公众知晓的报纸、媒体上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三篇:2017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http://www.xiexiebang.com/tianjin/
2017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材料】
2017年8月,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解析】
塞罕坝林场建设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是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着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和过程,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与我们思想认识和工作不够到位、体制不够健全有关。有的地方在发展中片面追求速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相关法律、政策和考核体系还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不断优化。
首先,必须强化责任担当,坚定不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践行“三严三实”,慎始慎终、慎独慎微,涵养操守、端正品行,正确对待名誉地位、利益得失、进退去留,切实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坦荡做人、谨慎用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其次,要坚定必胜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永不懈怠、永不退缩,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要永葆拼搏状态,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凝神聚力、干事创业,以奋发有为的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http://www.xiexiebang.com/tianjin/
精神状态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最后,要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第四篇:2014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好人主义”
2014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好人主义”2014年5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频会议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真格有辣味,不为人际关系所累,敢于向好人主义说不,真正红红脸、出出汗,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这一论断,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高度,对各级领导干部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这一环节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当今社会中,不少人奉行一种“好人主义”的处世哲学,他们信奉做“事”不如做“人”,做“坏”人不如做“好”人,在为人处事时没有原则和是非标准,一味的当“好好先生”,这种掩护和纵容党内错误思想和言行的行为与我们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从长远来看,不仅不利于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促进团结和进步,对于个人的健康成也是极为不利的,是我们应该摒弃的行为。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切实有效的批评难以开展,好人主义较为严重。比如,有的人对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损害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采取事关不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单位和个人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时掩盖真相,回避矛盾,很少触及个人的缺点、错误;有的人甚至对违背党的原则和的错误言行,非但不站出来给予有力的辩驳,反而随声附和。好人主义的盛行,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党员干部自身修养不够,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个人利益,处处讨好和不得罪他人。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好人主义盛行,与党内生活制度不健全、党内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有关。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流于形式,一些民主生活会甚至开成了茶话会、表彰会、神仙会等,这种变了味、走了样的民主生活会,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因此,敢于向好人主义说不,一方面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在工作中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帜鲜明,敢于讲真话、道实情、提意见,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如强化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制度,尽快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选拔出敢于坚持原则、踏实工作的人,坚决抵制和清除“老好人”行为。相信,只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旗帜鲜明,坚持原则,树立正确的导向,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就能有效遏制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中公教育新疆事业单位:http:///xinjiang/
第五篇: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新农村建设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背景材料】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只争朝夕。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首次提出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的目标。结合目前同心乡实际,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以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打牢经济基础,开创通道经济局面。
二是推动“城乡一体化”时不我待。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责无旁贷。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作为农村基层,必须加强乡村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和妇女小组长“三支队伍”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三支队伍”选用、管理、激励、考核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三支队伍”在社会管理过程的优势和作用,有效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四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任重道远。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必须要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大在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中的党员发展力度;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和党小组;着力加强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和妇女小组长“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题目】近日媒体报道称,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拆迁并镇,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并对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提出你的建议。
【解题思路】首先,要解读一下什么是“农民上楼”,然后谈谈“农民上楼”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最后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段落层次要清晰。
【参考解析】
材料中“农民上楼”行动其实指的是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是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结合进行的一种模式,主要是将分散的村落居民集中到一起居住。
各地积极推动“农民上楼”行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能有效缓解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用地不足的问题,其次,可以节约用地,改变过去农民群众不合理的用地模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式,实现更合理、更科学的规划性用地,减少了宅基地数量。即使是大部分置换出来的宅基地确实难以复垦重新成为农业用地,但是有一定量的置换出来的宅基地成功实现了复垦。最后,“农民上楼”行动是以“农民上楼”置换农民原有的宅基地,给农民带来最实惠、最看得见的好处就是,农民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离开过去破旧的房屋,住进楼房,大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农民上楼”的过程中,存在了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第一,有些地方在土地整治工作中作风强硬粗暴,政策落实过程中扭曲了政府的初衷,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第二,“农民上楼”后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楼房建设格局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实际生活需要,没有提供相应的饲养家禽和种植蔬菜的农耕用地。最后,在补偿方面不够合理,没有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我认为,建设新农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搞好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明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搞好农村和农民教育,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第三,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第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农民上楼”一是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本着自愿原则推进,不能“一刀切”,不愿意“上楼”的群众不能强制“上楼”。二是“农民上楼”后的楼房建设格局要考虑到农民的实际生活需要,要保证农民生活便利,要保证农民家的鸡鸭、农具等“住所”。三是补偿标准要合理。闲置出来的宅基地,如果复垦,应当归还农民群众,如果更改成建设用地,那么上楼的农民群众应当依然享受受益权。
建设新农村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新农村是与时俱进的,没有具体标准。因此,应避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一哄而上搞运动。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定推进建设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