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我主要谈三点:第一点,自信的重要性。第二点,怎样获得自信?第三点,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
首先谈一谈自信的重要性。首先回答什么是自信心?自信心就是一种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自信它是在社会上立足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只有拥有,才会看到希望。奥里森·马登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品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自信可以从困境中把人解救出来,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赋予人奋斗的动力。或许可以这么说:“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同样两个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时总会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度过,当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有实力,当遇到实在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则认为也许任务本身实在太难。而缺少自信的人则会把成功归功于好的运气。只是由于这小小的心理差异,虽然二人花的时间,精力都差不多,但往往较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获要大得多。国内外多少科学家,尤其是发明家,哪一位不是对自己所攻克的项目充满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只会一次又一次地激发起他们的斗志——他们认为:失败越多,距离成功也就越近了。
第二点,怎样获得自信?我们首先看看自信的人的表现。
1、他们往往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能接纳不足,扬长避短;
2、自信的人言语不多,喜欢在内心积蓄力量,收拢五指攥紧拳头用力出击;
3、自信的人胸怀大志,不畏强手,勇于探索,敢于攀登。
4、自信的人立足现实,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程收获。
同学们,你看,自信多好!那么怎样会越来越有自信呢?对,我们要学会不断的培养自信!
1、听一听自信的歌。“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六年级动员会上唱得这首歌好极了,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当我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想想自己走过的不长的经历,自信它使我懂得了:“一旦失败,应当毫不犹豫站起来,从头再来。”这就是信心。
2、经常看一些自信方面的书,如励志书籍,卡耐基的成功学就很不错;读一些人物方面的传记,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传奇故事;阅读一些培养自信的好杂志,如《读者》、《文摘》等等。其实从潜意识的规律上讲,遇到困难与问题,如果都从积极地方面去想,尽量说一些积极的话语,多和一些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学习的人接触,你会越来越自信,感到自己越来越成功满足。
第三点,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呢?因为自信是建立在真才实学的基础上的。空有满腹自信,那只说得上是自以为是罢了。这种所谓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动人前进,反而害人不浅。同样,在我们的学习中,仅有自信也是不够的,自信应该与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时常见到有部分同学在考试之际,没有一丝紧张,满怀自信地步入考场。但考试过后,这部分同学中有的分数挺高,有的分数却是羞于见人的。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这部分同学中一种是既自信,又刻苦认真学习的;另一种是单有自信,却未付出努力的。这两类同学看
上去都是充满着信心去应试,但由于平时知识的积累不一样,后果就截然不同。所以说,我们做人,就应当先做一个满腹经纶,然后才充满自信的人。因为自信只是一种虚无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让自信附着于“实干”这一燃烧自信的机械上,才能使自信发挥出它应有的力量。
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呢?”我想来想去觉得是自强。人首先要志存高远。“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又自信自己的志向能成为现实,那么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即使屡战屡败,他仍会屡败屡战,最终取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所以我们每位学生,都应该树雄心、立壮志。其次,要严于律己。一个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审查并纠正自己的缺点,才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自强就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完美自己的人格。再次,要超越自我。一个人要发愤图强,就要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战胜困难不容易,战胜自己更不困难。当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当写作业态度马虎的时候、当想图一时快乐放弃工作、学习的时候„„要战胜自己,确实是最大的痛苦。但是,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迷途知返;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有所进步;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超越自我;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实现自强。从这个角度讲,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当一个人有了自信,又有了自强,就爆发出无穷的威力,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同学们,我希望大家既不要因为竞争激烈而背思想包袱,更不要因为基础差而自暴自弃。应当相信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的惰性,以饱满的热情、自信的姿态迎接生活、学习。应当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结果,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有两分“毛遂”的坚定,三分“爱因斯坦”的毅力和五分“居里夫人”心若止水的自信,去促成十分成功的你。人生是船,自信是帆,自强为桨。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最后,我想说:“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吧!那样,你才会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第二篇: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我主要谈三点:第一点,自信的重要性。何谓自信心?自信心就是一种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自信它是在社会上立足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只有拥有,才会看到希望。奥里森·马登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品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自信可以从困境中把人解救出来,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赋予人奋斗的动力。或许可以这么说:“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
第二点,怎样获得自信?我们首先看看自信的人的表现。
1、他们往往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能接纳不足,扬长避短;
2、自信的人言语不多,喜欢在内心积蓄力量,收拢五指攥紧拳头用力出击;
3、自信的人胸怀大志,不畏强手,勇于探索,敢于攀登。
4、自信的人立足现实,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程收获。
那么怎样会越来越有自信呢?我们可以听一听自信的歌或者经常看一些自信方面的书,如励志书籍,卡耐基的成功学就很不错;读一些人物方面的传记,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传奇故事等等。其实从潜意识的规律上讲,遇到困难与问题,如果都从积极地方面去想,尽量说一些积极的话语,多和一些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学习的人接触,你会越来越自信,感到自己越来越成功满足。
第三点,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呢?因为自信是建立在真才实学的基础上的。空有满腹自信,那只说得上是自以为是罢了。这种所谓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动人前进,反而害人不浅。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仅有自信也是不够的,自信应该与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又是什么呢?”我想来想去觉得是自强。人首先要志存高远。“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又自信自己的志向能成为现实,那么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即使屡战屡败,他仍会屡败屡战,最终取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雄心、立壮志。其次,要严于律己。一个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审查并纠正自己的缺点,才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细节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自强就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完美自己的人格。再次,要超越自我。一个人要发愤图强,就要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战胜困难不容易,战胜自己更不困难。
各位同事,我们应当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结果,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有两分“毛遂”的坚定,三分“爱因斯坦”的毅力和五分“居里夫人”心若止水的自信,去促成十分成功的你。人生是船,自信是帆,自强为桨。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最后,我想说:“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吧!那样,你才会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谢谢大家!
第三篇:自信=成功的一半
自信=成功的一半
饶家畈中心小学四年级曾静
自信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有了自信我们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没有自信我们就永远无法成功。
记得这就是一年级期末考试,那天阳光明媚,似乎是个好日子。我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我的左边就是我们班的尖子生。
考试开始了,第一节课语文考完了,我做题时一帆风顺,似乎没有什么绊脚石、拦路虎挡住我得去路。
但第二节课的考试可就没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做完了,而且也认真的检查了好几遍。我觉得没什么题能难得住我。
但有一道题,有一些难度,但我还是坐上来了。但我不知道对不对,我就想起了我左边的那位尖子生——陈永明。我的心里打起了小算盘:陈永明是尖子生,不会不知道这道题怎么做吧?那我还是问问他吧,不行,还是再算算,再去问问他吧!我用了许多方法做这道题,但还是等于我算的那个数,我又心想:还是去问问他吧!于是,我趁老师不注意问了问陈永明。他说,他等于二百。我说,我等于二百零一。我说,你怎么算的。他说,他是这么算的„„我听了他的,有些道理。但我还是觉得自己的对。我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最后我考了第一,他考了第二。
这件事告诉我,凡事都要有自信。我想起了姚明说的一句话:“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放弃就一定会失败。”自信与成功的关系密切,也许只是一个数字的大小。
让我们为自己加油、喝彩,自信+毅力+勤苦=成功,自信永远是勇气的表现,是成功的一半。
评语:文章通过一次考试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自信,因为有了自信就成功了一半,没有自信就永远无法成功!
指导老师:熊明松
第四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一堂课,从上课铃一响,师生进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开端。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艺术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优秀教师总是让开场的讲话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了重视课前导入教学设计,就能把课上得精彩,学生也喜欢上,能积极参与,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知识。相反如果上无准备之课,随意走进课堂,一味地呆板地直接教课,学生会厌倦,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当然会不尽人意。因此怎样导入新课成为我备课时特别注意的一点,尽量在这个环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本次课顺利进行下去,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
一、抓住领题法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题常设有领题,是为了突出文章叙述的重点、难点。在讲授这类课文时,教师如果能从领题入手,设计导语,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颗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
生:见过。
师: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我在我家屋后的小河边见过柳树。
生:在公园的湖边,我也见过柳树。
师: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吗?
生:柳树高高的,叶子狭长,枝条也是长长的,往下垂,有的还能一直垂到水边。
师:对。你说的这种柳树叫垂柳。你们读过贺知章的《咏柳》吗?谁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生:学生背。
师:很好。现代作家陈忠实写过一篇关于柳的文章,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了,它的题目是——
生:(齐)青海高原一株柳。
师:对!如果用一个“柳”字来做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这个题目范围比较大。既可以写所有的柳,也可以写指定的柳;既可以写垂柳,也可以写不垂的柳。
师:枝条不垂的柳叫旱柳。用“一株柳”做题目好吗?
生:用“一株柳”做题目太普通了。
师:那用“青海高原一株柳” 做题目有什么好?
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不是一般地方的、普通的柳树,而是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不一般。
师:它为什么不一般呢?
生:我知道青海高原雨水少,风沙大,气候恶劣,一般树木难以生长。这株柳树生长在青海高原上,一定有特别的地方。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读了这段话,你们想要了解什么呢?
生:这一株柳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会“令我望而生畏”?
师:好!那就让我们读课文来弄懂这些问题吧!
这样的导入设计,有利于诱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青海高原一株柳” 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会“令我望而生畏”?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氛围中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索未知领域,为学生学习新课作了有益的铺垫。
二、进入角色法
小学生可塑性强,他们不光喜欢新异直观的画面。更喜欢参与一切娱乐活动。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录音、挂图或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犹如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事,从而被陶醉在这情境之中,使学生兴趣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我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并深情朗诵:“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同学们,听——《二泉映月》缓缓响起。”稍后,师又描述:“熟悉的乐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山水秀丽的江苏无锡: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展现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丽的景色。伴着泉水的涌动,这支婉转的乐曲又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它自始至终流露了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阿炳的思绪情感。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走进《二泉映月》,走近这位伟大的民间音乐家——阿炳。”
这样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角色,有的同学课前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边听、边想,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这自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音乐导入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音乐不以文字语言、不以具体的形态为媒介就可以打动人心,培养美的情操,这种力量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在课的开始就把与本课教材同主题或题材的音乐作品送入学生的感官,这不仅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展现美好的意境,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内涵。
运用音乐导入新课,能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课堂上。比如在教学《草原》,导入新课时,我在课堂上播放一曲悠扬的带草原风味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顿时,音乐旋律在教室里舒缓地流淌,轻轻地流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享受音乐带给他们奇妙视听效果的同时,一幅幅富有草原风光的画面随之展现在学生眼前: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放牧的牛羊„„如诗如画的意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他们一下子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在黑板上板书出醒目的课题——《草原》。在教学中,我正是恰当地借助音乐这一媒介物,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很快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直奔主题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
如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我们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56个和睦有爱的兄弟民族,有勇于开拓创新的杰出人才„„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我们怎能不热爱她呢?”板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用这样充满激情的导语揭示课题,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读书兴趣,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课时衔接法
其目的是衔接上下课时之间的知识衔接,复习巩固,或知识整合。因此,课时导入可采用“提问导入”或“测试导入”或“抽背导入”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既养成严谨的学风,又学好知识。如在教学《草原》第二课时,课前可以先听写“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重点词语,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这些词的含义,再用词造句,学会积累运用。讲读课文时直接抓住这些重点词再提问:“草原有什么特点?课文中哪些描写草原的自然美?”请找出有关词句品读悟感。同学们马上会从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感悟课文内容,说出出美丽大草原的特点:绿、大。而“襟飘带舞”则反映出蒙古族人民欢迎远客的迫切心情和他们那种豪放的性格。这样的测试、提问导入,既集中同学们学习的注意力,又把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第二课时讲读课紧密衔接,使知识性上下联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
总之,新课的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几种外,还有视频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表演导入、画画导入、谜语导入等,但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求变,有灵活性
再好的导入形式,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地采用,想必它的教育效果会越来越差。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及他们的心理特点,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使学生具有新奇感,让他们总保持“乐学”的态度。
2、求精,有概括性
导语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并不能代表所要讲授的课文内容。导语设计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和形式都应恰当、准确。导语的设计还应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尽可能把导语设计得短小精悍。在设计导语时还要把握好导语所用的时间的“度”,尽量把导语所用的时间控制在二、三分钟左右。
3、求巧,有趣味性
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行文有趣,言之有味,形式多样的导语,效果绝对要比枯燥乏味的好得多。因此导语的设计要讲求洁简概括,形式多样,既使是简短的几句导语也要尽可能的巧妙有趣。新课的导语设计还要讲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通过导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导入新课是一门艺术,以上的介绍仅是举例而已。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艺术性导入新课的方法,也要因文而异,因班而异,灵活多样,门径各异。但切不要摆花架子,要实中求活,要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叶圣陶对“导”说得最为切中:“‘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应不断地对新课的导入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导入设计的意义和策略
徐永兰
内容摘要: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具体历史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论述导入的含义和作用,归纳了历史课堂导入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导入、含义、作用、方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一段精彩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导入的含义
导入是教师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真准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也就是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二、导入的作用
导入语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它可以将学生注意力引入教学的特定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说,导入语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1、集中注意
注意力是我们的心灵的门户。在开始历史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较强的、较新的、恰当的刺激可帮助学生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行为,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学习任务,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师在进入新课时,经常运用新颖的、有趣的、引人生疑的导入内容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比如,教师拿出一件模型、文物,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对学生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将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使其安静下来。
2、引起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好之”就是兴趣。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内在“能源”,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的导入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用较短时间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中。
3、激发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中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促使们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获取心理上的满足。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应该加以鼓励。”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时,应
该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特点,揣摩学生关注的话题,精心设计导入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直接进入理解课文的紧张思维状态。
二、导入的方法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一般在高年级采用。因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意志力较差,直接导入往往收效甚微。
(二)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上课后用三、五分钟将上节内容简明扼要复习一遍,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常用的方法。特别在上数学课中,经常是先复习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知识,再引出本节内容。
(三)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所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内容,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景中学习。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四)悬念导入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臵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我在讲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是这样导入: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唐僧西天取经天气热,八戒抱瓜来解热渴,悟空逼它把客请,每人四分之一,八戒一听把眼瞪,“这样分法可不行,西瓜是我老猪找的,我应该多吃才行,我要吃六分之一。”悟空一旁偷偷笑,连忙切下六分之一给八戒,八戒接过瓜奇怪的说:分给我的瓜怎么比你们的少呢?肯定是猴哥在作怪。唐僧听了摇摇头说:还是先送八戒去学堂念书吧,这不八戒来了,和我们来上比较分数的大小。
(五)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历史著作来阅读。如讲循环小数时,就用才“从前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和尚,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从前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和尚,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让学生接着讲,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象这个故事一样的课,<<循环小数》
(六)歌曲导入
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用歌曲实现课堂导入,往往能使课堂营造很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身
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七)多媒体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课堂教学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粉笔加黑板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佐手段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通过恰当的多媒体手段实现,其效果有时是其它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当然,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游戏导入、谜语导入等。作为数学课堂教学,除了用生动形象的感性方式引入新课外,有时也可尝试较深层次的理性方式导入新课。如通过艺术欣赏、材料分析等。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