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葛剑雄晒经费开支莫成“一个人的战役”
葛剑雄晒经费开支莫成“一个人的战役”
葛剑雄资料图
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将2009年图书馆的经费开支对外公布。接受记者专访时葛剑雄教授称,钱少时腐败不起来,然而钱多了制度却没有跟上来,公开财务支出的目的就是为防止腐败,因为这样的公开制度,接下来还会公布2010年度图书馆经费开支。复旦大学图书馆一年能拒绝掉几百万的回扣。(3月14日 新华网)
都说大学是社会的“清水衙门”,图书馆又是大学里的“清水衙门”。不料,被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这一晾晒,却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学图书馆也可以变成一个不干净的旮旯之地。“每年都能拒绝掉几百万的回扣”的故事,能够给人以两袖清风的感觉,但稍稍联想一下,就会感觉后怕,那些没有公布经费开支的大学图书馆,到底有没有拒绝掉这几百万的回扣呢?有权力,而无阳光,则一定会有寻租的买卖;有衙门,而无监督,也一定会有腐败的机会。即便是在清静无为的大学,即便是自诩为学人的知识分子,即便是文质彬彬的大学教授,倘若有物质方面的诱惑摆在眼前,也很难用道德的自律去规避腐败。对此,葛剑雄教授发明了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依靠他一个人的自觉之举,将复旦大学里很容易发生腐败的犄角旮旯之地,置于了阳光之下。但问题是,大学里还有多少个犄角旮旯值得晾晒呢?实现晾晒的方式,总不能只依靠一个人的自觉之举吧?
葛剑雄是一位斗士。他用一个人的努力和诚意,打破了大学中的种种潜规则。除此之外,更让百姓所乐见的地方在于,他用财务透明的方式发明了一种规避权力腐败的新制度,虽然这个制度的运行原理,许多学界人士都很明白,但将此制度运用开来并高调示人的,只有他一个人。他的意图很明显:其一,“我这是在救自己”;其二,通过对一种制度的践行达到“行为示范”的效果。
高校已成为腐败犯罪新的高发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0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中作出了这样的判断。腐败频发,权力监督就必须要及时跟进。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许多部属学校分布在省会,许多省属学校分布在地级市,权力监督难免“鞭长莫及”。对于当地教育与财政部门来讲,是“既管不了它的帽子,也管不了它的票子。”显然,指望权力监督一条路来规避大学里的腐败,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外部监督的乏力,需要权力内部的自我反省。葛剑雄说,要防止高校出现腐败需要“内外兼修”。葛剑雄用一种“自我反醒”的方式,做到了让一个图书馆的清白;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这只是一场“一个人的战役”,实现了阳光财政的部门领域,也只有复旦大学里的图书馆而已。复旦大学的其他部门、其他大学的图书馆、其他大学的所有犄角旮旯,也都需要晒一晒、晾一晾。英国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对大学进行过如此的描述,“世间很少有事物能比大学更美。当防线崩瘫,价值崩溃,水坝倒塌,洪水为害,前途变得灰暗,古迹沦为泥淖时,只要有大学屹立在那里,它就屹立闪光。”如何让大学守住社会的最后一寸价值净土,是个严肃的社会话题。这就需要更多的大学图书馆与行政部门,像葛剑雄一样晒一晒自家的帐本。甚至说,将晒帐本之举上升为一种“制度自觉”,也十分必要。
本文来源 任你博: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