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期读书心得论文
假期读书心得论文
假期是一个教师最能入静的时候,所以也是教师最有收获的时候。假期是教师阅读的最佳时期,也是教学反思的最好时机。因为我们不再琐事缠身,不再疲于应对。有的是时间可供我们静心读书,深入思考
教师的成长之旅是一部漫长的心灵之旅。这个旅程是从阅读开始的。读最好的书应当是为人师者身体力行的职责。不在于读很多,而在于读最好的。即使有一些书很难轻易地读进去,但也要设法读进去。
《爱怕什么》是毕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现代人称为“心理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我对文章产生了特有的激动,或许是毕淑敏在字里行间对我的打动,我在毕淑敏散文中,体味到“爱”的真谛—— “爱是神奇的化学试剂能让苦难变得香甜,能让一分钟永驻成永远,能让平凡的容颜貌若天仙,能让喃喃细雨压过雷鸣电闪。”
“爱”是教育者的情怀,“爱”是教师的职业特性,“爱”是灵魂工程师们的之情,“爱”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爱”是学生快乐的源泉。“爱”是孕育万物的草原。在这里,能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所有人间的美德和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天分,爱都会赠与你。”
让我们尽情的赋予学生们更多的“爱”,面对鲜活充满童贞的孩子们,让我们释怀人本的真“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爱”的 1
种子成长的姹紫嫣红。
其实对孩子的爱也分为很多种,特别是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理智地去爱。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爱,你需要去量身定做。对于成绩优异又傲气的孩子,你尽可以严爱;对于成绩较差又自卑的孩子,你尽可以慈爱;对于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孩子,你要引导他去爱。。。
这是我对毕淑敏阿姨《爱怕什么》最认真的理解与诠释了,是内心颤动的结果。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书,是知识经验的载体,它记载着古今中外的各类知识,它可以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书是无言的诚实者,书籍是智慧的海洋船: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精益求精。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错,田要细耕,书要精读,只要这样,你就可以读懂好书里的“救济粮”。啊!对,在此,我想到了名人的一句伟话:“书是精神的粮食。”是的,书可以以粮食的名义替代,生活中的难题可以在书中寻找解决的方法。书就像无声的导师,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使我们学识渊博,使我们心胸开阔。
刘广营学校:任利萍
第二篇:假期读书心得
继承与创新,让教与学更精彩
——读《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十要:特级教师赵景瑞教学课例》有感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特级教师赵景瑞的著作《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十要:特级教师赵景瑞教学课例》。赵老师从大量教学课例出发,从实践中提升理念,把语文教学的理念融于鲜活教学故事中,走近教师、走进课堂、贴近教学,有可读性和实用性,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著作贴近教学实际,其中既有赵老师听课、评课、备课的故事,又有精彩的课例,既有对语文教材的把握,也有教法,学法的渗透,多层次解读了教师的素养,读后油然而生一种茅塞顿开的快慰。
第二章《教师要做点燃创新精神的火炬手》课例1“赵老师的性别还用猜吗? ”在众多课例中让我过目难忘,并从中感悟到了许多。
课例如下:一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联想力,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出平意料的问题。教学片断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性别吗? 生:(大笑,意思是没必要问,一看便知)。师:我知道你们会说“男”,但不许说“男”。生:您也不是“女”的。(众笑)“男”字,也不许说“女”的反义词
师:当然了,现在要求你们不评说词。用其他的表达,让别人也能猜出我的性别。生:老师的性别很简单,一看就知道,可不让说那个字,这个字上下结构,上面是“国”下面是“力”,合起来打一个字。猜猜? 师:用字谜,可以。但不说出这个字,还是围绕这个字。能不能离开“男”来说。
生:老师的性别和我爸爸一样。
师:好!这就是联想的好处。由起老师联想到他的父亲。还有吗? 生:老师您回到家里,儿子准叫您:“爹。” 生:您的老伴称您“老公”。生:老师留着胡子。师:这是直接看到的,你是怎么联想的? 生:只有老师的那个性别才留胡子。生:老师夏天从来不穿裙子。生:您不会梳辫子吧。生:您进厕所里有小便池。(笑)生:老师如果要出家,只能当和尚。(笑)生:老师如果要出家,不能当尼姑。生:老师夏天要是穿裙子就错了。
生:老师回到家,您的孙子不会叫您“奶奶“。生:夏天,常穿裙子的绝不是您。
师:好,由此及彼的联想、反方向的多有用。
读到这,真是引发了我心灵的共鸣,语文课堂中创造力和联想力的培养始终 是教学中的难题,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如统一的生产线上改造出的样子该有多么可怕。记得一个广告这样说过“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节课看似和教材内容不搭,却另有深远的意义在其中。不由得让我会心一笑联想到了我校正在大力实践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符合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并优化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大有裨益。新课程大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弹性和灵活性,“学案导学”又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是立体的、丰满的、多元的。我们要打造优质课堂,就要弯下腰转变角色,成为“师生平等”中首席,为学生服务与学生共同成长,而不是照本宣科,做一个教书匠就万事大吉了。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是主动学习的促进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迅速、准确地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是自主、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未知的世界,倡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融入到学生的世界,参与沟通、情感共鸣,鼓励学生乐于交流,因我是团队的一员而发挥主动、而彰显精彩。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者。他手中总是多拿着几把衡量的尺子,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一句真诚的鼓励,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欣赏的眼神,几次由衷的鼓掌都能让语文课更加有声有色,有情有趣。只有教师明确了自己角色的转变,“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学生自然就知道“我是谁”,我有什么权力和职责,我是课堂这个战场的突击手,我有着重要的任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应自信、自强、自立、自律和老师、同学们共同在这里教学相长,乐于思考而喜于收获„„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只是一个大的纲领,具体到课堂40分钟,应有许多丰富多姿的子教学法为其增色,使其精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适应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教师的水平与特长。范读导入法、读写结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这些方法优势互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大显神威。丰富、充盈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我个人比较偏爱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时,我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以声带情,引导学生在感悟时光的匆忙流逝中积累美文并在写作实践中尝试运用。教学契诃夫的《凡卡》,我化身可怜的小凡卡以形神兼备的表演动人,让学生深入人物灵魂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老舍的《草原》时,我通过简笔画让学生感受“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到底是什么形象。让学生“身未动,心已远”以直观的演示领略草原之柔美。在教学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一曲“十七岁那年的回忆”的歌词诵读,引发学生对回忆体文章的初步理解。将学生带入情境之后,再依次引出“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让学生自学,自然事半功倍。
“学案导学”的课堂更是瞬息万变,时刻充满着挑战,你也许猜不到学生在“预习导学”会学出什么,所以教师的“预设”应随机应变地适应学生的“生成”,这是对教师教学艺术与教学机智的考验,更需要教师在导入、讲读、组织、管理、评价等方面做好精心的准备,做到“定体虽无,大体须有”,使预设与生成能融会贯通、相互支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创新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金钥匙。记得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我用教室模拟了诺贝尔颁奖现场,让同学们上台发表获奖感言,从而充分体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高尚人格。在教学《詹天佑》时,孩子们用漂亮的钢笔字,在书中插图詹天佑的塑像底座上写上了深情的“塑像铭”,这让他们真正沐浴了詹天佑的“民族英雄之光”。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孩子们以一个个流落异国的奇珍异宝的角色诉说着内心的感受,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悲愤,自己将来回归祖国的雄心壮志„„你看,大家说的多好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是需要悉心呵护的。那些与众不同的奇妙构思,不同凡响的全新观念,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升华都产生于“创新精神”。要想获得教与学的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正如科学巨匠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真是:善学时珍尝百草,人有我优争赶超。点燃接力火炬棒,创新高峰回眸招。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善于打破常规,引起学生思维的“战争”。要想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就要打破思维的平衡,犹如石微起千层浪。教师就要投石问路,石子要出乎学生的意料,激起学生的兴趣,挑战才能成功。
第三篇:假期读书心得
读《守望教育》心得体会
四道沟镇中心小学 高洁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的思考,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臵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
四道沟镇中心小学 王传利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第四篇:假期读书心得
读《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心得体会
巩留二小-------许玉芳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奋斗目标,相信也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奋斗目标。《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是我在假期学习中阅读的书籍之一,虽然作者是美国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国情与我国也有所不同,但是我认为在这本书中作者所提出的成为优秀教师的教育观念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所以想与大家共同分享这本书。
首先要介绍一下这本书及作者:《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是美国国家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委员会、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中国青年出版社郑重推荐“教师一生的读书计划”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托德·威特克博士是美国印第安纳洲立大学教授。美国教职员动机、教师领导艺术和学校领导者效率方面的权威研究者之一,曾在多所中学任教,并担任校长之职。美国畅销书《优秀校长的独到之处》的作者,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杰出演讲家。因为作者曾担任过中学校长,所以作者在这本书中所提出的14件事是从校长业绩研究、成功的态度和行为、作者的工作经历三个不同的视角出发而提出的。
在这14件事中包括态度、目标、决定和做法。而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要成为成功教师,就必须有着坚定的核心信念包括指导我们决策的原则,帮助我们区分对错的标准,确定我们工作方案的目标就是要“让关心和投入蔚然成风”。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做到这一点。学生们都很投入,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就会关心学习,关心教师,关心彼此。一旦关心和投入成为风气,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这也上面所提到的14件事情所要达到的目的。
什么样的教师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师是怎样管理课堂、造就积极地课堂的?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如何维护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什么是教师应该日日奉行的态度和行为?……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在美国教授托德·威特克尔的著作《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中找到答案。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之所以能这么投入,是因为它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而又让人受益匪浅。这就像一位优秀的教师一样,面目和善亲
切,总是能以最简洁易懂的语言,将一些让你困惑不已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找到答案。
在本书中,威特克尔教授总结出了优秀教师所持的14个重要的信念、行为和态度,并通过对大量日常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以生动、平实的语言对比了优秀教师在处理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时,与不成功教师的差别。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管理课堂纪律。记得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对工作上最大的担心不是害怕课程的内容讲解不清楚、不到位,也不是害怕每天要批改很多作业、备课要备到很晚,而是担心不能很好地管理整个班级。本书从很多的角度提到了对学生的管理问题,威特克尔教授认为,优秀教师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们关注的是期望,另一些教师则关注规则,而最差劲的教师关注破坏规则后的惩罚措施。优秀的教师会在新学期开始就定下对学生的期望,然后始终如一地帮助他们去实现这些期望。而规则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是期望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学校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并规定不良行为要承担后果也是为鼓励其他学生遵守规定。但是如果教师总是过分关注于不好的行为,又反而会带来一些与我们的希望相反的效果。因为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同时又是“成本效益”分析的专家。从这个角度讲,若果教师总是过分的关注学生的错误行为,比如总是强调“如果你怎样怎样,那么一定有怎样怎样的惩罚”反而对教师的管理不利。因为学生会进行分析,当他们觉得违规的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规则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好的教师要善于建立期望,尤其是要抓住开学初的这个关键时期,明确期望,并坚持不懈地强调,以帮助学生实现期望。
即使再好的班级,也会有学生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存在。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威特克尔教授认为,优秀教师是以防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作为目标,而不成功的教师以在学生发生不良行为之后实施惩罚为目标。前者关注的是将来,而后者关注的是过去,这其中孰对孰错,不言而喻。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防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上却更有意义。当学生犯了错误,给请到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味地对学生发火或者惩罚,效果是不理想的,这样只会让胆子小的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正确的方向,也会让那些本身就逆反的学生更加站到对
立面。所以,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以恰当的、专业的方式处理问题,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威特克尔教授说,教师是学校日常生活的过滤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没有一个学生会真心的喜欢一个邋里邋遢、牢骚满腹而又不负责任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生活和工作的时候都要自觉地过滤掉那些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减少沮丧,少发牢骚,尽量把自己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情绪带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积极地、热烈的学习氛围,学生才愿意积极地思考回答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当我们向学生传达的是热情、友善、公平和真心的帮助等积极情绪的时候,学生才会向我们提供同样正面的回报,和我们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我们辛辛苦苦的教育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果我们值得信赖,与学生关系良好,学生也会想方设法以良好的行为让我们开心。反之,如果我们不能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不能用公正的、合理的方法处理问题,就会逐渐失去学生对我们的信赖,学生就会想办法和我们对着干,甚至会失去一些原本的支持者,这就使我们的教育工作难上加难了。
总的说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从各个方面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在工作中要时时保持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对于他们的困难提供善意的帮助,努力创造积极热烈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又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善于发现教育的最佳时机,采用合适的、专业的教育方法,起到更好的教育教育效果。这也是我们对职业生命的不断追求和完善。
第五篇:假期读书心得
读书感悟
大兴农场学校李秀霞
近来,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新理念》两本书的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不是滔滔不绝地论述大道理,也不是凌驾于教育理论的高空上,只是“随风潜入夜”式地滋润我们普通教师的心田。在这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我静心地阅读着,潜心地思考着,用心地记录着,然后小心地表达一些自己的感受。这些想法可能还是特别幼稚,但是我不跟他人比较,只是自己体会,还需要自己内化以后,付诸行动中,在我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认识。让自己成为一个比较称职的教师,成为一个真实、焕发着生命力的教师,积极地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新型教师。于是我们才能体会到一个教师的幸福。我在想,我们该怎样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呢?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首先要自己认为幸福。教师这个职业,在做过的调查研究中显示,教师职业在整个职业声望结构中处于中等偏上,而不同层次的教师职业声望不同。我们小学教师也是处于教师中的底层。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承受的教学压力、家长压力、社会压力大。教师的健身活动也少。所以,现在选择教师职业的年轻人少。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职业所担负的沉重压力。所以,作为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这些问题后,问问自己,让自己能调节心态,要像郑杰老师提出的“享受生活”。不管压力轻重,在学校的小小净土中,“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不要让幸福远离自己。
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更要去自己追求幸福。郑杰老师说要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一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二是拥有艺术生活;三是具有独立的思想。于是我们可以将自己从这三个方面对照自己。我认为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是处于社会的上流,但是衣食应该无忧。也就是我们已经登上了幸福的第一层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人喜欢用心倾听音乐,欣赏作品,交流想法,这是精神世界中的补充和装点。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是自由的、灵动的、独一无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不会人云亦云,不会死搬硬套,不会成为克隆的工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向着幸福的第二、三层,幸福的高层追求。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们不妨在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体验幸福。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教师在享受生活的基础之上,不跟时代落伍,要成为现代的人,学会敬畏,学会表达自己,学会评价自己,学会宽容别人,学会欣赏遗憾。在学校的工作中,把困难当作机会,跟同事团结互助,捧着良心教书,不扮演圣人和神仙,与学生共同学习,让自己的生命因为学生、因为教师这份事业更加美丽而精彩!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总之,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二零一三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