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綦成元:四点建议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时间:2019-05-15 01:0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改委綦成元:四点建议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改委綦成元:四点建议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第一篇:发改委綦成元:四点建议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发改委綦成元:四点建议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尊敬的杨部长、施院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位高技术产业司对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加快我国物联网产业高度重视,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8月国务院领导同志专门召开会议明确了对物联网的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借此机会我提四点建议:一是要注重统筹协调加强部门、行业、地方间的协同、协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物联网的应用技术产业标准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深化需求牵引,切实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出发,统筹部署,循序渐进,与重大示范应用为先导,带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三是要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是要重视信息安全,强化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数据保护,保护物联网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领域应用的安全。

各位来宾,面对全球经济走势和国际缓和的日益复杂性,我国信息产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物联网产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之大成,加快物联网产业无论是对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相关部门一道,继续支持和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物联网产业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又一个强劲的增长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最后预祝本届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合肥强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加快合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通审议

导读:合肥市政协《关于制定政策规划,加快合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日前得到合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案中提出的多条建议,体现在《合肥市“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合肥市“十二五”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和《合肥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

合肥市政协《关于制定政策规划,加快合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日前得到合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案中提出的多条建议,体现在《合肥市“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合肥市“十二五”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和《合肥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

在提案中,委员们认为,以物联网为发展核心的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合肥市委、市政府应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果断投入,力推合肥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委员们的呼吁,与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得到了合肥市政府的积极回应。该市制定政策规划,着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力争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示范与推广、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在电子信息、公共安全、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组织申报了22个物联网发展重点项目。该市政府相关部门集中组织13家企业申报了2011年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5亿元,申请资金8000万元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他们还积极联系相关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和物联网企业对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物联网产业,力争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物联网产业投融资体系。

结合落实委员建议,合肥市重点在智能交通、家电、电网、物流、水利、环保、能源、食品、安防等领域优先示范应用,启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等公共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并进行大力扶植和推广。同时鼓励、支持各科研院所、企业联合产业各方共同开展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积极参与物联网标准化工作。

关于在我市十二五规划中制定物联网发展战略的建议

金维平

一、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由来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shton教授最早提出,其含义为通过传感信息获取、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等技术,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物联网前期研究和体现的主要形式是传感网络。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9年2月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 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目前,全球范围物联网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之中,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

二、物联网在国内省内发展及应用状况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奥运会成功实现了视频监控、智能交通、电子标签(RFID)、食品溯源管理等物联网的应用。目前物联网已经在智能楼宇、路灯监控、食品药品溯源、智能医院等领域应用,特别是在城市公共管理领域,对垃圾车、危险品源的监控和事先处理都有实例。上海浦东机场的防侵入系统是物联网的一个应用典型。为了防止不速之客进入,浦东机场周边布设了上万个由许多传感器集成的传感节点,可以分辨靠近机场围栏的目标,发挥自动预警作用。

在省内,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仲城研究员团队长期从事传感器技术研究,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率先从事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魏臻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矿山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在矿山物联网相关工程实践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方潜生教授和汪小龙博士团队长期从事智能建筑领域传感信息获取技术研究,并且在国内率先从事建筑节能物联网技术研究;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目前也正在从事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的实践研究。

三、对我市物联网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合肥市物联网发展目前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部门行为,没有上升到行业和区域战略性规划的角度。从世界范围的宏观预测,“物联网”是“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互联网在全球范围构造了虚拟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乎每个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物联网目前远远没有应有的发展与推广,缺乏面向区域和行业范围的系统和应用研究。

目前,合肥正在贯彻实施的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和实施合肥经济圈发展战略,产业集群成为区域和行业的典型特色,这正是物联网应用发展的极好契机。特色产业集群能够降低原料、零配件集中供应的生产成本,也容易带来产品集中销售的恶意竞争,从而影响行业的长期健康成长。为此建议在合肥市“十二五”规划中制定我市物联网发展战略,并优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市物联网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市仅有合肥工业大学具有“物联网工程及应用”专业本科招生资格(属教育部确认的29所高校之一),与我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核之

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导地区、科技创新试点市以及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有很大差距。

对策: 鼓励合肥学院等相关院校积极申报“物联网”专业;引导各个高校在相近专业开设“物联网”专业方向;规范“物联网”专业方向的教学导向,凸显皖江城市带和合肥经济圈的区域和行业特色。

2、建立面向行业企业的物联网科研规划

物联网涉及的科学研究范围广泛,目前主要集中在信息节点的布置、覆盖、同步、联通、通讯、组网、数据查询、路由、存储、容量与生命周期、传输、信号处理与计算、信息安全、中间件等方面,已有的科研成果很多。但是,实际用于工程的示范系统数目和规模都较小,而面向行业企业的科学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对策: 加大“物联网”相关科研的资助力度,将物联网列入合肥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建立面向“特色产业集群”的“感知合肥”物联网研究机构,服务区域和行业,衔接长三角信息技术体系;对合肥“物联网”科研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引导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在研究方向和重点上,加强与合肥经济圈及皖江城市带区域的产业特征和行业特色的结合。

3、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物联网的公共信息平台部分,应该作为加快合肥经济圈及皖江城市带基础设施来建设,在大力构建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区域能源供应水平,强化人水和谐的水利保障体系的同时,将加快推进合肥经济圈及皖江城市带区域信息一体化的步伐向物理感知层延伸,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的“感知合肥”信息网络体系支撑。

对策: 在合肥经济圈及皖江城市带产业集中规划区,建立物联网的主干网络;在合肥经济圈及皖江城市带各个园区管理委员会,建立物联网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并且设立专职物联网管理部门与人员;鼓励企业加入物联网体系,通过RFID标签技术共享配件规格参数和产品性能指标。

4、政府和行业主管指导企业建立更加广泛的战略联盟

物联网不但是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更加是人与人、人与物动态交互的网络,行业主管和政府部门要熟悉、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行业规范互动管理,在条件成熟时促进企业之间在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

对策: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企业将生产的每个配件设定一个终身不变的编号,该编号与规格性能参数通过写入RFID标签的方式进入物联网体系;促进生产设备进入物联网体系,生产能力与使用率可远程访问;促进企业销售网点信息进入物联网体系,物联网实时获取的产品流向信息,自然划分销售重点区域。根据企业间相近产品销售业绩调整营销策略和网点布局,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预测动态调整生产进度,最终通过市场促进企业整合、做大做强。

(作者系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市科协副主席)

合肥强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合肥市政协《关于制定政策规划,加快合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日前得到合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案中提出的多条建议,体现在《合肥市“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合肥市“十二五”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和《合肥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

在提案中,委员们认为,以物联网为发展核心的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合肥市委、市政府应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果断投入,力推合肥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委员们的呼吁,与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得到了合肥市政府的积极回应。该市制定政策规划,着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力争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示范与推广、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在电子信息、公共安全、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组织申报了22个物联网发展重点项目。该市政府相关部门集中组织13家企业申报了2011年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5亿元,申请资金8000万元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他们还积极联系相关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和物联网企业对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物联网产业,力争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物联网产业投融资体系。

结合落实委员建议,合肥市重点在智能交通、家电、电网、物流、水利、环保、能源、食品、安防等领域优先示范应用,启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等公共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并进行大力扶植和推广。同时鼓励、支持各科研院所、企业联合产业各方共同开展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积极参与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傅年丰)

第三篇:对加快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对加快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一支新军。随着经济转型速度的加快,特别是欧美金融危机以来,物联网被视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已成为国内外发达地区竞相发展、重点推动的战略性产业。我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成全国重要的物联网产业基地”,邯郸作为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传统工业基地,物联网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催化剂,其应用领域广阔,发展前景巨大,应予以重点发展。

一、物联网是当今国内外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新兴产业

(一)物联网已成为国内外竞相重点布局的战略性产业。国际上,美国2009年提出了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借此复兴美国经济;同年6月,欧盟公布了物联网产业发展十四点行动计划。此外,德、法、日、韩等发达国家也相继提出了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实施计划。在国内,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物联网项目时首次提出“感知中国”理念,并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将物联网产业列入重点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我国物联网建设以及加强在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等内容。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十二五”规划》已完成起草,进入最后论证阶段。我国各省市也纷纷“抢滩”物联网产业,目前,全国共有包括广东、江苏、河北、浙江等14个省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无锡等28个城市提出了本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

(二)物联网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物联网不仅是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形容物联网是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还将产生更多市场及延伸产业。据有关研究机构预计,国内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在未来5年突破万亿,2020年将突破5万亿。

二、我市已经具备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基础条件

(一)经济基础。经济规模决定了物联网领域规模的大小。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28个明确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城市,在2010年全国GDP排名(见图1)中可以看出,28个城市的GDP均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GDP达到5000亿元以上全国排名前17位的城市,全都明确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可见,物联网产业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既是需求,也有市场。2010年,我市GDP达到2342.2亿元,全国城市GDP排名第45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经济基础。

(二)电信产业基础。电子信息产业是物联网产业的基础,物联网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延伸和发展。近年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增速。从今年起,3—5年内,我市还将投入近60亿元谋划和建设11个信息电子产业重点项目。这些重点项目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园区基础。产业集聚与融合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应用的关键。我市园区建设方兴未艾,以冀南新区为龙头的“1+4”五大产业聚集区建设将和物联网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总投资2.8亿元的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产学研基地项目落户邯郸经济开发区,已被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五个物联网产业基地之一,将进一步推进我市物联网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并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网络设施基础。网络建设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有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设施才能真正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连接。目前,我市已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不断推进中的3G通信网络又为物联网信息传输增添新平台。2010年,我市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31亿元,增长30%。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31万户,增速15%,其中市区150万户,已基本实现人均一部手机。全市互联网用户112.6万户,增速13%,其中市区52万户,已基本普及互联网。全市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支持。

(五)应用基础。邯郸是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数字城市建设综合示范城市、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河北省信息化示范城市、河北省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数字河北”首批试点城市和欧盟信息社会援助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早启动并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数字化的重大应用和示范工程,具有相对成熟的技术经验。此外,物联网技术在我市一些领域已经开始得到应用。如在智能电网领域,我市清华华康电力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的远程电网抄表系统已在成安县得到应用;在公交领域,我市公交公司引进智能公交GPS调度系统,公交电子站牌也即将在市区范围内安装;在消费领域,邯郸移动分公司推出“电子钱包”业务,实现了手机购物的新消费方式。随着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两化”融合速度的加快,物联网技术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切实重视和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我市虽已初步具备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基础和条件,但从整体上看,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因规模尚小,又是相对陌生的新兴产业,各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和扶持政策;三是物联网企业少、规模小,尤其缺乏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四是物联网技术研发薄弱,层次较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五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少,较为分散、集成度不高,市场驱动力不足。

现阶段,我市发展物联网产业应遵循“科学布局、产业聚集,龙头引领、应用带动,加强合作”的思路,切实提高各个层面的重视程度,突出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两大领域,坚持物联网产业的引入与培育相结合、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快产业规划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把物联网产业尽快培育成邯郸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制定规划。发展规划是指导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去年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市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全省除石家庄已出台物联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外,唐山、秦皇岛、保定等市均在积极制定中。建议:我市抢占先机,由市工信局牵头,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国家、省及各地市物联网产业政策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启动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发展思路、产业布局、扶持政策、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全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二)争做试点。根据去年河北省下发的《关于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冀政〔2010〕118号),今年准备在全省选择2至3个设区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综合试点工作,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环境监测、家居、电网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建议:我市高度重视此次全省试点工作,尽全力争跑全省“智慧城市”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助推邯郸物联网产业的起步和发展。

(三)用好平台。一是利用好北邮物联网产业基地这个产学研平台。北邮物联网产业基地是我市唯一一个专业物联网产业基地。主要为物联网产业领域射频识别、传感器、无线传输网等科研成果,提供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场地。目前,该项目建设整体进展较慢。建议:我市加快推进北邮物联网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主体完工,明年全面投入使用,使该基地成为全国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科研平台,成为北方最大的物联网产业基地。二是利用好我市国际会展中心这个产品展示和推介平台。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等20余个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主要城市,均通过举办展会,有效促进了当地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议:我市以邯郸国际会展中心为平台,全力争跑承办国家级的物联网产品技术展会,在展示和推介企业产品,引进物联网产业项目和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整体形象。

(四)培育龙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我市涉及信息产业的企业虽然不少,但专门的物联网企业较少。据统计,我市生产传感器、元器件、智能仪器仪表等涉及物联网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仅有2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且大部分企业为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科研力量不足。建议:我市在3—5年内,培育和扶持一批物联网企业做大做强,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一是扶持比较优势明显的本地物联网企业。鼓励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和并购重组等路线,逐步成为竞争力高、带动性强的本地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引进外地优势企业。创新招商方式,加快引进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知名物联网企业,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作配套等方式与本地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为推动我市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鼓励推进我市现有企业转型和业务扩展。我市信息电子企业的许多产品、技术与物联网产业关系紧密,应鼓励和扶持本地信电企业发挥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积极转型为物联网企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市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如718所、汉光机械厂、美的集团等,其本身的一些产品已经具备物联网技术特性,如718所研制的高性能气体传感器、石油测井设备、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汉光机械厂生产的机光导鼓;美的集团研制的物联网家电等,我市应鼓励这些大企业集团利用其雄厚的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优势,继续扩展物联网业务范围,培育物联网产业新的业务增长点.(五)加快应用。由于我市物联网企业少、基础尚显薄弱,因此物联网产业发展不能完全依靠研发生产领域来带动,而应更多的注重走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并重的道路。从目前各省市实践看,各地均选取在一些产品、技术较成熟的领域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发挥应用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物联网相关产品技术的生产研发,加快市场培育,推动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建议:我市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在我市重点领域以及产品技术较成熟领域,分期分批建设九大应用示范工程。一是在经济领域。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管理和节能减排为目的,推动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物流、电力等行业中的应用推广,重点实施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和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工程。二是在公共管理领域。以提高社会公共管理水平为目的,围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响应、重点区域环境监测等领域,重点实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环保应用示范工程。三是在公众服务领域。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3G网络融合应用为突破口,推动面向公众领域的应用推广,实施智能消费和智能家居应用示范工程。

(六)强化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建议: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工信局牵头,联合市发改委、建设局、国土局、财政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成立邯郸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调动各方积极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及技术应用等方面重大问题,全力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资金保障。(1)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前期投入较多,风险也较大,因此,需要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一定地扶持,在我国嘉兴、常州、扬州、无锡等二三线城市,每年用于物联网发展的专项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建议:我市尽快设立邯郸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金可以同我市每年1亿元的企业技改专项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列入重点扶持行业,鼓励和支持我市物联网企业快速成长。(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支持。当前,国家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较大。据了解,仅国家工信部计划在5年内专项50亿元用于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今年7月初首批5亿元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已全面启动。此外,今年6月底,最新修订的《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中,财政部对基础设施贷款新增加了对物联网企业场所建设的贴息支持。建议:积极鼓励我市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或合作申报国家物联网专项资金、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以及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等,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支持。

三是人才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高层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我市专业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匮乏,短期内引进一批专业人才队伍的难度大,也不现实。我市须在人才引进的方式方法上想办法。建议:(1)严格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在创新创业启动资金、住房优惠、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继续创造富有竞争力的条件,为高层次人才在邯创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2)坚持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让外地高层次人才参与到邯郸物联网产业发展中来。(3)发挥本地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据了解,仅去年,国家教育部就批准30余所高校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目前,我市河北工程大学也正在申报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我市应鼓励和全力支持高校的专业申报工作,通过专业设置,培养和造就一批本地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合作保障。由于物联网产业的多样性和上下游关联性较强,因此,各地物联网企业往往采取产业联盟的形式发展壮大,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如北京、武汉、无锡、南京、成都等城市均打造了一支本地的物联网产业联盟。建议:我市借鉴各地经验做法,由政府推动,电子、信息、家电等核心企业牵头,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网络运营商及产业用户等多方参与的邯郸物联网产业战略联盟,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

第四篇:加快我区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加快我区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2014-03-04 00:37:42)标签:

财经

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区已有巴马、东兰、凌云、上林、扶绥、东兴、永福、蒙山、金秀、昭平、岑溪、容县、阳朔等13个获得中国老年学学会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其数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之首。截至2012年底,广西有百岁老人4283名,排名全国前列(排名全国第一位是江苏省4824人)。可以说,长寿已经成为广西的一张新名片。

早在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发展养生长寿健康产业。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可以说,我区发展养生长寿健康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制定规划,完善总体发展布局。建议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组织民政、老龄、商务、工信、卫生等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广西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发展目标、产业重点和政策措施。其中,建议结合我区已有13个长寿之乡的分布情况,完善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的总体发展布局。具体是,以巴马、东兰、凌云、上林四县为重点,联合大化、都安、马山等县,结合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养生基地建设,形成“泛巴马世界级养生健康长寿产业圈”;以永福、阳朔、蒙山、金秀、昭平五县为重点,联合荔浦、鹿寨等县,结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桂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形成“大漓江国际养生健康产业带”;以扶绥、东兴为重点,联合上思、防城港、钦州、北海(涠洲岛)形成“北部湾经济区海洋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带”;以岑溪、容县为重点,形成“西江经济带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带”,在全区形成“一圈三带”的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在这四大区域,要加快一批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产业项目建设,形成我区养生长寿健康发展新局面。鉴于13个长寿之乡中的巴马、东兰、凌云、上林、蒙山、金秀、阳朔还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要统筹考虑它们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应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率先在全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避免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的过度开发和短期行为。

二、统筹兼顾,落实产业发展用地。发展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的首要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同等单位土地面积上,养生长寿健康产业所产生财税收入要远远逊色于工业。因此,发展我区养生长寿健康产业需要配套完善相关土地政策,进而激发市、县(区)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鉴于我区12个“长寿之乡”县市中就有巴马、上林、东兴、蒙山、金秀、昭平、容县、阳朔等8个是自治区首批20个特色旅游名县,可以享受《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待遇,建议给予东兰、凌云、扶绥、永福、岑溪等5个县享受特色旅游名县的政策待遇。其中,要积极借鉴《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先进经验,在强化包括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在内的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管控制度的基础上,探索用地分类管理方式,建立符合养生健康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科学化、差别化、精细化、生态化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保证我区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的土地供应。

三、出台政策,引导投资融资。在金融支持上,鼓励区内外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养生长寿健康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养生长寿健康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养生长寿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创新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利用外资方式,有效利用境外直接投资、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在财政支持上,将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纳入自治区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范围并加大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组织,其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发挥价格在促进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实行与旅游业同价政策。对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和取消对养生长寿健康产业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四、注重延伸,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养生长寿健康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其相关及衍生产业就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自治区将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该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工业、服务业中相关和衍生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广西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必须注重延伸产业链条,结合我区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带动生物制药、民族特色医药业的发展。尤其是要发挥我区现有技术和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壮瑶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加快提升我区医药的整体创新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全力打造我国南方民族药和国家基本药物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为加快我区健康长寿养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药物保障。

五、舆论引导,避免养生变养病。一是要掌握宣传主动权,打好舆论主动仗,增强网络主导力。在“天下风景,美在广西”、“遍行天下,心仪广西”等旅游推介宣传口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生态广西、养生天堂”新品牌。二是在已有的“广西-东盟亚健康与健康养生文化论坛”、“广西保健养生论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论坛”等基础上,整合资源打造“中国东盟(广西)国际养生长寿健康论坛”。论坛可参照“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方式,每年由一个“长寿之乡”举办,进而扩大广西13个长寿之乡的品牌影响力。三是进一步强化科学养生保健的正面宣传工作,尽快打破“巴马自然治癌疗法“等社会神话,避免更多癌症患者无序盲目涌入我区,避免巴马等“养生天堂”变成“养病之地”。

下载发改委綦成元:四点建议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改委綦成元:四点建议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