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邻里共创和谐曲 秧歌扭出老来乐
邻里共创和谐曲 秧歌扭出老来乐
伴随着欢快的秧歌乐曲,一支着装整齐艳丽的秧歌队伍,迈着欢快的舞步,舞动着生活的节拍,表达出幸福的感觉,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看,这就是新南社区秧歌队表演的场景。
秧歌队始建于2012年5月,现有队员70余人年龄最大的已愈古稀,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队伍成立后,她们在社区缺少广场的情况下,选择了山坡下的一条小道,当作活动场地,开展广场舞、交谊舞、唱歌、扭秧歌、跳十六步等多种形式于一体活动,使附近小区不少居民告别牌桌,兴致盎然地加入了队伍。现在,由当初的十几人,已发展到了七八十人。每当傍晚时分,小道上总是会汇聚着五六十位人,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大家舞动着,什么一天的家务劳累,什么烦恼和不开心的事都抛到九霄云外,每个人就是这样在音乐声中分享着人生的快乐。
每逢节日,她们还自发搞小型联欢会,今年八一建军节那天,她们自发表演了独唱、大合唱、独舞、广场舞等。一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大合唱,唱出了她们对人民军队的更加热爱,深知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联欢会之后,为增加建军85周年的节日气氛,队长于静华带领着七十多位老人第一次将大秧歌扭到了街巷上,沿途群众驻足观看,给我们鼓掌呐喊,住楼房的开窗观看,有人夸赞说这简直是街巷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8月23日是七夕情人节,这天的联欢会结束时,队长向大家致词,祝愿家家婚姻美满、夫妻白头到老、人人幸福安康、家和万事兴!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都高兴的合不拢嘴。马路秧歌队还像一个大家庭,用音乐把人们的心凝聚,从不认识到相互沟通和了解,互相走动,相互关心、帮助。有一位七十二岁老人生活较困难,冬天来临,大家纷纷捐衣捐物,党员佟宝兰把自己一件新毛衣也捐给她,老人很感动。队员王琴达突然脑出血故去,秧歌队队长于静华,队员王连娥冒着大雨帮助处理后事,跑前跑后,为故人家属做大量帮助,受到了好,故人家属也十分感动。
秧歌队除了自娱自乐外,还积极的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9月26日参加了新南社区的庆 “十一” “中秋节”及“文化欢乐展演节”等联欢会的多种表演,尤其是由六十多位老人跳的自编广场舞,得到了社区领导及居民的认可,大连日报记者为这次联欢会给予了报道。通过活动,不仅充实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位,增强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使大家增强了团结,加深了友谊,使社区处处呈现出和谐之气
她们就是这样的一支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今天美好生活的快乐秧歌队。今后,秧歌队将秉承自治、自娱、自乐、构建邻里和谐的理念,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居民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创建和谐社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大连做出贡献。
第二篇:秧歌扭出农村和谐 锣鼓敲出时代风尚
秧歌扭出新农村和谐 锣鼓敲出划时代风尚
在巴林左旗三山乡新农村村,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手持彩扇,笑靥如花,伴随着充满活力的音乐翩翩起舞,他们就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新农村秧歌队”。
新农村村有2000多口人,绝大多数农户以种植和养畜为主。农闲时节,自然也就多了说三道
四、玩牌赌博、打架斗殴、婆媳反目、家庭纠纷等不和谐音符,使邻里的关系闹的很僵,影响了村里的和谐。几年来,村里想了许多办法,试图扭转这种局面,但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012年7月初新农村村妇联主任林玉环向村党支部书记刘国遵提出建议:成立秧歌队和锣鼓队,逢年过节为村民表演。刘书记当即表示同意。村委会又自筹了一些资金,购买了部分器材。于2012年7月25日正式成立了“新农村秧歌队”,每天扭啊敲啊地练了起来,吸引了许多村民来观看。慢慢地,许多妇女和老人也逐渐加入进来,甚至有许多小孩也来凑热闹,秧歌队和锣鼓队的规模越来越大,最后发展到正式队员有60多人。
自从有了秧歌队和锣鼓队,村里打麻将的人少了,在一起说三道四的人少了,村里到处充满了和谐的氛围。“新农村秧歌队”扭出了社会和谐,舞出了时代风尚。
据了解,该村目前正在筹建一个艺术团体。继续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通过自编自演一些舞蹈、小品、三句半、小戏等艺术形式,对现在的民风民俗、计划生育、社会维稳等进行宣传教育,同时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史忠伟 潘振兴)
第三篇:齐奏双拥鱼水乐,共谱军政和谐曲
齐奏双拥鱼水乐共谱军政和谐曲
为弘扬水口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积极支持军队建设,巩固发展国防力量,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我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的指示,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再创双拥模范城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办事处工作大局和经济建设中心,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双拥”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我办“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及时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
2006年4月,由于水口撤镇改办事处,原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作了适当调整和工作分工。为了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时调整充实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办事处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办事处副主任、党工委委员黄敏和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吴国辉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两次以上会议,研究双拥工作重大事项,部署双拥工作任务。办事处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列出双拥工作经费,保证双拥工作正常开展。
二、积极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双拥氛围
首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学校作为双拥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尤其重视在中学阶段加强对青少年的国防知识、国防观念教育,提高他们对加强国防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学习人民军队的爱国主义
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初到中学学习的初一新生,在开学前都要接受军训,既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又让他们学习军人在部队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今年我街道辖内的水口中学、大湖学校参加军训的学生共有1280多名。
其次,利用开展征兵工作的机会,广泛深入地进行征兵工作宣传和国防建设宣传,增强人民群众支持军队建设的使命感和光荣感。今年征兵工作期间,我办召开了宣传动员会,对征兵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同时发放了《致适龄青年一封公开信》1500份,出动宣传车18班次,张贴大幅宣传画报2张,悬挂大幅宣传横标50条,张贴小标语2200张,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再次,积极宣传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去年6月,省里下发这个文件后,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组织召开了由各村(社区)文书参加的会议,对文件的精神作了传达和学习,并将文件转发到各村(社区)。将上级印制的《致现役士兵(士官)一封宣传信》共110份通过各村(社区)转发到全部现役军人家属及现役军人本人的手里,使省里有关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精神为全体现役军人及其家属所知晓,很多现役军人都表达了退役后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
三、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力求双拥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在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由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慰问团,分别到惠州武警支队、惠州42军、镇隆工兵团、城区武装部、水口油库、驻蓬陵集训舟桥营等部队
进行慰问,表达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全办人民对部队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对部队官兵的节日问候。据统计,2006年慰问部队共赠送慰问金90000元,慰问品折款40500元。同时,我们还组织慰问小组,分别到各村慰问烈属、病故军人家属、在乡伤残军人、在乡孤老复员军人、特困复退军人及在乡参加自卫还击战退伍军人等。期间,慰问烈军属共发放慰问金19800元。
二是按照市区双拥办的通知要求,积极参与“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系列活动。在市区双拥办关于开展“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系列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有关领导积极响应,加强协调,捐助4000元为75214部队9连援建军营图书室,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援建任务。开展共建互助活动有效地增进了军地军民团结。
三是驻蓬陵村集训的舟桥营官兵主动参与当地的救灾抢险行动。去年6、7月份,因4、5号台风带来强降雨天气影响,使我办部分村庄、农田遭遇洪涝灾害。驻蓬陵村集训的舟桥营官兵了解情况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参与到救灾抢险行动中。他们出动35名官兵到灾情较为严重的大和村竹岗岭小组,帮助村民转移生猪120多头,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1万多元,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这支几乎每年都到蓬陵村集训的舟桥营部队,还与当地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官兵每年都为村里清扫、维修村道,帮助村民插秧,收割稻子;而村民也腾出房子给官兵住宿,力所能及地为官兵训练提供后勤保障,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四、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工作,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1、依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金、补助款。定期定量抚恤金、医疗补助款由办事处民政办每月通过农村信用社发放。全办享受定期定量抚恤的优抚对象共有49人,其中烈属3人、病故军人家属1人、复员军人13人、退役军人7人、在乡伤残军人2人、五老人员23人,2006年发放定期定量抚恤金123610元;享受医疗补助的优抚对象共有4人,其中孤老烈属1人、在乡孤老复员军人1人、在乡伤残军人2人,全年发放医疗补助款7320元;而伤残军人的伤残抚恤金由城区民政局每半年发放一次,各镇办给予协助,我办享受伤残抚恤的伤残军人共有8人,其中在乡伤残军人2人、在职伤残军人6人,全年发放伤残抚恤金24280元。
2、积极完成优待金统筹任务,确保依时兑现烈军属优待金。2006年上级下达我办事处的烈军属优待金统筹任务是8万元,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办事处有关领导积极协调,全力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统筹款划入到区民政局指定的账户。据统计,2006年我街道需兑现优待金的烈军属共有43户(人),其中义务兵家属36户、烈属3户、病故军人家属1户、在乡孤老复员军人和在乡伤残军人3人。现在名单已上报区民政局审核,春节前就能依时兑现。
3、全面完成退役士兵安置任务。2006年我办事处接收安置的退役士兵共有10名,其中城镇退役士兵1名、农村退役士兵9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都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组织召开退役士兵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有关领导向退役士兵们讲解了国家和省的有关安置政策,分析了当前的安置工作形势,同时也听取了他们对安置工作的意见,推进了退役士
兵安置工作已全面完成。1名城镇退役士兵选择自谋职业,按规定申领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金;9名农村退役士兵安置回乡,其中有5名被推荐使用(在办事处或村治安联防队工作)。
4、对立功军人、优秀士兵家属进行奖励。在区委、区政府去年3月召开的向立功军人、优秀士兵家属送发喜报暨颁奖大会上,我街道有14名立功军人、优秀士兵家属出席会议并受到表彰,其中1名是荣立三等功军人的家属、13名是获评优秀士兵军人的家属。会后,为了表彰这些军人家属对子弟在部队工作的支持和鼓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对他们进行表彰的同时,又给荣立三等功的军人家属奖励1000元,给获评优秀士兵的军人家属奖励200元。
5、帮助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办事处及有关职能部门重视了解和掌握优抚对象(含特困复退军人)的基本情况,对他们在生活、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尽力帮助解决。2006年,我办事处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共筹集34200元为12名优抚对象(含特困复退军人)解决“四难”问题,帮助他们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