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股价正向的影响
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股价正向的影响
股权激励目前发展状况
自2005年底,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从探索阶段开始走向规范和完善阶段。据经邦研究中心最新数据统计,从2006年至今,已有698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其中正在实施过程中的有464家上市公司,停止实施的有155家占了**%。2013年,中小企业及创业板上市公司贡献了当年的79%。经邦研究中心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股价走势明显优于市场指数,存在超额收益率,在所有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中有**%的股价是上升了。
影响股权激励前后股价变化因素
经邦发现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存在着以下逻辑关系:股权激励方案-激励管理层提升工作效率-公司业绩上升-股价上涨。经邦研究中心通过对A股实行过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研究分析发现,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股价存着明显的阶段性影响并且发现相关影
响因素。
(1)股权激励草案出炉后,公司股价的超额收益会有所提升。但因存在着激励方案终止的风险,股价提升并不会特别明显。
(2)股权激励方案授权,授权后3个月公司股价超额收益相对前3个月提升非常明显。
(3)股权激励方案出炉的当年(业绩考核的基数年)公司业绩会有所保留,部分公司年报
业绩增幅相对上一年会出现下降,公司股价超额收益在年报公布后会有所降低。
(4)激励方案获授权后的第一个考核年,激励的效应会明显反应到公司业绩上,公司业绩开始释放,会有较大增幅。公司股价在该年年报发布前3个月会迎来较大的超额增幅。
(5)在公司第一个考核年年报过后,激励效应会开始递减,公司股价超额收益走势会相
对平坦。
(6)行权条件相对严格的激励计划,其股价平均涨幅高于行权条件。
(7)激励股票数量占公司流通股股本比例越高,股价在预案公告后上涨的幅度越大。
(8)在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如果高管人均薪酬太高,公司的收益率较低。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股权激励事件存在投资机会,不仅存在短期预案日公告效应,还存在中长期的执行区间效应。对于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其股票具备一定的阶段性投资价值。经邦认为理想的建仓点出现在“激励方案业绩考核年年报后”和“激励方案第一个业绩考核年年报出台3个月前”之间的一段时间以内。
股权激励基金存在无限机会
经邦是国内首家将股权激励概念与价值投资理念融合的基金公司,在一级市场充分发挥经邦的核心优势,而在二级市场充分利用数据量化投资,从而实现、二级市场和一级市
场的完美结合,经邦基金帮您挖掘股权激励事件中无限的投资机会。
经邦股权集团,培训•咨询•投资•上市一体化。创建者薛中行,薛博士,中国股权第一
人,创立了“五步连贯股权激励法”,开启了中国企业股权激励的启蒙教育。
第二篇:股权激励计划
股权激励计划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公司激励机制,增强公司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对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确保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上 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以下简称为“股权激励计划”或“本计划”)。
第二条: 本计划由拟定,经公司董事会审核,由股东会批准实施。
第三条: 制定本计划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公开;
(二)激励和制约相结合;
(三)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职业经理团队利益一致,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制定本计划的目的:
(一)倡导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文化,建立股东与职业经理团队之间的利益共享与约束机制;
(二)激励持续价值的创造,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三)帮助管理层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四)吸引与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
(五)鼓励并奖励业务创新和变革精神,增強公司的竞争力。
第五条: 本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为:
连续在公司工作满五年,具有其岗位相关工作经验满八年,并取得其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或者由总经理提名的业务骨干和卓越贡献人员。
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人数不超过公司全职员工总数的8%。监事会对激励对象名单核实,并将核实情况在股东会上予以说明。
最终的激励对象名单经股东会通过后交由公司向公司全体职工作公告说明。激励对象名单应包括但不限于激励对象姓名、职位、认缴出资额等。
第六条: 第五条所列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成为本计划的激励对象:
(一)最近三年内公司考核有不称职记录的;
(二)最近三年内有过刑事犯罪记录或行政拘留处罚的;
(三)最近三年内有损公司利益的行为;
(四)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激励对象承诺:如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激励对象出现以上规定不能成为激励对象的,其将放弃参与本计划的权利,并不获得任何补偿。
第七条:本计划的基本操作模式为:激励对象在指定日前实缴出资,成为公司股东,增加公司注册资本。出资额上限和下限由公司股东会最终决议确定。
以实物或技术出资的,实物或技术应通过评估先确定价值。
第八条:确认后的激励对象须在指定日前实缴出资,但也可选择放弃出资,一经放弃,其第二将无权继续参加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的评选。
第九条:激励对象实缴出资,写入公司股东名册、工商登记成为公司股东(以下简称“该股东”)后,行使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项下的所有股东权利和义务。但是,该股东不得反对公司吸纳股权激励计划下产生的新股东。
第十条:激励对象在成为公司股东之前离职或者被辞退的,其获得成为公司股东的权利自动丧失。第十一条:该股东离职或被辞退之时,公司性质若为有限责任公司或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则该股东须转让股份,价格届时协商处理。
第十二条: 本计划将在下述条件下终止实施:
(一)最近一个会计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最近一年内公司税后利润低于%;
(三)其他公司股东会决议终止实施计划的情形。
第十三条: 激励对象在出资成为股东前,公司有义务向其公开近三年财务报表,以及对外投资情况。不论激励对象是否最终成为公司股东,都有义务将上述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四条: 本计划自公司股东会审议批准之日起生效并实施。
第十五条: 本计划的修改、补充均须经股东会的通过。
第十六条: 本计划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计划一旦生效,签署附件所列《承诺及授权委托书》并同意受其约束是取得激励对象资格的先决条件。
第十八条: 本计划生效后,激励对象同意享有本计划下的权利,即可以认为其愿意接受本计划的约束、承当相应的义务。
年月日
承 诺 书
根据《 股权激励计划》(以下简称《股权激励计划》),本人可能成为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作为参与《股权激励计划》的先决条件,本人现自愿授权并承诺如下:
1、作为激励对象,本人承诺接受《股权激励计划》及《入股协议书》的约束。
2、本人承诺,在规定时间内,资金无法到位,自动放弃当年成为公司股东的机会,并放弃参与次年《股权激励计划》。
3、本人承诺,在成为公司股东之前,本人离职或被辞退的,自动放弃成为公司股权的权利。
4、本人承诺,成为公司股东之后,本人离职或被辞退的,若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或非上市股份公司的,须将股权转让给公司指定的其他股东或第三人,股价届时协商处理。
5、本人承诺,在成为公司股东后,行使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股东权利时,无理由同意《股权激励计划》下公司吸纳新股东的加入。
6、本人承诺,当本人出现《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不得成为该计划激励对象的情形时,同意放弃参与该激励计划的权利,并不要求任何补偿。
7、本人承诺,无论能否成为公司的股东,对于该过程中所获悉的公司的各类商业秘密,均予以保守,不对外(包括公司其他员工)泄露。
8、本人承诺,签署本《承诺书》属自愿行为,未受到任何胁迫。
9、本《承诺及授权委托书》不可撤销,经本人签署或盖章后生效。
承诺人:
日期: 年 月 日
第三篇:浅谈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浅谈正强化与负强化对小学生行为的影响与作用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
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又称消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负强化及惩罚可以引起一定副作用。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激励方法可以根据性质分为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当员工的行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利益时,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如口头表扬该员工、在大会上表彰、颁发证书,或者发放奖金、奖品等。这种当员工出现好的表现时就进行奖励的激励方式就是正强化。显然,正强化可以激励员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为企业的利益而努力。而所谓负强化,是当员工不遵守企业的规定,其行为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害时,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阻止这类行为的再次发生。对员工不好的行为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惩罚,以防止再次出现此类情形,这样的激励方式,就是负强化。显然,负强化也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当一种为的出现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时,人们自然就不会重复这种行为了。
所以说,在企业中,正强化和负强化都可以起到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作用。只是两者相比起来,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途径,简单来说,前者是鼓励好的,而后者是惩罚不好的。
在企业管理中,明智的管理者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正强化手段来激励员工,而且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正强化手段,让企业花费较少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却使得大多数员工各得所需,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明智的管理者也会慎重使用负强化激励手段,过于频繁的惩罚会导致员工对管理者及领导产生消极、躲避、不满、对立、抵触等情绪,会影响其本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企业管理如此,教学管理也不例外。对于管理学生,我们也可以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方式。教学中的正强化,就是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奖励。比如,在学习上,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整齐且正确率高、考试成绩优秀;在生活中,关爱同学、帮助老师、尊敬师长、班级荣誉感强、拾金不昧、打扫卫生积极等。当同学出现诸如此类的行为时,教师及时发现并予以口头表扬、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状奖品等,就会使这些受到奖励的同学产生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重复这类行为,甚至做得更好,以期再次得到奖励。同时,教师的鼓励也会让同学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教学中的负强化,就是对不好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比如,在学习上,上课不遵守纪律、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吃东西、不认真听讲、不回答问题,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乱七八糟、错了许多;在生活上,欺负弱小同学,不尊敬师长,不遵守学校纪律,甚至违法。此类行为出现的时候,教师往往会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纠正,这就是负强化。同学们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就会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后不能这样做了。同时,批评教育会使同学产生不好的情绪,从而使同学自觉地不再重复此类行为。
可见,教学中的负强化和正强化对于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辨是非,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来说,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为什么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呢?这就与学生的心理有关。正强化会使学生产生兴奋、高兴、满足、自豪的正面情绪。当一个学生被老师口头表扬时,他就会产生自豪的、快乐的情绪。说不定他还会回家告诉家长:“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这样,他的家长也很有可能也表扬了他,这就更能激发起他自豪、快乐地情绪。当一个学生被授予荣誉称号了,获得了“学习标兵”、“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部”等奖励时,这种自豪、欢乐、甚至自信的情绪就会持续更长时间,因为他的行为获得了肯定,并且与别人不同的是,他超越了其他人,获取了学校和老师的肯定,得到了书面的证明。这种激励带来的情绪变化也就更大、影响更积极。而负强化会让学生产生害怕、恐惧、抗拒等的情绪。当一个学生被老师批评了后,他就会产生难过、羞愧的负面情绪,回家以后生怕父母知道了这件事,还想瞒着父母。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学生产生了羞愧、没面子的情绪,在潜意识里,实际上是抗拒这种情绪的来源的。也就是说,他在抗拒着老师的批评,甚至会在心里责备老师为什么批评他。这种情绪显然是消极的。虽然老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但是带着这种情绪,学生很难认识到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去做,而过多的批评只会让学生沉浸在羞愧、难过、抗拒的情绪里不可自拔,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救了,干脆任其发展了。
所以从情绪上来看,正强化的作用要优于负强化的作用。虽然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但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更愿意接受积极健康的情绪,比较抗拒消极的、恐惧的情绪,所以虽然他们在负强化出现之后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但在潜意识里是存在抗拒和抵触情绪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负强化只是暂时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如果长期采取过度的负强化,那么必然会造成学生情绪的不稳定,甚至出现抵触和厌恶的不良情绪。当然,在学生犯错误时,一定的惩罚是有必要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应将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使用,积极采用正强化,慎重采用负强化,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和教育教学效果。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我对于管理班级并没有丰富的经验。在带班的过程中,由于经验的缺失,在一开始时管理班级效果并不好。
开始带班的时候,我以“严师出高徒”为信条,在班级管理上以批评教育为主。我总是看到同学们的不足,然后提出批评,令其纠正。这种管理模式在短期内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同学们的干劲渐渐消失,班级氛围不够活跃,同学学习的劲头也不足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改变策略,该批评为表扬,在课堂上口头表扬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做题做得又好又快的同学;在作业中书面表扬和鼓励表现好的同学,并会给优秀的同学奖励一个“小红花”。采取这样的手段几天后,效果果然不错,受到表扬的同学很高兴,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作业本发下去的时候,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看自己有没有小红花。同学们写作业的劲头足了,作业也写的认真整齐了,平时的表现也好了。
看到班上孩子们的笑脸,我很欣慰。反思之前的班级管理进程,我发现,表扬比批评来的有用,奖励比惩罚来的有用。我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孩子们是要引导的,而不是要压制的。课堂不是强行把同学们关在教室里灌输知识,而应该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有趣起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从而让兴趣成为他们的老师,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开心快乐地学习。
看来,不管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际的角度,教育学生还是应该主要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并以负强化手段为辅助,多多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往大里说,这样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信独立的性格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给学生多一点的鼓励,多一点的表扬,多一点的肯定。教书育人是百年功业,我们的一句话都可能影响一名同学的一生,所以,给孩子们有益的帮助和指导,以一个好的方式去教育、去引导,我们将会让孩子们的人生变得不同。
第四篇:货币政策对股价影响的研究综述
货币政策对股价影响的研究综述
卜晶
摘要:随着股票市场价值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其对经济平稳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势必导致消费和投资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和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目标。股价因此应该成为了货币政策的监控范围。因此本文以货币政策为调控手段,从货币政策影响的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通货膨胀率这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本文同时得出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程度不明显,提出要提高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票价格
一、引言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依据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判断,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或利率进而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制度性规定的统称,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影响股票价格的所有因素之中,货币政策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受关注的因素之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来控制市场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而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对企业的融资成本、盈利能力和投资者预期产生影响,从而使股票价格随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通货膨胀率也是国家经济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既是货币政策调控的原因同时也是结果,本文只考虑结果,即因为货币政策调整产生的通货膨胀率对股价的影响。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对股价影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从此得出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对是否干预和如何干预资本市场起到指导作用,从另一面也可以改进我国货币政策,提高其有效性。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股票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股票市场的发展也受到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通过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调整,改变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的相对价格,最终影响股票价格。通货膨胀率在这里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测量,它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结果,也能对股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家为了保持物
价稳定必须要控制好CPI,通过阅读文献,CPI也是能通过股票价格提前反应出来的。这说明了通过对股价的衡量和决策,国家也可以提前知道国家经济状况,如CPI等。货币政策的实施对股价产生了影响,CPI等指标能够反映在股价里,国家对股价分析知道CPI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因而再实施货币政策来调控。这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本文将对货币政策影响股票价格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全面综述。
(1)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能够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黄贝贝、周游(2009)运用回归分析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来检验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是否产生效应。以上证综合指数为因变量Y,货币供应量为自变量x,得到回归方程,用迭代法对自相关进行修正,取变量对数得出结果。结果显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股票价格产生正向的影响。潘婷(2007)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对股价的影响。从理论上说,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持有更多的货币,货币的边际收益下降,促使人们购买股票,引起股票价格上升。同时,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发更多的投资支出。投资支出的增加创造更多的家庭收入,因而引起消费支出的增加。后者通过乘数的作用又导致了更高的产出,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公司利润。公司利润的提高又刺激股票购买,从而促使股票价格的提高。因此,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工具,是能起到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股票价格上涨的作用的。但是从实际中,笔者列表来例举我国中央银行历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股票市场在公布后的第二天的走势仍为上涨,这与理论的结果是相反的。段进(2007)等指出,我国货币供给量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力度不大,并且影响的方向不确定。王毅冰(2010)同样也认为段进的观点,并且得出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M0,M1,M2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都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从而得出了中央银行不能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股票价格。但是在短期内他认为货币供应量是能影响股价的。唐滔、万丽媛(2010)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正向作用。货币供给量对于股票市场的直接影响成为决定股票价格指数涨跌的决定因素。刘春旭、张则辉(2010),建立适当的VAR模型以及利用VAR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对数据进行乔汉森检验(Johansen检验)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在此基础上分析货币供应量对股价的影响,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之间近似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协整关系。在中国经济总量平稳的增长时期,货币供应量与股价指数指标之间的长期的协整关系对股价指数的增长速度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维持股市的自身发展而不加以政策性的调控和干预。但是这种关系在经济震荡时期比较脆弱,来自外部的不对称的冲击将极有可能破坏这种稳定的关系。卓识(2010)选取2002年到2010年的狭义货币M1为货币供应量,研究货币供给量与股票市场间的因果关系,得出货币供给量与股
票市场存在长期均衡,相互影响的关系,且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说明股票市场是货币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的传导渠道之一,它确实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王蕾(2011)在非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两个阶段,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对股价的影响。得出在非金融危机时期,股价对广义货币量(M2)的反应微弱。而在金融危机时期,股价对广义货币供应量长期保持正向反应,且广义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比非金融危机时期的影响大。以上是近3年,国内学者认为供应量对股价的影响,不论是从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数据的角度看,都比最早的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可靠性增大很多。关于货币供应量对股价的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的经济背景和不同大小的时间段里,学者选取的货币供应量类型的不一样,其对股价的影响都是不完全等同的。不过综合大部分学者的观点,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是有影响,对于正向影响还是反响影响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把货币供应量当作是调控股票价格的一个货币政策工具是必要的。
(2)市场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利率可以通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达到间接宏观调控实体经济运行的目的。因此利率的调整对股价也有很大的影响。潘婷(2007)仍从理论上和实际中研究市场利率对股价的影响。她指出,利率上升后,债券市场所得到的收益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就会提高,引起资金流动,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其次她分析利率的变化会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贷款利率是资金的使用成本,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财务费用的高低。利率升高,公司贷款成本也将上升,这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而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股票价格。在实际中,数据显示出自2006年以来股指在提升利率后的表现呈现出与理论解释相反的走势,即提升利率后股指不降反升。黄贝贝、周游(2009)收集2003-2007各年期间的利率及第二天股市的反应情况,得出从利率对股票价格短期影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利率增加并未使股票价格呈现明显的下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出现了弱化现象。而在长期分析中,采用1990年至2007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利率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从长期来看是负相关的,符合利率的变动将引起股票价格反向变动的机理。李明阳、唐伟健(2007)提出,我国利率与股票价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过股票价格更多是与名义利率的变动相关,股价对实际利率的调整并不敏感。段进等(2007)从1996年—2006年的利率变动分析得出,利率的调整已经对股价指数产生了相对较大的负向影响,但同时我国的利率变动又不是股价指数变化的原因。唐滔、万丽媛(2010)指出利率直接决定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机会成本.利率的变动是投资者进行资产选择的重要参考。市场利率上升或下降,提高或降低了持币成本,储蓄增加或减少,结果是抑制或刺激了市场上的投资需求,导致股票价格的下降或上升。孟灿(2010)选取了20年来的上证指数及人民银行的27次利率调整数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得出,利率调整对股市走势的影响理论在短期检验结果不明显,但中长期而
言,该理论将被证明是正确的。即利率上升,股市下跌,利率下降,股市上涨。短期无效、中长期有效也从侧面验证了利率调整对股市走势的影响存在滞后期。他同时还得出从中长期来看,股市走势对于利率下调的反应一致性要高于对利率上调的反应一致性。即中长期而言,市场对利好的反应强于对利空的反应。王毅冰(2010)认为我国股价指数对利率的变动不敏感,我国还没有形成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股价指数的机制,也就意味着现阶段中央银行还不具备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调控股市的能力。杨漾(2011)提出利率对股票市场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当利率上升时确实引起了国际热钱的流入,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货币供给,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倾向于上升;而另一方面利率上升,导致资金往银行聚集,股票市场资金变少,对股票市场具有负效应,因此单一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具有双重效应。于莉明(2011)的看法是利率变动对股价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影响,它既能够通过影响预期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的变化,改变上市企业的基本状况,从而改变其股价的长期趋势,也能够通过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改 变资金供求关系,从而改变股价的短期走势。对于不同类型的股票,其引起的股价变动方向也不同。综上,各个学者的意见都不是完全统一,这是因为基于不同的研究背景,研究样本的时间区间不一致,研究方法不同所导致的。综合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市场利率对股价是有影响的,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和股价呈反相关的。利率也是国家调控股价的一个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3)通货膨胀率对股价的影响
通货膨胀率是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结果,它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因素。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李小杭(2011)选择2001年1月-2010年12月的数据,通过一系列相关性的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1)我国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相关关系;(2)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两者相互有着重要影响:通胀率上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1—55个月)对股票价格呈负影响,在此之后影响不再明显。股票价格对通胀率则表现为正的影响,变动区间与前者一致;(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短期(6个月)内,股票价格是通货膨胀率的格兰杰原因,其能够对通胀率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长期内,它们两者之问均没有明显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了我国的股票价格变动能引起或者反映通货膨胀率的同向变化,说明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我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有的学者认为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若超过了两位数,将会推动利率上涨,从而使股价下跌。这时候已经进入了恶性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能促进股价上涨的。综合以上学者间的,当刺激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一致;当压抑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趋势相反。从长短期看,通货膨胀率对股价的影响也不同。从国家的角度看,还是以短期为着落点,即如果出现了高程度的通货膨胀,还是应该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等来减少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以限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发展。通货膨胀率既然能够反映在股价中,因此我国更要建立完善的股市体制,这样才能正确的反应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才能让它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三、股市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低下的原因
本文综述货币政策的三个方面对股价的影响不是仅仅为了说明这个影响关系,因为股价的稳定性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又是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依据。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整是为了稳定股市,稳定市场。若货币政策对股价的调控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只能说明中国的股市还存在一些问题。股市具有多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财富效应机制、投资效应机制、流动性效应机制。以中国的现状看,这三种效应机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都比较小,因此中国要通过股市来稳定宏观经济就显得比较困难。所以只有解决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才能逐步提高我国股市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以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杨胜昌(2007)指出造成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的制度性缺陷,其主要表现为:①是上市制度缺陷。我国现行企业上市仍由政府严格控制,企业能否上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政府和专家的选择。在这样非市场或不完全市场的发行制度下,上市公司质量是很难保证的。②是上市公司缺陷,即上市公司质量不高。③是信息披露制度缺陷。由于发行制度等方面的缺陷,有很多质量低劣的上市公司为谋求自身不可告人的利益,不依法及时披露信息,甚至刻意隐瞒重大事实或散布虚假信息,欺骗投资者,使投资者难以根据真实信息进行投资。④是退出机制缺陷。受地方政府保护,退市变的寥若晨星,这大大削弱了股市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四、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对策。
武魏巍(2011)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能影响股市而股票市场却不能显著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其原因主要有有①股权结构不合理、②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③上市公司分布不合理。我认为这也是我国股市传导机制效率不高的体现。基于股市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低下的缺陷,杨胜昌(2007)提出如下的措施:①扩大股票市场规模。股市规模太小,表现为股市的总市值占GDP的比重低,不能成为高效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②稳定股市运行环境。组织大型优质企业上市,形成以大盘蓝筹股为基础的稳定的股市。③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倡导理性的长线投资。④要不断提高监管水平。⑤不断提高居民对股市的参与程度。财富效应机制、流动性机制就是直接由居民的经济行为变化而体现的。本文认为只有实施了这些措施,才能保证我国股市的健
康发展,才能更好的传达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贝贝, 周游.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州学刊, 2009(4): 70-72.[2]潘婷.货币政策对我国股价的影响[J].经济理论研究,2007: 45-46.[3]唐滔, 万丽媛.货币政策对于股市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资, 2010(225): 57-60.[4]段进, 曾令华, 朱静平.货币政策应对股票价格波动的策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7(146)
: 52-56.[5]孟灿.利率调整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分析—基于上证指数的实证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10(617):
153-154.[6]李明扬, 唐建伟.我国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 2007(4): 136-139.[7]卓识, 梁朝晖.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时代经贸,2010(190): 218-219.[8]王毅冰.我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11): 86-89.[9]李小杭.我国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基于2001-2010年的实证研究[J].研究, 2011.[10]杨盛昌.我国的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24): 67-70.[11]刘春旭, 张则辉.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 2010.[12]王蕾.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长期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政金融, 2011(243): 49-49.[13]武魏巍,孟磊.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29):102-106.[14]杨漾.对货币政策双重效应下的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65-67.[15]于莉明.利率政策对股价的影响[C].2011
第五篇:对影响股价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对影响股价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全部有价值的信息,市场价格代表着证券的真实价值。换言之,对股票市场而言,股票的市场价格能否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权益价值是股票市场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由于真实的权益价值通过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而代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从不同侧面真实再现了公司的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偿债风险和发展能力等状况,因而,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中,这些指标与其股票价格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那么,在风险相同即宏观因素对个股股价的影响相同以及在行业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就成为影响股价的核心。而财务指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仍随行情的波动而有所起伏。每当行情上涨时,股价与财务指标的关联性增强,流通盘因素的作用减弱;而当行情下跌时,情况正相反。
一、主要的几个财务指标对股价的影响:
1、每股收益
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中规定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每股收益=净利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每股收益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基本和核心的指标,是投资者进行分析的一种简单而信息含量极高的比率工具,该指标决定了股东的收益水平,每股收益越高,股东的投资效益越好,每一股份所得的利润也越高。据此可作为确定企业股票价格的主要参考指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该种股票的市价上升空间则越大。因此每股收益具有引导投资、市场评价功能。
2、每股净资产值
公司净资产代表公司本身拥有的财产,也是股东们在公司中的权益。因此,又叫作股东权益。每股净资产值反映了每股股票代表的公司净资产价值,是支撑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基础。每股净资产值越大,表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财富越雄厚,通常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抵御外来因素影响的能力越强。
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判断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一般来说,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10%,说明公司产品处于成长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尚未面临产品更新的风险,属于成长型公司。则股价会相应上涨。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5%~10%之间,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稳定期,股价会稳定一段时间。不久将进入衰退期,需要着手开发新产品。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保持市场份额已经很困难,主营业务利润开始滑坡,如果没有已开发好的新产品,将步入衰落。根据其所处的阶段可以判断股价的走势再选择是否投资。
4、市盈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反映每一股份所摊得的企业税后净利润,它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但对股票投资者来说,真正反映投资者购买股票付出代价的是股票的市场价格,而不是股票的面值。因此,将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它的每股收益进行比较,计算出市盈率,更能反映出股票的质量和投资价值。在一般情况下,某一种股票的市盈率越低,表明该股票投资风险较小,取得同样的盈利额所需投资额越小,相对来说投资价值也越大。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市盈率越低,表明该公司前景欠佳,投资者对其没有太大的信心,因而不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某一股票市盈率高,表明投资者普遍持乐观态度,对公司充满了信心。投资者要具体股票具体分析,对一些成长性较好的股票其市盈率偏高是较为正常的。
二、股票价格与指标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并非总保持着一致性的关系 举例:以股价与盈利能力的复相关系数为例,沪深280只成份股的期末值达0.5963,比 同期的市场平均水平高出70%以上;与每股收益的相关系数也比市场水平高出 59%。不过,上证180成份股与深证100成份股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异。上证 180成份股的市场定价更注重盈利能力和账面价值指标,而且比较忽视发展能 力;与此相对的是,深证100成份股的定价在比较看重盈利能力的同时,还十 分重视发展能力和成长性指标。两者之间存在如此差异,并不意味市场的定价 会刻意在沪深两市之间做出不同选择,而更有可能是因为目前两个市场股票的 特征差异越来越大。若投资者单纯以上证180成份股或者深证100成份股为主要 选股对象,则认识上述差异是必要的。定价相关因素的非线性特征仍不容忽视。笔者利用 5月19日~23日的第19周市场数据,分别就不同的流通盘规模、不同的每股收 益水平、不同的股票价格区间下,股价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流通盘的相 关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流通盘、每股收益各自区间的上游(亦即大盘股 和绩优股群体),价格与指标参数的相关性更强,也更表现出线性特征;处于 超低价位区和次高价位区的股票也有类似特征。相反,流通盘或者每股收益或 者股价处于中游区间的股票,其价格与指标参数的相关性很弱而且不够稳定,足见这个“中间阶层”的财务指标因素正缺乏市场的一致性认同,其市场定位 的随意性更强或者财务指标之外的其他因素干扰更大。股市的“中间阶层”现 象,是一个非理性定价的表现。拥有70%以上股票的“中间阶层”,其市场定价在流通盘因素干扰并不大的情况下发生与公司业绩的偏离,而这种偏离又恰恰是价值被高估,那么它所蕴含的风险便可想而知。总之,我国股市定价因素 所具有的非线性特征,一方面意味着多数股票定价的投机成份还很大,市场整体上距离价值投资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