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致两会的信
关于大学生就业致两会的信
尊敬的两会代表委员: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规模迅速增长,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于大学生供给增速越过了经济增长速度。但这恐怕不是问题的根源。我认为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生”与“人才”并不能划等号。尽管这几年具备大学文凭的人数迅速增长,但能够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人才数量却并不见得在同步增长。“大学生”与“人才”相脱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所在。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反映的并非大学生供给的过剩,而恰恰是人才的不足。
那么,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国内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又存在着哪些不足?
笼统来讲,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硬能力,二是与人沟通合作的软能力。从这两个方面简单地对中美两国的高校教育作一个比较,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不同。
就硬能力的培养而言,从小学到大学,中国学生都在接受着“填鸭式”的单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相对而言,美国教育最大的特点正在于其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专业课堂上,美国教育鼓励学生们提问以及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很大一部分的课堂时间会花在与学生的讨论当中。而这种提问以及对“权威”进行质疑的能力,正是中国学生所缺乏的。斯坦福大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对其教授的中国学生做出这样的评价:中国学生往往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却很少具有提问题的能力。
同时,美国大学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软能力,如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和自我表达能力等。在课堂教育中,美国学校鼓励学生合作完成课程项目或进行演讲。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习等,美国学校也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比较起来,美国的高校毕业生确实更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那么,如何解决国内“大学生”与“人才”的脱节呢?产品的好坏当然取决于产品的制造方——学校。我们当然听到过很多人指出国内高校存在的种种不足,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备等等,但
这些听起来更像是借口而非原因。要提高大学生质量,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更根本的是要解决国内高校激励缺失的问题:一是高校本身的目标激励;二是高校教师教学动力的激励。
对于高校的目标,当下国内各大学常常确定为六个字:“建设一流大学”。那么什么是一流大学呢?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概括了评估一流大学的9个标准。9个标准,说明构成“一流大学”的因素应该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然而,国内的高校,在完善科研环境、健全专业院系、丰富课程设置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就业、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在“一流大学”的目标中占着极轻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题。
高校教师教学激励的缺失,也许是国内高校教育中更为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国内一直坚持“填鸭式”的单向式教育呢?其实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是,这种教育方式对教育而言成本最小。按照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讲授,老师就不必做大量的准备以应对学生天马行空式的提问和讨论。对教师而言,单向式教育也便于对学生进行考核:一切以课堂所讲为准即可。而双向互动式的教育则更需要老师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透彻理解专业知识及其应用,需要掌握和熟悉学科前沿,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评估——这些无疑增加了教师授课及考核学生的难度。显然,在缺乏有效教学激励的情况下,大部分老师都会偏向于单向式教育,而单向式教育,又导致了学生能力的缺失。因此,对于国内来说,如何把高校的目标激励和教师的教学激励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效挂钩,应该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所在。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
美国纽约某资产证券管理公司
黎新平
2010年3月1日。
第二篇:关注两会——关注大学生就业
关注两会——关注大学生就业
0745125 张冰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基层,创业,中小企业,国家,政府,金融危机
议题: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 过程: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致公党中央提交的“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已被列为本次政协会议的第一号提案。这份编号为“0001”的提案指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中国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使得就业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突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已成为从今就业的重中之重。据调查2009年将有600多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再加上近几年积累下来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今年要将有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此外,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让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对这个情况,代表委员们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纷纷建言献策:
王武代表:组织大学毕业生下乡服务,推动科教支农,实现“双赢” ——全国人大代表、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武教授建议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大学毕业生下乡服务,推动科教支农,实现“双赢”。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月波认为,现在去西部和基层的大生政府和学校会有很多优惠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却在鼓励大学生回来从基层和西部回来的学生绝大部分还是要进企事业单位,但他们在西部和基层学到的经验却并非企业需要的,并且西部和基层信息闭塞,知识上也会落伍。这些学生回来就业往往成了难题。
刘月波说,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大支持力度,让有心投身基层和西部的大学生能真正的扎根,或许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张琼代表:大学生农村支教 如何把根留住?
这几年,每年都有大学生到我们到我们那里支教,但3年后,愿意留下的,只有一两个。去年分来的14名大学生,今年就有5个提出要走。原因在哪里?我想主要有这么几点:支教的生活环境比较艰苦,生活上确实有很大困难;最主要的是,待遇比较低,每个月1200元的工资,虽然相对于我们当地正式教师七八百元工资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想留住真正优秀的大学生人才还是缺乏吸引力。
怎么办?我认为:
一、要大力提高支教大学生的待遇,形成“人才倒流”;
二、国家要采取更多特殊政策和优惠政策,比如提高安家费,解决根本问题。
王洪军代表:让大学生加入高技能人才从一线做起
针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高起点、走捷径的择业观,来自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钣金整修车间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洪军现身说法。作为在车间里摸爬滚打了近20年的一线工人,他认为大学生应该从基层一线做起,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才是创造人生辉煌的最佳途径。鲁中祝代表:将种植养殖大户纳入见习基地
“从2009年起,国家将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作为食用菌种植专业户,我期盼国家能将我们种植、养殖大户纳入见习基地范围,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也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农村的认识和感情,在锻炼中成长。” 冯幸耘委员: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非公企业工作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工作,鼓励大学生到竞争较弱的小城镇小单位就业。
九三学社: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开拓广阔的就业领域
九三学社建议,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缓解就业压力,首先是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以法律、金融保险、会计、广告传媒、管理、营销等为代表的服务业,不仅可以大大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带动能力,为高校毕业生开拓广阔的就业领域。
政协委员严琦:大学生能否从开早餐店做起
“‘民以食为天’,大众化放心早餐是关系民生健康的‘天字号’民心工程,也是一个吸纳和带动青年就业的好处方。开5000家早餐店,就可以解决10万人的就业。门槛不高,大学毕业生也愿意去做,何乐而不为?”
蔡继明委员:延长学习时间 加大公派留学力度
“让大学毕业生不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和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再投资的财政支持力度。具体包括延长学习时间,鼓励有条件的院校扩大专科升本科的比例,以及扩大专业性研究生教育。这样一来,能够让更多的专科生续读本科,本科生去读研究生。另一个途径是加大公派留学力度。杨澜委员:引导大学生来从事社会工作
希望政府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来从事社会工作,做“社工”也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借助这样一个契机,也可以让社会组织更加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陈峰委员:困难时期要靠政策引导和企业责任 秦绍德代表:用人单位招聘不能做表面文章
在当前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个别单位表面上响应政府号召,到招聘会里“设摊”,但它并不真正愿意招人。因此,要加强监督,并呼吁用人单位讲诚信,真正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陈凯委员:大学生创业不能“盲人摸象” 应设信息服务平台 郭国庆代表:多方合力让大学女生走出就业困境
社会应为两性平等竞争营造良好的人才市场环境,确立性别平等、就业公平的社会文化环境;国家应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平等的就业机会,通过立法对女性从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建立生育保障机制,由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生育费用,减轻企业所承担的生育成本;学校应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充分发挥其指导功能;女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
代表委员:建立小额贷款省级担保基金 创新创业贷款担保机制
建立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省级担保基金。通过省财政拨款、国内外机构和团体资助以及社会募集等形式筹集,初期由省财政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作为小额贷款省级担保基金,提供贷款担保,支持青年从银行取得小额担保贷款,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创新青年创业贷款担保机制。探索通过建立青年未来信用、个人信用在全省流动、建立青年信用档案、资信评价体系、发放创业卡、创业导师联保、业务合同抵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进一步扩大青年创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为创业青年提供多方面的信贷支持,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加大力度扶持青年就业创业。李明代表:强化五大体系 缓解就业难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我认为这也是我们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工作重点。”
纪宝成代表:就业难归因于精英观念
我不相信中国大学生多了。只要我们不要用精英教育的观念看待大学生就业,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农村的教育、卫生、农业现代化服务、城镇化建设,都需要大学生。他还提到他们那代人的经历:我本人当过两年茶叶工人,我们那代大学生杀猪的、卖肉的、种田的,多的是。过去没人说过什么,现在倒成问题了。
结论:
尹蔚民在回答记者有关“大学生面临着一些就业歧视门槛及对大学生就业援助”问题时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又加上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所以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同样也是严峻的。为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加强大学生就工作的有关通知,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有这样几点: 第一,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去。这里面又分成两类:一类是服务项目,一类是就业项目。服务项目包括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我们将适当地扩大这些项目的范围,完善有关的待遇政策。再一类是就业的项目,我们将在社区、乡镇开辟一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岗位来吸纳一部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第二,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更多地吸纳大学生。我们将采取一些优惠的政策,只要这些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我们将给相应的扶持政策。
第三,允许高校的一些科研项目和科研单位的一些科研项目,吸纳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做项目的研究助理,来延缓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时间。在他们工作期间,可以签订服务协议,给予相应的报酬,可以用科研费来列支。
第四,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现在大学生创业的比例非常低,所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场地安排、创环境和条件等等,来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第五,创建一批就业的见习基地。因为大学生缺少生产实践,我们现在搞了一个三年百万的见习计划,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见习基地,进一步扩大和容纳大学生到见习基地去。
感想:
虽然现在我还在学校,但毕业就业是迟早要考虑的问题,如何成功的就业,就大学生自身来说,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不怕首份工作差,重在积累经验。如今的大学教育不再是什么精英教育,所以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过分的要求只去大公司,大企业,大城市,而不愿去小企业,造成大城市人才扎堆,小城市缺少人才。
我们可以将在中小企业的工作当成是对自己的经验积累,将来自身的竞争力会更强。
第二,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西部,我们应该积极的响应。根据教育部最新出台的规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期满可享受升学优惠政策。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的毕业生,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
此外,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还可享受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返还学费。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这么好的条件值得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而且,去基层可以转变我们的一些价值观,使自己真正变成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三,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具备一线人才的能力。不仅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多积累些实践经验,是自己成为一个一线人才。
第四,可以自己创业。大学生往往是时代的领军人,时代的嗅觉往往都比较灵敏,可以别出心裁的想出一些点子,而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去尝试自主创业,这对那些不愿“屈就”的大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出路。但创业不容易,尽管国家出台了好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创业路上还是要自己坚持,创业要一点点积累资金,一点点积累经验。
就业问题,是关系整个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领导人,政府都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温家宝总理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一是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二是,广开农民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四是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五是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也应加强“宏观调控”。他说,教育主管部门应着眼国家和社会长远需要展开布局,按照我国经济产业相关发展设想和规划引导高校积极调整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同时建立独立的工科评估标准,改革高等工科教育课程设置,重实践、重动手能力培养;同时,鼓励高校和企业建立创新实验与实习基地,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多样化的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市场的“供需矛盾”。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顺利这个难关的。“莫道今年春已尽,来年春色倍还人”!
第三篇:两会大学生就业心得体会
两会大学生就业心得体会
对于我们大学生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业” 这两个字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就业的部分中提到,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长久以来,青年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本届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如何有效发挥、整合现有资源,为青年创业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而建言献策,青年企业家委员则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介绍给越来越多的有志于创业的青年。
2011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而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1年增加约30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也分析说,除了今年即将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还有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将达2400万人左右。而且,近年来还出现“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就业结构性矛盾难解
国家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面,应破除种种不合理的障碍以及歧视性的政策措施,尤其要打破那些垄断行业、权力部门的就业壁垒,防止近亲繁殖,尽可能实现就业公平。国家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约束
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加强监督并纠正各种歧视性招聘行为。
在大城市工作比较难找,生活成本也比较高;到中小城市或者基层,工作比较好找,但是相应的薪酬待遇也比较低一点。从总体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好的,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就是说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方面,两会代表非常希望高校毕业生能够到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因为那些地方需要人才,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大量的创业机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也就是说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岗位不相匹配。下一步,有关部门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整个就业工作的首位,主要有这样几个措施:
第一,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和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服务外包企业,去年我们国家就新增了37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容纳了70多万人就业。70多万人里近50万人是高校毕业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措施。
第二,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当然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扶植政策。比如说现在有4个国家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
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这四个国家大学生下基层项目计划,每年大约能够吸纳20万人左右。当然,这只是示范性的、引领性的。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走这条道路。因为基层需要人才,而且我们也特别强调,大学生到基层去,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锻炼、磨炼、经验的积累,逐步再把这些人才向其他岗位再进行输送。第三,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比例来看,还是非常低,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前不久几个部门又刚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在大学生创业的税收、费用、场地、创业辅导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效率的服务。
在我看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本源,外因是条件,只有内外因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只有抓住党和国家提供的机遇和政策,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争取自我创业,同时带动社会的就业,为社会为人民造福。
第四篇:两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两会期间 大学生结业问题
当前背景“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重点反映的问题之一。国务院已经连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社会各界合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未来几年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约为750万人,受金融危机影响,更是给大学生就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近年大学扩招数量超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艰苦岗位、基层岗位不愿意去;三是受大学扩招影响,高校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人才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学生就业难危害巨大,它既阻碍了大学生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途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也给社会安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实行更加灵活的学籍制度 建议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建议制定减免助学贷款、提高工资起点、提前晋职(定级)、发放住房补贴和安家费、保留毕业生户口、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等政策。针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这一问题,允许学校实行更加灵活的学籍制度和教学安排。建议试行更加宽松的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中途就业;增加学生调整专业、跨专业选修课程的自由度。
大学生自己的忧患意识
作为我们大学生自己,同样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首先我们应该要有“信心”。在今年的两会上,提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信心”,即
是说我们在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各方面能力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自己先给予自己肯定。其次,我们不仅要有信心,还得有实际的行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方面的依赖政府的政策,我们自己也要真正的走出去,积极寻找各种机会。
温总理在谈到就业问题时强调,大学生能否就业,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国家对就业问题的人性化理解和重视,也道出了广大待就业人员的心声。总之,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政府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我们就一定会度过难关。
第五篇:致全市大学生村官的信
致全市大学生村官的信
全市大学生村官:
你们好!
你们响应党的号召,带着学到的知识,为农村发展带去了新的技术和理念,为农民致富勤劳工作,为新农村建设输入“新血液”。值此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之际,晋中市供销合作社、晋中市农民经纪人协会向你们致以良好的祝愿和真挚的问候!
大学生村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为你们施展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开辟了崭新天地,搭建了宽阔舞台。为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承担农村流通主渠道任务的供销合作社真诚地与你们合作,共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晋中市供销合作社下属11个县(区、市)供销合作社,99个农村基层供销社,96个直属公司。近年来,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以助农增收为目的,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收购、日用生活消费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及专营商品烟花爆竹、食盐管理等方面,供销合作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项目,在全市已建各类便民超市、农家店1172个,覆盖全市118个乡镇和807个行政村,服务农民117.6万人。全市依托供销社已成立了10个县级农民经纪人协会,会员2100余人,由供销合作社指导、协调、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活跃于农副产品购销的各个领域,引领和带动了广大农民实现增效致富。农民经纪人协会建立了网站,免费为广大农民朋友发布供求信息,同时在全市农村建立科普惠农信息栏1784个,为农民提供了便利、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近3年来,中共中央1号文件对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又提出了明确的更高要求。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供销合作社要加快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去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供销合作社要推进开放办社,发展联合与合作,提高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之后,省、市、县相继出台了“关于供销合作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对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可以说供销社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为此,我们真诚地欢迎与各位大学生村官携手,利用共同的资源优势,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对农村双向流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农民朋友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供应、农副产品购销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的需求,有什么好的建议和要求,或是需要通过网站发布供求信息,可通过电子邮箱、联系人手机短信或其他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以最好的服务,通过你们的建议,切实为搞活农村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办好事、办实事,共同构筑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网
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电子邮箱:jzcoop@126.com
联 系 人:李志亮
3022159
***
302251***
最后衷心祝愿全体大学生村官
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晋中市供销合作社 晋中市农民经纪人协会
2008年5月14日
晋中市供销合作社概况
晋中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包括11个县(区、市)供销社,现有法人单位271个,产业活动单位2476个。其中:县(区、市)专业公司法人单位105个,产业活动单位1623个,全市有各类专业合作社30个,县、乡、村综合服务中心171个。全系统共有在岗职工9925人,离退休职工3720人。其办社宗旨是: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职能和任务是:加快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进行组织协调管理;维护各级供销社合法权益;促进城乡交流,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
近年来,市供销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举服务旗,走改革路,兴开发业,办民心事”的工作指导方针,以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实施市场带动战略,市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市场品牌越打越响。近几年,共筹资2.7亿元,改造项目86个,面积达22.7万平方米,共建成12个较大型市场,改建和新建商场68处,安置职工2780余人,年增加销售收入2.7亿元。获全省供销社市场建设先进单位。
二、扎扎实实为农服务,实实在在助农增收。为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先后成立了“杂粮开发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在南京开设了“山西晋喜土特产经营部”,在天津成立了“天津晋鑫杂粮制品商贸有限公司”,搭建了晋中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又一平台。开办信息网站,为晋中“三农”信息的交流和农副产品流通搭建了平台。带动全市5万多农民经纪人和8万多经销户,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2005年全系统为农民推销各种农产品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