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门式脚手架在福山油田海口研发调度中心办公楼
门式脚手架在福山油田海口研发调度中心办公楼
工程高支模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以福山油田海口研发调度中心办公楼一层大堂为例,介绍门式脚手架用于高支模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支模;支撑;挠度;承载力;荷载工程概况
福山油田海口研发调度中心办公楼工程,位于海口市金濂路南侧,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3360.26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局部四层。结构型式:框架结构。
地面以上楼板厚度一般为120、140、180mm,楼面梁截面尺寸一般为250×550、250×700、300×600、300×700、300×800、350×1000mm等。
本工程地下室局部层高4.75m,一层层高5.05m,一层大堂高为9.05m,一层多功能报告厅层高8.5m、四层架空屋面部位局部层高8m,上述部位层高较高,属高支模支撑体系。下面我们以大堂施工为例,介绍门式脚手架应用于高支模中的施工技术。办公楼大堂板模板
(1)楼板底模采用18mm厚七夹板,支撑系统采用50×100mm的木枋、门式脚手架。
(2)所有楼板支撑体系均采用两个MF1219+两个MF1217及上下托沿楼板短向布置支模,通过调整底座及顶托的螺栓来满足支模的高度要求。跨距为@900mm,排距为@900m,两层木枋,上层横楞木枋为50×1000mm@450,底层纵楞木枋为50×100mm@1200,跨度大于4m的板,跨中起拱L/400,剪刀撑在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门式架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门架水平拉杆沿高度设置,第一道水平拉杆离柱脚200mm处,4.5m以上部分纵横水平拉杆@1500mm布置一道。办公楼大堂梁模板
梁底模:采用18mm厚胶合板下加通长纵楞木,间距@300cm,为确保梁底模整体刚度,尽量减少楞木接头,若有接头时,应采用对接,并设垫木枋与主楞重叠≦2m。梁底模安装时,事先在墙模上留出梁口子位置,墙模板、柱头模板安装固定后,必须吊楼面轴线,安装梁底模板,梁跨度>4m时,梁模必须按跨度的3/1000起拱。
梁侧模:采用18mm厚胶合板外侧加50×100mm竖楞构成,梁高h≥1000mm时,梁侧模竖楞间距控制≧300mm为宜,梁侧模水平围楞采用2φ48×3.5焊接钢管,间距≧500mm,φ12对拉螺栓纵横间距≧500mm,采用Φ25钢筋间距500mm作梁截面尺寸控制水平撑。办公楼大堂高支模验算
4.1 验算的已知条件
梁截面尺寸为350×1000mm,板厚度为120mm,门式脚手架沿梁纵向方向布置,间距是300mm,梁外侧加50×100mm竖楞构成间距300mm,梁中加设一道直径14的对拉螺栓,梁底横楞为三条间隔300mm的50mm×100mm木枋,纵楞为二条50mm×100mm木枋。其它同高支模构造。
4.2 楼面模板设计根据设计图纸,楼板板厚120mm。
4.3 梁模板设计大堂最大梁截面尺寸为350×1000mm。
4.3.1 底模板验算计算简图如“计算简图”示。
计算简图
4.3.2 荷载计算
(1)模板自重:1.2×0.018×6=0.130KN/m
(2)新浇混凝自重:[0.8×0.4+(1.2-0.44)×0.13]×24=10.176KN/m
(3)钢筋自重:0.8×0.4×1.5+1.2×0.13×1.1=0.652KN/m
(4)施工振捣荷载:0.4×2=0.80KN/m
(5)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1.2×2.5=3.0KN/m(均布荷载)
(6)F=2.5KN(集中荷载)
4.3.3 强度验算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查表得各系数如下:均布荷载计算系数:Km=0.077剪力系数KV=-0.607,挠度系数Kω=0.632,集中荷载计算系数:
KmF=0.169剪力系数KV=-0.661,挠度系数Kω=-0.446
则M1=Kmq1l2=0.077×18.47×0.32=0.128KNm
M2=Kmq2l2+KmFFl=0.077×13.15×0.32+0.169×2.5×0.3=0.218KNm
取M2进行验算
W=bh/6=400×18/6=21600mm3 2
2б=M/W=(0.218×106)/21600=10.09N/mm2<[б]=13N/mm2
满足要求。
4.3.4 抗剪验算
V=kvq2l+kvF=0.607×13.15×0.3+0.661×2.5=4.05KN
τ=3v/2bh=(3×4.05×103)/(2×1000×18)=0.34N/mm 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3.5 挠度验算 q2=1.2×(①+②+③)=1.2×(0.13+10.176+0.652)=13.15KN/m 胶合板的弹性模量取E=9000N/mm2 ω=Kω×(ql4/100EI)=0.632×[13.15×3004/(100×9000×300×183/12)]=0 513mm<[ω]=l/400=300/400=0.75mm 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高支模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1)、根据高支撑设计和实际施工要求,先在下层底板上将上层框架梁位置用墨线弹出来做好标识。根据上述门架搭设要求,弹出梁下门架纵横杆件位置线,其交点即为门架立杆位置,同样弹出板下门架纵横杆件位置线,板下门架水平加固杆与梁下门架通长设置。 (2)、在每一交点位置设门架钢管立杆(立杆高度根据楼层高度确定)。门架第一道水平加固杆距地面0.20米,以上每个步距均不大于4000mm,水平加固杆横向设置,间距3656mm(每四个架体设置一道),且均与立杆扣牢拉稳,并用交叉加固杆对角地扣紧于两道水平加固杆之间。4.5m以上部分纵横水平拉杆@1500mm布置一道。 (3)、水平加固杆一般采用对接接长,也可采用搭接连接,接头位置应错开,相邻水平杆接长不得在同跨内;搭接长度≦1米,并应等距离设置三个回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距杆端≦100毫米。 (4)、门架连墙、柱加固:为保证整个门架支撑体系有足够的稳定性,门架最上和最下一道水平杆用短钢管与每根柱抱紧,并用直角扣件扣牢拉稳,有筒体和剪力墙部位用水平管顶牢,梁下中间部分水平杆应与柱顶牢扣实。必要时加设钢管剪刀撑,以确保支撑体系稳固。安全措施 (1)门式脚手架搭设前,应按《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J43-2000)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好交底工作。 (2)对门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变形等不合格的门架、配件。 (3)搭设在已夯地坪上的门式脚手架立杆底座下应铺设垫板。 (4)不配套的门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竖直脚手架支撑系统。 (5)门式脚手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见施工流程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从两端向中间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6)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门式脚手架的搭设同步进行。 (7)水平加固杆应设于门式脚手架立杆内侧,剪刀撑应设于门架立杆外侧并连牢。 (8)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9)模板支撑和门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10)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11)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门式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12)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13)门架经项目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14)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流程。 (15)拆除模板脚手架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施工流程图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 (1)大截面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每层不超过500mm。 (2)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检查支顶是否有松动、倾斜、弯曲,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修整完毕。 (3)泵管应用支架垫固放在梁上,不得直接与楼板接触。 8 高支模施工注意事项 (1)我公司项目部对本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做了充分的分析后,决定采用门式脚手架方式建立高支模系统。 (2)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支模完毕,项目部相关人员验收合格后,立即通知公司质量技术处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4)高支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攀爬进入工作面。 (5)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撑系统内,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6)混凝土浇筑时,专职人员负责监测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待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7)模板拆除时间: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当梁跨度≤8m时,梁底模、现浇板底模在砼达到设计值的75%后方可拆除,梁跨度>8m、框架梁、悬挑结构底模在构件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后方可拆除,框架梁、大截面梁侧模在砼浇完3天后拆除,模板拆除后还必须采取有效养护措施,保持砼表面湿润至少14天。 拆模前,必须由项目工程师根据梁板结构拆模指导试块试压强度值为依据,出具拆模通知、并掌握好对拆模后所要采取的措施后方可拆模。 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结束语 因为本工程高支模的高度超过8米,根据相关规定,施工前请有关专家对该高支模施工方案进行了论证。目前,该工程主体结构已施工接近尾声,大堂结构亦已施工结束并已拆除模板,未发生质量及安全事故。门架的使用打破了我单位以往单一的钢管排架施工的形式,同时门架的自重轻、安拆方便、价格低廉,既满足了施工需要也降低了经济成本。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2] 木结构设计规程.GB50005—03.[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02.[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