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征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范文

时间:2019-05-15 01:2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梦征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梦征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范文》。

第一篇:中国梦征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范文

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贵州安顺学院中文系教授 罗建兵
2013 年 05 月 13 日 16:1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总书记提出了实现 中国梦的美丽构想;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中国共 产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收入翻一番;要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所勾画的蓝图,也为高校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巨大 的舞台。实现中国梦,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品学兼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者,大学无疑成为培养建设者的重要摇篮。作为一名高校人文学科教师,紧紧围 绕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责无旁贷,要认真思考,查找问 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教师的高要求,寄予着党和国 家以及人民的期望。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要受到更多的约束,教师从事教人求 真的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完善,在学识上不断提高。现在依然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主要有两个原因:

1、科学技术的价值表现 是直接的,作用发挥是显性的、快速的和及时的; 人文科学的价值表现是间接的,作用发挥是隐性而缓慢的、延后的。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直接带来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却忘记或者忽视了推动这种变化的思想观念的作用,以及 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的力量,淡忘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因 为思想解放和由此推动的改革开放,才会有我国三十年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如此 快速的发展。

2、人文科学是研究人本身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的,这样的研究对 象虽然不变,但其内容却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研究者思想观念和方法 的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不同时 代对同一问题也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所以,人文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没有统 一的评价标准,也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可。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对人文科学作为科学 及其所拥有价值的怀疑。

人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克服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的能力,即知觉能力、回忆能力、评判能力、公正能力、抉择能力、市场能力。因为人文科学能使人们获得关于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和自身、对待生 活的恰当观念和态度,从而在个体

人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克服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的能力,即知觉能力、回忆能力、评判能力、公正能力、抉择能力、市场能力。因为人文科学能使人们获得关于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和自身、对待生活的恰当观念和态度,从而在个体或社会角度上,正确认识、处理人在生存和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三种欲望:权力、荣誉及财富,不为之所累,使自己达到快乐自由的境界,实现人生的真正目的,这样的人格才堪称健全。人格健全的教师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1、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局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亲和力,深受他人喜欢;

3、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

4、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人文学科教师就是要有不断完善自我的定力,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一面旗帜,这样才能率先垂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

汲取文学经典营养,确立正确的人格支点

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的距离,文字和思想上的一定隔阂,有些教师和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一样,轻视或厌恶对古文的学习,认为太遥远太古老太陈旧,与他们的生活相差太远。有位中学生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权威栏目中甚至建议删掉《诗经》的精华篇章之一——《氓》,足见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盲目的、胡涂的观点。文学经典大都文质兼美,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净化心灵的功能。

(一)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

儒家传统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家乡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爱国者。屈原《哀郢》诗中写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鸟尚迷恋故乡,狐临死也将头朝着洞穴的方向。《古诗十九首》中更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句子;陆游《病起书怀》更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亦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

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影响,一些青年民族感情淡漠,洋奴思想严重。读这些诗句,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较之政治课往往更胜一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校。我们自己为国家的富强、学校的兴盛是否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呢?决不可怨天尤人,似乎党对不起自已、国家对不起自己、学校对不起自己、别人对不起自己,而不去想自己于党、于国、于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培养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有位国家领导人说过:“未来党和国家的各级重要领导,多半会从我们这些重点大学培养出来。”今天的在校大学生,便是明天、后天的省长、市长、总经理。应当培养他们会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的民生疾苦。曹操《蒿里行》写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也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多流亡愧俸钱。”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亦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社会的进步文人尚且能心系百姓,以邑有流亡而自己享有俸禄为愧,这种民本思想应教育学生多多吸取其营养,少一点自我,多一点他人。

(三)培养仁者爱人的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历代文学家写下许多宣传仁爱的诗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居易《新制布裘》诗则曰:“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覆盖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杜甫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情操,而白居易诗中表现的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教育学生做高尚的人,学习伟大的人,走上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四)培养刚直不阿的品格

马克思说他最不能容忍的品格是阿谀奉承,我国历来的文学作品都力倡刚正不阿,养成一身正气。陆机《猛虎行》曾曰:“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传为千古佳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文人摒弃一切奴颜与媚骨的典范。杜牧也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九峰楼寄张祜》)即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时,诗人也倍感心痛。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中曾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他屈身下僚,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他甚至羡慕献和氏璧被刖去膝盖骨的和氏,从此无法下跪了。近世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应当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榜样。

(五)培养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

应当增强应对人生磨难与挫折的素质。无论如何受打击迫害,也能笑傲人生,不屈不挠。这一点,苏轼是我们的榜样。“乌台诗案”以后,出狱贬官黄州,他并未觉得凄苦怨艾。他《初到黄州》诗中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同作于黄州的《定**》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被贬岭南,他又自我解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更远的海南岛,身体也不好,他依旧乐观:“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几次被贬,他不仅没有绝望,反而使创作达到高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均作于黄州。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父母娇惯下长大的,往往任性、经不起挫折,用文学经典启发学生 “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永不沮丧,永不颓废,增强毅力,潇洒旷达。

(六)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中国文学的美学体系,一般形成为二水分流的局面:一是儒家因入世而关心现实美;一是道家因遁世或自我超脱而醉心于自然美。前者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后者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等。文学经典既有忧患意识,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有关的篇章,也有写山水田园、爱情悼亡的美文。通过经典的学习,让学生多一点“高雅”,少几分“庸俗”,从而提高人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操。

勇做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

梁晓声《忐忑的中国人》指出:当代大学生是比较幸运的,社会允许人生观多元化的存在,只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选择与时代主流理念不协调或者悖立的人生观生活,也不会受到横加干涉甚至予以剪除式的打击。在道德观上,社会和时代仅仅划出“道德底线”,告诫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不要越过底线,否则可能触犯法律,因为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线几乎粘连在一起。因此,大学生最大程度享有道德指责“豁免权”。这驱使部分大学生将青春的美好和日子挥霍在“道德底线”上,也将人生的小舞台搭在“道德底线”上,而且自以为是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

梁晓声的观点可谓一语中的。部分大学生为了他们自以为是的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常常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嗤之以鼻,对“道德底线”设定不屑一顾,社会也给了他们最大的宽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问题,传统大工业解体造成的失业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社会保险和慈善事业不完善问题,官员作威作福、挥霍浪费、贪污腐化模式百姓疾苦问题,漠视社会公德问题,道德滑坡速度惊人等等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由于教师的职责负有德育的责任,必然对学生进行主流理念的引导,极易让学生产生说教、过时的印象。

但是,传递正能量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能量让我们心态更加积极,更加阳光,正能量是一种可传递的能量。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开展,每年一度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开展等等也都有“正能量” 的传递,足以证明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说:“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那么,教育工作者更没有理由让善的传递在自己身上断掉。

“十年,树之以木;百年,树之以德。”说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艰巨性。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教师恪尽职守,做社会正能量的坚守者、传递者,恪守情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人生是一个过程,记得有一句诗说“天上没有任何的痕迹,但是鸟儿已经飞过”。它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过程其实就是一所学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总结,人生过程经历的事情都是对我们自身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看清我们的时代,看清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国家好,才能民族好,只有民族好才能个人好。让我们关心周围每一个人,树立实干兴邦精神,努力实现我们个人的中国梦、国家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第二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

《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美丽构想;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收入翻一番;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所勾画的蓝图,也为高校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实现中国梦,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品学兼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无疑成为培养建设者的重要摇篮。作为一名高校人文学科教师,紧紧围绕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责无旁贷,要认真思考,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教师的高要求,寄予着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期望。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要受到更多的约束,教师从事教人求真的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完善,在学识上不断提高。现在依然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主要有两个原因:

1、科学技术的价值表现是直接的,作用发挥是显性的、快速的和及时的;人文科学的价值表现是间接的,作用发挥是隐性而缓慢的、延后的。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直接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却忘记或者忽视了推动这种变化的思想观念的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的力量,淡忘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因为思想解放和由此推动的改革开放,才会有我国三十年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如此快速的发展。

2、人文科学是研究人本身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的,这样的研究对象虽然不变,但其内容却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研究者思想观念和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不同时代对同一问题也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所以,人文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也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可。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对人文科学作为科学及其所拥有价值的怀疑。

人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克服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的能力,即知觉能力、回忆能力、评判能力、公正能力、抉择能力、市场能力。因为人文科学能使人们获得关于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和自身、对待生活的恰当观念和态度,从而在个体或社会角度上,正确认识、处理人在生存和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三种欲望:权力、荣誉及财富,不为之所累,使自己达到快乐自由的境界,实现人生的真正目的,这样的人格才堪称健全。人格健全的教师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1、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局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亲和力,深受他人喜欢;

3、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

4、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人文学科教师就是要有不断完善自我的定力,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一面旗帜,这样才能率先垂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

汲取文学经典营养,确立正确的人格支点

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的距离,文字和思想上的一定隔阂,有些教师和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一样,轻视或厌恶对古文的学习,认为太遥远太古老太陈旧,与他们的生活相差太远。有位中学生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权威栏目中甚至建议删掉《诗经》的精华篇章之一——《氓》,足见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盲目的、胡涂的观点。文学经典大都文质兼美,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净化心灵的功能。

(一)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

儒家传统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家乡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爱国者。屈原《哀郢》诗中写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鸟尚迷恋故乡,狐临死也将头朝着洞穴的方向。《古诗十九首》中更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句子;陆游《病起书怀》更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亦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影响,一些青年民族感情淡漠,洋奴思想严重。读这些诗句,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较之政治课往往更胜一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校。我们自己为国家的富强、学校的兴盛是否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呢?决不可怨天尤人,似乎党对不起自已、国家对不起自己、学校对不起自己、别人对不起自己,而不去想自己于党、于国、于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培养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有位国家领导人说过:“未来党和国家的各级重要领导,多半会从我们这些重点大学培养出来。”今天的在校大学生,便是明天、后天的省长、市长、总经理。应当培养他们会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的民生疾苦。曹操《蒿里行》写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也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多流亡愧俸钱。”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亦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社会的进步文人尚且能心系百姓,以邑有流亡而自己享有俸禄为愧,这种民本思想应教育学生多多吸取其营养,少一点自我,多一点他人。

(三)培养仁者爱人的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历代文学家写下许多宣传仁爱的诗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居易《新制布裘》诗则曰:“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覆盖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杜甫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情操,而白居易诗中表现的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教育学生做高尚的人,学习伟大的人,走上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四)培养刚直不阿的品格

马克思说他最不能容忍的品格是阿谀奉承,我国历来的文学作品都力倡刚正不阿,养成一身正气。陆机《猛虎行》曾曰:“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传为千古佳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文人摒弃一切奴颜与媚骨的典范。杜牧也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九峰楼寄张祜》)即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时,诗人也倍感心痛。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中曾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他屈身下僚,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他甚至羡慕献和氏璧被刖去膝盖骨的和氏,从此无法下跪了。近世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应当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榜样。

(五)培养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

应当增强应对人生磨难与挫折的素质。无论如何受打击迫害,也能笑傲人生,不屈不挠。这一点,苏轼是我们的榜样。“乌台诗案”以后,出狱贬官黄州,他并未觉得凄苦怨艾。他《初到黄州》诗中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同作于黄州的《定**》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被贬岭南,他又自我解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更远的海南岛,身体也不好,他依旧乐观:“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几次被贬,他不仅没有绝望,反而使创作达到高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均作于黄州。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父母娇惯下长大的,往往任性、经不起挫折,用文学经典启发学生 “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永不沮丧,永不颓废,增强毅力,潇洒旷达。

(六)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中国文学的美学体系,一般形成为二水分流的局面:一是儒家因入世而关心现实美;一是道家因遁世或自我超脱而醉心于自然美。前者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后者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等。文学经典既有忧患意识,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有关的篇章,也有写山水田园、爱情悼亡的美文。通过经典的学习,让学生多一点“高雅”,少几分“庸俗”,从而提高人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操。

勇做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

梁晓声《忐忑的中国人》指出:当代大学生是比较幸运的,社会允许人生观多元化的存在,只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选择与时代主流理念不协调或者悖立的人生观生活,也不会受到横加干涉甚至予以剪除式的打击。在道德观上,社会和时代仅仅划出“道德底线”,告诫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不要越过底线,否则可能触犯法律,因为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线几乎粘连在一起。因此,大学生最大程度享有道德指责“豁免权”。这驱使部分大学生将青春的美好和日子挥霍在“道德底线”上,也将人生的小舞台搭在“道德底线”上,而且自以为是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

梁晓声的观点可谓一语中的。部分大学生为了他们自以为是的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常常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嗤之以鼻,对“道德底线”设定不屑一顾,社会也给了他们最大的宽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问题,传统大工业解体造成的失业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社会保险和慈善事业不完善问题,官员作威作福、挥霍浪费、贪污腐化模式百姓疾苦问题,漠视社会公德问题,道德滑坡速度惊人等等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由于教师的职责负有德育的责任,必然对学生进行主流理念的引导,极易让学生产生说教、过时的印象。

但是,传递正能量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能量让我们心态更加积极,更加阳光,正能量是一种可传递的能量。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开展,每年一度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开展等等也都有“正能量” 的传递,足以证明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说:“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那么,教育工作者更没有理由让善的传递在自己身上断掉。

“十年,树之以木;百年,树之以德。”说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艰巨性。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教师恪尽职守,做社会正能量的坚守者、传递者,恪守情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人生是一个过程,记得有一句诗说“天上没有任何的痕迹,但是鸟儿已经飞过”。它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过程其实就是一所学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总结,人生过程经历的事情都是对我们自身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看清我们的时代,看清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国家好,才能民族好,只有民族好才能个人好。让我们关心周围每一个人,树立实干兴邦精神,努力实现我们个人的中国梦、国家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第三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征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美丽构想;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收入翻一番;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所勾画的蓝图,也为高校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实现中国梦,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品学兼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无疑成为培养建设者的重要摇篮。作为一名高校人文学科教师,紧紧围绕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责无旁贷,要认真思考,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教师的高要求,寄予着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期望。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要受到更多的约束,教师从事教人求真的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完善,在学识上不断提高。现在依然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主要有两个原因:

1、科学技术的价值表现是直接的,作用发挥是显性的、快速的和及时的;人文科学的价值表现是间接的,作用发挥是隐性而缓慢的、延后的。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直接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却忘记或者忽视了推动这种变化的思想观念的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的力量,淡忘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因为思想解放和由此推动的改革开放,才会有我国三十年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如此快速的发展。

2、人文科学是研究人本身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的,这样的研究对象虽然不变,但其内容却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研究者思想观念和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不同时代对同一问题也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所以,人文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也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可。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对人文科学作为科学及其所拥有价值的怀疑。

人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克服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的能力,即知觉能力、回忆能力、评判能力、公正能力、抉择能力、市场能力。因为人文科学能使人们获得关于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和自身、对待生活的恰当观念和态度,从而在个体或社会角度上,正确认识、处理人在生存和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三种欲望:权力、荣誉及财富,不为之所累,使自己达到快乐自由的境界,实现人生的真正目的,这样的人格才堪称健全。人格健全的教师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1、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局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亲和力,深受他人喜欢;

3、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

4、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人文学科教师就是要有不断完善自我的定力,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一面旗帜,这样才能率先垂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

汲取文学经典营养,确立正确的人格支点

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的距离,文字和思想上的一定隔阂,有些教师和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一样,轻视或厌恶对古文的学习,认为太遥远太古老太陈旧,与他们的生活相差太远。有位中学生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权威栏目中甚至建议删掉《诗经》的精华篇章之一——《氓》,足见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盲目的、胡涂的观点。文学经典大都文质兼美,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净化心灵的功能。

(一)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

儒家传统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家乡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爱国者。屈原《哀郢》诗中写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鸟尚迷恋故乡,狐临死也将头朝着洞穴的方向。《古诗十九首》中更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句子;陆游《病起书怀》更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亦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影响,一些青年民族感情淡漠,洋奴思想严重。读这些诗句,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较之政治课往往更胜一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校。我们自己为国家的富强、学校的兴盛是否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呢?决不可怨天尤人,似乎党对不起自已、国家对不起自己、学校对不起自己、别人对不起自己,而不去想自己于党、于国、于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培养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有位国家领导人说过:“未来党和国家的各级重要领导,多半会从我们这些重点大学培养出来。”今天的在校大学生,便是明天、后天的省长、市长、总经理。应当培养他们会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的民生疾苦。曹操《蒿里行》写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也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多流亡愧俸钱。”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亦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社会的进步文人尚且能心系百姓,以邑有流亡而自己享有俸禄为愧,这种民本思想应教育学生多多吸取其营养,少一点自我,多一点他人。

(三)培养仁者爱人的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历代文学家写下许多宣传仁爱的诗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居易《新制布裘》诗则曰:“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覆盖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杜甫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情操,而白居易诗中表现的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教育学生做高尚的人,学习伟大的人,走上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四)培养刚直不阿的品格

马克思说他最不能容忍的品格是阿谀奉承,我国历来的文学作品都力倡刚正不阿,养成一身正气。陆机《猛虎行》曾曰:“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传为千古佳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文人摒弃一切奴颜与媚骨的典范。杜牧也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九峰楼寄张祜》)即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时,诗人也倍感心痛。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中曾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他屈身下僚,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他甚至羡慕献和氏璧被刖去膝盖骨的和氏,从此无法下跪了。近世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应当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榜样。

(五)培养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

应当增强应对人生磨难与挫折的素质。无论如何受打击迫害,也能笑傲人生,不屈不挠。这一点,苏轼是我们的榜样。“乌台诗案”以后,出狱贬官黄州,他并未觉得凄苦怨艾。他《初到黄州》诗中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同作于黄州的《定**》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被贬岭南,他又自我解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更远的海南岛,身体也不好,他依旧乐观:“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几次被贬,他不仅没有绝望,反而使创作达到高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均作于黄州。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父母娇惯下长大的,往往任性、经不起挫折,用文学经典启发学生 “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永不沮丧,永不颓废,增强毅力,潇洒旷达。

(六)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中国文学的美学体系,一般形成为二水分流的局面:一是儒家因入世而关心现实美;一是道家因遁世或自我超脱而醉心于自然美。前者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后者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等。文学经典既有忧患意识,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有关的篇章,也有写山水田园、爱情悼亡的美文。通过经典的学习,让学生多一点“高雅”,少几分“庸俗”,从而提高人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操。

勇做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

梁晓声《忐忑的中国人》指出:当代大学生是比较幸运的,社会允许人生观多元化的存在,只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选择与时代主流理念不协调或者悖立的人生观生活,也不会受到横加干涉甚至予以剪除式的打击。在道德观上,社会和时代仅仅划出“道德底线”,告诫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不要越过底线,否则可能触犯法律,因为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线几乎粘连在一起。因此,大学生最大程度享有道德指责“豁免权”。这驱使部分大学生将青春的美好和日子挥霍在“道德底线”上,也将人生的小舞台搭在“道德底线”上,而且自以为是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

梁晓声的观点可谓一语中的。部分大学生为了他们自以为是的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常常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嗤之以鼻,对“道德底线”设定不屑一顾,社会也给了他们最大的宽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问题,传统大工业解体造成的失业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社会保险和慈善事业不完善问题,官员作威作福、挥霍浪费、贪污腐化模式百姓疾苦问题,漠视社会公德问题,道德滑坡速度惊人等等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由于教师的职责负有德育的责任,必然对学生进行主流理念的引导,极易让学生产生说教、过时的印象。

但是,传递正能量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能量让我们心态更加积极,更加阳光,正能量是一种可传递的能量。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开展,每年一度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开展等等也都有“正能量” 的传递,足以证明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说:“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那么,教育工作者更没有理由让善的传递在自己身上断掉。

“十年,树之以木;百年,树之以德。”说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艰巨性。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教师恪尽职守,做社会正能量的坚守者、传递者,恪守情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人生是一个过程,记得有一句诗说“天上没有任何的痕迹,但是鸟儿已经飞过”。它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过程其实就是一所学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总结,人生过程经历的事情都是对我们自身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看清我们的时代,看清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国家好,才能民族好,只有民族好才能个人好。让我们关心周围每一个人,树立实干兴邦精神,努力实现我们个人的中国梦、国家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第四篇:作文:中国梦,在路上

中国梦,在路上

徘徊于梦,恍惚千载流光。游目骋怀,中国梦在路上渐行渐远,脚步坚定。梦之彼岸,破土花开。

四十年前,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时,“我有一个梦想”的口号传遍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只有一个英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遥远的东方,在一个几千年延续的中国,也有一个梦想。它不只是宏大的口号,不只在政府存在,它是属于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而它用中文写成“中国梦”。

传统与现代

中国是一个多梦的国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梦是老子的“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梦,中国传统的“梦”。

“中国梦”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何为现代的“中国梦”?习书记说的很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密不可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之奋斗,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对未来的承诺。无论是传统,亦或是现代,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才是“中国梦”的真谛所在。

正视与期待

不可否认,中国确实存在大量的社会弊端,但一个泱泱大国,能做到完美实属不易,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当下的时势。

以“北漂”现象为例,自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问世之后,国人便不止一次地对自我发出“进城还是出城的拷问,每天的北京,有人因高起的房价和昂贵的生活成本,被迫离开繁华都市,也有人因为更加广阔和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前景,趋之若鹜地成为“北漂”的一员。是走进还是逃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制度的不成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城市梦不止一次受到现实的冲击。日益严重的城市病使“北漂”一族心灵煎熬,是“去”还是“留”,更像是一次攸关命运的人生抉择,面对繁华依旧却已经无法承载舒适生活的大都市,再回头看看那个行进在惯有城市扩张道路、无法承载梦想的故乡,一个个寻梦的人在城市与故土之间搁浅,这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

但是,中国在改变,一些城市公共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城市发展应该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应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通盘考虑”,所以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诚然,中国的快速发展拉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新距离,但这些距离并非现代中国画面上的全部线条,中国的真实画面是生动的,气象万千的。中国在崛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也在开花,一个个小梦想的实现,使中国梦更有生机,更有内涵,更有吸引力,守护中国梦的光芒,也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未来,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永远有困惑,但期许不能被困惑瓦解,我们需要在最困难的时候知道目标是对的,并为之不懈奋斗,翻山越岭路很长,梦的方向叫做闯。

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期许。作为一个已历经五千的国家,中国在历史上曾创造多次盛世。近代以来,中国尽管饱受欺凌,但那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强国梦一直没有改变。现在,通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中国正在重新找回失落的荣光,中国梦,在路上,梦之彼岸,破土花开。

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期许。梦想是可以拥有的现实,上下五千年,看华夏奇迹,辉煌岁月,美好中国梦,闻睡狮吼声,锦绣年华。

梦里花开,梦里花落。在中国梦中,我看见真实,繁华落尽,唯一不变的,是对期许的追求,是对未来的向往。

中国梦,在路上,满载着中国人的希冀与追求,向前„„ 相信,下一站就是蓝色天堂!

第五篇: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可以没有梦想。”是的,正因为有梦想,我们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因为有梦想,我们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多少年来,中华儿女执着于中国梦,为民族的复兴而上下求索。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新的征程上,总书记重申了“中国梦”,他引用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来阐述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啊,中华民族要振兴,我们必须正视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

中国梦,对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无疑是血脉相承的执着追求。正是无数先烈把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正是一代代人执着的坚持“中国梦”,“中国梦”才有今日之荣光。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同中国的梦想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中国需要强大来捍卫国家的安宁,于是我们收获了“辽宁号”航空母舰;中国需要伟大的文学来塑造民族灵魂,于是我们收获了划时代的作家莫言;中国需要能激励一代人的偶像,于是我们收获了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的刘翔、林丹。这样的人,中国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中国梦的兑现者,都是让中国梦这个词变得有质感的人。这是他们的一生的梦想,也是过去一百年来民族梦想的延续追求,莫言在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想起重置民族魂的鲁迅、胡适;实现了航海航天的科技团队,让我们想起了为中国带来近代技术的詹天佑、钱学森;我们缅怀为中国开创新气象的孙中山、毛泽东,也缅怀推进改革、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的邓小平。他们的努力成就了中国梦,他们的梦想成就了中国的梦想。

今天的我们已到了实现梦想的时代,从新中国的站起来,到改革开放的富起来,再到新世纪的强起来,我们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女航天员刘洋说:“梦想有多远,探索的足迹就有多远。”梁启超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志存高远,敢为人先;我们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要奋发努力,天天向上。带着梦想、带着智慧、带着努力,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为少年之梦,就是中国之梦。

下载中国梦征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梦征文: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班会策划书 为进一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增进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培养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梦》征文

    敢为人先,追求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想激励着每一位炎黄子孙去奋斗、去圆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人民的梦。只......

    中国梦征文

    以史为鉴,共创百年风采 以己为先,同绘青春蓝图 ——“中国梦,我的梦”征文 潮起潮落,泛黄的书页记录着一路坎坎坷坷,一份铭记,一份荣耀,更有一份淳朴的中国梦。铭记历史,拾获荣耀,力......

    中国梦征文

    1993——2013,二十岁的我与中国 93年我出生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区的一个叫做三角县的地方,据我爸妈说,我妈生下我那天下了场大雨,故我得名一个雨字,而家谱上排到我这里刚好范文......

    中国梦征文

    凝聚道德力量 追逐伟大梦想习主席讲话中的“中国梦”,给了我们追逐梦想的力量。但不管是胸怀国家的民族复兴梦,还是关乎个人前途和幸福的梦,都要踏实的去践行。做事先做人,立业......

    中国梦征文

    小学组 久小4.1 张晶欣 我的理想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鸭,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

    中国梦征文

    中国梦,梦成终有时 文法学院 中文111 李雨哲 111102114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题 记 早时读郁达夫的《沉沦》,总觉得小说里描写的人物和 心理都太过矛盾与压......

    中国梦征文

    我的中国梦 北景港中心小学五(2)班王煜庭 现在,地球在被严重的污染,我看着被污染的地球母亲,触动了我的中国梦。 我想发明一种环境净化器,这种净化器分三大类:空气净化器、水源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