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教学计划
南京邮电大学
“网络工程(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所属学院:
物联网学院
标准学制:
四年
学科门类:
工学
专业代码:
080613W
专业门类:
电气信息类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高思想道德、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扎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在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学习达到以下基本培养规格要求: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网络工程以及物联网与传感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各类通信设备的基本原理、技术性能以及综合系统的组成、运行、管理等知识,熟悉物联网、传感网以及相关支撑技术,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通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网络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各种通信网络(包括无线、有线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研究、设计、调测、维护运行﹑优化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4)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具备开展研究、设计和开发物联网与传感网应用系统的专业技能;
(5)接受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训练,具有综合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进行物联网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运用能力;
(6)熟悉国家和企业有关网络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8)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军事训练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备一定的美育修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技术。
四、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通信网基础﹑网络安全技术、电磁场与电子识别技术、IP网络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五、专业方向及特色
电信网络、物联网与传感网。
六、自主个性化学习学分要求
至少修满10学分,详见《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实施办法》和《物联网学院自主个性化学习分考核标准一览表》。
七、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175学分。
第二篇: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
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聘简章
一、招收学科
光学工程
二、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按姓氏笔划排序)
1.马延文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碳材料与新能源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金属锂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研究、新型储能材料与柔性电池研究。
招收人数: 1-2人
联系方式:iamywma@njupt.edu.cn /*** 导师介绍:马延文,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005年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2007年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2012年在南京邮电大学任副教授,2012年至今任教授,2013年-2014年在Duke大学做访问学者,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被聘为中国石墨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专家库专家;担任Recent Patents on Materials Science杂志编辑顾问、Nano Reports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先进碳材料与新能源研究。在Adv.Mater.、Angew.Chem.Int.Ed.、Adv.Funct.Mater.、Energy Environ.Sci.、ACS Nano等国际著名的材料、化学和能源类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SCI引用4000 余次,9篇文章为“Highly Cited Paper”,13篇文章引用超过100次,单篇最高引用为470余次,入选2015RSC期刊“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作为学术骨干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
2.王丹
主要研究方向: 能源材料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多壳层结构金属氧化物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制。招收人数: 1-2人
联系方式:danwang@ipe.ac.cn /*** 导师介绍:王丹,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4年),中组部“万人计划”(2016年)。1994年7月获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7月获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冯守华院士;2001年3月获(日本)山梨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先后在(日本)高知大学水热化学研究所、日本地球环境技术产业研究机构做博士后,2003年4月至2004年1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任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工作,2009年7月起兼任佛山市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专业中心主任。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17篇,包括Nature Energy, Chem.Soc.Rev., Adv.Mater., Angew.Chem.Int.Ed., ACS Nano, Energy Environ.Sci., J.Am.Chem.Soc., Nano Lett.等国际知名期刊。
3.王瑾
主要研究方向:光通信网络、器件与技术,有机及无机光电材料与光波导器件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1)利用金属有机骨架(MOF)构建光学各向异性氟化聚合物光波导材料,光学各向异性光波导器件制备与表征。
2)超结构光波导结构中表面等离子激元模式的传输特性及新功能器件的研究。招收人数: 1-2人
联系方式:jinwang@njupt.edu.cn/*** 导师介绍:王瑾,博士,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德国首批三所精英大学之一)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2008/06-2011/12在德国弗劳恩霍夫通信研究所即海因利希·赫兹研究所(光通信领域世界顶级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高级研究员,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光电集成课题组组长。江苏省双创团队(事业创新类)核心成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十一批高层次人才。2007年获“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03年获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奖学金,2002年获海因利希·赫兹奖学金。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1 项,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1 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江苏省前瞻性产学研项目1项,主持韩(国)德(国)国际合作项目1 项(韩国政府资助),参与欧盟框架项目2 项,德国政府科教部项目3项,柏林未来基金项目1 项。在国内外刊物及会议上发表了近100篇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5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授权2 项。出版一本英文专著1本及英文科技著作的1 章。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美国光学协会(OSA)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学会理事。
4.韦玮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特种光学玻璃与光纤,光纤光栅传感与光通信技术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新能源器件研究;特种光纤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光纤光栅传感系统与紫外光通信技术研究。
招收人数:2人
联系方式:weiwei@njupt.edu.cn /189 5189 6239 导师介绍:韦玮,女,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地方财政高校发展专项“特种光纤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南京(邮电大学)“特种光纤材料制备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多个职务。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并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2001年获日本国早稻田大学访问教授和通产省大板工业技术研究所JISA fellowship。2002-2004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光学与光电子学科流动项目主任。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光物理性能和器件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在新型掺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制备和光谱性能、特种光纤材料及光纤结构的设计制备与光学性能、全固态光伏薄膜电池及钠离子电解质的制备及器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专项子项目1项,国家863、973项目各1项;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中兴通讯等多项课题。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Optic Letter,Optic Express, Applied physics Letter, Advanced Materials, Nanoscale, J.of Chemistry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B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SCI他引2000余次,出版激光专著1本(二章);2010年获中科院陕西省分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刘淑娟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光电子学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iamsjliu@njupt.edu.cn/*** 导师介绍:刘淑娟,博士,教授。2006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导师为黄维院士,研究方向为基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新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应用。2006年7月至今于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13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
多年来一直从事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围绕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在内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10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受Wiley和Springer出版社邀请撰写多部专著章节。多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研究工作多次被Wiley出版社的MaterialsViews和MaterialsViewsChina网站进行专题推荐介绍。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等期刊的论文被Wiley出版社选为“OrganicElectronic”领域的“Hot Topic”文章。多篇论文被期刊选为“Hot Paper”,或成为期刊点击率最高、引用最高的文章。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励。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A类)、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计划。
6.李兴鳌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多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磷化物、硫化物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招收人数:3-4人
联系方式:iamxali@njupt.edu.cn/*** 导师介绍:李兴鳌,教授,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学、材料学、光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为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
长期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对磁控溅射制备半导体薄膜、多铁性薄膜、多铁性纳米材料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也开始进行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金属磷化物、硫化物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于可见光解水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专利近20项。
7.余柯涵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薄膜材料及器件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制备及器件应用;石墨烯储能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应用。
招收人数: 1人
联系方式:kehanyu@njupt.edu.cn/*** 导师介绍:余柯涵,博士,教授。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机械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12-2014在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11月加入南京邮电大学,现任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担任Wiely、RSC、ACS旗下30余种国际著名SCI期刊审稿人,并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编委。入选2015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017年“江苏省特聘教授”。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能源部、美国大型企业研发项目多项。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包括Applied Physics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Nanoscale,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等),论文总引用数2800次以上,单篇最高他引256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h-index达到27。并多次在高级别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和做特邀报告。
8.辛颢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功能材料及应用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参加课题研究,课题1:聚合物-小分子,小分子-小分子全有机太阳能电池。通过吸光层的形貌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形貌控制和界面工程将电池效率提高到13%以上。课题2:柔性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和工艺,制备高效柔性铜锌锡硫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iamhxin@njupt.edu.cn/025-85866352,*** 导师介绍:2003年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博士(无机化学)学位,研究内容为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2003-2006以JST和JSPS研究员身份分别在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和北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JAIST)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内容为新型层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复合发光材料。2006-2015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先后任研究助理、讲师和研究员,先后开展了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其中在非肼溶剂法制备铜锌锡硫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5年以高层次人才加盟南京邮电大学材料院。现为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JACS, Adv.Energy Mater., ACS Nano, Nano Lett.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0多篇,他引次数超过2400次,H-index28。获得授权中国专利一项,授权日本专利两项,授权国际专利一项。在包括MRS, IEEE PVSC, ACS, APS 在内的国际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多次。长期担任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Organic Electronics, RSC Advanc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等期刊的审稿人。
9.汪联辉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光电子学,纳米生物技术,生物光电材料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生物医学传感技术。招收人数:2--3人
联系方式:iamlhwang@njupt.edu.cn /025-85866333 导师介绍:汪联辉,男,1964年12月出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8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1993年获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3月起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研究院任研究员、助理教授。2005年回国受聘复旦大学,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985”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平台高级PI。2011年初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加盟南京邮电大学,现任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在分子与纳米光电材料、纳米生物学、生物光电子学等交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十多项科研项目。在分子与纳米光电材料方面,首创微波辅助水相量子点制备技术,实现量子点的可控生长和量子点尺寸与分布的精确控制,制备了具有优异发光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种结构量子点;利用具有高稳定性和高亮信号特性的量子点作荧光标记物,构建多种 4 新型“量子点-生物分子”纳米生物复合探针,成功用于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和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分析。此外,基于导电高分子的分子导线特性和信号倍增效应,设计合成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导电高分子,发展了多种化学和生物传感材料与器件。在化学生物学方向上,提出并证明了“猝灭群体感应”防治细菌侵染动植物的新概念,为动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同时以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为靶分子,设计合成多种无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为开发新的高效抗菌药和细菌感染的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Advanced Materials、J.Am.Chem.Soc.、Angew.Chim.Int.Ed.、ACS Nano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并获得同行高度评价。已发表200余篇SCI学术论文,被SCI文章他引6000余次;已授权和公开2项美国发明专利和30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等荣誉。
10.陈润锋
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光电功能材料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面向降低能耗和产生能源的新型有机功能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有机光电材料的设计和理论模拟计算、新型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高效光电器件的制备与优化。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iamrfchen@njupt.edu.cn /025-85866826 导师介绍:陈润锋,男,教授,博士后导师。2006年起任教于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荣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等。长期从事新型光电功能材料设计、制备、计算模拟和器件应用领域研究,包括杂原子修饰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和激发态调控等,提出了杂芴和动态共振智能调控材料的概念,首次成功制备了室温超长发光寿命(秒级)的纯有机长余辉材料(Researcher ID: G-4878-2010)。先后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Communications、Organic Letter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B/C等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IF>3.0的60余篇,他引近3000次,单篇最高他引200余次,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科研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2项;教学成果获南京邮电大学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次。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dvanced materials、Nanoscale、Organic Letters、Organic Electronics、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Dyes and Pigments和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等杂志审稿人,中国化学和中国光学学会会员,Scientific Reports 编委。
11.陈淑芬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光电器件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从事钙钛矿量子点发光器件、非铅钙钛矿太阳电池及稳定性研究。
招收人数: 1人
联系方式:iamsfchen@njupt.edu.cn/ *** 5 导师介绍:陈淑芬,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塑料电子研究所所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系主任(2010-2013年间曾任信息显示系主任),入选江苏省杰出青年人才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光电器件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围绕钙钛矿量子点发光器件、石墨烯有机发光器件、钙钛矿太阳电池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在包括Adv.Mater.、Sci.Rep.、Adv.Opt.Mater.、Appl.Phys.Lett.、Nanoscale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12.范曲立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电子学/纳米生物传感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参与各项目的研究合成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开发生物相容性好、组织穿透深、荧光量子效率高、肿瘤微环境pHe智能响应、光热疗效果好的基于共轭高分子的光诊疗一体化探针。
招收人数: 3人
联系方式:iamqlfan@njupt.edu.cn/*** 导师介绍:范曲立,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南京邮电大学副院长、副主任。
在1992/09-2004/06期间,都是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攻读的本科和硕士学位,随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师从黄维院士取得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我作为黄维院士团对成员和助手,先后在复旦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工作,帮助建成了先进材料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我们现在所在的南邮材料院就是这样从零做起白手起家的,现在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在教学科研方面,作为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纳米生物研究所所长带领青年学者,并指导博士生、硕士生开展研究工作,尽心尽力地完成研究生与本科教学。在原有的科研基础开拓创新,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课题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学校物联网重大专项等项目,新获1项面上项目支持,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有机光电/生物成像的合作研究。近五年,在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76篇,IF>4.0的42篇,他引1568次,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2篇,单篇最高他引74次,并新获4项授权专利。赴法国、新加坡等地参加5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担任江苏省新材料专家委员会专家等学术兼职。
13.赵强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光电材料与应用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设计和合成高性能有机光电材料,并开展其在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招收人数: 1-2人
联系方式:iamqzhao@njupt.edu.cn 导师介绍:赵强,教授,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前往日本名古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10月加盟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并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率领的研究团队入选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青年光学科技奖等科技奖励。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围绕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的设计、制备、激发态调控及其在高性能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Scienc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超过6000次,h-index为43。
14.胡芳仁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工程、光微机电系统与光电子器件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研究硅基化合物半导体DFB激光器和ZnO激光器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hufr@njupt.edu.cn/*** 导师介绍:胡芳仁2011年12月被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从日本东北大学微纳米中心引进回国并被聘为特聘教授。自2004年加入日本东北大学微纳米中心羽根研究室以来率先在国际上开展氮化物半导体与硅基光微机电系统集成制备新型光电子器件方面的研究。在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Nanoscale ResearchLetter,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Technology等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SCI收录(或接收)的论文55篇。作为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日本文部省学术振兴会的基金项目和南京邮电大学人才引进项目等7项,参与项目3项。并于2012年12月作为核心成员之一获得2012年江苏省创新团队-南京邮电大学Peter Grünberg创新团队的支持。在以上项目的支持下,胡芳仁在氮化物半导体集成硅微机电系统制备新型光电子器件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探索,设计并制备了几种具有重要学术和经济价值的新型核心光电子器件。
15.夏瑞东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光电子学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钙钛矿材料的光电子学性能研究及有机/钙钛矿激光器件设计、.高效率钙钛矿太阳电池设计与制备。
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iamrdxia@njupt.edu.cn/*** 导师介绍:夏瑞东,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硕士导师,江苏省双创人才。分别获得吉林大学物理系学士,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硕士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夏瑞东多年来跟随有机LED发明人、权威学者、英国伦敦帝国理工科研校长Donal Bradley教授,先后承担了数项英国皇家工程物理学会重大跨学科攻关项目、欧共体F6框架项目、及国际重大合作项目, 在有机光增益材料、激光器件、光放大及光伏器件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受到学术专家和产业界同行高度评价。她曾成功地展示了红、绿、蓝三基色聚合物光泵浦激光器;在国际上首次发表了光通讯用红外与可见光的聚合物转换开关的研究成果,被欧共体专家认为是新一代塑料光纤通讯系统开发的突破性进展。在纳米光伏器件研究方面,她与华南理工曹镛院士的课题组合作,对光伏材料体系化学结构变化、能带变化、给受体比例等引起的微观形貌变化及其对迁移率、器件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实验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rganicElectronic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夏瑞东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还是多种SCI收录国际学术刊物(包括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 等)的审稿人及 7 Journal of Photonics、Journal of Nanomaterials的编委、特邀编辑。2012年回国后已申请、被授权、转让数项技术专利,获得数百万省部及以上科研基金资助,还获得了省科技奖和双创人才资助。
16.赖文勇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光电子学,印刷电子,柔性电子,光电功能高分子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主要从事有机电子、印刷电子、柔性电子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可印刷塑料电子材料的设计开发、大面积柔性电子器件的印刷制作与性能评价以及有机半导体激光材料与器件的研制等科研任务。
招收人数: 5人
联系方式:iamwylai@njupt.edu.cn 导师介绍:赖文勇,博士,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南京邮电大学印刷电子研究所所长、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赖文勇教授长期致力于有机电子、印刷电子、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6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作邀请/口头报告50余次。主持包括青年973、国家优青、江苏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项。
相关成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其中,“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等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江苏省创新争先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等;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973 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特聘教授(重点支持类)、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中青年领军人才等;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等荣誉和奖励。领衔印刷电子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17.解令海
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系统与有机器件、有机高分子宽带隙半导体、电致阻变技术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有机材料合成;激子与光子学;柔性器件制作;人工智能。
招收人数: 2-4人
联系方式:iamlhxie@njupt.edu.cn /*** 导师介绍:解令海,教授,200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师从黄维院士,获理学博士学位,同月到南京邮电大学工作至今,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公派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南京邮电大学第四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光电材料研究所所长、分子系统与有机器件中心(CMSOD)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国材料新技术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3年,第三层次;2016年,第二层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12年)和创新人才团队培养对象(带头人)(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2013年)、“江苏特聘教授”(2014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5年)及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8年)等项目或计划支持。目前已在Prog.Polym.Sci., J.Am.Chem.Soc., Adv.Mater.等杂志上公开发表SCI 8 论文150余篇(其中一作和通讯作者101篇,H因子为33),他引近2000次;撰写专著(章节)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3项,大会/邀请/口头报告30余次。主持包括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项。荣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5)、2012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4/7)及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10)等荣誉奖项。
18.樊春海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传感与DNA纳米技术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DNA纳米技术及应用。招收人数: 1人
联系方式:iamchfan@njupt.edu.cn/ *** 导师介绍:樊春海,南京大学生物化学学士(1996年)、博士(2000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有机固体研究所和加州纳米系统研究所博士后(导师: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lan J.Heeger教授)。2004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获聘南京邮电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柔性)。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首席科学家(2012)。兼任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副主编,ChemBioChem,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杂志编委,Advanced Materials客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器、DNA纳米技术与DNA计算和生物光子学。已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引用18,000余次。多篇论文在JACS, Angew.Chem., Adv.Mater.等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多次应邀在Chemical Reviews, Account of Chemical Research,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权威杂志撰写研究综述。已申请八项美国、国际专利和三十余项中国专利。
19.魏昂
主要研究方向: 纳米材料与技术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招收人数: 1人
联系方式:iamawei@njupt.edu.cn/***,导师介绍:魏昂,教授。研究领域:纳米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数四十余篇,包括RSC Advances、Materials & Design、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notechnology等刊物,文章被他人引用13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23件,已获授权12件。主持各级各类项目16项,总金额400余万元。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研究兴趣:新型微米/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生长机理及其电学、光学特性,探索其在信息显示、能量转换、生物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印刷电子学、柔性电子学中相关功能材料(纳米银、纳米铜、介电材料)。
具体研究方向:光催化、电致变色、印刷电子相关材料及技术。
三、招收条件
凡近三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原则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符合导师招收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定向委培、在职人员以及现役军人身份的进站人员需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方可申请进站。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得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为鼓励人才交流,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我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申请我校同一一级学科流动站做博士后。
四、待遇
1.进站后两个月内人事档案必须转递至我校。
2.学校按照不少于12万元/人/年(税前)的标准发放博士后薪资,发放期2年。3.学校参照在编人员为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在站期间享受在编人员同等医疗待遇,博士后子女享受学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入园待遇。
4.进站后可按规定申请租住学校博士后公寓,租住期为2年,如学校无房源,可按学校相关规定按月领取租房补贴,发放期为2 年。
五、申请材料
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需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注册后从“办事者进入”窗口进入,填写有关博士后申请信息,并提交申请,按办公系统要求下载打印相关申请材料,并按要求向我校提交以下书面申请材料(统一使用A4纸,申请材料恕不退还):
1.《博士后申请表》(3份); 2.《博士后进站审核表》(3份);
3.《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3份);
4.身份证、护照(外籍人员)、港澳台人员提供该地区身份证(复印件3份); 5.《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3份);
(1)博士毕业6个月内人员可先提供学校或单位学位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非答辩通过证明或答辩决议)办理进站,进站6个月内需将博士学位证书交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核验及备案,未按时提交学位证书人员应按退站处理。
(2)国外、境外、中外合作办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需提供教育部留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书(外籍人员也可提供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学位认证),博士毕业6个月内人员进站时可暂不提供,进站6个月内需将认证书交交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核验及备案,未按时提交认证书人员应按退站处理。
6、定向、委培和在职人员以及现役军人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需在《进站审核表》中由在职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或提供相应证明;
7、辞职(调动)人员需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证明或《辞职证明》,国家公务员辞去公职须提供《公务员辞去公职批准通知书》,上述材料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原则出具。
* 提交网上进站申请时请按照系统提示上传所需材料原件扫描件
六、申请程序
1.博士后申请者首先进行网上申请,然后将申请材料递交南京邮电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审核。
2.博士后导师同意接收后,组织进站考核。
3.考核通过,报江苏省人社厅审批,通过后办理进站手续。
4.被录取的博士后必须按期进站报到。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一周向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请假。未经请假,无故逾期两周,将取消进站资格。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 联 系 人:谢秋丽
联系电话:025-85866372 传 真:025-85866291 E-mail:xieql@njupt.edu.cn 通讯地址:南京市仙林亚东新城区文苑路9号 邮 编:210023
第三篇:物联网工程 认识实习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认识实习报告
(2016/2017 学年 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
认识实习学生姓名:
XXX 专
业:
物联网工程 学
号:XXXXXX 指导教师:XXX
物联网概述及主要技术
摘要:物联网被预言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对物联网进行综述分析。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起源,强调物联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然后详细的讨论了物联网的概念,特征,物联网的系统结构,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系统结构中的四个层面以及主要技术。主要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云计算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等。最后提到了物联网广泛地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 定义 系统结构 技术
ABSTRACT: Internet of things(IOT)is predicted the world’s information industry , a wave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A number of countr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OT.This text analysis the IOT.Firstly, introduce the origin of the IOT.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IOT in the modern society.Then discussed the IOT’s concept , characteristics, system structure, applications and main technologies in detail.The main technologies includ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loud Computing ,Embedded System and so on.Finally, men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OT in the feature.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definition system structure technology
1.引言
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类经历了一系列技术革命,而每次革命都由某种主流技术所引导。18世纪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伟大的机械时代;19世纪下半页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迎来了非凡的电气时代。20世纪开启了影响更加深远的信息时代,爾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传感设备,嵌入式系统与 互联网的普及,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物联网已经在全世界得到极大的重视,主要工业化国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物联网发展战略。韩国的智能家庭,使民众可以远程控制家电设备,并享受高质量的双向互动多媒体服务。新加坡的下一代I-Hub,旨在通过一个安全,无处不在的网路实现下一代“U”型网络。北京邮电大学的张平教授给出了MUSE(Mobile Ubiquitous Service Environment)的发展趋势[1]。在我国,物联网已被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物联网的概念
2.1物联网的定义
虽然物联网这个词汇已出现多年,但是一直没有给出权威的定义。不同的国家和研究小组对物联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物联网没有一个精确切且公认的定义的原因:第一,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尚处于发展时期,对其认识还有待深化,人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来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二,由于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网等都有密切关系,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思考所基于的出发点不同,短期内还没有达成共识。例如,在美国,学术界提出的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和企业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在欧洲,学术界提出的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和企业界提出的传感网(Sensor Networks),都属于物联网的范畴[2]。
目前,物联网有一个被业界基本接受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红外感应器,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和其他基于物物通信模式的短距离无线传感网络,按约定协议,把任
何物体通过接入网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所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传递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2物联网的特征
在了解了物联网的定义后,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想要实现物物相联,就要通过各种类型与类别的传感器获取信息。每一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采集不同内容与形式的信息。传感器获得的数据都具有实时性,并不断更新。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物联网的系统结构
3.1 感知层
感知层为物联网系统的第一层,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示,音频,视频数据等。主要利用各类传感器,RFID,二维码等技术完成信息采集。感知层的设备一般计算能力有限,主要的功能和作用是完成信息采集和信号处理工作,这类设备中多采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之适应。有以下几种主要技术:(1)射频识别技术
它是物联网中让物品“开口说话”的关键技术。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上储存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识别。RFID技术可以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并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工业界经常讲RFID系统分为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3大组件。[3]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电子信号,标签接收到信号以后发射内部存储的标识信息,阅读器再通过天线接受并识别标签发回的信息,最后阅读器再将识别结果发送给主机。
(2)传感器技术
在物联网中,传感技术主要负责接受物品“讲话”的内容。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息源获取信息并处理,变化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等活动。
(3)GPS与物联网定位技术
GPS技术又称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作为移动感知技术,是物联网延伸到移动物体,采集移动物体信息的重要技术,更是物流智能化,智能交通的重要技术。
(4)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是采用某种特定 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图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别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并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
3.2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采用能够接入各种异构网的设备,如接入互联网的网关,接入移动通信网的网关等。其功能主要包括网络接入,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目前接入的设备多为传感网与公共通信网。传输层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种:
(1)移动通信网(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移动通信是移动物体之间,或移动物体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空间系统和地面系统。
(2)互联网(Internet)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3)无线网络(Wireless Network)
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频射技术。
(4)卫星通信(Satellite Communication)
卫星通信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站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
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
3.3 支撑层
支撑层主要是在高性能网络计算环境下,将网络内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整合成一个可互连互通的大型智能网络,为上层的服务管理和大规模行业应用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和可信的网络计算超级平台。在这一层次上需要采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及大规模的高速并行计算机群对获取的海量信息进行实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实现智能化信息处理信息融合,数据挖掘,海量数据存储等,同时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户接口。支撑技术有以下几种:
(1)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拆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索,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2)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
嵌入式系统把计算机直接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它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是集成电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成果,物联网与嵌入式关系密切,物联网的各种智能终端大部分表现为嵌入式系统,可以说没有嵌入式技术就没有物联网应用的美好未来。
(3)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他研究如何组织和储存数据如何高效的获取和处理数据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储存,设计管理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
3.4 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各类用户界面显示设备。以及其他管理设备等,这也是物联网系统结构的最高层。应用技术是指用于直接支持物联网应用系统运行的技术,应用层主要是根据行业特点借助互联网手段开发各类行业应用的解决方案,将物联网的优势与行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化管理组织调度结合起来,形成各类物联网解决方案,构建智能化的行业应用。应用层技术包括:
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e)技术
系统集成是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各种技术
和产品将各个分离的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性能最优。
4.物联网的应用
4.1 智能家居
将各种家庭设备通过电信宽带固话和无线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有传统的居住功能,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还有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
智能家居系统包含的主要子系统有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系统,智能家居控制管理系统,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家庭影院与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多媒体系统等[3]。
4.2 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系统借助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的病人和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并将生成的胜利指标数据通过电信网络或无线网络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根据客户需求,系统还提供相关增值服务,如紧急呼叫救助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终身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智能医疗系统有望解决现代社会健康保健瓶颈问题。
5.结论
综上,物联网的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研究机构预计十年内物联网就有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洪波,《物联网技术 应用 标准和商业模式》,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 [2]张学记,《智慧城市: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 [3]黄东军,《物联网技术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9
认识实习报告
说起来其实很惭愧,我作为一名物联网的学生,其实对物联网并不是很了解。选专业的时候也是听说这个专业前景很好,于是就选择了它。昨天听了老师的讲解,才对物联网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物联网是一项发展前景很好的新兴技术。
物联网到底是什么?物联网的英文为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就是把物体都连接到网络里,为的是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既然想要把物体连接到网络中,就需要一些技术将物体的特性或是我们想要的东西传送到网络中。这就是物联网的第一个层面—感知层。在感知层中我们可以利用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二维码技术等等采集信息与数据。传感器网络的感知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对物体的物质属性,环境状态,行为态势等静动态信息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信息获取与状态辨识,针对具体感知任务通常采用协同处理的方式对多种类,多角度,多尺度的信息进行在线和实时计算,并与网络中的其他单元共享资源进行交互与信息传输。
我们想要使用这些信息,就需要使用互联网进行传递。这是物联网的第二个层面—传输层。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是时准确的传递出去。但是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采用更有效的技术手段以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环境。
我们通过感知层获得,传输层传递的信息量十分大,此时我们需要一个高性能的网络计算环境,这就是物联网的第三个层面—支撑层。在这个层面中,将网络内大量和海量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整合成一个互连互通的大型智能网络,为上层的服务管理和大规模行业应用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和可信的网络计算超级平台。例如,云计算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等。
将这些技术整合到一起以后,我们就可以生活在一个物联网世界中了。在物联网世界中,当你在休息间隙想念自己的孩子时,打开手机可以随时看到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当你忙碌了一天准备回家时可以用手机发出指令,让空调开始工作,让电饭煲开始煮饭。当你在网上买了一瓶红酒时,可以使用RFID识别
技术,从葡萄到酒的过程一览无余。这些都是我们对物联网世界美好的设想,想要达到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与学习。
再了解了物联网的概念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些学校做出的成品。首先参观的是一个智能水文监测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实时的监测水源的水温,酸碱度,是否被污染等各项指标。如果有不合格的水,会排到另外的地方再次进行检测,根据它的各项指标把水排到可以利用的地方。接下来参观了一个智能气象站,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监测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通过处理后反映在显示屏上。然后参观了感知农业,通过传感器接收到各项指标后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然后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控制窗帘,控制家里空调的温度,控制灯泡的开关等等。只要有一部小小的手机在手,就可以控制家里的一切。在商场中我们可以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来防盗。在物流公司中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来进行计数和货仓管理,省了许多人力物力。
当然物联网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在应用层,我们需要注重隐私信息保护,计算机数据销毁,知识产权保护等。在业务支撑管理层需要有高强度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服务,入侵检测和病毒检测。在核心网络层要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泄露内容,不被非法篡改等。这些问题都等待着被我们解决。
我们设想到的物联网生活是非常美好而便捷的,然而现在只是实现了一小部分。还有更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让这些美好的设想都变为现实。
第四篇:物联网工程英文求职信
Distinguished leadership:
hello!
First of all, thank you in spite of being very busy toglance browse my cover letter, for a full of enthusiasm university student opens a door of hope.
My name is XXX, male, gender is an upcoming June 20xx graduated from XXXXXXXXX stud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our company strength, attach importance to talent, has always been my yearning place. Through recruitment materials to your company and its own condition, I decided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of XX company.
I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learning the computer summary, counting, tabulation, plane design (including Dreamweaver. 20xx, the use of Photoshop), the principle of ASP programming controller and operation and so on more than 10 professional course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provincial computer test of skill appraisal center, computer operating Windows software using good, plane design intermediate certificate, certificate of intermediate, ASP programming computer employment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etc. Two years, I was rated “outstanding member”, from school “outstanding student cadres” at a time.
Your company had been established, the strength, fast growing progresses day by day; People-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alent management policy, as a famous young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computer science, I hope in your company get exercise, I am familiar with the theory of computer equipment knowledge, master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of equipment operating skills, can also undertake computer installation,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Therefore, I believe that through continuous efforts and learning, I can make achievements on the job.
I am healthy, loved writing, design,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to join the association of school student group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ociety, school “class homepage design competition” I work for the school “first prize”, also attended the technical “career design speech contest” won the “third prize”, I believe, from your company; This specialty will be able to play some role for your company'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as a class cadre, I lead the class to participate in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nd also exercise yourself. Grandparents taught me diligent, responsible, honest, kind; Alma mater has trained me 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and pioneering style. I love what the expensive unit is engaged in the business, eagerly hope under your leadership, for this glorious cause; And continuous learning in practice, progress.
Finish, I faithfully hope your company give me the opportunity of 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 will let the ideal seeds fertile land in your company, to take root, blossom and bear fruit.
Wishes the expensive unit enterprise progresses day by day!
Hope you become a member of your company:
第五篇: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6180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 学 分:2学分 学 时:32学时 开设学期:第2学期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为以后学习物联网关键技术打下基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本课程的目标:
1.了解物联网相关技术基本概念、定义和工程方法; 2.掌握感知层、传输层、管理层等应用的典型关键技术;
3.熟悉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和智能物流等综合应用项目实现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工程应用中采取的典型技术方法。
2.难点:理解物联网时间同步、定位和信号处理的典型算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互动、课堂指导、课后作业和辅导答疑。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理解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教学内容:
一、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
三、物联网的定义与主要技术特征
四、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五、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第二章
RFID与物联网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目前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了解RFID的历史和现状;掌握RFID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RFID的技术特点和解决标签冲突的常用方案;理解RFID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一、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背景
二、条形码简介
三、磁卡与IC卡应用
四、RFID
五、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组成
六、RFID标签编码标准
第三章
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传感器发展历史,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平台,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操作系统,掌握常用无线组网技术,理解无线传感网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传感器
二、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
三、无线传感网络
第四章
物联智能设备与嵌入式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物联智能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了解嵌入式系统原理、以及物联网智能设备基本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教学内容:
一、智能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二、嵌入式技术发展的基础——集成电路
三、嵌入式技术的研究发展
四、RFID读写器与中间件软件设计
五、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六、可穿戴计算机研究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七、智能机器人研究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知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发展过程与关键技术,以及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二、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
四、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
五、接入技术
六、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章
移动通信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知道3G/4Gr 技术特点、M2M技术、及其在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三、3G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第七章
位置信息、定位技术与位置服务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定位系统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定位系统和定位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知。
教学内容:
一、位置信息与位置的服务
二、物联网中的位置服务
三、定位系统
第8章
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物联网数据特点,掌握物联网海量数据存储、数据融合、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了解智能决策与智能控制技术。
教学内容:
一、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三、物联网海量数据存储与支计算
四、物联网数据融合技术
五、物联网中的智能决策
第9章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物联网信息安全中的四个重要关系问题,了解物联网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物联网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教学内容:
一、物联网信息安全中的四个重要关系问题
二、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三、RFID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第10章
物联网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与智能医疗四种典型的物联网应用,理解典型的物联网系统组成与体系结构,掌握物联网系统基本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
教学内容:
一、智能电网
二、智能交通
三、智能医疗
四、智能物流
五、其他教学环节
1.辅导答疑,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2.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每两周交一次作业。
六、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最终成绩采取百分制,课堂考勤占10%,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占70%。
七、选用教材
《物联网工程导论》吴功宜,吴英,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9月第1版.八、参考书目
1.《物联网技术应用》刘海涛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物联网导论》刘云浩,科学出版社,2010.3.《物联网技术导论》王汝传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周洪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物联网理论与技术》杨刚,科学出版社,2010.执笔人:张玉霞 审核人:邵泽云 审定人:郭涛 时 间: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