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5 01:0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

1、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十堰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部领导高度重视,一是组建了工作专班。成立了由部长任组长、分管部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专班,明确部研究室具体负责联系点的综合协调和组织落实工作。二是明确了工作责任。围绕省委组织部下达的研讨任务和自身确定的创新项目,制定了工作方案,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和细化,落实了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三是解决了具体问题。把联系点工作纳入部中心工作,部长会专门听取了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试点中人员不齐、经费不足、保障不力等具体困难和问题。四是配强了工作力量。选配三名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充实到研究室工作,目前研究室工作人员达到4人,为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加大改革力度,深入开展研究。一是认真开展省部下达的改革项目研讨。针对省委组织部下达的研讨任务,我们成立了“系统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课题组,抽调部机关和部分县市区委组织部骨干力量开展研究,目前进展顺,课题初稿已经形成,工作汇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二是开展自选改革项目研究。为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我市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我们确定了“在重点工作、重要项目和重大事件中开展干部专项考察和选拔”、“科级干部跨系统、跨单位、跨身份竞争上岗”、“公推差选乡镇正职”、“公开选聘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等4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项目进行试点和研讨,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3、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成果转化。一是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加强对各地各单位改革项目的指导和协调,帮助项目承担单位解决具体困难,特别对研讨的方式方法、时间进度、成果运用等进行分类指导和督办,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取得实效。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项目评比表彰活动,加大奖励力度,每年拿出15万元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项目进行重奖,同时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极大激发了全市广大组工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改革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项目进行及时总结,对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进行宣传和推广。近年来,我们开展的“三重”考察干部、“三跨”竞争上岗等改革均以市委或组织部文件的加以确定,形成了长效机制。

第二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

1、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十堰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部领导高度重视,一是组建了工作专班。成立了由部长任组长、分管部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专班,明确部研究室具体负责联系点的综合协调和组织落实工作。二是明确了工作责任。围绕省委组织部下达的研讨任务和自身确定的创新项目,制定了工作方案,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和细化,落实了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三是解决了具体问题。把联系点工作纳入部中心工作,部长会专门听取了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试点中人员不齐、经费不足、保障不力等具体困难和问题。四是配强了工作力量。选配三名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充实到研究室工作,目前研究室工作人员达到4人,为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加大改革力度,深入开展研究。一是认真开展省部下达的改革项目研讨。针对省委组织部下达的研讨任务,我们成立了“系统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课题组,抽调部机关和部分县市区委组织部骨干力量开展研究,目前进展顺利,课题初稿已经形成。二是开展自选改革项目研究。为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我市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我们确定了“在重点工作、重要项目和重大事件中开展干部专项考察和选拔”、“科级干部跨系统、跨单位、跨身份竞争上岗”、“公推差选乡镇正职”、“公开选聘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等4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项目进行试点和研讨,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3、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成果转化。一是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加强对各地各单位改革项目的指导和协调,帮助项目承担单位解决具体困难,特别对研讨的方式方法、时间进度、成果运用等进行分类指导和督办,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取得实效。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项目评比表彰活动,加大奖励力度,每年拿出15万元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项目进行重奖,同时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极大激发了全市广大组工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改革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项目进行及时总结,对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进行宣传和推广。近年来,我们开展的“三重”考察干部、“三跨”竞争上岗等改革均以市委或组织部文件的加以确定,形成了长效机制。

第三篇: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经过公推公选产生的市公安局13名副局级教导员赶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担任起市公安局直属单位和各镇、区派出所的领导职务。这种公正、公开、公平选拔干部的方式只是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牢固确立“凭实绩论英雄,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理念,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干部队伍“优能胜劣必汰”的良好局面

。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选才: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2002年,市委党校的中层干部文秘杂烩网在市副局职干部公开招考中“过五关斩六将”,以笔试、面试双双第一的成绩被选拔为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的在谈到那次公开招考经历时,颇有感慨:“我当时是本着尝试一下的心态报名参加招考的,当时经过删选后每个岗位有20~30人参加考试,竞争特别激烈。我感觉到整个招考过程特别严格,充分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选拔干部的原则。通过公平竞争,我既充分展示了自己,又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对于自我提高很有帮助。”

像魏欣一样,最近几年,我市共有21名德才兼备、朝气蓬勃的副局职领导干部就是通过这种社会公开选拔的方式产生的。这种不拘一格搭建“赛场”选人才的做法,不但好中选优,而且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使一大批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入组织视野;不但激励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而且将干部选拔工作完全置于阳www.光之下,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其实,我市很早就尝试起“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的干部队伍选拔模式。早在1999年,我市就建立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村干部四个层面的“四级公选机制”。在全国来说,我市领导干部公选和竞岗工作起步是比较早的一个城市。

我市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凡中层职位出现空缺的,原则上通过竞争上岗产生人选,现已有100多名年轻干部通过竞争上岗;对于一般干部层面,机关充实公务员、事业单位补员一律实行凡进必考,现已录用295名国家公务员和42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农村一线干部层面,通过多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录用了168名大学生村官,并在苏州市率先开展了农村干部公推直选试点工作。

这种通过公开竞争选拔干部的模式,增强了选贤任能的主动性,为人才进入领导干部队伍搭建了一个舞台。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市干部工作监督员徐新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一大批优秀人才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脱颖而出,成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用才

千锤百炼始成钢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好的干部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以外,还应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坦然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那么,该怎么样锻炼干部,让广大干部进一步增强应变能力,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呢?且看市教育局的做法。今年下半年新学期开学,市教育局对市区范围20余位任期三年以上的小学、初中校长实行了轮岗交流。几个月下来,这种轮岗交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表现在,轮岗后校长们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作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起到了锻炼干部、廉洁队伍的作用。随着学校校长轮岗交流运作模式的逐渐成熟,市教育局将会同相关乡镇把校长轮岗交流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市。

独木难成林,众志方成城。充分发挥每一个领导干部的聪明才智、提升领导班子整体效能,这是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落脚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市通过“围绕发展选干部,突出重点配班子”的用人思路,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通过向乡镇、保税区、开发区选优配强招商引资、经济管理、城建规划、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领导力量,重点选配好想发展、敢发展、善发展的党政一把手,从整体上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以市、镇党委换届为契机,着力优化市镇两级领导班子结构。新一届镇党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12岁,大专以上文化93人,占总数的87.8%。目前,全市局(镇)职干部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比例从2000年的25.7%提高到29.2%,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干部比例从65.8%提高到87.7%,其中本科以上比例从14.6%提高到38.5%。通过市委换届,新一届市委常委平均年龄45.09岁,比换届前下降了3.74岁,实现了45岁以下干部为主体的合理梯次结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27.3%,大学以上学历的占63.4%,分别比换届前提高了18.9%和

13.6%。

选拔干部只是干部队伍建设链条中的一环,加强对领导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和科学考核,则是干部队伍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下一环。科学考核是一杆“秤”,不但能够称出干部德才的分量,而且还能称出干部身上拒腐抗变的公仆本色。我市通过严格实施乡镇千分制考核和机关百分制考核评议,坚持每年对镇、机关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察,并严格实施考

察反馈和提醒教育、谈话诫勉等制度,促使干部思想经常受教育、能力不断有提高。我市干部考核的这杆秤使四平八稳、无所作为的“清闲官”没有了位子,使作风扎实、敢闯敢干的干部更有作为,充分体现了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激活了干部士气。

育才

渠道宽,源头活水来

近年来,为了培养年轻干部,我市先后挑选了3批共128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保税区、开发区、骨干企业和基层社区挂职锻炼,并选派20名乡镇年轻干部到市级机关综合部门挂职锻炼。现任乐余镇镇长的袁雪祥就曾经是一名到基层挂职的机关干部。

2002年5月,时任建设局办公室主任、局长助理的袁雪祥被安排到当时的港区镇挂职锻炼,担任镇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挂职期间,袁雪祥把该镇所辖的每个村、规模企业都走了个遍,对乡镇工作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一年挂职期将满的时候,袁雪祥被任命为建设局副局长。袁雪祥回忆起那段挂职锻炼的经历时说:“我非常感谢那段挂职锻炼的经历,因为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乡镇工作有了深厚的感情,为我现在的工作积蓄了宝贵的经验。”目前,这些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中已有40多人被提拔到局(镇)职领导岗位。

如果说挂职是锤炼干部、考验干部的一块“试金石”的话,那么用现代知识武装干部则是干部成长的一块“敲门砖”。只有有了“敲门砖”,这个工具才能胜任领导工作的岗位。近年来,我市围绕提升“执政能力”,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武装干部;围绕增长“发展本领”,用现代知识和岗位业务充实干部;围绕弘扬“创业文化”,用与时俱进的张家港精神锤炼干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市干部成长的“敲门砖”是这么烧制的:在苏州率先开通了干部教育网,率先实施了干部菜单式自选培训和学分制考核;建立了南京大学、上海外贸学院、海尔集团等30个国内特色培训基地和新加坡、德国等国外培训基地,大规模、高起点实施干部教育培训。2001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00多期,培训23万人次,其中出国培训135人次。今年又先后在复旦大学和海尔国际培训中心举办了中青年干部文秘培训班和第二期非公企业业主、党务干部培训班。赴新加坡招商引资培训班和赴韩国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也于今年下半年开班。通过这种高层次、高起点的干部教育培训,使得我市各级领导干部保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知识。

近年来,一大批德才兼备、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这与我市扎实的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作是分不开的。我市通过拓宽发现人才的渠道,在工作中加强对年轻干部重点培养,使得我市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不断涌现。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林晓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市将围绕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推动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优能胜劣必汰 选贤任能促发展

第四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篇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重点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重点

李军鹏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重点。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党的十八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部署;第二个,新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第三个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与重点任务。

一、党的十八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部署

首先讲第一个大问题,党的十八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部署。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专门有一段话: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干部队伍。在这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提出来了三个方面的重要部署。第一个方面,提出来干部人事工作的重大任务,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第三个方面,提出来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个方面,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选人用人一定要有公信度,群众要公认。

第二个方面,搞好干部的选拔、干部的考核、干部的管理和干部的培训等重点工作。第三个方面的措施,要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要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到党政干部队伍的渠道。这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一个大问题,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新的部署和安排。

二、新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下面来讲第二个大问题,新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面,我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第一个方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政治路线,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组织工作就要及时跟进,没有组织工作的保障,没有能够很好地贯彻这一条组织路线的执行和落实政治路线的人,政治路线就会落空。我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为了实现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同时要形成一个干部选拔和任用的科学机制,更好地为科学发展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建好队伍、聚集人才。

在干部人事队伍建设里面,要多一些围着科技创新转,围着国家发展转,围着人民幸福转的干部,尽量地少一些围着领导转,围着酒桌转,围着家人转的概念。

我们的围绕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转的干部有很多典型,如罗阳同志,罗阳同志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也是航母舰载机歼-15的项目总指挥,他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党的干部,在2012年11月25日在完成了航母舰载机的项目之后,他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壮烈殉职。他领导的歼-15的项目小组,在短短的时间以内就完成了西方很多人预测的我国要再过两、三年才能够实现的歼-15的着舰起飞的科研项目。在这一个科研项目的进行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我们的航母上面进行试验的时候,罗阳同志总是呆在距歼-15落舰只有一二十米远的地方来观察歼-15是怎么着舰的。

所以他的心脏受到了巨大的危机气流的振动,再加上他工作劳累,所以航母舰载机的成功着舰,凝聚了他的心血、智慧,乃至于生命。像这样的干部越多,我国的科学发展就会发展得越好,我们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也会落实得越好。所以选好干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我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这样的目标的实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果我们选不好干部,甚至于说选出来了一些腐败干部,对我们党的事业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要为我国的科学发展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建好队伍。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强政治制度竞争力的需要

第二个方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强我国政治制度竞争力的需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干部选拔是不是民主、是不是有公信力?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甚至于说决定了国家的兴衰,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苏联巨变前夕,苏联科学院做过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

示:老百姓认为苏联共产党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而认为苏联共产党代表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利益的高达85%,所以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是选人缺乏公信力,老百姓已经不相信它选拔出来的人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的水平和公信力,能够增强政治制度的竞争力。

所以干部制度的竞争力是国家政治制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强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我在这里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于2008年3月的时候,在全国做过一个民意调查,就一个国家的国民对这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国家前进的方向对这两个方面的满意度进行大规模的民意调查,这一个民意调查遍及全球24个国家,最后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在上述两项的排名当中都位居24个国家的首位,我国的人民充分肯定我国的前进方向和对国民经济的满意程度,满意率分别高达86%和82%,而美国这两个方面的满意度只有23%和20%,而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表示满意的人数也只有30%左右。所以在这一个民意调查出台之后,很多国家的政要大出大家的意料之外。

美国当时的总统小布什表态抵制奥运就是得罪全中国人民,所以他表态要出席北京奥运会,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国家首脑也表示要出台北京奥运会。

所以人民群众对你这个国家是不是满意,对你这个国家的前途是不是满意,对你选拔和用人是不是满意,决定你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前途。所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干部人事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三个方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干部人事工作当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很多的成果。特别是在2000年中央出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之后,我国明确了党政干部、国有企业干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之后,又相继出台了《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等一系列的法规文件,干部人事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在2009年的时候,中组部又颁布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规划纲要》,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健全。“一把手”、“一言堂”,“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依然存在。干部竞争择

优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小圈子当中选人,由少数人在少数人当中选人的情况还比较突出。我们在干部的任用当中重选拔,轻淘汰退出,所以干部能上不能下,缺乏一个健全的不称职干部的淘汰制度。同时,在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下还不够有力,特别是在干部的教育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在选人用人方面,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对这一些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在某一些地方、某一些系统还存在着一些用人腐败,整治工作任重道远。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就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与重点任务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下面来讲第三个大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在我国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要推动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分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所以,在这一个目标里边,我们有20个字。

第一个是广纳群贤,广纳群贤就是要创新识人、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形成一个群贤必至,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第二个,人尽其才。人尽其才就是要因事择人、量才任职,把最优秀的干部配置到最关键的岗位上去,让能干事的人有机会,干成事的人有舞台。

能上能下,要建立健全干部的退出机制,做到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身份能官能民,使干部队伍实现良好的新老交替,优进劣退,形成这样一个制度化的机制。

公平公正,要保证选人用人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的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地选拔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充满活力,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是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提高干部群众的参与度。选拔干部不光是一把手和其他领导干部的责任,更多的要让干部、群众广泛地参与进来;第二个目标,健全竞争择优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第三个方面,完善干部的管理制度,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第四个目标,要加强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监督,有效地遏制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第五个目标,深化分类分级管理,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要坚持下面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邓小平同志讲过:“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党管干部,是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体现。用人权是重要的执政权,放弃党管干部就意味着放弃党的领导地位。所以,党管干部是我们要坚持的一项原则,但党怎么样管干部?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党管干部并不是党委的一把手管干部,更不是党委的一把手去管理干部的任用等等。党管干部要管什么呢?要探索党管干部的有效实现形式,党委重点要管用人的宏观政策,管用人的标准,管用人的程序要规范,而不是具体地去管用什么样的人。

第三个原则,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提出来了德才兼备,但当时事实上是把知识化作为了干部任用的重点,因为当时干部队伍当中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但发展到现在的时候,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知识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地提出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才一定要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害才,往往容易妨碍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特别是要重视考察干部的德。

考察干部的德有很多方式,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通过正反双向测评干部的“德”的方式就非常有效。什么是正反双向测评呢?首先是正面的测评,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正向测评,正向测评他的德,同时还反向测评,针对干部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列出大局观念不强,群众观念淡漠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反向测评。从反面来看他的道德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一个反向测评往往能够认真地核查出来干部的实际的德的情况。

第四个原则,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原则。我国在这几年大力地推广了竞争择优方式,从2008年到2011年,我们全国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出来的厅局级、处级、科级干部多大28.7万名,并且竞争择优的工作由科级、处级逐步地向着局级、副部级的领导岗位延伸,由党政机关向企事业单位拓展。有些中央部门的副部级的干部也是 篇二:2014.9.2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13年12月02日08:09 来源:人民日报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要求

《决定》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的方向、目标和思路的新概括,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要求。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把它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局下去认识、去审视,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干部工作需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但必须明确,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党管干部水平,更好地为党选拔优秀人才,决不是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每一项措施,都应有利于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而不是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着眼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习近平同志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正确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新时期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对这一标准的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这就指明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们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选拔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使各级干部都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化水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必须科学设计,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选人用人机制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管用,就是改革措施的推出要服务于选准用好干部的需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遵循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坚持形式服从内容、过程服从结果。简便易行,就是改革制度的设计要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既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此,要正确处理继承干部工作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尤其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发现和使用干部。要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结合起来,改革措施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重大改革举措坚持试点先行。要加强制度统筹,既着力解决制度缺失问题,又有效防止制度繁密现象。要注意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和配套,重视抓好已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抓住当前干部人事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完善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修订好干部任用条例、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等,努力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决定》提出,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

别的责任。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关键所在。

一是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主要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一方面,要改进民主推荐、测评方式和程序,增强民意表达的真实性。在干部工作中发扬民主,不仅体现在投票推荐上,而且体现在个别谈话、实地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等各个方面,体现在酝酿动议、考察预告、沟通协商、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票数,把得票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把干部推荐得票情况与组织平时掌握的德才和实绩情况对照起来分析,综合考虑确定人选。对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而得票相对较少的干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保护的一定要保护,坚决纠正唯票取人现象。

二是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合理确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规模,坚持选拔任用条件和资格,改进选拔程序和方法,严格组织考察和把关,加强纪律监督,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防止把严肃的干部工作搞成选秀,坚决纠正唯分取人现象。

三是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根据选任制和委任制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干部人选产生方式和票数权重,避免一刀切。选任制干部即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适用选举民主。委任制干部即各级党政机关的部门领导、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适用“实绩晋升”。这一层面干部的选拔,主要是扩大提名、考察环节的民意收集和决定环节党委(党组)内部的民主,不能把竞争性选拔作为主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

四是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按照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的要求,搞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总体规划。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尤其要放到基层、艰苦岗位去磨炼。注意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既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干部,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线,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

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要据此改革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完善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形成促进科学发展导向,促进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实行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考核。改进德的考核办法,细化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检验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主要看是否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要把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健全到基层干部群众中、从履职过程中考察干部制度,完善通过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了解干部办法,建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增强考核全面性和准确性。

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决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体制保证,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首先要深刻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决定》强调,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是人才工作重要理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趋势。这不仅不利于把大批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而且易激起社会“仇官心理”。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一些年轻干部破格提拔习惯性质疑,从深层次上折射出社会公众对社会流动不畅的焦虑。因此,必须着力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大力营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环境,让社会各阶层人员都有通过平等竞争向上发展的机会和通道。

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当前推动基层各项事业改革发展,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才缺乏,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学校、医疗卫生、农技推广等机构和艰苦岗位人才匮乏、留不住人、人员素质整

篇三: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专题汇报

金台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专题报告

市委组织部: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通知精神,近期,我们对十七大以来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总结。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几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5+1”等法规文件和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全区工作大局,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不断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

1、规范推荐提名方式,严把干部选任工作的第一道程序。规范干部提名方式是保证推荐提名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干部推荐提名工作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由组织部门根据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结果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提名。当全区中层领导班子职位出现空缺时,区委组织部根据区委安排,成立干部考察推荐工作组,在全区范围内进

行民主推荐,推荐工作结束后,由区委组织部汇总推荐结果,经部务会研究后,提出考察对象建议人选。二是由区委组织部负责征集区级有关领导的意见,由他们根据空缺职位进行推荐。干部调整前,区委组织部要分别征集区委书记、副书记、区人大、区政协主要领导、区委各常委以及区政府各副区长的意见,由他们针对中层领导干部空缺职位提出意见,区委组织部对推荐情况收集汇总后,再结合提名人选在基层单位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结果以及是否为后备干部等情况,经研究后,才能作为考察对象建议人选。三是区级中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或者干部自已向组织部进行推荐。区委组织部在收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推荐人选在基层单位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结果以及是否为后备干部等情况,经研究后,也可作为考察对象建议人选。从干部初始提名情况来看,由于畅通了提名渠道,提名人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大地提高了全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

2、实行票决制,有效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与公正性。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以及我区领导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在借鉴其他区县经验的基础上,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委员意见后,我区先后制定了中层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区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工作程序及相关配套制度,对全委会召开和全委会闭会期间票决干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8年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区制定了《宣州

市金台区委常委会讨论任用干部票决制实施办法》,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权利交给各常委,由各常委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区委换届以来,先后对58名乡镇、街道和区级部门党政正职拟任人选通过全委会闭会期间征求委员意见的方式进行了票决,对120名副职拟任人选通过常委会进行了无记名票决。通过调整,一批综合素质好、年富力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中层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3、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和谈话制度。凡经区委研究,拟提拔任用的中层领导干部,在正式发文任命前,都面向社会进行为期7—15天的公示,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拓宽干部群众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对在公示期间无不良反映、决定任职的干部,由区委领导及纪检、组织部门领导分别进行了任前谈话和廉政谈话。换届以来,先后召开干部大会两次,对140余人进行集体任前谈话和廉政谈话,对其在新岗位工作提出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早打招呼,防止干部“带病”上岗。

4、干部交流工作稳步推进。在干部交流工作中,我们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全区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和工作连续性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干部交流。把需要丰富领导经验,提高领导水平; 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发挥干部特长;在一个地方或部门工作时间较长;在原籍、出生地、生长地任职而需要交流的领导干部,特别是热点部门和岗位上领导干部的交流工作,作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效能,促进勤政、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近几年,我区不断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力度,共有57名领导干部在街道、乡镇、区级部门之间进行了交流。经过交流,对促进广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边远和山区乡镇领导干部的交流,对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创新改进干部考核体系,畅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

1、建立健全考核工作办法。结合我区实际,根据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和省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印发了《宣州市金台区关于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逐步建立了科学规范的体现工作实绩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地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可考核的指标,实现了目标责任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为加快我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2、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坚持考事与用人相结合,制定了《金台区运用目标责任制综合考评结果管理干部试行办法》,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考核优秀的干部,在

干部提拔时优先考虑;对于考核基本称职的,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改正;对于考核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加大调整力度,实行“末位淘汰”,必要时予以降职使用。近几年,先后对7名因工作不力,组织纪律性不强,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部门、乡镇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劣者下的良性用人机制。

(三)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针对近年来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区根据中央、省、市委的有关规定,实行了领导干部诫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等管理制度,使干部监督工作得到了加强。一是推行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干部监督工作合力。协调纪检、组织、政法、人事、编办、计生、信访等部门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分析干部监督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探索干部监督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促进干部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二是实行审计制度。根据《审计法》和上级的有关规定,坚持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和离任经济审计制度,对发现有违犯财经纪律或给本单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人员不得提拔使用,并视情节给予处理。换届以来,我们先后对7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审计和离任审计。三是妥善处理好涉及干部工作的各类来信来访。近年来,共受理信访件18件,接待群众来访25人次,接听群众举报电话

篇四:《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办发[2009]4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通知

中办发[2009]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中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规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中央办公厅

2009年12月3日

(此件发至县团级)

2010—2020年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要看到,干部人事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1

(二)基本目标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群众参与度。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等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和落实。

——健全竞争择优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广开举贤荐能之路,选人用人渠道进一步拓宽,选拔任用方法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力度进一步加大,形成各类人才公平竞争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健康成长的生动局面。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干部考核科学规范,评价客观准确;流动渠道畅通,资源配置优化;管理约束严格,权力责任统一;激励措施完善,保障体系健全,形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鼓励干事创业的有效机制。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人行为规范,工作责任明确,监督制约有力,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深化分级分类管理,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科学分类、分级管理、调控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完善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

二、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突破项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政干部制度改革要抓住以下重点难点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明确干部选拔任用提名主体,规范提名形式、提名程序,合理界定提名责任,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和监督。2010年制定和实施试行办法,逐步形成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二)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认真实行并不断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试行)。2012年前在省、市、县全面实施。到2015年初步建立符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 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完善地方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探索地方党委差额票决干部办法,2012年前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认真总结经验。

(四)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

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坚持标准条件,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完善程序方法,改进考试测评工作,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质量。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厅局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五)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范围

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 2 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2012年前继续开展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

(六)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

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畅通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渠道。注重从优秀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中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要保持半数以上有3年以上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领导工作经历的成员。注重从县、乡党政机关选调优秀干部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到2015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应达到一半以上;中央机关司局级领导干部和省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

(七)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完善干部职级晋升制度,探索依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晋升职级的相关政策。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2012年前制定和试行干部职级晋升和管理办法。

(八)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

合理界定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则、程序,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拓宽干部调整后的安排渠道,完善相关保障性配套措施。2012年前制定实施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并进行试点,逐步做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九)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

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探索试行拟提拔干部向组织报告本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况、本人涉及当地干部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情况、公示中群众反映问题的有关情况及其他方面廉政情况的制度,2012年前进行试点,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

(十)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畅通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络举报渠道,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巡视力度。健全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等用人问责制度,落实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责任制。到2012年,用人上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长效机制。

(十一)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

适应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要求,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范围。实行干部任用提名情况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制度,探索干部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信息向社会公开制度,适时发布干部工作政策法规、领导班子职位空缺情况及其岗位职责要求、考察对象或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干部选拔任用结果、选人用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等。建立党委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3 坚持和完善干部工作社会评价制度。到2012年基本实现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党政干部制度改革整体推进任务

在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突破项目的带动下,逐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整体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

(一)健全选拔任用机制

1、完善民主推荐制度。探索建立民主推荐职位预告制度。健全不同类型、不同职位干部民主推荐的办法,按照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合理确定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改进民主推荐方式方法,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结果,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和干部近年考核评价情况、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考察人选,既要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数高低取人,注意保护真抓实干、坚持原则、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的干部。

2、改进任职考察工作。完善干部德才考察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完善考察预告制度、考察对象公示制度。坚持差额考察,落实延伸考察,增强考察准确性,防止失真失实。

3、规范酝酿和讨论决定程序。完善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前,要经书记与副书记及分管组织、纪检等工作的常委共同酝酿,并征求同级分管领导的意见。实行讨论决定干部向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预告制度。完善人选介绍内容,改进介绍方法。规范讨论决定干部的程序和方法。

4、完善任前公示和任职试用期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丰富公示内容,改进公示方式,推进媒体公示。探索扩大公示对象范围。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间的管理,严格试用期考核工作。

5、规范干部破格提拔办法。坚持不拘一格选拔优秀干部。制定出台干部破格提拔办法,明确破格提拔条件,规范破格提拔程序。

6、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适当扩大地方党的代表大会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完善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创造有利于选举人表达意愿的环境和条件,切实保证选举人依照规定自主行使选举权。

7、建立党政机关部分职位聘任制。根据工作需要,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研究制定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明确聘任职位,规范聘任条件、程序、待遇及聘期管理等。

(二)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1、建立岗位职责规范。根据岗位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标准,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2、实行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规范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综合运用平时考核、考核与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等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4

3、改进考核方法。完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法。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整合考核信息,注意综合运用巡视、审计、统计及部门(行业)专项考评等结果。根据考核任务和考核对象,合理运用考核方法。

4、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与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和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考核信息库。

(三)健全管理监督机制

1、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严格执行任期、连任限制和最高任职年限的规定。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法定任期内职务变动,保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稳定。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任期考核。探索扩大任期制的适用范围。

2、完善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东中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推进上下级机关干部交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交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健全党政机关内部管理人、财、物和执纪、执法等岗位干部的定期轮岗制度,推进机关干部跨部门跨单位交流。坚持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培养锻炼,规范和改进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改进交流人选产生方式。坚持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完善公务回避办法。

3、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增强教育培训实效。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组织调训制度,规范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的计划生成、自主选学、考核评估和资源整合等机制。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4、完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健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管理办法,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和管理办法。根据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探索增设新的职位类别。

5、健全干部双重管理体制。完善干部双重管理办法,科学界定双重管理的标准和范围,合理划分主管方与协管方的权限和职责,进一步理顺干部双重管理体制。

6、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相结合。加强上级党组织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健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推行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建立健全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探索有效发挥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

7、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坚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坚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干部任用前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坚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用人行为。探索实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制度。探索有效发挥巡视工作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作用的途径 5 篇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暑期特训系列之申论

模拟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据《学习时报》报道,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就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答该报记者的提问。

记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之一。请问应该怎样理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李源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四中全会《决定》专门进行阐述和部署,充分说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极端重要、极为紧迫。第一,只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才能更好地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第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第三,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不仅要应对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文化竞争,而且要应对激烈的思想竞争、制度竞争、政治竞争。干部制度竞争力是国家政治制

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政治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提供制度保证。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解决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

记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该把握什么样的指导原则?

李源潮: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之一。在改革中,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就等于放弃党的领导、放弃党的执政地位。其次,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建设方向。科学化,就是遵循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改进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工作理论、制度、方法和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就是逐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把民主的要求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制度化,就是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体系。第三,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决定》指出,“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这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第四,要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竞争是选拔培养优秀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择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

记者: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近年来查处的用人腐败案件,很多涉及这一环节。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李源潮:按照《决定》要求,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推荐环节的改革,一要合理确定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更好地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真实意愿。二要全面分析民主推荐结果,不简单以票数决定干部任用,防止误用不讲原则、不负责任的“老好人”。三要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四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方式,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五要严肃查处拉票等违纪行为,让拉票者得不偿失,让干部公平有序参与竞争。

记者: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普遍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如何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李源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调查中干部群众认为近年来最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下一步,将继续把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一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每年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对一些重要职位进行公开选拔,机关中层以下领导职位除特殊岗位外逐步做到竞争上岗为主要选拔形式。二是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探索差额票决,进一步扩大民主,促进好中选优。三是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质

量。坚持“干什么、考什么”,把考试和考察更好地结合起来,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防止选用夸夸其谈的“马谡”。

记者:党内外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非常关注,将采取哪些有力的举措?

李源潮:坚决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决定》明确提出,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我们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确保实现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一是要加大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促检查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强化公开监督,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把选拔任用干部满意度民意调查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三是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用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经过努力,要使全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都有提高。

2.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这是一个人人都明白的老道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在按这个道理办事。在一些人眼里,老实人竟成了“傻瓜”、“无能者”的代名词,似乎吃亏是理所应当的,老实人不吃亏谁吃亏?这说明:不让老实人吃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把老道理再摆一摆,并努力拿出一些办法来。

(1)隋志达是临清市新华办事处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普通一员。去年 4月,全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17个村检查完后,大家在一起商议。隋志达当头一炮:“只有两个村达标。其他都得返工!”在场人员面面相觑,有几个村支书气得脸红脖子粗的。虽然不大情愿,15个村还是按照隋志达的要求返工。“这一较真,效果还真是不错。别的办事处一个月才完成,我们两个周就完成了。”负责这件事的办事处纪委书记任庆远说。

隋志达看到有的地方垃圾桶有碍观瞻,有的商家却没有地方做广告,能不能把这两者结合一下?他想了个办法:联系商家把广告牌做在垃圾桶前面,这样既遮挡了垃圾桶,又做了广告,一举两得。这个办法很快在全市推广开来。

“这个人工作很踏实、很用心,就是特别爱较真儿、认死理,跟人交流也没有技巧,说话特别‘艮’。可能是这个原因,以前每次评奖树优时他都不能当选。”韩青介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办事处制定了《关于建立全体机关、基层干部业绩档案的决定》,每逢评奖树优,一般不再开展测评,只提取相关数据,有效地防止了“有功不赏”现象的发生。自此,隋志达凭业绩,连年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出色的表现也带动了城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隋志达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建立科学评价干部的机制非常重要。”临清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祁学兰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

(2)“计生办与外界交流少、人不熟,我能当上民政所所长靠的是‘公开竞聘’!”1月 11日,茌平县乐平镇民政所所长李吉银说起镇里的“用人新政”深有感触。6个月前,李吉银击败7名对手,走上这一职位。

“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遛!我们推行‘公开竞聘’,目的是给每个人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把最优秀的人才用到最适合的岗位。”乐平镇党委书记刘健告诉记者,去年 7月,他们拿出民政所所长、司法所所长等 28个中层岗位,面向全镇170多名机关干部“招贤”。年龄限制打破了,身份、学历放开了,谁报都行,报啥都中,通过公开演讲、现场打分,28位“千里马”从91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在推行“公开竞聘” 的基础上,乐平镇还实行了“政绩公示”,将 60 项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个站所、每名干部,在镇驻地醒目位置设置了 23 块公开栏,将考核结果定期“亮相”。

“拉出来遛遛”、“阳光下晒晒”,群众成为干部政绩的评判者和干部去留升迁的决定者。去年,乐平镇有7名“不称职”的村干部被取消评优资格,1名所长被“黄牌警告”,30多名干事创业的干部受到表彰。

乐平镇的干部精神面貌为之大振:干好事干成事就有“奔头”!

(3)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式住宅楼拔地而起,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伸向远方;红瓦、白墙下,老人怡然自乐,孩子追逐嬉闹。记者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侯家村采访时,看到了一派悠然自得的农家景象。

侯家村曾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2003年侯新林被选为村支部书记,面貌大变。

1996年,镇里推广冬暖式大棚,侯新林建了两个。当年蔬菜行情不好,其他村民第二年都放弃了,侯新林坚持下来,两个大棚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

镇上及时培养这棵好苗子,吸收他加入了党组织,后来村里又选他当了支部书记。侯新林出资带村民到寿光参观考察,对村民建棚、供苗、管理、出售整个环节实行系列化服务,村里建起300多个大棚,年人均纯收入7500多元。

3 年来,沙镇先后有 56名老实肯干的致富能手被发展成为党员,2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东昌府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华认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

让那些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得到提拔和重用,让他们有为更有位。这样,老实人才不会吃亏,光说漂亮话不做漂亮事的“老好人”才没有市场,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一些县市委书记说,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干部人事制度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并且改革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真实性有待加强,干部选拔任用中还存在简单地以票取人现象,以及简单地把干部年轻化等同于低龄化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探索和解决。

3.2009年底,历时半年多的b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部完成。在这次改革中,b市2000多名机关干部“职务归零,全员下岗”,然后再重新竞争1127个正副科级领导职位。近日,记者通过对b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以及数位竞岗人员的采访,着力重构此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揭示此次改革对b市干部人事制度和官场生态的影响。

据b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称,此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发端于河北省从09年2月份开始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省委张书记在今年2月份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上,痛批了“少数干部”的不良作风,要求“决不能碌碌无为地守摊子、保位子,几年下来面貌未改、江山依旧”。

据了解,b市这次改革之前,市直机关中层干部出现了老化的现象,竞岗前的平均年龄是43.3岁。很多单位的中层干部长期在一个处室工作,存在着暮气较重、动力不足和“中梗塞”等问题。

“我实在是想挪一挪位置了!”参与竞岗的王敏47岁,他说出了很多中层“老”干部的心声。1995年,王敏来到市委组织部干部信息处工作,一干就是14年。在这14年里,王敏的职务从科员升为正科。在这次竞岗中,王敏成功竞上了组织部干部三处处长。

今年50岁的艾通泉在市政府办公厅监察室主任的职位上已经呆了五六年,但是当初他并没有想到其他科室交流一下。“第一个是自己的年纪有点大了,第二个自己对于监察室的业务非常熟练,而且也有一定的成绩。”艾通泉说道。

截至日前,b市61个单位全部完成了竞岗任务,在1127个竞岗职位中,758名科级领导干部竞岗留任,369名干部通过竞岗提任科级领导职务(正科级197、副科级172),占竞得职务人数的32.7%,还有71名科级领导干部因年龄较大或群众威信较低等原因落选。

“通过这次竞争上岗,使‘能者上,庸者下’。而且这次竞岗经过了普通工作人员的投票,从而使上者服众,下者服气。”b市委组织部的相关负责人说。

第五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和方法

问题

(一)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权问题。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决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的基础。规范初始提名行为,是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全区组织工作会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措施,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课题。近年来,各地在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比如,由谁来提起动议,启动干部调整程序,各地掌握的尺度不尽相同,动议主体不明确;由谁来提名,提名以谁为主、以谁为参考、以谁为监督,仍然没有明确规定;启动程序沿袭过去习惯做法多,且以主要领导的工作习惯为转移,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比较大。由于动议和提名方式的多样化、复杂性及启动程序的不健全,推荐提名出现失误时责任无法追究。此外,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过程中,如何既充分体现和尊重地方“一把手”的用人权,又要对其用人行为进行有效监督问题,仍然缺乏有效制度保证。笔者认为,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关键是要靠制度来规范初始提名权的正确行使,重点是建立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制度,制定动议干部应遵循的原则,规范干部动议环节,明确提名主体和适用范围,规范提名方式和工作程序,细化和落实提名责任,防止随意动议调整干部;建立规范干部民主推荐制度,合理确定民主推荐范围,着力改善民主推荐环境,建立防止拉票的疏导机制;建立规范干部任用民主决策制度,明确任用决策范围,完善任用决策程序,加强任用决策监督,提高民主决策质量。探索建立差额民主推荐提名重要职位领导干部人选制度,推行干部任用初始差额提名,推行重要职位领导干部差额提名由常委会审定,提交全委会无记名差额票决工作制度,真正做到集体把关、民主决策。探索实行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选人用人结果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二)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虽然这些年来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任期制、聘任制、辞职制等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疏通了干部“下”的渠道,但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些制度还不够,尤其是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配套的政策措施没有跟上,实际工作中不便于操作。《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实施后,哪些干部该提拔,有了相对具体的标准依据,但是不提拔的干部中哪些干部该留,哪些干部该退、该出,还是缺少明确的依据和考核标准,还缺乏操作性强的制度。由于缺乏岗位职责规范和任期目标,对不同类型干部实绩的考核没有明确标准,是否称职、胜任,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导致干部正常退出缺乏评定标准,对相形见绌的干部甚至是群众公认度不高、反映较差的干部因缺乏手段难以调整下来。另外,没有制定出一套客观公正、科学完备的不称职干部的认定标准,这也是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关键和难点所在。由于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缺乏明确具体的认定标准和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许多具体问题难以解决,干部“下”和“出”的渠道不够畅通,在基层党组织中仍存在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现象,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三)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问题。加强干部交流,对于保持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改善领导干部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干部交流工作与新时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仍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比如,中央制定的《干部任用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对干部交流工作的规定都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还不够强。这种情况造成了党政正职干部交流多、副职交流少,强势部门交流多、弱势部门交流少,块块单位交流多、条条单位交流少等现象。从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看,干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实行业务垂直领导和干部双重管理的部门的干部调不出来,地方管理的干部派不进去,产生了地方干部交流多、条块之间干部交流少的现象。从现行的干部管理权限看,干部部门所有现象也比较严重,机关部门中层干部内部轮岗多,跨单位交流少。从现行的干部分类管理制度看,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受干部身份的限制,“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还不够畅通,仍然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推进难度相当大。干部交流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如不同的部门、市、县(区)、乡镇之间,不同性质编制之间工资、津贴、待遇差别问题。显然,打破干部交流工作的政策和体制性障碍,是拓宽干部交流渠道的难点,也是推进干部交流的重点。所以,解决干部交流难的问题,就应科学制定干部交流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科学确定干部交流的对象、范围、数量,使符合交流条件的干部依章交流、及时交流。建立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和干部垂直管理部门的干部交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商干部交流工作计划,疏通条块之间干部交流渠道。打破干部身份限制,探索从非公职人员中选拔优秀管理者担任党政机关领导职务,以及从非公职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到党政机关工作的具体办法,疏通“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打破干部部门所有的局限,制定机关部门中层干部交流办法,实行纵向交流和横向交流相结合,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四)提高选人用人公开性和透明度问题。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新形势下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公信度反映群众认同、群众信任的程度,是衡量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只有增强选人用人工作公开透明度,才能落实群众“四权”,提高群众对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满意度。当前,选人用人的民主化、公信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群众的“四权”落实不到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对外公开的范围小、渠道少,往往提供什么,才知道什么,大多是被动和浅层次了解;很多时候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只是进行“打钩画叉”,意愿表达的渠道还不畅通,民意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过程中,有的单位有选择性、有倾向性地确定参与人员范围;个别地方还有针对性地设置附加条件,或“暗示”条件,把人选圈定在符合个人意图的人身上。同时,选人用人过程透明度还不够高。虽然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已经普遍实施,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往往还存在着只公开一般内容和环节,不公开具体内容和关键环节的现象。目前除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外,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标准和要求等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公开度。解决上述问题,应按照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和党务公开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情况,除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尽可能予以公开。要不断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制度,把干部初始票决提名、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征求意见和差额表决等结果在全委会成员内部公开。通过新闻媒体,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条件、方法和程序以及领导班子职数、职位要求、考察和拟任人选基本情况等,向社会、群众公布,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要建立完善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制度。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用人上的违规违纪问题。探索建立选人用人质量、公信度监测评价体系,把用人满意度指标作为衡量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五)提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问题。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和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在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四权”,拓宽选人视野,提高用人质量,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方面起到重要促进和保证作用。但是,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环节,个别地方和单位仍存在集体提前“统一思想”、“打招呼”和“做思想工作”等现象,客观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由于受参加推荐和测评人员的范围及其对象了解程度的制约,以及各种利益关系和不正之风的影响,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有时出现“利益票”、“人情票”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既要充分尊重民主推荐结果又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的关系,如何科学界定民主推荐票数的比例,如何把民主推荐结果同党委(党组)的综合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干部选准选好;有的在民主推荐结果的运用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符合主要领导意图的就采用,不符合的就以各种借口搞“变通”;有的地方在民主推荐的过程中出现了拉票现象,甚至呈半公开和进一步蔓延的趋势。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外,应加强研究,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程序、改进方法,不断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决策质量问题。干部决定权是干部人事权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决定干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不仅会使前面的工作流于形式,而且会导致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失败。在决定干部的过程中,要不要发扬民主,怎样发扬民主,如何提高党管干部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结合工作中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反映的情况看,当前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决策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部门党委(党组)对拟任人选酝酿不充分,有时一次讨论决定干部数量过多、领导成员难以充分发表意见;有的地方在实施全委会讨论决定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时,重要干部的任免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的多,实行全委会票决的少,有的地方只实行常委会票决干部,还没有实行全委会票决干部制度,甚至有不少地方还没有实行常委会、全委会票决重要干部制度;票决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常委会在公开酝酿讨论决定干部时,各常委都发表了一致意见,但最后进行票决时却出现个别反对票,虽不影响干部的使用,但会引起常委之间的猜疑,影响常委班子的团结和谐。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上的民主,在实现集体决策、科学决策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上取得新突破,保证用人决策权的正确行使。要扩大全委会票决重要干部的范围,避免干部提拔使用由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使干部任用决策的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探索实行干部差额选任制度,运用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的办法确定任用干部,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优,提高干部选拔任用质量。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记实制,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档案,对干部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记实监督,防止选人用人失察失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七)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组织考察是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和前提。考察权的正确行使与否直接关系到干部任用是否得当。考察准,任用才能得当;考察失真,任用难免失误。当前,考察失察、失实、失真的现象是存在的。据了解,目前各地对干部的考察多是沿用传统的方式,如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意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同考察对象面谈等,考察时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式,临时抽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考察时间比较仓促,使得考察很难听到真实情况,给人印象是组织部门在“认认真真干工作,扎扎实实走形式”。对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难以考察,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情况难以了解,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考察环节发扬民主的途径和形式也不够丰富和完善,实行等额考察的多、差额考察的少,征求意见范围和个别谈话的面也不够宽。考察中大多没能做到职位公开、定向推荐和定向考察,结果很难做到人岗相适。考察谈话中谈话对象出于各种考虑不愿讲实话真话,反映考察对象优点和成绩多,谈缺点和不足少,很难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对考察对象真实情况了解掌握得不够准。在实际考察中采用常规要素作比较的工作多,注重领导干部的共性标准,而从不同岗位、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个性特征方面分析、综合比较的工作还欠缺,往往只注重有多少人同意提拔,有多少人反对,却没有进行细致地分析,不能全面真实反映被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对干部考察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缺乏科学界定,考察失真失实责任追究缺乏制度保证。因此,应当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察制度,实行考察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干部考察活动记实制度和考察工作责任制,强化干部考察的专业性和制度化。要扩大考察工作范围,改进民主测评办法,把握分析评定分寸,增强干部考察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八)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问题。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一大难题。目前,我们对干部考核评价的标准仍然是过于原则、笼统,不易把握,也难以准确具体地反映干部的单项素质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干部实绩的评价也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有些政绩属一绩多用、多绩一用、前绩后用或集体政绩个人用,有的政绩属于虚报浮夸、拼凑数字,有的政绩是搞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特别是当前中央提出的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在干部考核中,“德”和“才”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把握,很难操作。所以,如何从明确考核内容、规范考核标准、完善考核方法等方面,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当前和今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需要加强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

(九)干部管理问题。目前干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选拔轻管理,对干部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选拔和管理是干部工作的两个轮子,是同等重要的两个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认为选拔任用重于管理,认为只有选拔任用干部才是干部工作的首要环节和中心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研究如何加强干部管理的问题,更不要说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平时组织部门主动与工作对象的联系也不多,如果干部没有职务变动或群众反映,组织部门一般不会找干部谈话或了解情况。特别是目前对干部管理的规章还不够完善、管理的内容还不够明确、管理的方式方法比较单

一、管理的责任还不明确等,对领导班子或干部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有针对性地、及时地进行管理,未能做到防微杜渐,往往是滞后管理,事后处理。

(十)正确处理干部工作民主过程中出现的拉票贿选问题。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选举中的拉票贿选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民意失真失实失信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风气、选民素质、制度设计与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官场文化”积淀、“官本位”思想以及中国社会转型,政治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很多相关的社会配套制度尚未健全所带来的影响。拉票贿选行为直接妨碍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正常秩序,损害了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的真实性和选人用人公信度,败坏干部队伍风气,影响党的形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进行防止和整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要加强宣传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要建立预防和整治拉票贿选行为制度,明确界定拉票贿选的行为、认定标准、处理办法等,为依法查处、打击拉票贿选行为提供制度保障。探索建立拉票贿选行为举报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专用意见箱等,畅通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形成整治拉票贿选行为的合力。要改进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探索把群众推荐、班子评价、考察中群众评价、考察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分配权重比例,探索运用数量线性分析法考察了解干部,推进领导干部社会评价、民主评议、民意调查制度,建立健全经常性考察制度,建立干部动态档案,将干部的得票情况与平时掌握的情况互相印证,统筹考虑,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遏制拉票贿选行为。要建立治理拉票贿选行为情况工作责任追究制,把治理选人用人拉票贿选行为满意度指标作为考核评价各地区各单位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工作的重要参考。要建立科学的拉票贿选行为处理机制,对推荐和选举中出现的非组织活动,要坚决查处。

解决上述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主攻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改革、完善改革,用坚持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把组织人事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方法

一、着眼于提高民主质量,着力在完善干部提名推荐方式上探索新办法

用人之源始于提名。做好提名推荐工作,对确保人选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从以往实践看,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换届人选提名推荐容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由于参加推荐的人员范围相对固定,容易导致拉票者众、拉票者得利、不拉票吃亏的局面;其二,由于对所有参推人员的投票结果同比计票,没有充分考虑知情和关联因素,并据此确定考察人选,容易导致简单以票取人。为此,这次换届中,我省首次在换届人选提名推荐环节推出了结构化复式民主推荐这一改革举措,即以“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随机问卷推荐+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推荐”的方式,全额定向推荐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其中,“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在《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人员范围内进行;“随机问卷推荐”,在部门副职中随机抽取部分人员进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推荐”,在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进行。统计汇总时,对上述四种推荐形式所产生的推荐结果,分别按40:25:30:5的比例确定权重,合并计算推荐票的权重结果后,确定考察对象。这种提名推荐方式尽管在操作上增加了一些程序和工作量,但打破了单一依据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的局限,特别是从部门副职这一重要知情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人员参加推荐,从制度设计上进一步扩大了民主,增加了拉票难度,降低了拉票行为对推荐结果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抑制了拉票行为,提高了民主推荐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因为参与范围扩大,主体增多,尤其是推荐结果增加了权重变量,有效地提高了民主推荐的科学性,为防止和克服简单以票取人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

二、着眼于考准考实干部的德,着力在改进干部信息采集上探索新路径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强调以德为先,在新形势下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干部群众对少数领导干部不满意,意见也往往集中在德的方面。但如何深入考察了解干部的德,一直是制约干部工作实践的难题之一。这次换届中,我省总结借鉴基层的探索实践,试行领导干部不良行为测评办法这一改革措施,即在民主测评票中列出干部队伍中可能存在不良行为的若干选项,让参加测评的干部群众以无记名方式对每名换届人选是否存在这些行为及程度进行评价,测评结果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性依据。实行这一办法的实践效果比较明显:其一,有利于对干部在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中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特别是有利于了解掌握干部在关键时刻、对待个人利益问题上的现实表现,便于组织上深入了解干部的德;其二,有利于增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针对性,真正把干部置于组织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其三,为有问题的干部绘制了一个直观的“不良行为图谱”,进一步昭示了组织上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行为导向。此外,我们还探索试行了考察人选诚信记实办法,对干部的各类测评结果和相关个人信息建立档案,全面掌握、深入分析其诚信情况,同时探索试行电话访谈和民意调查办法,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印证广大干部群众对换届人选的认可度。

三、着眼于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着力在完善干部考察评价上取得新成效

考察识人难,是长期以来困扰干部工作的一大难题,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一直以来,干部考察大多采取谈话了解、查阅档案等主要方式,手段单

一、方法陈旧,难以全面了解干部的真实情况。同时,由于定性考察多、量化考察少,特别是缺乏对人选个性的深入解读,考察材料往往“千人一面”,“远看谁都像,近看不知谁”,考察结果难以适应合理使用干部、科学调配班子的需要。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省在换届中探索试行了多功能测评办法和个性化考察评价办法。多功能测评,就是在对现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时,在测评票中增设对被测评干部使用意向建议栏,设置提拔任职、留任现职、向外交流、降职免职等选项,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测评。这种做法,与其他考评方法相印证、相补充,有利于了解掌握测评人对被测评对象的真实意见,为科学合理地使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个性化考察评价,就是在对换届拟提拔人选进行考察时,在全面了解其德、能、勤、绩、廉等现实表现的同时,采用自我评述、心理学测试、谈话观察、个性特征测评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干部性格特点、气质类型、心理特质、行为习惯等个性特征的考察评价。在撰写考察材料时,尽可能用谈话人原汁原味的语言勾勒出考察对象的“长短肥瘦”,克服大而化之、格式化、脸谱化的评述,力求鲜活生动,务求看完考察材料就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此外,为全面了解干部的能力水平,我们还探索试行了专项领导能力测试办法,聘请专业的人才考试测评机构,采取人机对话方式,重点了解掌握换届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的领导执行能力、事物洞察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战略制定能力等方面情况,形成综合性评估报告,作为甄选和配置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着眼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着力在严肃纪律上推出新举措

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是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换届风气出问题,对换届工作的影响极坏,对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杀伤力极大,对党的威信和形象破坏性极强。中央对严肃换届纪律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我省坚决贯彻中央的部署要求,针对换届期间不正之风可能易发多发的实际,特别是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传播谣言和搭车提拔等“五种歪风”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换届一开始就把正风肃纪牢牢抓在手上,以有效办法抓警示、过硬措施抓监督、严厉手段抓查处,用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一是突出责任落实这个前提。抓换届纪律,关键在有人抓、层层抓。我省通过探索实行“两诺”等措施,切实做到以“诺”明责、以“诺”自律。一个是“保纪承诺”,明确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换届工作负总责。下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与上级党委签订换届“保纪承诺书”,对本地区换届风气作出承诺,保证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换届纪律,换届期间本地风清气正,不发生重大违反换届纪律问题。一个是“守纪承诺”,要求所有参加民主推荐人员、有被推荐资格人员都要与各级组织部门签订换届“守纪承诺书”,保证严格遵守换届纪律,坚决抵制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违纪行为,强化对重点对象遵守换届纪律的责任约束。二是抓住终端检验这个关键。加强关键环节的监督掌控,是实现换届风清气正的重要保证。我省通过探索实施“两测”、“一评”等终端监测措施,强化对换届风气的综合评价,以“测”督行、以“考”问责。“两测”就是在换届工作启动前、考察人选产生后两个节点,分别开展换届纪律知晓率测评、考察人选守纪情况定向测评。“一评”就是在正式选举前,请代表、委员对本地换届风气总体情况进行测评,对“很好”和“好”所占比率达不到80%,经综合评定确为失责的,党委主要领导要调离现岗位,并视情况进行追责。三是用好严肃查处这个利器。保障换届风气,关键在于“两手抓”,一手抓防范,抓早、抓小、抓苗头;一手抓惩处,有举报即查、露头就要打、查实就处理。我省通过探索实行“两报”、“四查”等制度,以“报”防范、以“查”保障,切实发挥查处的震慑作用。“两报”,就是日零报告和重要问题直报制度。从换届启动至换届结束,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将当日受理的举报、发现的违纪行为以及异常异动情况,及时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没有上述情况的,也要实行“零报告”。县级组织部门遇到重大问题要向省委组织部直报,以便随时掌握情况,快速反应。“四查”,即组织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成立督导组进行重点督查,换届考核组配备专职监督员进行监督检查,省委巡视组结合巡视任务进行巡视监督,聘请“两代表一委员”为义务监督员进行义务督查。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省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乡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中取得了“零信访”的良好效果。截止目前,市、县两级也未发现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

下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动力蕴藏在民意当中中组部部长李源潮19日在人民日报撰文:《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章指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直接涉及权力和利益......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干部队伍建设步伐去年以来,吴起县以县乡党委换届为契机,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党管干部工作,全县干部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一、切实加强领......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之举。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在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上下功夫,不断......

    2009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09 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问责从一把手开始 http://.cn 2010 年 01 月 02 日 07:1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陈其 *** 党政干部选任不再是"一把手"说了算; 选人用人"......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汇报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汇报近年来,我局干部人事工作在xx市工商局党委和xx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分局中心工作,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完善制度、加强......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十年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十年 发表日期:2008-6-26梁妍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就,今后发展的方向及攻坚部位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总结和研究。一、单......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材料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10年,我们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最有成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 发布时间: 2011-09-06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来自中央组织部的最新统计显示,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厅局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