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清水河乡肉羊产业发展大突破

时间:2019-05-15 01:0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清水河乡肉羊产业发展大突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清水河乡肉羊产业发展大突破》。

第一篇: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清水河乡肉羊产业发展大突破

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清水河乡肉羊产业发展大突破(清乡A2#)随着百万肉羊产业号角的吹响,清水河乡紧锣密鼓,全面加大展肉羊产业发展力度。2月29日,县领导来到该乡进行实地考察,组织实施肉羊产业发展新规划。

该乡计划年内完成团庄村养殖小区2000只肉羊二级扩繁场建设和12000只的肉羊杂交利用。积极引进苏丹草的种植,争取在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方面也有新突破。

同时提出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对全乡可提供优良繁育的母羊进行普查,对已选定的萨福克、陶赛特、德美三个品种的现有母羊进行整合,对种公羊进行换种,进行三级扩繁。二是进一步扩大金驼山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同时吸纳新社员和在其他村设立分社,采取由合作社牵头、大户带动、散户联动的形式发展肉羊产业,并且每个村确定5—10户的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三是加大融资,采取机关干部入股建立肉羊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利用妇女小额创业贷款,将草原生态补偿资金采取牧民自愿入股的形式进行整合。四是加大技术服务,将畜牧兽医站的技术员进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制定考核责任制,明确合作社及每户社员的技术服务员,保证技术服务措施到位。

通讯员:马小龙

第二篇:大蛇头乡马铃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做好土豆发展文章拉伸特色产业链条

——大蛇头乡马铃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蛇头乡党委书记郭俊生

大蛇头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忻黑线横贯全境。全乡总面积为148.74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8539人,在册耕地面积3.4万亩,林地面积11万亩。由于全乡地处野鸡山腹地,地高气寒,资源匮乏,以种植土豆、红芸豆、莜麦、胡麻、大豆等植物为主,其中,土豆是全乡最主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

在工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纯农业乡镇的发展靠什么?怎么办?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视野,要实现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就必须立足农业发展的实际,认真分析和深刻把握制约发展的因素,理清思路,找准症结,在发展中抢抓机遇,实现越位赶超。由于我乡丘陵地多,气候冷凉,加之全乡群众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定的马铃薯生产技术,所以马铃薯种植业一直以来是我乡农业产业中的重头戏。以2011为例,农村经济总收入19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0元,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收入1318万元,占总收入的68.6%,第一产业中又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占到全乡种植业的73%。近年来,我乡以县委实施五大建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为指针,依托山西康农薯业有限公司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项目,建成了吴家沟、草子寨、上寺焉、赤弯子为主的2000亩种薯扩繁基地,并鼓励发展散户种植,全乡2011年种植马铃薯16500余亩,生产优质马铃薯3.32万吨,已成为全县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为巩固发展这一特色产业,仅就其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调研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土地流转期限短、规模小,经营土壤意识淡薄。

大蛇头乡全乡耕地面积为3.4万亩,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50%——65%之间,马铃薯的总收入占到农业总收入的60%——80%,占到国民收入的40%——60%,是全乡最大的马铃薯产区。然而,全乡马铃薯种植面积在20亩以上的大户,有8亩以上的土地是租种或代耕出去打工亲友留下的土地,一般是一年一租。主要劳动力是留守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种植规模小。近年来由于马铃薯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经济和技术效益显著提高,全乡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结果许多地块连续多年种植马铃薯,土壤中马铃薯所需的营养元素严重失衡,病虫害在土壤中聚集越来越多,引起马铃薯单产和品质连续多年不断下降,已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2011年我乡马铃薯大面积出现早衰,病害,导致减产幅度达37.5%——50%。为此,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轮作倒茬引起了村民的热议。

2、品种单

一、更新慢,种薯短缺,价格高。

目前全乡马铃薯主要以康农薯业栽培的克星1号脱毒种薯种植为主,品种单一,早熟品种、高淀粉品种、加工专用品种等马铃薯鲜有种植。尽管近年来对种薯品种进行脱除感染病毒,恢复品种种性,延缓品种退化等脱毒技术措施,但品种整体退化趋势不可逆转,品种更新慢。

全乡脱毒种薯面积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59.4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种薯栽培企业的生产能力有限,脱毒种薯供应能力严重不足,价格高。经测算,全乡马铃薯每年播种面积按1.6万亩计算,平均每亩需种薯按100公斤计算,每年需要2级脱毒种薯160万公斤;但种薯生产企业年生产脱毒种薯产量不足。二是繁种、供种体系混乱,没有县、乡从基础种到合格种的明确职责分工;许多农民不经考察盲目调种,生产种薯,导致生产上仍旧出现品种混杂、退化等现象。三是种薯生产基地不能按规划实施,在规模、规范化程度、管理等方面都不够科学合理;种薯田与大田种植面积比例不协调;基地建设没有按照各类型品种的适宜生态区域布局。四是缺乏有效的病毒检测手段和健全的质量保证措施,很难保证脱毒种薯质量。

3、产业化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

我乡马铃薯生产以分散形式的小户经营为主,一般每户种植5——20亩,且大部分种植在山旱地上,由于优良种薯缺少,价格又高,通常每户农民同时种植几个品种,产品混杂较重,没有生产标准;山旱地马铃薯栽培技术还是延用过去广种薄收种植方式,没有把抗旱保墑,合理施肥等先进技术结合进去,至使单产多年没有较大提高;在能使用农业机械的地区,由于每户种植面积小,资金缺乏,没有能力购买使用多种农业机械,至使有的农民种马铃薯种一个月,收马铃薯收一个月,有许多马铃薯被冻烂在地里;

马铃薯的贮藏主要是农户小土窑式的贮藏,通风散热,保湿条件不具备,贮藏保鲜技术推广运用速度慢,贮藏质量难以保证。经常发生烂窑,严重影响到了马铃薯的品质和农民的收入。

全乡没有大型淀粉加工厂,仅有家庭粉坊5家,年加工转化能力不足万吨, 产品主要以淀粉、粉条为主,加工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效益低。单一的淀粉加工使马铃薯加工转化停滞在初级产品加工阶段。马铃薯全粉、雪花粉、薯条、薯片等精深系列产品的开发与加工尚未县城规模,严重影响了产业链条的延伸。马铃薯基地建设主要由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差,订单生产面积小,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利益链接机制。

4、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从全县看,土豆产品质量监测、检验等基础建设条件差,运行机构不完善;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科研经费不足,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相对滞后,致使科技普及率低,使土豆产业的发展速度受到限制;土豆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协会、经纪人、中介组织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形成订单农业,鲜薯销售价格主要由收购商控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无法控制终端市场,不能满足全县土豆产业发展需求。

二、相关建议与对策

1、抓规模,搞好薯业区域布局

凭借自然优势和商品效益优势,统筹规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将其作为主导产业,抓住不放,优先发展。创新观念,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破解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农户

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矛盾,把土地作为资本,以土地运作资本、运作技术,引导农民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推动马铃薯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保障。

依据资源条件和品种特点,搞好区域布局,合理分布:土质肥沃有浇灌设施地段栽种喜肥喜水的早熟品种为主;临近集镇市场的村栽种极早熟品种为主;墚地缺水的村以中晚期品种为主。这样合理配置不同用途不同熟期品种的种植面积,有利于缓解市场销售及春秋两季集中争用劳动力等问题,既发挥自然优势,也发挥各品种生物学特性的优势,既提高商品效益优势,又大大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走向区域化规模化。

2、抓科技,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要使这一特色产业稳产、高产、高效,就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要在培训技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方面狠下功夫。在技术培训方面,以康农薯业和县农委为主,充分发挥马铃薯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加强扶持和资金投入,使之在技术指导、知识培训、信息销售方面进一步发挥功能作用,并聘请省、市专家现场咨询,分期培训,每年专业技术培训达到1500人次。

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方面,按无公害要求,一是不断引进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引进推广生物肥,低毒高效农药,使之尽快全面符合生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保障该产业稳步发展。

借鸡生蛋,通过招商,联合有实力的厂家在我乡建立马铃薯繁种基地,如北京薯协的乔永军能在张家口以北三百多公里的商都(内蒙)的荒原上建立现代化薯业基地,也能在我县建立同样的基地,且我处的土壤自然条件优于他处。这样可一步到位,直接与现代化薯品加工企业接轨,少走弯路。同时,搞好产品的推介工作,积极参加省及全国性的农博会,印制不同规格包装袋(箱),提升“厚土坊”牌商标的知名度,打好品牌效应。

3、抓销售,搞好鲜薯品牌战略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是加工,只有加工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拉动该产业稳步持续发展。在产品销售方面,大打品牌战略,使品种、质量、管理、经营等方面上档次、上水平。我乡打造的“厚土坊”牌马铃薯商标已报请工商局注册。今后,我们要在宣传这一品牌上加大力度,树立名牌形象,发挥名牌效应。在绿色标识,精包装上做好文章,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质量,打入各大超市,争取部分出口,拓宽销售渠道,带动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乡年产3.32万吨,自留和外卖种薯1.75万吨,尚有

1.6万吨需鲜食上市,全县大概总共有35万吨鲜薯随着市场艰难行走。全县乃至全市至今也没有薯品加工企业。因此,加大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建立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尤为必要和紧迫。搞活流通是我乡马铃薯走向产业化的切入点,只有抓住这个产品流通关键,马铃薯产品就有了销路,有了市场农民就有了效益,有了效益农民就有了生产积极性,就会扩大规模,形成基地。为此要积极争引立项资金,建成一个大型马铃薯批发市场,填补晋西北空白,使之成为山西最大的马铃薯集散地,畅通销路。

4、抓招商,搞好马铃薯深加工

走出去引进来,搞好马铃薯深加工是提高其附加值缓解销售困难的一个有效办法。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力争在二、三年内真正建起一个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和一个大中型马铃薯销售市场,带动该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与康农薯业、宜芳食品等龙头企业合作,争取项目。同时鼓励发展淀粉加工、粉条加工等小型企业,多渠道促进马铃薯转化增值。继续搞好网上销售和发挥经纪人作用,拓宽外埠市场,彻底解决薯农的后顾之忧。

5、抓基础,加强设施建设

作为我乡特色产业的马铃薯,已在我乡“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为主导产业,每年以500亩的速度递增。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我乡以抓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工作思路,加强基地建设:一是在南道沟3个村开发治理5000亩土地,打井150眼,修田间作业路10公里,搞好节水灌溉,保障1万亩马铃薯旱能栽种,缺雨能浇,实现稳产高产。二是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搞好示范园区建设,每区连片种植马铃薯3000亩。三是积极引进推广马铃薯播种、收获等农机具的应用,向机械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四是新建现代化标准薯窖,推广马铃薯保鲜技术,解决马铃薯一拥而上的上

市局面,根据市场走势分批次上市。解决加工企业马铃薯储存难题。

6、建立新型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

建立新型合作社首先可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农户统一供应种苗、农资和饲料等。统一农产品生产,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统一收购、包装和销售,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强化农民的社会分工和合作的意识。通过培育龙头企业,企业与农户签订马铃薯购销合同、科研单位和农户间签订种薯扩繁购销合同、农户自行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的统一种植、共同销售模式、农户和经销商签订供销合同等模式。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土豆种薯繁育机制。

7、文化渲染、扩大马铃薯影响力

马铃薯产品最终是要走到消费端口的,消费方式对马铃薯的消费量有着根本性的影响,鉴于目前国内鲜薯消费是主流的现实,所以强化本土消费方式,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我县马铃薯食物50余种传统制作方法,弘扬地域饮食文化之灵魂。同时,不失时机的体验马铃薯西餐的消费习惯,领略西餐文化之精髓,把全乡马铃薯推向产业前锋。积极凝练独具岚县特色马铃薯文化,依托编著岚县马铃薯史话、持续举办马铃薯节、开展马铃薯生产竞赛等丰富多彩形式弘扬我乡马铃薯文化。通过马铃薯文化带动马铃薯产业的走向高品位的产业之列。

综上所述,大蛇头乡实现马铃薯产业化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还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实现工作中改进和解决。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乡村干部及广大种植户不断更新观念、扎实苦干外,更离不开上级政府以及各大科研院所和加工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精诚合作。在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狠抓一个“薯”字,突出一个“忧”字,体现一个“精”字,切实将这一特色产业做深做细,做大做强,为振兴大蛇头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齐谋共为,与时俱进,扎实工作。

第三篇: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大堰乡农业办公室谢道松

生态畜牧业是大堰乡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几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创建生猪养殖大乡,立足本地传统优势,积极开拓创新,不断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狠抓畜禽安全生产管理,大力推进规模养殖,生猪养殖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家庭副业型向支柱产业型、由传统经营型向产业化经营的历史性转变。我乡在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对乡畜牧产业发展情况及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如何解决这些制约因素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一、我乡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自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乡党委、政府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2011年,全年牲猪饲养量18.16万头,年末存栏5.8715万头,其中形成规模的生猪养殖户有13家,年出栏生猪8400头,存栏6386头,能繁母猪346头;羊饲养量5.68万只,年末存栏1.94万只;牛饲养量0.4万头,年末存栏0.36万头;家禽饲养量20.65万羽,上市家禽9.35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0893吨,其中猪肉10158吨,牛肉58.05吨,羊肉545.7吨;禽蛋545吨;实现牧业总产值2498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05%。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组建专业合作社,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发展。

六年前,大堰乡户户养猪,各行其是,信息不灵,效益不高,是

传统的“小而散”的生猪养殖模式。为了壮大生猪养殖产业,大堰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导生猪养殖专业户组建生猪专业合作社,扶持乡内不同区域相继成立了恒兴、白鹤林、新星、兴隆、居溪、福远、自强、富民、勤农、白龙香、平落户太湖种猪场等11家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了生猪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社把分散饲养户联合起来,统一按标准化模式分户建设养殖小区,采用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防疫、分户饲养的管理模式,解决了分散饲养户技术含量低、养殖效益低等问题。例如恒兴生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发展时间,2011年合作社社员达到300多户,全社年出栏3.4万头,创造了较高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生猪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二)坚持“三关”管控,促进畜牧产业安全发展。

在规模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坚持数量和质量两手抓,严把“三关”加强管控,在安全发展畜牧产业上实现了新突破。一是把好饲料标准关。以合作社、养殖大户为主体,精心选购各项指标合格达标的饲料,不购没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产品,不购超过保质期、霉坏变质、掺杂使假的饲料或者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饲料,实行绿色生态养殖。二是把好疫病防治关。在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规模养殖户都认真做好猪场、鸡场和羊圈的消毒工作,坚持实施统一的、合理的畜禽免疫程序,发现生病个体及时治疗,疫病发生时指导规范隔离、治疗或淘汰,避免疫病传播和暴发。三是把好畜禽品种关,特别是猪苗。严格实行自繁自养,不从外地购进猪苗。全乡现有能繁母猪4935头,公猪48头,每年为乡内提供猪苗14万头,确保了猪苗品质优良,市场俏销。

(三)坚持“畜-沼-田”模式,促进畜牧产业和谐发展。

规模养殖所带来的环保影响一直是“瓶颈”,而养殖专业合作社这种规模经营是众多农户之间的联合,地域分散,有效解决了排污难题,有利于生态保护。近几年,我乡着力抓实农村“一建三改”工程实施机遇,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养殖,按照“畜—沼—田”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把畜禽粪转化成沼气渣肥田,走上了一条“以畜养粪、以粪造气、以气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之路。例如,新星专业合作社田刚建成了两个150立方米的沼气池,恒兴专业合作社钟华桥建有120立方米的沼气池,福远生猪生态养殖公司王宗福建有60立方米的沼气池,既解决了排污,又解决了生活用能源。养殖户谭承保建成了110立方米沼气池,准备为周边近10户农户提供做饭燃气,并为自己的养殖场配套取暖设备,现已申请乡能源办实施。

(四)坚持“四到户”服务,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发展

为了壮大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乡党委、政府积极为生猪产业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落实“四个到户”配套服务机制,加快推动“长阳人均生猪养殖第一乡”建设,收到了很好效果。

一是能繁母猪补贴、母猪保险政策兑现到户。2011年为能繁母猪补贴 39.81万元,对全乡能繁母猪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猪农得实惠,提高养猪积极性。二是防疫措施落实到户。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展知识讲座等方式,加强对防疫知识的宣传,做到防疫知识家喻户晓;坚持春秋两季定期防疫与日常防疫相结合,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三是生猪小额贴息贷款支持到户。2011年为全乡生猪养殖户提供贷款1200万元,兑现财政贴息20.5万元,破解了养猪大户资金周转“瓶颈”。四是基础设施通达

到户。全乡规划生猪养殖小区11个,共硬化小区公路80公里,建设入户公路500公里,为养殖户提供了交通便利;原建移动、联通通信基站17座,当年新建基站12座,为养殖户提供了通信保障;通过增设供电台区,实施10KV线路改造和中低压线路改造为养殖小区特别是重点养殖户提供了电力保障;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为小区养殖户提供了用水保障。一系列激励措施成了全乡生猪产业发展的“提速器”,近几年大堰乡生猪出栏量以年增2万头的速度递增。

二、影响我乡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对我乡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调研,我们认为影响我乡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养殖户科学养殖技术不高,饲养管理水平低下。良种还得良法饲养,前些年我乡曾先后从省、市、良种养殖场引进不少良种公母猪投放到农户饲养,由于养殖户不注重科学的饲养管理,养殖效益不明显,良种猪陆续被养殖户淘汰,至今所剩无几。良种推广不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基层兽医队伍建设保障有待加强,由于一些村无固定工作场所,人心较散,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村级兽医防疫人员承担着全乡的动物防疫、动物疫病监测、畜牧科学养殖技术推广等业务工作,他们是推进我乡畜牧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三是畜牧养殖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生猪养殖一直是我乡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我乡应在重点发展生猪的基础上,加快优质肉牛、肉羊等草食动物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以禽蛋为重点的禽类养殖;四是我乡畜牧业发展缺少养殖项目支撑带动;五是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六是畜牧业发展保障机制不畅,其它

还有如畜牧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兴牧、部门法律、法规宣传不力等。

三、采取的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影响我乡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乡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畜牧,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抓紧制定我乡未来五年畜牧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逐一加以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破解影响我乡畜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难题。

(一)加强村级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提高畜牧兽医人员服务水平。一是完善村级兽医卫生室建设,选好配强村兽医室负责人,加强对村畜牧兽医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兽防员服务水平,以适应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需要。二是兽医人员要切实转变作风,通过深入基层,全面了解和掌握养殖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供求信息,指导养殖户发展生产,为养殖户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二)做好动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一是通过建立完备的动物疫病防控、检疫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疫病检测体系。二是重点抓好每年春秋季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注射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防疫任务,保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三是加强监督和预警工作,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臵机制。

(三)加大生态畜牧业支技力度,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一是乡财政可以根据财政状况每年预算适当经费用于促进畜牧产业发展。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畜牧业发展。三是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

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近几年,国家为促进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乡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扶持。四是抓好畜牧养殖结构调整,在继续抓好规模生猪养殖的同时,整合资金,适度发展生态草食型畜牧业。

(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建立全乡畜牧业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向畜牧业。二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对规模养殖户每季度至少组织进行一次畜禽科学饲养管理,常见病防治等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

十二五期间,大堰乡将进一步立足实际,瞄准市场,围绕建设畜牧大乡目标,进一步细化措施,积极发展规模型、科技型、效益型畜禽生产,确保十二五期间畜牧业跨越式发展,争创长阳畜牧养殖第一乡。

下载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清水河乡肉羊产业发展大突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清水河乡肉羊产业发展大突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