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采油91-1班同学聚会时的发言
尊敬的陈科长、孟主任,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这天高气爽、层林尽染的金秋时节,我们高兴地迎来了采油91-1班同学毕业十年的盛大聚会,能荣幸地参加这次聚会我感到由衷地高兴和欣慰。说到高兴,那是因为又见到了久违的但仍然非常熟悉的一张张可爱的面孔,自己仿佛又回到了较为年轻的十年以前,又忆起了学校那美好的岁月,特别是又重温了我们大家共同建立的美好的纯洁的友情;说到欣慰,那是因为听着大家十年来一份份美好故事和不凡经历,看到大家在百里油区不同战线上取得的非凡业绩。
从刚才几位班干部的发言中,我了解到,为了组织这次聚会,几位热心同学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正是由于牛宗奎等几位同学的热心张罗和精心组织,才促成了我们大家有这样的机会和这么多的同学聚在一起,机会实在难得。我们大家要珍惜这次机会,敞开心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同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同学们,人生是短暂的,四年的同窗时光是大家友谊的基石,十年后的聚会肯定会成为生命中永恒的灿烂,我衷心祝愿这次聚会能成为新起点,同学们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帮助,通过现代化手段,多沟通,多联系,多支持,多鼓励,大家更精干,更成熟,更努力,更扎实,我坚信,大家的明天更加美好,未来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同学聚会时的发言
在同学聚会时的发言
今天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我们七十八班四十多名同学,在分别了整整二十年之后,又重新坐到了一起。
非常感谢李继凯、李晓鸽两位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七十八的同学聚会!有两位老师和我们在一起,气氛非常温馨,感觉就象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母校。
我们没有忘记,我们曾经在同一间教室里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时光,这三年时间虽然短暂,但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在这三年里,我们学到了许多受益终身的知识,学会了怎样去做人,怎样去拼搏。尤其值得珍惜的是,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们遇到了不少知识渊博的老师,结识了不少品学兼优的同学,同时也拥有了这世界最纯真的一份感情---同学情。
回想二十多年前,我们怀着同样的梦想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踏进了临猗中学的大门,“缘份”两个字把我们聚集到了七十八班这个大家庭里,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之间割舍不断的同窗之情。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为了共同的理想,闻鸡起舞,挑灯夜战,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同吃同住,互帮互学,度过了人生最艰难同时也是最充实的一段时光。这份感情,恐怕只有出生入死的战友之情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人生道路也出现了许多分岔,同学们很快各奔东西。天南地北,时光荏苒,时间的流水可以冲淡一切,却唯独冲不淡友谊;空间的距离可以隔断一切,却唯独隔不断思念。经历的时间越长,积压在心里的思念越深;相隔的距离越远,期待重逢的愿望就越强。遗憾的是,那时候交通不便,通讯也不发达,许多同学都失去了联系。所以很长时间,这种思念只能存放在心里,重逢的喜悦也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
说到这里,得感谢为促成这次聚会的几个热心的同学,是他们千方百计找到了许多同学的地址,是他们费尽周折打听到了许多同学的号码,是他们来回奔波促成了今天的重逢,是他们用热情和汗水,重新架起了我们七十八班友谊的桥梁。
二十年的时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我们都从意气风发的少男少女,变成了沉着稳健的中年人,不仅早已为人父,为人母,更有许多同学事业有成,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到中年,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忙”!在单位,我们正是骨干,在家里我们更是顶梁柱,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更何况还有许多同学远离家乡,多少年也难得回来一次。尽管这样,我们今天仍然能够像二十年前一样,重新坐到了一起,可见“同学”两个字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和神奇!
今天见面发现,同学们都变化了不少,但我们在一起一点也没有觉得生份,相互之间有说不完的往事,聊不够的话题。成与败在这里已经不很重要,穷和富也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今天在这里倾述的是切切的思念,洋溢的是浓浓的友情。一切浮躁和功利在这里都不扑自灭,一切世俗与偏见在这里都没有市场。我们是同学,更是相伴一生的朋友,让我们象二十年前一样,敞开胸怀,抛开一切平时抛不开的东西,尽情地玩,尽情地乐吧!
同学就是同学,不论分开多久,不论相距多远,只要曾经在一个教室呆过,就有了人世间这份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强联系,相扶相助,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
但愿今天的聚会能为我们留下更加难忘的回忆!
第三篇:同学聚会时的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本次聚会的各位组织者们:大家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对于我们16班的全体同学来说,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年前,我们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更重要的人生旅程。今天,我们带着思念,带着感情,带着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又回到这里,畅叙师生情,同学谊,畅叙20年的风雨征程和沧桑变化。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为了办好这件事情,聚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早筹划,精心安排,做了大量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对此,我首先向本次聚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向20年前辛勤耕耘,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心血,扶我们跨上远征的战马,并在20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扶助我们成长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我也十分感谢大家给我这么一次机会,让我在这里谈我的感受,说出我的肺腑之言。
走出16班已20年。在20年中,我也进过别的校门,去过几个单位。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坦途也有挫折。我感觉,师生情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感情,同学谊是天下最崇高的友谊。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老师、同学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使我顺利渡过了难关。我现在不敢说有多大的成功,但以我的家庭背景,以我的个人能力,能走到今天,如果没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是想也不敢想的。很多人都说我很有福气,我自己也觉得我很有福气。我的福气在哪里,我的福气在我遇到了好的老师,好的同学。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班主任李秀云老师,在我农机校毕业分配工作的www.xiexiebang.com关键时刻,主动帮忙,跑前跑后,帮助我分到了方山县计委,使我从一开始就站到了较高的起点,为我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我永远不会忘记高继平、李正锋等同学,在我85年底生病住院的时候,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帮我渡过了一生中最大的难关。我永远不会忘记,1991年夏天我办工作调动手续时,圪洞的同学们集体为我送行的情景。我永远不会忘记,1997年冬天我带我爱人和孩子第一次回来时,离石的同学们对我们的盛情招待。时至今日,我在老家办事,感觉比在太原容易得多。从我的经历,深深认识到,老师和同学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亲人和朋友。
人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意思是说,要获得一次同船渡河的缘份,需要十年的修行。那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日同窗、终生朋友的缘份,需要多少年的修行呢?我是很相信缘份的。虽然,如果没有有心人专门组织的同学聚会,也许有的同学可能一辈子都很难见面。更有甚者,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各自的沧桑变化,也许有的同学偶然相遇却不相认识,但师生的感情、同学的感情是永远也不会淡化的。
我是一个不喜应酬也不善应酬的人,由于工作的关系,社会上需要应酬的场合也比较多,我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不去就不去。但我非常希望能经常见到老师和同学,也非常希望能为老师和同学做点事情。今天的聚会,使我知道了很多过去不知道的同学的情况和老师的情况,希望我们能以今天为新的起点,加强联系,加强合作,在相互提携与帮助中,走上新的人生旅程。我也希望,我们的聚会能形成一个制度,每隔几年举办一次。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二十年同学聚会时的发言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
在这春意盎然、花香四溢的火红五月,我们 82级采油班的全体同学与曾经精心培育我们的老师,在分别二十年后,再次相聚在这美丽的山城雾都,畅叙友情,共话沧桑,共同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看到这一张张似乎快要淡忘的面容,刹那间,我好象又回到了那个我们曾经拼搏过的当年,那时,我们风化正茂,慷慨激昂,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难忘同学情谊、难忘恩师教诲、难忘山城雾都的一草一木、难忘二十年前的点点滴滴。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们满载母校的期望,满怀对生活的向往,离开了教育培养我们的母校,走向天南地北,奔赴石油开发的第一线。全国各大油田都有我们繁忙工作的身影,为祖国石油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我们辛勤的汗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又一年,春夏又秋冬,年华似水匆匆而过。弹指间,我们离开母校,步入社会,已二十年。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已经步入所谓的中年,在这如金的二十年里,同学们在天南海北,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生活、默默地奋斗着,都经历了创业的千辛万苦、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二十年了,我们重新相聚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日夜盼望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在重庆几位同学的精心张罗下,日夜思念的同学们重新相聚成为现实。在此,我要代表全体同学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我们怀念母校,无论我们身处祖国的哪个角落,重庆石油学校的每一点变化、每一条消息,都时刻牵动着我们学子的心,我们盼望早日回到母校,早日见到亲爱的老师,令我们高兴的是,在我们毕业离开学校的二十年里,重庆石油学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是……。
同学们,人生是短暂的,三年的同窗时光是我们友谊的基石,二十年后的聚会也许是生命中永恒的灿烂,二十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虽然不少同学毕业后未曾见过一面,但是,我们彼此牵挂,我们的心永远都在一起。今天是我们相聚的日子,也是大家向母校、向各位老师汇报的日子。我衷心祝愿这次聚会能成为我们的新起点,我们的心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现代化的网络、电话等手段,加强沟通,加强联系,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共同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增砖添瓦!
谢谢大家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第五篇:为40岁做准备——在98-2班13年同学聚会发言
为40岁做准备
——在98-2班13年同学聚会发言
尊敬的黄主任、亲爱的云南建校98-2班的各位学子:
在分别13年后,今天,你们13年班级聚会隆重登场,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感到骄傲。我早于你们2年到云南建校工作,与96级一起成长。据我所知,从96级开始,还没有一个班级像我们98-2班这样组织一次策划周密、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同学聚会。
充分表明我们在我们黄老师带领下的98-2班是一个团级的班级、有凝聚力的集体、有战斗力的集体,更是一个前途无量的集体。
这次能被同学们邀请参加聚会,我深感荣幸和激动,同学们在校时我担任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和班主任一起活跃在学生管理最前沿,因此,和同学们有着很多互动的机会。当时,也上过不少同学的体育课。我特别强调的是,今天我来聚会的身份,就是云南建校老师的身份。今天,既然是建校学子聚会,我想与必要,把建校的前世今生,短短的交代几句。
历史沿革
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以昆明工业学校土木工程为基础,于1958年组建而成。
1961年合并到云南省公路工程学校。
1979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重建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临时校址在昆明东郊大石坝。批准规模为1650人。1980年即招生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两个班101名学生,1982年迁址昆明市茨坝花鱼沟。
由云南省建设厅和云南建工集团总公司主管,于1993年被云南省政府首批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于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4年7月1日,经省政府批准,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成建制并入云南农业大学,两校合并后的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正式挂牌。
自1979年办学至2004年,已先后为云南省建筑企业、建设行业、机关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普通中专毕业生5700多人,电大、函大、职工中专、干部中专毕业生2890人,他们已成为发展我省建设事业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建校以离开我们远离我们11年,但我坚信,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启程的地方、也是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一辈子牵挂的地方。
对于同学们而言,就读建校时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经历,一是完成人生的转型,从少年到成年;二是学习生活上的更加自立、自强;三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逐步形成;四是面对更多现实和实际的人和事,诸如就业、恋爱等等;五是在梦想和理想的交织中,人生目标有了雏形。正因如此,每一位有着这段经历的莘莘学子,中专的记忆就显得尤为清晰和重要。
2004年7月1日后,云南建校成为历史,并入农大后,成为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并校后,中专招生停止,老师们各奔东西,黄老师到农大动科院工作,我留在建工学院,先后担任团学办主任、党群班主任、综合办主任,从1999年一直干到2013年,一直干主任。14年干不动了。所以2013年6月28日,我专业回归,调动到体育学院担任专职教师。
离开建工学院十分不舍,不舍更多是对学生的不舍,对过去一段经历的不舍。人总要往前走,向前看。关于云南建校并农大这件事情,时隔11年后,我们来评价功过,虽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我个人观点来说,还是弊大于利。
对于毕业的学生,心安何处?情寄何处?找不到根,找不到精神家园,农大和大家有多大关系。
对于建校来说,只要在业界提到“建校”二字谁人不知这素有云南“建筑小黄埔”美誉的建筑人才摇篮,只要到了茨坝花渔沟有谁人不晓国家级重点中专“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所以学校根本就不存在活不下去。纳杰到学校讲座,专门提到此事,说他来晚了,这是建工最大的败笔,也是某些领导足以犯罪的决策。若不并,难说学校可以升格为职业学院。
对于老师而言,好比改嫁,改嫁虽有丰厚的嫁妆,但农大就认为你是二货,所以,我只能告诉大家,原建校的领导,没有一个提拔副厅,只有一个提拔正处,有两个提拔副处(而且两个都不是从建工学院提拔)。第二,迄今没有一个晋升正教授。第三,像同学们记得的非常优秀的专业教师,尹勇、徐学林、高谷生等还是讲师。所以老师,我认为多数转型不成功。过的也不开心。
所以虽穿上农大的外衣,但心是建校心。
从出校门就踏进建工学院,把人生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他,把最有激情和最有活力的时光留给他,同样,他也见证了我成长、成家、立业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七八年的快乐光景,血浓于水,血脉流动,情感已经非常的深厚。何况,在建工学院工作的岁月,也是修正、定型我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刻,也是我确立目标,选择发展路径的重要阶段,因此,可以说建工学院就好比我的初恋呀!
同学们,建校已渐渐远去,在心中留点位置,让建校在里面驻足,偶尔拿出来想想。记住我们是建校人。
此次98-2班13年聚会,我认为形式很好,时机很好。12年是一代人的时间,12年是一个美丽的轮回。轮回——意为新一轮的开始!13年是新一轮的开局之年,聚会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我想就这一辈子,我们每个人所走的路不尽相同,或春风得意,或平平淡淡,或艰难坎坷,或辉煌无限„„,无论人生如何浮沉,也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不变的是真情,真挚的师生情、真切的同学情、珍贵的母校情。这份情会伴我们一生,也会激励我们一生。我想同学们应该把此次聚会作为起点,今后争取五年一小聚,十年一大聚。
同学们,如今,正值人生的壮年,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母,可以说几近人生巅峰时期,把握住好好干,取得更大建树。
在此,不得不佩服,出生在公元前551年,距今2000多年前的孔老夫子,为什么能站那么高的高度,把人生的每个十年总结的那么到位。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建校情节留心中,建校历史不能忘,建校文化不能丢”,为了心中永远的云南建校,永远的98-2班,期待同学们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