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两会精神的感想 -
学习两会精神的感想
两会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各族人民克难奋进,团结拼搏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描绘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五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这五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报告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奋力前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在过去的规划中,我们胜利完成了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百分之11.2,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当看到这些文字,心里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都充满自豪。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而且很快就要进入社会,更应该有着深刻和清醒的认识,明白当前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我们能更好的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做好贡献,我们一定要用党的理论,两会的精神来武装自己,用他们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
为此,我将在以下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在思想上,我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经常阅读有关新闻,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明辨是非,能在生活中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行动上,我要不断勤奋努力。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能否跟上时代,成了我们未来的能胜任工作一个重要砝码。
以上就是我对两会的感想,我将继续关注两会,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未来的发展,不断加深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觉悟,并努力准备好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学习两会精神感想
学习两会精神感想5篇
【篇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因疫情影响而延期长达两个多月,全国两会注定意义非凡。新冠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时间更紧、任务更重。
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确保扶贫工作落细落实。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时刻,要敢于啃硬骨头、攻坚贫困掣肘。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明确目标,确保扶贫干部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一粒,在全国扶贫事业中献力献策。
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确保困难地区人人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贫困户是脱贫攻坚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扶贫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要让贫困户在脱贫事业中主动树立自强意识,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脱贫攻坚才能真正取得胜利。
【篇二】
两会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2020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5月21日召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推动各类生产复工复产工作迫在眉睫。2020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为全年发展方向定调。一、基本民
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做好。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办法,要能用尽用,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广州为例,拿出“真金白银”援企稳岗,出台2.0版“促进就业九条”,安排38.98亿元用于支持就业创业、扶持重点群体就业,“云端”就业实现了求职者和企业实现在网上精准对接,更是首提新基建利好“互联网++”企业实干派,坚决做好保就业这篇大文章。二、优化创新土壤,建设医药强国。在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两手抓的新形势下,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针对“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创新药研发和审批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传染病多种防治机制建设科创发展等重要话题走进人们的生活,健康医疗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社会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真正建设医药大国、医药强国。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让市场主题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同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篇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所以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备受瞩目。“两会”上提出的决策关乎着人民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两会”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与民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中国“两会”还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已经成为展现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窗口。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高屋建瓴,思想内涵丰富,不仅回应了众多民生期盼,更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因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而“两会”提出的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人民增产增收,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既回应了百姓期盼、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也提出了未来目标和工作重点中的民生热点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工作原则,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听报告、学报告,自觉履行相应义务;更应该立足当下,将“两会”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砥砺前行。
【篇四】
在5月28日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总理李克强谈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这个城市就是四川成都,该城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尽快恢复城市“烟火气”的做法,被李克强总理“点赞”,使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特殊形势出台特殊政策,成都先吃“螃蟹”。今年3月,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四川成都为恢复城市的烟火气,出台《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规定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等“五允许一坚持”措施。成都在城市管理方面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督,在短期内增加的就业岗位超
10万个,餐饮企业的复工率高达98%,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烟火气”和“市井气”,促进了消费,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国率先吃了“螃蟹”,开了个好头,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有力探索。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举措,中央及时“定调”。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这就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想尽一切办法,支持餐饮、零售、夜市、文化旅游等生活服务业尽快恢复发展,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释放出更大的消费和就业空间。近日,中央文明办宣布: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中央在非常时期及时“定调”,将在大力恢复经济、促进就业、惠及民生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有力举措。
新的思路决定新的出路,各地争相“跟进”。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指出: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调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就是鼓励各地出台相关政策,缓解群众压力,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经济复苏。我国有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可能一个路边小摊,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像成都这样允许街边摆摊和占道经营,是对普通民众的真正关怀。各地要为马路市场、街边摆摊选好地点、划好区域,加强管理,解决问题,真正让城市的“烟火气”浓起来,“一池春水”活起来。近日,陕西、浙江、河南等地争相“跟进”,出台允许占道经营、摆地摊等宽松政策,就是及时转变思路、坚持“人民至上”的积极行动。
促进消费就是促进民生,群众吃到“甜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和经济发展仍然是个难题。在国家强调“保就业”的关键时刻,大力拓展经济活动空间,允许占道经营和摆地摊,既解决就业问题,又促进经济发展。成都在短时间内增加就业超过10万个,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地摊商品的多样性及微利模式,满足了社会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在方便市民日常生活同时,为群众就业打开一个较好出路。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的马路市场活跃起来了,流动商贩流动起来了,城市的活力提升起来了。在这“烟火气”的背后,是促进消费的商业气,是促进就业的人气,是生活有滋有味的景气,使群众真正吃到“甜头”、得到实惠,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应有成效。
【篇五】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从综合发展指标、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论证,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重要成果。
然而,“船到中流浪更急”,发展取得的成绩虽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但是,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需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答好“优等生”到“尖子生”的“加试题”,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愿景。
答好脱贫攻坚“加试题”。要确保今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将551万贫困人、0.6%的贫困发生率双双降为0的任务还“道阻且艰”。一方面,坚持产业扶贫“旗帜”不动摇,持续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把基础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靓、惠民产业做细,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招”,避免“大水漫灌”式、“千篇一律”式发展产业,形成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通过“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还要防止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学返贫等可能导致脱贫攻坚功亏一篑。因此,要建立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教育、医疗扶贫机制,强化社会保障覆盖率,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病掉队。
答好生态环境“加试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关系着民族未来,历史的发展警示着我们以牺牲环境谋取一时发展是不可取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美丽中国”的提出到“生态文明”建设,从“两山理论”走进联合国到全面小康离不开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昭示着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因此,既要驰而不息推进大气污染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散乱污”企业治理等系列环境突出问题。又要加快转型升级,利用科技的力量将“
秸秆”“垃圾”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价值转化,做到一举多得,奋力答好生态环境这道“加试题”,让环境保护“红利”造福于子孙后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好民生福祉“加试题”。“人民”二字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答好民生福祉这道“加试题”。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群众的难事当家事、群众的来信当家书,着力解决好群众最急、最盼、最想的事情,提升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解决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民生领域问题,巩固好民生福祉“最难一公里”“最后一公里”,让全面小康之路不落下一户人、不落下一个人。
第三篇:学习两会精神的感想
这次看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明显感觉,调子比以前低了些,但让人增添了一种信赖之感,我看了这样的报告,心里是觉得更踏实的。空话少了,吹政绩的文字少了,回顾一年来的成绩,字数减少了好些,而写出来的这些成绩确实都是有目共睹的,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反映问题的文字有些增多,而且更实在、更具体了,我记得往年写问题的不到一百字,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给人留下回避问题的不良印象;现在呢,已经超过三百字了,把存在的几方面问题都基本上如实地反映出来,这就让人感到,政府是敢于正视这些问题的,也有信心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只有让问题充分暴露,才能加深对问题的严重性的认识,才能引起更多关注,才能更广泛地吸纳民智,更广泛地接受监督,才能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才能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还有,对新的一年所制定的目标,感到更切合实际了,而提出的措施给人的感觉也是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更强了。措施更具体,更实在,那种虚晃一枪的感觉,比起以前来是大有减弱。这是好事,是政府开始求真务实的一个标志,一个先声。要说我还有什么意见呢,就是希望说的跟做的一样,写在纸上的东西,毕竟要靠做,才能变成现实的。
我个人认为,这得益于中央所大力倡导的求真务实之风。地方政府把这样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就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气象。因为在这次“两会”召开之前,政府工作报告提前送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预先审议过了,报告中一些文字表述,受到过代表委员的质疑,其疏漏之处也通过代表委员发表的意见建议得以弥补,所以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是感觉到去年提案的办理质量有了提高。
凡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承办部门投入了足够的精力,认真办理好,群众反映良好。有些提案限于客观因素而暂无能力付诸实施的,也给予了诚恳认真的答复,获得了提案者的理解。总的来说,是有了进步。但也仅是进步了一些而已,离总体上对提案办理结果的满意度,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我想寄希望于新的一年,进步得更快些,让我们的满意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再次是今年“两会”期间,委员们踊跃发言的多了,敢于诤诤直言的多了,空话套话少了,表态性的话少了。好些委员提意见建议是痛痛快快,单刀直入,直言不讳,听了真是耳目一新啊,呵呵。这样,会议的效率也提高了,讨论的问题更广泛,更深入,更透彻,这是多年来没有体验到的痛快!这点我的感受尤其深刻,精神都为之一振埃对那些在讨论会上敢于坦陈己见的委员,我心里充满了敬意。
第四篇:2012年两会感想:如何学习两会精神
2012年两会感想:如何学习两会精神
时逢每年“两会”之际,我院学生党总支都会如期开展“两会学习交流活动”,活动对象囊括低年级班长和团支书、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党员。而今已是我第三次参与其中,从以一名低年级团支书的身份到今天的正式党员,一年、两年、三年,我不禁想问问我和我们,“两会”之于“我”的意义是否有所改变,“我”之于“两会”的认识是否也有所不同?我庆幸自己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我同时也自惭于这份不太坚定的肯定。
近来忙于各种繁杂之事,始终没能静下心来作此篇感想,刚刚拜读了我支部其他党员心得体会,感触良多,脑袋里蓦然冒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类云云,其究竟也不知缘何而起,贻笑大方之家了。大家都围绕着活动目的:聚焦“两会”热点、学习“两会”精神,从“两会”本身看“两会”。这一次,我却想不务正业,谈谈旁的,说一说由“两会”而引发的两点所感所想。
第一,“两会”,要走进去,更要走出来。现在说起全国“两会”,很难让我不想起去年年底我校举办的“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和“第三次社团代表大会”,这是我有幸作为我院学代表亲身参加的会议,大会流程有几分形似,各种会议在两天之内轮番召开。老实说,如果真心实意投入其中把它踏踏实实地办下来,的确伤身又伤神,伤身总是避免不了的,但倘若真的能伤到神的话也才真真算得上是有所收获了。我相信当时最有价值的一个环节应该是“分团讨论”,在这个环节里,全校所有院系被分为几个大团,每个代表团的学代表被要求根据几个话题畅所欲言,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开始,当我看到偌大个会议室里三、四十号人只有稀疏几个人只言片语的时候,实在忍不住表达了我当时的想法。学代表学代表,既然不能在关键时刻表达身边广大同学的真实意愿并发表自身的见解,何以称之为“学代表”?你也许会说,这些问题依然还是那些老生常谈提了又提却始终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但是既然没有坚持不懈的争取精神和打不倒的勇气与顽强,何以受得下那么多选票承载的信任而担当得起这个“学代表”?即使一时半会得不到解决,即使“被听到”的机会很渺小,我们也要不断的大声说出来,因为不说,就连看到问题被解决的那一天的希望也没有了。很欣慰分团讨论的气氛终于不断升温,但是我更加恳切的希望,从“学代会”、“社代会”到你我身边的各种类似活动,对于那些“典范”,所追求的应不仅是形似,神似更甚。而改变这个社会的力量,往往不是来自于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而是来自于你、来自于我、来自于他。也许我可以理解为这是“两会”之于我的意义的一种实质性改变吧。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们得学会靠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于“两会”深入浅出,走进去,更要走出来。
第二,学习“两会”精神,先学学“学习‘两会’的精神”。我坦白承认在上大学之前我的政治素养非常低,对于有些国家大事我不仅毫无兴趣而且几乎从不主动了解,就算到了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又多么热心,多么有素养,但是我知道自己在慢慢改变,慢慢进步。可以说,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我身边的同学。记得今年“两会”期间和一位朋友一起去食堂打饭,她饶有兴致的说想要回去好好看看今年湖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有比我小的孩子说累到不行了却依然好想看看温家宝答记者问的视频,尽管这些东西放在以前我想我碰也不会碰,但是现在我会自然的浏览一下“两会”专题版块,我会提醒自己看看又有什么动态了,被自己提醒着,被身边的朋友感染着,就会慢慢养成一种习惯,习惯了就会像他们一样慢慢演变成一种自然。而再也不用事到临头,乱了阵脚了。身边的榜样有很多,每次和他们交流都深有感触,所以要真正学习“两会”精神,就得先学学“学习‘两会’的精神”。
第五篇:两会学习感想
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和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各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总结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跃居全球第二,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威望为今非昔比。然而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并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展望“十二五”,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十二五”谋好局开好篇。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科学技术将成为国际发展战略制高点,因此,教育,其发展中的问题成为了各位代表关心的热点话题,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自然成为了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两会召开之际,我们班围绕两会相关主题进行了班级讨论会,首先,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那时起,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先后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步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实践,提出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就教育发展中的“公平性”进行了讨论发言。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归结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必将越来越重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出我国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和不平衡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加快转变经济结构发展方
式科学决策,即加快经济由粗放型向科技型的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也就是进一步提高科技在经济结构发展中的比例,因此,教育,作为科学技术的摇篮,必将首当其冲,在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教育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分配,教育能否实现“公平化”,将成为“十二五”发展成败的关键,展望“十二五”,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再次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发展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