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中国的软实力(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1:1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佳:中国的软实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佳:中国的软实力》。

第一篇:杨佳:中国的软实力

杨佳:中国的软实力

杨佳 中科院研究生院

2009年7月4日,在全国高校学生“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讲话中说,“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我们的民族是在历史的磨难中不断战胜艰难困苦而发展进步的,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也是在迎接挑战、超越局限中成长为栋梁之才的。昨天,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参加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500名代表。我深为这些自强模范的事迹所感动。……特别是中科院的教授杨佳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出的责任、自信、乐观、奉献和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必将激励更多年轻人。”

2000年,我考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多年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师从于院长、全球化权威、《软实力》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奈。

2001年6月7日,在肯尼迪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当我从约瑟夫•奈博士手中接过证书时,他对我说:“祝贺你,佳,你是中国的软实力!”顿时,全场几千名师生自发起立,为我,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多年以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鼓掌欢呼……

中国科学院青联的会标是一名勇敢的冲浪者。岁月的长河、时代的大浪,承载着我的人生,我见证着时代浪潮的日益汹涌澎湃。

1985年:走进科学家的摇篮

大学毕业即留校。当时,学校有个土政策:必须工作满三年后方可允许考研究生。只得在郑大任教三年后才报考研究生。我锁定了我国唯一的一所独立的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圆了自己多年的梦。

上中学时,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就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我对科学有了一种无限的崇敬;上大学时,我夏天最喜欢穿的一件的确良花衬衫上洒满了五颜六色的碎方块图案,白色底子上飞扬着活泼、漂亮的英文花体字“spring of science”(科学的春天)。我向往中国科学院,渴望接触大科学家。

李佩、肖朝良、于振中教授是我的导师。想当年,研究生院很简陋,没有像样的图书馆,没有像样的教学大楼,有的只是“板房”;没有像样的教科书,开学第一天发的教材都是个大厚纸卷儿,一看就是油印滚子一推而就的;没有田径场,你想跑步吗?那就上马路吧,……

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现代化的玉泉路、中关村、雁栖湖三大园区。

坐落于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对面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园区,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综合楼错落有致的排列在绿草如茵的校园里。再也不是当年我读研究生时的那个“袖珍”小院儿了!

科学院研究生院如一块磁石,深深吸引着我。1988年我研究生毕业。分配时,我三个志愿全填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我热爱这里的学术氛围,热爱这里的创新火花和专业多样性,热爱这里的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就连在食堂吃饭时他们都在说英语!

我一毕业就随李佩先生参加了在北大“芍园”进行的李政道发起的中美联合物理博士生培养项目的考试阅卷工作,领略到了“全球化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句话的意义,又一次领略到了中国学生的实力。

20多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认为这里的学生堪称一流,他们的成长与天赋令人难忘。第一任香港特首董建华的秘书、香港驻京办主任、香港卫生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聂德权先生曾这样写道:“我太喜欢与贵班学生交流了。他们问的问题可真不少,问得有水平、有思想、有意思”。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法学家吴志攀教授看了我班学生关于“Rule of Law Story”的作业,赞不绝口,写道:“让我没想到的是理科的研究生想象力竟如此丰富!理解得非常好。我给哲学系的老师看过,这位老师是系主任,也是从西方留学回来的博士。您的学生非常聪明,而且英文写得也很好… …”这就是我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他们是国家的栋梁。

1992年:朦胧过后,又找到了光明

1992年春天,我眼前的世界变得朦胧起来……医生的诊断是:视神经病变,失明将不可逆转!

我无法接受这一严酷的现实,尝试中、西医的各种治疗,但都无济于事。眼前的世界由雾蒙蒙到白花花,视野也变得越来越窄,就像舞台的大幕徐徐向中间靠拢……终于,在一个早晨,我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片漆黑。那年我29岁。

随之而来的还有婚姻的破裂。我感到了做残疾人的艰难。一次,坐公共汽车,人家提醒我:哎,那儿有个座!我却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拼命想:她说的“那儿”到底是哪儿呢?再想,一个生活中连“这儿”、“那儿”都分不清的人,她生命的位置又在哪里呢?

我苦苦思索,我该怎么办?是在孤寂中沉沦!还是在困境中重生。我别无选择:只有面对现实,选择坚强,从头再来。于是,我像个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学穿衣、学吃饭、学走路。

不能看书,我就听书,录音机用坏了一台又一台;不能写字,我就学盲文。可是,30岁的我,连盲校都不收了,只能靠自学,从ABC开始摸起。用手指摸来代替眼睛看实在是太难了!就连一个简单的英文单词cabbage,我用手足足摸了一个小时——每个字母

c-a-b-b-a-g-e摸得清清楚楚,就是不解其义。我堂堂一个英语教授尽然不知道“大白菜”这个词!过去,我可是一目十行啊!

人还在,心不死。我还想教书。可是,重返讲台谈何容易。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行路难。“爸爸给你当拐杖!” 就这样,失明17年了,六千多个日日夜夜,冬去春来,我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臂,从安定门到玉泉路,坐公交、挤地铁,辗转到教学楼,风雨无阻。

8点前,我就在教室里迎接我的学生们,为了不迟到,我和父亲不到6点就走出家门;我依然写着漂亮的板书,学生们那里知道,我紧贴在黑板上的左手在丈量着尺寸;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们也不会知道,操作台触摸屏上我贴上了小块的胶布作记号;我上第一堂课时,总要尽量多的提问,学生们更不会知道那是我在用心记住他们的声音;几周课下来,学

生竟不知道他们喜欢的小杨老师是一位什么也看不见的人。作家刘恒在他1999年的报告文学《小杨教书》中写道:“听杨佳老师讲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还想写书,我开始尝试最新的电脑语音软件,苦战数月,《研究生英语写作》、《研究生英语阅读》,相继出版并被多所大学定为博士生写作教材,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界第一人”的导师李佩先生亲自做序,称“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令人起敬的著作。”

我重新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光明。

2000年:新世纪的挑战

那一年,我考入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和许多同事一样,我为自己能任教于被誉为“中国科学家的摇篮”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而深感自豪。她时时激励着我不断进取。当学校提出要办成国际知名、亚洲一流的高等学府时,我感到特别振奋,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什么是世界一流。便萌生了再读一次研究生的念头。我的原则是不读则已,要读就读最好的、要读就读最新的。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这一想法得到了时任中国科学院人教局局长何岩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2000年,我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在哈佛学习期间,我追随名师,接受最新的观念,学习最新的知识,如我第一个学期就师从于院长约瑟夫·奈,在他讲授的“全球化”课上,提前读到了即将出版的、由他主编的研究成果,书名为《全球化世界的治理》(《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同时,我也在勇敢的面对种种挑战。哈佛的老师上课从不照本宣科——学生全凭笔记,我用学校提供的一台特殊的键盘,每上一门课就按下一个开关键,等同学帮我确认工作键的灯亮了后,我就开始随着教授的讲课熟练地打字,一堂课下来,旁边的同学都说,杨佳的笔记就是一篇完整的讲义。

每次课老师布置的阅读量总不下500页,同学们都叫苦不迭,感觉时间不够用,对我来说,就更不够用了。因为我必须先通过扫描仪把资料一页一页扫进电脑,之后再通过JAWS这种特殊语音软件把内容读出来。这样一折腾,时间全没了,那只有靠拼速度了。我由原来每分钟听200多个英文单词,提速到每分钟听400个英文单词,几乎就是录音机快进时变了调的声音了。就这样,我每天学习到凌晨两三点,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还超出学校的规定,比其他同学多学了3门课。

我的论文《论邓小平的领导艺术》被定为肯尼迪学院的范文。教我“领导艺术课”的是哈佛的顶尖教授、曾在白宫效力于四位美国总统、其中包括克林顿总统的高级政治顾问大卫·哥根教授。他为我破例打了哈佛肯尼迪学院最高分A+,并为我赠书题字,在所著畅销书“权利的见证人:从尼克松到克林顿——领导学之精髓”的扉页上写道:“Jia,you taught us more.”(佳,你教给了我们更多的东西!)在他的最后一课,特意安排我上讲台发言,作为课程结束语。

同学把中国日报一篇“变黑暗为光明”(TURNING DARKNESS INTO LIGHT)的我的专访挂到了哈佛校园网上,结果,“佳,我们的榜样!”、“佳,我们的骄傲!”……网上跟帖不断……

2001年6月7日,在哈佛毕业典礼上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记得当时我非常激动,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令我自豪的是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是好样的!就像肯尼迪学院负责人在致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的信中描述毕业典礼上那难忘的一幕时所写的:“大家这样做,不仅是对杨佳女士取得的巨大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她所代表的国家的美好、智慧,以及一系列重要思想的肯定… …”

同年,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在致研究生院党委的信中这样写道:“从《科学时报》读到杨佳同志从哈佛学成归来,非常高兴,并为她坚忍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所感动。从她身上我又一次看到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曾致函教育部长陈至立,对我“乐观、自信、自强、爱国、敬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写道:“如有可能,建议过一段,可请她向我们大学的师生作一次报告,可能会是一次生动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报告受到欢迎,中国教育台应广大观众的要求,四次重播了“杨佳老师报告会”的现场录像。

哈佛学成回国,迎接我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在院领导的大利支持下,我大胆尝试创新教育,在研究生院、也是在我国,首创了《经济全球化》、《沟通艺术》课程。志愿者工作也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制定了NP3S专业服务标准,也荣幸的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我也在积极为校际合作贡献力量,我向哈佛推荐的访问学者有的已经学成回国,正在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一展宏图;也促成了肯尼迪学院院长DAVID ELWOOD首次来访我院并现身说法,作了题为“从科技精英到政治精英”的演讲。2006年,哈佛大学校长向我发出邀请,作为哈佛杰出校友,邀请我回哈佛参加校庆。

一个人以何种方式获取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我以自己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尽绵薄之力感到骄傲,更为自己的国家得到世界的肯定而感到自豪。

2008:联合国辩席上的中国人

2008年,我接到一份传真,马上赶赴纽约竞选联合国官员。

2008年10月下旬,我作为全国政协改革开放成就考察团成员在外地视察,中国残联一分传真使我中断行程,从上海火速返京,赶赴纽约竞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专家委员会”委员。我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41个投票国,23名候选人,只能选出12名委员。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规定,这12名首届委员会委员中,一半任期两年,一半任期四年。中国常驻纽约使团的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因为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参与的最艰巨的一次联合国官员竞选。澳大利亚的候选人早在一个月前就天天在联合国总部进行游说了。

能否当选?我是中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在我的身后,是13亿中国人!我微笑着用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与各缔约国代表热情问候交谈。2008年11月3日下午——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前一天,联合国正式开始投票。角逐无声而又激烈,一轮、两轮、三轮……我在第一轮就高票胜出。紧接着开始抽签,中国又当选为任期四年的国家。

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给我的贺信中所说,“担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应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构建和谐世界,促进世界和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这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2009年2月,我赴日内瓦出席该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发现委员会领导层的人选中,世界五大洲,唯独没有亚洲!没有中国!——这种情况将对我国明年的履约非常不利。议程草案中,关于领导者的选拔方式明显与国际惯例不符。无论是在美国人把持的秘书处还是在委员会中,冷战思维明显存在。

我像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据理力争:“该委员会口口声声在谈人权,哪个国家残疾人最多?中国!哪个洲残疾人最多?亚洲!……”会议议程拖后一天,我用精湛的演讲和勇气赢得了满堂喝彩,得到委员会两次提名,最终当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我不辱使命,为中国在国际上又一次赢得了话语权,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世界进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残疾人是一个对科技服务需求量大、标准高而独特的日益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每个国家、每个社区都有残疾人,中国现有8300万残疾人,全球有

6.5亿残疾人,直接影响着20多亿人的生活与工作。2008年5月生效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在对残疾人的认识上有一大突破——从过去的“救济模式”和“医疗模式”向注重平等参与的“社会模式”转变,责成缔约国将这一新认识落实到政策、法律和实践中去。联合国当前大力推进的这一转变思维模式“paradigm shift”对方便残疾人的各种无障碍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预示着全球科技创新的新纪元。当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大胆直言:“不是人残疾,而是科技残疾!”时,作为科学春天的一名年轻人,我感到责无旁贷,担任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的建立与科技助残全球化与标准化》科研项目负责人。

结束语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的话“你是中国的软实力!”言犹在耳。我深知,我立足的大地,是一个处于崛起进程中的大国。我亲历了我国经济“硬实力”的增强,也见证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跃迁,领略到了祖国的“巧实力”。我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走来,走过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走过了人生的重要阶段。回首往事,改革开放初期的我还是个心明眼亮的小姑娘,高考使我由一名高一学生变成了一名大学生--可谓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人生无常,虽然世界在我眼前已变得暗淡无光,但路却越走越宽,我从“留得残荷听雨声”发展到“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条充满变数的不平坦的道路。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可以看不见道路,但绝不能停住前进的脚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我能够有今天,是因为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因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对我的关爱,是因为我父母和家人对我的支持。

我的成长经历表明,科学春天的年轻人与祖国共命运,犹如舒婷的诗“双桅船”;应努力超越自我,去不断发现美,发现真理,尊重生命,拥抱世界。

第二篇:打造中国软实力

江海纵横2008年第1期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说明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而,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数以万计的民族,但很多民族都因精神支柱垮塌而消失在历史的空间。有的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而又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精神支柱牢不可破并能够与时俱进。我们的和谐文化建设同样需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主导价值观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从文化发展的规律说,一个社会的文化有主文化、亚文化之分,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文化交融、观念碰撞的时代,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建构中华主流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1.建构主流文化,必须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强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无从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用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构主流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求同以相辅相成。

2.建构主流文化,应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赋予时代性理论源于实践,文化同样也不能脱离实践而孤立地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理应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主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张洁云文化建设53江海纵横2008年第1期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说明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而,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数以万计的民族,但很多民族都因精神支柱垮塌而消失在历史的空间。有的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而又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精神支柱牢不可破并能够与时俱进。我们的和谐文化建设同样需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主导价值观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从文化发展的规律说,一个社会的文化有主文化、亚文化之分,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文化交融、观念碰撞的时代,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建构中华主流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1.建构主流文化,必须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强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无从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用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构主流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中

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求同以相辅相成。2.建构主流文化,应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赋予时代性理论源于实践,文化同样也不能脱离实践而孤立地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理应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主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

第三篇:软实力

【中国铝业网】“前几天楼主去一家企业面试,HR说:年薪23W(万),代价就是天天要陪客户喝酒应酬!如果现在有份这样的工作摆在你们的面前,你们是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呢?”连日来,在武汉某知名论坛上,一则“求助”帖吸引了不少网友“七嘴八舌”:喝酒伤身,但待遇如此优渥,要不要一试?在喝酒、打牌、拉关系等“灰色技能”在职场“横行”时,掌握一两项“灰色技能”的“多才多艺”者往往会被老板另眼相看,而这也成了不少职场白领的“隐痛”。

女白领很纠结:年薪20万需要喝酒换

记者通过论坛短站联系上了发帖者于小姐,进而了解到:她今年26岁,曾在外企公关部门任职四年,社交能力强。春节前,于小姐就接到猎头的电话,一家民营企业在招聘市场部经理,几天前,她正式与该公司招聘负责人面谈,当得知年薪和职位需求时,心里有点打鼓。“当时听说天天陪客户喝酒应酬,我就犹豫了。虽说我酒量还行,但对方提出的这一要求,感觉企业文化和我一直呆的外企相差太大,担心没法适应。”

当就业、高薪和喝酒应酬挂钩,部分白领感到纠结。“会不会喝酒?”“酒量有多大?”记者在招聘会上与部分求职者交流时也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会提出类似问题,令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颇感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少数行业的少数企业当中,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街道口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邢先生表示,“一般这样的企业属于刚刚起步,还在发展中,硬实力比不过同行,可能就要靠应酬、拉关系来发展业务。”

员工们吐苦水:不能喝酒会被边缘化

在采访中,不少职场人尤其女白领都反映,酒桌上的应酬对她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头疼而又不能回避的社交活动。

在一家大型旅行社行政秘书岗位工作近3年的杨小姐表示,自己曾经不大会喝酒,但工作岗位注定了要应酬,“以前怕喝,好几次谈重要业务,领导都不带我出去,我觉得有点被边缘化了,后来就慢慢练酒,现在还是能喝两三瓶啤酒,领导也开始愿意带我出去应酬了。”杨小姐形容这就叫“人在职场混,哪能不喝酒”。

乔乔在丁字桥一家公司上班,做的是销售内勤。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她和老总、2个部门经理一块陪客户吃饭。“我看他们喝得很高,也没注意到我,碰完杯对方正在喝时,我也假装脑袋一仰,然后把酒杯往肩后一甩,偷偷把酒倒掉了。”乔乔说,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结果却被坐在旁边的顶头上司逮住了。

“我们部门经理凑过来悄悄对我说,这样做很不给客户面子。”乔乔告诉记者,入职这一年,为了躲喝酒她想了不少招数。“这次被抓了现行,还不知道后果如何,忐忑啊!”职场人拥有软实力才能“够硬”

目前,花近千元参加几天课程,提升发音技巧,在K歌时一鸣惊人;学几个有趣的小魔术,在公司年会时露一手„„已然成为现代职场人士为应对职场各种“突发事件”必要学好的技能之一。记者在招聘会上也发现,求职者有特长已成为不少用人单位的要求。比如唱歌、跳舞、打球、喝酒„„这些与所招岗位完全不相关的特长,正在成为用人单位筛选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1、软实力培训受追捧

在闲暇时学习一些与生活情趣相关,又能提高个人品位的“手艺”,是很多白领梦寐以求的。因此,与强调考证的主流培训相比,像舞蹈、魔术、唱歌、瑜珈、厨艺、化妆等方式灵活、气氛轻松的“软实力”培训,受到许多白领的追捧。

每个周六的下午,在某公司工作的小倩都会准时赶到厨艺培训中心,认真学习厨艺。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较忙,她过去从不下厨。但经过学习,现在,她不仅能像模像样地做出

几十道菜,还经常请同事或朋友到家里聚会,既品尝到自己的“手艺”,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与小倩不同,刚进入公司不久的陈世成报名参加的,是魔术班培训。如今,他不仅快速融入了团队,成为团队中最受欢迎的一员,而且成为同事眼中的开心果,而这一切,全都源于魔术。陈世成说:“这些小魔术虽然简单,但很能调节气氛。刚进公司时,看到办公室气氛很沉闷,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给大家变变魔术,没想到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兴致都调动起来了。现在,大家的话题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

在小倩和陈世成看来,比起常见的IT、英语以及资格证书等培训,这些“软实力”培训更像是一种“生活”培训。他们说,学厨艺的过程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享受,也是热门的人际交往方式,绝对是以“食”会友;而魔术更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为忙碌的工作增添多样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自身魅力。

事实上,唱歌、跳舞、厨艺等特长确实有助于增强白领的个人魅力。最近,在一个人气较旺的论坛上,有网友总结出《最热的10大职场软实力》,其中“会唱歌、酒量好、写字漂亮、会打扮”等名列其中。不少网友表示,虽然应聘时是“硬指标”说了算,但在实际工作中,“软实力”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2、软实力为职场加分

聊起这一话题,在某建筑公司当绘图员的小蒋颇有心得。3年前,小蒋还是一个职场新丁,一心只想着做好本职工作,对公司里另一个一起入行的同事小张很不以为然,认为对方“只会喝酒吹牛拍马屁”。但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极大地震撼了他。当时,公司好不容易接到了一个市政工程,报价300万元,对方回价260万元,双方谈了好几轮都谈不下来。最后,公司高管设了一个饭局宴请对方领导,席间,小张说学逗唱样样拿手,酒量也完全拼倒了对方,对方领导十分赏识小张,尽兴后大笔一挥,合同竟然异常顺利地以280万元成交了,一顿饭工夫就为公司多赚了几十万元!从那之后,小蒋再也不敢小瞧小张了,私底下也开始猛练酒量。现在,他已经想通了一个道理,在如今的职场里,干好正职远远不够,“特长”才是加分项目。

经常陪客户应酬的资深广告从业者方小姐透露,陪吃陪唱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和手段,“多学些发音技巧,好好练练酒量,能更好地与客户交流。”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已经认识到,职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历和文凭等硬实力比拼,为此,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软实力”比拼中去。与此同时,不少业界专家和企业高管也表示,职场“软实力”已成为评价个人非常重要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认,在平时的工作聚会或者公司年会上,拥有一技之长的员工,比如有的员工歌唱得特别好,往往能吸引众人的眼球,甚至引起高层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青睐。

据了解,由于软实力的培训一般都由专业人士任教,因此培训费用相对也较高。如舞蹈培训班,15天的课程,标价通常都在千元以上;厨艺、歌艺等才艺班的培训费用也多在几百上千元。对此“行情”,白领们基本还是可以接受的。不少白领还表示:“如果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多掌握一门技能,并在同事聚会或公司年会上获得良好的印象分,那么这笔钱花得还是很值得的。”

3、职场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

看到越来越多有“特长”者受到领导特别关照及褒奖,有人提出,不久的将来,职场将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和以往不同,这里所说的软实力不是指家庭背景、裙带关系,而是指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能够切实给公司和单位带来利益和好处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软实力的内容没有定式,一切依实际需要而定。显而易见,一名具有当代意识的职场人士,不会再把工作以外的“特长”当作旁门左道,也不会把花在学习“特长”上的时间看作是浪费光阴。当

然,这里并不是说只要有软实力就够了,而是说在你的本职工作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的情况下,软实力就成了一道“选做题”,做好了,同样能多挣不少分。

4、专家:

心理素质层面的“软实力”提升也很重要

对于白领热衷参与“软实力”培训班的现象,广西人才市场相关专家表示,唱歌、跳舞、茶艺等技能特长培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身心,并且帮助处于高度紧张的白领减压,扩大交友圈,增强信心等。但对于白领而言,心理素质层面上的“软实力”提升也非常重要,需不断充实和提高。一些企业高管也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还是看学历、职业素质、从业经历等硬件指标,但对部分岗位来说,如果应聘者具备相应的“软实力”,确实可以加分不少。

第四篇:软实力

论媒体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媒体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地在记录着社会的百态,社会发展了、进步了,全部展现在这里。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同时,对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媒体对软实力提升的作用,我从报纸、杂志、网络、书籍等各个方面收集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够对调查报告有所帮助。通过收集的各种资料,我认为媒体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文化软实力的含义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指文化、制度和传媒。软实力大体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①20 世纪 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在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软实力作保证。“文化”和“传媒本身”作为信息时代条件下国家软实力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仅仅有了文化和理念的普适性是不行的,而是重在于怎样去使这种文化和理念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这就需要依赖“传媒”来引导受众。由此可见,媒体作为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在提高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媒体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原因

传媒事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好、社会影响明显的作用。:

(一)媒体对人民了解信息传播文化有着深远的作用。传媒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成为传播的来源。大众媒体的产出物是信息,投入物是信息,售出物更是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信息是媒体的主要任务。它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变化的系统信息。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工具,兼具信息传播、观念传播、情感传播三大功能,传播的内容大致分为时事类、知识类、服务类。

对时事节目即我们通常说的新闻节目,以报道社会各领域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为主的节目。其主要内容包括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路线、方针、政策和法令;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国事活动、社会知名人士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国内外最新重大事件,各个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重要的、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报道。知识节目特指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传播内容的节目。包括以传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各类节目,如“教汉语”即时知识节目。还有一类信息也是受众急需了解的,这就是各类服务节目为受众提供的生活信息。包括购物信息、交通信息、旅游信息等等,如“天气预报”就是典型的服务节目。

(二)媒体对有传承国家文化的作用。拿纪录片来讲,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全面展示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髓。纪录片《台北故宫》,人们可以了解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及其馆藏珍宝的全貌,更能够感受到诸多传奇与精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感动。所以纪录片不仅具备社会认知价值、艺术欣赏、影像资料价值,对于海峡两岸同胞了解文物,对于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媒体有利于国外对我国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媒体传播长期处于弱势,不利于国外友人理解、接受我国的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这种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和观念将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媒体的文化软实力和报道方式紧密相关,直接影响着国家话语权的强弱和影响力的大小。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媒体应有的对策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近几年来,我国的媒体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了很大的进步。媒体积极探索、总结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同时,敢于创新报道模式,吸引更多的受众。01年7月13号对于每个中国人是不平静的一天。那一刻,萨马兰奇对着全世界宣布,下次申奥的城市是北京时,这个镜头被国外多家主流电视机构切换播出时,代表的是中国不仅是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是我国文化事业开始的一个新的起点。在03年2月14日,第一届《感动中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播出,也许以为着无法被擦干的泪水,或者是心灵的净化。让我们看到对这片土地存在的感激,更加增强了名族凝聚力。在03年抗击“非典”时,央视连续11天递进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不瞒报病情、真实的基础上,稳住受众的心理,不急、不慌、不乱。在第一时间内向公众发布各地病情扩散情况和治愈情况,坚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同时对非典个案进行深度报道,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这些报道央视各国际频道通过大型直播强化报道效果,利用新闻、专题、纪录片等多种节目形态,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宣传报道,大大增强了对重大及突发事件的直播能力。在欧美国家黄金时段滚动播出,让世人认清了真相,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效引导了国际舆论朝着对我方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一次次直播充分的体现了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主流电视媒体的较强新闻报道实力。

(二)办媒体,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营造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影响力是一种吸引眼球、影响判断、引导行动的能力,②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决定影响力,舆论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媒体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媒体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主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就拿中央电视台来讲,2009-2011年,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英语新闻频道相继开播,形成7种语言、10个国际频道的播出格局。中央电视台通过开播更多语种的国际频道,完善全球新闻采集网络,从内地扩展至海外,进一步提升在海外的影响力,目前覆盖了137个国家和地区,掌握在国际新闻领域更多的话语权,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声音,为塑造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效仿央视,在我国多数省台、市台也在新增频道,实现了频道的专业化,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目,来实现舆论引导。但是同美国的CNN、英国BBC一流大台相比,我们在传播渠道、传播领域和传播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的工作,还应该致力于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能力,进一步提高和扩大舆论影响力。

(三)重视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

互联网是新兴的电子传播媒介,它将人类传播引入网络传播时代,开创了电子传播时代的新纪元。目前,互联网连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跨国界信息交流的限制。互联网是新兴电子媒体的集中代表。近年来全国网络媒体成功组织了一场又一场重大主题网上新闻报道活动,发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等优势,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通过互联网和微博报道,两会网络调查,让百姓对民主政治有了更真实的理解,让“草根们”更积极地参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了比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介更好的效果,因为通过互联网和微博,能够更好的互动交流,人民群众在网上可以参政议政。网络民意已成为执政者必须考虑的因素,从国家领导人到很多地方官员,都在以开放的视野和心胸对待网络问政。自从有了这些新媒体的出项,“两会”的报道由原来的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的沟通交流,更加拓宽了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民主权利的机会。现在的人们,不仅用电脑上网,手机也能更便捷的上网,新媒体的兴起,更加有利于形成民众关心国事、积极参与的舆论氛围。“两会”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更开放地倾听民声,更广泛地汇集民意,更有序地聚集民智民力,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前行。

(四)加强媒体自身文化建设

贵州电视台台长白芳芹说,一个媒体最重要的东西是文化。和企业文化一样,媒体文化体现的就是媒体的追求、媒体的价值观。媒体自身文化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讲,第一,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媒体文化表现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比如著名的航拍高手赵群力,生前他曾说过,每次的拍摄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拍摄,驾驶超轻型飞机进行航空拍摄,是一件非常复杂艰苦、专业性极强、风险性很大的工作。赵群力是把摄影机绑在机翼上,自己先现场勘察,然后制定路线,独立飞行。这实际上担负了国外航空拍摄中驾驶员、领航员和摄影师的三重责任。但是他怀着对电视事业的无比重要之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赵群力是在拍摄《寻找远去的家园》时将生命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作为一个媒体人,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同时是媒体文化的一种形象表现力。第二,是媒体节目的传播理念。比如新闻节目的传播理念,可以通过“新闻的故事化”来更接近百姓生活。中央电视台许多电视栏目提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在近几年,更多的新闻栏目注重民生新闻,提倡把政治新闻民生化,挖掘深度报道,这就需要了解更多的新闻背景以及在表达上更富有趣味性与人情味,以真情流露让新闻立体而生动,从而感染观众。日益繁荣的中国电视节目在此引导下弥散出一派浓厚的“故事”氛围。这也是媒体节目传播理念的创新。电视媒体通过调节舆论引导方向、扩大舆论传播影响力、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加强媒体自身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理念,使国家在世界舆论中的影响力则随之提高,从而促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四、结语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不仅和经济发展、硬件设施的建设有关,其他软实力建设也很重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2020年文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可见我国近几年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但是,提升软实力是一个战略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媒体实践中逐渐成长。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媒体形式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大众传媒是一种工具,一种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大众传媒必须在实践层面上以其自身独特的传播机制,来塑造主流文化价值观。

所谓“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专业化媒介组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而大众传媒不但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它本身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传媒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影响力,它掌握这舆论引导的权利,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发挥着社会控制功能。文化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介质,把它传出去。同时又以传媒为依托而存在。积极的媒体力量促进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它本身也属于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在北大讲传媒》

《电视研究》08年第十期——中国电视50年回顾与前瞻、走向世界的中国电视

《电视研究》08年第六期——充分发挥电视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电视研究》08年第十一期——省级媒体在竞合时代的生存之道

《论媒体软实力》凌月仙

《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程曼丽 《文化软实力》童世骏

《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陈正良 注释:

①、《论媒体软实力》7行

②、《电视研究》08年第十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电视 6页

第五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思考

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思考

作者:程心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23 更新时间:2008-8-1

315:56:16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为谋求自身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基于该企业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它是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考,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当前,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政治多极化逐渐凸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随着跨国公司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增强,跨国经济集团将逐渐成为全球化的运作主体,企业文化也将在文化领域逐步取代民族文化而取得文化主体地位,最终将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运作方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竞争方式。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项战略任务。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必要性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是我国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动力源。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论述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肩负着繁荣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历史责任。因此,要积极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快速提高企业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党和国家文化战略与使命作出应有贡献。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的需要。国家在企业改革之初就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公司作为战略任务。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中并没有取得话语权。2007年我国企业还没有进入世界500强前10强,而美国有5家,英国占2家。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得出结论:其胜出的根本原因就在善于给企业注入文化活力,凭借企业文化软实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因此,我们只有加快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才能适应这种竞争环境,使更多的企业真正“走出去”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

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持续重组和改革的需要。最近,国家对中央企业第二任期工作提出要求,要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重组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要由目前的150来家调整到80至100家,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在这种持续改革重组中,企业能不能形成凝聚力和新的竞争力,最核心最难的就是企业文化整合,就在于能不能真正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和文化软实力。另外,我国企业用工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固定工,变为固定、无固定期限以及社会化临时用工等多种用工方式并存。企业中社会招聘人员、市场化用工比例在逐年上升,这类员工进入企业时间短,变换比较快,也有一个文化逐渐融入问题。因此,建设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任务非常艰巨。打造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西方管理科学把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科学阶段,目前正在走向以企业文化管理为标志的新阶段。可见,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和高级形式。高占祥在《文化力》一书中指出:“文化先导力这一理念一旦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掌握,那将给经济的腾飞添上一个新的翅膀。”因此,我们今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更加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制约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生成因素

从宏观看,制约企业文化软实力生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受企业发展水平、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制约等。但从深层原因分析,主要有“四个不同步”。

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和重视程度与企业发展需要不同步。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不明确、认识有错位,或理解过于狭隘,使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比如,用文体活动、党群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代替企业文化建设。一些企业重视程度不高,务实程

度不够,企业文化建设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制度轻理念、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有的企业主要领导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有的企业由于领导频繁调整,班子稳定性差,管理人员只注重任期内经营指标的完成,忽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

企业集团内部的母文化与子文化建设不同步。目前,我们一些企业集团,企业文化“共性不足,个性有余”,缺乏一体化和系统化的构建梳理,缺乏统一的远景规划和企业文化战略。比如,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准则、是非观念等等,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传承,都需要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共同来创造、蓄养和培植。而我们一些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企业精神不一致,价值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企业文化软实力形不成拳头。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涵不同步。一些企业大力塑造“文

化”形象,如:统一的厂歌、厂标、服装,提出一套企业精神、一些响亮口号等,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这些理念或精神没有被员工认可,从而起不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提倡一种文化理念,实际上背道而驰。比如:口头上高喊奉献社会,行动上唯利是图。这些问题,都是把企业文化过于形式化,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没有使企业文化在外化于形的同时内化于心,成为员工实实在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起不到激励作用,对企业发展也产生不了深远影响。

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与员工的参与不同步。许多企业的文化不是团队文化,只是企业家的文化、个体文化。有的把文化建设仅仅看成是领导决策层自己的事,没有让全体员工真正参与进来。有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尚未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不强。有一些企业对自己的领导人进行拔高和抽象,甚至搞个人崇拜,使之成为“文化垄断者”,导致企业文化“个人化”。

增强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对策

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需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把解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着眼点,注重抓根本、抓关键、抓重点、抓长远,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研究制订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是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在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下设计出理想化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按照设计的模式运作和运行,从而培育形成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的定位导航系统,主要着眼于本企业在国际化浪潮中的生存和发展,参与和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此来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市场上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干预市场的能力。

制定企业文化战略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要把握好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性、构建内容的系统性、存在环境的联系性以及未来发展的运动性。在实施方法上,首先要调查研究现状,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本企业当前的企业文化状况,剖析有利与不利因素,确保对企业使命和理想文化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目标和任务,设计出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和形象识别体系,真正形成科学的内容体系,以引领企业发展战略。第三,以企业文化战略目标、任务和内容体系为指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原则、主要途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进行整体分析和总体上的规划部署。

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有一支坚强得力的企业文化工作队伍,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一是要设立CCO(首席文化官)。“CCO”的设立是时代发展和企业管理升级的需要,也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外企业几乎都设有相应的CCO或企业文化管理经理。通过CCO来统领和指导企业文化工作,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二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建立和完善上下一致、从上到下抓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工作部门。三是抓好骨干人才培训培养。围绕“提高素质、强化责任、统一标准”,搞好企业文化从业人员定期培训轮训。同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尽快建立和优化企业文化管理师的运行机制,完善和规范企业文化管理师培训认证体系,逐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中国国情、具有职业认证资格的注册企业文化管理师。四是注意发挥党群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党委、行政、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和文体协会等社团的作用,形成协调一致、群策群力做企业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健全规范企业文化运行机制。规范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保证。各企业要及时研究制订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规划方案,确定实施方法和步骤,明确组织机构调整、物质资料保障等措施。要详细制定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监督、考核、评比、奖惩等制度,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运行提供制度障。同时,在企业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企业文化战略和实施细则的宣传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标准和方法步骤,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按照规章制度,定期抓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检查、考核、评比、奖惩工作,做到持之以恒,推动企业文化工作顺利有效地运行,确保制度措施的落实,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工作创新。任何企业文化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产生出不同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并在不断提炼和提升中催生出企业体

制、机制、管理、技术、产品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活力。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学习,时刻注重研究创新工作,扬弃旧的,创造新的,实现企业文化的不断再造。同时,把企业文化产生的凝聚力转化为创新能力,以此推动各项创新,保证企业得到持续发展。其次,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改造、补充和创新企业文化内容、形式、工作制度等,使之始终能够引领和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要下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信息化。认真研究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努力健全信息化设施设备,建立企业统一的互联网络和企业文化网站,创造条件办好企业报刊、广播电视,为信息化打下良好基础,以提高企业文化工作效率和效果。第四要实行鼓励企业文化改革创新的激励制度,使创新思想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深处,并转化为大家的行为习惯,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实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下载杨佳:中国的软实力(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佳:中国的软实力(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软实力和硬实力

    中国软实力和硬实力 09管道(1)班沈迅 090728106 如何看待中国的软实力与硬实力 软实力是美国人发明的一个新词汇,望文生义,就是指以政治,经济,文化作为吸引别人的手段,以区别于用军......

    建设文化软实力——中国世纪

    建设文化软实力——中国世纪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回顾五千年历史,沉浮兴衰,几经更迭,九万里江山仍为中......

    中国发展战略与中国文化软实力

    国家发展战略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摘要]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国家的经济,军事,政治等硬实力而言的实力。一国在国际交往中因其所崇奉的思想、知识和价值得到普遍认同而获得了影响他......

    中国软实力:第一夫人的作用

    政治开题演讲 国家软实力之第一夫人的较量 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妻子是我国著名的歌唱表演家彭丽媛。近日习近平携妻子一同出访俄罗斯,彭丽媛亲民和友好的形象为大众所熟知,外......

    中国软实力论文5篇范文

    中国文化要征服他人,先要征服自己,要在别国为人所接受,就要先在国内为广大人民群体所实践、所接受。很难想像,当国内社会公德普遍缺失的时候,我们如何在国际上“以德服人”;当国内......

    中国文化软实力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 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上是硬实力的强制性所无法比拟的,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

    企业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 软实力是整合和使用硬实力的能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是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 企业软实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针对众多企业全......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软实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文化软实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也将文化软实力作为重大课题提了出来。 在国际政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