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法修订稿即将提交财经委讨论(共5篇)

时间:2019-05-15 01:1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金法修订稿即将提交财经委讨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金法修订稿即将提交财经委讨论》。

第一篇:基金法修订稿即将提交财经委讨论

基金法修订稿即将提交财经委讨论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公告日期 2011-06-27

作者--

⊙记者 叶勇 赵晓琳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26日在“2011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论坛”上,首度就《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的焦点问题亮明观点,并从证券的定义、金融活动的行为准则与监管边界、基金组织形式与投资人利益保护等方面阐述修法理念。

吴晓灵认为,未上市股权也应该纳入“证券”这一概念范畴,基金法应调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募和私募应区别监管。

据透露,该法草案已经向地方人大财经委和中央十几个部委征求了意见,修订稿即将提交人大财经委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后就会提交国务院正式征求意见。

吴晓灵认为,对于证券的定义,《证券法》明确了“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而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凭证应该包括这里面的“其他证券”。

“证券投资基金法是一部法律,它有权力规定它所调整的证券范围。”吴晓灵说,“根据《公司法》第126条规定,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份额化的形式,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凭证化的专属名词,是一种标准化的股权凭证,因此,股权凭证包括已上市或未上市的股票。同时,股权凭证也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向其股东签发的出资证明。”

对于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监管,吴晓灵表示,两者都应纳入统一监管,但是应该实行有区别的监管。有些基金只向少数合格投资人募集资金,行为的外部性较小,监管可以少介入,主要靠行业自律。

吴晓灵特别指出,基金只是“资金的集合,投资的渠道”。无论是公司制的还是合伙制的,他们都没有从事实体活动,只是资金的集合,都不应成为市场纳税主体。

第二篇:《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法制讲座稿

医院电话:0755-84698083 / 84698191 医院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湖新街1号

《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法制讲座稿

深圳市芳草地社工中心--------司法社工 杨振亮 各位朋友 大家好!

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共同从法制这个角度认识一些有关残疾人权利、义务等方面的知识。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法治的国家,我国的各项事业都是在依法运行,包括残疾人事业也是依法促进。关于残疾人事业除了宪法等法律法规中有规定外,我们国家还特别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专门规定了残疾人的权利、义务、社会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及国家对残疾人的保障措施。除此之外,我们国家还有一些配套的相关政策规定。只是大家没能够全面掌握而已,也正因为认识不到位,也就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及寻求救济渠道。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残疾人到底有哪些权利?第一项权利是平等权。我国宪法赋予任何公民包括残疾人在内都享有平等权。也就是说,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合法权利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制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当然,残疾人也有例外的时候,有的法律特别规定残疾人受处罚与其他人不一样,如《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 罚。”

在《民法通则》中,主要针对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作出的规定。行为能力和残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为能力欠缺的人中有的是残疾人,但残疾人未必是行为能力欠缺。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8条设有三款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为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教唆、帮助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主要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凡是盲人、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都不予处罚。以上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减免制度适用的对象限定在盲人和又聋又哑的人;民事责任减免针对行为能力欠缺的人。刑事责任减免的适用条件要求必须是在不能控制和辨认自己的行为时所为的犯罪行为。盲人和又聋又哑的人则未加适用条件,只要其犯罪,都可以减免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减免则强调主体的行为能力欠缺和监护人的监护能力。这种规定,正是体现了国家对残疾人的特别关照和保护。第二项权利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项权利要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而 定,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能享有,如有的残疾人是盲人,可以享有选举权,但是被选举权能不能享有?很明显,不符合被选举的条件。另外的还有监督权(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和申诉权)和获得赔偿权(指得是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因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而受到侵害的,残疾人有权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以及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第三项权利是宗教信仰自由,也就是残疾人可以信仰宗教,也可以不信仰宗教,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你们信或不信宗教。当然,邪教组织是不能参与的,比如,练法轮功反党反社会的行为是不允许的。第四项权利是残疾人的人身自由权利。根据宪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残疾人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残疾人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残疾人的身体。任何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个人,未经法律许可或者未经残疾人同意,不得随意进入、搜查或者封残疾人的住宅。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需要对残疾人的身体、物品、住宅及其他地方进行搜查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也就是要出示搜查证、执法证等证件。反之,这些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在人身自由这项权利中残疾人还享有生存权(残疾人一生下来就受法律保护,禁止监护人遗弃和虐待残疾人,如果监护人遗弃和虐待残疾人,轻者受到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负刑事责任)、生命健康权(任何人不能侵犯残疾人的身体,侵犯者构成犯罪,刑法规定要从重处罚)、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残疾人,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较轻接受治安处罚)、隐私权(通信自由及通信秘密受保护,包括一些日记也受法律保护)。第五项权利是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残疾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受侵犯了,残疾人或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提起诉讼的过程中,如果残疾人有困难,可以请求县残联法律援助站协助请求县法律援助中心派出援助人员进行免费援助。)、劳动权(残疾人只要有劳动能力,就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国家专门制定了《残疾人就业条例》,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责任及培训、服务保障措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对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场地、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休息的权利、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救济、补助;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受教育权(残疾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专门制定了《残疾人教育条例》,专门规定保障残疾人的接受教育的教育设施条件,从师资、经费保障等方 面加以保障,残疾人同其他公民一样参与义务教育,国家拿出经费保障残疾人完成义务教育,甚至到中专、职业学校及大学就读,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以上就是我们所要认识的残疾人享有的权利。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残疾人的义务。根据宪法及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残疾人的义务有: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残疾人虽然受国家和社会保护,但是,残疾人同样也不能不受约束的为所欲为,同样和其他公民一样要遵守法律法规,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同样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处罚);

(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四)爱护公共财产的义务;

(五)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六)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七)依法纳税的义务(国家对残疾人税收减免,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有的减得少一些,有的减得多一些,有的全免了。所以,残疾人还是有纳税的义务)。

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展开讲。大家了解了残疾人权利、义务以后,应当体会到,残疾人作为特殊的群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残疾人事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帮助残疾人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安居乐业,和朋友一起为建设富裕、祥和、文明、进步的新曼等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解读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四大亮点

立法,为了8300多万残疾人的切身利益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吴晶晶 陈菲)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24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全面修订,是惠及全国8300多万残疾人的一件大事,对于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专家表示,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呈现出四大亮点。

亮点一:禁止对残疾人歧视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说,中国政府已签署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明确规定,“缔约国应当禁止一切基于残疾的歧视”,其内涵不限于教育、就业等歧视,还包括拒绝为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等情形。

基于此,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除了歧视残疾人以外,对现在有些人侵害残疾人亲属以及工作单位的歧视,都是属于禁止基于残疾人的歧视。这既与国际公约衔接,又对于残疾人的权益保护更加充分。”

亮点二: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

有关单位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100万新生儿患有各种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生人口质量,还造成了沉重的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宣传、普及母婴保健和预防残疾的知识,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机制,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法律还明确,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

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尽早发现和预防出生缺陷、促进残疾人康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三: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目前我国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亮点四:强化各级政府在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的职责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需要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对残疾人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的实现。

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务院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

法律还规定,国家建立健全残疾人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残疾人状况的统计调查和分析。

第三篇: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行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公司),是指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的企业法人。

第三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中

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自律规则,恪守诚信,审慎勤勉,忠实尽责,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

第四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等法

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审慎监管原则,对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和自律规则,对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业务活动进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

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

第六条 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股东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和本办法的规定;

(二)有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章程;

(三)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且股东必须以货币资金实缴,境外股东应当以可自由兑换货币出资;

(四)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拟任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从事研究、投资、估值、营销等业务的人员,拟任高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不少于15人,并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六)设置了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岗位;

(七)有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监察稽核、风险控制等内部监控制度;

(八)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出资比例或者持有股份比例占基金管理公

司注册资本的比例(以下简称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净资产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资产质量良好;

(二)持续经营3个以上完整的会计,公司治理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完善;

(三)最近3年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四)没有挪用客户资产等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五)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被监管机构调查,或者正处于整改期间;

(六)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最近3年在税务、工商等行政机关,以及金融监管、自律管理、商业银行等机构无不良记录。第八条 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是指持有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比例最高且

不低于25%的股东。

主要股东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管理;

(二)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三)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质量良好。

第九条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持股比例最高的境内股东应当具备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主要股东的条件。其他境内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条件。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为依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法律设立,合法存续并具有金融资产管理经验的金融机构,财务稳健,资信良好,最近3年没有受到监管机构或者司法机关的处罚;

(二)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具有完善的证券法律和监管制度,其证券监管机构已与中国证监会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签订证券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着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

(三)实缴资本不少于3亿元人民币的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

(四)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机构比照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条 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持股比例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或者拥有权益的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得超过国家证券业对外开放所做的承诺。

第十一条 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

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申请人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报

送设立申请材料。

主要股东应当组织、协调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关事宜,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主要责任。

第十三条 申请期间申请材料涉及的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申请人应当自变化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更新材料;股东发生变动的,应当重新报送申请材料。

第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依照《行政许可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受理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申请,并进行审查,做出决定。

第十五条 中国证监会审查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申请,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征求相关机构和部门关于股东条件等方面的意见;

(二)采取专家评审、核查等方式对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审查;

(三)自受理之日起5个月内现场检查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准备情况。

第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人应当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向中国证监会领取《基金管理资格证书》。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还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开设外汇资本金账户。基金管理公司应当自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之日起10日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上将公司成立事项予以公告。

第三章

基金管理公司的变更、解散

第十七条 基金管理公司变更下列重大事项,应当报中国证监会批准:

(一)变更持股5%以上的股东;

(二)变更持股不足5%但对公司治理有重大影响的股东;

(三)变更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

(四)变更公司章程中的重要条款;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基金管理公司变更股东、注册资本、股东持股比例后,股东的条件、股东的持股比例、股东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注册资本等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第十九条 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处分其股权,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股东转让股权应当诚实守信,遵守在认购、受让股权时所做的承诺,不得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二)股东转让股权应当遵守《公司法》的规定,不得采取虚报转让价格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三)股东与受让方应当就转让期间的有关事宜明确约定,确保不损害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股东及受让方不得通过股权代持、股权托管、信托合同、秘密协议等形式处分其股权;

(四)相关的变更股东事项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并履行相关法律程序,转让方应当继续履行股东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受让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行使股东权利;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条 基金管理公司增加的注册资本,股东必须以货币资金实缴。

第二十一条 基金管理公司变更重大事项,应当自董事会或者股东会做出决议之日起60日内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提出变更申请;涉及股东股权转让的,基金管理公司未按照规定提出申请时,相关股东可以直接提出申请。

第二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依照《行政许可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受理基金管理公司变更重大事项的申请,并进行审查,做出决定。

第二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约请相关人员谈话、专家评审、核查等方式,审查基金管理公司变更重大事项的申请。

涉及变更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0%以上的股东,或者提名董事人数最多的股东的,中国证监会比照本办法关于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的规定进行审查。

第二十四条 基金管理公司的重大变更事项涉及变更工商登记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当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变更为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并开设外汇资本金账户。

第二十五条 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任或者改任,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办理。第二十六条 基金管理公司的重大变更事项涉及《基金管理资格证书》内容变更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换领《基金管理资格证书》。

第二十七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将重大变更事项予以公告。

第二十八条 基金管理公司的解散,应当在中国证监会取消其基金管理资格后方可进行。

基金管理公司的解散应当按照《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四章

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

第二十九条 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根据专业化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或者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形式的分支机构,专门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基金品种开发、基金销售、客户服务等与基金管理公司经营范围相关的业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审慎构建和完善经营管理组织模式,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应当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并履行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

第三十条 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应当由基金管理公司控股,从事相关业务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基金管理公司与其投资设立的子公司及各子公司之间应当建立必要的隔离制度,防止可能出现的风险传递和利益冲突。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子公司、分支机构的业务、人员、财务等的日常管理,分支机构不得以承包、租赁、托管、合作等方式经营。

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设立办事处,办事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第三十一条 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委托资质良好的基金服务机构代为办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基金份额销售、登记、核算、估值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开发维护等业务。

委托基金服务机构代为办理部分业务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当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履行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审慎确定委托办理业务的范围、内容以及受托基金服务机构,并制定委托办理业务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理制度,加强对受托基金服务机构的评价和约束,确保业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司的商业秘密等。

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相关义务,不因委托基金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而免除或者终止。

第三十二条 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服务机构签署委托协议后十日内,应当向中国证监会及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委托办理业务的范围、内容、受托基金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和业务准备情况、主要风险及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等。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在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基金报告、基金半报告以及基金管理公司报告中披露委托办理业务的有关情况。

开展受托业务的基金服务机构应当具有健全的治理结构,经营运作规范,财务状况良好,有与受托办理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技术设施等,并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应急处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等。基金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展相关受托业务应当恪尽职守、诚实守信、谨慎勤勉,确保受托业务运作安全有效,保守商业秘密,不得泄露或者利用受托业务知悉的非公开信息牟利,不得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三条 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公司治理健全,内部监控完善,经营稳定,有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

(二)公司最近1年内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三)公司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被监管机构调查,或者正处于整改期间;

(四)拟设立的子公司、分支机构有符合规定的名称、办公场所、业务人员、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五)拟设立的子公司、分支机构有明确的职责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四条 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应当自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做出决议之日起15日内,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报送申请材料。

第三十五条 中国证监会依照《行政许可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受理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的申请,并进行审查,做出决定。

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拟设立的子公司、分支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第三十六条 基金管理公司变更、撤销子公司、分支机构,应当自变更、撤销之日起15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和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三十七条 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应当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基金管理公司变更、撤销子公司、分支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八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将设立、变更或撤销子公司、分支机构的事项予以公告。

第五章

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和经营

第三十九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按照《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职责划分清晰、制衡监督有效、激励约束合理的治理结构,保持公司规范运作,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公司治理应当遵循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基金管理公司及其股东和公司员工的利益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第四十条 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应当履行法定义务,不得虚假出资、抽逃或者变相抽逃出资。

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不得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代持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不得委托其他机构或者个人代持股权。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占有和转移基金管理公司资产。

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应当秉承长期投资理念,并书面承诺持有基金管理公司股权不少于3年。

第四十一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明确股东会的职权范围和议事规则。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与股东之间的业务和关键信息隔离制度。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应当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依法行使权利,不得越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任免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干预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或者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不得在证券承销、证券投资等业务活动中要求基金管理公司为其提供配合,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基金管理公司的单个股东或者有关联关系的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上述股东及其控制的机构不得经营与基金管理公司相同或类似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第四十二条 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在公司不能正常经营时,应当召集其他股东及有关当事人,按照有利于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原则妥善处理有关事宜。第四十三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明确董事会的职权范围和议事规则,董事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公司基本制度,决策有关重大事项,监督、奖惩经营管理人员。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会和董事长不得越权干预经营管理人员的具体经营活动。

董事会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考核,应当关注基金长期投资业绩、公司合规和风险控制等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不得单纯以短期的基金管理规模、盈利增长等为考核标准。

基金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应当为董事会成员。基金管理公司的单个股东或者有关联关系的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与上述股东有关联关系的董事不得超过董事会人数的1/3。

第四十四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人数不得少于3人,且不得少于董事会人数的1/3。

独立董事应当独立于基金管理公司及其股东,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勤勉尽责,依法对基金财产和公司运作的重大事项独立作出客观、公正的专业判断,不得服从于某一股东、董事和他人的意志。

第四十五条 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会审议下列事项,应当经过2/3以上的独立董事通过:

(一)公司及基金投资运作中的重大关联交易;

(二)公司和基金审计事务,聘请或者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三)公司管理的基金的半报告和报告;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六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督察长制度,督察长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对公司经营运作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察和稽核。

督察长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风险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告知总经理和其他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并向董事会、中国证监会和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四十七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加强监事会或者执行监事对公司财务、董事会履行职责的监督作用,维护股东合法利益。

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少于监事会人数的1/2。不设监事会的,执行监事中至少有1名职工代表。

第四十八条 基金管理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不得为股东、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四十九条 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及有关各方在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不能正常经营或者基金管理公司股权转让期间,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恪尽职守,做好风险防范的安排,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不受损害。

第五十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坚持稳健经营理念,管理资产规模应当与自身的人员储备、投研和客户服务能力、信息技术系统承受度、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相匹配,切实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长远利益。

第五十一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建立科学合理、控制严密、运行高效的内部监控体系,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监控制度,保持经营运作合法、合规,保持公司内部监控健全、有效。

第五十二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由授权、研究、决策、执行和评估等环节构成的投资管理系统,公平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和客户资产。第五十三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基金财务核算与基金资产估值系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和完整地反映基金财产的状况。

第五十四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要求、行业技术标准,遵循安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建立与公司发展战略和业务操作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系统。

第五十五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岗位职责,强化员工培训,建立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基金从业人员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绑定机制,为公司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第五十六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客户服务标准,加强销售管理,规范基金宣传推介,不得有不正当销售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五十七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满足公司运营、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需要。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相关资金或资产必须列入符合规定的本单位会计账簿。

第五十八条 基金管理公司按照审慎经营原则和业务发展需要,可以相应增加注册资本。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按照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

第五十九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管理和运用固有资金。

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运用固有资金,应当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营,不得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十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制度,对发生严重影响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按照预案妥善处理。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一条 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申请批准有关事项,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中国证监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不予批准。

第六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定和审慎监管原则对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监控、经营运作、风险状况,以及相关业务活动进行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

第六十三条 非现场检查主要以审阅基金管理公司报送材料的方式进行。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向中国证监会和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下列材料:

(一)经具有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基金管理公司报告;

(二)由具有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监控情况的评价报告;

(三)监察稽核季度报告和报告;

(四)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六十四条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自结束之日起3个月内报送基金管理公司报告和评价报告;自季度结束之日起15日内报送监察稽核季度报告,自结束之日起30日内报送监察稽核报告。

第六十五条 基金管理公司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发生之日起5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和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一)变更持股5%以下的股东;

(二)变更名称、住所;

(三)股东同比例增减注册资本;

(四)修改公司章程的一般条款;(五)公司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受到刑事、行政处罚;

(六)公司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被监管机构或者司法机关

调查;

(七)公司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

(八)因公司过失遭受重大投诉;

(九)面临重大诉讼;

(十)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发生前款第(五)项至第(十)项规定事项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当书面通知全体股东。

第六十六条 基金管理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书面通知公司,并应当在5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和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一)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

(二)公司主要股东连续3年亏损;

(三)公司股东的股权被司法机关采取诉讼保全等措施;

(四)公司股东处分其股权;

(五)公司股东发生合并、分立或者进行重大资产、债务重组;

(六)公司股东被监管机构或者司法机关立案调查;

(七)公司股东进入清算程序或者被接管;

(八)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基金管理公司发生本办法第六十条规定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中国证监会和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变更或者撤销办事处,应当自设立、变更或者撤销之日起15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和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六十七条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东,其注册地或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的主管当局对境外投资有备案要求的,该境外股东在依法取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文件后,如向其注册地或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的主管当局提交有关备案材料,应当同时将副本报送中国证监会。

第六十八条 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并根据日常监管情况确定现场检查的对象、内容和频率:

(一)进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分支机构进行检查;

(二)要求基金管理公司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会议记录、报表、凭证和其他资料;

(三)询问基金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做出说明;

(四)查阅、复制基金管理公司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五)检查基金管理公司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的系统;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六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检查人员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的,基金管理公司有权拒绝检查。

中国证监会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员为检查工作提供专业服务。第七十条 基金管理公司及有关人员应当配合中国证监会进行检查,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拖延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提供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资料。

第七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后,应当向被检查的基金管理公司出具检查结论。

第七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监管需要,建立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监控体系和监管综合评价体系。对于相关风险控制指标、监管综合评价指标不符合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责令公司限期改正,并可以采取要求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提高风险准备金提取比例、暂停部分或全部业务等行政监管措施。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撤销任职资格或者基金从业资格,并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持有基金管理公司5%以上股权,或者通过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等方式成为基金管理公司股东;

(二)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

(三)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占有和转移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

(四)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在证券承销、证券投资等业务活动中,强令、指使、接受基金管理公司为其提供配合,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并对负有责任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员等可以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暂停履行职务等行政监管措施:

(一)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越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任免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干预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或者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三)基金管理公司及其股东、实际控制人未及时履行报告义务;

(四)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考核不符合规定。

第七十五条 基金管理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可以暂停该公司基金产品募集申请或者其他业务申请,并对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员可以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暂停履行职务等行政监管措施:

(一)公司治理不健全,严重影响公司的独立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相关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或者发生较大风险事件;

(三)对子公司、分支机构管理松懈,选聘的基金服务机构不具备基本的资质条件,存在重大风险隐患或者发生较大风险事件;

(四)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停止批准增设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限制分配红利,限制向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支付报酬、提供福利;责令更换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或者撤销等监管措施,对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 基金管理公司的净资产低于4000万元人民币,现金、银行存款、国债等可运用的流动资产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且低于公司上一会计营业支出的,中国证监会可以暂停受理及审核该公司基金产品募集申请及其他业务申请,并限期要求改善财务流动性。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的,中国证监会责令其进行停业整顿。

被责令停业整顿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其管理的基金资产委托给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逾期未按照要求委托管理的,中国证监会可以指定其他机构对其基金管理业务进行托管。

第七十七条 基金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泄露或者利用受托业务知悉的非公开信息牟利,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八条 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基金服务机构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本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的,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基金管理公司的子公司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的,比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但基金管理公司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按照境外相关监管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境外股东与境内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境外股东受让、认购境内基金管理公司股权而变更的基金管理公司。

第八十条 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的具体管理办法,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

第八十一条 本办法自

****年**月**日起施行。

第四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 (征求意见稿)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特许经营权的授予 第三章 特许经营协议

第四章 特许经营者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 实施机关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稳定经济增长、持续改善民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其他有关法律规定。

第三条 【特许经营定义】本法所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法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并签订协议,授权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建设经营或者经营特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的活动。

第四条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范围】下列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可以实施特许经营:

(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项目;

(二)铁路、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运输项目;

(三)电信枢纽、通信、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等项目;

(四)农田水利、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等水利项目;

(五)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自然灾害防治、土地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六)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停车场(楼)、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城市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事业项目以及工业园区内公用设施项目;

(七)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住房项目;

(八)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项目;

(九)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

实施特许经营的项目,必须符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要求。对于项目特性和预期服务质量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明确项目要求,或者难以明确划分风险的项目,不实施特许经营。

第五条 【特许经营方式】特许经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在一定期限内,政府授权特许经营者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包括现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改建、扩建,期限届满移交政府;

(二)在一定期限内,政府授权特许经营者运营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期限届满移交政府;

(三)在一定期限内,政府授权特许经营者提供公共服务;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六条 【基本原则】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应当平等保护参与各方合法权益,遵循物有所值、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

第七条 【职责分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重要制度、重大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作为实施机关,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实施工作,由实施机关的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第二章 特许经营权的授予

第八条 【特许经营项目的提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实施机关可以根据发展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提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根据地区发展规划,以书面形式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实施机关提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立项申请。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特许经营项目提出、评估和实施的具体办法。

第九条 【实施方案】实施机关提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建议的,应当编制实施方案。企业或其他组织向实施机关提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立项申请的,应当一并报送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当达到可研报告深度,并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名称和基本情况;

(二)项目的实施主体;

(三)项目的基本经济技术指标;

(四)特许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条件;

(五)特许经营权协议主要条款及特许经营期限;

(六)投资总额、投资回报、收费项目的价格形成机制,面向公众收费且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项目,还应包括价格测算方法。

实施机关提出项目建议的,其实施方案还应包括规划、环境保护和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特许经营者的选择方式,特许经营相关政府保障措施及其他政府承诺。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立项申请的,实施机关应当对其提交的实施方案补充前款内容后再报请有关部门论证审批,并将论证审批结果及时告知申请人。第十条 【论证及审批】实施机关应当将上述项目建议、立项申请、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本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以是否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为基本衡量标准进行评估论证,并将实施方案及论证结果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的评估论证,应当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

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查批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特许经营者的选择】实施方案批准后,实施机关应当通过招标等市场竞争方式依法选择特许经营者,并签订书面特许经营协议。招标文件和特许经营协议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实施方案。特许经营者选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特许经营者将权利和义务转移至项目公司的,应当事先征得实施机关的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为保证行业规模效益和公众利益,供水、供气等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项目,应当合理控制同一行政区域内特许经营者的数量。

第十二条 【协作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为特许经营者办理城乡规划、土地、环保、节能等手续提供方便。对于实施方案阶段有关部门已经审批的内容,不得在特许经营协议签订后重复审查。

第三章 特许经营协议

第十三条 【特许经营协议内容】特许经营协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名称、内容;

(二)特许经营方式、区域、范围、期限;

(三)是否成立项目公司以及项目公司的经营范围、认缴资本、股东出资方式、出资比例、股权转让等;

(四)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标准;

(五)设施维护和更新改造;

(六)绩效监测;

(七)投融资期限和方式;

(八)投资回报方式以及确定、调整机制;

(九)特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

(十)履约担保;

(十一)特许经营期内的风险分担;

(十二)政府承诺和保障;

(十三)应急预案;

(十四)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移交的方式、程序;

(十五)变更、提前终止及补偿;(十六)违约责任;(十七)争议解决方式;(十八)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投资回报】特许经营协议可以约定特许经营者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方式取得合理回报:

(一)对提供特许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收费;

(二)政府授予与特许经营项目相关的其他开发经营权益;

(三)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或政府采购服务;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的其他方式。

第十五条 【特许经营期限】特许经营期限应当根据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等因素确定,一般不超过30年。

第十六条 【价格的确定和调整一】通过销售服务向用户收费取得收入的特许经营项目,属于实行市场调节价项目的,应当允许价格根据市场情况适当浮动;属于政府定价项目的,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成本监审并确定价格。

第十七条 【价格的确定和调整二】特许经营项目按协议约定由政府指定单位支付费用、需纳入政府定价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的,由实施机关提出支付费用的测算依据,纳入实施方案一并审定。

特许经营期间,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调整价格。

第十八条 【政府承诺】特许经营协议约定的政府承诺可以涉及与特许经营项目有关的土地使用、相关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提供、防止不必要的竞争性项目建设、必要合理的补贴、产品或者服务的政府采购等,但不得承诺投资回报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 【应急预案】实施机关与特许经营者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在突发自然灾害、战争灾害、事故灾害以及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公共事件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正常提供。

第二十条 【政策调整】因法律、法规、规章或政府有关规划、服务标准和政策调整等,导致特许经营协议无法继续履行的,实施机关和特许经营者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变更特许经营协议。协商不成的,经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机关可提前收回特许经营权。

第二十一条 【特许经营协议变更】特许经营期限内,确需变更特许经营协议的,协议双方应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补充协议。涉及重大变更的,实施机关应当在补充协议签订前报原实施方案审查部门同意。

第二十二条 【特许经营权提前终止】特许经营者在特许经营期限内不得单方提出解除特许经营协议。确有特殊原因需要解除协议的,特许经营者应当提前提出申请,实施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的3个月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在实施机关同意解除协议前,特许经营者必须按协议履行相关职责。

第四章 特许经营者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三条 【特许经营权不受违法剥夺】特许经营者根据特许经营协议享有特许经营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收回或者限制特许经营者的特许经营权。

第二十四条 【获得赔偿权】实施机关违法行为导致特许经营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五条 【特许经营权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期满,有关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继续实施特许经营的,原特许经营 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

第二十六条 【基本义务】特许经营者应当按照特许经营协议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和优质、持续、高效的服务。

第二十七条 【普遍服务义务】特许经营者应当按照特许经营协议约定的服务区域以及政府规划向消费者普遍地、无歧视地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

第二十八条 【设施更新、改造及维护义务】特许经营者应当对特许经营项目设施定期检修保养,保证设施良好运转,按照协议或者政府规划对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或者对升级改造予以配合,并将设施运行情况报告实施机关。

第二十九条 【信息报送及信息公开义务】特许经营者应当将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计划、经营报告、财务报告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及时、完整地报送实施机关备案,并将相关信息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条 【资料保存】特许经营者应当对特许经营项目建设、运营、维修、保养过程中有关资料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和归档。

特许经营期满或其他原因终止特许经营权的,原特许经营者应当在实施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将维持特许经营业务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资料和档案移交实施机关,并妥善安置人员。

第三十一条 【权利限制】未经实施机关同意,特许经营者不得转让、出租、质押、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擅自处分特许经营权、与特许经营活动相关的资产、设施和企业股权,不得将特许经营项目的设施及相关土地用于特许经营项目之外的用途。

第五章 实施机关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二条 【监督权】实施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及协议对特许经营者履行特许经营协议的行为进行监督,有权要求特许经营者纠正不符合特许经营协议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验收权】特许经营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完成后和期满移交前,实施机关有权对项目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有权要求返工或者重做。

第三十四条 【提前收回权】确因公共利益需要,导致特许经营协议无法继续履行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机关可以提前收回特许经营权,但是应当按照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给予合理补偿。

特许经营协议对补偿没有约定的,可在协议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由实施机关拟定补偿方案,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实施机关可依法提前收回特许经营权,但应对特许经营者给予合理补偿。

提前收回特许经营权的,实施机关应当于收回特许经营权之日前6个月,将收回理由、收回日期等通知特许经营者,并在媒体进行公告。特许经营企业可以在收到有关书面通知后3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申辩或要求举行听证会。

第三十五条 【基本义务】实施机关应当按照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履行相关承诺。第三十六条 【保密义务】实施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实施特许经营活动和监督管理工作中知悉的特许经营者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行政管理部门职责】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特许经营项目的监督检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有关规划和管理办法;

(二)制定产品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三)核算和监控特许经营成本;

(四)监督特许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与特许经营协议规定的义务;

(五)监督检查特许经营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六)受理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对特许经营者的投诉;

(七)对特许经营者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八)审查特许经营者的报告;

(九)在危及或可能危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紧急情况时,临时接管特许经营项目;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八条 【评估制度】实施机关应当及时监测、分析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情况,并定期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一般每3至5年进行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以实施评估。评估的内容应涉及产品和服务质量达标情况、设备设施和相关资产的完好率等。

第三十九条 【公众知情权】特许经营者应当将特许经营项目的质量、技术标准、成本、价格以及其他关系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条 【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法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有权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参与有关听证会,并向实施机关提出有关建议。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临时接管】特许经营者在特许经营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实施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实施机关经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特许经营权、终止特许经营协议,并实施临时接管,特许经营者应同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一)违反本法、国家有关规定或者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情节严重的;

(二)不履行检修保养和更新改造义务,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

(三)未经实施机关同意,擅自转让、出租、质押、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擅自处分特许经营权、与特许经营活动相关资产设施或企业股权的;

(四)擅自停业、歇业的;

(五)达不到公共产品、服务的标准和要求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特许经营协议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从业禁止】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特许经营权的,实施机关应当撤销特许经营权,终止特许经营协议,通过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披露,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被撤销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三年内不得参与特许经营项目的竞争。第四十三条 【实施机关的法律责任】实施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干预特许经营者正常经营活动、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

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法律救济】特许经营者与实施机关就特许经营协议发生争议并难以协商达成一致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或仲裁。

特许经营者对行政管理部门就特许经营活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四十五条【实施办法】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特许经营的指南、协议标准文本等配套制度。

第四十六条【施行日期】本法自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五篇:2014反家暴法征求意见稿四大热点内容解读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2014反家暴法征求意见稿四大热点内容

解读

核心内容:恋爱同居暴力将由刑法等调整?发现家暴不报案也可能要承担责任?2014反家暴法征求意见稿说明中提及到四大热点内容的解读,以上是其中两个,还有就是公安机关可书面告诫轻微家暴、受害人可申请家庭“禁止令”。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恋爱同居暴力由刑法等调整

意见稿起草说明称,家庭暴力形式表现为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等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身体伤害、精神伤害或者身体、精神双重伤害。

意见稿据此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考虑到家庭寄养关系客观上类似于家庭关系,意见稿规定,具有家庭寄养关系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视为家庭暴力。

起草说明称,至于有恋爱、同居、前配偶等关系人员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与一般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没有实质区别,则由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调整。

二、发现家暴未报案或将担责

意见稿建立了家庭暴力发现和报案制度。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等有关组织投诉、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对家庭暴力行为,任何组织和公民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征求意见稿规定,救助管理机构、社会福利机构、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原因无法报案的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不及时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公安机关可书面告诫轻微家暴

意见稿还设置公安机关告诫制度,对严重家庭暴力加害人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刑事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处罚。

对轻微家庭暴力,意见稿称,尚未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犯罪的加害人,公安机关可以书面告诫其不得再次实施家庭暴力,并将告诫书抄送有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妇女联合会,以便督促加害人改正。

四、受害人可申请家庭“禁止令”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受害人的申请在民事诉讼中或者诉讼前作出行为保全裁定。

为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意见稿规定,在离婚、继承等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禁止加害人对受害人再次加害、责令加害人迁出受害人住所、禁止加害人接近受害人、禁止加害人对受害人住所及其他共同所有的不动产进行处分;尚未提起诉讼的,受害人也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但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后30日内不提起诉讼的,裁定撤销。昨日,记者从“反家庭暴力媒体对话会”了解到,今年,国务院法制办在就反家暴法立法工作征求各方意见,近期反家暴法草案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昨日,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谭琳介绍,在全国29个省区市已有反对家庭暴力的法规、条例及决定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反家庭暴力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目前有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取得了积极进展。”

据透露,反家庭暴力法已明确由国务院提请审议,全国妇联配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团结很多专家起草的反家暴法草案送审稿,已提交至国务院。今年,国务院法制办抓紧征求各方意见。近期,反家暴法草案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基金法修订稿即将提交财经委讨论(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金法修订稿即将提交财经委讨论(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