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像学检查助诊断,良好心态攻克疾病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影像学检查助诊断,良好心态攻克疾病 作者:
来源:《金色年代》2012年第06期
通过CT等相关检查,诊断肾癌并不十分困难。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尽早确诊或排除疾病,就可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术前诊断:影像学检查提供最直接的诊断依据
超声:简便易行,对受检者不造成痛苦和创伤现已成为许多单位定期进行体检的主要项目之一。
CT:定位准确率可达百分百,目前最可靠的诊断肾癌的影像学方法能显示病变的范围及邻近器官有无受累,与术中所见基本符合。
MRI: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与CT相仿在显示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累、周围器官受侵犯及与良性肿瘤或囊性占位鉴别等方面优于CT。肾动脉造影:肾癌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当疑有肾癌时可以清楚显示病变
X线:平片和尿路造影对于肾癌诊断的价值不大,作用有限
贴士:通过胸部X线片、肝脏B超、同位素骨扫描、脑部CT等检查可以帮助确诊转移病灶。
专家提醒:40岁以上男性要定期体检
多数早期肾癌缺乏明显的症状表现,因此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肾癌的根本方法。对于40岁以上,尤其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家族肾癌病史的男性,每年体检一次尤为重要。肾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单纯性肾癌切除术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术是肾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肾动脉栓塞术:通过经皮穿刺选择性肾动脉插管,注入栓塞物质,使动脉闭塞。有以下作用:
①栓塞后肿瘤发生广泛坏死、缩小,为手术创造条件。还可使术中出血少,容易分离肿瘤并缩短手术时间。
②减少肿瘤细胞播散,控制和缓解病情。③对于难以切除的巨大肿瘤,栓塞后可以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
④用于治疗肾癌的大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常用卡介苗、干扰素、白介素来促进和调节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晚期肾癌的作用。
友情提示:肾癌小心误诊漏诊
肾癌临床并非都有典型表现,患者常会以消化道和其他器官症状为主诉。患者求治于消化科或其他科室,很可能误诊漏诊。肾癌易误诊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疼痛虽是肾肿瘤病征之一,但疼痛往往不甚剧烈。
②无痛的血尿呈间歇发作,易被患者忽视。
③个别肾癌病人由于癌转移发生较早,转移癌的病象可能已经明显,而原发癌的病象尚未被发现,易被患者及医生忽略。
专家提示:
治疗心态最重要,良好心态预后效果佳
治疗疾病最怕悲观消极的患者,心态乐观,正确面对癌症,积极配合治疗,这就是患者能活到自然年龄的法宝之一。
肾癌是在癌症中预后较好的一种,其手术治疗效果非常好。术后5年是复发的高峰期,保持良好身体与心理状态,做好术后康复工作,便能大大减少复发可能。
健康饮食降低疾病风险
肾癌患者的饮食清单
不偏食,也不要反复吃同一种食品。
忌食发霉、熏焦食物及不洁净的水。少食烫食、盐渍食物。
食用具有分解致癌物亚硝酸胺的食物如胡萝卜、豌豆、南瓜、豆芽菜、龙须菜等。食用具有增强机体抗癌作用的食物如蘑菇、香菇、荸荠、薏苡仁、大麦、黄豆等。
每日一杯茶肾癌风险可降低15%
咖啡和茶可以保护饮用者免遭肾癌侵袭。每天喝杯咖啡的人患肾癌的可能性低了16%,每天喝一杯茶的人比不喝茶的人患肾癌的可能性减少15%。
多吃“胖鱼”可防肾癌
每星期至少吃一次高脂肪冷水鱼,如大马哈鱼、三文鱼、鳗鱼、鲶鱼等,与吃低脂肪鱼的人相比,患肾癌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含鱼油高的鱼类中富含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D,可降低肾癌发病的几率。
食疗验方助恢复
适合化疗的食疗验方
枸杞海参瘦肉煎
做法:枸杞子15克、海参250克、猪瘦肉100克。先将海参浸透、剖洗干净,后与猪瘦肉均切成片状,加水适量共煮至烂熟,调味食用,分次服完。
牛奶蛋清莲子糊
做法:鲜牛奶250毫升、鲜鸡蛋2个、石莲子50克。将石莲子磨粉,加水适量煮成糊状莲子粉,放人冰糖调味。再放人牛奶和鸡蛋清拌匀,煮沸即可服食。每日1次。砂仁淮山炖猪肚
做法:砂仁15克、淮山药50克、猪肚1只。砂仁打破,猪肚洗净去脂肪。砂仁、淮山药纳入猪肚内,加水适量,慢火炖至猪肚烂熟,加盐调味即可。
适合放疗的食疗验方
梨汁蔗浆荸荠露
做法:雪梨汁1份,甘蔗汁2份,荸荠1份。三者和匀冷服,或加热后温服。乌龟猪蹄人参汤
做法:乌龟1只、猪蹄250克、人参10克。先用沸水烫乌龟使其排尽尿液,截去头爪,去除内脏,与猪蹄均切块。加水适量,慢火炖熟烂,分次服用。
术后食疗验方
黄芪虫草炖老鸭
做法:黄芪30克、冬虫夏草15克、老鸭1只。用布包黄芪,去鸭毛和内脏。将黄芪、冬虫夏草放入鸭腹,竹签缝合,加水炖至烂熟。加盐调味,分次服用。
牛奶冰糖煮鸡蛋
第二篇:肺部空洞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总结
肺部空洞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一、肺内单发空洞(1)肺内单发空洞的病变
1.周围型支气管肺癌:周围型肺癌的空洞发生率为2%~16%,其中:鳞状细胞癌占80%,腺癌和大细胞癌占20%,支气管肺泡癌可发生空洞或薄壁囊性病变,单发或多发。小细胞未分化癌一般不发生空洞。2.肺结核:在成人肺结核中空洞约占40%。主要见于继发性肺结核,少数原发病灶也可形成空洞。空洞可能为厚壁或薄壁。肺结核的空洞分为:(1)浸润干酪灶的空洞:为浸润病变内发生干酪性坏死后产生的空洞。洞壁较薄,主要由增生的结核性肉芽组织构成,内壁为较薄的干酪性物质。(2)纤维干酪空洞及干酪空洞:病灶发生的空洞,洞壁有较厚的干酪层及较薄的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包膜。结核球的纤维包膜完整。(3)纤维空洞:具有典型的干酪性坏死、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3层结构。纤维组织为空洞壁的主要成分,由于纤维组织的收缩与牵拉,空洞形态不规则。
3.肺脓肿:急性肺脓肿的壁主要为炎性渗出病变,慢性肺脓肿的壁以纤维组织占主要成分。肺脓肿发生于肺炎后、吸入性及由肺外蔓延的病变,后者见于阿米巴肺脓肿。4.肺霉菌病:主要见于新型隐球菌、笰状菌等。
5.尘肺空洞:空洞发生在进行性尘肺融合块的基础上,常合并肺结核。空洞病灶较大,形态不规则,洞壁以厚壁为主,薄厚不均。内壁为较薄层的干为结核球或干酪壁、薄壁或厚度不均匀。6.其他疾病:如肺梗死和结节病等。
(二)肺内单发空洞的鉴别诊断
单发空洞的鉴别诊断是根据空洞病变的大小、洞壁的厚度、空洞内外缘的表现、洞内及周围的异常形态等。1.空洞病变的大小:2cm 以下结节发生空洞以肺结核多见,肺癌在2cm以下较少发生空洞。4cm以上的肿块发生空洞多见于肺癌。有的肺结核空洞如纤维厚壁空洞和纤维干酪空洞也较大,前者形态不规则,后者有的与肺癌鉴别困难,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慢性肺脓肿空洞可较大或较小。煤工尘肺空洞病灶较大。
2.空洞壁的厚度:一般将洞壁厚3mm以上称为厚壁空洞,<3mm薄壁空洞。厚壁空洞的疾病较多,常见于肺癌、肺结核的纤维干酪空洞、干酪空洞和纤维厚壁空洞,以及急性及慢性肺脓肿。薄壁空洞见于肺结核的浸润干酪灶空洞和纤维薄壁空洞。空洞壁薄厚不均见于肺癌和肺结核,明显的厚度不均匀使空洞为偏心性或特殊形态。肺癌空洞的壁一般在肺门侧较厚,空洞多偏于外侧。结核球在引流支气管开口处的干酪病变最先软化,因此空洞腔开始多位于病变的肺门侧,即与引流支气管相连处,呈小圆形。空洞进一步发展呈新月状,也多位于病变的肺门侧,最后可形成类圆形空洞。霉菌引起的空洞根据病原菌种类不同可为厚壁、薄壁或厚薄不均。
3.空洞的内缘:内缘光滑见于肺脓肿、肺结核纤维空洞;内缘毛糙见于肺脓肿、肺结核的纤维干酪空洞;空洞内缘凹凸不平见于肺癌和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空洞内缘的壁结节主要发生于肺癌,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内的未液化的干酪物质也可以形成壁结节。
4.空洞的外缘:空洞外缘清楚者见于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慢性肺脓肿,有的肺癌空洞的外缘也光滑清楚。外缘有毛刺及“ 放射冠”影像者见于肺结核的纤维厚壁空洞和肺癌。外缘有分叶者多见于肺癌。
5.空洞周围:卫星灶见于肺结核的各种空洞。病变与胸膜之间的线状影像在肺癌、肺结核和肺脓肿空洞均可出现。空洞周围有片状浸润影像者为急性肺脓肿、浸润干酪灶空洞,慢性肺脓肿附近有的可见局限的片状影像。空洞周围有明显的肺气肿和纤维索条影者多见于尘肺。
6.空洞腔内容物:气液平面主要见于急性肺脓肿。一般认为肺结核空洞无气液面,但有的研究指出,气液面在肺结核空洞占9%~21%,多为合并感染及出血。空洞内的固体成分为肿瘤结节、干酪坏死物、凝血块和霉菌球等,在空洞内气体的衬托下使空洞表现为不同的形态。霉菌球发生于肺癌、肺结核及慢性肺脓肿空洞,或支气管扩张、肺囊肿内,为类圆形可移动的结节,多位于坠积部位。新月形空洞为弓形的气体影,总是位于霉菌球的上方。若空洞内容物与洞壁附着,如侵袭性笰状菌病、肺癌、肺结核空洞,新月形的气体影可位于空洞的侧方或下方。如空洞内容物与空洞的前壁或后壁附着,在后前位投影形成“ 靶样征”。有的固态内容物位于液体之上形成“水上浮萍征”,见于细粒棘球蚴囊肿的内膜破裂后,此症属于空腔病变,应当与空洞病变鉴别。
7.增强表现:一般用于2cm~3cm大小的厚壁空洞病变的鉴别诊断。肺结核的纤维干酪空洞的洞壁不强化或外周有薄层强化,肺癌空洞的壁大部强化。<
肺空洞及空腔性病变
定义:肺内有病理性局限性空气聚集。分类:肺空洞、囊肿性病变及肺气囊肿。
肺空洞:病变中心部分坏死、液化,经支气管排除后,空气进入形成空洞。囊肿性病变:有完整的薄壁,内含液体和粘液。
后天性肺气囊肿:肺大泡、感染性肺气囊肿。囊壁薄,CT表现为单个或密集蜂窝状分布的气囊影。
肺空洞及空腔性病变的CT检查价值:
1.发现早期小空洞和胸片中被邻近结构和周围病灶掩盖的小空洞。2.准确显示空洞壁的厚度和内外壁的形态学改变。3.了解空洞壁的血供情况。4.判断空洞内容物的性质。5.了解空洞周围和肺门的伴发病变。
肺空洞
按病因分:炎性空洞、癌性空洞。按形态分:
薄壁空洞:壁厚<3mm,外缘清晰,内壁光滑,壁厚均匀一致,周围肺野有纤维条索,大多是炎性空洞,常见于肺结核和慢性肺脓疡。
厚壁空洞:壁厚>3mm,外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内壁不规则或见结节样突起。可见于肺癌、结核空洞内干酪物质未排出时、肺脓肿急性期。
鉴别诊断
1.病灶位置、大小及洞壁厚度:位于肺前上中部的厚壁空洞以肿瘤居多,后上中部以感染性病灶较多。洞壁小于4mm常为良性病变,大于15mm者多为恶性病变。空洞大于3cm的大多是肿瘤。
2.边缘:肿瘤和结核边界清楚,前者边缘可见短细毛刺和分叶,后者常见长毛刺,周围见卫星灶,其余肺内见多发性、多态性病灶。肺脓肿边缘模糊伴周围肺内可见不能以阻塞性炎症解释的磨玻璃样病灶。
3.液平:以肺脓肿为多见,其次为、肺结核、肺癌。肿瘤内壁可见强化的结节状突起。4.增强扫描:厚壁空洞壁明显强化者需考虑肿瘤、炎症,后者边缘模糊,薄壁强化则需考虑空腔性病变继发感染。洞壁不强化或边缘轻微强化首先考虑结核。
胸部空洞性病变
胸部空洞性病变是一临床常见病征,胸部多种疾病可表现为影像学上的空洞或空腔病变;甚至由于胸膜、肋骨缘及其肺内线条影或其他组织结构的互相重叠,形成极似空洞的一局限性环形透亮区域即假性空洞。因而临床医生应掌握胸部空洞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正确方法,其临床诊断思路通常分为3步。首先明确真性或假性空洞
胸部空洞、空腔性疾病包括肺空洞、肺空腔及肺外空腔性病变。
1.1 肺空洞:是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X线表现为大小和形态不同的透明区。常见感染性空洞如结核性空洞、肺脓肿;肿瘤性空洞如肺肿瘤;肺梗死、结缔组织病等。
1.2 肺空腔:是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包括肺囊肿性空腔如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获得性肺囊肿多继发于肺部感染如寄生虫性囊肿等;气肿性肺大疱常见于支气管不全梗阻或肺组织营养、发育不良及病变的破坏,引起组织和肺泡隔破坏所致,如肺大疱、囊性支气管扩张等。肺外空腔常见于手术、创伤、瘘或自发因素致气体通于胸膜、纵隔、心包造成气胸、纵隔积气、心包积气等。
1.3 胸部假性空洞:常见于部分肿块、结核、转移癌等坏死病灶发生组织化学改变使组织密度减低;第一肋软骨周边钙化;肋骨的骨性联合和分叉;上叶血管阴影;肺部不规则纤维条索阴影的相互重叠;胸膜肥厚、粘连或与肋骨构成的假透亮区;密度不均匀的斑片状阴影等,类似空洞现象而非真正的空洞、空腔病变。真性空洞与假性空洞的鉴别要点:除比较二者的病因表现特点外,应重点注意其影像学特征;一般在变动体位或多种体位X线影像学下或CT下,可以清晰地显示真性或假性空洞、空腔病变。
明确病变为肺空洞、肺空腔或肺外空腔:
肺空洞、肺空腔和肺外空腔的鉴别主要取决于胸部X线或CT检查。不同性质的疾病所致空洞、空腔的病理解剖学改变不同,因而不同疾病的肺空洞形态学及影像学特点在疾病鉴
别诊断中至关重要。
依据空洞壁特点通常分为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肺空腔和肺外空腔等。
2.1 虫蚀样空洞,又称无壁空洞,它是大片坏死组织内的空洞,小而形态不一。X线表现为肺野内多发小透明区,轮廓不规则;见于肺梗死、肺癌、结缔组织病等。
薄壁空洞壁厚在3mm以下,由薄层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形成。X线表现为边界清晰,内壁光滑的透明区,洞内无液平者多为结核空洞;内壁不光滑有液平者多为慢性肺脓肿。
厚壁空洞壁厚超过3mm,X线表现为不规则空洞,内壁凹凸不平者多为癌性空洞;厚壁有液平者多见于急性肺脓肿。
临床上除注意洞壁特点外,还应注意空洞的部位、数量、大小、边缘、空洞内容的形态、空洞内液平面、空洞内壁结节物、空洞周围的卫星灶、肿大淋巴结、胸膜病变及空洞的动态变化等,这对于肺空洞、空腔疾病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如典型癌性空洞多在3cm以上,厚壁、边缘分叶状、毛糙、内壁凹凸不平,洞内游离体不规则、少有液平,肺野可见转移病灶、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膜转移的胸水征象等,癌性空洞或转移性空洞逐渐增大,当并发其他病征时,如肺部感染、大量胸腔积液,将会掩盖癌征象,形成复杂多样的影像学表现,这是临床诊断中尤为重要的问题,需根据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判断。
2.2 肺空腔X线表现与薄壁空洞相似,腔壁较空洞壁薄,一般腔内无液平,周围无实变,常见肺囊肿、肺大疱等。
2.3 肺外空腔X线表现为含气透亮区,壁薄、光滑,但形态呈宽带状或长弧状,多有一个壁与肺外结构相邻,常见于气胸、纵隔或心包积气等。如局限性气胸是由于胸膜内病变,故紧贴胸壁,无解剖学定位,当气胸达到一定范围及张力时可挤压肺组织,使肺纹理聚集。而肺空洞具有解剖学定位特点,没有肺纹理聚集现象。
明确引起肺空洞、肺空腔或肺外空腔的病因诊断:
明确肺空洞、肺空腔或肺外空腔的病因诊断即胸部空洞、空腔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其鉴别诊断思维方法及诊断程序为:综合分析详细病史,系统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提出初步诊断,而后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验证或修正诊断。
正确的诊断取决于对疾病完整的认识及科学的诊断思维方法。因而,临床医生必须掌握胸部空洞、空腔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影响因素及疾病间的鉴别要点。结合临床实践,重点讨论以下几种胸部空洞性疾病。
3.1 肺结核:好发于青壮年,常有低热、乏力、盗汗、贫血等结核中毒症状,血沉增快,PPD试验阳性,痰液中可查到抗酸杆菌。胸部影像学检查:病灶好发于上肺野,可为薄壁、厚壁或硬壁空洞,可见洞壁钙化,洞周围多有斑片、条索状阴影,少有液平,空洞变化慢,可长达数月或数年,相邻胸膜常见增厚及粘连。
3.2 癌性空洞:多发于中年以上的男性,有长期吸烟史,早期表现为慢性咳嗽,尤其是刺激性呛咳、痰中带血、胸痛等,痰检可见癌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新生物,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可见癌细胞。胸部影像学检查:病灶可发生于任何肺叶;多为大空洞或偏心空洞,洞壁厚薄不均匀,呈波浪状或分叶形,内壁不规则或呈结节状突起,洞周边可见切迹、毛刺;空洞变化在1~2个月内进行性增大,邻近胸膜多见胸膜皱缩征,晚期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及肺野播散病灶。
3.3 肺脓肿:起病急,多有寒战、高热,咳嗽、大量脓痰等,短时间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发绀等。周围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胸部影像学检查:病灶好发于双肺中下部,初形成的空洞内壁不规则。急性期空洞壁厚、有液平,洞周有斑片炎症阴影,积极治疗多3~4周后闭合。慢性期空洞壁薄,壁内缘规则,常有大量液平,洞周斑片炎症阴影吸收,可有纤维条索增生,空洞可持续数月。无支气管播散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由于肺组织多发性坏死、液化,形成小空洞、空腔,影像学可出现多发蜂窝状影、空洞、肺气
囊影等,CT可见多个薄壁圆形气囊及大小不一的厚壁空洞。
3.4 肺真菌病:肺真菌病中的曲菌病、隐球菌病和球孢子菌病均可产生空洞,常见于高龄、糖尿病、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大量激素者。临床多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咳嗽、丝状黏痰及原发病症状。痰液真菌涂片及培养阳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融合的小结节病灶,肿块边缘可见“环”征或“晕圆”征。空洞内壁光滑,壁厚薄不一,厚壁者洞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曲菌丝和纤维、黏液混合成团块形成特征性曲菌球,曲菌球大小不等,密度均匀,边缘锐利完整,在空洞中呈游离状态,菌球与空洞壁之间形成新月征。
3.5 肺梗死:患者多有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慢性心肺疾病、长期卧床、外伤、手术及肿瘤等病史,临床突发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休克等。胸部影像学检查:病灶好发于肺下叶,可见单个或多个楔形、圆形致密影,内见空洞及液平,同时可见心影增大和胸腔积液。
3.6 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结缔组织疾病:病程长久,表现为长期低热、关节、皮肤、肾脏、肺等多脏器损害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空洞、肺间质改变。
3.7 韦格纳肉芽肿:为全身性疾病,多有发热、咽痛、咳嗽等鼻咽部、鼻部及肺部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两中下肺球形阴影,空洞壁不规则,可见液平,激素治疗显效。
3.8 肺囊肿:患者发病多在30岁前,病程长,常有反复发热、咳嗽、咳痰等感染史。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囊壁菲薄光滑,呈圆或椭圆形,内有液平,洞周肺野清晰。病灶可长时间无变化。
3.9 先天性支气管囊性变:是由于晚期支气管肺组织局限性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含液囊肿、含气囊肿或液气囊肿,影像学呈大而薄壁的透亮区。获得性囊性支气管扩张多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有咳嗽、大量脓痰及反复咯血史,X线示多囊状透亮区。
3.10 肺大疱:多发生于支气管阻塞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弹力组织先天性发育不良者。胸部影像学检查,病灶多发生在胸膜下部,多为大小不等形态规则的圆形、椭圆形薄壁透亮区,周围肺野常有纤维病变、肺气肿。
3.11 包裹性气胸:常发生于脏胸膜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膜疾病、胸部外伤、手术或自发因素等,常在剧烈咳嗽后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外缘呈新月状、圆形、条形等无肺纹理的低密度气带。
3.12 纵隔积气:见于胸部外伤、手术或自发因素等病因所致的纵隔气肿,临床可在头、颈部触到皮下气肿。X线示纵隔胸膜被气体推移,纵隔两侧可见线条状阴影,CT表现为纵隔两旁或纵隔前低密度气影。
3.13 心包积气:是因感染、手术、穿刺及外伤等原因使气体进入心包,CT扫描可见心包内低密度区。
总之,造成胸部空洞的疾病种类繁多,临床医师应依据常见病、单种病、器质性疾病及患者整体等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次问题,全面系统地观察、分析,注意影响因素,警惕非典型、罕见病及疑难病例的漏、误诊。
肺内多发空洞及空腔-胸部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分析
肺内多发空洞、空腔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多种疾病。空腔特点为壁厚为1~2mm,薄厚均匀。多发空腔可见于多发先天性肺囊肿,支气管扩张、肺大疱。支气管扩张的空腔常多发,位于一个肺叶居多。炎性支气管扩张,好发生下叶、右中叶;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好发生上叶尖后段;先天性肺囊肿空腔可散在分布于两肺,也
可一叶多发。较大肺大疱可发生在上叶或下叶,两肺下叶较大的肺大疱称肺组织消失征,需注意与气胸鉴别,因为临床有将两下叶肺大疱误诊为气胸,行两肺穿刺引流致患者死亡的病例。
(一)多发空洞及空腔的影像表现
多发空洞的鉴别诊断点在于观察空洞壁薄厚、壁厚是否均匀。实际工作中,对于两肺多发较大空洞且空洞壁薄厚不均匀多可提出诊断,而对于两肺多发大小相似的5~6mm小空洞由于病例少见,影像认识不足,常常难以提出明确诊断。两肺多发空洞可见于多发肺脓肿(败血症)、肉芽肿病变(韦氏肉芽肿、坏死性结节性肉芽肿、支气管源性肉芽肿)、转移瘤(鳞癌)、多源性支气管肺泡癌、淋巴瘤、朗格汉斯细胞瘤、囊型结节病、类风湿结节,其中以肺部炎症、结核、肿瘤较常见,这三种病及韦氏肉芽肿多发空洞常与球形或斑片状病灶同时存在。肺结核干酪肺炎支气管播散空洞有时与炎症空洞不易鉴别,二者均可表现多发斑片状病灶及多发空洞,但多发结核性空洞常与形态不同密度不同的病灶同时存在,且多在两上叶。多发肺脓肿散在分布于两肺。多发转移瘤与炎症的区别点是前者在肿块内形成空洞,当明确肿块内形成空洞,有助于转移瘤的确诊。韦氏肉芽肿动态观察空洞大小和形态易发生变化。
两肺多发5~6mm壁厚均匀小空洞,散在分布于两肺,多见于周围型肺腺癌转移、肺泡癌,此种转移空洞大小和形状相近。两肺多发小空洞与小结节并存可见于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激素治疗病灶可缩小、消失。
(二)动态变化
两肺多发肺脓肿,经抗炎治疗1~2周内可见病灶由球形变为薄壁空洞,空洞可缩小或消失。韦氏肉芽肿临床明确诊断后,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两肺内病灶可缩小或消失,但可复发。两肺结核的肺内病灶经抗结核治疗病变动态变化,特别是空洞的动态变化取决于空洞性质(干酪洞、纤维洞)、有无糖尿病、全身状态及耐药性。转移瘤一般化疗治疗效果较差,可在治疗中逐渐长大。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有的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完全消失。
第三篇: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学鉴定
【摘要】目的探讨肋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比较分析240人次390处肋骨骨折在普通胸部平片、透视下点片、高仟伏片、ct及b超影像学表现。结果不同检查方法发现骨折例数分别为:常规胸
片240人次,骨折点258处,可疑62处;高仟伏12人次,骨折10处;透视下点片91人次,骨折112处;ct19人次,骨
折41处。(其中定位薄扫9人次,骨折9处);b超7人次,5处肋软骨骨折,2处肋骨骨折。结论普通胸部平片、高仟伏片、透视下点片、ct与b超对肋骨骨折诊断具有互补性,根据肋骨解剖特点结合临床症状与体检,选取正确
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正确诊断肋骨骨折非常重要.也是法医鉴定及伤情鉴定工作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法医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9.
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2一oos7—0
3肋骨骨折多发生于胸外伤。国外有人统计150oo
例胸外伤病人7o%为胸壁伤。其中4o%有肋骨骨
折。45%的病人有血气胸。临床上一般经x线检查
(拍片、胸透)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但在少数情况
下x线检查却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
骨折。以致造成漏诊或伤情评定错误。给法医学鉴定
带来困难。螺旋ct的问世以及三维重建技术的临
床应用。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检
查手段。本文着重讨论肋骨骨折影像学特点与检查
方法的正确选择。
资料与方法
回顾2003—2005年我法医鉴定所抽取240人次
肋骨骨折伤检案例。共390处骨折其中5例肋软骨
骨折。伤者年龄14~76岁,所有病例均常规摄胸部表1 各种检查方法确诊肋骨骨折情况
正位片。根据法医检验过程中与肋骨解剖特点,分别
兼做其他检查方法的人数为129例。其中12例高仟
伏摄片。91例透视下点片,胸部ct 19例(其中9例
定位薄层扫描),7例b超。所有病例均由当日值班的法医及主任阅片确定伤情。
结 果
各种检查方法确诊肋骨骨折情况和390处肋骨
骨折分布情况分别见表1,2。
讨 论
一、肋骨的解剖特点
肋骨为长条形,属于扁骨,无骨髓腔,由肋骨及
肋软骨构成。共12对,富有弹性。第1—7肋骨借软骨
连于胸骨称真肋,又叫胸骨肋。第8—10肋不与胸骨
连接称假肋(又名弓肋),其前方借软骨依次连于上
位肋骨,而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为浮
肋。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将肋骨分类为:颈段(肋头至
肋结节)、后段(肋结节至腋后线)、腋段(腋后线至腋
前线)及前段(胸前线至肋前端)。胸廓大体上呈前后
扁、上窄下宽圆锥形。肋骨的走行为后上前下斜行,前段与后段近于冠状面,走行较水平,腋段近于矢状
面由后向前下走行较陡。呼吸运动时以肋头关节及
肋横突关节连线为运动轴,后肋相对固定,前肋提
高,肋体外展;平静呼吸时,膈面约平第6前肋端或
第10后肋水平;深呼吸时,膈面可上下移动1~3个
肋骨高度。约3~6 cm。
二、伤害案件中肋骨骨折的损伤学特点
伤害案件中胸部损伤致肋骨骨折的特点表现
为:(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年龄均以21~45岁之
间居多:(3)致伤物以拳击致肋骨骨折占首位,其他
致伤物如棍棒等;(4)左侧多于右侧,这与斗殴时多
数加害者是正面用右拳或右手握物击打对方;(5)肋
骨骨折损伤的部位多数为2根以上肋骨骨折,这是
胸部大部受到碰撞挤压所致;(6)左侧4—7肋发生骨
折的机会多,特别是第7肋,受胸骨及脊柱的固定而
弹性差;(7)局部压痛及挤压痛,可触及骨折断端或
骨擦音;(8)如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该处胸壁下陷,出
现患部反常呼吸运动。
三、各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检查的影像学效果
由于含气肺组织与肋骨具有良好的密度差别,所以胸部
平片能较好的显示肋骨形态与骨质结构,肋软骨在x线片上
不显影。
1.240人次均做普通胸片发现258处骨折。确诊
率(258/390)(66.15%)。常规胸部平片上肋骨骨折直
接征象为:(1)由于断端重叠形成线形或带状密度增
高影。(2)骨折处外形改变,断端分离、移位、骨折片
存在。(3)骨痂生成,骨折线模糊或消失。62处可疑
骨折表现的间接征象为:(1)与对侧肋骨及邻近序列
肋骨比较,肋骨走行及肋间隙有改变。(2)骨折处软
组织改变。在常规胸部
x线片上,肋骨颈段骨折
1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2期)
处、颈段与胸椎横突、肺纹理及纵隔影重叠,此处骨
折较少见;心影后及膈下肋骨(15处骨折)与心影及
膈面重叠而掩盖:腋段(47处骨折)肋骨由于近矢状
面走行较陡,肋骨重叠及此处胸壁软组织厚度增加
显示较差。
2.12例兼做
高仟伏病人发现10处骨折,其中
3例有大量胸腔积液,1例有创伤性湿肺。4例位于膈
面下.2例位于心影后,普通片漏6处。高仟伏的x
线穿透力强,影像层次丰富,可以减少胸壁、膈面下、心影等软组织及胸水、肺内病变对肋骨的影响。【 】
3.91人次透视下点片伤者发现112处骨折,80
处位于腋段,l4处位于后段,l0处位于前段(其中
25处位于膈下)。与普通胸片的肋骨骨折确诊率比
为112/0.经 检验,p<0.005。说明对特殊部位的肋
骨骨折透视下点片比普通胸片具有明显优越性。平
片上62处可疑骨折,经点片证实55处.另7处为其
他影像重叠。
4.19例伤者合并胸腔内、肺内病变而做胸部
ct水平扫描,发现41处骨折,而平片发现36处。与
普通胸片的肋骨骨折确诊率比为41,36。说明胸部
ct扫描对无明显移位的骨折的肋骨颈段、后段及前
端局部结构显示有明显的优势。
5.7例胸部前区外伤,经检查高度怀疑有骨折,而胸部平片提示正常.透视下发现2处前肋骨折,b
超用高频探头发现2处肋骨骨折与5处肋软骨骨
折。与普通胸片的肋软骨骨折确诊率比为5,0。b超
对肋软骨骨折确诊与x线比具有明显优越性。b超
在纵切面上,肋软骨呈管状,伴有细而强回声边缘,软骨回声低而均匀。肋骨与肋软骨以横切面肋骨前
凹陷区分,内侧为软骨,外侧为肋骨。骨折断端间可
见间隙,周围呈无回声血肿包绕。
四、普通胸片与其他检查方法对诊断肋骨骨折的比较评价
由390处肋骨骨折分布可见,肋骨后段、腋段与
前段骨折占93.4%,普通胸部平片与透视下点片可
以确诊绝大部分骨折(确诊率(258+112)/390.约
94.87%),透视下点片对腋段有优势并可具有高仟
伏效果,ct对颈段、后段与前端局部结构有优势,b
超对肋软骨有优势。因此普通胸片作为肋骨骨折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整体了解肋骨概况,大部分
肋骨骨折能够得到确诊,仍是首选。而肋骨骨折影像
· s9 ·
学诊断的不同方法具有互补性。特殊部位的肋骨应
紧密结合临床与肋骨的解剖特点,正确选择相应的影像检查方法是有效提高肋骨骨折影像确诊率.以
防漏诊,同时也是避免法医错误鉴定结论的必要手
段。
五、肋骨骨折的确定对法医鉴定及伤情评定的价值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4章第33条规
定以及《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7章第3节第59条
规定.均与肋骨骨折的确定及并发症有关。
通过对240人次390处肋骨骨折分布特点的分
析提示,在法医临床检案中如何掌握选择正确的影
像学检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可以由比较轻微的损伤到
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肋骨骨折发生致命性损伤的危险期多在伤后2—4天,在实际检案中,气胸和血胸
往往可以缓慢发生。法医鉴定人员应该注意的是,在确定肋骨骨折的同时必须想到并发症的发生,从而
正确运用鉴定标准去评定伤情。
就一根肋骨骨折鉴定为重伤或轻伤的问题,已
经有同行论述过相关的问题和看法。笔者认为:肋骨
骨折无论是一根还是多根肋骨骨折,鉴定是否构成重伤的关键在于是否伴有呼吸困难。
那么一根肋骨骨折是否鉴定为轻伤,笔者认为,一根肋骨一处骨折因有上下肋骨和肋间肌的保护,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移位,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胸
廓的完整性没有破坏,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因此,一根肋骨骨折在没有并发血、气胸或其他并发症时,应鉴定为轻微伤。一根肋骨粉碎性骨折或两根以上
肋骨骨折,常对胸廓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形成“浮动
胸壁”,受胸内压力的作用,出现反常呼吸运动,故应
评定为轻伤。
参考文献
[1] 1 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8.226
[2] 张光普.肋软骨的超声特征[j].中华超声影像杂志,1996,5
(3):116
[3] 3 李怀国,赵莉,李玉满.肋骨骨折b超,x线对照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4):315
(收稿:2006—05—15;修回:2006—12—31)
第四篇:鱼类疾病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鱼类疾病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一、疾病的诊断依据
目前,尚难于做到通过检测患病鱼体的各项生理指标而对鱼类疾病进行诊断,大多只能通过病鱼的症状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作出确诊。大致可以根据以下几条原则进行鱼病的诊断:
1.判断是否由于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有些鱼类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并非是由于传染性或者寄生性病原体引起的,可能是由于水体中溶氧量低导致的鱼体缺氧、各种有毒物质导致的鱼体中毒等。这些非病原体导致的鱼体不正常或者死亡现象,通常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症状:
(1)因为饲养在同一水体的鱼类受到来自环境的应激性刺激是大致相同的,鱼体对相同应激性因子的反应也是相同的,因此,鱼体表现出的症状比较相似,病理发展进程也比较一致。
(2)某些有毒物质引起鱼类的慢性中毒外,非病原体引起的鱼类疾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鱼类失常甚至死亡。
(3)查明患病原因后,立即采取适当措施,症状可能很快消除,通常都不需要进行长时间治疗。
2.依据疾病发生的季节 因为各种病原体的繁殖和生长均需要适宜的温度,而饲养水温的变化与季节有关。所以,鱼类疾病的发生大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适宜于低温条件下繁殖与生长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冬季,而适宜于较高水温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夏季。
3.依据患病鱼体的外部症状和游动状况 虽然多种传染性疾病均可以导致鱼类出现相似的外部症状,但是,不同疾病的症状也具有不同之处,而且患有不同疾病的鱼类也可能表现出特有的游泳状态。如鳃部患病的鱼类一般均会出现浮头的现象,而当鱼体上有寄生虫寄生时,就会出现鱼体挤擦和时而狂游的现象。
4.依据鱼类的种类和发育阶段 因为各种病原体对所寄生的对象具有选择性,而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鱼类由于其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体内化学物质的组成等均有所不同,对不同病原体的感受性也不一样。所以,鲫或者鲤的有些常见疾病,就不会在冷水鱼的饲养过程中发生,有些疾病在幼鱼中容易发生,而在成鱼阶段就不会出现了。
5.依据疾病发生的地区特征 由于不同地区的水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微生态环境均有所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病原区系也有所不同。对于某一地区特定的饲养条件而言,经常流行的疾病种类并不多,甚至只有1—2种,如果是当地从未发现过的疾病,患病鱼也不是从外地引进的话,一般都可以不加考虑。
二、疾病的检查与确诊方法
1.检查鱼病的工具 对鱼类的疾病进行检查时,需要用到一些器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购置。一般而言,养殖规模较大的鱼类养殖场和专门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与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均应配置解剖镜和显微镜等,有条件的还应该配置部分常规的分离、培养病原菌的设备,以便解决准确诊断疑难病症的问题。即使个体水产养殖业者,也应该准备一些常用的解剖器具,如放大镜、解剖剪刀、解剖镊子、解剖盘和温度计等。
2.检查鱼病的方法 用于检查疾病的鱼类,最好是既具有典型的病症、又尚未死亡的鱼体,死亡时间太久的鱼体一般不适合用作疾病诊断的材料。
做鱼病检查时,可以按从头到尾、先体外后体内的顺序进行,发现异常的部位后,进一步检查病原体。有些病原体因为个体较大,肉眼即可以看见如锚头鳋、鱼鲺等,还有一些病原体个体较小,肉眼难以辨别,需要借助显微镜或者分离培养病原体,如车轮虫和细菌、病毒性病原体。
(1)肉眼检查 对鱼体肉眼检查的主要内容:①观察鱼体的体型,注意其体型是瘦弱还是肥硕,体型瘦弱往往与慢性型疾病有关,而体型肥硕的鱼体大多是患的急性型疾病;鱼体腹部是否臌胀,如出现臌胀的现象,应该查明臌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此外还要观察鱼体是否有畸形。②观察延鱼体的体色,注意体表的黏液是否过多,鳞片是否完整,机体有无充血、发炎、脓肿和溃疡的现象出现,眼球是否突出,鳍条是否出现蛀蚀,肛门是否红肿外突,体表是否有水霉,水泡或者大型寄生物等。③观察鳃部,注意观察鳃部的颜色是否正常,黏液是否增多,鳃丝是否出现缺损或者腐烂等。④解剖后观察内脏,若是患病鱼比较多,仅凭对鱼体外部的检查结果尚不能确诊,就可以解剖1—2尾鱼检查内脏。解剖鱼体的方法是:剪去鱼体一侧的腹壁,从腹腔中取出全部内脏,将肝胰脏、脾脏、肾脏、胆囊、鳔、肠等脏器逐个分离开,逐一检查。注意肝胰脏有无淤血,消化道内有无饵料,肾脏的颜色是否正常,鳔壁上有无充血发红,腹腔内有无腹水等。
(2)显微镜检查 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从体表和体内出现病症的部位,用解剖刀和镊子取少量组织或者黏液,置于载玻片上,加1—2滴清水(从内部脏器上采取的样品应该添加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稍稍压平,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特别应注意对肉眼观察时有明显病变症状的部位作重点检查。显微镜检查特别有助于对原生动物等微小的寄生虫引起疾病的确诊。
3.确诊 根据对鱼体检查的结果,结合各种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就基本上可以明确疾病发生原因而作出准确诊断了。需要注意的是,当从鱼体上同时检查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时,如果两种病原体是同时感染的,即称为并发症,若是先后感染的两种病原体,则将先感染的称为原发性疾病,后感染的称为继发性疾病。对于并发症的治疗应该同时进行,或者选用对两种病原体都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继发性疾病大多是原发性疾病造成鱼体损伤后发生的,对于这种状况,应该找到主次矛盾后,依次进行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病情单纯的疾病,凭肉眼观察即可作出准确的诊断。但是,对于症状不明显,病情复杂的疾病,就需要作更详细的检查方可作出准确的诊断。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委托当地水产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协助诊折。
当由于症状不明显,无法作出准确诊断时,也可以根据经验采用药物边治疗,边观察,进行所谓试验性治疗,积累经验。
第五篇: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标准化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标准化分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朱颖
一、子宫正常解剖及影像表现
(一)子宫正常解剖及影像表现
子宫正常解剖是带状分层,在 T2 影像学表现也是一个清晰的带状解剖结构。如 PPT2 图示:一般宫腔在正常状态下是闭合的,最内层蓝色线条勾勒出的是子宫内膜层,均匀明亮的高信号,并且它的厚度随着生理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它在组织学上对应的是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膜外面是结合带,这一部分内肌层在组织学上是比较致密的平滑肌纤维,在 T2 表现特征性的低信号,结构比较清晰(绿色线条)。外肌层的平滑肌组织相对比较疏松,在 T2 上表现中等信号,不均匀,随着生理周期变化而变化。
(二)正常子宫 MR 表现
正常子宫 MR 表现除了随着生理周期变化而变化,还会随着年龄发生改变,绝经后的子宫相对于育龄期的子宫,如 PPT3 图示:它的体积变小,宫颈相对固定,变化不大,宫体变化比较大,所以宫体和宫颈的比例相对减小,绝经后内膜变薄,结合带变模糊。
子宫在 MR 上也可见带状解剖结构,子宫内膜层低强化。在动态早期,内膜和肌层的交界处,可见有均匀明亮的线样高强化,称为内膜下强化。通过内膜下强化可观察肿瘤是否侵入到肌层,在动态增强的早期和中期,它的强化是不同步、不均匀,中间结合带和外肌层强化不一致,到了延迟期之后,内肌层和外肌层的强化基本一致。
二、MR 扫描
进行 MR 扫描之前患者的准备,经期不宜行 MR 检查,一般内膜癌发生年龄比较晚;禁食 6 小时;使用肠蠕动抑制剂,减少盆腔伪影,有利于对子宫和盆腔结构的观察;膀胱尽量保持在半充盈的状态。
(一)MR 序列3D T2WI 如 PPT10 图示,矢状位 T2 图像,由于有过剖宫产史,产生粘连,所以它的形状比较迂曲,如果斜轴位定位,需要在各个方向如右侧所标进行垂直于子宫宫体和宫颈纯轴位扫描,增加扫描时间。3D T2WI 做一个薄层图像之后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平面重组,既可以扫除纯轴位的图像,也可以任一方向重建斜轴位和斜冠状,有利于病变细节的观察,现在比较推荐用 3D T2WI 一站式代替三个方向的 T2 序列。
(三)MR 序列肌层浸润
是否存在肌层浸润,在 T2WI 上观察结合带的结构是否连续完整,如 PPT24 图示,左图结合带清晰连续没有侵犯,肿瘤局限于内膜层,没有肌层的浸润,而右图可见前壁的结合带中断,肿瘤突破内膜层到达肌层。
从 DCE 注意内膜下强化,在动态早期有一个内膜下强化的线样结构。如 PPT25 图示,左图内膜下强化的线清晰连续完整,肿瘤局限于内膜层,而右图可见内膜下强化中断了局部的结构,出现肌层的浸润。
评价浸润肌层的深度,只要观察是否到达肌层的 1/2,但有时局部有炎性反应和水肿,在 T2 上的边界不清楚,所以在 T2 上观察到的肿瘤范围并不准确。如 PPT26 图示,从冠状位和矢状位上 T2 可见肿瘤的高信号,边界模糊,很难评价深度。增强扫描上,可见肿瘤病灶本身比较局限,没有到达深肌层,所以用增强可以更有效的评价肌层的浸润情况。
2.横向附件浸润
当出现卵巢的直接侵犯或转移时,即 Ⅲa 期,如 PPT28 图示,可见双附件稍高的肿块信号。同时可见盆腔内有大量的腹水。
4.横向宫颈浸润
在新版分期中到达宫颈间质侵犯为Ⅱ期,如 PPT30 图示,在宫颈内口后壁有明显的肿瘤浸入。6.纵向盆腔(小)淋巴结。对于主动脉旁淋巴结,可通过大范围的扫描来进行观察,可在斜冠状位及矢状位进行有效的观察。
如 PPT33 图示,箭头所指淋巴结在髂外地方。
如 PPT34 图示,可见子宫内膜癌宫腔内充满肿瘤信号,在右侧髂血管旁有一个 ≥ 1.0cm 的淋巴结,淋巴结形态是圆形,考虑淋巴结转移。
如 PPT35 图示,肿瘤淋巴结,短径为 5.49 毫米,形态为长条形,一般不会计入淋巴结转移的标准,但实际上也是一个转移的淋巴结,所以对于 <1cm 的淋巴结的评价有局限性。
如 PPT36 图示,远处转移,腹腔种植转移,脐部种植转移。
(五)病例回顾 1.如 PPT38 图示,肿瘤局限在宫腔内,动态增强扫描内膜下限完整,浸润深度小于 1/2 肌层,为 FIGOⅠa 期。
2.如 PPT39 图示,局部结合带和内膜下强化中断,病灶累及肌层,但深度小于 1/2 肌层,所以依然是 Ⅰa 期。
3.如 PPT40、41 图示,局部结合带中断,肿瘤浸润深度≥1/2 肌层,FIGOⅠb 期。4.如 PPT42 图示,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宫颈管增宽,为肿瘤信号占据,宫颈间质受累。为 Ⅱ期的子宫内膜癌。
5.如 PPT43 图示,蓝色箭头所指左侧卵巢,可见肿瘤信号样结节,在弥散上是显著的高信号,提示发生卵巢浸润,是 Ⅲa 期。
6.如 PPT44 图示,是子宫内膜癌同时伴有宫腔积血,宫腔显著扩张,最右图所指的宫颈 基质 层的轮廓毛糙,边界不清楚,提示肿瘤侵犯右侧宫旁组织,为Ⅲb 期。
7.如 PPT45 图示,短径≥ 1.0cm 类圆形淋巴结,盆腔淋巴结转移,为Ⅲ c1。如 PPT46 图示,在右侧的盆带肌上可见一个肿瘤样结节,在弥散上很清晰,盆腔有强化,提示发生了远处转移,为Ⅳb 期。
六、子宫内膜癌诊断报告
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癌,然后 MR 分期。但是有些情况 未经病理证实,可通过临床 症状、影像学典型表现进行分期。不典型(病理类型鉴别诊断困难)。
对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均应 FIGO 分期。诊断:如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癌,符合子宫内膜癌Ⅰa 期(2009 FIGO)。不同情况诊断结论:肿瘤可见;肿瘤未见;无肿瘤残留;肿瘤非常微小,可视度有一定限度,看不见肿瘤的直接征象,这种情况下可以结论符合子宫内膜癌Ⅰa 期。
如 PPT49图示,诊刮: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MR 诊断:(诊刮示子宫内膜癌),符合子宫内膜癌Ⅰa 期。子宫切除手术病理:全部内膜取材,未见肿瘤残留。最终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 期。
如 PPT50图示,6 张图都是宫腔占位。第一张是子宫内膜癌的增生,增生比较厚,细胞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第二张是葡萄胎,水泡样;第三张是内膜癌;第四张是肉瘤;第五张是内膜间质肉瘤;第六张是息肉。无病理结果情况下,不宜定性及分期,不用于定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