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国栋《毛泽东传》有感
毛泽东的教诲-----《毛泽东传》读后感
现在的我们经常会感到无聊,无奈,其实人生就像是比赛,而在比赛来临之前我们却一直在等待。与此同时我们不如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充实一下自己,为自己充充电。知识是最好的武器,而书就是我们最好的工具。
每当感到无聊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看书,每次拿起《毛泽东传》总会感觉自己的红细胞充满了活力,很兴奋,那些所谓的烦恼也随之抛到九霄云外了。当翻开这本书时,心神就会不由自主的沉浸于其中,思绪总会越过时间的长河,徜徉于伟人纵横捭阖的那个时代,激情满腔,汪洋恣意。我犹如一条小鱼总是迫不及待的希望在这条充满坎坷,充满挑战历史长河中,陪毛爷爷一起走过!现在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激情澎湃,思绪飞扬,整个心灵彷佛经历了一场洗涤,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一个农民的儿子,风云际会,他使四万万中国人民恢复自信,摆脱压迫,让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重获生机,斗志昂扬。天安门城楼上他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响彻寰宇,惊天动地。他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一位能气吞山河的诗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还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当然了抛开这些响亮的头衔,其实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也烦恼过,伤心过,他也一样会在关键时刻艰难抉择着,一样需要家人的支持。一样要靠自己的双手好智慧去奋斗。
《毛泽东传》这本书是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其他领域并穿插个人生活的写法,再现了毛泽东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做出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使本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在这本书中,我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他所记录的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贴切,让我们感觉毛爷爷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一样。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从一个农家子弟最终成为泱泱大国的领导者,这中间的故事是一段不朽的传奇。他为我国的近代史又增添了另一道光辉,我相信任何想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都不可能不先去了解一下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留下了一批理论著作和评注文章,这为他们的发展和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光如此他还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杰出的诗词。他的诗词是那么的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每当读到他的诗句我总是感到自己犹如身在高峰鸟瞰芸芸众生,也许是因为毛爷爷他本人就是那么豪气的原因吧!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足以体现他的雄雄壮志,心怀天下,!在他的一生中他制定了自己的使命,势必把统治中国人民许多世纪的腐败,衰落,无能的帝制引入现代化。于是毛泽东便为了这一目标,开始了上下而求索的慢慢探索路。
毛泽东在历经三十年奋战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后,又执掌权力近三十年,并力图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一生。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似乎从他小时候反抗父亲就已经开始了。他小时候是个“叛逆”的孩子,总是反抗他的父亲,虽然在那个社会他是一个调皮叛逆的孩子,但是也体现了毛泽东独立性和对未来的一种远见。作为家中长子的毛泽东,他早年的生活并不轻松。在作者迪克 威尔逊看来毛泽东一生一心一意追求的个人启蒙和政治权利,有许多缘于早年的生活经历。后来,当他踏上革命的路线,毛泽东并不能为自己的三个妻子提供任何正常的物质保障,事实上,也似乎未能承担感情上的责任。后来在战争中,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的堂弟和他的第一个妻子都被杀害了。紧接着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英勇牺牲,第二任妻子贺子珍和次子却得了精神病。但是,在毛泽
东经历事业上常人难以抵达的高峰,但同时也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离死别后,他并没有因为现实的可怕,而放弃自己最原始的使命。最后依然主宰沉浮。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历史的伟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的身上集中了一个民族的精华。毛泽东虽不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对知识的渴求促使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同时毛泽东的个人生活极其俭朴,后来虽然贵为中央最高领导人,他仍然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毛泽东的一生酷爱学习,在他生命的尽头仍然坚持学习,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后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如:他的书法,行云流水,遒劲有力、他的诗词更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奇。他的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影响着全世界的哲学思想。当然,这一切取决于毛泽东长年累月的不断努力,因为他也是一个凡人。这都是他后天学习的结果。
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因此我们都知道,伟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伟人的,世界上这么多人,伟人就那么几个,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自己,最后才一步步成为伟人的。他们成长的过程,经历的风雨,远远多过普通人。这本书便告诉了我们伟人是怎样炼成的。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能从伟人的经历中学到点什么呢?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在十七岁走出韶关的时候,心中是抱着何其坚定的决心啊。从那一刻起,他立下了第一个志向那便是“学”。后来随着他眼界的开阔和思想的进步,最后形成了自己人生的志向,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做主而努力。而我们呢?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却有些颓废,有些茫然?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好像还没有我们现在的年纪大,他立志于学后便一直努力着,而我们呢?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很多苦学的故事,孙敬头悬梁 苏秦锥刺股等刻苦学习的例子,我们也曾努力的去学习,可是现在呢?到大学了,还有几个人能有高中时候的那股冲劲呢?还有几个能舍得自己温暖的被窝,还有几个能脱离这个舒适生活的魔爪?是的,现在的我们每天依然是“废寝忘食”可是我们都是在游戏中奔波,在电影中忙碌,仔细想想,那样浪费的是我们自己的青春,自己在残害自己!为什么我们不能静下心来,想想自己该做点什么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二十岁的年纪,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虚度了,我们真的不会后悔么?我们真的是在享受生活还是在为我们的将来掘出一座更大的坟墓?当十年二十年过去后,我们是否会想,我们年轻过?但那是我相信那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此时的我们不是年轻而是幼稚!醒醒吧,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好自己!
人生真正的开始,就是认识自己,所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源于自己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没有谁的思想观念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谁是天生有远见的。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需要时间跟学识的积累的,在接触到新的东西的时候学会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正确的观念。
当然在成长这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很多道理我们也都基本懂了,无论做什么事,须知知易行难。伟人跟普通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去努力。紧接着就是实践,实践远比空想来的实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了好的想法,不去做,结果等于零,空想最终只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而只会做不会想,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不动脑筋只会傻乎乎出笨力气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有了好的想法,我们就要去行动!加油。
《毛泽东传》读完了,而意韵犹存。我思考着,记录着,写下了自己的感想。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片面或者偏激,可是我想说,这是我对中国当代青年学生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的呼唤。一本好书,不是好在它本身,而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希望当别人高呼“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高声回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都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做一个坚强的人。
-------张国栋
2013年3月1日
第二篇:《毛泽东传》有感
对少年毛泽东与中国当代青年学生的思考
——《毛泽东传》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时间是会过的很快。每次拿起《毛泽东传》,总会感觉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每次翻开这本书,心神就会不由自主的沉浸于其中,思绪总会越过时间的长河,徜徉于伟人纵横捭阖的那个时代,激情满腔,汪洋恣意。现在终于读完了这本书,依然思绪飞扬,整个心灵彷佛经历了一场洗涤,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因此我们都知道,伟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伟人的,世界上这么多人,伟人就那么几个,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自己,最后才一步步成为伟人的。他们成长的过程,经历的风雨,远远多过普通人。这本书便告诉了我们伟人是怎样炼成的。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能从伟人的经历中学到点什么呢?
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十七岁的毛泽东走出韶关的时候,心中是抱着何其坚定的决心啊。从那一刻起,他立下了第一个志向,并且用自己的一生为了这个志向不断的努力,这便是“学”。后来随着他眼界的开阔思想的进步,最后形成了自己人生的志向,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做主而努力。
那个时候的毛泽东还没有我们现在的年纪大,他立志于学后便一直努力着,反观我们呢?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很多苦学的故事,孙敬头悬梁 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光,孙康映雪读,我们也曾努力的去学习,可是现在呢?到大学了,还有几个人能有高中时候的那股冲劲呢?二十多岁时候的毛泽东在挑灯夜读,图书阅览室的钥匙握在手中。现在的我们每天也是过了半夜睡觉,只是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在学习,而是电影,游戏,聊天,当我们静下心来,是不是该想点什么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二十岁的年纪,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虚度了,真的不会后悔么?当我们玩了一天之后,我们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刚进大学时候对未来的憧憬?当五年十年二十年过去,我们是否会想,如果当年,我努力了,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
一九一九年的夏天,那个时候的青年学生正在为了中国的命运奔走呼号于街头,三四十年代,一批批青年学生放下书本穿上军装奔赴了前线,五十年代,一批批的青年学生激情满怀的奋斗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的先辈已经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当我们想起前辈的热血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感到羞愧,应该为自己的不努力而悲哀。现在是我们打基础的时期,现在不努力,那么所谓的理想,也只是空想而已了。
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年的夏天,毛泽东与萧瑜步行游湖南,走了五个多县城。游学历经六个星期,步行近千华丽里,他更真实的了解了湖南,这是在第一师范的课堂中永远学不到的。这次实践也为他后来写关于湖南的农民报告奠定了基础。而我们的学习,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书本。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容易接触到先进东西的群体,我们就该走出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现在的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有利的条件,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的接触社会前沿的优秀的知识,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断的完善自己。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很多道理也都基本懂了,无论做什么事,须知知易行难。伟人跟普通人的一个重
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去努力,而大多数人是做不到这点的。行动,远比空想来的实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了好的想法,不去做,结果等于零,空想最终只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而只会做不会想,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不动脑筋只会傻乎乎出笨力气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有了好的想法,去做了,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了,结果跟只想不做也差不多,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它,困难就像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毛泽东是个善于总结的人,更是个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我们青年人需要向他学习,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贯彻到生活中去,并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思考人生真正的开始,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按它去做。真理,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谁的思想观念是一下就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需要时间跟学识的积累的,关键的是开拓自己的眼界,在接触到新的东西的时候学会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正确的观念。
毛主席一开始是赞同维新思想赞同君主立宪的,后来他接触到了更先进的东西,清醒的认识到维新并不能真正的拯救中国,于是他的思想转向了革命。而对于革命,他开始时是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的,在这段时期里,他也遇到过困惑。那是个动荡的年代,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决定了革命的不彻底性,那个时候的毛泽东苦苦的思索着为什么,该怎么办,直到他接触了社会主义理论,才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不断的结合中国的现实进行思考与实践,最终才形成了正确的毛泽东思想。
我们所处的时代更是加快发展的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想观点层出不穷,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我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呢?答案是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遇到事情多想想为什么,应该怎么办,想想怎样做才能更正确。一个不会思考不会分析,只会照本宣科的人是很难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的。
小时候的毛泽东喜欢读书,尤其是旧小说,像《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等,读多了,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他就会想这是为什么,后来他想到了,因为这些小说的主人公“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想到了这一点,他觉得对农民来说不公平,所以他觉得《水浒传》里那些聚在梁山造反的人是英雄,而这个想法,对他后来领导革命也起了很大的影响。这说明,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要你认真思考了,也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实跟理想的冲突,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各种挫折与困难,周围各色各样的人的影响,等等。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要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想想这些问题到底对不对,算不算问题,想想我们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自己想不明白了,可以请教下师长,交流完后再自己思考下,不要人云亦云,不偏听偏信。对于那些不好的东西,坚决的摒弃,对于好的观念,批判的对待。当我们形成了正确的思考方法,我们也就慢慢的成熟了。
个性查宁说过,每个人都希望有他自己的个性,希望成为别人成不了的人,希望干出别人干不了的事。
毛泽东能逐步成长为一个伟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鲜明的个性和他独有的个人魅力。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表现出了他的叛逆,与父亲抗争,坚持自己的想
法,并获得成功,以致使叛逆成为一种习惯。当然,此时的叛逆已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学生时代的他锋芒毕露,秉承他的豪言壮志“自信人生二百年”。在第一师范的几年生活里,他始终是一名学生组织者,俨然一位青涩却出色的活动家。他敢于对错的东西说不,博学多识,成为学校里当时先进,更准确的说是激进分子的偶像,而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他一样使他人都心服口服,稳重、果断的他具备着少有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毛泽东的求知欲更不能翁小觑,这也是他独特个性的一部分。他把大多数的时间交给了图书阅览室,把大多数的钱也用在了买书上。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读后感,或赞同,或批判。在闹市上读书,纯粹的磨练自己的注意力。对报纸上的所有地名人名都细细考究。而现在的我们呢,作为学生的我们与书那么近,可又那么远。图书馆中好书如云,我们又读过几本呢?
布尔曼说:“每个人都是自己个性的工程师。”有个性,不是让我们奇装异服标新立异,而是有自己的决断力和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独特的想法与做法。不要做普通人,就不要做中庸事。大胆一些,热情一些,激昂一些,书写辉煌与精彩。
……
《毛泽东传》读完了,而意韵犹存。我思考着,记录着,写下了自己的感想。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片面或者偏激,可是我想说,这是我对中国当代青年学生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的呼唤。一本好书,不是好在它本身,而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是的,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真正顶起这份责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们定要高深呼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三篇: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何子彬 2007030026
这学期读了一下毛泽东传,感觉自己受益良多。并不是自的知识面得到了提高,而是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伟人,的确人无完人,以前的毛泽东在我们眼里太完美了,而今从历史的观点客观的评价他,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现在时代变了,这里并不是否认毛泽东在其生涯中为中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然而,时钟滴答运转,国家关系和社会的变化,时之所需日新又新。毛泽东的声誉没有最终的休寂之地。每一代人在审视他时都有自己的起点。我们这个时代看毛泽东可能更多的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
以前我们也知道毛泽东为恶甚多,但总是难于摆脱对毛的神话和迷信,因这一事实似乎是压倒一切的: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任何其它人做不到的。毛泽东取得常人不可能的成功,因此他不是常人而具有神力;因此一切残忍和罪恶都退居次要地位,甚至可以原谅。毛泽东的神话,大概从在延安举行的中共七大开始,统治了大半个世纪,也是应该结束了。我觉得有一句话很准确的从另一个方面给了毛泽东一个定位“这个主宰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命运数十年,导致至少七千万中国人在和平时期死亡的统治者”,的确,自从20世纪50年代后,毛泽东就再三再四地怀疑革命的成功,并渐渐转纳入主观性的世界观的循环历史观。况且,他的确相信资本主义可能在中国彻底复辟。所以这时候的他在用人方面,在国家建设道路的选择方面都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镇反”、“土改”、“反右”、“文革”,我听过很多老师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功过参半,我却不这么认为。至少在毛泽东统治的和平年代里,经济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处于温饱线上,如果说新中国是指自由、平等、繁荣的中国,那么毛泽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真的是新中国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毛泽东的一生,有太多的事值得我们探讨,他的生活、他的诗词、他所做过的所有的事,这一切不是短短800字可以说的清楚。经济发展不会让个人领导的角色远离而去,政治绝不会离开经济舞台而消逝,古人说盖棺方能定论,在毛泽东去世3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毛泽东,有功也有过,人无完人。
第四篇: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暑假在家,我读了平生第一篇名人的传记。读了后让我的感觉到名人传记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通过了解这些大人物的生平事迹,带给我们许多的鼓舞和启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以前没有看过。
毛泽东,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再熟悉不过了!他创建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剥削得苦难历史……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当时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败落。毛泽东虽然出生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但他从小酷爱读书,整天带着一本《水浒传》。当毛泽东到了11岁的时候,他父亲开始逼着他耕地、抬粪便,可是毛泽东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兴趣,在干完活之后躲在墙角里继续看书!毛泽东的父亲就曾经骂他是“懒而无用”,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农民眼中,田地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我也可以从书中感觉到那时的毛泽东是一个极为叛逆的少年。生长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不爱田地,却对知识那么渴望。少年时代的不断阅读,这对毛泽东的文化知识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在民间有句话叫做“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中国的古语,毛泽东都没有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如果当年老毛同志没有读水浒和三国,那么,他也就不可能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活动中有那么卓越的表现,而中国也不会是今天这么强大的中国了。后来,毛泽东用自己私下的攒钱离开家到外面闯荡。正是他的独自出外闯荡,让他看到了人们的苦难生活,于是让他起了改变人们的生活想法,想拯救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
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被他种精神所感动,少年的毛泽东便开始关注国家的兴亡了!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映像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
现在很多人择业都是想着以后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够赚很多的钱,才能够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似乎我们已经没有以前毛泽东时代人们的那种纯朴的念头了,要精忠报国,要为国捐躯……或许人们都觉得只有乱世才能出现毛泽东那样的英雄,只有乱世才需要毛泽东那样的英雄。
可我觉得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已经失去一次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的机会了。现在中国正在不断地建设着,在不断地壮大,这时候正需要我们,我们不能再失去这次机会了!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同时,看完《毛泽东传》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在思考之后,他总是能够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我所缺少的吧!在生活中,有关很多问题我都很优柔寡断的,我不断的在想,为什么同样是吃饭长大的人,毛泽东就可以那么果断,而我却如此不能做决定呢?我不断的思考着,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一个善于做决定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目标。而我,如果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克服自己缺乏主见的弱点。人的一生,不能都任凭自己的弱点为所欲为吧?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毛泽东也是,但是他都能够克服,同样是人,我也可以
我仍然记得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回来后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当时,毛泽东是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件事说的。但是,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走平平坦坦的路,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永远都会有困难在我们的面前,困难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他们出现而消失不见。而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老毛说:孩子们,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老毛说话是很有逻辑的。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说:“小兔崽子们,你们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不要天天谈什么政治,没有知识,你们什么都干不成,不要以为你爹我能用政治上的权力帮你们解决问题。即使我想,人民也是不会允许的。”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像毛泽东这么会思考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金玉良言呀!我们要偷偷的学过来。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好好的准备迎接困难。以前没有好好念书的孩子们,你们现在就要努力了,不然就来不及了,这也是我要对自己说的话。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这部传记也可以说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第五篇: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若要数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毛泽东显然是排第一位的。他无容置疑是一位伟人,但同时,也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伟人。他缔造了新中国,在世界之林中重树其中华民族的旗帜;但他晚年的系列做法,也将亟待发展的新中国领进一个大窟窿里,使国家发展倒退数十年之久。而读了迪克∙威尔逊(英)的《毛泽东传》后,我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从一个农家子弟,在变化莫测的20世纪的风浪迎头而上,最终成为这个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毛泽东的大名响彻了整个世界。然而关于对毛泽东的评价,却时常令人为难。不同的人对此持不同意见。改革开放以后,在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上,就曾令相关的评价小组陷入僵持中,再三易稿,仍无法令人满意,最后还是邓小平出面,下了“三七开”的结论。出生在现代的人,确实很难理解那个时代的伟人的世界,因此对于毛泽东的认识,很多人都有片面性,听别人怎么说的,就主观地产生了相应的结论。
比如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小的时候,由于受影视的影响,就立刻产生了毛主席最伟大的想法。那个时候的价值观里,除了黑就是白,除了好就是坏。接着到了初中之后,开始学历史,接触历史,接触文学,接触网络。然后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我不知道什么叫文化大革命,甚至初闻次名的时候还以为是一个褒义词。毕竟,那时候的认知里,革命就是好的。但随后知道了那是一场灾难,新中国面临的巨大灾难。中国人民因此而死于非命的超过了3000万人(据民间统计),这个数量据说与抗战八年死亡人数相当。或者另一种说法是中国因此倒退了五十年。于是就想了,现在的中国要是再前进五十年会是怎样?那一定比现在好得多啊!很多人的不满就来自第二种想法,因为那时的苦毕竟是没吃到,因此感慨也是表面的,但对于自己的现状(本应有的更好的生活),却是极为关心的。于是,毛泽东的形象便成了恶人。在大一点,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加多了,明白了新中国成立的风风雨雨,以及课本上的解释,我们对毛泽东的认识稍微多了一些理性。那时是很感激邓小平带来的改革开放的,于是邓小平的话也不经意间深入心中:三分过,七分功,总的来说功大于过。那时是不清楚过究竟有哪些,有多大,功又a 是怎样的。反正这样一个结论就已经产生了。
事实上,很多人在大肆品论的同时,其实对于他们所评论的人根本就不十分了解。你知道毛泽东的全部生平吗?你精读过他的传记吗?以偏概全是不足取的。
在读迪克∙威尔逊(英)的《毛泽东传》的时候,我更加认识到毛泽东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物出现在我的世界中的。他不是神,也不是坏人或是好人,他是人,一个在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同时使世界更加认识中国人的会犯错误的伟人。伟人之所以伟大,绝不在于他们不会犯错误。恰恰相反,他们如果犯错误了,那错误的后果也许会极其严重,就比如说五六年毛泽东提倡的大跃进运动与六十年代初的三年灾害。伟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了别人没想到或想到但也无法做到的事。比如说,毛泽东最大的贡献就是充分挖掘农民的力量,集结中国的底层百姓,从而创立了新中国。若是没有毛泽东,那个时候处于劣势的中国共产党也许就无法有今天的情形。
不妨简要分析一下。那个时期的三个主要矛盾体: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其中日本人是外来入侵者,14年的抗战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的。对于日本人的失败,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中日的人数和领土面积的巨大悬殊,是日帝国主义的枪炮填补不了的。过去一直言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完全忽略了国民党的存在;现在党变得更加民主和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了,于是关于国民党在其中的作用也开始为世人所知。国民党自认为打不赢日本人,所以在抗日问题上经常拖延,但因为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支持和共产党所带起的国民的一致激情以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最后胜了。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的作用并不是太大。或者说,没有毛泽东,换了其他注重现实的领导人,也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外敌的存在,自然而然地就最终把全国人民的力量拧在一起。举全国之力,主场作战,岂有不胜之理?日本人败了,那么就剩下共产党和国民党。而在国共的斗争中,可以这样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共产党的胜利!
国民党是蒋介石专政的资本主义政府,在普遍为缺乏知识和文化政治素养的农民的中国来说,不是好的选择。因为那样只会是旧中国的变形罢了,无法让中国真正走出泥潭,所以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但即便如此,历史也是必须由人来创造的,而那时的情形是:敌强我弱,形势堪忧!中共的军备,人数,生活条件都远远弱于有美国撑腰的国民党。斯大林曾分析中国国内形势,认为中国共产a 党无法敌得过国民党,这是当时的很多人的想法。面对这样的局势,共产党要获胜的唯一方法便是以全国大势相逼迫,逐步增强自己,削弱敌人。而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毛泽东。
和其他领导人相比,毛泽东是土生土长,没有去外国留过学的领导人。对于马列主义,他也只能从国内的一些译本中获取知识。这既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劣势在于他常常由于这个被别人看不起,优势则是他深刻地看到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力量。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的领导人比不上的。
或许也正因为毛泽东从未真正出过国门(除去两次去苏联),他身上的农民的局限性束缚住了他,使他在建国后的做法出现了许多错误。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想在有生之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多迈出几步路(或许也是出于对别人的不信任和担心社会的倒退),所以他激进了,他以为稍微快一点是没有关系的。但他忽略了他的话的影响力以及别人对其的利用。当轰轰烈烈的运动展开到几乎不可收拾的时候,他才发觉,但已经来不及了。毛泽东是一个固执近乎偏狂的人,他认为文化大革命本身是对的,只是被人利用,采取了不当的方式罢了。骄傲的毛泽东,他会低头吗?虽然做了自我批评,但文化大革命在他去世之前都未停止。
毛泽东是一个很真实的中国式传统领袖形象。他的才能很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他的革命也与中国社会深深联系在一起。鉴于历史,他在一开始就研究农民,因为他知道农民是中国的基石。他有着惊人的傲骨,敢于正面直视美苏两个大国。他冷酷,狮子与狐狸,即便是曾力挺他上位的刘少奇也因为他而死亡。他认为他的路是对的,因为建国前的大多数结果都证明了他自己,这给予他信心,所以他试图说服所有人,而不是听从其他人的话。身处神坛般的地位促使这一切发生。
很多人讨论着毛泽东的是与非,我觉得其实没有必要。身处那个时代,毛泽东已经做到了他的全部了。没有必要苛求领导人做到完美,而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对于现在来说,毛泽东的更大的意义在于启迪后面的领导人,该怎么做,怎么去考虑到基层的老百姓,什么不该做,怎么防止。就比如说腐败问题,诚然这是社会物质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我们能做的也有很多。想想毛泽东主席那代人的廉洁,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在今天应该落到实处的问题。
我眼中的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伟大,但他不是神;他是人,但绝对是a 一个旷古绝今的伟人。他又缺点和不足,所以他真实。我们应该做的,是认真细致地体会他的思想和人格,采其利器,为今日之中华民族服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