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壮海: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强大正能量
■能否激发和汇聚强大正能量,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只有不断涵育、集聚、迸发正能量,才能不断成就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在努力奋斗中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这样,正能量就会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滔滔江河
随着中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能否激发和汇聚强大正能量,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为此,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要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那么,到底什么是“正能量”?我们又当如何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现在人们热议的“正能量”,借用的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概念,但内涵已经与其在自然科学中的本义有了完全的不同。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所讲的“能量”,不论是机械能、分子内能、电能,还是化学能、原子能,都只有大小之分,没有方向之别。而我们现在从社会科学的角度、针对社会发展问题所讲的“能量”,则不仅有大小之分,而且有正负之别。所谓“正能量”,指的是一切有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因素,而“负能量”则与此相反。一个社会,就是一个能量场,其间的能量态势深深地影响着这个社会发展状况。当一个社会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占有优势地位的时候,就会呈现出向着进步文明、向着安康和乐、向着幸福和谐而拼搏奋斗、创新创造的强劲生机与活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在正能量的不断涵育、集聚、迸发之中坚韧前行。
推动我们民族复兴伟业的正能量,表现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执着追求。从林则徐“放眼看世界”的呐喊,到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呼唤,从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殷切叮嘱,到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从洪秀全对“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大同社会的畅想,到邓小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所确立的“三步走战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充满斗志、满怀信心,并将这种精神力量化为经济增长和巨龙腾飞的“中国奇迹”。“中国梦”正在这坚实迈进的脚步中变得愈发清晰和触手可及。
推动我们民族复兴伟业的正能量,表现为近代以来中国人屡遭屈辱而屹立不倒的顽强、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的理想、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毅力。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却击不垮中国人在历史长河中积
累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豪感;“三座大山”让中国人背负着沉重的生存压力,却压不垮中国人的脊梁;黑暗中的徘徊摸索让中国人摔得鼻青脸肿,却阻挡不了中国人勇往直前的决心。经历了大风大浪和生死考验的中国人,在和平建设时期变得更加成熟睿智和淡定从容,应对非典、洪水、冰雪、地震等灾害一次次集中展现着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之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共度难关的精神力量,总能将祖国的伤痛、同胞的痛苦迅速降低到最小程度。正是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力量让中国人在绝境中奋起、在逆境中升华,在应对各种挑战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中华民族赢得阔步走向希望、创造未来的荣耀与骄傲。
推动我们民族复兴伟业的正能量,表现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永不满足的改革创新精神。从破除“两个凡是”、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结束中国思想混乱僵化的局面,到破除“姓资姓社”的藩篱加速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从避免苏东剧变的历史悲剧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保存革命的火种,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为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一针强心剂,中国人就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破除各种思想观念的束缚、体制机制的障碍、风险陷阱的干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插上腾飞的翅膀。改革创新已经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旋律,成为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保证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同样只有不断涵育、集聚、迸发正能量,才能不断成就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集聚正能量,需要我们积极践行“三个倡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从国家发展目标、社会运行秩序、个人行为准则三个层面,精辟概括了当代中国在发展中所应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关键在于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并进,创新创造,实干兴邦;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关键在于我们要以人民为上、坚持依法治国,捍卫人民权益,遵从人民意愿;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关键在于我们自觉地将之内化于心、持守于意、外化于行,做一个高素质的现代公民。这“三个倡导”是激发和释放社会正能量的三个“齿轮”,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其动力支点在于每一个公民。当每一个公民都能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己的言行指南时,那么社会秩序就会运行良好,国家发展目标就会加速实现。
当“三个倡导”在人民群众中被广泛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水到渠成,并成为转动这三个齿轮的“钥匙”。
汇聚正能量,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五千年风雨而不倒,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的短短30多年中再次焕发青春,是因为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撑维系以及时代精神的鞭策驱动。民族精神在每一个时代总是体现为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又总是不断拓展和深化民族精神,因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当前要弘扬“中国精神”,需要我们将爱国主义的情感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守和珍视,需要我们将改革创新的意志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动和发展,需要我们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民族的深切自豪转化为改革的魄力、创新的勇气,需要我们以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
集聚正能量,需要我们善于转化“负能量”。这些“负能量”以不同形式出现,比如各种社会道德事件的发酵使得人们不敢扶起跌倒老人,各种谣言传播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各种群体性事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造成破坏,各种食品安全事件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安全感,等等。这些“负能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运转和进步发展,但如果应对和转化得当,也能够促使人们从另一个方面警醒,从对教训的反思中汲取教益,增强正能量。比如对一系列道德事件的反思,使得我们加大了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表彰力度,各种“最美”人物和身边的感动被及时发掘和传播,正能量再次成为社会的主导能量。比如对谣言传播类型、特点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制定相应的辟谣机制和疏导方案,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谣言产生免疫力,谣言自然就会失去传播空间;对群体性事件的反思,可以促使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改变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促进社会和谐;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反思,可以促使我们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检测标准,并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密切联系群众。
集聚正能量,需要每个人的积极行动,且不拒任何举手投足间看似微小的努力。用自己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每一份信任、每一次爱心为社会传递力所能及的温暖,在努力奋斗中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这样,正能量就会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滔滔江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壮海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二篇: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在“和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伟光
2013-06-04 06:28:00来源:2013-6-4 06:51:33 人民论坛杂志(总第405期)
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中国梦巨大力量的感召之下,我们的学术精英,媒体朋友,各界人士自发地走在一起,共同学习,探讨中国梦。这正体现了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更是人民梦,也充分证明了中国梦接地气。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也是每一个人的具体梦想,是13亿人共同的美好前景,也是每一个老百姓的尊严幸福。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聚集中国力量,符合中国文化。中国梦的实践探索,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和心理结构,我们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中国梦的实践道路,用文化艺术鼓舞中国梦的正能量,用实践力量适应中国梦的变化。
此次主办方将中国传统和文化与中国梦相结合,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意义上讲,均具有积极意义。首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上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讲包容,讲慈善,讲核心,讲主义,几千年深刻影响中国人的为人处事,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关注世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实现世界、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发展作为个体的奋斗目标,对很多中国人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次,从中国多灾多难的近现代史而言,和文化是中华儿女从切肤之痛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中国梦是民族图存、民族独立、民族自强之后的一种延续,这种延续因为与中华民族近代悲情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自然生发出一种力量。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饱受战乱之苦,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经过百年抗争新中国才成立,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独立。但是,过去列强入侵对我们造成的心理创伤仍然存在,中国梦是民族独立,民族自强之后的一种延续。
第三,从中国当前的现实出发,和文化是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源泉,必须不断地为人民造福。为什么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能得到中国
13亿人民发自内心的一致爱戴和拥护?因为,中国梦将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这些理论,演变成了人民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前景,摸得着的未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思想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我们文化学者仍然用高深的语言讲话,人民怎么能听得懂?人民需要最通俗,最朴实的语言来憧憬自己的未来。会前我认真看了主办方发来的相关资料,其中《人民论坛》杂志刊登的海南省三亚市政协常委马宪泉同志写的《破解全民焦虑的“五和”智慧》的文章,有新意,也通俗,来自于草根,践行于民间,让和文化接了地气,体现出中国梦的“三个共享”精神,让每一个中国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与时代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才能实现美好未来。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能接近中国梦,更能实现伟大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让我们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开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谢谢大家!
第三篇: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正如一杯清茶,僧人从悠远的茶香中,品出了丝丝禅意;诗人从灵动的茶水中,读出了人生百态;医生从苦涩的茶味中,探询出养身之道。喝茶,不过是饮取杯子中之水,不同的只是人们所持价值观不同而已。我们的人生梦想如一杯清茶,亦为我们所践行的价值观而变幻。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中,支撑我们勇往直前的动力就是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鼓动我们奋力的正是“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
得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虽然只用了短短24个字来概括,但它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看天下看如今看趋势,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
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早在我国民主革命初期毛泽东就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邓小平曾经深刻地讲到:“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不同时期,领导人都把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看作是社会革命与改革的重要旗帜,指引社会前进的方向,扬帆起航。
但是,不可否认,置身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面对多元的利益、多样的观念、多变的思想,有些人的价值观缺少时代价值的滋养,导致在面对时代公共问题时,少了一点深层思考,多了一些浅层眼光;有些人的价值观缺少宗旨的支撑,导致在进行社会活动时,少了一点规则观念,多了一些利己算计;还有些人的价值观缺少责任的承载,导致在职业制定过程中少了一点社会性,多了一些个人利益性等等。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关联时,我们要善于用艺术的形式把深刻的大道理和贴近百姓的小道理结合起来讲述好、传播好,使人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真理的魅力,更加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只有把理论性的价值观付诸于实践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动服务中,才能把其中的精髓散发出来,让社会弥漫着“为价值观代言”的魅力,体会到如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甘甜,体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幸福,体会到“启程中国梦之旅”的踏实。
第四篇:汇聚正能量,成就中国梦
炫丽之梦,灿烂人生
梦似风筝真实而飘渺,梦似彩虹美丽而遥远; 人生如梦短暂而绚丽,人生如戏充实而精彩; 梦随人“生”,人“生”寻梦;
当代中国的人数已有14亿左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大小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婴儿也不例外,当“呱呱”声落地时候,意味着又有婴儿降落这个世界,也意味着婴儿带着好奇来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意味着他将进行他的人生旅程,寻求他自己的人生之梦。所谓中国之人口众多的大国,同样有着14亿人口共同追求的梦想,即中国梦。
中国梦是我们中国人14亿人口共同追求的梦想,在过去,所谓梦想也就是能够让人民吃饱喝暖,解决温饱问题。在当代,所谓梦想也就是能够实现小康生活。不仅要追求物质上的生活,还要追求精神上的生活。在将来。。。有待我们去追寻。然而实现了梦想或者是要想实现梦想就要为之努力奋斗,从过去到现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那时代的梦想。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这个梦想之所在的关键词“劳动、教育、创造”。
在过去那个时代,人们住的窑洞,吃的是窝窝头,穿的是补丁,喝的是井水。正因为他们努力劳动,懂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才逐渐转变成当代,住的是高楼大厦,吃的海鲜鲍鱼,穿的是绫罗绸缎,喝的是泉水。从过去到现在的几十年里,从体力上的劳动到脑力上的劳动,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然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当中,党和国家开始注重教育,逐渐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因此体力上的劳动逐渐的被脑力劳动所取代,使国家得到发展,社会得到进步。众观当代,矗立着一栋栋高楼大厦,车辆连续不断匆忙而过,密密麻麻的人在街道上穿行。体现着中国的进步,显示着城市的繁闹。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当代我们还要勇于创新,中国才能更好发展。
在当代创造是中国进步的核心,国家经历了最艰苦的时代,用古人那勤劳的双手,伟大的智慧凝结现在的结晶,为历史写下一篇辉煌的篇章,谱下最华丽的乐章。虽然国家过了最艰苦的时代,发展到如今到了另外一个阶段,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所谓新气象,新起点。在新的一个阶段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还要我们去学习,接触,了解,吸收,创造。打破曾经一味的保守,守旧的思想,跳出古人思想的框架,凝结新的智慧,打造一个维新的中国。创造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前行的动力,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中国梦点明我们前进的方向,使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保守的想法,教育是加快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是实现中国梦另一道风景。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与时俱进是我们生于当代所必须追随的。要跟上时代的前进的步伐,我们心中也有一个自己的“中国梦”,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带着一种“使命”,给我们一个期限来完成这个“使命”。所谓的“使命”也就是我们的梦想。每个人生来就不同,都是带着的不同的“使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的人是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有的人想成为一名医生,有的人想成为企业家,有的人想平平凡凡的过完一生。正所谓这些梦想不同,也就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梦想,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结局,不一样心情。在完成我们各自“使命”的同时,还要我们支持党的事业,支持国家的事业。
中国梦: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个人梦: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成就自己美妙人生。
国在,家就在,梦也在,中国梦也在。成就中国梦,引领中国旗帜。
第五篇:汇聚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汇聚正能量 共圆中国梦
孔跃民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参观过程中,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国梦。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总书记又多次阐述中国梦。中国梦已成为当今中国最激励人心的话题,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明代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中国就有170多项;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航海史上居领先地位;直到清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中国很快落伍了。当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的时候,灾难却悄然降临了。
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一系列灾难接踵而至: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西方列强用枪炮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占香港,割让台湾,巨额赔款,俄罗斯则趁火打劫,先后侵吞我国150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从19世纪中叶开始,探索民族复兴的各种救国主张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但结果都无一例外地失败。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才开始出现希望的曙光。如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几经挫折,但是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巨大变化为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正如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明确了中国梦是以国家、民族、人民为主体的共同的梦。中国梦是国家梦,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中国梦是民族梦,民族复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中国梦是人民梦,人民幸福是国家梦、民族梦的根本目的。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都要以人民幸福为本。正如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总书记习近平用三个“必须”勾画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我们党历尽艰辛,付出各种代价,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正是这条道路,使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30倍以上。中国的快速发展超乎任何人的预料,2004年中国经济总量还排在世界第七位,到2010年,我们已经连续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在外敌入侵、国家危亡之际,爱国主义是团结中华民族戮力御辱、救亡图存的奋斗旗帜;在国家分裂、战乱纷争年代,爱国主义是团结中华民族促进祖国统一、中华儿女相亲共睦的精神纽带;在和平建设、繁荣发展时期,爱国主义是团结中华民族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面对日趋复杂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之争,面对海峡两岸尚未实现统一,面对各种社会矛盾,靠什么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实现“中国梦”?仍然靠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改革创新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它表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一方面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各种难题需要破解;另一方面,党内和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懈怠现象,缺乏应有的忧患与进取精神。因此,迫切需要凝聚改革共识。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解决好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问题,舍改革创新,别无他途。我们必须永远保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雄厚基础。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任何梦想都不可能实现。9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使民族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明白,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凝聚全民族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创造和坚持了统一战线这一法宝。实现中国梦,一定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要努力消除不利于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的消极因素,克服阻碍社会群体创新奋进的不良现象,营造人民群众追梦的良好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汇聚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愿望与追求,形成强大的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
三、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战斗力和领导水平。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乘势而上、转型发展,需要党引领方向;处在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凝聚共识、攻坚克难,更离不开党聚合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课题。要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
党员干部要做实现中国梦的模范践行者。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就必须实干兴邦。习近平同志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模范践行者,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努力学习,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践行中国梦的素质和能力;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努力造福社会、造福人民。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带领群众,激发人民群众为努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热情,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