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母亲的生活事迹材料
温馨和睦的家庭
1976年与丈夫结婚以来,一直在家从事繁重的农业生活,随着三个儿子相继出生,家庭负担自然加重,从早摸黑在家干农活,使孩子们从“低标准”的生活中获得乐趣。她白天下田劳作,晚上为人家缝衣补扣,用那么微薄的收入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入知识的殿堂,她操持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七口之家。昔日窈窕的身躯慢慢变得拖沓,额头上增添了许多皱纹。在窘境中她与丈夫携手共创,相敬如宾,小日子过得虽然紧紧巴巴,但却从未因此相互埋怨过。
如今,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小儿子还在读书,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还是很窘迫。经过近十年的艰辛劳作,生活条件日渐改善,可孩子们都均已到了相继入学的年龄。一家五口的吃饭问题暂且不说,可孩子们的读书是大事。肖银凤明白事理,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由于丈夫在外干泥匠活,农忙虽然家里没有男人的窘迫,她就不敢直起腰歇自己一会儿。长年累月,饱经风霜的夫妻感情却不断升华,可岁月的痕迹却提前刻画在了银凤的脸上。在母亲坚毅的性格下,孩子们都非常懂事,人穷志不穷,他们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让父母过好日子。
死亡线上的阴霾
随着岁月的流逝,肖银凤辛勤汗水没有白流,几年过后,老大学得机电技术,并开设了一家维修部,老二也谋业在外,小儿子考取了九江医学院,眼看苦日子熬到头了,银凤的脸上也逐渐舒展开来,看到幸福的曙光,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XX年12月在家做农活的张传志突然感觉脚痛,开始还以为是原来的痛风病发作了,可医院的诊断却是:尿毒症。突如其来的病魔如飙风般铺天盖地而来。一纸诊断,犹如一湖平静的秋水,投进了一块大石,一石击破水冲天。给整个家庭蒙上一层阴影,原本家庭经济拮据的状况,再次紧张起来。医生说,救命的路只有两条:一是保守治疗,靠透析维持现状,生死由命;二是寻找移植手术。望着风雨相伴几十年的丈夫那种从未有过的失望眼神,和孩子们那种刚脱离家庭襁褓的无奈情形,肖银风哭了,她的眼泪是浑浊的,这位以住倔强的农家女子平生第一次以泪洗脸,第一次发出暗淡的眼神,选择前者,意味着夫妻情缘由天定,如同刀绞;选择后者,20多万元的天文数字,无法读懂。
母爱抉择 创造生命奇迹
母亲的爱是最无私的,母亲的心是最善良的,母亲的人格是最伟大的,是只图奉献不图索取的人格。
生与死的抉择,情与爱的份量,使肖银凤没有过多时间徘徊,几天过后,她毅然选择后者。为尽快控制丈夫的病情,她一边送丈夫到医院治疗,一边不分昼夜在亲朋好友间奔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筹足费用,挽救心爱的丈夫,挽救这根家庭的顶梁柱。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治病的钱依然没有筹足,人却愁病了,肖银凤彻夜难眠,茶饭难咽。想到被病痛折磨的丈夫,她心如刀绞,形如枯草。作为丈夫的妻、孩子的母亲,她时刻用一个爱字来支撑自己,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奔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肖银凤执着的感动下,亲朋好友都伸出了同情的手,虽然费用还远远不够,但挽救计划还是前进了一步。用爱的召唤,感应丈夫那颗宁死不医的心,带着丈夫前往九江接受治疗。事违人愿,到医院后,院方检验结果出来:眼下没有可以配对的肾源。最大可能只有在直系亲属中寻找,这就意味着要在三个儿子中寻找,但想到儿子们正值青春年少,前程似锦的大好年华,想到手背手心都是肉,她担心儿子们的健康,不忍心告知他们。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要求院方对自己进行检测,奇迹竟出现了,她和丈夫血型一致,并且淋巴细胞试验和群体反应完全一致,配型完全成功。于是她执著要求,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心爱的丈夫。张传志,这位血性刚烈的汉子也平生第一次流下第一滴眼泪,曾多次拨掉点输液以示拒绝接受治疗。他望着爱妻憔悴的身影,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望着妻子坚定的眼神,多次苦苦相求,张传志才勉强接受。
两人同时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室的门打开了,这是希望之门,在那一刻所有的言语都是那么的空洞,他们相视着,两颗生死相连的心在那一刻凝聚得更紧。手术室外,三个儿子围在一起忐忑不安,手术室内医护人员也觉得今天的手术刀格外沉重,他们知道这次手术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太多的期待。直到下午,两人先后被推出了手术室。肖银凤的肾被植入丈夫体内,吻合成功。肖银凤清醒过来后,头一句说是:“传志没事吧?”
手术很成功,移植后发挥作用,术后第一天尿量就近1万毫升,血肌酐值降了一半,第二天,接近正常,第三天完全正常。爱情让上帝也感动了,肖银凤用自己的爱把丈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幸福的笑容流淌在两人脸上,这种经过生死之后,发自内心的笑已让病魔望而却步了……
生活窘境 自强不息
残酷的灾难与现实面前,在伟大的母爱的支撑下,三个儿子非常懂事。由于治病,家中已是一贫如洗,大儿子海荣将自己开设的维修部转手给他人,三儿子海峰面临缀学的困境,孩子们默默承受着一切,没有告诉他们的母亲。他们深爱着他们的母亲,不愿再让母亲那虚弱的双肩承担着不堪的重负。可银凤还是知道了,坚毅地对孩子说:“我只要有一双手,就不会让你们受苦。”
风雨飘摇的夜晚,银凤在屋檐下失声痛哭,但是到了早晨,这位坚强的母亲带着还未初愈的身体,继续在田间艰辛地劳作,她打定主意,要用一个女人的肩膀支撑起整个天空。
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心里总是装着自己的儿女,总是装着家庭,把自己的肾献给自己的爱人,把自己的一身无私奉献给自己的儿女。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县委、县政府、村委的倡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爱心行动下,共捐献费用6万元。同时,她教导儿子要勤奋学习和工作,并将捐献名册装订成册视为家宝,时刻提醒和激励孩子们不忘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恩情,时刻不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肖银凤,一位极其普通的农家女,一位平凡脱俗的母亲,她有着一颗传统的善良的女人心,金子般的母爱心,正是因为这颗心感动了千家万户,感动了社会。出院后她重新用虚弱的身躯挑起照顾丈夫,供养小儿子读书的重担,继续操劳着丈夫三年间所需的十多万元治疗费用和欠下的十几万元的医疗费。
如果这样的人物感动了您,那么就像歌唱中的那样: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他们唱一首歌,用第一轮初升的太阳为他们祈祷。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发生,每天都有一些人默默地做着令人感动的事。今天,我想记录这样一份感动,也将这份感动呈献给您,一位平凡的母亲,用真爱点燃生命,用平凡铸就辉煌。世界的伟大正是因为人类有了坚强而慈爱的母亲,
第二篇:伟大母亲事迹
史金凤,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1991年,史金凤收养了一名聋哑的弃婴,还创造了另外一个奇迹,她倾家荡产,在家里办起了一所聋哑儿学校,十几年来共收养培育了聋哑儿童186名,既是母亲,又是教师,还是保姆,目前已有38名孩子走向社会参加了工作。史金凤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十八年如一日的付出,在聋哑儿和特殊教育领域,为孩子们铺设了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
熊丽,2006年12月26日她遭遇一场特大车祸,致使全身大面积重度烧伤。当时,她已身孕6个多月,必须接受抗生素治疗,而前提条件是放弃肚子里的胎儿。她抱定生命至圣的信念,承受了炼狱般的痛苦拒绝使用抗生素,毅然承受烧伤治疗血肉剥离的痛苦。在经历长达37天与死神的顽强搏斗后,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落地。重度烧伤孕妇产子,全世界极为罕见。熊丽用常人难以想像的超凡勇气,谱写了一曲生命延续的执着和万难不怕、万死不惧的母爱之歌。
三年前,一场麻疹让王怀香的儿子双目失明,两次复明手术失败,但她始终不愿放弃,她坚信,儿子会再次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最后她决定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儿子,牺牲自己,换取儿子的未来。
被称为“暴走妈妈”的陈玉蓉,195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55岁的她患有重度脂肪肝,然而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疾病的儿子,她从2009年2月18日开始,风雨无阻,每天暴走10公里。脂肪肝消失,2009年11月3日,陈玉蓉接受了肝脏割离手术,随后儿子叶海斌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
之一,讲在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埋在瓦砾中长达八天的母女奇迹般获救。人们感到惊奇的是,在阴冷,无水和没有食物的八天中,只有三岁的幼女是怎样活下来的?原来是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食自己的鲜血得以不死。
之二,是100年前发生在庞贝古城的一个惨痛故事:当炙热,令人窒息的火岩向来不及逃掉的居民袭来时,一位母亲在绝望中,曲下身来,以自己的背,头和四肢紧紧怀抱怀中的幼子,燃烧的熔岩在一嚓啦间将母子相拥的情景化做历史的永恒。
之三,是讲越南战争中一群平民在枪林弹雨中狂奔逃命。一粒子弹射中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没有象其它人一样扑到而死,而是慢慢蹲下去结束了生命。拍下这组镜头的美国记者流着眼泪对刘墉说:她是怕压着抱着的孩子,才忍着不死,蹲了下去.....
第三篇:伟大的母亲
伟大的母亲,坚强的儿子
郑州励德双语学校小学部:吴敏
听了张老师的报告,期间多次眼泪忍不住冲出眼眶,流满
脸颊,心里情不自禁的赞叹“多么伟大的母亲,如此坚强的儿子”。
张磊是不幸的,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多病的身体,缺少父爱的生活,贫穷的家庭,面对这一切不幸,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
把这一切的不幸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不间断的学习,哪怕是在治疗期间,哪怕是在病重期间,哪怕是刚刚走下手术台,心里只
有一个念头“我要读书”,从不间断自己的学业,想尽一切办法
学习,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最后终于学有所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企业赢得了荣誉,为国家创造了
财富。
他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有一个比他还要坚
强的母亲,是母亲陪她一路走来,再大的风雨有母亲顶着,再大的困难有母亲扛着,母子相互支撑一同走过三十多年的崎岖不平
人生道路。同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又有那么多真诚帮助过他的人,循循善诱的师长,医德医术高超的白衣天使,团结友爱的同
学,善良淳朴的街坊邻居,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有了这么
多相识,不相识之人的帮助才成就了他的今天。面对这一对母子,令人不得不生敬佩之心,羡慕之情,母
亲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自己的。。。通
通都隐藏起来,母亲把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奉献给了自己的孩子,无怨无悔,无所要求,不求回报。面对母亲的付出,儿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母亲,慰藉母亲那一颗饱经沧桑的心。
伟大的母亲,坚强的儿子。我们向你致敬。
第四篇:毛主席伟大事迹
毛主席心中的人民群众
1947年,毛泽东东渡黄河后,乘吉普车去西柏坡。行进途中,他看到了路旁有一个生病的女孩和泪流满面的妇女。他身子一阵震颤,急忙下车——以下是毛泽东卫士们回忆的原文:
毛泽东大步走到那女人和孩子身边,摸摸孩子的手和额部:“孩子怎么了?”
“病啦!”女人泪流满面。“什么病?” “请一个先生看过,说是伤风着凉,气火上升。可吃了药不管事儿,烧得说胡话,这会子只剩了一口气„„”女人呜呜地哭出声。
听到此,毛泽东眼圈泛红,猛地扭回头,朝车上看。是在找随军医生。
“我在这里。”朱医生在毛泽东身边说。“快给这孩子看病。” 朱医生用听诊器听,又量体温,然后问那妇女孩子发病过程„„ “有救吗?”毛泽东声音颤抖,提着一颗心。“有救。” “好,一定要把她救活!”毛泽东顿时放开声音。“可这药„„” “没药了?”毛泽东又显出紧张担心。“有是有„„只剩一支了。” “什么药?” “盘尼西林。” “那就快用。” “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 “现在已经到了万不得已,请你马上给孩子注射!” 朱医生将那支珍藏很久没舍得用的盘尼西林用给了生病的孩子。那时,抗生素不象现在这么泛滥,所以很显特效。朱医生打过针,用水壶喂那孩子水。工夫不大,孩子忽然掀起眼皮,轻悠悠叫了一声:“娘„„” 那妇女呆呆地睁着大眼,泪水小河一样哗哗往下流。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
毛泽东两眼泪花迷离,转身吩咐朱医生:“你用后面那辆车送这母女回家吧。再观察一下,孩子没事了你再回来。” 后来,每当谈到那个孩子和流泪的母亲,毛泽东眼圈总要泛红:“也不知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把她带来治疗一段就好了„„”他多次感慨:“农民缺医少药,闹个病跑几十里看不上医生,要想个法子让医生到农村去。吃了农民种的粮就该为农民治病么!”
爱民的毛主席
1942年8月,一天下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断了,出席会议的延川县长李彩云同志不幸触电而死。这件事传出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主席?这话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没有叫人去追查骂自己的人,更没有去抓什么“反革命”,而是向干部了解“骂”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重,群众有意见,便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主席知道原委后,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二十万担(每担三百斤)减至十六万担。这件事的处理,使党群关系更加亲近,毛主 席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了。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第五篇:母亲伟大的爱
母亲伟大的爱
母亲节到了,大家都用各式各样的形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我只能在三更半夜里为我的母亲默默的祈祷,祈祷你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我是来自一个乡村的人,在没有来大城市之前更本就没有听说过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还有母亲节,当然在外边混的时间长了也就跟着大家一起来吆喝.现在虽然我远离他乡,可心始终系着我的家人,一刻都没有放下过。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我的脸上也过早的失去了一半的光彩,是妈妈一个人把我们几兄姝一起养大的,在我的眼里,妈妈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的一个人,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坎坎坷坷,我妈当然也是经历了人生中的很多苦难。
我的母亲是位普通但不平凡的农村妇女:中等个子,黝黑的皮肤,我永远最爱的母亲。我不知道怎样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爱。母亲爱我,而我更爱母亲。母亲的一生很坎坷„„她多愁善感。
说起母亲我的鼻子就酸酸的。
曾经,因为母亲的唠叨而感到厌倦,而如今,远离了母亲,却多么的希望能听到母亲的唠叨声啊;曾经,因为母亲的使唤而感到生气,而如今,远离了母亲,却多么的想为母亲做些事啊,多么的想为母亲捶捶背,为母亲梳梳头发,为母亲寻找因劳累和被岁月留下的痕迹而变白的发丝啊„„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是我走出家门踏上学旅途的那一刻:出门的那天,母亲半夜三点钟就爬起来摸黑为我煮早饭,杀了一只家中仅有的一只连过节都不舍得吃的鸡,母亲说;“你去外边读书,难能回来,什么时候才能吃到鸡肉啊”。当时听了母亲的话,我竟哽咽得说不出话,背着母亲悄悄拭眼泪。忘不了汽车开启的那一刻,母亲那依依不舍的目光,我无法忘却,那闪烁着晶莹泪花的目光,是对女儿的眷恋,对女儿的期望,对女儿的爱。汽车缓缓的启动,母亲迟迟不肯离去„„母亲转身离开的那一刹那,我的泪不顾旁边的任何一个人.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听话的滑落下来,心中有股莫名的痛。过了一年回家,母亲去接我,在接过我手中行李的那一刹那,我有股的冲动,突然想去抱我亲爱的母亲,可是我没有,看到母亲那平静的微笑,那眼神里,有何等的多的爱,何等的高兴啊。因为是请假回家的,没过多久我又出去读书;母亲一样送我到车站,那时人多,买不到票,母亲足足陪我等了两个多钟头,送别的那一幕依然出现„„母亲爱我,犹如我爱母亲一样,也许我!还没长大,不懂得怎样去表达对母亲的爱,只能在心底默默的想念着她,为她祝福,为她祈祷,希望她能健康快乐!
“妈”我没有在你们身边,你们过的还好吗?我不能经常回家去看你们,其实在外地的我又何尝不想你们呢!
经常的折腾你们和淘气,不过那个的时候我毕竟年幼无知也!我的母亲我爱你。
我也祝愿天下的母亲你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平平安安
也对所有的子女们说声:有空常回家看看。
父母之爱无私奉献,恩重如山,莫到子欲孝而亲不待时饮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