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步步惊心》读后感
《步步惊心》读后感
是在看完《宫》后才开始对穿越剧感兴趣的,于是寻寻觅觅,发现了桐华的《步步惊心》,看完了一遍小说,接着又看拍成的电视剧,接着又看一遍小说,接着又反反复复看电视剧,呵,自问从未如此钟情于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只因它让我感触太多。
得承认,看穿越剧总能带给我们一些少女般的遐想:倘若哪一天我也穿越到了清朝,遇到众帅哥,呵呵。于是花痴开始了。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几年的白领生活让剧中的女主角张晓即使处在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中,亦能保的住自身安好,这一点,着实令人佩服。虽然这是一部言情片,但其中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完美诠释亦让我感动。
小说中若曦与若兰的姐妹情,细腻而温馨。曾经淘气爱闹事的若曦着实让身为姐姐的若兰头疼,有这样一个古灵精怪却又让人担心的妹妹不知是福还是祸。在得知若曦与八爷两情相悦之际,她告诫若曦要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不要后悔。能够真心实意为自己妹妹着想,愿意与妹妹共侍一夫,哪怕她心底里是不爱八爷的,她也都算上一个好姐姐。尤其到后来若曦因触犯天颜而被罚到浣衣局,也许那是她第一次愿意主动与八爷说话,主动牵他的手,恳求他帮若曦。一切都只为若曦。而若曦亦是真心对待若兰,哪怕她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许身在宫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没有心机太过善良的姐姐了。自己境遇再不好,也会书信给姐姐告诉自己一切安好,让姐姐放心。为了让姐姐死后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甚至跪求八爷一纸休书休了姐姐,只愿姐姐求的自由。也许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个关心着自己,爱护着
自己的大哥哥,大姐姐,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能够帮助我们,失意时安慰我们,甚至能够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奋斗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如果真是这样,那也是我们此生之幸。爱情可以变,友情可以变,唯一不变的,大概只有亲情了。
说到亲情,封建王朝的子凭母贵思想在小说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八爷奋斗了大半辈子,无缘皇位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生母良妃系辛者库所出,身份卑微。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于是为了儿子的大好前程,母亲毅然放弃医治重病直至薨世。类似的,绿芜为了让女儿将来有清白的身世,不受自己妓女身份的影响,决绝的投河自尽,留下了年幼的承欢和痛苦的十三爷。想想现在,子凭母贵也许OUT了,但子凭父贵,即我们所说的富二代开始盛行。这是“我爹是李刚”的年代,这是“四大名爹”的年代。一样的,没有富得流油的爹,你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出人头地,我们难免会在这样那样的富二代中挤得头破血流,最终失败退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是这个国家一点点开始腐败,我们看到的美好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羡慕若曦从小就有一大帮帅哥玩伴,这种友情一直持续到最后。若曦大半生都在为朋友付出,太重情义,也许是这部小说最终演绎成悲剧的重要原因。为了十四不惜舍命相救,为了十三落了一身病。她和十三的知己之情更是令人动容,因为是知己,因为太了解,所以,无需问原因,无需想太多,觉得对,就去做,永远相信,永远支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幸矣。对待朋友,以心相交,在这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年代,有一个人会和你一起哭一起笑一起
感悟人生,我们就是幸福的。
若曦与八爷、四爷的感情纠葛,让我们嗟叹。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步步》里的爱情太感人。若曦为了等四爷,甘愿呆在浣衣局十年之久;明慧对八爷的爱超越了一切,甚至自己的命;绿芜甘愿被禁于养蜂夹道,只要有十三相伴;明玉一身傲骨,却为了十爷向从小的情敌若曦下跪。小说里,若曦为了开导十爷,讲了一个芙蓉糕和冰糖葫芦的故事,八爷先对若兰情有独钟,又对若曦一见钟情,却忽略了一直在身边默默付出的明慧,直到明慧自杀那一刻,他才醒悟自己最爱的,一直都是芙蓉糕呀。可惜呀可叹,人总是这样,在失去后才开始追悔莫及,才想起要珍惜。红玫瑰和白玫瑰也许我们都会拥有,但难得的是要认清自己的心,知道是什么最重要的。又有谁是真正值得我们为之付出的。我们可以想念冰糖葫芦,可以时常低头看见衣服上的饭粒,但不可以忘记芙蓉糕,不可以忽略了心口的那颗朱砂痣。梁朝伟在《无间道》里说:我们走的太远,已经忘记了出路。如果我们正在路上,别忘了回头看看,摸摸良心,是否还在热血沸腾。
塞外行围,白雪红梅,兄弟情深,若曦不禁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繁华散尽,只剩落寞。正如几米所说:“所有美好,都有最后期限。”谁能想到当时感情融洽的兄弟将来会成为勾心斗角,为争夺皇位不择手段的对手。也许一切命中注定,只因他们都生在帝王之家,无法改变的命运。因果轮回,其中的错综复杂,又岂是一句造化弄人可以解释清楚的。我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因
为当年若曦提醒八爷的一句话酿成了今日的种种苦果。只是不由感叹,我们似乎一直在纠结,不知道怎样做是最完美的,怎样做能让所有人都好,于是,我们总会或多或少的伤害到自己爱的人。世事难两全,是永远的遗憾。
若曦与四爷的感情曲曲折折,好不容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却无法善始善终,实在令人感伤。我们无法否认,他们是相爱的,甚至是深爱的。若曦的爱情观很令我欣赏。对八爷的决绝一开始让我不忍,当她对十四说出:既然不可能在一起,又何必做一些欲放不放的缠绵姿态去撩拨她。才明白是应该这样的,我们也许都遇到过这样的感情,爱,不可以,忘,又做不到。爱情,也许真的是不能纠纠缠缠,不清不白。为了自己和自己爱的人,也许我们都应该干脆一点。若说若曦与八爷的感情炙热如火,那么若曦与四爷的感情却是点点滴滴,不温不火,但足以燃烧一切。若曦无法理解成为雍正的四爷,残害兄弟,杀死和她最要好的姐妹玉檀,这些都成了他们之间的屏障。不由得觉得若曦要求的太多,她到底想要什么?这是十四问她数遍的问题,也许她自己都不知道。记得当初若曦看到康熙走到已逝世的良妃殿前,也只是一瞥。不由感叹,帝王的爱,原来就是这样,片刻回眸而已。想想自己,胤禛对十三说:她只在乎别人,我只在乎她。十四既得到了康熙的赐婚旨意,却也没有强求她。她应该是幸福的。而她太多情了,太在乎友情,只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却忘记了,有些事,是自己也无能为力的。我们总是欲望太多,得不到满足,应该知道,有些事,可以做,就做好,不可以做,就忘记吧。我们并不是万能的。
若曦曾感慨,为何被牺牲的总是女人,而且奇怪的是,她们竟毫无怨言。明慧,绿芜,玉檀,若曦,哪一个不是如此。总是说,爱情是伟大的。也许真是情到深处无怨尤了呢。
身处皇宫的若曦,做事再三琢磨,还要再三琢磨,真可谓步步心机。不知道未来的我们会不会也成为这样机关算尽的人,年少无知时,犯了错会有人原谅,长大后,再犯错,虽不会遭到杀头的命运,可又会有谁再去原谅自己呢。
因为是从现代穿越到清朝,所以知道每个人的命运,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更加预示了小说的悲剧结局。一心要逃离皇宫这个牢笼,却奈何命运牵引,逃离了束缚身体的牢笼,却逃不了自己的内心。等待无疑是最难熬的,日日思君不见君,若曦最终香消玉殒,却只希望能够忘记这些让她一辈子为难的人。继若曦十三相继离开之后,胤禛就真真正正的成为了孤家寡人。往事亦如风飘散。
到最后,主人公们经历艰难坎坷,体会最深的三个字无疑是:放得下。放得下,也许真的是佛家只能说却做不到的偈语。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亦不过是过眼云烟。加菲猫说:“爱情来得快去的也快,只有猪肉卷是永恒的。”我们何必为了短暂放弃永恒,为了浮云放弃眼前的幸福呢?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是一种哀伤。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借元好问的一句话: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2011级金融二班于颖
第二篇:步步惊心读后感
木兰遮不住的伤
“是时间的过错/让我们只能错过/我有多想念/你有多遥远”……几句歌词道出了多少人心中的酸,无奈之下也只能恨你我情深而缘浅……
凡人间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一)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眼光,开始在她的身上流转。她的一言一行、一品一笑,都化作他心中不断缠绕的情丝,一丝一缕,牢牢地将他的心拴住。当他无力保护她时,他的心深深的痛着,只能用身体的苦痛来缓解心中的疼痛。当他处于万人之上的地位时,他用极端的方式来爱她,想要的,只是她不再受伤害,哪怕被她误解。然造化弄人,他无法原谅她曾经的不忠,却又提不起恨,只能深深地痛着。虽说爱之深,恨之切,但他真的恨她吗?又有谁信呢……要真正恨一个自己深爱的人,谈何容易!若真要恨,恐怕也只能恨自己怎不早日遇见她,让她一心一意,只爱自己一个……
于她来说,他是她最爱的,却是最无法独有的。当他轻描淡写的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启她心门的钥匙;当他扔掉伞,陪她在雨里挨着、受着、痛着时,她已彻底向他打开了心门;当他护住她,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她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后的是是非非,不过越陷越深而已。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爱他,但她却因对朋友的义而
跟他对立,这让他痛苦不已。最后,她弃了他,选择了自由。然而,她又念念不忘他,在生命弥留之际,想的念的却只有他……
爱一个人,怎样才能生死契阔……如何才能相思相爱又相亲…… 爱情,不是光有爱就够了,还要理解与宽容。倘若真的爱,那就应该接受对方的好与坏,不要因对方的一点瑕疵而轻易将彼此推开。要知道,有些人一旦离开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是神话,却是神话……
(二)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都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与她的相知之情,也是结缘于酒。他拉着她,策马奔腾到人迹罕至之处,举杯同饮,相谈甚欢。从今后,或喜或悲,或苦或乐,他与她,都相互勉励。累了倦了时,一壶清茶,一杯浊酒,与君同饮,诉尽心中千丝万结。
在这世上,真正懂她的人,是他。真正懂他的人,是她。也难怪,他被囚禁之时,她为他求情在雨中跪了几天几夜,以致于落下一身病痛。也难怪,他为了替她隐瞒过往的情事而步步为营……当她选择自由的时候,他送了她一程又一程,虽不忍别离,但还是挥泪看她离去。可又有谁能料到,这一别,却是永远不见。临终时,她把攸关性命的事物交付于他,说这世上唯有他能托付。可见他与她之间,是怎样不凡的感情!
相爱又如何。相爱若不能相守,也不过繁华一梦罢了,最后只留下那一道道难以抹平的伤口,日夜疼痛。然,相知之人,不一定要相守,只要彼此挂念就足够了。天冷了热了,道一声保重;心累了倦了,始终有个依靠在那,不离不弃。世人皆弃我又有何妨,只要有你懂我就聊以慰藉了。你我虽不是生死相许,但为了你,我甘愿肝脑涂地……
今生,吾得一知己足矣。来世,若有知音见采,我仍愿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陈秋燕
2011/10/3
第三篇:《步步惊心》读后感之1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步步惊心》读后感之1--十四阿哥。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这样凄绝的词,从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儿口中读出来,本就让人心惊,又适逢她与十四阿哥的初次会面,看完了这二人的结局,当我再次重温这一段的时候,才突然发觉,这一铺垫竟是这样触目惊心,第一次感到,作者笔底竟有些曹公的“草蛇灰线”之文风。
十阿哥的寿宴上,若曦为了看清楚将来的雍正,将半个身子探出窗去,这一不雅的情景恰被回过头的十四“逮了个正着。”若曦单独为十阿哥唱戏祝寿,这一情景也深深的打动了尾随而来的十四,多年之后,在草原上,为了救违抗圣旨的十四,若曦向敏敏格格撒谎,说十四是她的情人,求敏敏救他,于是,十四就向敏敏编故事说,多年之前若曦就是因为给他唱戏祝寿才使他深深的爱上她…看到这里,我心中不禁一动:他为何不编别的故事,却偏偏是这个情节?只是当时若曦和八阿哥的故事太抢眼,以致于我没有仔细研究十四的情形,想来这应该是他的一次真情流露吧。
之所以一直没有真正看出十四对若曦的感情,不是文中没有暗示,而是作者那似有还无、以虚掩实的手法实在是妙。明明是十四一直关注着若曦,却偏偏以他经常斥责若曦为表象,若曦迟迟不肯接受八阿哥的爱,中间又间杂了许多误会,使得十四很多次见到若曦都是冷眉以对、冷语相加,但即便是这样,在若曦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出手也从不迟疑。
说不清自己是多么喜欢十四这个人物,对这个人物的喜爱甚至远远超过了小说中两位绝对的男主角四阿哥与八阿哥,最初的印象,一位俊朗的少年,聪颖过人,才气四溢,正义果敢,光明磊落,喜怒皆形于色,在几位阿哥中,唯一一个曾冷言冷语嘲讽过若曦的,正是这位十四爷。但是,他的喜怒于形却并非因为草莽,而是源于年少和磊落,在与若曦的多次交往中,处处可以看出他光明磊落的胸怀与气质。
康熙在朝堂上迁怒于八阿哥,十四跪奏愿以死保八阿哥,龙颜震怒,“竟拔了侍卫的佩刀欲诛十四阿哥”…若曦与八阿哥在一起,十四比谁都高兴,若曦与八阿哥分手,十四的一腔怒气如暴雨般倾泻到若曦的身上…若曦的十八岁生日,十四赶来为她祝寿,那一声“马尔泰•;若曦,你究竟想要什么”的怒吼被恰巧前来祝寿的四阿哥与十三听了个清清楚楚…若曦与八阿哥彻底分手,八阿哥痛苦难当,十四闯进若曦的房中捏住她的臂膀定要让她说个清楚,若曦哭着喊着与他揪打在一起,这一幕恰巧又被十三与四阿哥看在了眼里…
于是,四阿哥对自己的亲生弟弟十四阿哥生出了长久的深深的误会,认为他与若曦之间有些扯不断的瓜葛…
八阿哥随康熙塞外秋围,朝中有变,十四乔装潜进清军大营,第一个就找到若曦,求她帮他见到八阿哥,在遭遇危险时,他的机智应变充分展现了此人具有极高的智商与斗争经验。当敏敏格格在康熙面前认出了当年乔装的十四时,感觉被欺骗的她愤怒了,命运无情的将若曦和十四推向了绝境,于是,这两人一生乐章中的第一个最强音出现了:为了不让敏敏说出当年的实情,为了保护十四的生命,若曦答应与骑术高超的敏敏赛马。
这是怎样艰难的一场比赛啊,毫无悬念的,若曦根本没有一分胜算的可能。十四面临违抗圣旨被治罪的危险,绝境中,若曦拿出了常人所未有的魄力,将头上簪子取下猛扎向马的屁股,马儿疯一般的向前冲去,马上的若曦被颠得神志模糊…
我猜想,草原上的这场性命攸关的赛马,一定是深深的震撼了十四的心,为了救他,一个娇弱的女子可以拼出性命,以超出常人的勇气与魄力征服命运,扭转乾坤,当十四从疯跑的马上救下若曦,将神志不清的若曦抱在怀中时,他以为若曦受伤了,一声声牵心的呼唤着若曦的名字,在那一刻,我相信他的心中是充满了柔情的…
此外,若曦与十三在此次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坦荡荡的知己情谊也深深的震撼了十四,他下定决心,从此要象十三哥那样对待若曦,此后,他用大半生的行动践行了这个誓言。
八阿哥被迁罪,十四被责打四十大板,若曦心如油煎却又苦于不通消息,突然收到暗中递来的信,“迅速打开信,是十四的笔迹。'安好,勿挂'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压满纸面,墨迹淋漓,力透纸背。我把信重重的压在胸口,似乎十四的力量透过他的字直达我的心。”
元宵节看到漂亮别致的灯,他会想着买回来给若曦提着玩;太子向康熙请旨要娶若曦,若曦惊怒之下病倒,十四前来看望若曦,为她带来希望的曙光;若曦要将八阿哥的定情物还回去,委托的人选就是十四;阿哥们的矛盾与斗争日渐尖锐,只有十四(还有十三)奉劝若曦,只管照顾好自个儿,不要参与那些斗争,直到…直到那个毫无预兆的日子,灾难毫无预兆的来临了。
十三阿哥被幽禁养蜂夹道,绿芜跪在十四府门外苦苦请求前去陪伴十三,十四将绿芜的信转交若曦,于是,若曦生命中第二次扭转乾坤的事情出现了:由于为绿芜请命,若曦被罚跪于后花园三天三夜,大雨滂沱中,四阿哥扔掉了伞,跑进雨中与若曦抱在一起,这一幕被远远赶来的八阿哥与十四看了个清清楚楚。十四的眼中全是惊怒,惊的是若曦果真与四阿哥有情,怒的是若曦竟然与四阿哥有情…
当四阿哥无奈的离去、八阿哥冷漠的拂开若曦伸出的手,只有十四慢慢走到若曦的身边,用伞遮住若曦,从怀中掏出几块芙蓉糕--他居然记得若曦说过,她最爱吃的是芙蓉糕¬;--在这当口,只有他,惦记着若曦已经几天几夜不曾吃过东西…
漫天狂雨中,十四固执着质问着若曦:“值得吗?”“若是我,你还会如此吗?”然后又问:“当日在草原时,即使没有八哥,你也会帮我的,对吗?”他是这样在乎自己在若曦心目中的地位,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唇边绽开一个淡淡的笑”,然后跑去康熙那里,为十三阿哥与绿芜请命,被罚跪于乾清宫外一天一夜,大雨滂沱中,只有十四,只有十四挺身而出,勇敢的去做他认为他该做的事情,即使是触怒龙颜,即使是雨中罚跪,也在所不惜,读后感《《步步惊心》读后感之1--十四阿哥》。
这一段,是他二人生命乐章中的第二个最强音。
十四不仅天姿俊朗,率真磊落,敢作敢为,同样也是天资聪颖、心思细密、策略周全之人。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每个人的眼神,四阿哥的眼神是冷漠的,八阿哥的眼神是含笑的,十三阿哥的眼神是不羁的,十四阿哥的眼神是“清亮”的…无论什么样的场景和细节,他总是洞若观火,只有年少的他才会和若曦在八阿哥的书房里斗得象两只斗眼鸡,也才会在朝堂上惹怒康熙欲诛杀之,在此后的多次描写中,处处显露出这位年轻的阿哥细致、周全、稳重、有主见的行事作风,即使是在那次罚跪事件中,他对康熙也没有意气用事,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丝毫不提若曦的事情,以免更加触怒康熙,然后完全用父子之情去打动康熙,最终达到了目的,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当年的少年真的长大了。
在与若曦的多次对诗中,显示出他不俗的文学修养,帮助若曦砍梅树,显示出他超人的审美能力,至于他的军事谋略和政治家才能,则在征服准噶尔部的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当朝廷派出的征剿大军全军覆灭的时候,十四阿哥临危受命,被封为抚远大将军,“担负起进军拉萨、收复西藏;直捣伊犁,解决准噶尔问题的艰巨任务。”“十四阿哥政治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拉开序幕。”
“长达两年的辗转征战,”他的战果是辉煌的,“凭借其出色的外交才华,辅以实际利益,争取到青海蒙古各部落的鼎立支持…十四阿哥恩威并施的一系列举措让他在青海、西藏、甘肃等西北之地威名远震。”
就是这样一位身披耀眼光环、满载盛誉的十四爷,在回到阔别三年的紫禁城之后,几乎是立即就跑来浣衣局找若曦--若曦早在几年前就被康熙罚到浣衣局为太监洗衣,原因是若曦拒绝了康熙为她的指婚,而指婚的对象正是十四,说起来,康熙真的是很疼爱服侍了他十年的若熙,在康熙的眼中,十四是他最欣赏最喜爱的儿子,十四与若曦年纪相当,品貌匹配,十四与若曦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若曦受难的时候,是十四挺身而出,陪若曦一同雨中罚跪…这一切促成了康熙的指婚决定,不得不说,康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完全带着爱怜、带着一种完全是父亲的感情在促成这桩美好姻缘,可是,关键时刻,若曦顺从了自己内心的感情,尽管若曦明白嫁给十四的种种好处,可她仍然选择了抗旨被罚,这一惩罚是严厉的,浣衣局的日子一待就是六年。
在完全不知晓若曦为何被罚的情况下,十四就勇敢的向康熙请求赐婚,遭拒后第二年再求一次,西北大捷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求康熙将若曦赐嫁给他,权当是对他的赏赐…
这样大的救国之功,只求一女子为赏赐,康熙面对执着的儿子,终于说出了当年重罚若曦的真相。我不知道十四听到后心中如何感想,只知道他听到立即奔到浣衣局,当面质问若曦,“为什么?我就让你那么看不上眼?你宁可在这里替太监洗衣服也不肯跟我!”他要求一个答案。
面对眼前的这位已步入中年、沉稳厉练、目光犀利、喜怒无形的俊逸男子,几乎不能相信这就是当初那位她所熟悉的明朗少年。再一次顺从自己的感情,若曦拒绝了十四的求婚。
终于,当那个决定皇位的重大时刻来临时,当历史终于沿着若曦所明了的方向重叠上它应有的轨迹时,当四阿哥终于手握皇权取得最后的决定性胜利时,十四也走向了他最终的历史归宿--由威震四方的大将军王被贬去为康熙守皇陵,从此做了压抑孤独的守墓人。
但即便是自己的生活如此潦倒,即便是若曦已做了雍正的女人,即便是若曦的心中只爱雍正一人,十四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向若曦暗递消息:只要她愿意,他仍会带她脱离紫禁城这个苦海,只因他知道,若曦在皇宫内的生活绝不会真正的幸福,他了解若曦的全部痛苦…
终于,当若曦在雍正的身边受尽痛苦折磨、身心巨创之后,通过十三向他发出了求救的讯息,他立即拿出了当年康熙为他留下的赐婚的遗诏,以此要挟雍正对若曦放手…
于是,我知道了,这个高贵的男人,当日他去浣衣局找若曦的时候,他的手中已经握有赐婚的圣旨,但他却不愿以此强迫若曦,而是顺从若曦自己的心愿。只有当她真正需要解救的时候,他才拿出了这张王牌。果然,这是一张无法抗拒的王牌,雍正终于放若曦离开了紫禁城,而三十出头的若曦也终于有机会蒙上红手帕出嫁了。
成婚之后,十四与若曦一直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十四为若曦提供了最为自由的生活空间,完全不必受任何世俗凡事的侵扰,他每天都会来看若曦,陪她说会儿话,却从来都没有逾礼之举,甚至在夜宿若曦处的时候,也是隔屏风而睡,他们夜里会回忆小时候的趣事,十四还会讲他在西北时的故事,两人一同嘻笑,一同叹气,一同感悟,一同伤怀…若曦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是幸福又幸福的,为此,我感激这个男人。
若曦的身体日渐衰弱下去,太医的回答都是“油尽灯枯”,长年的忧惧使若曦五内俱伤,当年罚跪雨中及六年浣衣局的经历使她得了严重的风湿,十四由最初的惊怒转为后来的悲伤、绝望,他更加用心的对待若曦。
终于,那个最后的日子来临了,若曦躺在十四的怀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光,身边是绚烂的花树和漫天飞舞的花瓣,将她美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桃花纷飞的时节…直到此时,十四才敢在若曦的额上印下一吻,这倾注一生深情的一吻…
冥冥中,眼前又闪过那两个斗眼鸡似的少年,还有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两个俊朗身影…不由得又想起十四初见若曦时读的那阙词:重来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再一次触目惊心!
第四篇:《步步惊心》读后感
偶尔间看了几集《步步惊心》这部电视剧,便被四阿哥那始终如一的冷漠表情所震撼,前段时间一个好友说他有《步步惊心》电子档小说,便传给了我,《步步惊心》读后感。上周末在家闲着没事儿,便打开手机,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步步惊心》。没想到不读不要紧,一读便完全被《步步惊心》小说迷住了。仔细想来,这是我从大学毕业后两年多来读的第一本小说,还是《步步惊心》电子版的,哎,实在惭愧啊!虽然一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着实难受,但对我这个算来还是半个小说谜的人来说,这点难受还是能忍耐的。说了很多题外话,现在言归正传,谈谈自己对《步步惊心》这本小说的感受。
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但以我这点浅薄的历史知识和文学修养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写得真的很好。虽然最近大家对“穿越”很敏感,但抛去“穿越”不谈,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在我看来是那样的生动,真实。凭着对看过几集的电视剧中人物的映像,读着小说,不禁感觉满眼里全是小说中若曦、四阿哥、八阿哥、十三爷、十四阿哥等人物,感觉她们竟活脱脱地快要从脑海中蹦出来了一样。在小说中若曦、四阿哥、八阿哥甚至十阿哥和十福晋与若曦、八阿哥和若兰以及八福晋等之间的感情纠葛,众皇阿哥之间的为皇位而上演的一幕幕明争暗斗,雍正与儿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不可摒弃的猜忌……有太多太多让人无奈!我为若曦和四阿哥最终不能在一起而惋惜,更为若曦在临死和四阿哥都不能见上一面而心痛,为四阿哥虽为万人之上却无比寂寞而心寒;为十三爷那样一个俊逸、洒脱、睿智的男儿最终变为万事小心、谨慎而叹息;为八阿哥处心积虑所做一切,却最终万事付诸东流而不值,更为八福晋一心一意待八爷而最终至死仍不能做八爷家的人而遗憾;为玉檀、王喜、李德全等各忠其主的宫女、太监最终难逃厄运而悲哀;为若曦、若兰、十福晋、八福晋等花般的痴情女子渐渐凋零而惆怅……一本小说看完,我竟跟着故事起伏掉了不少眼泪,待从小说中回过神来,又觉得自己十足好笑,读后感《《步步惊心》读后感》。
昨天早晨,我还未读完小说,正为若曦和四阿哥两人爱情的艰难之路而着急,一个人坐于桌前发呆,看着眼前的本子,竟然不知觉间提起笔写出了几行句子,虽写完后添了个题目,但实在还不能算是一首诗,连自己都觉得实在经不起推敲。可为了祝贺自己还能偶尔有写点东西的冲动,现将昨日胡写之诗(暂时这样叫吧)录于此:
倚窗凝思
闲看庭院前,花开花落又一年,可有谁怜?
仰望云深处,隐见孤影闻鹤唳,谁能懂君意?
忽见小溪中,落花流水两相依,恨无奈,此途何处堪停息?
当我写完后,才听得同事说“今天是情人节哦”,我笑了笑,转念一想,我刚刚所写的,仿佛也是自己生活的写照。前路漫漫,我所期待的日子,又在哪里?
很喜欢小说若曦常念叨的几句话: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 彼即无羁缚。短短几句,却诉尽了若曦与几位阿哥之间感情的缠绵悱恻。《步步惊心》所讲诉的故事,则皆由主人公的“贪、嗔、痴、怨”而起。忽然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有的烦恼,又有几个不是源于此呢?很多时候,若我们能看开些,看淡些,不过于执着,那么应该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吧。
第五篇:[转载]《步步惊心》经典语录读后感
《步步惊心》经典语录读后感]原文地址:《步步惊心》经典语录读后感作者:静唲er
胤禛: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步步惊心》经典语录读后感。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我心门的钥匙;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
话至此处,你还要问起八爷吗?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恨我?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若曦
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彼此关心照顾,非关风月,只为真心。
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自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有花堪折只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相爱容易相守难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有女如茶。
虽则如茶,匪我思且。
缟衣茹,聊可与娱。”
手里捏着信,坐在桌前,半日没动,最后还是慢慢拆开了信封。仍然是上等的百合香熏过的签纸,温柔中含着刚劲的蝇头小楷。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八阿哥的信)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危!(良妃娘娘薨)
一曲吹毕,十三手握玉笛,起身踱了几步,慢声吟道:
赤栏桥外柳毵毵,千树桃花一草庵,读后感《《步步惊心》经典语录读后感》。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江南。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白鸥浩荡春波阔,安稳轻舟浅水边。
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唯所爱之人,才能伤你!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我柔声说:”敏敏,月亮和星星很难说哪个更好的,如果你不要只是为错过月亮而低头哭泣的话,也许会看见繁星满天呢!那也是不逊于月亮的美景!“
我脑中忽地浮现:音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人若无情,也许才真正能远离烦恼!
我听得呆呆,我以为佐鹰是因为情难自禁才追敏敏而去,却不料竟是如此,这就是我以为的真心?为什么太阳背后总有阴影?
我喃喃道:”有区别的!肯定有区别的!即使疼痛我也宁愿要真实,而不愿在花好月圆的虚假甜蜜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最近看过的一本书。介绍偶的姐姐说看一遍哭一变。偶看第一本的时候米哭但是也很感动。到第二本要完结开始就哭了。真的是很感动。喜欢若兰对青山的执着,虽然他们阴阳相隔了20多年但是最后一定是在一起的。喜欢曾经的八阿哥对若兰的爱。曾经对若曦的爱最后帮若曦脱离了皇城。也喜欢八福晋的性格无论八阿哥发生什么都在背后支持。喜欢十三阿哥的爽朗,对绿伏陪伴十年幽禁的爱,对若曦的朋友之情一直一直帮若曦。喜欢十阿哥的单纯。曾经讨厌十福晋但是她其实只是为姐姐而已跟若曦也单开胸怀了。喜欢玉亶愿意为爱的人做任何事虽然米有一点名分最后还被雍正施以极刑但是她的遗言是不怨不悔九阿哥虽然不重视女人但是对于她还是感到怜惜的。喜欢十四阿哥一直帮若曦。若曦是死在他的怀里,虽然也是因为他而米见到雍正最后一面。喜欢巧慧送走了若兰还要送走若曦但是她还是愿意照顾若曦喜欢的十三的女儿承欢。一直以为雍正是个可怕的无情的人。这本书里也是如此。但是他对若曦的爱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因为误会最后米有见到若曦最后一面让他很后悔很痛苦但是他带走了若曦的骨灰永远和她在一起。最最喜欢的当然是若曦了,因为一次意外原来是现代的张小文穿越时空到了若曦的身体里而成为了若曦她在古代生活了20多年正因为她知道康熙儿子们的争夺而一直心里焦脆但是历史还是不能改变的。虽然她曾经想改变。也正因为这样的担忧使她身体经受不住而早早的离世了。故事的结局是个悲剧。虽然另一个作者写了一篇关于这个的续篇是个好结局。但是我更喜欢这个结局不是因为悲而是因为这个结局才有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