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法制教育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都有十三、四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 1
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四)、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 2
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战胜愚蠢的敌人.前不久,某市一小学生一人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几分钟后,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可见,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坏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侵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第二篇: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授课内容: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着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中学生知法守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
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
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②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知法守法》。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
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
③小结:小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小强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小强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机智勇敢的我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 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事例中的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1、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2、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3、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4、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5、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6、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呼唤法制——走好青春的第一步
教学目标
增加学生的法制知识,加强法制教育,要学生做到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同时,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教学环节
小品案例重现,(包括模拟法庭案件概述)同学集体讨论。
法制教育知识点设计说明
一、节目程序设计: 1.主持人开场白 2.普法问答
(一)3.普法问答
(二)4.网络小品:曲折人生
表演:候晔磊等5人 5.现身说法(高伊依)
6.法制小论文演讲(卢剑)7.男生小合唱:真心英雄
表演者:朱亮亮等 8.班会小结:班主任
二、其他准备工作: 1.由班干部、团支部负责组织全过程,班主任进行指导。
2.各位同学积极准备,在能力上、思想上、知识上,都有所提高。
“呼唤法制——走好青春的第一步”主题班会内容 章琰:
法制社会的发展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我国目前的法律机构、机制已有相当规模,但仍需日趋完善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步伐。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法律,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通过这一次活动,我们相信,时代需要具有法制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就让我们从学法开始,迈出这第一步!
杨煜倩:
历史正悄悄地把社会推进到一个法律控制的时代。法律的触角正扎实地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经济、文化、民主、家庭„„
孙洁明:
当今时代,法律即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经济发展的杠杆,也是政治罪恶的利剑和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盾牌。
陆一: 饱经沧桑,历经坎坷而富有创造精神的中国人民终于认识到国家需要法制,人治是一场灾难;法律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效率、改革、法制已经成为人们最感兴趣,谈论最多的话题,人们开始寻觅法律思想的精神食粮。
主持人合:
深沉思索中迸发的精彩而绝妙的论述,堪称法律思想的火花,法律语言的警句、法律文章的精华。高二(4)班“呼唤法制——走好青春的第一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章琰:
现在进入我们的第一个环节——普法知识竞答!杨煜倩:
我们将以抢答的形式来进行比赛,每题答对者荣获小礼品一份。孙洁明:
这注意不错,等什么?赶快开始吧!陆一:
请听第一题。(依次轮流)(四人一起主持)章琰:
《刑法》的概念是什么?(《刑法》是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杨煜倩:
什么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孙洁明: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什么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小品剧本
场景一
同学A:呼,终于逃出来了!
同学B:就是呀,老师竟然花了四分之一柱香的时间讲完了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少四分之一柱香的时间了„„
合:啊,电脑---电脑-----同学A:要是老板能踩着七色云彩来接我们就好了 场景二:两同学要溜进网吧,被老板揪住 老
板:两位同学„„ 同学A&B:干嘛?
老
板:没什么,你们有身份证吗?如果你们有,就得拿出来给我看;你们不拿出来给我看,我又怎么知道你们又还是没有;你们拿出来给我看,我才知道你们有。不过看样子你们也是有的,如果没有你们怎么会到我这里来呢?既然你们来了就说明你们有的,对不对?如果你们实在没有,我也不能强迫你们,对伐?进去吧„„
章琰: 相信刚才的小品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吧!其实,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再次发布了新的一套“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同时也对此类网吧进行了严格管理。
孙洁明:
是的,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了:网吧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未成年人严禁进入网吧,像刚才小品中的那两位同学,既未满18岁,又利用放学后去打游戏,这更是错上加错。这也就是说,以后无论假期还是平时,未成年人都不得进入互联网上网的服务营业场所。
杨煜倩:
看完了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得到了些启示。网吧老板因没有遵守法律规定,擅自将未满18岁的青少年放进网吧打游戏,最终被罚款5000元,这就是他违反条例的后果。
陆一:
违反法律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不知道我们同学对法律有什么看法呢?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有请吴晓英同学为我们带来演讲《小议“守法”》。?
章琰:
就像前面同学所说:“世界就像一个大染缸,靠着它光彩夺目的外表诱惑着无知的青少年们义无返顾地直往下跳,他们这种所谓‘英雄’的表现,却预示着又一群灵魂的堕落。”
杨煜倩:
一个人总是会容易受诱惑,但他们一旦踏进了这片泥泞不堪的“沼泽”便再也无法回头。诱惑我们的事物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却是我们那颗简单的心。如果懂得拒绝就不会出现惨不忍睹的结果。
陆一:
只有遵守法律,做到知法犯法,才会成为真正的《真心英雄》。男生小组唱:《真心英雄》 章琰:
短短的40分钟时间就要过去了,我们的主题班会也即将进入尾声!
通过这一次的活动,相信大家也一定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许多平时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合:在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和老师呼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学校校规、班级条约,为将来成为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高二(4)班“呼唤法制——走好青春的第一步”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三、班主任总结
通过这次名为“呼唤法制——走好青春的第一步”主题班会的举行,让我们更加了解法律,更懂得我们必须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处在21世纪的我们都应该自觉遵守法律规定,成为国家的好公民。同时,要感谢精心策划这次活动的同学们以及所有参与演出的同学们,谢谢你们!你们为了这次的演出,牺牲了许多的休息时间,也花费了大量精力。最后,我衷心希望同学们能知法守法。我相信下一次的主题班会将会更成功!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导课
二、新授
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
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生:、、、、、(一)提高警惕
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
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
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生:、、、、、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6.介绍《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第三篇: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案例
初一五班 乔波 2012.10
一、教学目的:
针对初一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用法维护自己权益的好习惯;以身作则,不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建设和谐召口中学。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过程:
产生背景:
同学们,现在社会上什么人都有,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好人,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初中生因为种种原因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是小偷小摸,有的则是抢劫打架,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初一的大学生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同龄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现实,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主要做法:
(一)向同学们介绍法律的基本知识: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同学们举例说出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事:
旷课,夜不归宿,赌博,偷窃,敲诈勒索,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我们的独立自主的
2意识是很可贵的,但是有些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做法不理解,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这样的学生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同学们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呢?请大家看下面的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同学们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谁对谁错?)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四)、教育学生应该如何预防侵害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 3
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所以当我们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同学们,我们毕竟年龄较小,社会经历少,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前不久,张店一初一学生一人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打110,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可见,面对坏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侵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方法。
总之,同学们,虽然我们社会对我们时刻关注,但是我们不能放松了自己对法治的学习,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要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争取自己的利益!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违法犯罪,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第四篇: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课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都有十三、四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 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 2 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四)、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 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战胜愚蠢的敌人.前不久,某市一小学生一人 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几分钟后,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可见,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坏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侵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第五篇: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生批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前不久,某市一小学生一人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几分钟后,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可见,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坏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
中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五: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都有十六,七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 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四)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
(五)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侵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基本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当你受到坏人的侵害时,要勇敢地斗争反抗,当面制止,绝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可欺.你可以大喝一声:'住手!想干什么 “,”耍什么流氓 “从而起到以正压邪,震慑坏人的目的.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当自己无法摆脱坏人的挑衅,纠缠,侮辱和围困时,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递条子等适当办法发出信号,以求民警,解放军,老师,家长及群众前来解救.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当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可故意张扬有自己的亲友或同学已经出现或就在附近,以壮声势;或以巧妙的办法迷惑对方,拖延时间,稳住对方,等待并抓住有利时机,不让坏人的企图得逞.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明知坏人是针对你而来,你又无法制服他时,应主动避开,让坏人扑空,脱离危险,转移到安全的地带.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受到严重的侵害,遇到突发事件,或意识到问题是严重的,家长和校方无法解决.应果断地报告公安部门,如巡警,派出所,或向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单位或部门举报.6.心明眼亮.记牢特点.遇到坏人侵害你时,你一定要看清记牢对方是几个人,他们大致的年龄和身高,尤其要记清楚直接侵害你的人的衣着,面目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事发之后报告和确认.凡是能作为证据的,尽可能多的记住,并注意保护好作案现场.7.堂堂正正,不贪不占.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吃喝玩乐,不受利诱,不占别人的小便宜.因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往往是贪点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坏人的当.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自觉遵守校内外纪律和国家法令,做合格的中小学生.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应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
教学目的
●了解防止爱滋病和禁毒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法律; ●培养学生分辨是非,拒绝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法制观念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拒绝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拒绝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准备案例:以组为单位提前一周收集“我国防治爱滋病和禁毒的相关政策、法规与法律”以及《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相关条例,准备一个相关的小案例以及这个案例给你们的启示。成果展示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我国防治爱滋病和禁毒的相关政策、法规与法律”以及《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相关条例。
以组为单位,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法律法规,并讲述一个相关的小故事(要求真实)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教学过程
案例一
一次,小张在营业性D厅吸毒,被同学小王发现。小王劝说小张不要吸毒,小张不但不听,还引诱小王也吸毒。小王见劝说无效,就说:“你吸,我告诉老师去”小张怕小王告发,就将小王骗至厕所,用水果刀强迫小王与他一起吸毒,小王很害怕„„„„ [问题一]小张、小王的行为有没有违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有,违反了哪条? [教师小结] 小张的行为违反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32条“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和第37条“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问题二]小张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教师小结] 吸毒是违法行为。
引诱、教唆、强迫他人吸毒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毒品的,从重处罚 [问题三]如果你是小王,你怎么办?
(可以请两位同学接着演下去,也可以用一句话回答。)案例二 毒贩王某寒假约张某(初一学生,14岁)、李某(初一学生,13岁)从某县城到昆明旅游,返回前送给两人每人一个漂亮的旅行包。在归途中警察从张某和李某的旅行包中搜出海洛因共400克。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吗?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教师小结] 王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构成犯罪。张某和李某由于贪图小利才不知不觉被贩毒分子所利用,他们也将受到相应的制裁。天上不会无故掉馅饼,小心不法分子的陷阱!
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案例三 王某、杨某在放学回家路上捡到一包东西,经人辨认是毒品。在杨某建议下他们将毒品分了。王某想了想,将分得的毒品送到派出所,而杨某将毒品带回家藏起来。
[问题]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么?杨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 私藏、拾得并保存毒品等都属于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案例四 王某在自家承包的山坡上悄悄种植了一片罂栗、罂栗开花时,被儿子小王发现了。王某的行为构成违法犯罪吗?如果你是小王,你怎么办? [教师小结]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也是违法或犯罪行为。小王应首先劝说父亲在收获前即主动将罂栗铲除。
《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非法种植罂栗、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记忆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一)种植罂栗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非法种植罂栗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种植罂栗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案例五
张欣(化名)今年33岁,婚后本有个幸福的家,但由于其几年前染上毒瘾,家庭便瓦解了。为了挣钱吸毒,张欣便从事“皮肉生意”。一次公安部门突袭黄赌毒窝点,面对突如其来的警察,卖淫女张欣慌忙称:“我是爱滋病患者!”经警放查证,张欣的话不假,她的确是本市25名爱滋病病毒感染者之一,并已使3名“好色之徒”染上爱滋病。[问题]张欣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教师小结] 《爱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已知系爱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有传播爱滋病行为的,引起爱滋病传播严重危险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非常的好!是的,我们都是活泼好动的少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在玩笑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伤害了别人,也不能因为一时大意让别人伤害到自己,这样的后果是既触犯了法律,又造成了双方一辈子的痛苦。那将是多么惨痛的事啊!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注意与同学和睦相处,玩笑时注意分寸,课间注意文明休息,别让那冲动的一瞬间成为悲剧的开始。另外,我们要多学法,时刻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